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金融風暴侵襲下依舊挺立的台灣經濟,面對這波全球金融海嘯,景氣出現「急凍」現象,台電的售電量統計也出現「陡降」曲線,情況確實讓財經官員憂心忡忡。
各項景氣指標「四季分明」
經貿人士表示,今年的經濟景氣表現真是「四季分明」,第一季像春天,景氣暖和;第二季像夏天,景氣很熱;第三季像秋天,景氣有點涼意;第四季像冬天,景氣「急凍」。
據經濟部的統計,國內製造業銷售值統計,第二季3兆3469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9.57%,可是第三季只較上年同季增加0.26%,經濟景氣的涼意顯現。
以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外銷訂單統計為例,9月份接單金額317.9億美元,仍較上年同月增加2.82%;可是10月的接單金額減至304.12億美元,出現較上年同月減少5.56%警訊。
在海關進出口統計上,8月進出值出現雙雙創歷年單月紀錄後,先是9月出口值出現反轉,較上年同月減少1.6%,緊接著10月份,進出口值雙雙出現較上年同月衰減情況。11月份出口值更較上年同月減少23.3%,創90年10月以來最大降幅;進口值較上年同月減少13.2%,創91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
外銷景氣變差,內銷情況同樣變差,根據批發、零售及餐飲業動態調查,10月營業額1兆309億元,不僅較上年同月減少2.17%,而且不論零售、批發或餐飲更同步出現負成長。
歇業工廠比去年同期增47%
內外銷不振,反映在工業生產統計,10月份指數102.78,較上年同月遽減12.55%,這是過去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而更具體的數據指出,今年截至 10月底止的統計,不僅新設公司只有2萬5738家,較上年同期減少9.17%,而且公司總家數只剩58萬0142家,較上年同期也減少4.27%,原因是公司因經營困難而解散、歇業、撤銷登記共有4萬3936家,較上年同期遽增22.98%。
在工廠營運統計方面,由於景氣不佳,新設工廠變少了,今年1至10月,新登記工廠只有3139家,較上年同期減少1.81%;反觀歇業的工廠家數有3567家,較上年同期增加47.46%。
除了前述的統計指標反映台灣景氣的冷暖外,台電的售電統計也同樣反映出「不景氣」現象。
就拿工業區售電量統計為例,6月份總共29億8852萬2744度,7月已明顯減至24億1173萬8694度,沒想到11月份的銷售量竟又減至20億9554萬0270度。
另外,就明星產業所在的科學園區為例,包括竹科、南科、中科等所有科學園區,今年6月的總用電量13億8862萬0487度,7月已減為11億8027萬2490度,11月更減至9億8090萬262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