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萬不能再找只會做事不會選舉的人了。馬英九連任時,靠得其實是吳敦義在行政院長任內穩住陣腳。劉兆玄做事其實不輸吳敦義,但是說起話來就是不行。劉兆玄甚至說出:「我得到教訓了」這種話,拜託,這種事根本不是你的錯,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你要這樣就道歉,同理類推,將來肯定道歉道不完。吳敦義說話不完全是對的,但是少輸為贏。而且關鍵時候一定要出來說。吳敦義退居幕後之後,國民黨在輿論上就完全喪失優勢。
2. 馬英九路線其實才是國民黨該走路線。馬英九路線之所以被唱衰,其實是因為黨內舊勢力,蔡正元、呂學章等人的後腿。連勝文變成了最慘烈的犧牲者。如果沒有這些舊勢力扯後腿,民意就不會見風轉舵。
3. 政見一定要有心機,為人民好就有選票是騙人的。江宜樺希望基隆改變,竟然說出基隆發霉的說法;為了說明謝立功的好,竟然說行政院會完全幫忙基隆變身。第一點得罪基隆人,第二點等於浪費執政優勢,支票都開成這樣了,選謝立功有什麼用?
4. 有影響力的人不一定全拿來消費。胡志強在台中執政表現超優,但是久了之後,利多盡出,聲望怎麼樣也會下跌。應該要把這些人納為背後的助力,不一定要出來拋頭露面到最前線挨槍子。
5. 要有透視對手陰謀的能力。這次大選已經證明,連王為首的國民黨舊勢力其實才是民意最不認同的。馬英九路線其實才接近民進黨的全民路線。但是民進黨從前昧著良心卻利用連王來打馬,就是奉行共產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連家,真的該退了。
6. 不要輸了就大改政策。輸了,是因為之前政策沒說明好。現在既然輸了,政策可以擱置,卻不能改弦易轍。這些都是好政策,民進黨將來還是要拿香跟著拜。現在就改,等於自失立場。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