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開國少將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開國少將﹝492﹞:李德生
 瀏覽1,043|回應1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出身贫寒的山村放牛娃与战功赫赫的将军,两种形象互不搭界,两种不同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曾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将军的人生旅途中,这样看似不可能有交点的两种人生经历却如天衣般拼接得无缝无痕。也因为如此,李德生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充满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凡是见过李德生将军的人,都会被这位中等身材、浓眉下垂、平头高额的老人折服。确实,老人虽年事已高,一举一动却丝毫不减职业军人所特有的凛凛正气,同时又让人顿感德高长者的温雅之风。

  14岁的放牛娃赛跑圆了红军梦

  1990年,李德生从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从军几十年来,不管身居何位,李德生始终是宠辱不惊;但阔别家乡已久的游子,在“无官一身轻”的感念中又总是梦绕魂牵着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李德生的家乡在大别山腹地,河南光山县柴山堡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今属新县),1916年5月,他出生于当地一个贫农家庭。那时候的李家洼贫穷且闭塞,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世界。

  李德生从一出生就品尝着贫寒家庭里的苦涩与辛酸。

  在母亲的操办下,7岁的李德生开始跟着一个裁缝师傅学手艺。当时,裁缝师傅是手艺人,比干农活要轻松得多,母亲的心愿是让儿子学点本事,将来好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可是,年少的李德生还不能体会母亲的苦心,他总觉得天天闷在屋里,给师傅干家务活,什么也学不到。于是,他对母亲说不想当裁缝,要去放牛。

  那时,未成年人给人家放牛不给工钱,只能混口饭吃。不管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小牧童李德生都得赶牛到山上林间或草地溪畔等地吃草,受苦受累是免不了的。牛主人家的老太太为人很刻薄,经常拿剩饭给李德生吃,如果她认为牛没有吃饱,就不让李德生吃饱。比起学裁缝手艺,放牛很苦,但天性好动的李德生却更喜欢这种流连大自然中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穷苦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远离了欢乐的童年,李德生记忆里的童年,最难忘的是从来也吃不饱的感觉。因为家里太穷,他从来没过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后来据远房的叔叔婶婶回忆,才知道自己生于1916年5月,但究竟是哪一天出生,就谁也说不准了。

  1928年6月,红军攻占柴山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次年,李家洼成立了儿童团,在20多个孩子中,李德生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虽然那时的李德生并不懂得太多革命道理,但朴素的阶级感情指引他在革命道路上前进。那时,李德生和团员们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砸庙子,搞游行。比起这些“小打小闹”的日常工作来,为红军搞情报、送信是李德生最愿意接受的任务。对于那些山形地势,放了几年牛的李德生非常熟悉,他送信从不走大路,都是钻树林走山间小路,又隐蔽又快捷。


按照苏维埃政府的要求,儿童团的活动很正规,有袖标,脖子上系根小领带。人手一根充作武器的木棍,一头涂成黑色,一头是红色的,儿童团团员们把木棍叫做“红黑不认人”,意思是无论谁违反了苏维埃的法令规定,都可以用这根木棍教训他。虽然扛着木棍很神气,但李德生更大的理想是去当红军,去真正的战场打仗。

  在儿童团为红军送信、带路时,李德生接触了不少红军战士。他看到红军队伍里也有不少小兵,于是当红军战士的愿望便越来越强烈,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个叫李家辉的本家叔叔。李家辉当时是乡里的共青团支部书记,乡里的苏维埃主席姓胡,是李家辉学篾匠时的师傅,他可以批准乡里青年去参加红军。

  不久,一个红军营长找胡主席联系工作,李家辉就赶紧把李德生叫来,当面请求参加红军。那位营长得知李德生是儿童团团长,很是喜欢他,但见他年纪小,又有些犹豫。营长反复端详着李德生,心里有了主意,他指着自己的通信员对李德生说:“你跟他赛跑,要是赢了他,我就带你走。”李德生一听这话,马上拉着通信员去赛跑。因为从小放牛,什么爬山跑路对李德生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而通信员背着子弹袋跑却不大方便。果然,李德生领先跑了回来,营长看李德生那副认真的模样,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考验并没有结束。接着,营长又问李德生跑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李德生有些迟疑,但他还是将自己听到、看到的东西说了出来。营长对李德生的反应非常满意,同意让他参军。就这样,14岁的李德生自己做主圆了红军梦。

  欣喜之余,想到父亲,李德生又犯难了。母亲早逝,自己自9岁起便与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的房子被反动派烧了,父亲无力盖新房,便长期给人作长工。李德生总能见到父亲辛酸的眼泪。想到父亲的艰难他又犹豫了。

  可当父亲得知李德生要参加红军的消息后,并没有反对,只是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长时间地默默流泪。抹干眼泪后,父亲拉着李德生的手,嘱咐他:“去吧,孩子,听长官的话,好好干,别记挂我。”李德生的泪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却说不出更多安慰父亲的话。父子俩相对着流了一阵泪,便告别了。

