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八一軍旗‧抗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東北抗日聯軍
 瀏覽2,526|回應2推薦3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貓靈子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山大王

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摄于1932年8月18日(前排左四赵尚志,左五于天放)。

        抗聯犧牲的軍以上幹部有30余名 如今好多人只知道8年抗戰,不知道抗戰14年,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抗聯精神宣傳隊87歲的李敏人13歲加入東北抗聯,是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六軍戰士。她做過炊事員、前線補給員、宣傳員,她昨天在第四屆“網路媒體龍江行”活動啟動儀式上介紹,毛澤東曾充分肯定了東北抗聯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人們對東北抗聯的14年抗戰史,了解得太少了。

    87歲的李敏身體康健,精神矍鑠,講起話來宏聲大嗓。她說,抗聯精神宣傳隊的成員來主要來自東北地區各行業、各領域、各年齡層,他們常年為宣傳抗聯精神奔走呼告,主要以合唱團的形式義務宣傳。她認為,由于我們長期宣傳的是8年抗戰,東北抗日聯軍14年抗戰史,逐漸被歷史淹沒了,她們要做的,就是把這段塵封的歷史重新挖掘,讓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知曉抗聯,了解抗聯精神。

    李敏介紹,在這場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軍以上的幹部犧牲了30余名,師以上幹部犧牲了120余名,團以上幹部犧牲了110余名。而犧牲的戰士是無法用數字來統計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主戰場。在這14年中,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著反日大旗,英勇奮戰,流血犧牲,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對日鬥爭。沒有哪一場戰爭,像東北戰場這樣慘烈,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孤懸于敵後,與數十萬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殊死搏鬥。

    當時的政府沒給一顆子彈,沒有給我們一支槍。我們要想吃一粒糧食,就要用生命去換。“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反映出了當時的艱苦環境。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大多戰死,這是有史以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支軍隊所少有的,無論是總司令、軍長還是士兵,在殘酷的14年鬥爭中,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威脅。僅軍以上的幹部就犧牲了30多位。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將領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等。當殘忍的敵人解剖開楊靖宇將軍的胃時,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被中國人的頑強與堅毅所折服。

    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佔領沈陽,幾個月內,就把東三省佔領了。國民黨政府採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英勇的遊擊戰爭,曾經發展到很大的規模,中間經過許多困難挫折,始終沒有被敵人消滅。”

    毛主席充分地肯定了東北抗日聯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作用與功績,並指出了從1931年就開始了這場抗日戰爭。

    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新華日報》1945年9月3日發表的社評在“慶祝勝利”中也寫到:說到我們中國,這個日子自然尤其值得紀念。中國的(抗日)戰爭,不但進行了六年,也不但進行了八年,實在是進行了整整十四年,這個十四年裏,中國的歷史曾經充滿了各種曲折,但是基本的指導方向卻是指向著勝利的。

    日本帝國主義從1931年9月18日,就開始了對于中國的武裝侵略,開始了對于世界和平的破壞,而中國人民從這一天起,也就開始了反抗的戰鬥,開始了普及全國的反日群眾運動與前赴後繼的武裝自衛鬥爭。首先是在東北各地興起了東北義勇軍,這在後來發展為抗日聯軍,它的鬥爭使東北人民直到今天沒有停止對于日本佔領者的反抗,並在(蘇聯)紅軍解放東北時到處發動起來響應與幫助(蘇聯)紅軍。
 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余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偽軍傷亡人數,據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推算:1931——1937年抗聯殲敵103500人,1937——1945年殲敵82700人,共計186200人,牽制日軍兵力:1937年20萬,1940年40萬,1941年為76萬。

    上述歷史事實史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就開始了抗日戰爭,歷經14年。籠統的概括為抗戰八年多,很不準確,把東北民眾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進行了6年抗日鬥爭的地位抹殺了,應該正本清源。

