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濤聲‧大陸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党内民主:或可成四中全会重要话题
 瀏覽519|回應0推薦1

JXZZ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Gary Y. C. LIN


党内民主:或可成四中全会重要话题



来源:南方周末  2009-09-03 14:56:18  作者:覃爱玲 李梁

 


 
 
 

 


 

本世纪初叶成为热点的党内民主,或可在即将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成为重要话题。


以列宁主义原则缔结的中共,有着集中统一的内在要求。虑及党务运行的有效性,中共在不同时期会根据情况需要,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尽管言辞一致,着力点则可能大不相同。


三十余年前,鉴于“文革”对党内民主的蔑视和破坏,邓小平曾于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倡导党内民主,“党内要畅所欲言”,“党内斗争要有原则”,一时间流布甚广。但是,随着国内国际情势的变迁,党内民主的言论,并未长风破浪。


同样是因为国内国际情势的变迁,党内民主在中共十六大上,被提到“党的生命”的高度。高调不仅存在于党的内部,对
外,执政党也委婉地表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仰赖话语权与生俱来的扩张性,最近7年来,“党内民主”始终未曾偏离公共热点话
题。作为一种必要的权力分配方式,党内民主被寄予厚望。党内,一拨以组织部门为主的工作人员和以党校学者为主的智囊,探索出了一套初具系统的党内民主形
式。政治观察家们感叹,从政治文明的高度,用体系化的政治术语来表述党内民主,在中共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按照中共的官方分类,党内民主被分解为四个部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是最核心的部分。近几年,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选举普遍推开,一些地区在县区一级进行了试点。不过,有人抱
怨,有一些地方在机关的内设机构搞选举,没有必要。应该选举产生的是负领导责任的政务官,而非执行性的事务官。但恰恰是在位置重要的政务官中,选举得很
少。亦有人警告,大规模的选举可能导致党的分裂。纷争之下,一个默默无言的共识已然达成:在社会矛盾激烈的当下,党内大规模的民主选举断无可能。


虽此,近几年在地方频频试点的党代表常任制、民主恳谈会等等有助于实现党内民主的不同方式,从未停息。中共还一直强
调,要加大在干部选用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民意成分。例如,在干部选拔过程请群众打分,召开听证会等等。这些零星的试探性举动,固然没有改变整个政党的活动
方式,但于党内外增强党内民主的信心,是大有裨益的。此次十七届四中全会尚未撩开面纱,各界即从不同的管道,表达了他们对党内民主的热切期待。


党务公开是党员参与党内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前提。无庸置疑,公开化的步伐在最近几年,可以称得上大步流星。然而,基
层的部分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某地方县委常委曾向本报记者抱怨,县里的财政状况,只有包括县委书记县长财政局长在内的极少数几个人知道,像他这样身为县委常
委的领导班子成员也不得与闻。本报记者就四中全会和党内民主的议题,寻访包括红色理论家在内的关心中国民主政治的人们,喜忧参半的受访者,大多数相信党内
民主会在此次全会上,成为焦点。


至于说,四中全会所宣示的党内民主可能会往何处去,目前还无人能够描绘出一个清晰的图谱。少数喜欢揣测政情走势的人们,则以姑妄言之的心态,说到中共借鉴其他政党建设经验的传统。


据说,越南共产党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党建研究者和决策者相当关注的一个例子。同为目前国际社会中少数几个处于执政地位的列宁主义政党,越南虽然改革时间晚于中国,越共却已经实现了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


另一个引起参照兴趣的是新加坡人民党。“新加坡也是一党长期执政,在实践中,一些重要职务都是开放式的选举。所以候
选人对选区内民众的要求很敏感。”中央党校党建部今年8月刚组织了几位学者去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一位参与其中的教授对记者感慨:对比我们的现状,新加坡
人民党的服务意识非常强,甚至有候选人自己花钱替选民做各种公益性事务。


有消息说,中共高层领导成员一直对新加坡人民党的运作模式感兴趣。


以此,观察四中全会前夕种种可能有意也可能无意的细节,预测党内民主或可成为四中全会的重点,倒也不是愚妄的狂想。 


四中全会:主题?议题?


