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不平則鳴
市長:麥芽糖  副市長: 一葉孤鴻*Jackey*逸名blackjack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不平則鳴】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太公的荊洲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什麼中共搞資本主義﹖
 瀏覽759|回應0推薦0

曾太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文章深紅朋友應該上井岡山.

什麼中共搞資本主義﹖先把定義弄清楚﹗別學蓋爾﹐雜論堆砌﹐沒有重點。弄個半天﹐說啥﹖(雖然﹐蓋爾之文﹐已經早有論述﹐其第一句話﹐如針對老羅的『胡』話﹐就已批得很中肯﹐清楚而正確。

 

註﹕蓋爾(Gail )有篇文發表﹐卻未收納入其『天』市﹐而放在髒地﹐這很可惜﹔早約三週前﹐太公約略閱過此文及回應文﹐本想也回應評述﹐更正她為文含混不清﹐未見精髓之處。但是太公有潔癖﹐實在不願在骯髒處逗留﹐也就算啦。(在此只引用蓋爾文﹐而不提該文發表地﹐顯然﹐太公對某些人是視而不見也﹔看看太公仍願引述『尋王城』﹐就該知在太公心中﹐對誰輕對誰重﹖對誰罵得凶﹐卻面惡心慈﹐仍有所期待焉

再註﹕人類歷史是一段長期『試誤』的過程﹐蓋爾似乎把現代資本主義的形成興起﹐歸結在經濟(人)能與土地脫鉤一點。很明顯的﹐狩獵遊牧時代的人﹐逐水草而居﹐何來『土地所有權』觀念﹐何來農業社會安土重遷的『植根於土』﹖那又為何只曾聞論說﹐盤谷開天的時代是無產階級社會﹐卻無人說過它是資本主義社會﹖

蓋爾這篇文﹐提到資本主義的『本質』論述時﹐卻隔靴搔養﹐老提無關的社會變遷如明曆年間及日本江戶時代﹐而鄭和也下南洋﹐做生意有數據﹐與歐洲某些社會同樣繁榮﹐同樣局部社會變遷﹐卻扶不起﹑也帶不出全面現代意義的『資本主義』﹔難不成人心真的不古﹖古商有德﹐會比今日商場不貪不奸﹖)﹐顯得理窮而不明﹐很不能在實証上站得住腳。在此﹐盼蓋爾能弄清楚『先在條件』(precedent condition)﹐只是先行存在的某些事物而已﹐並非後果發生之主因﹐當也非為『必要的先決情境』(precondition)﹐二者實無必然因果(cause-effect)關聯。

換言之﹐經濟學談經濟活動三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早把資本與土地二元素切割﹐資本非純係土地而已。在這兒﹐一定有某種非土地的因素﹐為昔日中古人類所無的主因﹐造就出晚近四五百年的『資本主義』﹐對吧﹖那又是什麼東東啊﹖自己想其精其髓吧﹗

三註﹕蓋每次太公一進言陳辭﹐有人就說太公自高﹐視『全聯網人』為雞鴨。其實﹐為何這些人受困私利框架﹐不能活潑意境﹐一心想當主子雞鴨﹐卻反加責太公﹖為何不想想太公常常是開放啟發式﹐理性點到為止﹐而非填鴨式﹐強銷己意於人﹖

這類士人受些教育﹐能拿筆寫文(這實在沒啥了不起)﹐卻『我執在心』﹐心胸放不開﹐自困於繭﹐長於污衊人格﹐而短於據理力爭﹐常常理不足氣乃壯也﹔太公在旁觀察﹐實在是面對朽木糞土﹐『恨鐵不成鋼』也。

太公失望﹐用『雞雞鴨鴨』斥其言謬誤﹐也只是說明『有一些』人言行﹐像華碩﹑歪市長般﹐話說出口就是人話﹐滿嘴雞言鴨語。就算聯網有人﹐認為太公之言﹐似乎有點道理﹐還是門雪自掃﹐怕雞鴨無賴糾纏﹐不敢推薦﹐也不敢發問﹐與太公交換看法。唉﹗伊娘列﹐中華文化如此﹐民之『總意』難違﹐黨國栽培而有的一等土台狗腦﹐就此良弓藏﹐投閒置散﹐少淌這醬缸渾水矣。

