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居士在家學佛
市長:
祝福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情感交流
/
心靈
/
【居士在家學佛】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佛經辯證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八大人覺經-1
瀏覽
1,532
|回應
5
|
推薦
1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祝福您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4月之2號
八大人覺經-1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4月8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一、釋名:
八條修行成為菩薩所應覺悟的事。
若真正落實者,其修行層次超過八地。
二、經文第一條:最重要,修無常觀。
世間無常:所有東西、財產、美貌、健康、親情、愛情、皆無法永久持有,皆是暫時擁有非永久不變,對暫時擁有的心態應是「緣在則善待」「緣盡則祝福」,世間一切總有結束的一天,勿黏著,世間無常是事實、是真理。
國土危脆:世界國土陸地是板塊,載沉載浮,從地震、龍捲風、海嘯等現象應可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是很脆弱的。
四大苦空:人的肉體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成,肉體為物質是無常,會敗壞、老死,是苦的本質。
五陰無我:五陰是人五種心理作用。
色陰無我-世間森羅萬象,凡眼所見,無任何條件主宰。一切乃根、塵、識三緣和合,沒有一個是不變的東西,皆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你是不變的。但唯有觀照到「誰是我」才知「無我」的真意;色陰本質,堅固妄想以為其本,想像成身,物質是眾生經過無始以來的時間妄想所生。
受陰:由耳、鼻、舌、身四種器官引發的意識心;受陰本質:虛明妄想以為其本,眾生感官接受到訊息後內心想明白,此明白亦為妄想。
想陰:由意根(第六識)引發的意識心;想陰本質;融通妄想以為其本,凡夫以為意識心可以了解一切道理,不知人本具有妙觀察智,應觀照:一切法如夢幻泡影。
行陰:起心動念、時間快慢,動的意識心;行陰本質:幽隱妄想以為其本,眾生皆有想隱藏其起心動念、不願人知的想法。
識陰:記憶不忘、認識的意識心;識陰本質:顛倒妄想以為其本,眾生把如夢境的東西以為實有。
五陰皆由妄想所生,妄想來自無明,無明來源凡夫不得知。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各種意識心不是不變的主人,真的主人是空性、如來藏。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4.8 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888023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八大人覺經-7
推薦
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7月之2號
八大人覺經-7(7/8)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7月8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劉翠媚 摘錄
第八覺悟: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眾生在六道生死輪迴就如火燒一樣痛苦,又有無數無量的痛苦。
發大乘心:小乘是自己了脫生死,大乘心則是自己與眾生一起共同了脫生死,共成佛道(除了自己修行之外,亦能幫助眾生一起修行行菩薩道,一起成佛)。
普濟一切:普遍的救渡一切眾生,幫助大眾離苦得樂、了脫生死所需的一切皆滿足(缺乏吃的就給他食物、不知如何了脫生死就教導他佛法…等。)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眾生是指六道中的一切眾生。眾生苦的來源和幫助他們的方法:
業障所生的苦:例如過去生以來的殺業、貪業…等等。如果自己的修行能力不足而想要幫助眾生消除業障問題,是很難做到,甚至於自己還會受到牽累和傷害。如果能深信佛菩薩(信力強)、沒有疑業、沒有驕慢心、修行能力高而且福報俱足,要為眾生處理業障的問題是可以達成的。
債務所生的苦:例如因果、怨氣、情債。如果修行能力不夠,其債主不願意接受此善意和勸解,所以較難除去。但是修行好的高果位佛菩薩可以讓這位債主得到好處,他可能就會接受勸導不會去要債。
今生的緣不好所生的苦: (人界和畜生居多)例如出生為貓狗或是居住、工作條件不好的一些人,可以供給他們食物或是金錢來改善,也可以對其說法改變他們內心的一些障礙和想法。
