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居士在家學佛
市長:祝福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居士在家學佛】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佛經辯證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說阿彌陀經 白話註解
 瀏覽2,307|回應0推薦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佛說阿彌陀經
白話註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藥師山 紫雲居士 註解
佛門弟子 葉政盛 整理



前言

阿彌陀經是由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一部簡潔扼要之淨土經典,可了知淨土世界:如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舖地,亭台樓閣及一些修行成就功德介紹。筆者對淨土的修持法及淨土的一切確信如經中所言,願讀者要相信,終有一日,必可印證一切皆如實說。其他佛國淨土如東方藥師淨土,亦是如此清淨微妙。

阿彌陀佛國土特色如下

1.淨土眾生無有眾苦受諸樂,故名極樂。

2.淨土的修行方法以清淨水、花、光、寶蓮…供養、禪悅為食、經行…同時眾鳥齊音演唱,五根、五力、念佛、念法、念僧…。

3.發願回向淨土的條件為: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

發願回淨土的方法為:須一心淨信、 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4.投生淨土的條件:修持到阿鞞跋致或一生補處與諸大善人共聚一處。

5.淨土修行可得諸佛護念,修一切智種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時修行者入壇城接受東、西、南、北、上、下諸佛灌頂加持修行,一切種智證得菩提,修行者應如是證與阿彌陀佛相同的功德智慧及同等莊嚴身相。

6.阿彌陀佛佛身,佛光亮照十方無量遠,且具有幻化能力,如幻化眾鳥為修行者說法渡生,同時一些菩薩、阿羅漢、諸聖者均以阿彌陀佛號渡生,壽命無量無邊。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上少+下免)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如是我聞:以下是我阿難尊者所親聞。

●一時:因緣成熟而釋迦牟尼佛說本經的某一時間。

●眾所知識:大家所知道所認識者;修行有成就的善知識。

●俱:在一起。

●摩訶薩:摩訶是大的意思,一般指等覺位以上妙覺果位的大菩薩。

●法王子:指化佛或十地菩薩最高果位可成佛的修行者。

●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

●釋提桓因:又云釋迦提婆因達羅,欲界忉利天(即三十三天,此在妙高山頂)天主,略稱帝釋。

此段說明釋迦牟尼佛在某種機緣下與諸大聖者、大弟子、諸菩薩及天人共聚一處,開示阿彌陀經,由此經了知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殊勝之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從是西方:當時說法之時,其法座位置所在的西方。

●過十萬億佛土:以心念變化之數量來比喻的時空距離。(須修持到某種次第、層次)。業障清淨接近清淨心,由第六識名色中起觀,可顯現出佛國淨土。修行者以心運作可到達佛國淨土,業障重、心力弱是無法到達佛國土淨土。

●無有眾苦:沒有一般眾生之苦惱。眾苦指三苦:苦苦(由苦事之成而苦)、壞苦(由樂事失去而苦,如青春色相已逝去)、行苦(剎那中的改變而苦)。欲界三苦皆有、色界有壞苦、行苦,無色界有行苦。相對於苦,諸樂指的是心無罣礙,能受真正的法樂,如住在常、樂、我、淨的法性中。欲樂、禪樂、天樂、法樂是依次第所受某種程度的樂。

●七重欄楯:依業力形成不同道的眾生,以七種不同色線所圍成的邊界,此七類眾生心念具善行可以入此欄楯內,此欄楯有結界作用(欄楯即欄杆;縱曰欄、橫曰楯)。

●七重羅網:國土頂上有金色網狀寶網,此寶網如魚網現金色,可以有護持作用,阻止侵犯擾亂,眾生不可隨意入侵。

●七重行樹:未登地修行者掛在七重樹上(七重樹指縱七棵,橫七棵),依業力不同自動分佈在某棵樹的葉子上修行。當入菩薩果位即落地繼續修行。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皆是金、銀、琉璃、玻璃等四寶四周圍繞。

此段說明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特色及其佈局結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國土周圍皆四寶周匝圍繞。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七寶池:一個具有七寶的水池給小乘(聲聞、緣覺)、天(天神、天君)、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七種眾生消業障、習氣之處(七寶:「金」指天神、「銀」指天君、「琉璃」指人、「玻璃」指小乘、「硨磲」指畜生、「赤珠」指餓鬼、「瑪瑙」指地獄)。

