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居士在家學佛
市長:祝福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居士在家學佛】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佛法知見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法知見-01(18th)
 瀏覽656|回應0推薦0

祝福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藥師山通訊 第18期

佛法知見一:談慈悲心、心香供養、素食、誦經、助念、護生、法會等問題

█藥師山 紫虛居士


壹、前言

對於佛法本來不該有什麼問題,但由於我們意識心一些錯誤的認知,形成知見上很多不同的看法,而其中有很多看法也許背離佛法,這是我們在閱讀有關佛法的資訊時必須很小心的。本文是針對坊間一些有關佛教之言論或著作,提出我個人的看法,我的目的不在於爭辯而純粹在表述自己的看法,只是表達另一種聲音而已。個人認為對佛法中很多問題爭辯是無益的,很多是「信」與「內證」的層次,對不信也沒有從事修證的人是不可能認同的,你就是說服他,那也只是表面的認同,內心也不會認同。最明顯的例子是「佛菩薩」、「空」及「輪迴」的問題,如何去爭辯這些是有還是沒有?沒有證悟或體會到的人就以迷信及不科學來否定甚至要你提出「證據」,因此,爭辯大多沒有好處甚至變成互相攻訐,引發嗔恨造作口業。個人認為佛法上的知見以「表述」較好,至於何種屬「正知見」而被我們採用,那就要靠我們自己的智慧與福報了。在這篇文章中,我對「慈悲心」、「心香供養」、「誦經功德」、「助念」及「法會」等問題,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但願是一些「正知見」。但願有助於有緣的朋友擺脫對佛法上的一些疑惑,若有不對之處,請來函指正當不勝感謝。本文的基本立場是絕對相信佛菩薩及六道輪迴,若不相信這些,本文對他可能就意義不大了。

貳、關於慈悲心

有人說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空談,只有陳義而沒有實質。他們說佛菩薩能捨身去餵虎,可以捨自己的身肉器官去布施他人,但對一般人而言,叫他拿個幾拾萬塊錢無條件給別人都不願意,何況去做捨身餵虎等大事,因此,所謂慈悲只是理論而已。對這樣的言論,我個人認為可能是不了解慈悲心的結果。佛教有「四無量心」之說,其中就包含無量慈心與無量悲心。慈是給眾生快樂,悲是拔除眾生的困苦,但慈悲心有「量」的問題,能由「空」直接出來的慈悲心才能到達「無量」,而一般人由於業障的結果,其慈悲心是「有限量」的,隨每個人「自心的狀態」不同而有「不同量」的慈悲心。「心的狀態」是包括自己可以察覺的意識與察覺不到的潛意識。後者經常會表現在「直覺」上,例如當一隻蟑螂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試觀自己的反應是如何?若馬上想到的是打死牠,但接著又想到自己是學佛的人不能殺生,這是意識上有對牠慈悲但潛意識卻沒有。反之,若第一念直覺是不要殺牠,但接著想到牠有礙衛生,還是打死牠,這是你的潛意識有相當好的慈悲心,但意識上卻對牠不慈悲。慈悲有意識上與潛意識上的慈悲,大的慈悲心是二者皆要慈悲。關於慈悲心「量之大小」的問題,我們舉一例來說明就很清楚,例如有一個人捐壹佰萬元給慈善機構,如他單純(包括潛意識其不可知的深處)為替眾生解除痛苦,那就「接近無量」悲心。若夾雜有其他的心,如為名望或為私情等,那就是「有量」悲心了,但若捐款有他「自己很清楚」的私慾,那就不是慈悲心了,甚至可能屬五毒心,一般善心人士很少屬於這種情況,而以有量慈悲心者佔大多數。至於慈悲心量之大小,就看他在這件事情上,起心動念之所有心之中,為眾生「離苦得樂」之心量佔有多少比例而定。至於一般人為何不能捨身餵虎,我們舉下面的例子來說明就可了解。例如你要我沒有任何條件給你壹佰萬塊錢,我就是能力許可而不給你,但也不能說我完全沒有慈悲心,只是我沒有那麼大量的慈悲心而已。我若只「甘願」給你壹萬塊,那表示我的慈悲心的量只到達壹萬塊的層次,有這種認知,我們就可以知道諸如捨身餵虎及捨妻子身肉給眾生等行為,那是屬「大菩薩等級」的慈悲心,未來修行到有一天也許你也可以如此。很多有量的慈善行為,我們也應該讚嘆而不能說他們的行為不是慈悲。也不能說不能捨身餵虎就說慈悲是空談沒有實質。

