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政府砍掉18%,也砍掉人的心。因為,這不僅是事理是非的問題,而且是歷史公道的問題。
無論事理是非、抑或歷史公道,18%都有其相當值得探索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淵源;這種事,稍有頭腦的人一點就通,無須我在這裡長篇累贅。如今,陳水扁政府砍18%砍得理直氣壯,正足以彰顯執政者冷酷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印證了蔣渭水先生所說的,「台灣人畏威而不懷德」。
如今,說這些其實已經多餘;砍18%,與處理國民黨黨產一樣,本屬時代變遷的必然,只不過所採用的理由與手段太過冷酷無情。這些,我們只能忍著吞下,並無太多對抗的空間。
然而,同樣是屬於具有時代背景與歷史淵源的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戰略顧問,是否也到了應該檢討「砍掉」的時候呢!?
這些由總統禮聘的榮銜,其實是淵源於專制時代的制度。從前,文官並無退休制度,因此,對於一些清廉的國家重臣,告老退休的時候,通常給予一個虛銜,以便繼續保有名位的榮譽與終養的俸祿。(對於貪瀆而被抓到的,當然就要抄家,不但腦袋不保,甚至還要累及家小,充軍放逐,可謂恩威並用、賞罰分明。)
這樣的制度,國民政府繼續沿用,因此才有資政顧問這些名堂。而我們審度事實,類似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這些清廉重臣,確實(在以前的退休制度條件下)需要另設名目加以安置奉養才對。一來,當年的環境與今不同;二來,他們的貢獻確實值得。
然而,演變到今天,任何一位中央級政務官退休,如新聞局長的位階,所能得到的退休給付,恐怕已經不亞於有名企業的高階主管;而所能得到的尊敬則是越來越少。是則,資政顧問這樣的名位是否還必須沿用保留,實有疑問。
試問:中華民國憑什麼給金美齡一個「國策顧問」兼每個月幾十萬的俸祿?又試問:中華民國又憑什麼給一大堆選舉金主樁腳這樣的名譽榮銜(雖然並未支薪)?
尤其荒唐的是,這些職位還不夠用,於是又生出「總統府顧問」、「行政院顧問」、「行政院中、南部辦公室顧問」來滿足一班政治的「三教九流」。這樣的搞法,這樣的作賤名器,我們等不到政黨輪替,我們應該立即加以砍掉!
國會,目前泛藍過半,完全有能力砍掉這些荒唐的預算。我們應該立即加以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