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開國少將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開國少將﹝301﹞:劉華清
 瀏覽1,468|回應1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外地出差,晚上照常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逝世。节目开头的预告,给记者心底一个冷颤。

  刘华清,这位出身放牛娃的“布衣将军”,13岁投身革命,14岁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要职,后成为军委副主席。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的歌词改编就有刘华清的功劳。自22岁那年起,他和邓小平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

  纷飞的思绪让记者回到了9年前那次专访的情景:2002年7月3日上午10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如约步入中央军委办公厅所在的办公室。他拄着拐杖,带着微笑,迎面缓缓走过来,同我们一一握手。满头银发尤为的惹眼,白衬衣衬着青色的领带,外表与着装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心距;虽再说不上神采奕奕,但挺拔的身材仿佛让人看到当年将军挥师鏖战的英姿,脸上写满和蔼与笑容。

  孤军北上,转战万里,勇当长征急先锋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刘华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下来时,刘华清已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整整70年的心血。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作为原红二十五军老战士的刘华清上将,在接受采访时在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扶山寨打了一仗”,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之前,部队各级党组织向全体指战员讲形势,讲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当时提出的口号叫‘打远游击’、‘创建新苏区’。当时我在军政治部任组织科长,这是长征出发前整编决定的。长征出发时的《宣言》是我亲自刻印的。同时还刻印了其他一些传单、张贴布告,书写标语等,对战士进行宣传动员”。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川县后,刘华清在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的主导下,一起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填入了流行于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首歌曲的曲调之中。这首军歌从红军时代一直唱到了今天,唱遍了全国。连毛泽东也十分喜欢这首歌,说过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

  红二十五军在西进北上过程中,途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部队每到一地,都要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决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35年8月中旬,我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居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我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亲自到清真寺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1936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作战,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0月19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11月初在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会师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1936年10月,红十五军团随同西征红军攻克西北重镇会宁城。不久,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联欢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红军大会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军会师。虽然时光已过去66年了,但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那欢腾雀跃的场面,那团结胜利的气氛,至今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历历在目”。

关心部下,爱民爱兵,好一个“布衣首长”

  刘华清在河北打游击时,身边有个警卫员,他家里十分困难。“抗战胜利了,我说,你回家吧,打败日本鬼子都要回家了。回去照顾你的父母,你找个老婆结个婚,种地,安居乐业”。十年后,刘华清曾专门派人看望这位警卫员,得知他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还有几亩地,日子过得非常好,组成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刘华清尤为欣慰。

  20世纪70年代,刘华清的一个秘书,上海人,他的父母亲年事已高,自己家里也没人照顾。“一个儿子给我当秘书,一个女儿(他的妹妹)出嫁了。家里有困难,没人照顾,我建议他安心转业到上海”。于是,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因为个人的特长到地方成为一家杂志的编辑,工作很得力。“其实,我舍不得离开他,他也舍不得离开我,我们是忍痛割爱呀。高兴的是,他在家乡干得不错,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一次,刘华清在上海考察,抽暇专门到这位昔日秘书的家看望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亲极为喜悦,说,“首长,非常感谢,感谢您的关心,儿子的工作安排得好。”刘华清却出人意料地这样应答,“我还得感谢您哩,您为国家养育了一个好孩子”。2000年5月,老将军到上海检查身体,不见这位跟自己多年的秘书来看望,不免惊诧——每次来上海他都来看望,这次没来,怎么了?一打听,他因病住院了。于是,刘华清在详细问了病情后,由于自己也抽不出时间到另一家医院看望,就让工作人员把自己个人带的钱送上4000元,以解治病之需。

  中国有句俗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有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原则的基础上的。“警卫员、秘书、炊事员、司机、保健医生,我希望他们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法制,不违纪,不犯法,现在市场经济,千万不能走弯路。他们风华正茂,不可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都那么正确,他们需要教育,需要帮助,需要鼓励,需要信任,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我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我有什么理由打人、骂人、吼人”。每每得悉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地方干得不错,刘华清有的是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还经常来信,来电话。有时他们来北京看看自己的首长,“我们感情非常好,我也希望他们成长、提高、发展。要干得好,学得好,为人民多做好事与实事”。