參、關於心香供養

有人說供養佛菩薩只要用「心香供養」即可,只要用心去想像清香,去想像鮮花及水果等做供養而不必用實物,如此既省錢又節省時間。這也許很合你意,但我們要小心,不要做吝嗇與驕慢心的替死鬼,潛意識中也許我們已被這兩種不良心態所驅使而失去與諸佛菩薩結緣的機會。「供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一般人大多不清楚。精神界的眾生也是在「有相」的世間之中,因此也有各種不同的「需求」,例如,「入處餓鬼」(即一般俗稱的陰間眾生),由於尚保有做人的記憶,故其需求也與人界相同,我們用人間的東西給他們食用,他們會「收受得到」。但對於其他的精神界眾生,如大鵬金翅鳥及諸龍眾的「食物」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因此,常看到一些人用「七粒米」在作觀想布施,不知他們是否了解所施的對象是什麼?對佛菩薩我們只要供養清香與鮮花即可。其他的東西,如水、茶、果及其他食物,主要是給佛菩薩的護法,但因為佛菩薩身邊都有很多護法,可能包括各類天龍鬼神在內,因此,雖然有些場所並沒有供養護法的聖像,我們也要供養茶、水、果等供品。至於有些護法必須要有特別的供養「物品」或「食物」,這必須層次較高的修行者才會知道,對這些「需求」一般大多以持咒方式從事供養,很少用實物,主要原因可能是數量太多或人間沒有該物。對於開始學佛的人而言,沒有必要詳細去了解供養的內容與方式,只要誠心並在自己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以清香、鮮花、素果、茶及水等物品供養佛菩薩及護法,至於要特殊「需求」的各界護法,你不能供養他們也沒有關係,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如何供養。當然,不要太執著於相是不錯,但若剛開始就要以「心香供養」,我個人認為不太好,除非此人是上等根器之人,供佛之誠心已能深入潛意識,否則心香供養可能只在「意識心」的層次,有可能含有驕慢與吝嗇之心。能自己花錢去購置供品,以誠心從事供養,如此「借物導心」可能較好,以不良之心,諸如驕慢及吝嗇等心去供養佛菩薩,佛菩薩因大慈悲心而不會有責怪之事,但護法們可能不護持此人。何況在實際上要幻化清香等物品以供養精神界眾生,除了必須了知該眾生之所需外,也必須有特殊的供養咒或能由「真心」起用,意識心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肆、關於素食

