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居士在家學佛
市長:祝福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居士在家學佛】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佛法知見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法知見-04(21th)
 瀏覽350|回應0推薦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藥師山通訊 第21期

佛法知見-04(21th)
談無所住生心、禁色、吃素、出家等

█藥師山 紫虛居士

壹、什麼是「無所住生心」?

住是執取或取著之義,一般人發生一個心念大多有執取某個甚至數個理由,例如,相信布施會有福報,所以布施錢財給某個慈善機構。在此例中,此人「所生的心」是「布施錢財給某個慈善機構」,而其「所住」即是「福報」。金剛經上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在此例中,此人是「住於法」而行布施,因為一般人產生一個心念所執取的理由有時非常繁複,例如,起心要捐助壹佰萬元給某慈善機構時,他內心的理由也許包括會有福報、會有孚名聲,可以得到某大師的青睞,甚至想到布施的錢還可抵繳稅金,……。有時執取的理由尚包含被布施者個人的某些條件,像這種「彎曲」的心是凡夫眾生常有的,很多人認為是「考慮周詳」或「思考嚴密」,並不認為是不好的事情。這就是凡夫心或眾生的心,這種心的力量是很小的,因為它起心動念的「地」主要是在「蘊」的層次,由想蘊為主來做決定,這種心念只及於人界的小範圍,因此,心念的力量很小,也就是遠處或其他界的眾生不能感受此心力的存在。

似乎心念之發生總有理由或動機,這不是皆「有所住」嗎?那什麼才是「無所住生心」?無所住生心即是「無所住」。要到達此種無所住生心,有兩種方法,一種我稱它為「空無所住」,另外一種稱為「如幻無所住」。在第一種方法中,我們先把生心的理由觀為由「空」所生,不執著此「理由」,然後由「空」生心。

在第二種方法中,我們觀生心的理由為「如幻所生」,心中不執著此理由,然後由空起心。因此要做到「無所住生心」必須有幾個條件:第一,必須已悟到「空」(自性);第二,必須悟到諸法由「空」所生或悟到諸法如幻;第三,必須懂得如何由「空」起心。第一點與第二點表示空觀與假觀的成就。例如,見某人貧苦而起布施的心,不能執著於貧苦之念,否則就不能生無所住生心。必須當下就觀到貧苦是由「空」所生或是「如幻」;而不執著,然後把「心」返回自性中再由自性起心布施。則這個布施的心就是「無所住心」。「無所住生心」是諸佛菩薩者或大修行者出世間渡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一舨佛書上很少告訴我們如何「無所住」生心,佛書上一般都告訴我們如何解脫生死,以及各種修行果報的殊勝。

一般人既然不能做到無所住生心,那要如何生心比較好呢?個人認為要生「近似無所住心」。金剛經上說要「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與壽者相而生心」,就是起心動念要儘量做到沒有此「四相」。

諸佛菩薩具有慈悲、平等、無分別及無我等各種特質,而其心是「無所住心」,因此,我們起心動念應該儘量接近諸佛菩薩,也就是儘量依於慈悲心、平等心、無我心、無分別心等,這就是「近似無所住心」。近似無所住心至少應該可以提升心力的層次到達「識」或接近「空」的地方,這心力比一舨有所住心力會大很多。

貳、佛教高僧大德禁絕食色二欲,是否違反人性?且為了健康與營養人應吃葷。

佛教並未禁絕食、色二欲。居士身修行很多皆有妻子家庭,出家人禁欲是為精進修行,是其自願。佛經有言,色欲乃眾生繫縳於三界之因,這是由於有執著之故,只要能觀色欲如幻而不執著,就無礙修行。至於不吃肉也是為養慈悲心避免殺生而引起怨氣,一般人吃「五淨肉」佛教並不反對。依科學家的了解,人類的小腸太長,不像獅、虎之類,吃素似乎對健康較有好處。且以今天對營養的了解,素食只要調配為宜並沒有營養不足的問題。在藥師山,對初學佛的人我們並不要求其吃素,修行經一段時日之後,很多人自然而然就吃素,可能與慈悲心的開發有關。

參、吃素是否有功德?

吃素只是造業較少而已,沒有什麼功德可言,要知道一顆植物上可能寄生很多生物,從我們砍下植物、清洗植物到烹煮食物,這些過程中皆難免要殺死其他生命。比起葷食也許殺生較少而已,因此素食的人也不要自己以為比他人「高一等」。

肆、出家若了卻三毒(殺、盜、婬)是否即可了脫生死?

