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 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这众多的革命英烈当 中,陆皓东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追随孙文 探求改良兴国之路
陆皓东,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868年中秋节那天出生于上海,由此取名中桂,号皓东。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因此陆皓东在上海 度过了童年。当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不久,上海在殖民帝国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童年时代的陆皓东目睹了外国侵略者趾高气扬、横行霸道的丑 恶,同胞被侵凌、欺辱的悲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反抗外族压迫,争取民主自由的种子。
陆皓东9岁那年,父亲在上海病故,母亲便带着他返 回了故乡翠亨村。陆皓东返乡后即入村塾读书。他“聪明好学,真挚恳诚”,能书善画,而且有个性有想法。一次他画了《三国演义》里几个人物肖像给同学们传 看,塾师责备他不专心读书求学问,他反问塾师道:“画画难道不是一种学问?”弄得塾师无言以答。
陆皓东与孙中山是村塾里的同学。孙中山家境贫苦,到10岁时才开始读书。孙陆两家相距不远,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又都好对世俗表示反抗,所以这两个出身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少年很快由同学变成为好友。
1878 年,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并在那里接受了正规的“欧洲式的教育”,眼界大开,萌发了改良兴国、拯救国民的强烈愿望。
1883年,17岁的孙中山返回家乡翠亨村,他以所学到的知识,宣传政治改革,反对迷信, 抨击清廷政治腐败和不良社会风俗。他向陆皓东介绍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陆皓东大大增长了知识。一天,孙中山和陆皓东在村中的北极庙 中,见村民为治病求神拜佛,并以香灰为药。他俩在向乡人劝说无效后,愤然将供奉于北极殿中北帝泥塑像的两根指头掰断,后又把“金花娘娘”的面容划花。他们 的举动得罪了当地的豪绅地主又不被乡人理解,受到了诘问和责难,两人被迫离开故土,前往香港,并一起在香港加入了基督教。不久以后,陆皓东前往上海,入上 海电报学堂学习,孙中山则留在香港读书。
1890 年,陆皓东从上海电报学堂毕业后,回广东与黎小卿结婚,第二年再赴上海任职于电报 局,不久升任译电员领班。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同时,课余常与好友尤列、陈少白、杨鹤龄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清廷,探求改良兴国之路。陆皓东往返于上 海和故乡路经香港时,常与他们接触。
1893年冬,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8人,筹划创设革命组织,提议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后因人数不多未果。
当时,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忧心祖国将被列强“瓜分豆剖”。1894年初,陆皓东随孙中山回到故里,帮助他起草《上李 鸿章书》,阐述效法西方,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制度,使国家臻于富强的思想,提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在于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 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2月,带着改革的方案,陆皓东陪同孙中山去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李鸿章不但没有接见这两名年轻的爱国者,而且漠 视他们的主张。这次经历打消了孙中山、陆皓东希望通过清政府改良来振兴国家的幻想,并由此激发起了他们的革命意识,坚定了他们推翻清王朝统治、创建民主共 和国的决心,“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建兴中会 组织广州武装起义
上书失败归来,孙中山转赴檀香山,陆皓东则留在国内,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并利用往来于上海、汉口、广州之间的机会,考察各地形势,鼓吹革命,结纳有志之士。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并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
1894 年夏,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举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旗帜。1895年初,陆皓东与陈少白等协助孙中山完成了联合香港辅仁社的创始人杨衢 云、谢缵泰等,将辅仁社合并于兴中会的工作,扩大了兴中会的力量。2月,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召集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杨衢云、谢缵泰等, 成立了兴中会的总机关。
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激起了全国范围的民愤,为革命带来了有利形势。兴中会总部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做革命根据地。陆皓东变卖了自己的田产,以支持武装起义。
陆皓东在兴中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提出,为了团结同志,号召天下起而响应,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一为革命的标志和象征,二为战时指挥方便。陆皓东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兴中会同仁的的一致赞同。