    李敏深情地說:“抗聯路是一條紅色的路,是一條灑滿烈士鮮血的路。重走抗聯路是為了紀念抗聯的精神,是一代一代的薪火傳承,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責任,更是為了建設我們富強、美好的新龍江。龍江大地,白山黑水,當年到處都有東北抗聯的身影和足跡,村村屯屯到處都有紅色的根據地。抗聯文化,抗聯歷史需要我們更深一步的挖掘、搶救,要廣泛的進行宣傳。”

    抗聯14年的光輝歷史應該寫進我們的大、中、小學教科書,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無所知,這是亡黨亡國的大事。特別是各網站更應該大力宣傳抗戰14年的歷史,為抗日戰爭進行吶喊,為東北抗聯進行吶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忘記這段歷史我們就對不起為抗戰事業獻身的烈士,對不起當年三千萬掙扎在日寇鐵蹄下的東北民眾。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到:“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獲取智慧和啟迪,從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方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了我們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啟示,是人類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必須牢牢銘記”東北抗聯精神是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丟掉了,我們將是歷史的罪人。

    陸定一同志生前(1989年5月5日夜)曾經說過:“東北抗日聯軍的光榮事跡,我們宣傳的太少了,全國人民知道得也太少了。我希望在東北的各大城市裏,要有東北抗日歷史的紀念館,不要讓我們的子孫一無所知。否則,我們就愧對先烈,也無法向後人交待。

    李敏說:“我希望有更多的宣傳東北抗日聯軍的各種形式和宣傳措施能夠出臺,不僅向東北人民宣傳,而且要向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人民宣傳。用我們民族的正氣,殺一殺崇洋媚外、一切向錢看的腐敗風氣。”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特別是當前,為了端正黨風,樹立正氣,我們也必須牢記這段歷史。作為一名幸存的抗聯老戰士,我有責任和義務讓全國人民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到,東北抗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講政治、懂軍事的正規部隊,進行的是遊擊戰爭。東北抗聯打了那麼多的仗,可是我們現在又有多少戰績地呢?那麼多的抗聯將士犧牲在東北,還有多少烈士沒有為他們樹碑立傳呢?這一切都要我們認真的思考,盡快的去搶救,東北抗聯的精神應該永存!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網絡傳媒是一塊重要的陣地,我希望各網絡傳媒界的朋友,能加大對抗戰14年的宣傳,特別是對東北抗聯的宣傳,作為一名抗聯老戰士,我向你們再一次的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敬禮!

    哈爾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建造于19世紀的中東鐵路是奔赴蘇俄共產國際的紅色之路,1928年,黨的“六大”即將在蘇聯首都莫斯科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將分批前往莫斯科,他們赴莫斯科的路線,主要是由上海經大連到哈爾濱,或由北京經天津到哈爾濱,然後再由哈爾濱通過中東鐵路到滿洲裏或綏芬河出境。為保證中共“六大”代表安全去蘇,中共中央委托哈爾濱縣委設立秘密接待站。通過接待站同志們的努力, 40多位代表安全赴蘇,代表中間包括有項英、周恩來、向忠發、瞿秋白、蔡和森等共產黨人,哈爾濱為中共“六大”的順利召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當1931年“9·18”的槍聲響起之時,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召開緊急會議,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滿洲宣言》,20日發表了《告群眾書》,21日又發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滿洲和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之久的浴血奮戰。抗日的宣言曾在這裏發出,抗日聯軍曾在這裏組建,多少將軍在這裏出徵,多少戰士把生命奉獻,這裏是抗戰的心臟革命的搖籃。

    當共和國的紅日從東方徐徐升起,哈爾濱最早迎來了新時代的黎明。1945年“8.15”光復,東北抗聯隨蘇聯紅軍攻克了東北三省和哈爾濱並接收了這座城市,從此,它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李敏老人希望在哈爾濱這座英雄的城市建一座凱旋門,建一個勝利廣場,讓這座光榮城市的光輝形象,永遠屹立在松花江畔。(中新網佳木斯8月11日電)

