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採用天然氣以及其他綠能發電的情況下,淘汰舊核電廠之餘依舊要增建新的核電廠,就是為了擔心供電不足。反觀這個空心菜政府及其麾下主管能源的部門......
沒救了....
又,該則新聞並未提及英國的核能發電,不知是原外媒的新聞內容就是如此,還是台媒有意無意的不提?不是說好要平衡報導的嗎?
引用新聞下方網友回批 :
「2017年核電比例為20.9%都沒提?」、
「藍綠別刻意幫昂貴的天然氣洗白,英國是直接接管,台灣是船運到接收站儲存。兩者成本、國家安全、用電穩定、公共安全天差地別。」、
「有種台灣也試一试完全用天然氣發電?沒有核電支撑必死无疑」、
「你知道民進黨與非核家園正在賣台嗎?
從供電的角度來說,前些年815大停電是因為大潭電廠斷氣造成的時候,大潭電廠發電能力佔了11%,而在配合非核家園擴建之後,從原本6部機組增加到10部機組,發電能力逼近20%,完全超過法定備用容量率15%。萬一又發生兩國論時期,共產黨導彈演習封鎖台海導致天然氣船進不來補貨,或者直接攻擊大潭電廠,保證台灣不攻自滅。你說為什麼不是攻擊核電廠?首先國際公約有名,不得攻擊核電廠,其次依照反核相信的核電廠會爆炸,會寸草不生萬年不能住人,敢問:共產黨打台灣是要佔領台灣還是毀滅台灣?發現核電廠的戰略價值了嗎!還沒說國內法定天然氣儲量只有14天,而核能燃料棒有18個月,這正是民進黨與非核家園第一層賣台。
從電費的角度來說,以104年核電佔16%.全年總發購電量2193億度與台電自決預算估計,以燃氣發電取代核電的代價是533億元/年或20年1兆 666億元,以陸上風電取代核電的代價是390億元/年或20年7800億元,以太陽光電取代核電的代價是1933億元/年或20年3兆8666億元,以海上風電取代核電的代價是2050億元/年或20年4兆100億元,不想算40年了,只能說綠能是好生意,業者爽賺,全民爽賠。(快速結論 https://goo.gl/MVbzLe)羊毛出在羊身上,工商業的成本增加了,必然反應在物價上,加上公司營收變少,你的薪水或獎金也會變少,跟本就會導致收入撥兩層皮,讓台灣人變窮,這正是民進黨與非核家園第二層賣台。
從環保的角度來說,非核的4年核電共減少了493.8億度,主要以燃氣發電彌補,增加了2310.8萬公噸二氧化碳,其體積等於6241棟101大小,等於每天產生4.3棟101大的二氧化碳。改以挑高4米30坪住家來計算,非核4年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灌滿2942萬戶挑高4米30坪住家,或導致4億9千萬戶挑高4米30坪住家不能住人。如此肆無忌憚排放給你我呼吸的火力廢氣正在殘害這一代的健康,下一代的健康,傷害台灣的健康,這正是民進黨與非核家園第三層賣台。(快速結論 https://goo.gl/eDcYiC)
你,為甚麼還要支持非核家園?無非就是被謊言編織的恐懼佔領了大腦,失去了閱讀與思考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無腦反核罷了。」、
「天然氣??用買的要花多少錢?根本滿足不了工業需求,就算買到足夠的量,請問是向誰買?俄羅斯嗎?貴到爆,還不如用核電」.....
