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是允許別人進入你,允許別人從你的內在去瞭解你,邀請別人進入你最深處的核心。
在親密一書的第二章--與他人的親密連結,首先奧修即指出“愛是生命的目的”,在現今如此多元化的社會,我們可以追求金錢、財富、物質享受、成就感、男女情愛、靈性知性的成長......你還會認同“愛是生命的目的”嗎?我認為很難否認的是,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很遺憾的是,我們很難兼顧所有的面向,特別是有些面向是跟“愛”背道而馳,這就不是能否兼顧的問題,是根本不可能達成。
“愛就是目的,一旦這個目的清晰了,你內在的富足會開始成長,創傷會消失並且蛻變成一朵蓮花”,我想這可能是比喻我們以為有些創傷是難以面對,所以我們對它視而不見、忽略之,以致它最後變成潰爛的血膿,連我們想遮,也藏不住它的惡臭,但愛會讓傷口癒合,請記得這愛要從自己開始,原本讓我們以為不光采的創傷,會變成美麗的印記。如果我們有想遮掩的缺陷、傷口,那我們是無法與人親密的,我們會恐懼親密。
如果人渴望愛與被愛,我是這麼認為,至少我們要自覺是否是我們內在的不足,所以導致愛的不完美。我發現並沒有多少人能體會到這一點,大多數人就是想談戀愛,所以就找個對象或剛好遇到個對象,好的時候很甜蜜,吵的時候很火爆、甜蜜時溫柔繾捲、火爆時嚴厲刻薄,之後緣起緣滅,然後,緣滅緣起,但無論如何,屬於我們的愛的模式沒有改變,只是對象變了。但,若慎選對象,至少這愛的模式的症狀能稍獲改善,而不是惡化,是吧?!
可是有人連想談戀愛,都遇不到、追不到半個對象,好像有點兒像我,呵呵......,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有被親密的第一步的內容所吸引,那至少我保證,對於找不到、遇不到愛情,你不會感到那麼的哀怨,若有一天有緣遇到了,你會有信心去面對將來可能遭遇考驗,當然不是百分百的信心,但,每過一關,多少就會增加一些級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