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Reuters)9日報導揭露,中國政府至少付費給5間台灣媒體,以新聞形式報導對中國有利的官方宣傳,以吸引台商前往中國投資,藉此樹立北京政府在台形象,這類台媒與國台辦攜手合作的情況已持續10年。
對此,我方外交部長吳釗燮透過推特開砲,指路透社將中國操弄扭曲台灣民意的手法曝光了。
他呼籲台灣人民應該團結一致對外,「而不是聽那些拿了髒錢的假先知,跟我們說教說要跟中國叩頭、倒打美國。我們不會向威權主義和國台辦那群瘋子投降,甭想!」最後在文末署名「JW」。
報導指出,新聞題材直接由中國中宣部挑選,再由國台辦透過子公司撰寫完成並與台媒聯絡,進而直接在台播送刊登。
《路透》以《買『新聞』:中國利用台灣媒體以贏得島嶼人心》(Paid "news": China using Taiwan media to win hearts and minds on island - sources)為題,訪談10位記者和新聞編輯主管,並取得其內部文件,發現至少有5間媒體,包括4間平面媒體及1間主流電子媒體曾收受中國政府的資金。
這5間分屬不同集團的媒體,以一般新聞形式報導相關新聞,但事實上卻是被稱為「業配文」的付費置入性新聞。
「我像是為中國政府工作」
報導指出,主流媒體的網站刊登,大篇幅宣傳中國政府一項新計劃,宣揚中國政府對待台商會如「自己人」一樣且有眾多好處,「中國的措施是刺激台灣經濟發展而非威脅台灣,是一個空前投資的好機會」。
據消息人士指出,國台辦曾付3萬元人民幣(約13萬4千新台幣)宣傳2個吸引台商投資的專題報導。內部人士直言,自己像是在為中國政府宣傳及工作。
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後 行之有年
10名記者與新聞編輯之中,有人已離開原先工作崗位、也有人仍在職,因此要求不得在報導中透露這5家紅色媒體。
一名了解內情的資深新聞人表示,他多年在媒體中處理這些置入性新聞,直到2016年離職轉至政府新聞機構任職,「那些費用多數透過國台辦支付,而中國一些省級政府也會自行淘錢『買新聞』」。
報導指出,這種情況自2010年左右,兩岸加深經濟合作後一直行之有年,但當中財務細節一直未被揭發。
故事題材由中宣部挑選
據5名處理付費廣告的新聞從業人員表示,國台辦自身有撰寫新聞故事的公司。這些公司會與台媒的廣告代表聯繫,商討要刊登專題的主題和內容長度。
據國台辦與台媒所簽訂的合約資料顯示,這些中介公司包括,位於北京的「九洲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廣洲的「海峽兩岸出版交換中心」。
根據國台辦網站的簡介,九州文化傳播中心是國台辦直屬的專門從事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綜合性文化機構。而海峽兩岸出版交換中心也同屬國台辦。
國台辦旗下的文化出版子公司。(取自中國國台辦)
根據資料顯示,僅在2017年初,中國政府支付台媒逾12萬人民幣(約53萬8千新台幣),刊登了10頁關於推廣東省投資及旅遊的專題報導。知情人士指出,採訪題材是由中宣部官員所挑選,報導會由國台辦方作執行及編輯,一切處理好後再送到台北刊登,稱「讀者沒法分辨這些報導到底是不是業配文。他們看到的只是對中國的讚好報導」。
《路透》分別致電2家中介公司詢問詳情,一是隨即被掛斷,一是拒絕回應問題,而國台辦至今亦未有作任何回應。
台媒為錢作自我審查
一名在台灣南部任職媒體,曾在2017至2018年間為中國政府委託寫報導的記者表示,當中國資金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時,便不得不進行自我審查,「北京正影響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觀感,操縱政治及輿論,正在破壞台媒」。有記者及新聞編輯表示,一些媒體正在進行自我審查。「例如在中國被視為敏感議題,如六四事件的紀念日這種不會再被報導」。
愈來愈多台灣人關注「紅媒」問題。6月23日,大批民眾在總統府外參與「反紅媒」集會。有不具名的國安官員曾向路透表示,中國對台媒的滲透對國家安全已構成威脅,「他們的最終目標是『統一』,認為贏得台人民心比開戰更好」。《路透》分析,中國政府付錢讓將利好消息在台灣民眾眼前播出,目的是樹立中國正面形象,取得與台人「心靈契合」,繼而推進「統一」台灣的進程。
邱垂正:以台灣新聞自由傷害新聞自由
中華民國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對此表示:「這是利用台灣的新聞自由來傷害新聞自由,是中國對台灣的媒體戰手段之一,傳播中國意識形態的的訊息,損害台灣的言論自由及民主。」邱矢言將會加強法律管制,填補影響國家安全的漏洞。「陸委會將會嚴肅敦促北京當局立即停止這種劣等行為,停止這種一廂情願能控制台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