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領袖‧毛澤東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對毛澤東影響較大的七位老師
 瀏覽672|回應1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眾所周知,學生時代的毛澤東一直品學兼優,這自然離不開各位老師的栽培。先後有文正瑩、毛宇居、李漱清、毛麓鐘、楊昌濟、徐特立、袁仲謙七位老師對他的一生影響很大。

    16歲以前,毛澤東一直在韶山衝附近的私塾裏讀書,先後有五位私塾先生當過其老師。盡管在私塾裏毛澤東接受的仍是舊式教育,但是,在這裏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礎,培養了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興趣,也接觸到了一些新的思想。這些私塾先生除鄒春培外,對毛澤東的成長都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第一位私塾老師是文正瑩。

    啟蒙老師文正瑩是毛澤東的親二舅,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澤東稱他八舅父。文正瑩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溫和的鄉中儒士,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

    毛澤東從2歲多至8歲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祖母家務繁忙,怕對他照顧不周出意外,就讓他的表哥帶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不料小小年紀的毛澤東竟然不哭不鬧,有時還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聽課,和同學們一起背書,就這樣接受了數年的“學前教育”。

    舅父對聰慧的毛澤東特別喜歡,有意對他進行培養,除了在課堂上教他讀書識字外,還抽空教他一些古詩。在毛澤東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以後,文正瑩又教他一些難度較高的童蒙詩書,如《千字文》《六言雜字》等,毛澤東也讀得朗朗上口。

    1902年春,父親毛順生把毛澤東接回韶山正式入私塾讀書。此後,文正瑩一直關心著毛澤東的教育和成長,在毛澤東以後讀私塾期間,文正瑩常借圖書報刊給他,開闊了毛澤東的視野。

    八舅父對他的有意栽培,使毛澤東終生難忘。

    第二位私塾老師是鄒春培。

    1902年春,毛澤東進入南岸私塾,正式接受私塾教育。塾師是鄒春培,也是毛澤東正式入私塾後的第一位老師。

    平時話語不多的鄒春培教學認真、嚴厲古板,對學生管理嚴格,常有體罰。由于毛澤東天資聰穎,不需要先生費神,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省先生”。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毛澤東在南岸私塾讀了兩年多書,長進很快。鄒春培感到自己的知識已教不了毛澤東,更滿足不了他強烈的求知欲望,便找到毛順生誠懇地說:“潤之了不得啊,他的才學比我高,我已經教不了啦。”1904年秋,毛澤東離開南岸私塾。

    在以後的歲月中,毛澤東常想起自己這位嚴厲的啟蒙老師。憶起在南岸私塾讀書時的情景,毛澤東深情地說:“鄒先生是個好人啊!他是個嚴師啊,我那時讀書頑皮,不懂得嚴是愛、寬是害,還造過他的反哩!”

    鄒春培除了嚴厲外,乏善可陳,他對毛澤東成長的影響遠不及其他幾位私塾先生。
   第三位私塾老師是毛宇居。

    毛宇居是毛澤東的堂兄,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有“韶山一支筆”的美稱,深受鄉親們的尊敬。

    1906年秋,毛澤東到井灣裏私塾毛宇居門下讀書。他聰穎好學,深得老師喜愛,但也頑皮淘氣,使老師深感頭痛。一次毛宇居外出,臨行前規定學生要在屋裏背書,不準出私塾,先生剛走,毛澤東就背著書包爬到屋後山上去了。一面背書,一面摘毛栗子,書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書包。回到私塾,他給每個同學送上幾顆,也孝敬老師一份。先生卻不領情,責問他:“誰叫你到處亂跑?”毛澤東答:“悶在屋裏頭昏腦漲,死背硬讀也是空的。”“放肆!”先生氣得漲紅了臉。毛澤東說:“你讓我背書好了。”毛宇居知道背書難不倒他,便心生一計,來到院中央,指著天井說:“我要你作一首讚井的詩。”毛澤東圍著天井轉了兩圈,便開口吟道:“天井四方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這首詩可以說借題發揮,頗有寓意,最後兩句更是令人回味,難怪那位毛先生驚喜難抑、終生不忘。