2010年08月11日  來源:新華軍事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138438
 回應文章
14位战场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知名将领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编者按: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从弱到强。1936年2月20日,为进一步适应全国抗日运动需要,巩固抗日军队、统一抗日行动、改 革抗日军队建制,《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正式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其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他们的英勇斗争,大量消耗和牵制了敌人,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我们盘点14位浴血疆场、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知名将领(按照牺牲时间先后排序),深情缅怀他们的光辉事迹,共同纪念那段抵御侵略、保家卫国的烽烟岁月。

夏云杰(1903—1936)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

 

夏云杰领导的队伍是活跃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一支抗日劲旅,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 是名震四方的抗日名将,夏云杰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开辟创建了汤原抗日根据地和下江辽阔的抗日游击区,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德泰(1907—1936)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王德泰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共东满特委称赞为“党领导下的最可宝贵的模范队”。王德泰不仅是东北抗日将领中的一员虎将,而且在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36年9月,王德泰指挥两个连的兵力,与敌展开浴血奋战,保卫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地居民把奶头屯东北的无名山称为“王德泰山”,称王德泰为“东满一只虎”。

陈荣久(1904—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33年5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和吉东局的指示,陈荣久随抗日救国游击军转赴密山地区活动,曾参加和指挥队伍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冲锋陷阵,不怕危险,带领部队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被群众称颂为“魁梧将军”。1937年春,敌人对游击区和抗联第七军进行春季“讨伐”,陈荣久在腹背受敌、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负伤不下火线,指挥队伍突围出来。然而,在掩护大队转移途中,陈荣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张甲洲(1906—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副军长

1932年春,经党中央批准,张甲洲率黑龙江籍的6名同学回到老家巴彦,经过精心筹划,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1937年6月28 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在帽儿山主持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决定将独立师改编为抗联11军,原师长祁致中任军长,调张甲洲任副军长。8月28日傍晚时分,张甲洲不幸被伪军乱枪射到,中弹后因伤势过重牺牲。

李学福(1902—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

李学福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指挥部队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同时,他非常注意军民关系,部队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他关心战士,与他们同吃同住,从不特殊,得到了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1938年1月,中共下江特委召开扩大会议,任命李学福为第七军军长和中共第七军执行委员会常委。长时期的征战和艰苦生活,使李学福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但他仍然抱病领导七军坚持抗日斗争,直至病逝。

李延平(1903—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

1938年春, 中共吉东省委和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制定了打通北满与南满等地抗联及抗日军队联系的西征计划,李延平担任联合西征部队的主要负责人。7月12日,他率第 四、第五军主力部队攻打苇河县娄山镇,缴获敌人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而我军无一伤亡。之后,西征部队遭到日军重兵的围追堵截,处境艰难。8月中旬,西征部 队历尽艰辛,到达五常县。10月,李延平在激战中负重伤,壮烈牺牲。

王光宇(1911—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

1937年10月,王光宇调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副军长。他有勇有谋,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王光宇率领抗联将士从富锦山区西征到哈东,征程千里、身经百战,在抗日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38年12月,王光宇率部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与敌遭遇,激战中,壮烈牺牲。

杨靖宇(1905—1940)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杨靖宇在黑山白水、冰天雪地中与日寇进行顽强战斗,最终在1940年壮烈牺牲。日军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他不畏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让日军为之震惊。

汪雅臣(1911—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

汪雅臣作战时身先士卒,他的眼睛、右臂、腿多次负伤,但他仍然是带伤坚持工作和战斗。1941年1月初,由于叛徒的出卖,汪雅臣部队被日军围困。他带领战士们突围时不幸腹部受重伤,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将他的遗体拉到五常县城“示众”,并将其头颅割下藏匿。

