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末代武士」,或者對日本武士道有點理解的人,應該都會覺得栗田健男不太像武士,也不太 像我們所理解的日本人,甚至可以說「他的決定根本不像個軍人」;因為正當他的面前出現大量驚慌失措、坐以待斃的敵軍艦隊時,栗田健男竟然選擇「轉向離開」!這個決定,讓他背上「逃跑的栗田」這個渾名,也讓這起事件成為二戰難解的謎題之一,究竟這個決定是否合理?他又該不該背上這樣的罪名?當然是可以討 論的。
1944年,日軍敗勢已現,為了保住日本帝國的經濟命 脈,就必須保住菲律賓;為了保駐菲律賓,日本聯合艦隊傾巢而出,所有能動的戰艦,差不多都動員上了。這場戰役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問題是聯合艦 隊的人員素質,老早今非昔比。不但「量」無法與美軍媲美,各項軍品的素質,也早已被美軍全盤超越。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原初在戰機、魚雷、甚至艦砲砲術的優 勢,如今皆已落伍。整個「捷」號作戰本來就是一場大規模的自殺行動,這個行動並不考慮「如何把艦隊帶回來」,基本上是要玉石俱焚。
似乎也因為這是一場「不打算回來」的戰鬥,這場仗在日本這一方,打得荒腔走板。先是豐田副武在三天內丟了600架飛機,把日本在台灣的航空兵力全部浪費殆 盡,完全沒為稍後的艦隊防空做出貢獻;接著在日本派出的四支艦隊中:小澤艦隊的四艘航艦全部都是用來「誘敵」的,他們也的確達成任務,成功的被全部摧毀。 西村艦隊形同赴死,趕著衝入戰場,然後整支艦隊被殲滅。志摩艦隊更是莫名其妙,只是到現場繞了一圈,就逃回去了。剩下唯一一支有機會跟敵軍好好交戰的,剩 下栗田健男的栗田艦隊。然後這支艦隊,打出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放了眼前可以擊敗的敵人跑走的海戰。
===============================
栗田健男為何選擇離開?一般歸納出以下原因:
(1)情報因素:小澤艦隊「成功犧牲自己」後,曾發文給栗田,表示誘敵成功;但栗田艦隊並未接獲電文!由於根本不知敵軍的動向,因此栗田必須假設「小澤誘敵失敗,敵軍主力就在附近」,這種擔憂,使他一直覺得被赴受敵,根本無法專心面對眼前處於劣勢的金凱德艦隊。
(2)心理因素:
i.栗田乘坐的座艦兩天前才被擊沈,名列當時最強戰艦的「武藏」也在他面前沈沒,甚至栗田本人還因其座艦艦沈沒,自己親自「下海」在鬼門關前走一回,種種戰敗的跡象,當然可能影響栗田當天對敵軍實力的判斷。
ii.被奇襲的金凱德艦隊自殺式的激烈還擊,戰況激烈的程度,使栗田誤以為自己正與美軍主力交戰。美軍的激烈還擊對栗田應該產生相當大的心理衝擊,因為如果連眼前這支規模不算大的部隊都無法順利消滅,等到敵軍主力出現呢?
(3)現場因素:實際上栗田艦隊沒有軍迷想像的強大,很多軍迷認為栗田應該繼續追擊,因為最強戰艦「大和」就在他手上啊!所以栗田應該放手一搏,促成軍迷眼中最偉大的「戰列艦隊決」的盛況!問題是當時栗田艦隊的實況,其實沒有軍迷想像的盛大,因為:
i. 栗田艦隊完全沒有空優掩護,從二戰開啟以來,水面艦隊在飛機眼中,不過是活靶而已,栗田一連幾天也只有挨打的份,對於自身處境,他是十分瞭解的。
ii.栗田艦隊本身只能攻擊「出現在水平線視線範圍內的目標」,所以在「看」到美軍以前,他都只有挨打的份,他的艦隊在還沒見到見到敵人前就整個被消滅,才是意料中事。既然真正的困難是帶著這支艦隊求生,把這支艦隊送死反而才是最簡單的任務,那為何沒人說他「活著就是萬幸」,反倒要指責他「不應該逃跑」呢?
iii. 實際上就算栗田選擇了「逃跑」,他當初帶進場的5艘戰列艦,在真正退場時也僅存「大和」一艘還有戰力而已;太平洋戰爭初期威風八面的日軍重巡洋艦,更是在栗田還沒逃跑前,就幾乎消耗殆盡,至於剩下的驅逐艦,根本連油都不夠用!也就是說要是栗田選擇繼續追擊,等到海爾賽援軍趕上時……
iv. 就算栗田可以活著見到海爾賽艦隊,發生了觀眾最期待的「戰列艦對決」,基本上也沒什麼好打,光是一個沒有重砲火力的金凱德艦隊,就已經讓栗田損失慘重了,海爾賽的主力可是船堅炮利,屆時僅存的栗田艦隊,又要拿什麼應敵?