    後來毛宇居逐漸改變了教學方法,對毛澤東因材施教,針對毛澤東基礎好、領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讓他學。鑒于毛澤東求知欲強、喜歡看課外書,他就將自己的一些藏書借給他看,擴大他的視野。在毛宇居的指點下,毛澤東讀了許多他喜愛的書籍,學識有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古代漢語和古文寫作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位私塾老師是李漱清。

    李漱清博學多才,思想開明,較早接受了維新思想,是一位充滿愛國熱情的進步知識分子。

    嚴格地說,毛澤東並未在李漱清的學校裏讀過書。1907年至1908年,毛澤東輟學在家,一邊務農,一邊讀書自學。

    一天的勞動結束後,毛澤東經常到他家借書請教,師生倆海闊天空地暢談,李漱清熱情地向他灌輸維新思想,向他推薦新書,認真地幫他修改作文。毛澤東則向老師匯報他的讀書心得,請教種種問題,暢談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一次,李漱清向他推薦了一本叫做《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的書,毛澤東讀後受到極大震撼,強烈的愛國、救國情懷充溢著少年毛澤東的心,幾十年後他還感慨地說:“在這個時期,我也有了一定的政治覺悟,特別是在讀了關于瓜分中國的小冊子之後,甚至現在我還記得這本冊子的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它敘述了日本佔領臺灣的經過,朝鮮、越南、緬甸等國被外國侵佔的情況。我讀了以後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我開始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胡哲峰、孫彥編著:《毛澤東談毛澤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頁。

    在李漱清那裏,毛澤東接受了最早的維新救國和民主思想的啟蒙教育。

    第五位私塾老師是毛麓鐘。

    毛澤東的堂伯父毛麓鐘是毛澤東的最後一位塾師,也是最有學問的一位塾師。在他那裏,毛澤東打下了更為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基礎,也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教育。

    1910年,16歲的毛澤東到東茅塘私塾讀書。他十分仰慕毛麓鐘的學識和為人,也不再淘氣,刻苦攻讀,學識長進很快。毛麓鐘也感到毛澤東天分極高,對他格外看重。在這裏毛澤東打下了較全面的中國文史知識的基礎。

    毛麓鐘本人十分喜歡古典詩詞,有很高的造詣,他輔導毛澤東讀了許多中國歷代詩詞名篇,並教毛澤東作了許多詩詞習作。在毛麓鐘的熏陶下,古典詩詞成為毛澤東一生的最愛,並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毛麓鐘還在思想方面對毛澤東進行教育和啟迪,向他宣講立志成才、報效國家的道理,向他推薦一些時論文章,如梁啟超所辦的《新民叢報》。那裏面許多文章道理新鮮,文筆流暢,毛澤東讀後頓覺思想開闊,這對毛澤東後來走上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求學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1914年第四師范和第一師范合並)。在長達五年的師范生涯中,毛澤東為以後打下了深厚的學問基礎,他的思想也在這個時期開始逐步成熟。在這裏,有三位老師對毛澤東的影響最為深遠。

    第一位是楊昌濟。楊昌濟是長沙板倉人,自幼飽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學,乃“長沙大儒”,先後在日本和英國留學長達近十年。歸國後,多次辭謝為官從政之請,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他重視對學生的修身教育,要求學生要“高尚其理想”,要“奮鬥”,“有朝氣”,“有獨立心”,能“立定腳跟”;為防止學生眼高手低,他又要求學生要辦事“精細”,否則“小不謹,大事敗矣”。他鼓勵學生要不斷地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做有益于社會的人。在楊昌濟的鼓勵和支持下,毛澤東不斷地閱讀進步刊物,很快他成了《新青年》的熱心讀者。楊昌濟還特別提倡要把思想付諸行動,“凡人欲在社會上建立功業者,欲深謀遠慮,動之萬全”,很注重意志的鍛煉。據說楊昌濟每天都用冷水來洗澡,無論是春夏秋冬。毛澤東洗冷水澡的習慣應該是受到了楊昌濟的影響。