  两年后,李德生所在部队有一次转移到了离家不远的地方。父亲听说后,特意跑来看望儿子。看到儿子身体好,长高了,他很满意。从父亲嘴里,李德生知道家里分了田,盖了新房,生活比以前强多了。这让他对父亲的生活放了些心。这次分别,也不像上次那样伤感了。可是李德生却没有想到,这是他与父亲的永诀。

  1947年,李德生所在部队回到大别山,他回家探望父亲时,从乡邻的讲述中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时,敌人占领了李德生的家乡,家里刚刚盖起的草房又让敌人烧了,父亲只能靠打工糊口。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抓捕红军家属,父亲只得东躲西藏,结果贫病交加,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出狱时已奄奄一息。为了活命他仍挣扎着打短工,四处乞讨,最终,50岁不到的父亲也病死他乡。

  多年以来,每当想到父母的早逝,李德生心中就会隐隐作痛。可以想像,“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对于历经了战争风云的将军而言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峥嵘岁月中横刀立马展现军人本色

红军时期,李德生曾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参加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响堂铺等战斗和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参加上党、邯郸、鲁西南等战役,继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渡江及西南诸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任十二军副军长,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在李德生的革命生涯中,永远跟党走的誓言与行动融为一体。1932年10月11日晚,李德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两万余人,踏上了西征之路。由于王明、张国焘推行“左”倾路线,不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李德生身受其害。1935年,李德生所在部队驻在松潘县镇江关时,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召集各小组长汇报思想情况,有个支委歪曲了李德生的讲话原意,向张国焘的亲信打了小报告。结果李德生被撤销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连班长一职也给撤了。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李德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没有党籍的情况下,他三过雪山草地,从没有停下过革命的脚步。直到1946年,经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党委批准,李德生所受的处分才被取消,党籍得到恢复,并从1932年批准入党时算起。

  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的李德生,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付出了血的代价。他在战场曾先后6次负伤,其中两次重伤。面对血与火的战场,英雄从不退缩,李德生笑言:“我和鬼子面对面甩大刀片子也只有马坊那一次。”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战后,日军对我晋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报复,并占领了马坊镇。马坊镇位于晋中的和顺、昔阳、寿阳、榆次、太谷、榆社6县的中心位置,又处在寿阳、昔阳、和顺3县交叉路口,是河北邢台到山西太原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日军抓去大批民工,日夜赶修,在马坊北面一个像馒头一样的小石山上,建成了一座圆形城堡。据点建成后,日伪军依仗坚固的工事,四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其罪行之残暴,世间罕见,令人发指。1943年6月,我太行军区二分区决定由三十团攻打马坊镇,但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强大,没能成功。马坊据点成了扎在晋中根据地上的一根“毒刺”。

  李德生调任三十团团长后,详细询问了打马坊失败的经过,认为导致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准备工作不足,对敌情缺乏深入了解。李德生发现,马坊据点的敌人经常让各“维持村”送菜,就决定化装成送菜农民混进据点。一个大白天,身穿从老乡那儿借来的破棉袄等一身“行头”,李德生带领几个人在给据点内日军当炊事员的秘密党员的接应下进了据点,摸清了据点内的基本情况。1945年3月5日凌晨,趁驻守据点的日军起床坐在炕上吃饭时,李德生指挥突击队如猛虎下山冲入据点,敌人措手不及,被突击队控制了枪弹。
战斗完全按预定方案进行,李德生提着一把战刀,带着两名战士,堵在大门口。这时,突然从院子里窜出一个又高又胖的日军,手提战刀发了疯似的向李德生猛劈过来。李德生闪身躲过,顺势抡起战刀,向敌人头上狠劈下去。这个日军赶紧躲闪,李德生用力过猛,砍刀劈在石墙上,溅出了火花,连刀都砍弯了!那个日军连滚带爬冲出大门,被守在门外的两名战士活捉。经查,此人就是日军小队长铃木。

  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我军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小队,缴获大量军用物资。马坊据点被拔除后,我太行军区二分区根据地连成一片,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抗日军民的信心。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的几句歌词,想必每个人在唱这首歌时,心中都会荡漾着为祖国而歌的激情,而每次观看《上甘岭》这部电影,都能引起亿万中国人民无比的自豪。在开创世界战争罕见记录的上甘岭战役中,李德生曾在前线指挥所指挥作战。

  1952年10月14日,美国在无理中断板门店停战谈判后,发动了以夺取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摊牌作战”。敌人攻击的我军阵地是五圣山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小山头不足4平方公里。这两个阵地当中,有个小村子名叫上甘岭,战役因此得名。

  在发动这次攻势前,美七师一个团接防南朝鲜二师一个连防守的鸡雄山阵地;美军四十师从南面的加平,调整至紧靠金化的芝浦里、云川里地区;美军三师也调到铁原西南。一切迹象表明,上甘岭地区即将进行的一场战斗,将是一场大战、恶战。开始争夺597.9高地和537.7北山的战斗,仅仅是序幕。后来,敌方又将美空降一八七团、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陆续投入战斗。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攻占这两个前沿阵地后,进而夺取五圣山,改变整个朝鲜战局。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李德生率领的十二军奉命前往支援驻守上甘岭前线的志愿军十五军,为了便于指挥,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作出部署,决定成立五圣山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十二军、十五军所属部队。之前,李德生所在的十二军在上甘岭以东的金城地区担负防御作战任务,距上甘岭不远。按原计划,完成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十二军将撤至谷山地区休整。到兵团部受领任务后,李德生毫无怨言。当时,王近山送走李德生后说:“李德生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觉了。”