  刘华清在中央领导岗位工作时,曾多次受中央委托,代表党中央参加地方一些纪念庆祝活动,也曾多次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刘华清都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少轶事在地方传为佳话。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八路军……”1993年1月,刘华清到延安参加纪念双拥活动五十周年。在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旧址前听到《拥军秧歌》,老将军是那样的亲切与耳熟,当年战场上,老百姓慰问八路军的情景又重新眼前。激动之中,刘华清情不自禁地走进人群,和当地群众一起扭起秧歌来。他的舞步虽较为缓慢,但心里却年轻,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回响在杨家岭上空。在枣园,刘华清专门走访了当年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回忆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听说被称为“延河畔上不老松”、“国防教育热心人”的老红军张文清家中有困难时,当即嘱咐军分区的同志一定要想方设法帮他解决生活现状。

  刘华清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尽管工作很忙,会议很多,但只要有时间,就下部队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每到部队调研,刘华清总是设法争取多安排点时间下连队看看,多到基层走走。1996年4月的一天上午,他走进某部八连三班宿舍,战士们正在学习。他随机问了几个战士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及工作学习情况,大家回答得很爽快,他也很满意。进而,他又临时动议到炊事班看看。炊事班正在准备午餐,菜板上放着中午准备吃的土豆、青椒、猪肉。刘华清于是细问了几样蔬菜、肉类的价格,并掐着指头算起账来。从战士的伙食标准、主副食的价格、农副业生产的补贴,到全连每月的消费总量、每人每天的平均数,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认为司务长讲得实在没水份,令人信服。在场的干部无不为首长如此关心连队伙食管理的情景所感动。

  在刘华清办公室东北角,一座比例为1:35的长征二号LM-2E航天模型十分抢眼,足见我们首长于航天的难解情怀。这个航天器也似乎诠释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回,正待发射的导弹弹体被身边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焊接部位有一些焊溜与咬边。由于特殊金属材料、特殊物体的焊接,这些部位的焊接要求十分苛刻,在这紧迫的攻坚任务前,一时没人敢应接。良久之后,只见这位技工头戴焊罩、手持焊枪稳稳走过去,来到巨大弹体旁细细观察焊接部位,当即他娴熟地操起焊枪,对弹体进行整形焊接。一道刺眼焊光划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齐刷刷地射向一道道刺眼飞逝的焊光,直到焊光突然停了,大家仍然盯着焊光消失的地方。经验收,焊接部位一次点焊成功,不但已焊透、焊牢,没有丝毫的气孔与夹碴,而且很美观。“啊,焊接成功了!”刘华清不由得喊了一声,惊醒的人们一下子涌到焊接的导弹旁。“同志,你立了大功,为国家挽回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刘华清上前紧紧握住这位工人师傅沾满油腻的双手,连说感谢。从此,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与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交上了朋友。前几年,这位老师傅不幸去世,刘华清得讯后亲赴这位普通人的追悼会……
关注老区,支持建设,梦牵家乡大别山

  言及家乡,这位大别山之子把思绪带到了儿时。刘华清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吕王镇刘垸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家乡,他曾任黄安县二程区刘家院子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共二程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等职,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记。从他少年时期投身革命,驰骋沙场,回家的路虽离他很远很远,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家乡的“情圈”。他最遗憾的是自参加革命后,再也没同自己的母亲见上一面,于是他第一次回故里时只得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礼节——上坟祭奠,表达个人的情愫。

  1989年2月中旬,巍巍大悟山寒气袭人,滠水河面还浮着薄冰。“将军回来了!”“老将军从北京回来了!”这年2月11日,刘华清回到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时,这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起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上村头。老大娘、老大爷都含着泪花说:“好不容易盼回来,一定要多住上几天!”刘华清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大声喊着:“乡亲们好!我回来看望你们啦!”这个老汉要把将军拉到自己家里去坐坐,那个大娘端来了花生、瓜子……在儿童时代同刘华清一起读过书、放过牛,后来又一起扛过红缨枪的刘宏顺显得格外兴奋,拍着刘华清的肩膀直嚷着:“你在北京那么忙,哪有时间回穷山沟?”刘华清拉着他的手,风趣地说:“就是千忙万忙,也忘不了大悟山!”