回想起台大恩師楊雲萍引用尚書言﹐訓示太公『衣錦尚絅』﹔就收起回饋祖國故鄉熾熱的心﹐儘量少說不犯賤喔﹗

***** 以下為蓋爾『從資本主義的定義講起』一文 ***** 

資本主義這詞有人以非常廣泛的說法,指人類有經濟行為以來就是資本主義。這是錯誤的,人類的經濟行為一開始是以物易物,後來以貨幣替代;而另一條主軸是財產私有化,這是人類從部落社會過渡到國家模式的分野,部落社會裡所有人的財產都是共有的。

財產私有化固然是資本主義必要的元素,貨幣制度也是必要的元素,但這些加起來卻都還不能代表資本主義。

也有些人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確立以來說明中國和日本在近代也有資本主義,就如浮世繪裡描繪的德川幕府時期江戶市井繁榮的模樣,或者如明朝萬歷15年後中國各大城市經濟繁榮的模樣。

那也是錯的。他們的論據在於江戶時期已經有大商人出現,生意往來使用票據。而明朝萬歷15年對於中國社會重大的轉變是,中國進入了數字化管理時代。

但這些都沒有講到資本主義的本質

資本主義並不像其他「主義」,是人為刻意創造出來的,而是後來在這經濟模式裡的人發現了這一套經濟規則,並且也延續了這一套經濟規則,既然是經濟規則怎能叫做「主義」呢?難道還有以資本作為信念的嗎!?自由主義以經濟自由政治自由作為信念,社會主義以社會平等作為信念,但資本主義哪來的信念呢?難道說賺錢可以是一種信念嗎?偏偏很多人就這樣誤解所以才會以為人類自從有經濟行為以來都叫做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還有個重要元素被忽略掉--那就是,資本主義不可能產生於農業社會。

也就是說,不論緋尼基人多會海上貿易,不論猶太人多會賺錢,這些歷史上有名的經濟事件和民族都不能叫做資本主義。因為在人類經濟模式裡,從古早狩獵、打漁、放牧,到後來農耕,進入國家模式,這些經濟模式都是以「自給自足」為主,都是依賴土地為生,儘管有遠距離的貿易,但大範圍整個國家甚至地球上所有國家文明仍然是農業時代。

資本主義的經濟不是「自給自足」。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最早不過是這一兩百年的事。

歐洲中古世紀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採取莊園制度,一個平民一輩子的生活天地就是領主領地下的莊園,一輩子鮮少出遠門過一次。十字軍東征讓歐洲人有機會和遠方世界貿易,逐漸打破了莊園制度。在中古時期早期,社會結構是,上層少數的統治階級,而下層是絕大部分人是農奴。但在中古世紀後期,這人口金字塔結構中間出現了大量的文官,基於城市興起的需要以及現代國家日益繁雜的事物,以文書事物為生的在中古世紀末期大量出現,而這是歐洲城市的興起與近代國家的形成。

當歐洲城市重新復甦後,產生了城邦,城邦間貿易頻繁,產生了遠洋探索,也就是地理大發現,將貿易觸角伸到世界各地。而19世紀之後,以國家的名義槍砲彈藥強迫還在自給自足農業發展階段的國家和他們做貿易,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產生,以巨大經濟體和國家結合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經濟藍圖。

到了後來,以歐洲為主,依賴土地為生的農業人口所佔比例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住在城市,從事城市工作,經濟模式不是單純的自給自足,而是日益複雜的經濟交換。甚至連農業,也出現了大型商業畜牧、大型農作土地,這樣的農牧業是以賺錢為主,而非自給自足,而這在新興國家美國和紐澳尤其顯著,歐洲因為過往歷史土地的分配大規模農作完全商業化的農作反而不易展開。