素食是否可以滅罪?吃五淨肉是否對修行無礙?這些問題佛教界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釋尊當時以托缽方式得到食物,他們是葷食或素食都接受,並沒有吃素食。在西藏等地的多數出家喇嘛也不吃素。又有人說吃五淨肉(即不教殺、不見殺、不聞殺、自死及鳥殘)並沒有殺生的問題,吃肉的人也不應背負殺生的果報,故吃五淨肉應該無罪也無礙修行,佛書中吃素之說是不如法。關於這些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釋尊為使其弟子不著世間諸相,不使他們為財物所困,因此以托缽乞食為生,這種取食方式,食物之來源取決於施主,比丘們並不能自主,故當時沒有採取素食。在過去西藏等酷寒之地,蔬菜水果很少(今日已不同!),故喇嘛們只能以肉食為生,這些都是不得已的方便法,釋尊當時應會為其弟子消除肉食之業障。釋尊當時雖沒有吃素,但其大慈悲心是沒有疑問的,這由釋尊在不得已之情況下提出五淨肉之方便法,及要其弟子們不要踐踏青草以免誤傷蟲類眾生即可知,因此,不論我們採取什麼方式取食,慈悲心應是考慮的重點。由於慈悲心包括「不忍心」在內,毀壞眾生的肉身是有慈悲心的人不忍去做的事情,請問有什麼人忍心吃自己親人的肉或支解親人的身體。既不忍心支解或吃食自己親人的肉身,那又何忍去支解或吃食其他動物的肉身。當然很多人會說親人與動物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但這是意識心與自私心(我執之一)的說法,就像一般人只愛自己親人而不愛其他的人一樣。也許有人會說這種不忍心是愚痴,死掉後的的肉身只是物質,支解或吃食有何不可,何況世間如幻,痛苦也是夢幻,果報也是自招,何必要慈悲什麼眾生?這是不了解菩薩道與慈悲心。佛菩薩因為知道眾生都「執虛妄的境界以為實有」,因而有各種虛妄的痛苦與煩惱,例如見自己父母被殺被吃時,心中就產生痛苦,佛菩薩當然知道這種痛苦是虛妄,但在迷中的我們並不知道,因此,佛菩薩為解除眾生這種「虛妄的痛苦」,才由「空」中生起無量慈悲心。若見到已亡故的父母屍體被支解或吃食而不生不忍之心,而說那只是一堆物質,那些人必是冷酷無情之人,愛是慈悲的基礎,慈悲是小愛的擴大,一個冷酷無情之人,如何能入佛菩薩慈悲的心海之中?因此,我們不能說吃五淨肉無礙修行。法律也大多訂有毀壞屍體罪,雖說只是基於人道精神,其實也與慈悲心有關,因為屍體被毀將會引起其家人的悲痛,這是對其家人不慈悲,實際上毀壞屍體亦有可能引起亡者的神識嗔恨,這對亡者也是不慈悲。此外,人有神識與眷屬,其他動物亦有,因此,毀壞動物的屍體對該動物是不慈悲的。不慈悲,當然有礙修行。

(二)素食主要是為了要培養慈悲心,這與有罪無罪不一定有關係,至於素食是否可以滅罪,那因人而異。有些人殺業太重,可能源於過去多生從事宰殺畜牲或獵捕鳥獸魚蟲之事,殺害生命造成被害者之怨氣,潛意識之怨氣會形成報復之念頭,機緣成熟就有殺業的果報發生。一個多生殘殺魚族的人可能受魚族的報復(精神力量之一種),也可能召來與魚族有關的精神界眾生(如龍族)的報復,像這種有特殊殺業的人,若能行素食或放生以表達對報復者的懺悔,有時一些由殺業而生的長期病痛得以奇蹟式的消逝。

(三)總之,素食是培養慈悲心的一種有力助緣,與修行(尤其是菩薩道之人)有關係,我們在食物來源可以自己掌控的條件下,最好採取素食,當然,若食物是家人所作,且家人都反對,那就另當別論了,也許只有採五淨肉的吃食法以免引起家人之煩惱。此外,有些大修行者,已了達諸法如幻且善用各種超渡之法,他們有時為使眾生不著相而示現葷食,但一般人不要跟隨以免造業而不自知。

伍、關於誦經

有人認為佛經只是給我們研讀,使我們理解經文的意義,並不是作為課誦之用,因此,誦經千萬遍以求取功德,這是不如法。何況以歌詠的音調誦經會因憶念音聲而失定力,甚至會因「貪愛音聲之美」而犯過失,因此,有人反對誦經為修行之方法,也認為誦經做滅罪或超渡是不可能之事。對這些問題,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要以誦經當修行法門(主要是指開悟現性)那必須快速持誦,到達以清淨心及接近自性之心真正了悟經文之意義。這就不要以歌詠的音調去讀誦。但經文中有很多了生死的關鍵字句,也不是以意識心的研讀可以悟知的。例如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生心」及般若心經中的「色不異空」等皆是。主要原因是「空」不可言說,它不是意識心可到達之地。

(二)修行者為渡生之需要,有時必需請求龍天護法的護持,為表達恭敬或莊嚴(護法們很多重視這些),以歌詠的音調誦出讚文(如香讚等)或經文有時的確需要。法會中很多以歌詠式在唱囋文或經典,主要是給護法聽而請他們護持的,當然不是用於從事如開悟之類的修行之用。

(三)誦經時若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將誦經的功德迴向給亡者,則佛菩薩會以所迴向之佛經中所說的佛法去給亡者開示,亡者的心念就會轉好,當然投生的狀況亦會轉好,故誦經可以超渡亡者並沒有不合理之處。同樣之理,誦經的功德亦可迴向給其他的人,佛力可以使被迴向之人潛意識變好。以上這些論點對不相信佛力加持的人而言,那是不可思議的事。