  在离开家乡70多个春秋里,屈指算来,他只回了4次家乡,而且由于工作的缘由每一次又是那样的短暂。然而,这位从大别山冲走出来的将军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感念,因为那是一方生命的热土,因为那里是养育他成长的山川。看到家乡还较为困难,发展较为迟缓,老将军心底里有说不出的情感。吕王镇中学校长曾请首长题写校名,刘华清很高兴:“吕王是个老苏区,反动派杀了好多人,内部肃反也杀了不少的人,把老百姓都杀怕了。解放后,怕读书,怕参加工作,所以这里很落后,跟外地差距很大。治穷,先必治愚;扶贫,必先扶科技。”关于校名的表述,开始还讨论了一番,镇长说写“大悟县吕王镇吕王中学”,县人大主任说:“就写‘吕王中学’,这样管得长远一些。”刘华清赞同后者的意见,兴致勃勃地挥笔写下了“禹王中学”4个大字。吕王镇由吕王城得名,吕王城解放前叫禹王城。把“吕”写成“禹”,足见将军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地一名均记忆犹新。其书,本来遒劲豪迈,饶有气势,但他却谦虚地说:“写得不好,你们看不中的,到北京再好好写一幅。”回到北京后,刘华清还真的另写了3幅校名。在书写时,认为繁体“学”字不好写,还特地翻了字典。

  家乡要修一条马路、建水电站、修水库,投资不够,每每找他,他从不认为是给自己添麻烦,总是非常支持,乐于相助,为家乡、为老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而后,看到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变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刘华清打心眼里高兴。大悟县国防教育中心需要一架退役飞机和一辆退役坦克,他在任时签字“请总参装备部在淘汰的装备中解决”。当一辆退役坦克在解放军的护送下开进大悟时,群众奔走相告:解放军送坦克来了!前几年,修京珠高速公路,地方为考虑经济发展,很企望高速路经过大悟,以带动老区经济发展。这想法,刘华清认为十分得理,也符合国家有关扶助老区发展的政策,于是立马向国家交通部反映此情况。很快,通过了新规划的方案。

  2002年春,大悟县委书记来京看望刘老时,很感激家乡山旮旯里走出来的老革命为家乡、为老区的发展出了力。呷了几口家乡人送来的茶,轻轻咳嗽了两声,他说:“我没有忘记家乡,家乡人也没忘记我,家乡这些年来看我的可多了。”刘华清每逢从报刊、电视上看到家乡的新变化、新发展与新成就,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晚年,关注家乡发展的他经常收到家乡人的来信,接待家乡人的来访。

  戎马一生,纵横驰骋的刘华清对生活、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同样充满了眷恋,他视自己战斗过、工作过、生活过的革命老区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晚年,刘华清不忘到革命老区走一走、看一看。他忘不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是革命老区人民用满腔的心血,支援了革命战争,养育了人民军队。

  1995年8月,刘华清来到阔别多年的山西。作为一个曾经在太行山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兵,他同样忘不了老区人民,对他们表示慰问。“百闻不如一见,山西的今天和过去根本不一样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同市城关乡永宁村,刘华清看到农民盖起的新砖房鳞次栉比,感慨万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区农村生产、生活开始了新变化。”在同村委会主任、退伍军人马守诚攀谈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你退伍不褪色,发扬了解放军的好传统。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2002年6月中旬,陕西佛坪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听到报道牵动了刘华清的心,“那是1935年我们红二十五军开辟的根据地,几十年我经常想到老苏区人民,这些老苏区也是我的故土”。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特大洪涝灾害,刘华清尽自己所能,为家乡湖北武汉市捐款1万元。“能为老百姓做的毕竟有限,但只要我心里装着老区与家乡,经常想到百姓,能尽微薄之力,我也心安了”。

三次“意外”解码真相,难释“小平情怀”

  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以后,刘华清又“继续被委以更多重任”,直至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要职。这个“农民的儿子”、“大别山区的放牛娃”说自己在仕途中有3次“意外”。

  第一次让他“意外”的,是任命他为军委副秘书长。1987年11月18日上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被召到邓小平家里开会。会议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邓小平的第一句话,就是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他问杨尚昆等人:“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说:“下了,都已经签了。”邓小平又问:“老帅们看了没有?”杨尚昆说,正在几个老帅那里传阅。接着,杨尚昆便对刘华清和洪学智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对于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刘华清回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大为意外。”

  11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军委副秘书长。”这一年,刘华清71岁。

  第二次让刘华清意外的,还是对他的工作安排。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顾委委员列席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刘华清回忆说:“会议进入人事酝酿阶段时,涉及我的工作安排,让我很意外。”刘华清说,那天会上印发了邓小平9月4日上午与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的谈话要点材料。这份“要点”中谈到: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回忆时,刘华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但是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我不再坚持了。”