魏拯民(1909—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委、副总司令

1939年9月,魏拯民与陈翰章部在敦化县寒葱岭伏击敌军,击毙日军驻敦化“讨伐”司令松岛少将,并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在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中,魏拯民仍然注重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魏拯民带病率部出征频繁打击敌人。魏拯民和警卫战士一起吃松子、树皮度日,还常常昼夜不停地起草文件、报告,总结经验。1941年3月8 日,魏拯民在逝世前艰难地说出了最后的话:“我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 ”

韩仁和(1913—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参谋长

韩仁和跟随杨靖宇征战在白山黑水艰苦的抗日战场上。当时,除极重要的文件由杨靖宇亲自起草外,多数文件都出自韩仁和之手。他同时还协助研究决策全军的军事行动及战略战术,历经大小上百次战斗,成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杨靖宇殉国后,韩仁和率警卫旅转战于五常、穆陵、宁安、汪清等地,先后指挥韩仁和了五常香水河子、汪清大兴沟、宁安鹿道、镜泊湖北湖头等战斗。

赵尚志(1908—1942)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日本关东军一直视赵尚志为“心腹大患”,悬赏一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被混入抗联队伍的日伪特务打成重伤后被俘。他大 义凛然地对审讯他的警察说:“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他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受伤8小时后,壮烈殉国。

许亨植(1909—1942)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三路军参谋长

许亨植率所部在松嫩平原开展更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并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积蓄了力量。1942 年7月下旬,许亨植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前往巴彦、木兰、东兴地区检查工作。1942年8月1日傍晚,他带领两名战士返回庆城密营途中,在青峰岭南坡少凌河 转弯处露营、生火做饭,由于地势低洼且无风,炊烟不散,被南面四里外元宝顶山上的庆城日伪军“讨伐”挺进队发现,翌日凌晨2时,挺进队五十多人包围了许亨 植的宿营地,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许亨植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柴世荣(1894—1943)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

柴世荣身为军长,年纪已近五旬, 但他身先士卒,从不搞特殊,同战士一起吃树皮、嚼草根,多次负伤,却始终没有离开部队。有一次,一名小战士在冬天伤了腿,他把自己的皮裤给这名小战士穿, 自己忍着严寒行军打仗。有时,在行军途中经过战士们的家,他总是挤点时间登门探望,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解决困难。战士们亲昵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柴妈 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5361315
镌刻在白山黑水的英雄史诗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团政治委员、中共珠河县铁北区区委书记。1936年英勇就义。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东三省,“被迫着发出最后吼声”的志士仁人揭竿而起,抛头颅洒热血,在广袤的白山黑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埋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谱写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沈阳军区编审委员会用锲而不舍的10年之功,在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之际,将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浴血奋战的权威史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呈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近日,笔者专访了编写组主要编纂人员。

  中央军委决定编纂——使命催生责任

  笔者:据了解,编写《抗联》一书历时10余年,6易其稿,请介绍一下编写《抗联》的主要经过。

  编写组:1985年3月,中央军委作出决定,由沈阳军区组织编纂《抗联》卷。这是中央军委赋予沈阳军区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军区党委高度重视,明确指示:要将《抗联》一书打造成真实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程的权威信史,打造成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打造成新形势下总结部队建设得失经验、探索人民军队发展规律的史料佳作。同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和沈阳军区在丹东联合组织召开了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问题座谈会,解决当时史学界和部分抗联老战士对抗联一些历史问题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为高起点高标准展开编写工作铺平了道路。

  1999年3月,《抗联》编写组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编写工作正式启动。经过3年的艰辛采访,累计行程数万公里,收集整理了上千份、近千万字的珍贵资料,编写完成了第一稿。2001年12月,在沈阳组织召开了有军委审查小组领导和有关专家、全军编委会办公室及各大单位编研室同志参加的初审会,主要就7个部分的初稿进行了审查,并根据专家意见对书稿进行了修改;2003年8月,在大连召开复审会,专家主要对除综述以外的6个部分进行了审查;2008年2月的北京终审会,与会专家在审看并通过了复审会上的6个部分外,重点对整部书稿的核心——综述部分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后经3年多艰辛努力,《抗联》全书达到了出版要求。而今回望《抗联》,真可谓“历时十年精雕细刻,六易其稿斟字酌句”。

  笔者:此书出版有什么重大意义?