(4)最終結果的因素:其實只需要最基本的算術與邏輯,就知道栗田到底為何不願堅持到底了。
==================================
孫子兵法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很不幸的是雷伊泰灣海戰對於聯合艦隊來說,連「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都談不上,因為這根本是一場「敗兵不戰,會被恥笑;不想被笑,一起赴死!」的意氣之戰!怎麼說呢?
1. 日軍的邏輯是:「若失去菲律賓,日本將失去油源;若失去油源,則聯合艦隊沒有存在的必要。」
2. 因此為了確保油源,必須保住菲律賓。
3. 為了保住菲律賓,就必須將艦隊傾巢而出。
那麼,大家有發現邏輯的謬誤在哪邊嗎?
「失去菲律賓就失去油源」這假設是對的,「失去油源則聯合艦隊連動都不能動」也是對的!問題是,把聯合艦隊投入戰爭,就能保住油源嗎?其實栗田在接獲命令的時候,就差不多知道這根本是自殺命令!因為固然失去菲律賓會失去油源,但失去艦隊,同樣不可能保住油源啊!其實不管失去的是菲律賓還是艦隊,總之同樣的結論都是「日本將失去油源」,所以說到底,派出艦隊的理由,只是「面子問題」!
我們把問題重新整理一遍:
1. 假如你們連打都沒打就宣告失敗,那艦隊就是白養的!」
2. 但是聯合艦隊不能是白養的!
3. 所以他們就們必須出發!
4. 換句話說。只有「死」,才能證明艦隊存在的價值!(所以「存在」的價值在「不存在」,這是什麼邏輯?)
5. 於是聯合艦隊存在的目的,就是被消滅!而且高層更寧可讓他們被消滅,因為他們如果平平安安的度過戰爭,好像更對不起「國人」!
6. 可是結果來說,不是一樣嗎?聯合艦隊的出擊命令,不根本只是面子問題嗎?但是「面子問題」足以構成「要別人去死」的充分條件嗎?
7. 我們從結果來看就知道整個「捷」號作戰的荒謬性:當豐田副武把600架戰機虛擲,日後還能用什麼彌補呢?小澤艦隊浪費了4艘航艦去誘敵,固然達成戰術目標,但日後聯合艦隊用什麼兵力去保護他的補給線?整個雷伊泰灣海戰跟本是「為作秀而作戰」的軍事浪費,只是為了表現「聯合艦隊有事做」的無聊犧牲,只是因為「現在不能投降」,所以只好「叫大家去死」。但實際的狀況是無論栗田艦隊能否消滅金凱德,聯合艦隊都保不住菲律賓;就算勉強撐住菲律賓,也無法維持這條補給線。結論就是這場戰爭光是從邏輯來看都毫無理性可言,所以回歸正題,栗田健男固然不是什麼猛將,不過難道他會傻到看不出來?
栗田為什麼要逃?栗田健男終其一生,都沒有回答。倒是一位左岸軍迷說得好,他說:「栗田唯一的錯,是他得罪所有想看BB(戰列艦)互毆的觀眾!」其實這場仗再打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真的讓大和號活到與海爾賽的愛阿華級對陣,人家整個艦隊有幾門16吋以上的火砲,栗田有幾門?美軍火砲可用雷達修正彈著,栗田這邊連觀測水上飛機都沒了,拿什麼修正彈道?真的交火了,美軍那邊一分鐘可以投射多少彈藥?栗田這邊一分鐘可以投射多少彈藥?……老實說大家都知道,根本不用比,就是一面倒!
栗田健男是不是懦夫,我想很有可能;他是不是傳說中「較具有人性」的指揮官,我認為談不上。不過單從出發命令本身的荒謬性來看,假如接下來的戰爭必敗無疑,身為指揮官,且屬下對你的決策將全盤接受而無疑義,你會選擇(A)展現軍人的最高榮譽,雖然可以打死一些敵人,但是最後大家一起被打死?還是(B)既然必敗無疑,何必浪費人命?乾脆投降!或者(C)衝進戰場幹一架,然後在被消滅前趕緊把部隊撤回來,少點犧牲、留些活口、等待戰後還要重建家園?
菲律賓與艦隊,日本只有兩個選項:「不是輸掉菲律賓,就是輸掉『艦隊+菲律賓!』」差別在如果只輸掉菲律賓,只要人活著就還有希望;輸掉艦隊+菲律賓呢?人死光了,國家的希望又在哪?
我想「逃跑的栗田」其實給我們一個重新省思的機會,那就是戰爭到底要 打到什麼地步才算對得起國家民族?如果明知打不贏,部隊指揮官又該「盡力」到什麼地步?難道「全部死光光才算對得起國家民族」嗎?難道把屬下全部犧牲殆盡 才算盡忠職守嗎?既然已經彈盡援絕,勝利無望,讓你的子弟兵回家士農工商,災後重建,不是遠比把他們送進忠烈祠有意義嗎?
戰後日本人沒太責怪栗田,而當栗田下令迴轉的當下,屬下也沒表示異議;這表示栗田的決定,其實是被多數人默許的。或許他們根本也覺得這場戰爭毫無意義,也或許他們根本也不想繼續打下去,栗田或許只是做了一個讓他自己背上黑鍋,而在場人人卻都鬆了一口氣的決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