  上甘岭参战部队建制多,李德生在使用部队、使用干部上能够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指挥上,他大处着眼,具体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能具体掌握一个坑道、一个阵地,甚至一个小战斗群。更重要的是,他在各个方面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重视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奠定了协同战斗的基础。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夺战,敌军伤亡惨重,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到了12月初,志愿军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猛烈进攻,完全稳固了阵地。战役结束后,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命撤销,李德生返回十二军工作。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是朝鲜战场上战斗最艰苦、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

  1954年,李德生回国,1955年任十二军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德生在朝鲜战场尤其是上甘岭的出色指挥,为全国瞩目,也在他的军事指挥生涯中打上了永不褪色的光辉印记。

  制止安徽武斗是他在全国解放后打的一个“漂亮仗”
“文化大革命”初期,李德生率十二军驻守苏北地区,按照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的要求,负责江苏淮阴、盐城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

  1967年夏季,李德生突然接到南京军区的紧急通知,要他赶到北京面见周恩来总理,受领“三支两军”的新任务。车子快速地往盐城机场方向奔驰,李德生的脑子也紧张地思考,过去部队执行任务,一般都是逐级下达,这次为什么这样紧急,而且是总理亲自召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直接向一个军布置任务,也很少听说。到了盐城空军机场后,见到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严光已在那里,李德生才知自己和他同机去北京。这时,李德生已基本上猜到可能要自己去安徽执行“三支两军”。

  当天晚上,李德生赶到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已经在大会堂北大厅等候。周恩来带着急促而又热情的神态说:“李德生同志你赶来了,很好!很好!我们到福建厅坐下谈吧。”接着,周恩来向李德生介绍了安徽的基本情况。

  当时中央针对安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九条”、“五条”两个文件,还成立了安徽省军管会,但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武斗不断升级,越演越烈。周恩来特别强调,党中央对安徽的形势非常担心,非常着急,在这紧急时刻,派十二军去安徽,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周恩来又扼要地叮咛道:“制止武斗,消除派性,促进联合,稳定局势,抓革命促生产。”

  听罢总理的交代,李德生感到形势严峻,任务紧迫,责任重大。他来不及考虑更多,当即表示坚决完成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交给的任务,坚决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去办。

  受领任务的当晚,李德生几乎整夜未眠。

  到达合肥之后,李德生听取了省军区领导的情况介绍,同时又组织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经过紧张的调查研究,他对安徽造成严重武斗的原因,有了一个基本的看法:这就是因为夺权形成两派,因为分派而形成对立,因为对立而爆发武斗,这也可以说是“文化大革命”恶性演变的一个共同特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倒着来,也就是首先制止武斗,再实现联合,然后组织“三结合”,“把领导权掌握起来”。

  8月8日晚,李德生冒着风险带领3个连队赶到武斗现场,阻止两派武斗,并开始收缴武器,拆除街头堡垒。同时,他还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做两派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并组织所有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党中央制止武斗的指示。9月初,李德生下令大规模收缴各派及群众手中的武器,并将操纵武斗的头头全部控制起来。十二军在安徽制止武斗、收缴武器的情况,经新华社《国内动态》登载,反映到了中央。毛泽东看到这份“动态”后,十分高兴,于9月13日亲自批转全国。

  1968年4月,安徽革委会在艰难环境中成立,李德生任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后任省委第一书记。6月26日,李德生带革委会数人,轻车简从,亲赴芜湖解决事端。造反派头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要李军长亲自接见,只许一个人来!

  造反派据点设在一座二层楼上,据点楼梯、通道均以麻袋、砖石堵塞,唯有一扇窗户开启,放下竹梯方能通行。警卫人员死活不肯让李德生一个人去冒险。对部下从不高声责备的李德生有点生气了,说:“怕什么?如果我被打死了,坏人也就暴露了,群众就会觉悟了,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他迈步登梯,攀缘而上。李德生不顾个人安危的这个举动足以叫两派群众感动,也大大震撼了造反派头头。数日后,芜湖事件平息。

  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为保护安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定安徽局势而鞠躬尽瘁。这无疑是他在全国解放后打下的又一场“漂亮仗”。他过人的才干和无畏无惧的气概给安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李德生亲入现场制止芜湖武斗”也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毛泽东两问年龄促成他从地方到中央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李德生作为安徽省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宣布分组名单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接话问道:“哪个是李德生?”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现在听到与“李得胜”谐音的“李德生”,感到分外亲切。

  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道:“李德生同志是十二军军长,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紧接着,他向李德生招手道:“请你站起来。”李德生立即站起来喊了声“到”,又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

  毛泽东微笑着问道:“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接着,他又问:“你是哪个地方人?”