    第二位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長沙縣人,出身農民,曾經留學日本。徐特立早年為了抗議清政府在處理教案時妥協退讓,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著血寫了抗議書而蜚聲全省,是當時最有血性的激進人物。徐特立倡導“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方法,毛澤東對此十分推崇。深受徐特立影響的毛澤東養成了讀書必須寫筆記的習慣。他在湖南師范讀書時寫下的筆記很多,有聽課的、有自學的、有摘抄的以及隨感和日記,積累了足足有好幾籃子。1937年11月30日,毛澤東在祝賀徐特立60壽辰時深情地寫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第三位是袁仲謙。袁仲謙胡須有半尺長,所以人們又親切地叫他“袁大胡子”,湖南新化人。他酷愛古文,博覽群書,國學修養很深,而且他還寫得一手好字。袁仲謙教授毛澤東古文長達五年,但是當初毛澤東不喜歡他這個老師,袁仲謙也不喜歡毛澤東這個學生。原因是毛澤東認為袁老師保守專制,袁老師認為毛澤東目無尊長,不敬師門。袁老師說毛澤東的文章是“新聞記者的手筆”。但漸漸的,毛澤東認識到袁仲謙雖然保守專制,教書卻盡職盡責,嚴格要求學生而又誨人不倦且國學功底深厚;袁仲謙也看到毛澤東勤奮刻苦,研究祖國歷史文化十分用心,兩人最終盡釋前嫌。1936年,毛澤東對斯諾說:“多虧袁大胡子,我學會了古文體,今天我在必要時仍然能夠寫出一遍過得去的文言文。”(本文摘自《魅力毛澤東》劉繼興 編著 新華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604613
 回應文章
最早发现毛泽东有雄才伟略的人----符定一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毛泽东與符定一