●八功德水:此七寶池的清淨水,具有八種功德,一者澄淨。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飢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常樂受用(請參閱《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具有八種定的修行者才可用此水消習氣。

●上有樓閣:福報較大者修行之處。

●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以七寶分別接引小乘(聲聞、緣覺)、天(天神、天君)、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七種眾生。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清淨修行者修行福慧增長之處,蓮花大朵如車輪,花瓣層次具有多層(蓮花代表心清淨。大如車輪:表示度生成就,此大蓮花可幻化花台,具有妙用)。

(一)指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內有大朵蓮花。

(二)蓮花內的修行者因渡生及修持達福慧成就,會形成多瓣多層大朵蓮花。

(三)此大朵蓮花內因四智福慧成就,可以由光中幻化形成蓮花的華台(承托蓮花的寶台),此華台四周邊側具有瓔珞(福成就)嚴飾。至諸佛世界渡十方眾生,使各各自念阿彌陀佛,並為各世界有緣眾生說法。

(四)此華台代表空性、功德智慧成就,一般十地修行者(最勝子)修一切智種成就後,即有此相法的印證。

(五)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此蓮花會發出智光之義。

●微妙香潔:蓮瓣上具有各種功德妙用的種智,具有香氣氛馥、潔淨明亮的特色。

此段說明阿彌陀極樂國土的修行,應如是方可成就功德智慧及佛土、佛身莊嚴,如國土中以七寶池、八功德水、色、光、七寶、蓮華…特性,此皆代表修行的成就。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黃金為地:指金沙為地。具有慈悲心者踏上下陷較深,反之慈悲心較少者即較淺,走過之後,金沙地又恢復原狀,平整無缺(「地」指心;「黃金」表示慈悲心)。

●晝夜六時:極樂淨土清淨修行者住蓮花中,以花開為晝、花閉為夜,晝夜各分三時段。晝夜六時:形容不分晝夜,隨時隨地可以精進修行,得佛力加持。

●雨天曼陀羅華:空中落下很多很多(雨天)光亮如焰火的條狀物質(具有能量),以加持化佛及有果位的修行者。

●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經常以清淨心(清旦),雙手合攏在衣袖裡面(衣祴)捧著花器,幻化各種神奇美妙的鮮花及物品供養十方諸佛菩薩。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禪定中若到他國淨土參訪,當佛事所辦皆成,就又回到蓮花內,淨土中以念經修行為食。

此段說明阿彌陀極樂國土以清淨心及天樂供養,以禪悅經行為食並得諸佛加持(雨天曼陀羅華),修慈悲心(黃金為地)。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西方南無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彼國)常有各種奇妙、顏色不同的鳥類,此為阿彌陀佛所幻化,教導具有畜牲道心的眾生或畜生道眾生修行,此道修行有成就者亦可以宣揚南無阿彌陀佛佛法。

●迦陵頻伽、共命之鳥:迦陵頻伽即美音鳥或妙聲鳥,其聲和雅。共命之鳥即雙頭鳥(共命鳥:世間常用以比喻夫妻)。

●出和雅音:發出柔和優美高雅的聲音,讚歎諸佛教導成就。

●五根:信、精進、念、定、慧。五根為五種心之根源(或根基),要深切了解此五種心的根源才得以成就此五種心,故必須修五根。

●五力:對五根有深切了解則會生五種力,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與慧力。

●七菩提分:即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七種心。在修行中要仔細察覺上述七種心之生滅,以選擇對的,去除不對的,稱為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即八正道;正語、正命、正業(此三者是戒)、正精進、正念、正定(此三者是定)、正見與正思惟(此二者是慧)。

●無三惡道:無三惡道眾生之心。

●變化所作:由空起用,幻化而成的各種鳥。

●微風吹動:指佛力加持時眾生的心念可變化。

此段說明阿彌陀極樂國土中,阿彌陀佛行幻化能力,以各種鳥出微妙音,並以心念方式使淨土眾生得攝受可念佛念法念僧。在此極樂國土中修行,必可修到如阿彌陀佛一樣的功德智慧。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南無阿彌陀佛放無量光,照亮、加持十方無量無邊國土。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形容時空無限長遠。