  第三次“意外”,是他在1992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华清回忆说:“我被选进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次全会上,刘华清再次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据刘华清回忆,1992年10月6日,邓小平曾经给中央政治局写过一封信,谈到了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特别交代,“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在信中,邓小平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个具体方案。中央领导人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刘华清回忆说,自22岁那年护送邓小平起,他和邓小平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军队高级将领,刘华清说:“这是党的培养,也离不开小平同志对我的教诲和信任。”
         2011年07月27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702913
 回應文章
刘华清生平:曾推动发展新型飞机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同刘华清同志亲切握手。新华社发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同刘华清同志亲切握手。新华社发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
治局常委,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刘华清同志1916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二程区花桥乡刘家院子村(今属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0岁在村办新学
堂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黄麻起义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先后成立,他成为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儿童团长。1929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任村团支部书记,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5月起,刘
华清同志任少共黄安二程区委书记、游击武装中队长。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陂安南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红安中心县军区指挥部团委书记兼
少共县委书记,中共鄂东北道委会秘书及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秘书科科长,在极其困难的游击岁月里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1934年11
月,他参加了红25军长征。先后任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先遣队北上抗日宣言》。他作战英勇,不畏艰险,在独树镇战斗
中腿部负重伤,凭着坚定的信念,拉着马尾巴坚持行军。在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中,他负责编辑和刻印军政治部《战士报》、起草文件、刻印布告等,有力地配
合了反“围剿”斗争。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红7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
红军援西军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宣传工作中,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采用鄂
豫皖地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成歌曲,传唱至今。西征中,他受命单身策马到敌军围寨下喊话,宣讲红军的抗日主张,成
功争取和谈,避免了红军伤亡,受到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干
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参加了七亘村、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并受命护送邓小平同志由八路军总部到129师赴任。
1938年8月,任129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党总支书记。同年9月任129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在威震中
外的百团大战中,他带领供给部夜以继日地生产和调运军需物资,有力保障了前方部队作战。同年11月起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在日本侵略军不
断残酷“扫荡”、合围的艰苦岁月里和大家顽强坚持斗争。1944年任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5年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率部
参加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收复了夏津、高唐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委员,
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作战。1947年6月,率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羊山集战役
中,在友邻部队进攻受挫、战场态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冷静观察、判明敌情、正确指挥、大胆建议,率部英勇战斗,迅速击破敌军阵地,所部荣立大功一次。
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转战桐柏、江汉地区,牵制敌黄维、张淦兵团,配合北线野战军主力作战。他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率部协同友邻部队阻击黄维
兵团,后奉命阻击李延年兵团,为淮海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1949年春,任第二野战军1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同年6月起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
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华清同志先后任西南军区军
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
校党委书记。1953年3月,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4年8月,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海
军专业理论和高级指挥学。1958年回国后,相继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他组织基地部队参加旅大海岸防
御战役演习,主持编写修改海军40余种条令、训练大纲和教材,提出并组建了基地核心战斗部队。1961年8月,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他带领全院人员白
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展新型舰艇的自主研究设计。经过4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舰艇科研设计体系。1965年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党委成员兼第七研究院
院长。在部院合并、厂所合并中,他坚持正确意见,使七院各配套专业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确保了人心不散、力量不散、研究不断线。

  “文
化大革命”中,刘华清同志受到迫害。他敢于坚持原则,同林彪、“四人帮”集团进行坚决斗争。同时顶住逆流,努力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1966年10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协助聂荣臻同志组织全军装备科研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促成远洋测量船和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型常规动力
潜艇的上马,组织展开核潜艇研制工作,组织研制和改进高炮系统、地空导弹、反坦克武器以及高空高速歼击机。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
中,他敢于负责,积极支持技术人员大胆工作,保证了研制工作顺利进行。1970年12月,任海军副参谋长。1975年9月,他向邓小平同志专门写了《关于
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同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促成了一批重要工程上马。

  
1977年底,刘华清同志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79年2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1980年1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装备、军务和动员工作。他
直接参与和组织制定了国防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造性地组织拟定了全军常规武器装备体制等文件,对明确军队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起了重要作
用,保证了我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采购、保障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他推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军队装备维护和管理,提高了装备完好率。
他领导总参军务部起草军队精简整编方案,为军队精简整编提供了依据。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管理教育特点规律,推动颁发《贯彻共同条令检查标准》。积极推
动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修改兵役法、建立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制度、改进民兵军事训练和战时动员工作。1981年5月,任军委战略武器定型委员会主任,领导定
型和生产了20多项常规和战略武器。