引用新聞 : 工業革命以來首次! 英國14天未使用煤炭發電
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創下能源里程碑,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的電力供應系統在昨天(31日)英國時間下午3時12分,達成兩個星期不使用煤炭發電,是工業革命以來頭一遭。
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表示,1882年倫敦霍爾本(Holborn)發電廠設立後,開啟燃煤發電史。不過,到2018年,燃煤發電占比已降至英國發電的5%,比2012年的40%大幅下滑。
多數燃煤發電被天然氣取代,天然氣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到燃煤發電一半。電力公司Drax表示,2018年太陽能、風力發電占發電28%。
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建議,為了控制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在攝氏1.5度內,世界燃煤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降至接近零。
英國仍有七座燃煤發電廠正在運作,主要為天氣寒冷、電力需求較高時的備用方案。北諾丁罕的Cottam發電廠因不再有經濟效益,將在今年9月關閉。
英國政府去年宣布,要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燃煤發電廠。但英國國會5月初宣布氣候緊急狀態,施壓英國政府加速達成。
企業領袖及知名科學家本周也呼籲政府立法,致函英國首相「立刻採取行動立法」,以達成2050年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該信由BT、Iceland、Legal & General、Sainsbury's及John Lewis高階主管聯合簽署。
英國工黨也支持2050年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工黨影子能源部長龍白莉(Rebecca Long-Bailey)表示,政府推出再生能源速度太慢,目標根本是設好看的。
因英國首相梅伊即將下台,英國政府尚未推出達成2050年目標的立法文件。
引用一年前的新聞 : 英國核電政策大轉彎 與日立達成初步建廠協議
英國核電政策大轉彎 與日立達成初步建廠協議
邱立玲2018-06-09 12:28
核電建廠成本狂增,綠能成本下降,日本核電輸出計畫接連受挫,舉步維艱。(圖片來源/Pixabay)
英國核電政策出現大轉彎,英國政府近日宣佈與日立就Wylfa核電廠興建計畫達成初步協議,日商日立在英國的核電廠建設計劃可能向前推展。
英國政府同意擴大支援,先前有關於核電廠風險和成本暴增而陷入僵局的談判終於將有機會啟動。根據既定的成長戰略,日本政府提出核電輸出計劃,但是多項計劃在印度、越南、土耳其等5國接連踢到鐵板。這次跟英國的談判凸顯出,在考量核電安全和成本大幅膨脹的情況下,由民間企業主導、推動核電項目存在極大障礙。
Wylfa核電站建成後將供應英國6%的電力需求
對於日立與英國政府就在英國中部安格爾西島(Isle of Anglesey)興建的2座核電站計劃達成初步協議,英國能源部長於6月4日表示歡迎,稱「已進入重要的下個階段,確認先前協商的成果」。
Wylfa交易可望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並且為500萬個家庭,製造低碳排放量電力,貢獻6%所需電力,英國將斥資50億英鎊(2010億台幣),參股位於北威爾斯的安格爾西島新核電廠,一舉扭轉政府十年來從未直接投資核電廠的立場,英國目前有19座核電廠,佔全國發電量的18%,其中多數核電廠將在2023年退役。
綠能企業強烈抗議Wylfa核電站興建案
英國部會首長表示與日立達成初步協議,將支持Wylfa電廠的興建,但是強調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也還沒有開始正式協商。
只是,要動用數十億英鎊納稅人的錢,來蓋核電廠,肯定引起極大的爭議,畢竟,有些民眾認為,錢應該用在刀口上,像是英國全民醫療保險(NHS)資金緊張,面臨資金需求,而且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的成本正在逐步下降,要蓋核電廠,引來這些綠能企業的強烈抗議;而且數10年來,英國政府一直反對直接投資新的核電計畫,避免公共支出失控膨脹。
發電站過於老舊,英國政府擔心電力短缺
沒料到,Wylfa核電廠計畫排除了這些障礙,日立方面也在6月5日發佈聲明稱,有鑑於現有發電站過於老舊,擔心電力短缺的英國政府對日立的計劃罕見地給予了大力支持。在超過3兆日圓(8153億台幣)的整體興建經費當中,英國政府將全額負擔50億英鎊的融資。英國政府與企業聯盟將向業務公司出資3000億日圓,並討論撥出1500億日圓作為風險對策費。
英國政府同意大手筆融資支援,顯示出民營企業難以主導核電站建設項目的困境,此次的興建經費已經暴增至當初預估的2倍以上,主要是因為安全對策費用滾雪球式不斷膨脹。
從2000年以來,包括日本在內,世界各國將興建核電站作為能源政策的支柱,這種趨勢被稱為「核電復興」。但是,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1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核能輻射大量外洩以後,核電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土耳其4座核電站的興建案費用暴增至1.36兆台幣
由於日本國內的核電站新建計劃全面停擺,日本政府與核電企業通過參與其他維持了核電方針國家的核電站項目來尋求出路。首相安倍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礎設施出口比2010年擴大3倍,達到30兆日圓的目標,將核電出口視為與高鐵等並居的支柱産業。
但是,除了日立在英國的核電項目可能向前推進外,其他多項核電計劃正處在十字路口。三菱重工業在土耳其錫諾普的計畫興建4座核電站的費用暴增一倍至5兆日圓(1.36兆台幣),反映緊急電源等地震對策費用膨脹,除非土耳其政府將電力收購價格提高至2倍以上,否則無法賺錢,因為不保證賺錢,伊藤忠商社退出合建企業的名單。
東芝在美國的4座核電站新建計劃總共提列超過1兆日圓的鉅額虧損,旗下負責核電站建設的西屋電氣(WH)申請破産保護。
日商在全球的核電站計劃相繼受挫,反映出各國政府夾在確保能源和核電風險成本膨脹的夾縫中,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關西電力和九州電力等合計只有8座核電站
日本政府在《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到2030年將核電在整體電源的佔比從當前2%提高至20%~22%。達成這一目標預計需要再啟動30座核電站,然而,目前關西電力和九州電力等合計只有8座核電站。
由於日本政府規定核電站的運轉年限的上限為40年,因此必須要新建立核電站,但《基本計劃》並未明確提到興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