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別人道德價值時』,別忘把自己放在同一水平
日本戰前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出版一短篇小說集,以其中一短篇小說「羅生門」為該書書名,此短篇故事與電影「羅生門」風馬牛不相干,(電影「羅生門」的劇本,是改編該書的另一短篇小說「竹林下」)。 小說「羅生門」雖與「各說各話無關」,但作者用小理由為引信,點燃人心深處隱藏的炸藥-「性惡」,「性惡」是遺傳基因之一,「性善」是後天人類反省後自我束縛。精神學家說過:「人類的理智是有限度的。」中國儒家主張「人性本善」,是不符合長期以來,我們所觀查人類的行為。
故事時代背景:發生在絕大部份人都在「不要被餓死打拼」的時代。「羅生門」是城垣一隅,因局勢不太平,天災又人禍,所以「羅生門」破爛不勘,不但無人無錢修善,而且成為無人認領被處死犯人的棄屍場所。所以除了狐狸及烏鴉來吃腐屍外,很少有人走過此處 一位被窮困主人解雇的僕人,來到「羅生門」躲雨,看到一個老太婆,在拔一個女屍的長髮,做髮髻來賣。
僕人責備老太婆:「妳這樣做,太不道德!」老太婆:「被處死的這女人,用蛇冒充魚乾,賣給皇宮的士兵吃,如不是吃出疫病來,大家還不知呢!人死了,屍骸的頭髮棄之可惜。其實我並不認為她是壞人,因為她不這樣做,她會餓死;我相信這死去的女人鬼魂,也會饒恕我!因為不這樣做,我會餓死。」僕人靈機一動,覺悟似的,搶了老太婆身上所有東西,還脫了老太婆的衣服:「我想,妳也會饒恕我!不這樣做,我會餓死。」 合理化自己不理性的行為,是違反常倫嗎?其實剛好相反,人在有限理性下,人會依據後天教育、反省、「理性」面對所謂「常倫」。但逾越了某限度,如面對遇飢荒戰亂、面對「性命交關」、人類與生具備的「延續遺傳基因功能」,就正常發揮作用,變成人不如禽獸,道德瓦解、價值崩解。最讓人不安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徹底失去!心魔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強人可以打敗敵人,但卻無法降伏自己。
小說「羅生門」中的人物,和電影「羅生門」中的人物(另篇有空再上傳),都無法脫離這種魔咒,僕人開始把自己放在道德比老太婆高一等的階級訓誡老太婆,最後淪為比偷屍體頭髮更「冷酷」的強盜。吐嘈王發現:「在批判『別人道德價值時』,別忘把自己放在同一水平上」。「道德價值」不是與生俱來(罪惡卻是),「道德極限」不是每人都一樣,小說「羅生門」中老太婆,僕人都屬於人纇社會的弱勢者,他們的「極限」是「不被餓死」。對於人纇社會的的強勢者,比如統治階級,他們的「極限」很可能就是「既得利益」受威脅時,就到不可忍的「極限」,就合理化他們脫序的非理性行為。這就是「台灣總統選舉,ㄧ屆比ㄧ屆「不忍卒睹」,而且淪為「村里長選舉水準」的原因。 當外在環境皆構築在「罪惡」之上時,很可能就像混沌的泥水一擁而上,淹沒了我們良知、淹沒了我們判斷,令我們滅頂於混濁之中。「大人物」更可能是另一型式虛偽卑劣的家僕、冷血麻木的老太婆、不擇手段的女屍。
你我可都是隱形於書中的人物?????或是─冷眼旁觀的過路人?????
吐嘈王的個人網站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