  1982年8月,刘华清同志任海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他与海军党委一班人在海军进行全面整顿,
果断处理了历史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消除派性,增进团结,使海军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他着眼建设强大海军,强调增强海洋意识、维护
海洋权益、经略海洋,提出并确立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提出了海军作战方针和海军装备发展方针。组织拟制了《海军2000年前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
划》、《2000年的海军》、海军装备发展规划。他领导进行海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装备管理、编制体制、后勤保障、战场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开创了海军
建设新局面。他领导制定和颁发了《海军师以上首长机关训练大纲》,领导组织首次西太平洋海域远航合成训练、首次驱逐舰编队出访南亚三国、首次南极考察等,
在海军训练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他高度重视海军装备建设,参与领导了导弹驱逐舰等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决策和研制生产,组织指挥了
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使海军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他积极推动建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海军学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领导大力开展与外国海军代表团及编队互访,并
率中国海军代表团访问了英、美、法等多个国家,促进了与各国海军的友好往来与学习交流。

  1987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中央军委委
员、副秘书长。1988年初,他组织力量自主研制空中加油机,历经6年努力通过了定型审查,结束了国产飞机不能空中加油的历史,为海空军的空中远程作战提
供了保障。为建设永兴岛机场,他三赴西沙调研。为适应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他参与领导调研论证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工作,组织拟制了《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
的工作纲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后颁发。1988年6月,任中央军委国防科技装备体制改革小组组长,提出加强武器装备集中统管的建议和方案。他负责主持制定
加快空军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对一些需要尽快攻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和久拖不决的问题大胆拍板,勇于负责。1989年8月,他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
及时向中央提出独立自主加快武器装备发展的建议。1989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90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
员会副主席,并任军委军队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八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草案)》。

 
 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进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军委主席江
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积极推
进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
则,发扬老红军优良传统,强调加强军队党的自身建设和我军宗旨教育,保证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研拟和坚决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打赢高技术
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我军在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能力;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加强院校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走
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坚持精兵合成、提高效能、平战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强化军队质量建设;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公道正派地培
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狠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得到提升使用;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科学管理部队,发扬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充分挖掘现有物质条件的潜力,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不
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问题。

  刘华清同志非常重视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在坚持自力更生
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在对外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步伐。他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世界
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实际,坚决贯彻科技强军战略,跟踪世界水平,着眼长远发展,着重规划和组织研制了一系列高
新武器装备。他几乎走遍了国防科研一线厂、所、院校、试验基地,直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积极推进陆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推动发展新型飞机、舰艇、导
弹、电子装备等一系列重大武器装备,推动实施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为军队装备现代化、为国防工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华清同志积极推动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多次率领我国军事代表团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国军事代表团来访,参与决策我军参加国际军事观察、军备军控谈判、军事维和等涉外工作,增进了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提升了我军的国际地位,开创了我国军事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刘华清同志十分重视做好香港回归的有关工作,坚决执行中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认真谋划了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筹建和进驻准备工
作,先后三次到驻香港部队调研视察,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驻香港部队全面做好进驻香港履行防务的各项准备,为驻香港部队顺利进驻香港履行防务职责奠定了
基础。

  刘华清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参与了党、国家和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
要贡献。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的讨论,并认真推
动贯彻落实。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
的工作。

  党的十五大闭幕后,刘华清同志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
发展,关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关心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
赤诚与忠贞。

  刘华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85年、1987年相继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华清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无论是生死关头,还是身处逆境,都百折不挠,奋斗
不息,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他坚决拥护以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
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
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

 
 刘华清同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领导才能。他注重宏观筹划,善于统揽全局,在我军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方面均有重要建树。他身经百
战,有勇有谋,军政兼优,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他坚持解放思想,开
拓创新,坚忍不拔,敢作敢为,积极推动军队的改革和全面建设,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表现出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华清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心系国防、服务人民,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他光明磊
落,公道正派,诚实厚道,为人谦和,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他坚持求真
务实,不尚空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
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德高望重,赢得了全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

  刘华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刘华清同志永垂不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70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