楞嚴經說三毒是生死的根本,只是說三毒若在,則必落生死輪迴,但不是說了卻三毒則必能了脫生死。楞嚴經上所說,本覺上起「妄明」才有斷與不斷的分別,斷三毒只得「淨」,但此「淨」與不斷三毒的「染」皆屬「妄明」,妄明不除則不能了脫生死,故要淨、染皆除才得「真淨」,這才是佛教「自淨其意」的「淨」。總之,要離一切相,離善惡一切世間法才能了卻生死,而不是斷三毒可保證了脫生死。若太執著在此種「斷」則也可能成為障礙。

伍、現在離釋尊涅槃已二千五百多年,社會狀況已完全不同,佛教是否已不合時宜?

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已現代化的只是「相」法,其「體」並沒有改變,且由「體」而出的諸佛菩薩的善法也不會改變,如慈悲心、平等心、無分別心、無我心、無畏心。宇宙的諸法如輪迴、無常、無我也皆不變,因此,我們只能說與道德、法律有關的某一些佛教的教法或規則要順應眾生的需要而做改變,但佛教了脫生死的各種教法不須改變,佛教中也許絕大部份的東西不必改變,因此佛教並非不合時宜,且以個人學物理科學的背景去了解佛教,我發現佛教很科學,且與現代科學的認知愈來愈相近。

陸、天安門事件時,佛菩薩們應該知道,為什麼不予阻止?這是否表示佛菩薩沒有慈悲心? 又像非洲地區,乾旱加上各種天災人禍,人們飢苦不堪,佛菩薩為什麼不幫助他們?這是不是表示佛菩薩沒有慈悲心?

像天安門事件這一類的事,有很多是人們共業所生的果報,也許這些學生是去共同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這也許是原因之一。另外一種原因,可能純粹只是違背中共當局的利益而引發的傷害事件。事件發生時,佛菩薩當然知道,但若是共業所成,佛菩薩想阻止,但學生與執法的士兵由於沒有深信佛菩薩,也得不到佛菩薩的「告知」,且對於「堅信」無神論的人,佛菩薩的精神力量也無法改變他們,畢竟佛力是「有限」的、不是「萬能」的。佛菩薩的慈悲是存在的,對事件的發生當然也很不忍,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協助善後,救渡死亡且有緣的中陰身。

至於像非洲這種天災人禍頻繁,民不聊生的情況,其原因也許是共業的果報或者是該地人心共同引生的結果,若是共業的果報,那就要共同去做懺悔等工作,一般人是不會相信的,因此,苦報就難以避免,佛菩薩他愛莫能助,否則對過去的債主就不公平,有違公理正義。若當地人心有淫、貪、有可能引發乾旱及人禍之各種災難,佛菩薩們對整個社會的淫貪不慈悲,而是人界自設屏蔽,障礙佛菩薩的加持力。

柒、依佛教的講法,有錢人是過去生做好事的結果而窮人或殘障人士是過去生有所虧欠,這是不是佛教看不起窮人與殘障者而羡慕有錢人 ?

答案當然不是。佛菩薩很悲憫窮苦與殘障之人,佛教如此講,一方面是事實如此,另一方面是希望有錢人更要知道修善惜福以保來生能如此,富有康泰,也希望貧苦殘障人士能努力向上,修德修福以改善自己的未來,絕對沒有看不起之義。因為依輪迴的觀點,每個人都富貴過,也可能都經歷多生的貧困或殘障,則何來羡慕富有或看不起貧苦殘障之心?

捌、是否供養佛菩薩或出家人的福德較多,而布施給貧困者福德較少?