  “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李德生回答道。 周恩来问:“与许世友同志是一个县的吧?”“德生同志和我是一个县的。”坐在李德生前边的许世友接话答道。

  毛泽东又问:“你今年多大年纪?”“52岁。”李德生回答。毛泽东向大家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复杂了。”他又转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 “就是大造舆论。”李德生的话引起了与会同志的一片笑声。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李德生在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九届一中全会投票选举后,当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又一次点名:“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周恩来示意李德生站起来。李德生摘下军帽,立正站好,让毛泽东仔细端详。毛泽东眯起眼边看边问:“多大年纪了?”李德生回答说:“53岁。”毛泽东两问年龄,可见李德生已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7月,李德生调北京工作,先任职于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仍兼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南京军区副政委。

  几天后,李德生接到通知:主席要见见他。被毛泽东点名请去面对面谈话,这在李德生的一生中是第一次。他随同周恩来来到毛泽东的房间。谈话间,毛泽东的平易和蔼让李德生放松了下来。最后,毛泽东问李德生看没看过《红楼梦》,还认真地说:“要读《红楼梦》。《红楼梦》我看了5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李德生当时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毛泽东的指示,后来在实践中逐渐明白,这是让高级领导从历史中学会借鉴,博古才能通今。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在北京召开,李德生以他独特的经历和特殊的功绩走上了党的副主席岗位。党的十大后,除新疆、成都和昆明外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李德生当时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和沈阳军区的陈锡联对调。在军委会议上,毛泽东说到李德生在北京军区工作时,开玩笑说:“你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你是陪绑的。”他还风趣地连说两遍:“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你喝烧酒。”

  李德生成为党的领导人,无形中在江青一伙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树立了一道屏障,成为江青一伙嫉恨的对象。“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把矛头指向了李德生,搞所谓“放火烧荒”。1974年9月间,在一次会议上,“四人帮”强迫李德生承认“推行林彪路线,上林彪贼船”,诬蔑他为“大军阀”、“大党阀”。

  李德生到沈阳后,由于江青等人的干扰,从1974年初到下半年整整半年,没有任何党内职务,直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直接过问,他才担任了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事实上,江青一伙的影响无处不在,李德生那时成了有位无权的“冷板凳”书记。在十届二中全会上,李德生被迫辞去了党中央副主席的职务。

  1975年1月,周恩来带病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在主席台上见到李德生,紧紧地握着李德生的手,彼此相对无言,久久没有松开。李德生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迭出的一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丧事从简的安排,使外地政治局委员不能到北京参加吊唁。李德生心中的悲痛无言以说,他在自己的住所挂上总理遗像,整整坐了一天,粒米未进,只是不止地流泪。当年9月,毛泽东逝世,李德生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治丧活动。看到主席遗容,李德生无法抑制悲伤,扼腕顿足。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式发文为李德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不断学习的精神是他给子女的传家宝
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1988年后李德生又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个穷山村出身的放牛娃,就这样步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行列。这其中除了他在战争中军功显赫之外,也要得益于他在战争间隙、和平时期的不断学习。

  李德生还在家乡替人放牛的时候,家徒四壁,没有上过学的父亲因为不识字吃了不少亏。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想供儿子念点书--尽管只是边放牛边断断续续念了半年书,但李德生从《百家姓》、《三字经》等经书中接受了知识启蒙。

  红军时期,在川陕边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受伤也成为李德生接受教育的契机。那次战斗,李德生所在的交通队成了突击力量,他们同敌人拼刺刀。就在李德生同敌人拼杀最紧张的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前肩胛处射入,于背部第七和第八肋骨间穿出,穿透了左肺,几乎伤及心脏。由于伤势严重,经师医院紧急包扎后,李德生被送往方面军总医院治疗。四五个月后,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李德生便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学习活动,学习《红色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等小册子,不仅认识了大量生字,能够读报、写信、看地图,而且通过学习课本,懂得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军事知识。

  1957年末,李德生奉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有机会到北京进入最高军事学府学习,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3年的学习生活中,为了多学知识,李德生放弃了业余娱乐时间,连走路都在背书。说来好笑,有几次在回家路上,他边走边回忆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走过了家门还没意识到。

  李德生曾说自己一生是与书为友,与书为伴,他给子女的传家宝,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本字典。酷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李德生成为全家人学习的榜样,而夫人曹云莲便担负着“督学”的职责。她曾创建了家庭督学制度:孩子们谁不努力学习就会被罚站,写检查反省,甚至偶尔还被打。

  李德生与曹云莲的6个子女以及孙辈中,有学士,有硕士,也有博士,几乎人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学有所成。而且,他们也秉承了将军夫妇高尚的品格,李门家风赢得人们称赞。晚年,李德生非常欣慰,孩子们不管在什么单位,工作上都能认真负责。

  在李德生看来,千千万万革命前辈浴血奋战,是为了将来让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让下一代接受好的教育更是民族的千秋大计。上个世纪80年代,李德生又回到了家乡。曾经上过私塾的李家祠堂边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物是人非,好多曾经熟悉的脸孔却见不到了。尤其看到家乡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李德生的心头升腾起另一番感慨:山区的孩子长大往何处去?他开始为家乡的儿童四处集资,后来创办了李家洼小学。看到家乡失学儿童背起小书包重返课堂,他的心中欣慰不已。