孙中山知道陆皓东擅长绘画,又曾在上海电报局当过翻译,见多识广,所以他选定陆皓东来完成 这件大事。陆皓东欣然应命,全力以赴投入到设计任务中。经过缜密构思,数度修改,他终于确定了旗帜的设计方案。旗式为长方形,蓝色底,旗中央是一轮白日, 周围光叉四射,陆皓东将之取名为青天白日旗,简称“二色旗”。陆皓东向孙中山解释了这面旗帜的设计思路:“青天白日”意味着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体现了西 方的自由民主观念。在“白日”四周的十二个角(又名叉光)如太阳光之辐射状,对应着地球上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与中国传统的“地支”相应。孙中山对陆皓东 的设计赞叹不已,认为青天白日取义宏美,示光明正大自由平等之义。这面旗帜在兴中会干部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并作为起义的军旗,成为发动广州起义的标志。
与此同时,广州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根据分工,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先抵广州,着手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并进行军事准备。在广州 双门底王家祠云岗别墅,兴中会广州分会宣告成立,并以其作为广州起义的总机关。在这一秘密组织成立的同时,他们又发起成立了一个公开团体“农学会”,以研 讨农桑新法为口号,掩护兴中会的活动。
“农学会”由陆皓东负责主持,暗中进行着起义前的筹备工作。经过联络和秘密串联,起义队伍已初具规模。参加者主要是会党、营练、民团、绿林以及一些外籍人士。
8月底,孙中山、陆皓东等兴中会领导成员在香港西营盘杏花楼开会,讨论攻取广州的具体方案和起义后的有关工作。经过反复的斟酌和研究,最终确定了起义时 间和实施方案。起义日期定在10月26日,这天是重阳节,进出省城的人较多,起义人员易混在人群中展开行动。香港3000会党和各路民团作为主力敢死队, 于起义前一天晚上,由杨衢云率领,趁夜色分别从顺德、香山、北江三路搭船前往广州,次日凌晨到岸后即动手。3000主力冲击重要衙署,其他人员则编成几个 大队埋伏在城内,作为响应。炸弹队在重要区域施放炸弹,以壮声势。讨清檄文和安民告示预先印好送入城内,便于举事时四处张贴。
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起义那天,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共和革命历史上第一次广州起义的流产。
舍生取义 捐躯“共和”留英名
起义当天,杨衢云率领的充当进攻主力的3000敢死队以及有关军械未按规定时间到达,起义 计划被全盘打乱。按计划,他们必须在这天凌晨6时抵达广州,但直到早上8时整,孙中山才接到杨衢云从香港发来的电报:“货不能来,须延期二日。” 同时革 命党所运的600支短枪也在当日被海关查获。此时,清驻港密探章宝珊已侦悉到起义的情况,他随即电告了粤督谭钟麟。谭钟麟急调驻长洲的营勇1500人回省 城防卫,同时命令巡勇管带李家焯至王家祠、咸虾栏等地搜捕革命党人。孙中山与陆皓东、陈少白等紧急磋商,认为继续冒险起义,很可能会遭遇不测,酿成大的牺 牲,故当即决定暂停起义,人员就地疏散。
陆皓东立刻安排同志们转移,自己也和孙中山避往别处。他离开机关后,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 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随即决定独自一人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 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他走后,清廷暗探一路跟踪他到了分会机关,随后大批军警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紧闭大 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烧成灰烬。他从容被捕,被押往海南县署审讯。
在海南县署,面对清吏的逼供,陆皓东毫 无畏惧。他们逼他写供词,他愤慨激昂,当庭写下直白书,痛斥清政府之腐败专制:“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觍颜鲜耻,甘心事仇。”他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 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 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晕死而复醒,但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的姓名,并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
孙中山得悉陆皓东被捕,万分悲痛,为援救陆皓东多方努力。他请美国领事出面调停,还找陆皓东任过职的电报公司出面作证。但当美国领事馆人员去中国衙门活动时,县令却出具了陆皓东誓死推翻清廷的“供词”,美领事只好无言告退。
不久,县令李征庸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大为恐慌,连忙报请粤督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1918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建国方略》中,称陆皓东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的英年早逝让孙中山心痛万分,他在晚年回 忆录中写到:“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清廷 慑于陆皓东的影响,将其毁尸灭迹,家属只找到他的两颗牙齿。人们为永久纪念这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勇士,于1937年在他的家乡翠亨村犁头尖山麓,建立了陆 皓东烈士坟场。这是一座衣冠冢,里面埋葬了陆皓东生前穿过的一套衣服。坟场上立有陆皓东塑像,好像他在时刻眺望着自己可爱的家乡。
现在,每逢陆皓东的诞辰或忌日,总有后人到其墓园凭吊献花。人们在缅怀这位“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的同时,也从他的爱国主义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中得到鼓舞。
2011年01月26日10:3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