自甘墮落不努力所帶來的苦:例如不努力工作、不努力修行、吸毒等。
不知克制所引發的苦:例如花費金錢不知節制、福報隨意消減。
上述後三項是自己此生引起的問題,前二項則是和過去生有關。「願代眾生,受無量苦」透過修行是可以做得到的。
畢竟大樂:是指成佛之意。成佛才有真正的大樂。
菩薩大人:即是佛菩薩。
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開悟現性入法身,到了脫生死後,再回到世間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此境界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幾地的菩薩)即可達成,不需到成佛的階段。
常住快樂:常住在法樂之中。
談修法與修行
修法(學法):就如要買車、學技能…要有錢、有條件。
修行:就如工作賺錢。
工作:是指行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供養佛菩薩金剛護法、行善佈施、消業障、懺悔…等。
錢:
a.是指個人的福報、法財。
b.業障、情緣、因果、怨氣減少,供佛得佛加持,相對的福報增長。
福報俱足(條件夠)才能修法也才能修得好、有成就。
先老實修行,常行觀照,以第六意識心強制改變自己不好的身口意,由惡轉善(身:合乎戒律與慈悲心;口:愛語、有慈悲心的話;意:心存正念)。
修行者勿流於空談,先腳踏實地修行,修行好(俱足的條件)自然會有不可思議的經驗,信心增加,修法就可水到渠成自然而成。
有些「法」有許多不同層次的成就,如果修行者條件並不夠只是因為某個特殊的原因而去修此法,那也只能修成該法某部分的成就而已。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7.8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977325
八大人覺經-6
推薦
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6月之6號
八大人覺經-6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6月17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生死-即是"輪迴"。輪迴的主體是:虛妄的第八意識。第八意識是無明(愚癡)而來,如同喝醉酒一般,世間人因虛妄的第八意識才有輪迴生死。
廣學多聞:指聞一切佛法、經論、多聽善知識弘法,非指世間知識。
增長智慧:指增長各種方便法,非指世間智慧。
方便法乃教導眾生成就佛道之法,且依眾生而有不同方法。
方便法的原則:1.合乎慈悲心;2.不違反佛教根本大法(輪迴、因果)。
方便法的來源:須廣學多聞及自證。
方便法的目的:渡生做事、圓滿成就。
成就辯才:為使佛法在世間通行無礙,需有大能力降伏外道,面對外道的邪知見有能力辯論使其服氣、使外道不影響其他人對佛的知見。成就辯才的能力來自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教化一切:"一切"指凡夫、外道,教導的內容為悉以大樂,以大樂誘其學佛。
悉以大樂:"大樂"指佛的常樂我淨的樂,世間法以苦為本質,因為世間無常,世間只有小樂,會消滅,有後遺症;修定的人有十種禪樂,每一種禪樂皆超過凡夫世間的樂。
修行者若發願在世間,應對佛經、佛法要廣學多聞,有此能力方可行菩薩道。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怨言,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增惡人
修行人對貧苦的人應行布施,世間人貧而不怨如顏回者,實為少數,貧苦易與人結惡緣,易被引誘而做出不理性行為,幫助他們時不論狀 況(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是否髒亂、過去如何、...),不可有高高在上的姿態或分別心,須以平等心對待。居家訪視時應以看看老朋友,帶個伴手禮大家共享 的心態為之。
佈施目的:不僅提供物質需要,且要讓對方能歡喜接受佈施,人生觀改變,不再多怨。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修行人可身不出家,但心要出家(不染世樂)。娛樂場所應不踏入,電影院、愛情片、連續劇、色情片、、,凡引起世樂的活動應避免,因為久了就成習氣,造就苦果,自己要有堅決的信念-就是不看。
三衣:指出家人,因出家人只有三件衣服;
山上同修應遵守情緣戒、菩薩戒、根本戒律;
梵行即清淨行-包含身、口、意清淨,以十善業為準則,修行層次不同有不同的標準(高層次-不共戒律);
修行人最重要指標-慈悲心,有慈悲心能讓眾生離苦得樂,心若慈悲戒律自然會守,做任何事以慈悲心為第一考量,若違反慈悲心就不可以做。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6.17 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888036
八大人覺經-5
推薦
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6月之2號
