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與主權要求,讓許多東南亞鄰國轉而寄望印度出面制衡中國。 新華社 |
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與主權要求,讓許多東南亞鄰國轉而寄望印度出面制衡中國,但要實現這項期待,顯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印度與東南亞國協 (ASEAN)的領袖高峰會12月20、21日在新德里舉行,一支由幾十輛車組成的車隊上週初從印尼出發,一路呼嘯駛往印度,象徵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正逐漸加強,但沿途的糟糕路況說明,有待加強的事務還有很多。
車隊翻山越嶺,穿越八個國家後抵達與緬甸接壤的印度曼尼普爾邦,提供車輛贊助的印度Mahindra & Mahindra公司代表庫瑪與努克拉在部落格上寫道:「開始時,路況惡劣到令人崩潰,但後來卻連道路都看不到。」
印度外長庫爾希德說,新德里召開的高峰會主要用意在於紀念印度與東協20年的合作關係。不過,高峰會召開的時機,恰和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執升高同時。
許多東協國家對中國的南海主權要求有異議,南中國海爭端已成為南亞地區爆發衝突的潛在導火索。美國呼籲各方保持克制,有些東協國家則寄望亞洲另一大國印度能夠介入,形成制衡中國的重要力量。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策略事務專家莫罕說:「他們希望印度發揮更大作用。隨著不確定局勢逐漸浮現,這種期待將只增不減。」
對於印度而言,改善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不僅有助進入這個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還能獲得推動經濟成長迫切需要的原物料。
然而,印度通往東南亞國協會員國的連絡道路殘破不堪,沒有直飛航線,外交團隊也相當薄弱,種種的的限制說明,印度在與東協建立關係的競爭中,選遙道落後於中國。
東協國家領導人首次聚會於印度,對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建立關係的努力,可說是一個重要分水嶺。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斯托里說,印度雖與越南的關係密切,但尚未讓許多東協合作夥伴留下深刻印象。
他說:「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還不是很大,雖有這方面的抱負,但要走的路還很長。」
印度與東協十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達800億美元,雖遠高於2008年的470億美元,但比起中國與東協去年的363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仍有如小巫見大巫。而且,中國與東協已經建立自由貿易區,印度與東協卻則還在為服務與投資的自由貿易協議努力。
印度外長庫爾希德接受訪問時說:「我們需要更好的連結。」意即公路、鐵路與空中航班。他說:「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希望未來幾月與幾年間,能見到積極的改善。」
他並且指出,印度有一項加倍外交人員的十年計畫,以反映印度日益擴增的全球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