此段介紹阿彌陀極樂國土中,阿彌陀佛的佛身佛光可照十方無量無邊國土,國土中有無量菩薩、聲聞及阿羅漢都是阿彌陀法門成就,都以阿彌陀佛號渡生,且壽命無量無邊。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眾生投生於極樂國土之中央報土者。

●皆是阿鞞跋致:皆是已無情緣的天人;或八地以上已了情緣的修行者。

●一生補處:下一生即將成佛的妙覺果位大菩薩。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能與上述阿鞞跋致、一生補處及功德福報具足的大修行者共聚一處修行。

●善根福德:做善事所累積的福報。

此段說明應當發願求生淨土,且修行者須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執持名號:堅執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一心不亂:由真心、潛意識、意識專一其心、全心全意至誠念誦佛號或持咒。

●與諸聖眾:與諸化佛或化菩薩一同。

●心不顛倒:心不會因五情而眷念世間;也不會因惡相現前受到干擾而無法往生。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釋迦牟尼佛)因為見到此西方極樂淨土對眾生有重大利益,所以才說此淨土法門。

此段說明臨命終時,須一心淨信、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地持誦阿彌陀佛佛號即可往生極樂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不可思議:不是意識心所能了解;無法想像,難以理解。含有神祕奧妙,出乎常情之意。

●廣長舌相:弘法利生。

●說誠實言:說誠懇實在、不虛假的言語。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相信此經為一切諸佛所呵護、憶念(附註:在阿彌陀佛世界修習曼陀羅密法,為諸佛所加持灌頂)。

此段說明在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修持,有不可思議的妙法,在壇城中接受東、西、南、北、上、下諸佛所護念加持灌頂,得到諸佛智種不可思議功德智慧。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聞是經受持者:聽聞此經之後,能相信接受,並依此經修持者。

●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不退失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五濁惡世:充滿五種煩惱屬不清淨的世界。

●劫濁:空見不分,無法分出虛空與眼見之界限;若只有空而無見,則無以明「空體」,若只有見而無空,則沒有「覺的對象」;即真心的見性與虛空二者相織妄成劫濁(劫濁與色蘊有關)。

●見濁:肉身摶取四大為身體,因肉身之故,真心形成六個分隔的功能(即眼見、耳聞、……、意知),彼此不通留為障礙,四大似乎轉成有覺知之性(此虛妄之錯覺);如此,真心之覺受性、肉身的四根(耳、鼻、舌、身)及四種妄塵交織而成為見濁(見濁與受蘊有關)。

●煩惱濁:第六識的功用是記憶過去,認識現前與誦習未來,第六識之性質,是闡發心中之知見;其容貌(即所想、所現)為現六塵之相(第六識之所識不出六塵之相),若離六塵則無「識之相」可得,若離識體(指妄識)則六塵「應無體性」;真心的知性、意根及六塵交織而妄成煩惱濁(煩惱濁與想蘊有關)。

●眾生濁:內心生生滅滅永無休止(此為第七識的狀況);人之所知、所見每欲想要留在世間,但因無常及業力運作之故,知見(身心)卻常因輪轉而遷於諸國土(此二句義為無常是不可免);真心之「動」性與無常之生滅二者交織妄成眾生濁(眾生濁與行蘊有關)。

●命濁:見、聞、嗅、嘗、覺、知六種識性原本沒有什麼不同(即原為一精明),但由於有肉身之六根與六塵相接觸,此一精明(真心)被眾塵所隔越(因妄起分別執實之故),所以本無不同而妄生不同;原本一體成六用、六用元一體,但成六用時,彼此於不同範圍內各自起功用,不相踰越;真心無法判別六用之同異,真心與此種「區隔作用」相交織而成命濁(命濁與識蘊有關)。

附註: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參考資料來源為紫虛居士所註解之「楞嚴經白話註解」。

●歡喜信受:非常歡喜、相信並接受教導。

此段說明在壇城中獲諸佛所護念(加持灌頂),必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若有信心,應發願到淨土修持必可證之。

2.讚歎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智慧,同時諸佛亦讚嘆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阿彌陀經終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註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藥師山 紫雲居士 註解
佛門弟子 葉政盛 整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32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