工商業社會,將人剝離土地,工廠或者公司需要大筆資金需要大量人力組織,這才是資本主義的由來

後來歐美將這套資本主義推廣到世界各地,中國因為太沈重的人口結構及土地糾葛政治糾葛,民初並沒有成功地實行資本主義,後來共產黨來了更是全面滅絕這一套,直至中共改革開放20年,但這也不是資本主義,只是貌似資本主義的列寧計畫經濟。

而在東方,日本因為德川時期健全的商業制度基礎以及城市的興起,還有明治維新,日本在20世紀初當中國還在農業社會的時候已經成功地進入工商業社會。而近東國家則是程度不一,由游牧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的步伐很緩慢。

台灣在日據時期農業人口仍然占95%,當時佃農地主這套制度很普遍,國民黨來台後實行三七五減租,將佃農轉為自耕農,引導地主成為企業家老闆,而後台灣中小企業興起,工商業社會迅速來臨。而韓國,跟台灣是差不多情況,只不過後來韓國跟日本一樣,大企業興起比中小企業興起的速度還快,這背後牽涉到的是政治家族權勢家族在社會上的流變。

資本主義一詞的由來正確地說是從馬克斯的《資本論》開始的,馬克斯以唯物史觀定義當時他所處的社會是一種階級社會--上面的統治階級是資本家,下面被統治被剝削的是無產的工人和被迫離開土地的農人。

馬克斯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19世紀的英國企業主非常壞!刻意不雇用成年人而雇用不到15歲的童工!童工每天工作16個小時,2/3活不過15歲!而因應這樣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大量農村人口被迫離鄉背井,失去了土地,成為城市遊民。

幾年前,台商在中南美洲也有類似的行為,雇用當地人工作超過12小時薪資卻非常的低。而人蛇集團將大陸人送到紐約後將那些抱有美國夢的大陸人關在成衣工廠不眠不休地工作,這惡劣的現像十年前有人寫過報導文學。真的可以說,剝削無國界!

資本主義從19世紀發展到今天,其面貌已經非常複雜,複雜在於所有和它有關的金融體系--銀行、保險、股票。當人類從最早期狩獵採集到以物易物,人類逐漸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好讓個人以最少時間精力獲取最大生活所需,在農業社會晚期,這套模式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只要農業技術持續改良的話。而工商業社會則建立在這一體系上,當以機器生產的時代來臨,註定有大量傳統行業的人失業,這是早期的資本主義--雇用的員工越少而老闆的獲利卻越大。但到了如今的資本主義呢?當人口中農業人口所佔比例非常少,大部分人從事工商業,甚至工人階級所佔人口比例也逐漸減少的今天,傳統那一套資本主義定義並不受用,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轉到了服務業,甚至--純粹就是以金融為主--在金融體系裡,銀行、股票、保險、外匯市場、甚至房地產市場,以錢滾錢、資本滾資本的方式獲取最大利潤。

在今天,傳統的有錢人是工廠的企業主,如王永慶(我很討厭他)。而新興的有錢人則根本連員工都不需要!投入上述的金融體系就好!所以巴菲特個人資產贏了比爾蓋茲。

美國人現在的思維連這套「老闆-員工」關係都不要,近日我接觸過兩個美國企業,一個直銷一個拉保險的,一個思維是以人滾人一個思維是以錢滾錢,完全脫離傳統經濟模式,而這是美國人普遍的思維模式--直接進入到金融體系裡「玩」,所以銀行不再是傳統上只是存錢的地方,銀行從業人員甚至認為這是落伍的,信用卡、現金卡、外匯交易,甚至和保險業結合他們都認為是銀行的生財之道,是「投資」,股票每天在那裡跑,支撐股票市場的不再是工廠生產,而是一種獲利行為,將數字化的資本泡泡越吹越大而越來越多人在裡頭搬移資本。外匯則是脫離了一個國家真正的應該有的幣值,以國家的所得在做個人獲利的轉換。

後資本主義時代,直接以資本去玩。

Gail


雲遊去了﹐有緣自聚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539&aid=314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