  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歼灭了大量日伪军警,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使其不能入关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历史地位、作用和贡献,中共中央很早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各种场合给予过极高的褒扬。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又专门对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历史进行调查研究,作出了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全面准确的科学评价。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定位了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

  东北抗联是我党在东北地区独立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它的历史既是我党我军的历史,更是沈阳军区的历史,所以编纂这部书是我们的职责所系,更是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这部书以大量的史实,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抗联的历史,为抗联树起了一座彪炳春秋的丰碑,是对抗联历史的再现,也是对那些血洒抗日疆场的抗联烈士的一种慰藉。它对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凝聚和形成我党我军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浩瀚的史料中求索——打造正史信史

  


东北抗联骑兵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同日军展开作战。



  笔者:内容的真实性是《抗联》一书目的关键,你们是怎么确保它的真实性的?

  编写组:史料的真实性决定书籍的权威性,打造一部正史信史是我们这10年始终遵循的目标。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去伪存真是编写工作的关键。由于抗联所处年代较远,抗联部队敌后战斗又异常艰苦,多数中高级领导干部牺牲,健在的知情人又少,史料文献等一手资料缺乏,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为了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抗联战斗过的60多个县市,采访了近200名抗联老战士。许多抗联老战士家住农村,有的地方还不通车,我们就翻山越岭、踩冰踏雪,不达目的不罢休。查阅文献的同志经常在档案馆抄档案抄到手没了知觉,吃饭时筷子都拿不起来。在收录《王康指示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时流行几个不同的版本,似乎都有出处,却又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怎么办?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寻找“真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3个月的多方查找,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找到了具有王明亲笔签名的《王康指示信》。

  编纂《抗联》文献部分时,我们发现了1931年10月21日周恩来同志以伍豪为笔名发表在《红旗周报》上的《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党的当前任务》一文。此文是否应该收录的问题引起大家广泛争议。一种意见是:“从内容看该文基本上没有提到抗日,而且该文作者也没有权威出处(周恩来年谱和传记上都没有提到此文)”,因而不赞成收入此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简单地选择“是”或“不是”,而是决定认真地考析“是”或“不是”。我们专门派人探访《周恩来年谱》和《周恩来军事文选》的编者,探究此文没有被其收入的原因;同时认真研读原文,领悟文章真谛;结合该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证出成文时间,进而确定该文确为周恩来同志所写,且此文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决定将其收入《抗联》文献部分。

  笔者:据了解,还有些是存在分歧的历史结论,你们是怎样重新甄别定位、确保准确的?

  编写组:这是编写这部书难度最大的部分。本着尊重历史结论,更尊重史实的原则,在大量查阅历史档案,分析对比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定论,坚持用史实论述历史。一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相当一个时期内,史学界在抗联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分歧。这次编写中,我们通过着力对日伪遗留材料的大量考证,结合我方资料,逐一进行对比研究,最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明确否定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初失败论,改为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过去军地出版的一些书籍都说1933年初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了。这次我们通过对敌我双方档案资料的分析,逐年统计出1933年后东北抗日武装战斗的次数和出动的人数,认定在1933年以后东北义勇军散而复聚,依然继续坚持战斗。我们还以翔实的史实和准确的数据论证出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在50万以上。这一点此前史学界一直存在着30万和50万两种说法。