八大人覺經-5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6月3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補充介紹病魔:
此處所指的病魔是指面對病苦時自己內心的障礙。
肉身、氣身、精神身以及相互之間的介面都會發生障礙(疾病)。
有病要由醫生先治療,若仍無法治癒才求菩薩幫忙。(肉身的疾病只有由醫師診治,若是其他干擾導致氣身或精神身的病,則可求菩薩治療。)
因為外界的精神力量干擾(業障、鬼神..等),精神身照顧自己肉身的精神力量受干擾而變得較薄弱,會引發自身的新陳代謝變差,容易導致原先已較脆弱的某一 個器官出現病痛(例如頭痛…),此時誠心求佛菩薩加持,可以恢復健康(因年紀、健康狀況不同,恢復的快慢速度也就不一樣。);如果干擾已消失了,病痛仍然 還存在,則表示該部位的肉體損害較嚴重需要醫治。
老人家身體狀況不佳,為避免了債時引發不可治癒的病痛傷害,則建議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即可。所以要趁年輕時身體狀況良好趕緊學佛了債。
阿彌陀佛的法較為特殊,若弟子有情緣、因果業障現前時,可以先緩頰一下讓弟子先修行,不會立刻引發不適,除非是發願修了債。
自己生病時,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遷怒於他人,應了知世間無常,本來肉體就會老化、會有敗壞的時候。
補充介紹五陰熾盛魔:
色陰熾盛:色陰是指眼睛所見的各種色相。色陰熾盛是指對所見之相反應強烈,特別貪戀。
受陰熾盛:對耳、鼻、舌、身接觸的事物,反應激烈執著;特別喜歡聽好聽的話或聲音、吃好吃的食物、聞香的、喜歡觸摸光滑溫暖的。
想陰熾盛:妄想太多,易造成癡業、神經衰弱(精神力量消耗過多),應像一面鏡子,物來即現,物過即空。例如:對別人的話不要有太多不好的聯想,若有不明白直接問清楚就好。
行陰熾盛:第七意識引發心念剎那的變動,會造意業,所以要常存善念,不要有惡念。
識陰熾盛:主體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記憶不忘的特性,於是產生因果輪迴。學佛者對別人的犯過,要原諒不要過度記憶不忘。
若有四魔在就如將自己關在陰暗的牢房中。若將四魔去除,自己才能活在光明。所以不要活在悲情裏,要活在當下,過去的歡喜悲苦都已過去,不要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中。
面對病魔、死魔自己要先做好心理準備不恐懼、不怨天尤人、沒有遺憾往生,精進修行到高層次,可由佛力加持解決病魔、死魔的障礙。只有透過精進修行才能克服四魔。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一到第四覺知是個人修行的準則,第五到第八覺知則是行菩薩道的修行。
廣學多聞才能有學識,說法幫助眾生,破除凡夫的愚癡,了脫生死輪迴。
成就辯才:對外道的邪知見要能對其辯論澄清,如此才能教化大眾離苦得樂。
解行相應:廣學多聞只是「了解」的層次,要透過修行才能達到對不可思議的境界有所證悟,說法辯才時才不會心理不踏實。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6.3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888035
八大人覺經-4
推薦
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5月之6號
八大人覺經-4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5月20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精進定義:依佛法努力做事。
精進與塵勞區別:前者-脫離世間塵勞;後者-造成在世間輪轉不停。
精進目的:
以佛法破除各種煩惱。
破除四種心理障礙(四魔)。
介紹四魔:
死魔:克服死魔最有效的方法-修行至能如實印證佛法(例:得佛教導、得見淨土、、)。
病魔: 克服病魔最上乘的方法-由佛菩薩協助解決病苦問題。條件:修行者本身須精進了卻因果、情緣、怨氣、業障方有機緣得佛力相助。倘若平日不精進,債主未了,佛力亦無可奈何,除非此人有特殊因緣 。
煩惱魔:真正有修行的人處理事情其後遺症少,後遺症即煩惱,後遺症多概因處理事情不圓融,故善用佛法(例:方便法、、)面對世間紅塵(五情等),才能真正減少煩惱。
五陰熾盛魔:即身心需求強盛,致生煩惱。
色陰熾盛:見物起喜獲不喜,對美醜太強烈,例:見女,心便黏住,生妄想,造情緣。故有表相癡業的修行人應努力破除,以免自尋煩惱。
受陰熾盛:對耳、鼻、舌、身接觸事物,反應激烈太執著,特別喜歡聽好聽的、吃好吃的、、變成習慣經常反覆的做,修行人應覺察是否對某一件事刻意講究,得不到會起難過的心。
想陰熾盛:聽到一句話便心生聯想,常往壞處想,嚴重的反應,自尋煩惱。
行陰熾盛:第七識的問題,即起心動念。面對塵境,常起不好的念頭,此念頭非連續性,不見得會罵出來(罵在心裡),護法對此種人較有意見(因此為較惡心之人)。學習不起惡念。消除業障(疑業、驕慢業、嗔恨業、、)改變習氣。