当毛泽东想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之后,他仍忍不住兴奋的心情对身边工作的同志说:“北平和平解放具有世界意义。这不仅减少了敌我伤亡和损失,更重要的是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使之免遭战争的破坏,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有好处。全世界的友人都会拥护我们这样做的。”
卫士长阎长林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打内心是高兴的。但是,他最清楚平津战役能取得这样的结局,是毛泽东用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换来的。因此,他有些心疼地说:“主席,这些日子您很少睡觉,昨晚又紧张工作了一夜,现在该睡觉了。”
“不!”毛泽东摆了摆手,“走,我们到李家庄去看符定一先生去。”
符定一,字宇澄,又字梅庵,湖南衡山人。他于一八七七年生于一个满门书香的世家。幼年入私塾,饱学五经四书,较为全面地接受了传统文化,后考入衡阳府师范学堂,毕业后转入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在这期间,他逐步开始接受西方文化。毕业后任资政院秘书。后回湖南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高级中学校长、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堪称湖南近代开一代先河的大教育家。一九一二年,也就是他在长沙创立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并任校长的时候,年方十九岁的毛泽东从韶山来到长沙应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该校录取。
符定一深知清末民初社会的黑暗,最担心在他主持的学校中有“关系生”考入。因此,他不仅严格考场纪律,而且还要亲自复审录取生的考卷。当他审阅了毛泽东的考卷之后,深为其闳中肆外、纵横捭阖的文风所感染,为此,他决定要亲自见一见毛泽东。然而当看见这位来自湘潭乡下、穿着土布衣服的考生时,他惊愕了,禁不住地发出了这样的自问:“他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吗?”虽说符定一也相信“相马识瘦、相士知贫”的古训,但他还是要亲自面试一次。为此,他把毛泽东叫到校长室,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从各个方面为难这位乡下来的考生。出他所料的是,毛泽东从容对答,常有惊人之语应对。这时,符定一打消了怀疑的念头。然而,他出于教育家那特有的伯乐之心,遂又当即取出纸、笔,又以命题作文试之。对此,毛泽东稍加沉吟,展纸挥毫,龙飞风舞,一挥而就。符定一看罢这篇如行云流水、立马可待的文章赞叹不已。用他后来的话说,他“认定毛泽东是一位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决心要好好地栽培”。
符定一鼓励毛泽东学好古典文学、历史、伦理学等,启发毛泽东畅游在智识的海洋。他发现毛泽东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时间以后,又通过语文老师柳潜把一部珍藏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借给毛泽东课外阅读。毛泽东在研读这部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共计一百一十六卷的中国历代编年史的过程中,不仅对这部大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产生了研究中国历史的想法。更令符定一不解的是,毛泽东还决定由课堂读书转为自由读书、研究学问的念头。他不顾符定一及授课老师的劝阻毅然退学,进行自修。
符定一于一九一八年再次进京,出任安福国会众议院议员。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等事,曾两度来到北京,并得到符定一老师的帮助。一九二五年,符定一回长沙省亲,在一位时任省府秘书长亲戚的家中看到逮捕毛泽东的密电,他当即说道:“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力保毛泽东出险。
抗战爆发之后,符定一拒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毅然回湘兴办教育。在湘期间,因与共产党人有关系惨遭逮捕,在多方营救下方获得出狱。一九四六年初,符定一重上北平,会见中共代表叶剑英,并将自己租赁之宅腾出数间,供中共代表团使用。同年六月,符定一应毛泽东之邀赴延安叙旧。符定一在女儿符德芳的陪同下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烈欢迎。符定一回到北平之后,因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两次被捕,在叶剑英以及北平各大学教授联名营救下终于获得自由。一九四八年秋天,符定一响应中共号召,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工作,化装出城,来到河北西柏坡,再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欢迎。后暂居统战部所在地李家庄。
不久,毛泽东亲自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符定一根据自己多年身居北平、对古城熟悉的情况,向毛泽东提出了解放北平的建议,即:“先攻克天津,然后夺取北平;天津乃北平之门户,攻克天津后,北平则不攻自破,可获得和平解放。这样,既不会毁坏文化古都,又不会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于国于民大为有利,造福不浅。”符的这一建议,受到党中央的极大重视。而毛泽东在制定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时候,无疑是吸取了老师符定一的建议。因此,当和平解放北平成为事实之后,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符定一。他一见符定一的面高兴地说:“你来了很久了,我太忙,一直没能来看你,请先生多加原谅!今天,我一方面来看你,另一方面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符定一好奇地问道。
“已经接到了指挥部的电报,昨天傅作义将军已经赞成我们的条件了,他不抵抗我们了,北平和平解放了,交接即将进行。接管工作我们早已作了准备,日内我军将进城接管一切。傅作义将军的军队,将开到指定地点接受我军的整编。傅作义将军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他要来这里亲自见我。我们当然答应他了。”毛泽东兴意很浓地说。
对此,符定一是料到了的。然而当他亲耳听了毛泽东的讲述之后,还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出人所料,这可是大家的希望!”接着,他又说,“这都是毛主席胸怀广阔和共产党的英明使然。否则,北平怎能和平解放?”
毛泽东听后微微地摇了摇头,谦虚地说了一句“这是民心起了决定的作用”。接着,他又说,“傅作义这样做很好,北平的人民、北平的古建筑都可以免遭战争的损失。这次傅作义决心与蒋介石决裂,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算他立了一大功,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符定一堪称是三朝###,自清末的皇帝,到民初的袁世凯以及走马灯似的历届总统和总理,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大大小小的官僚政客真是见多了,有谁能这样礼贤下士、不忘政敌的历史功绩呢?因此,他依然啧啧称道:“我看还是毛主席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才能作出这样伟大的奇迹。”
对此,毛泽东依然是以摇头代答。他为了转移这样称颂他的话题,有意说道:“你们在城市里呆惯了,再过一些日子,北平稳定一下,你就可以早一点回北平去了,你那里还有家嘛。”
说到北平,符定一的脸上就流露出不悦的表情。毛泽东遂又把话题一转,说道:“先生这次回北平一定会愉快的。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找叶剑英同志,他现在已经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了,你和他很熟,不要很长时间,我们都要去北平的,到那时就可以经常见面了。”
符定一听后长长地出了口气,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说道:“这就好了,回到北平就没精神负担了。过去,我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没有民主,没有生活保证,更没有安全感,生命财产随时都可能遭到不幸。”
“现在好了!这次你回去,就放心地睡大觉吧。”毛泽东说罢就像是条件反射似地打起了哈欠,遂歉意地说道,“好,我不呆了,我也该回去睡觉了!”
符定一听后愕然。阎长林急忙插话:“主席为解决北平问题,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符定一听后感动不已,想到毛泽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挤出时间来看他时,情不由己地握住毛泽东的手,滚动欲出的泪水终于淌了出来。接着,他又分外激动地说:“毛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呀!”
“先生过奖了!过奖了。”毛泽东打量了一下屋内的家具和陈设,又说道,“这里的条件不好,连一个软座椅也没有,我回去让他们给你送一件来,你的年纪大了,坐这些硬木家具会腰疼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60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