  “一个革命者,一定要像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李德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李德生是党的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后,他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他的倡议下,以“宣扬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国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成立了,李德生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担任会长。平时,闲居在家的李德生每日必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和新闻联播,还以散步来锻炼身体,他的腰间挂上一个小小的计步器,每天计算自己的行走步数,在新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的长征。

  2011年5月8日下午,李德生在京病逝,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96年人生道路。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683613
 回應文章
李德生上将之子李南征将军做客访谈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内容提要】
  李南征:父亲由士兵成长为将军的秘诀就是不断学习
  李南征:父亲李德生的得意之战 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
  李南征解密父亲李德生诸多“第一”是如何“炼”成的
  李南征:当好现代军人 就不能追求享乐、老想升官发财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嘉宾访谈,我是景玥。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李德生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共和国上
将,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今天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李德生之子李南征将军作客演播
室,与网友一同缅怀李德生同志的光辉一生。首先欢迎李将军的到来。

  [李南征]:各位网友,大家好。

  
李南征:父亲由士兵成长为将军的秘诀就是不断学习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李德生将军戎马一生,从一名最基层的战士做起,成为共和国的上将,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您来谈一下您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李南征]:
我父亲少年时期家境比较贫寒,在旧社会是受到剥削、压迫的,跟全国人民一样有强烈的翻身和革命的愿望。他参加红军以后在党组织的领导、培养之下,慢慢的树
立坚定的革命信念,接受了很多党组织的教育,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他的心目中扎下根来。慢慢的培养起忠诚,不记名利,为了党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信念。总之,他本
人具备坚强的毅力,在革命斗争中、在战争中能够英勇顽强,奋勇战斗,多次经历了困难的战斗,有许多堪称是我军遇到的最艰巨的战斗。

  [李南征]:因为他本人还算是比较聪明,本人也特别好学。在1933年四川“反六路围攻”的时候身负重伤,住了医院。在红军的医院里,像伤员生病以后心情比较低落,不爱学习。他没有,他是把住院当成大学校,认真学习他当时能够找到的红军读本。

  [主持人]:很会利用时间。

  [李南征]:他在住院期间仿佛进入一个大学校,思想水平、文化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最后,我们的印象里他手不释卷、非常爱学习,基本上没有个人娱乐的时间。

  [主持人]:他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学习的过程,然后从一名基层的战士成长为共和国的上将。

  [李南征]:
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内部团结,在红军时期“张国焘路线”时期曾经被整治过,深深的了解团结同志的重要性。在他的一生之中从来没有轻易的去怀疑、攻击任何一
个同志,他都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尽可能和全体同志搞好团结。在工作中,如果是有人遇到困难和问题,他尽其所能给予支援。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印象也是很深
刻的。不仅是如此,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作为一名军队的战士,一名军队的指挥员,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素养,可以说打一仗进一步,在战争和实践中慢
慢积累起比较优良的军政素质,这些素质足以让他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和困难。

  [主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将军也是身经百战,能不能跟广大网友分享一下其中比较精彩的战例呢?

  [李南征]:
在战争中,彭总一直是在晋冀豫根据地,这个地区八路军作战非常频繁,而且战斗非常激烈,是影响全局的战场。我父亲自己曾经在1967年,有人曾经问过他,
参加过百团大战没有?我父亲说,他整个抗战中一直是在主要方向上作战,这句话是很概括的。换句话说,一二九师主要的仗,基本上是仗仗参与。他打过的仗比较
多,一二九师改编四师东进的时候,是红四方面军改编的,编了两个旅,每个旅编了两个团,这样一共是四个团,出师的时候一一五师是全师出动,但一二九师还留
了一个团在陕北根据地,真正出师的是三个团。这个三个团再后来整个抗战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二九师就是从这些部队慢慢的发展起来的。

  [李南征]:
我父亲主要的时间是在769团,这个团号称是太行山上的拳头、主力部队中的主力,我们可以想像他参加过多少次战争。我父亲参加过最有名的战争,阳明堡就是
769团打的第一仗,也是八路军打的第二个大胜仗,那时候的职务是通讯排长。后来是参加了响堂铺这一仗,他们是担负重要任务,当时他们是通讯连,除了保障
通讯之外,另外抽出部分人员和特务连担任迎头阻击日军的任务,把日军堵截在伏击圈的任务,这个任务很重要,如果不能够挡住日军,日军的部队都会在这一条路
上逃走,这是歼灭日军的关键之一,在战斗的过程中,特务连的连长身负重伤,团长立即命令他以通讯连长的身份改任特务连长,这样他们堵住了日军,他们为全歼
日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

  [李南征]:
这就是我军面对面打的一场狠仗,这一仗在整个八路军的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是一场恶仗。我军当时是在两边,两边战士伏击离公路线很近,日军骄横惯了,没有
遇到有力的抵抗,以为八路军不敢跟他们硬碰,他们连预测警戒都没有。徐帅估计到这种情况,所以大胆的使用窑洞作为八路军伏击的阵地,同样对敌人造成了突然
袭击。其中他们有一个六班长姓袁,在战斗中有一个日军的军官突然打了枪,回头一看日军的军官已经负伤,袁反过身来把日军军官抱住,把他的耳朵咬下来了,因
为用力过猛,三颗牙齿崩掉了,后来给这位战士立了功,还镶了三颗牙。