識陰熾盛:第八識,憶持不忘的特性,於是產生因果輪迴。以生氣的現象來看,一件事可以氣很久,過幾年還可以拿出來罵。學習如鏡中照諸像,像過影不留。事情過了就放下。
精進修行克服四種障礙,走出困境(陰暗心理),修行到一切事情有佛力真正相助。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5.20 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888033
八大人覺經-2,3
推薦
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藥師山電子報 第10104月之6號
八大人覺經-2,3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年4月22日(5/6)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五陰(妄心):對外界森羅萬象的覺受
神道教認為靈魂可以對外物的具有辨識的作用,而靈魂是不變的。而佛教所指的五陰則認為:對諸法的辨識能力與過去生的各種障礙的累積有關。
五陰非我(≠不是我),就如金戒子是金子做的但是不能說金戒子就是金子,也不能說金戒子(形狀)不是金子,只能說金戒子非金子。
修行者就是要從「非我」中去悟到「真我」。非我(妄心)會有煩惱、瞋恨、驕慢;真我(空性)則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非我(妄心) 因為無常的關係只是暫時持有,所以要以「緣在善待(用),緣盡則祝福!」的 態度面對。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小乘的修行者為了離苦,則會斷除一切、捨棄肉身;但大乘的修行者,則應觀如幻,從非我中去行善,累積功德福報乃至成佛。
肉身(罪惡的幫兇)的欲望要能克制,妄心要能掌控,就能善用不會為惡造罪。真正造成妄心去行惡的源頭是「無明」(就如喝醉酒的人,言行顛倒),所以修行即是要破除無明。
無常、苦、空都是會變異的,不要執為實有而不捨。
世間的非我(五情、名利、身體…)都只是暫時擁有,要以「緣在善待(用),緣盡則祝福!」處之。但是因為業障、習氣的關係在"善待"的過程中造成黏著不捨,如此繼續造業,而循環輪迴不止。
修行人的心要如禪宗所說:如鏡中像,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如此才不會黏著。法身慧命、智種子、空性、如來藏才是真正有意義要不斷修持的要項。
把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悟,深入了解之後要身體力行,猶如心中有一把智慧的利劍能時時切斷對世間的執著,而不落於只是口頭背誦而已。
靜坐心清淨精神專一時,不斷的起念"無常"觀,以改變大腦皮質的記憶。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不妨自問學佛的目的是甚麼?
例如:人的身體會有病痛老死,心裡會有煩惱慾望,學佛希望在世間能身心輕安、自在無礙!
「慾望」是引起不自在的主要原因。
眾生被塵勞所困(貪瞋癡慢)造各種業障,所以繼續輪迴。
慾望:
眼:喜歡看漂亮、美麗的東西
耳:喜歡聽悅耳的聲音、愛語
鼻:喜歡聞香的氣味
舌:喜歡吃美味的食物
身:喜歡接觸柔軟光滑的物品
意:喜歡美好的感覺(燈光、氣氛…)
慾望人人都有,但是不可以過於"貪"著。
小乘修行者關閉根門、斷欲修行,無法渡生。而大乘修行者則是轉換心念(觀無常、觀如幻、如夢…等)修行,慈悲而不黏著,才能渡生。
大乘菩薩作水月道場(渡眾生實無眾生可渡,離如幻苦,得如幻樂!)
不妨自問學佛是否有進步?
可以依第二覺知來自我檢視,是否學佛以後愈來愈自在?
身體(高層次的修行)能轉換身體功能,疾病減少保持健康,心裡的煩惱障礙執著愈來愈少;
可做為學佛的一個指標、小成就(不一定都要成佛才表示有成就)。
慾望是無止境。欲望太多一直追求,包袱愈沉重。
面對塵境時內心會經歷「觸-受-愛-取-有」的過程,大修行者則時時反觀「誰在聽?」「誰在看」不要讓觸受繼續往下延伸而產生愛欲。
凡夫有欲望過失不大,但當變成「貪欲」時就應戒除。
慈愛兒女、孝順父母、夫妻相處…在善待的過程中,要時時注意反觀,拿捏得宜不貪著、不染五情,避免造貪業而間接造作其他惡業乃至墮惡道。
藥師山是菩薩道場,一切以取「中道」為原則。
若貪愛執著不捨,有朝一日無常到時,身心則生煩惱與痛苦。
少欲無為:
少欲:欲望少、不貪愛。
無為:類似老莊思想,天然、無人工的作為。在現代生活中較難達此標準,可改以「少欲如幻」,減少欲望,面對情境時觀如幻,持續持咒念佛,可減少黏著與貪欲,慢慢達到身心自在的境界。
禪坐時經常起觀「無常」、「斷貪欲」。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心對人、物質、感情等不滿足時就會努力到處去追求尋找。
人非十全十美,應多欣賞對方的優點。即使已經十分理想完美,隨著時間改變仍會變得無法滿足。
修行人心要常知足,要以「法身慧命」為重,其他一切法則如夢幻泡影。
█藥師山 紫虛居士
101.4.22(5/6)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488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