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後天開議,在反核議題上,民進黨宣示「國會制衡、公民運動」兩大行動方案。民進黨認為,核四議題主戰場在立院,擋下核四追加預算448億元及推動非核家園推動法入法,是首要之務,但民意是否足夠強大,將是能否促使國會有過半席次的國民黨立委「轉向」的關鍵。
去年開始,不少知名導演、歌手,反核媽媽聯盟等陸續挺身反核,顯示反核的群眾不再如外界過去認為僅侷限於偏綠的支持者,已擴大到中間選民,甚至反核已成為流行口號。
與公民團體分進合擊
民進黨內部評估,反核的聲勢在今年到達新高峰,是歷年來最好的時間點,惟儘管民氣可用,民進黨不敢掉以輕心,如何與公民團體「分進合擊」,民進黨的態度審慎,深知反核最終還是需要透過政治解決,公民運動則是施壓手段,對象是國民黨,因為有強大的公民運動當後盾,國會制衡才能扭轉民進黨立院居於劣勢的形勢。
「民進黨沒樂觀的本錢」
民進黨人士指出,擋不擋得下追加預算,民進黨沒有樂觀的本錢,推動非核家園法也是一樣;民進黨立場很清楚,不可能接受「蓋完再討論」,只有停建核四這一條路,若追加預算過了,只會讓反核四抗爭拖延,造成社會沉重負擔,「因為蓋完再討論,和同意運轉,結果一樣」。
黨內認為,要國民黨轉向並非難事。因為反核聲浪高漲,無論是反對燃料棒放入核四反應爐的公投,或是罷免擁核立委,已讓北北基的國民黨立委承受壓力加劇;然而,公投門檻高,中央機關也擁有否決公投的最終決定權,罷免門檻也不低,且程序繁瑣,兩者成功率都不高。
公民團體不想和政黨扯上邊
另一個關鍵是,社會的氛圍是否已積累足夠的公投或罷免力量,民進黨認為還尚未形成氣候,公民團體也不想和政黨扯上邊,這也讓民進黨與公民團體的反核行動分頭進行,並未合流。有日前核四公投是否合併七合一選舉的爭議經驗,民進黨對3月9日即將登場的反核遊行,改以「配角」身分登場,操作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