  [李南征]:一二九打仗打的比较多,开辟济南、反六路围攻、反扫荡、反摩擦,大量的战斗都参加过,要讲的话1个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将来网友朋友们可以看看他的回忆录。

  [主持人]:如果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通过李德生将军的回忆录来了解惊心动魄的场面。

  
李南征:父亲李德生的得意之战 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


  [李南征]:
我父亲最重要的仗之一是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仗。因为我们八路军真正的敌手在日军来讲冈村宁次是第一个,所以日军在1942年5月
20号发动了合围八路军总部的战斗,这个战斗5月23号早上在麻田河的对岸打响,日本出动了第36师团,第一、第三、第四、第八四个独立混成旅团,一共是
2万人样子的军队,而且纯粹是日军,没有伪军,它的目的就是消灭总部。八路军总部警卫团跟日军在麻田河接触以后,总部就向北撤退,我父亲的部队当时在百团
大战以后,兵员不满员,二营三营都到河北这边来补兵。我父亲是一营营长,率领着一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扫荡准备,5月24号晚上到达南艾铺,到了夜里警戒
还没有布置好,总部就过来了,先是左权等、后来彭总他们也过来,总部和各个华北局,地方机关,比如报纸、银行、新闻机构等等通通要过来,原来我父亲的部队
是警戒团部和自己,后来的任务就变成保卫总部。

  [李南征]:我父亲率领
的一营就三个连,他自己带的两个连是在南边,掩护总部,还有一个三连到北边的十字岭,如果总部要撤离,这是必经之路。是两个山头,占领阵地,掩护通道。布
置好了以后,第二天日军就开始进攻。当然可以想一想,日军南面进攻的是整个36师团,师团和营是不成比例的,不是仅仅是兵源增加的问题,它是部队的编制,
有步兵、骑兵、炮兵,另外还有航空兵支援,这个仗是由日军第一军司令统一指挥的,空中有航空兵的支援,这个仗的难度是可以想像的。我父亲自己带的队伍主要
是阻击南面的敌人,说是一个营,实际上就是两个连队,这个仗打了一天,到晚上总部突围走了,但是他们的队伍也叫日本人围上了。到了晚上,我父亲组织这两个
连队经过恰当的组织和战术动作,突破了日军的包围,把这两个连队顺利的带出来,这样成功的战例在八路军的历史上也是不多的。

  [主持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李南征]:对,更重要的是掩护了总部,掩护了彭总,这对抗日战争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主持人]:我们再谈一谈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将军也率队参加了上党、千里跃进大别山、襄樊、淮海等一系列的战役,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战役的胜利呢?他的作战特点是什么呢?

  [李南征]:
我父亲在部队里已经呆了十五六年,前七八年作为一个战士,后面抗战的八年是作为从基层指挥员到部队指挥员。红军时期是很艰苦的,作为一个战士,打好一个战
士应该具备的各种战术素养,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战士,熟练的掌握各种军事技能。作为基层干部和部队干部,(因为团叫部队,师叫兵团)他在战争中经过长期的
积累,学到了一个部队战术指挥员,部队指挥员应该具备的各项指挥技能,这十几年下来以后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员。

  [李南征]:
我父亲本人又好学,这样随时随地把从师长、从战友和部下以及从百姓当中吸取的经验、营养,认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别人的教训也变成自己的财富。
特别重要的是抗战初期,部队在向东前进的时候,刘帅有一个月的时间跟他们在一起,等于上了一个月的军事课。刘帅是我军非常著名的将领之一,有这样的名师怎
能不出高徒。

  
李南征:父亲定功上甘岭战役 彻底打垮美军进攻


  [主持人]: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李德生将军定功上甘岭,我们也特别想知道,您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些故事,重点来给我们讲一下关于上甘岭战役的情况。

  [李南征]:
我父亲到朝鲜实际上是临时授命,本来已经到南京军事学院作为第一期学员。朝鲜战争开战以后,前线需要作战部队,他就学了两个月的文化课,后面的课就没有再
学,让他返回部队。他们这个师保持原有的建制开赴朝鲜,到朝鲜以后大概是4月份进入朝鲜前线。第一仗打的是土耳其旅,第二仗打的是加里山美军38团。因为
敌人是美军,经过他们的努力,这两次战斗都打赢了。在自隐里美军二师23团又受了重创,是两个营左右,还跟法国军交了火。第一次作战就跟土耳其、法国、韩
国、美国四个国家进行了作战,而且这些仗都取得了胜利。以后在金城防御的时候,是一年的时间,这场战争也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双方僵持。首先是巩固阵
地,阵地不是那么好巩固的,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很弱,美军和韩军的装备和火力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发动脑筋,从挖坑道开始,上下结合,
部队有需要,战士有创造,领导又总结和采纳大家的意见,这样形成了坚强的坑道战,这个坑道的经验慢慢在整个志愿军全军推广,形成志愿军坚强的坑道防线。

