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水員為被漁網纏住已奄奄一息的軸孔珊瑚解套,漁網是人為活動影響珊瑚生態其中一例。 圖/墾管處提供 |
墾丁水上活動豐富,吸引遊客造訪,去年人數再創新高,卻讓長期研究墾丁珊瑚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相當憂心。他提出警訊,許多陸地上的人為活動,已造成墾丁海域水質劣化,衝擊珊瑚礁生態,墾丁珊瑚體弱多病,已呈衰退狀態。
「廿年前的墾丁珊瑚健康又美麗,現在卻病懨懨。」陳昭倫說,廿年前他在墾丁海域研究珊瑚生態,當時海底生機盎然,近幾年卻走了樣。
|
墾丁珊瑚去年被天兔颱風重創,後壁湖海域的糾結千孔珊瑚礁體破裂、枝體斷裂。 圖/墾管處提供 |
陳昭倫表示,經調查珊瑚礁底棲群聚、水質與貝類資源量發現,墾丁珊瑚礁生態系統已呈衰退狀態,「過去若以十分計算,現在降到五分。」衰退原因,除颱風破壞外,大部分是陸域人為活動造成。
這些人為活動包括釣魚或撈捕等漁業活動讓食藻性魚類減少、浮潛踩壞礁體、垃圾和有機廢水長期經溪流或溝渠排到海;加上溪流未做好水土保持,沖刷到海的沉積物讓珊瑚窒息,水質優養化利於珊瑚的共生藻,「珊瑚養分不斷被競爭對手藻類搶走,自然體弱多病」。
|
過去魚兒優游景象恐難再現。 圖/墾管處提供非報系 |
他說,墾丁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區,禁止人為活動,珊瑚活得比其他海域好,就是最佳例子。
另一個讓他憂心的是,之前莫拉克颱風讓墾丁珊瑚覆蓋率急遽下降、藻類覆蓋率上升,底棲群已轉變為以藻類為主的群聚,形成生態學上的「相變遷」;去年天兔颱風再度重創珊瑚,「相變遷」若持續下去,珊瑚將失去生態韌性和恢復力。
墾丁旅遊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創下逾七百萬人次新高紀錄,陳昭倫表示,遊客承載量管制比增設汙水處理場等硬體設施更重要。
但他也清楚,限制人為活動,和經濟發展有衝突,對官方是個難題。
陳昭倫說,齊柏林拍攝的「看見台灣」,讓國人重新檢視國土保育問題;為讓國人正視墾丁國家公園遊客承載量管制議題,陳昭倫預計年中發表「看見墾丁珊瑚」,將墾丁珊瑚的美麗與哀愁呈現在國人面前。
墾管處表示,限制遊客承載量,對於國家公園生態保育絕對有幫助,是可以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