此處所指的供養應該是就財物而言,而不是指香花水果之類的供養。以人間的錢財供養佛菩薩並沒有什麼意義,若說有意義那也是要把公財用以購買香花等物供養佛菩薩或購置法物以渡生或莊嚴道場,但把錢財委託他人(若寺廟中人)去購物品供養則不如自己去做供養,因為二者之誠心不同。當然,以錢財直接供養佛菩薩雖不是很有意義的事,但對護持整個道場以利益眾生則有意義。可以說把錢財直接供養佛菩薩,則所結緣的對象是佛菩薩、護法及在該道場活動的眾人。而供養出家人與布施給貧困者都是結善緣、培養慈悲心與捨心,都有福報,只是所結緣對象不同而已。結善緣對象不同,則未來對你的回報之人當然也不同,這是人天福報。而慈悲心與捨心之成就則是遠超人天福報,這部份就要看你在行供養或布施時,發心是最重要的。

玖、行菩薩道的人,開始要以慈悲心為主,一切行事作為以不離慈悲心為原則。 但在一個團體中,由於每個人的修為不同,心也不同,有關團體的事務,要如何做才不會違反慈悲心?

這是慈悲與智慧的問題,我們以實例來說明。例如藥師山要發起濟貧工作,則由理事會通過每個會員要捐多少錢。像這樣做可能違反慈悲心,因為很可能有些會員基於家庭經濟因素或個人修為的問題而不願捐這麼多的錢,這種規定對此人就不慈悲。因此,自由捐獻是較好的方法。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些錢是一定要給的,不能自由樂捐,例如旅遊時的嚮導費用。這種費用最好先依「人間法」處理,也就是用一般人的規矩來付費,然後再做自由樂捐,這一部份依每個參加者的慈悲心及經濟狀況等因素自行決定給付的數目,不給也沒有關係,為了不要給「壓力」,自由樂捐最好不要記名,若不得已要記名,也只給少數有關人員知道為原則。總之,慈悲心是有「量」的問題,每個人不同,不能把自己的慈悲心加在他人身上,否則也是一種不慈悲。

拾、什麼是佛教中的「方便法」?如何用方便法才不會違背佛的正法?

方便法是行菩薩道為樂利眾生之方便而使用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表面看來有時候是違背佛教律儀的。方便法是大乘菩薩道行者所用,小乘佛法似乎沒有「方便法」。方便法之使用最好是配合菩薩道的四攝法:即慈悲、愛語、利行、同事四法。在用方便法之時,最好以不違反法律、道德或慈悲心為原則,否則,方便成為隨便,那可能造業犯因果而不知。我們也以實例來說明。

例如,過了吃飯時間很久,主人問你吃飯沒有?你為了避免增加主人的麻煩,雖你尚未吃飯卻答稱你已吃過飯,這雖是妄語,但是基於慈悲心及不違反法律、道德規範,這可以稱為「方便妄語」,是可以做的。又例如你家中「藏」一個人,其家人也許知道而來要人,你就謊稱你家中沒有此人。這是方便妄語或「真妄語」,那要看你當時以什麼心講那一句話,若為私情或私利則是「真妄語」,這私心包括潛意識層面而言。若你純粹是為大家的和諧而說此語,只有慈悲心而沒有私心則可稱為「方便妄語」,但若有不圓滿的事發生則亦不可以。

又例如,為了家庭和諧或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良好,講一些讚美的話,如對太太或女朋友說聲我愛你,說聲你好可愛或你好漂亮,對朋友說你好能幹等,只要你「沒有不良企圖」而是出自於善心,則皆可稱為「方便語」,因為這些話既不違反道德、法律又出自善心之故,這不屬真妄語或綺語的範圍,這應是「愛語」所屬,因為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女大多不是「佛母」而是人!當然,這些「讚美語」對修行到相當層次的人最好不要說,以免失威儀。

這種讚美語之使用很有學問,若二個人,一個修行層次很高,另一個層次很低,則層次高者為隨順層次低者亦可用一些讚美語,否則可能會失了慈悲心,這一點要注意。但若大家修行層次都已相當高或在大眾公開的場合中,這種「讚美語」的使用就要很小心,以免引起他人之誤解。

又例如有不知的佛法的鄉人拿宰殺的雞鴨來供佛菩薩,則當下我們應該接受而不拒絕,這是方便法,因為該鄉人是一片誠心,心中也許沒有殺生造業之觀念。當然,事後,我們應找機會教導他,告訴可以素食供佛菩薩即可。

總之,方便法在實行上是相當困難的,除了要有慈悲心外,還要有智慧,否則方便法不能利生還會造業或使眾生不能接受,有人甚至假方便法之名而行騙財騙色之事。要以方便法行事之前,最好能請教善知識比較安全。

佛法知見-04(21th)
█藥師山 紫虛居士
藥師山通訊 第21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23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