今天報載:前國民黨大老徐立德先生出書「爆料」指出,2004年連宋配敗選之後,連戰要他找李煥一起勸宋楚瑜回國民黨,並明白表示可安排宋任第一副主席,甚至兼祕書長,「如果宋楚瑜有競選國民黨主席意願,也願提供協助。」徐立德說,2005年連戰告訴他,「宋是個辦黨的人,他有這種能力」,並託他再去美國勸宋。
徐立德指出,宋對國親合併態度反覆,「宋楚瑜一直希望在政治舞台扮演自主角色,左右逢源的關鍵角色」,這也許是重大決定上宋顯得反覆,令人產生「權謀」看法的原因。
我想,對這則「負面新聞」(宋楚瑜目前只有「負面新聞」才能見報),有幾點看法:
一、倘若說政治家沒有「權謀」,我不相信。古今中外,任何出色的政治家在「政治叢林」裡,倘無權謀,根本無法生存,更別想要出頭。差別只是,有沒有能力、魄力來貫徹自己的權謀與意志而已。
二、當初國民黨連戰所提的「第一副主席兼秘書長」、甚至「幫忙競選黨主席」的條件既然為真,則以這個條件,宋楚瑜已經可以達到「充分自主及左右逢源的關鍵角色」,無須再有權謀考量。
三、依我推測:宋楚瑜始終無法爽快答應「國親合併」、而終於造成親民黨被國民黨「吞併」的主要原因在於張昭雄。
衡情論理,宋楚瑜欠張昭雄太多,不能「棄之不顧」;而張昭雄又多次表明,倘若國親合併,他也絕不會加入國民黨。如此一來,宋楚瑜就無法真正自主而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宋楚瑜顧的了自己,就顧不了張昭雄,這才是「不能左右逢源」的真義。
這,應該才是主要關鍵。而後,宋楚瑜參加台北市長選舉,也完全是張昭雄硬推出來的結果;否則,宋應該不會如此降格以求、甚至自毀前程。
說宋「權謀」,我想他考慮的是「人情」問題;說宋意圖「左右逢源」,我想他不能兼顧的是自己與張昭雄。
糟糕的是,宋楚瑜不像李登輝、陳水扁大嘴巴,他不會把「不能說的事」說出來;所以,宋楚瑜就只好一路忍受「負面新聞」吧!
[後記]
我想,還有一個主要因素:當時連戰其實已經「罩不住國民黨」,當時,國民黨內外其實已經瀰漫出一股「世代交替、馬英九接棒」的氣勢(從連宋敗選後,在凱道廣場就已出現這種聲音。)
所以,連戰答應的條件未必能夠兌現。我甚至認為,連戰找宋,是為了「勤王保駕」。這一點,我想再另立專文討論。
X-user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