陸、關於助念

有人認為助念是靠外力改變善惡果報,有失公理與正義,因此助念是邪見。且人尚未死亡就勸人往生有殺生之嫌。對這些問題,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正確的助念應在醫生已宣佈死亡之後,沒有殺生之嫌。

(二)助念是助亡者的神識生起善念或是大家一起求佛菩薩加持以救渡亡者的神識。若「條件俱足」而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則亡者的某些因果與業障可能消滅或減輕,亡者「心的狀態」也自然會跟著變好,這是助念的效果。但除非亡者有特殊的「福業」(指已做能增加福報的事情),否則對有重大因果之人,助念時他不會有很大的改變,這是因為基於平等心的緣故,佛菩薩也不會隨便介入眾生的因果。至於助念使亡者往生淨土的問題,這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亡者「常住」於淨土隨佛修行。另一種是亡者因得助念之力而「暫居」於淨土中的邊緣化土,亡者在此化土是見不到佛菩薩的,在很快的時間之中,亡者還是要隨業轉世。前者是亡者自己心的狀態已達到可生淨土,助念只是助推一把而已。而後者還是要輪迴,故助念不會失去法界的公理與正義。

柒、關於護生與善行

有人說當我們見到畜牲被凌虐就想以自己的意識行為去干預,而無視於其宿業的問題。又說放生會破壞生態,這些皆是不如法。又有人說做善事若只是表面慈悲就不值得鼓勵。關於這些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護生要隨緣而行,要「真有慈悲心湧現而不忍之時」才去做,不要刻意去做放生之事,那會有貪功德之問題。但如果說因為不知被凌虐的畜牲的宿業就看牠被凌虐而不去救護,那就有失慈悲心了。當然,如我們「已知」此畜生因宿業而被如此凌虐,那要介入其因果就要小心了。但就大多數人而言,少有人會知過去宿業的事情,因此,只要隨自己的慈悲心去做護生工作就可以。要知道,行菩薩道之人是不要害怕替眾生承擔業障之事,這是慈悲。此外,由於放生是隨緣而做,並非刻意去做,因此其數量很少,當然也就沒有破壞生態的問題。

(二)做慈善行為的人也許有不同的動機,但大多屬有量的慈悲行為,應該給予鼓勵。因為對一般人而言,慈悲善行為有助於「勸發向善」,對社會風氣之改善有良好的示範作用。至於其潛意識是什麼問題一般人也察覺不到,真能做到檢視內心的人並不多,行善之人至少意識到已在行善,其心也在人天層次(當然,若心中有他自己很清楚的不良動機,那另當別論),至少比不行善或自私自利的人好很多。

捌、關於法會

在台灣最近常有大型的宗教活動,諸如「護國祈福千僧大會」及「迎佛牙舍利」等,這些活動參與人數與所花費用都相當龐大,但其結果是否真能使台灣二千多萬人得到福報,或使台灣各種災害得以減少?各方不同見解出現在各大報紙上,但似乎以持負面看法的人較多。對這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個法會能否有功能,法會參與者的條件及被祈求加福者心的狀態都有關係。這些包括如:參與法會者共同願力之大小、願力純淨之程度(若心存作秀那不用說了)、所要加福的對象是否深信因果及佛菩薩、被加福之人是否有懺悔過去做錯事之心等,若這些條件都俱足,則有可能感動佛菩薩及護法們而得到加持與護持,那法會就有其功用了。若有得道的高僧,其有德行與能力能恭請得到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則由其主持法會必有相當大的功用。若有上述那些條件再加上這位得道的高僧之相助,那法會就更殊勝了。若非如此,以少數人自己的心力,想去改變千萬人的心力,那是杯水車薪,幾乎不可能。當然,若法會再殊勝,但被加福之人不信因果,屢造惡業,再多的加持也拉不住墜落的心,諸佛菩薩也只有難過的嘆息了。

1998年11月5日於長濱準提精舍

佛法知見一
█藥師山 紫虛居士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55&aid=209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