  [李南征]:
上甘岭战役在1952年10月14号打响的,美军的意图主要是改善防御态势,因为上甘岭和五圣山是向南突出,正好是在防线之上,上甘岭不除,美军的日子很
不好过。上甘岭可以东西、向前可以控制纵深几十里地,这样美军要改善防御态势,想办法拔掉上甘岭,拔掉上甘岭之后为他大规模的进军创造了条件。第一天美军
就出动了七个营的兵力,是两个多团,开始大规模的进攻,出动了大量航空兵和炮兵,第一天上甘岭就落下炮弹30多万发,这个数字超过了整个二次大战历次战役
的火力密度,战斗打得十分残酷,上甘岭的守军是十五军,十五军的部队具体说来,是四十五师,是黄继光的队伍,这个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但是因为美军的攻势天
天持续,我军的消耗也很大,在10月20号,兵团决定调我父亲的一个团上去做战役预备队,后来到26号把整个31师都调上去了,作为兵团预备队。

  [李南征]:
同时兵团首长王近山和杜义德指示让我父亲到指挥所去,这两位首长亲自布置任务,让他准备组织上甘岭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十二军和十五军的参战部队,在十五
军的阵地上把这个战斗打到底,首长决心是很坚决的,在10月30号十五军组织反击,到31号的夜里,除了11号阵地以后,把597.9高地恢复了,恢复后
11月5号我父亲的指挥所正式成立,接过这个指挥权,从那天开始统一指挥这两个军的参战部队,还有炮兵部队,炮兵指挥员叫颜伏,是炮九师的师长。他们上阵
地以后,因为这个仗大家都知道,美军是下了血本要打这个仗,我军的首长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守住,守住的困难很大,我军的装备火力悬殊太大,为了守住阵地必须
想出办法,以前的经验是什么呢?哪些办法可以延续,继续使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我父亲组织召开民主会,广泛的征求大家的意见,充分发挥军事民主,梳理
出几个问题,进行了认真妥善的解决,为夺取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到11月20几号,再把537.7北山夺下来,恢复了整个防御态势,彻底打垮了美
军的进攻,上甘岭的炮火逐渐沉寂下来以后,这个战役算是彻底的胜利了。

  
李南征解密父亲李德生诸多“第一”是如何“炼”成的


  [主持人]:您刚才跟我们回忆了关于上甘岭战役的情况,我们也了解李德生将军高超的军事作战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将军领导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还组建了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那么多第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南征]:
他的第一可能还不止这两个第一,在战争当中还有几个第一。整个解放战争,我们军队打的第一个战役就是上党战役,这算是第一。和平时期,还有一个第一,郭兴
福教学法,我父亲从高等军事学院回去以后,深刻地感到我们军队在和平时期的训练需要改进,这样他就到部队去蹲点调查研究,抓了一个郭兴福的连队,是从郭兴
福的连队进行了改革试点。经过他和12军党委和军机关同志们共同的心血和共同的努力,抓住了典型,这个典型后来是叶帅在全军宣扬,而且报告到毛主席那儿,
毛主席也充分肯定了“郭兴福教学法”,这在当年我们军队的训练史上是一件大事。为什么他能够做呢?首先是他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永不满足,他要把所属的部队
带领成我军的第一流部队,他要时刻准备带领他所属的部队为保卫祖国而战,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有了这种责任心和信心,所以他就把经历和时间都花在部队建设
上。我记得当年我们还上小学和中学,年龄还不大,他一年有八个月以上的时间是在部队,不在家里,真正在家里就是很少的时间,顶多是四个月。在部队要召开各
种会议,处理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其他的时间都是在花在部队,八个月的时间蹲在部队,我想现在估计没有哪个部队会有这样的情况。

  [李南征]: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就是一心想着人民,一想着胜利,一心想着保卫祖国。

  [主持人]:一心想着人民,又有责任心,一心想着保卫祖国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李将军还担任过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组长,走过了全国的主要疫区,为消除疫情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为什么当初中央会安排李将军做这项工作呢?

  [李南征]:
具体为什么,说实在话我也不知道。过去他在担任沈阳军区的司令,我是在部队,中央为什么安排他做这项工作呢?我不能乱说,但是我想我父亲在东北的时候,所
有部队团一级的单位都走遍了,我们部队的驻地除了机关是在城市以外,特别是守备部队基本上是在农村,农村人民群众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疾病和医疗状况是
见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东北的地方病还比较多,克山病等等,有一些我们都没有听过。他说要协助人民群众和帮助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疾病上
的疾苦,估计这方面的事情做得可能比较多,有一点影响,因为做这些工作和地方的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要打交道,可能中央了解到这种情况,可能会说干脆就做地
方病吧。

  [主持人]:我看到一些资料说李将军在退休后年事已高,还担任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的会长,还兼任了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的名誉主席,将军的身份似乎和这样的职务并不是特别相关,这是不是和他平时的生活爱好有关呢?

