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不平則鳴
市長:麥芽糖  副市長: 一葉孤鴻*Jackey*逸名blackjack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不平則鳴】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分析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下臺的身段
 瀏覽3,251|回應11推薦4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逸名
子鳴
一葉孤鴻*Jackey*

喜歡炒選舉的臺灣, 好像是在競技場看人獸拼命的羅馬市民.


下一輪好戲: 北高市長選舉, 正演出三個候選人被淘汰的緊張, 精彩連續劇.


臺灣人, 不管經濟與外交的劣勢, 專心地看著北高市長選舉候選人你死我活的廝殺.


老丐想介紹兩個充滿民主修養的下臺身段, 給網友參考.


都發生在公元兩千年:


我們的宋楚榆和美國的高爾副總統


老宋在背腹受敵的情況之下, 以極小的差距, 很有風度地打電話給扁恭喜當選.


高爾則更辛苦: 他得到比較多的選票. 但是, 美國的制度, 加上永遠沒有人知道內情, 布希的弟弟擔任州長的佛羅里達州, 把小布希很爭議地送進白宮. 高爾以副總統的身份, 放棄冗長的法律抗爭, 還要平息為他鳴不平的黑人國會議員的抗議.


這兩位政壇人物, 都很有運動員精神: 遵守遊戲規則, 不打濫帳.


回頭看: 民進黨的老沈, 以及國民黨的蔣孝嚴和葉金川, 初賽淘汰, 下臺的言行, 讓媒體掌控許多炒作空間, 實在不是國家社會之福!


老丐不是為民進黨或是國民黨護航. 但是, 三位黨員的不平則鳴, 好像把自己的委屈, 放在黨的形象之前!


同時, 我們也覺得, 民進黨和國民黨, 都很奇怪: 嘴巴說的好聽, 黨內初選, 沒有努力以赴, 建立透明公開的程序.


這一輪, 顯然民進黨灰頭土臉.


國民黨, 雖然比下有餘, 這樣子的操作, 對得起黨員與國人嗎?


臺灣的民主進步, 還是阿扁在黨外時期, 所指責的: 民主慢慢來!


老丐衷心希望: 臺灣的政治人物, 好好努力! 練習乾淨的下臺身段.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539&aid=1676497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報專欄主筆的文章
推薦2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逸名
一葉孤鴻*Jackey*

點閱數超過萬二. 但是, 老丐覺得: 她只寫了篇最標準黑傑克網友blackjack的作品! 在聯網, 也許可以得到電小二首頁推薦, 還得不到麥哥獎!

葉金川留下的難題 Posted on 2006-05-10 08:02 羅如蘭 閱讀(12641) 迴響(0)

事到如今,葉金川也只能退選了。因為他讓馬英九變成這場初選的影武者,有如操弄初選的民進黨「高層」;他還大打「馬大姐」牌,讓外界錯覺馬家人好比扁家人,干政問事,聯想未來總統的「第一家庭」可能也好不到那裡去。這二點,都冒犯了當前的民意趨勢,想挺他都難。

更何況,有關「一妻二秘三師」的種種醜聞,讓人厭惡透了當今政壇毫不避人耳目的外戚政治、親信政治。葉金川以副市長、馬團隊的身分參選,本來就不易討好,但他似乎卻不自知。葉的抬轎者也以為省籍是他的優勢,不斷釋出「若郝當選,台北縣市長都是外省人,不利馬英九大選」等耳語訊息,並在負面文宣中暗挑省籍。表面上助馬之舉,實際上卻等於陷馬於泥淖。

葉金川的退選,若代表政治人物的自我節制,對省籍言論和權貴影響力逾越分寸的反省,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對未來的選風或可有若干導正之效。但若只是迫於一時的壓力,或者含混的「團結」之名,則正好表白泛藍的分裂隱憂:隨時準備應和敵人笛聲起舞的省籍幽靈,仍是內部鬥爭的便宜藉口。

早在馬英九準備黨主席時,國民黨內部的省籍討論就公開而赤裸,甚至成為黨主席選舉的主軸之一。這次在黨內初選,候選人的省籍差異不但以耳語散播,集結人馬,還成為負面文宣的核心意識。葉金川留下的,恐怕是馬英九更難解的習題。不論各界如何呼籲政客不要再分化族群、挑撥省籍,它就是存在;經過一再的挑撥之後,繼續存在;更悲哀的是,毫不自制的人,似乎還是能夠得逞。

但即便如此,面對台灣內部不斷虛耗的省籍問題,眾人惟有自制的道德價值,仍然是必需一再確立的原則,即使為此得要付出個人利益受損的代價。就此而言,一個訴諸省籍優勢的候選人,一旦被視破技倆,便應該羞愧地退選。

反「親信政治」、反「省籍分化」,是改革當前台灣政風的當務之急,不論藍綠都應該以此標準 自我檢視。期望台灣未來領導人,為了在省籍言論上自制,寧可一再退選或敗選,敗給那些不知節制的人,即使輸光、敗光也在所不惜,直到所有的人都付出足夠的代價,學習到所有族群和平共存的真諦。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lou/archive/2006/05/10/1485.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539&aid=1676532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