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5 中國時報
邊煮麵邊寫詩國小學歷老詩人 網路詠動詩潮
盧金足/台中報導
「門前擾攘市聲譁、不礙禪修養慧芽、念佛一心歸淨土、裁詩終日坐煙霞、療飢鍋下陽春麵、祛暑夜煎青草茶、誰謂劉郎生計拙、午窗消受竹風斜」。
六十三歲的劉清河,只念到國小畢業,賣陽春麵維生,但他十歲時,看到隔壁的老詩人林劉連柄常在花間吟詩,發願以後也要當詩人,這個夢想半世紀後終於實現。
如今他在社區大學、鄭順娘文教基金會、長春藤中學教詩詞,每周還有來自美國、澳洲、香港、台北、高雄的詩友,透過網路視訊聽他上課,學生同步打上文字,其中還有大學教授,也從越洋網路浸淫中國詩文之美。
出身犁頭店的劉清河說,南屯是個有詩味的地方,他本來只是一個煮陽春麵維持家計的普通人,但心裡埋著一顆寫詩的種子,一直在發芽,靈感一來,即使麵煮一半、勺子在手,馬上拿起紙筆快速寫下靈光乍現的隻字片語,客人看了都說「這個頭家有點像瘋子」。
劉清河表示,他從十六歲開始寫詩投稿,也到處比賽,畢竟國小學歷,詩詞深奧的文字有限,收攤後抱著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的古書讀,現在寫了上千首詩,滿意的只有五百首。
其中有一首名為「對酒敲詩」的七言絕句,花了他八年時間,後兩句「小樓風雨梅花冷、對酒對敲昨夜詩」下筆成詩,但前兩句想了又想,寫了又改,最後才完成「愧我無才得句遲、每因一字費詩思」前兩句,成為他最魂牽夢縈的作品。
六十歲退休後,劉清河看到很多老詩人逐漸凋零,傳統詩面臨年輕人電腦流行用語衝擊,他燃起以詩傳世的使命感,愈寫愈起勁,作詩從日常生活中啟發,無處不是詩。有時睡眠中,為了一個韻腳想到作夢,起床又是一陣吟哦,讓太太念他「十個詩人九個瘋」。
不諳電腦打字的劉清河,還有學生代勞,利用網路科技同步傳譯文字,這個穿越時空距離的詩學私塾,也讓南屯小鎮的老詩人,在網海中帶動傳統詩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