  [李南征]: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一点,首先我父亲是一个爱国者,为了祖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为人民群众做了这么多的工作,退下来以后仍然感觉到为国家和人民做的事情
太少,仍然感觉到要为党做工作。如何才能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才能充分的发挥周围同伴们的影响和作用呢?他跟朋友们商量的结果就是组织中华爱国工
程联合会,跟我们国家的老革命、老同志共同发起组织的。他是被大家推选为会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这个名称是很好的,海内外的中国人都要想着爱国,凡是爱
国人士大家联合一起,为祖国人民多做贡献,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所以,做这项工作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滑冰协会,因为滑冰咱们沈阳军区的冰雪项目比较多,因
为是寒区部队,他又是沈阳军队的司令,担任这个协会,因为东北的运动员比较多,可能就当这个会长。武术学会,你要知道中国人的武术和武装斗争、革命和战争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武术是如何发挥个人武艺的运动,军人是跟战争联合在一起,军人担任武术协会的名誉主席似乎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主持人]:还是有一定的关联性。从我们刚才的谈话中,不难看出李德生将军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心中都装着人民。您对于父亲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追求是怎样理解的呢?

  [李南征]:
我父亲自幼受到党的教育,自幼受到革命队伍战友们亲切的关怀,又从青年时期起受到徐向前、刘师长,这些老帅们的教诲和影响,又有党的多年培养,多年为党和
军队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形成了充分和坚强的信念,就是他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因此,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理念,应该说他的本性就有这个要
求,经过党的培养,这种信念更加坚定、更加坚强,我认为他这种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品质。
李南征:当好现代军人 就不能追求享乐、老想升官发财

  [主持人]:我知道您也是一名将军,您觉得当代军人和您父亲所处时代的军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李南征]:
我们这两代军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的前辈们是在战争的血火中成长起来,我们是在和平时期,这是我们最大的不同。因为这个不同而多来的一系列的不同。前辈
们带的军人是在战争之中树立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优秀品质,而且在战争中充实了自己的战争技能、战争艺术,包括个人的战术动作、
个人的战役指挥水平方面。他们都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而我们现在这一代又没有这个条件,完全是和平时期,和平时期的军人要想达到战争时期,我们前辈们所能达
到的水平,而且要超过他们,我们就必须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严格的训练,首先就要树立像他们一样的对党的忠诚、对革命负责和一切为人民的信念,在这个基础
上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先辈,同时要主动的能够吃苦,不能够追求享乐、升官发财,谁老想这些东西,谁当不好现代军人。

  [李南征]:
我是1969年曾经听许世友司令员说过,他说你爸和我们都是几十万人才存活下来的一个,也就是他们这种本领,那种技能和地位是人民群众给的,是战士们拿生
命给的,我们能够继承他们的事业心,但是不能继承他们的名利,你要想干好工作只能靠自己,前辈只能给你影响,只能是引导,要想真正干好必须要自己努力。首
先要做忠诚于党的革命军人,离了这一条,一事无成。

  [主持人]:除了有忠诚的信念,您觉得在和平年代的军人应该怎样来履行好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呢?

  [李南征]:
首先要坚决的服从党的领导,自觉的维护党的形象,维护党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正要做到是党的好战士。同时在政治学习要
抓紧,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训练、刻苦的学习军事素养和军事技能,现代的世界军事技术、军事科学一日千里的发展,不能墨守
成规,前辈的经验在现代条件下,它的精神和原则是可以通用的,但是战法不能照搬,必须根据现有的条件研究现代战争的特殊规律,认真的掌握现代战争的规律和
发展我们现代的武器装备,根据现代武器装备、现代编成军队的状况来确定战术原则和训练方法。每一个同志都要认真的警惕,如果要不是按照党的要求,按照革命
军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话,有可能会落入纸上谈兵的可悲境界。

  [主持人]:在今天访谈的最后,我们很多网友也非常关心您的家庭生活方面的一些事情,请您跟我们谈一下,您父亲平时会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您,您觉得他给您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呢?

  [李南征]:
我父母亲在家里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我自小从上小学起,我父亲就不允许我睡懒觉,早上正常起来,晚上要正常的休息,他认为不适合我们看的影视,我们
怎么要求他都不会答应,这一点我父母亲是非常严格,在坏事上是绝不迁就。我前面也讲过,像抓“郭兴福教学法”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父母亲引导的时候,我父亲
一年里大多数的时间都不在,他讲过,小时候主要是不要生病,能吃好饭,到学习的时候思想教育要上来了,大概一年能跟我们讲几次话,完全是做政治工作。估计
在给我们做政治工作的同时,他抓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侧面,因为他本身就重视,对我们一样是重视的。至于数理化文化课的学习只是要求,可能是父亲要求得
更多一些,基本上隔不了几天就强调一次,我们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从小上学都是比较努力的,我自己觉得我小学、中学上得还算成功的,到了大学赶上“文化大革
命”,后来上了军事院校,我还是下了功夫的,军事学院一共上了三次,这三种学校都是满载而归。

  [主持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李南征]:对。

  [主持人]:可能也是您父亲从小对您严格要求有分不开的关系吧。

  [李南征]:应该是有影响的。

  [主持人]:又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只能先到这儿,通过李南征将军的讲解,我们网友对于李德生将军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都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我们下期再见。

  [李南征]:谢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77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