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大選9日揭曉,自由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獲勝,引發國際間對新政府在朝韓關係、美中韓關係和「薩德」部署等政策將調整的猜測。文在寅是脫北難民之子,被認為是前總統金大中、盧武鉉對北韓「陽光政策」的繼承者;他也被認為屬親華派,甚至被右翼政黨指為「裡通北韓」。他對中國、北韓態度和對薩德立場,與李明博、朴槿惠兩任政府不同,是否成亞洲「第二個杜特蒂」,上任後採取與保守黨相反的「遠美親中」政策,將朝鮮半島的美中博弈,轉變為美中韓朝外交交鋒,備受矚目。
外界預期,文在寅新政府會有與朴槿惠政府不一樣的政策調整。首先,北韓問題上,文在寅對朴槿惠及其前任李明博兩任政府只採取強硬立場的政策不滿。他對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朝核問題對話,持開放態度,主張採雙管齊下戰略:為緩和與北韓關係,與平壤展開對話;但同時維持對北韓制裁,繼續施壓,迫使平壤改弦易轍。
文在寅認為,南韓在應對北韓核威脅上應「扮演更積極的外交角色」,但南韓政府卻無所作為。他主張南韓不應坐視華府和北京談判,外交上應更積極介入。文在寅傾向與平壤直接對話,掌握南韓外交主動權,與親美的朴槿惠形成鮮明對比。他曾表示,如果北韓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他可考慮重新開放被朴槿惠關閉的開城工業園區,此舉影響北韓經濟重大,問題是金正恩要挾的對象是美國和中國,未必真心在乎南韓態度。
其次,薩德部署上,文在寅對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態度相對保留,稱薩德部署「非常令人遺憾」,讓北京對他有所期待。文在寅對朴槿惠政府未經國會和民意討論,倉促拍板決定讓薩德入韓屢次表達質疑,也對朴槿惠遭彈劾後,過渡政府與美軍快速推進薩德部署表達質疑。他選前主張,薩德應由新一屆政府提交國會,重新審議。
另外,韓美關係上,文在寅強調「南韓也應該學習如何對美國人說不」,「南韓需要在半島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這些表態,對韓美關係發展投下變數。儘管文在寅強調韓美同盟關係的重要性,承認南韓是美國的夥伴;但更強調南韓面對美國的獨立自主性,認為南韓並非美國的「僕從」,南韓的聲音應受到重視。
文在寅不願延續朴槿惠親美路線,一再表示南韓可用外交手段,讓北韓重新回談判桌,制裁不足以說服北韓凍結和廢除核計畫。這項態度和川普總統積極聯手中國,向平壤施壓,或許會造成美韓分歧。而事實上,南韓籌碼也不多;金正恩政權向來蔑視南韓,是否願意配合文在寅外交演出,有待觀察。
在韓中關係上,文在寅主張無論對美國或中國,都要執行平衡政策,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只有和中國的協商順利開展,才能阻止北韓核試。他表示,充分理解中國對薩德部署的擔心和反對,使北京也有期待。
但僅憑選舉言論,不能簡單斷定文在寅將大幅改變前朝政策,像類似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那樣大轉變。菲律賓艾奎諾執政時極度親美,在南海問題挑戰中國;杜特蒂上台後,在美中之間改採平衡策略。之前,朴槿惠政府也親中,朴還親自出席北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但最後還是倒向美國。
同樣,文在寅當選後,競選期間的一些言論也悄悄在調整,他不再堅持上任後先去平壤、再訪華府,改稱會先和川普會面。至於和金正恩見面,前提是能解決北韓核問題。文在寅否認要重新調整韓美同盟關係,宣稱韓美同盟是南韓外交和國家安全最重要基礎。再者,國會中保守勢力仍大,將對文在寅的對朝政策帶來很大牽制作用。
總結來說,文在寅對美政策框架,短期內不會有重大調整,但對駐韓美軍費用分攤、韓美自貿協定談判等,韓美或將展開新一輪博弈。川普要南韓支付部署薩德所需的10億美元,南韓不分朝野都反對。中韓關係上,文在寅可能就薩德部署與中國展開對話。為打消中國疑慮,可能通過國會法律程序,讓薩德部署變「有名無實」,譬如部署但不使用或只局部運作,避免讓薩德系統與美日的反導系統聯網等,沖淡東亞「小北約」色彩,以尋求韓中關係回春。但如何不違逆美國,勢將陷入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