  二是深刻阐述了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一根本性质。以往抗联给人的印象是民众自发武装,甚至是“绿林”、“草莽”。《抗联》一书从健全党的组织、大力发展党员、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严格党的纪律5个方面详述了抗联部队党的建设;从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政策领导3个方面总结了经验。并以大量史实深刻阐释东北抗日联军从无到有,溃而不散,愈挫弥坚,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了听党话、跟党走这一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三是系统提出了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的建设和作用。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建设和发展是东北抗联坚持抗战的重要基础。《抗联》书中不仅单列一节叙述各地根据地的状况,还从发展党的组织、建立群众组织和民主政权、建立群众抗日武装、开展战时经济工作、组织军工生产、开展文化教育卫生工作6个方面,详述根据地的建设工作,还从根据地起到的作战依托、部队生存休整、组织动员群众、威慑日伪殖民地统治等方面论述了其重要作用。这是对抗日根据地内涵的扩大和充实。

  铭记历史激励后人——弘扬抗联精神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宣传东北义勇军的抗日事迹出版的《救国旬刊》第14期封面。



  笔者:我们注意到,这本书首次提出了抗联精神,你们是怎样总结凝练出抗联精神的?

  编写组:我们在编写过程中经常开碰头会,每次都把定位抗联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反复研究提炼,把它概括为:“面对国破家亡,不甘受奴役的救国精神;面对残暴强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面对生死考验,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笔者:《抗联》一书有哪些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编写组:《抗联》这部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和影响。这部书综合运用了文字、表格、图片等要素,采取军史与战史相结合、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叙述和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多角度地再现了东北抗联的发展、战斗历程,可以使广大读者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抗联的历史,不仅是看到了抗联英勇奋战的战绩,也可以领悟伟大的抗联精神,而且还可以了解抗联这支人民抗日武装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过去关于抗联的书籍比较少,仅有的一些也是注重英雄事迹或是战斗经过的描述。《抗联》一书汇集和整理了相关文献、回忆史料、参考资料、图片等,其中有些珍贵的史料是首次面向社会公布,这就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为抗联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为打造抗联文化品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关链接

  


1932年,横行在东北的日军坦克。



  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数据《抗联》

  《抗联》一书由综述、文献、回忆史料、大事记、表册、参考资料、图片7个部分组成,共260万字。全书共收录了41份抗联老战士的回忆录,995条抗联大事记,86篇参考资料,582人的抗联干部名录,263名抗联烈士名录,近1000个抗联战绩统计,涵盖333个具体单位和990名干部的组织沿革,183张图片和55张图表。

东北抗联大事记

  1、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派出大批干部,先后在南满、东满、北满、吉东等地创立了十几支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从此转入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2、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三岔子附近城墙召集曾联合作战的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大会,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推选杨靖宇为总指挥,共5000余人,并划分活动区域。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南满反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4年3月,赵尚志以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名义在珠河县道北召开哈东地区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4、1935年11月15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2团一部在珠河县春秋岭被日伪军包围,政治委员赵一曼负重伤后被俘。在狱中她受尽折磨,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英勇就义。

  5、1936年2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

  6、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在西征过程中,于林口县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战斗中,第5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等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被日伪军包围。在子弹打光后,她们宁死不屈,毅然步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中,壮烈殉国。

  7、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召开会议,为粉碎日伪军的大“讨伐”,决定组织抗联第3路军分批向小兴安岭西麓平原地带远征。经半年艰苦转战,12月底胜利完成远征。远征期间,张寿篯等写作了著名诗篇《露营之歌》。

  8、1940年2月23日,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杨靖宇于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伪军包围。身负重伤,多日没进食的杨靖宇只身与敌激战,宁死不屈,壮烈殉国。

  9、1942年2月12日凌晨3时,赵尚志在攻打梧桐河战斗中被叛徒刘德山打成重伤,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10、1945年9月,东北抗联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抢占东北57个战略要点。

  11、194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在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东北抗日联军的广大将士在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解放全东北和全中国的伟大斗争中。

  12、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共歼灭日伪军警30余万人,牵制数十万日军于东北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刘一舟
2011年09月19日 来源:《解放军报》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71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