编者按:

 

尚未撩开盖头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否会如舆论猜测的那样,将为十八大的举行,作组织人事上的准备?党代会常任制,是否能够进入全会的视野?旨在“清理门户”的反腐利剑,是否会成为全会的一个亮点?千呼万唤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否能在此次全会上尘埃落定?


我们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根据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理论,一边追溯往届四中全会的历史,一边探询体制内的红色理论家,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一鳞半爪的讯号,乃至“不成文的议程”和“不成文的惯例”中,发现四中全会的端倪。


9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主题是“党的建设”。


北京的政治观察者们敏锐地注意到这一主题,并将之与即将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联系到一起。



2006年6
月26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
449名党员和274名群众在23个选举单位,民主选举产生出67名党代表。通过党员自荐、联名推荐和组织提名推荐,全镇155名镇党代表预备候选人,面
对党员群众履职陈述,回答提问,最后,由有选举权的党员无记名投票。  图/CFP


不成文的议程


中共中央全会是每年9月例行的重要政治活动。今年的中共中央全会,最早是在今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公布的。而更为具体的开会日期,或许要到9月初的另一次政治局会议才会敲定。


四中全会之后,中国还将迎来年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的盛大阅兵式和游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后者似乎更受瞩目。


但海内外舆论仍对四中全会的内容颇为关注。根据7月23日政治局会议新闻稿上只言片语的简单介绍:全会的主要议程一是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二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问题。


经历数年的轮回,党的建设,这个被许多专家认为“与党命运攸关”的问题,再次成为中央全会的主题。


每次中央全会的一个惯例是,会议举行之前,都会通过不同渠道释放会议主题。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研究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听取
一位教授和一位研究员的讲解后,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这被外界一致解读为对十七届四中全会主题的公开释放。


地方亦会随中央风向而动。细心的政治观察者可以发现,6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之后,地方领导关于“党建”的讲话便已先后出台。8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内一次工作会议中,便已经要求“加强基层党建,迎接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四中全会的主题,从近年来的历史亦能看出端倪。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四中全会研究党建问题,是中央全会“不成文的议程”。


不成文的惯例


全会另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则是媒体对全会的种种预测性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国内经济恢复情况尚不明朗,国际形势亦复杂多变,中央全会的动向,自然令人关注。公众舆论渴望获知更多细节,各种预测于是纷至沓来。


例如,有媒体根据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华社通稿中,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反腐倡廉建设”、“清正廉洁”等表述,猜测“反腐问题”将在四中全会上成为焦点之一。


官方背景的新华社《瞭望》杂志,更发表署名记者文章,提及公众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文章乐观地认为,“党能够充分运用一切有利于铲除腐败的成果,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有理由相信,四中全会会在社会的最期待处作出新的制度性安排。”


对于海外媒体而言,四中全会夹在两次党代表大会之间,承前启后,组织人事的问题同样令人关注。多家媒体舆论认为,这次会议将会为十八大的举行,作组织人事上的准备。


另有媒体文章提出,党内民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理顺和完善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等党内“三会”的关系。十七大要求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一些地方还在进行全委会决策和规范常委会运行等探索,这方面的工作也将进入四中全会的决策视野。


“实际上,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探索在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就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铺开了,当时叫‘年会制’,可惜后来被‘左’的思想冲掉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对本报记者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党建专家叶笃初最近到浙江等地的基层进行调研。在他看来,这次四中全会举行期间,基层正在进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有2000万基层党员参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和城市基层党员,四中全会对基层的活动会有专门的回答。


察“古”能否知“今”


公众对四中全会分外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与四中全会的历史有关,过去几届四中全会,在议题和人事上都有重要动作。


五年前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自十六大开始的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最终顺利完成。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而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胡锦涛顺利当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为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掌舵人”,迈出重要一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企改革全面铺开。


1994年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则集中讨论了党建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由此形成四中全会讨论党建问题的惯例。


在党的各个层级的会议中,中央全会备受关注——在党的决策历史上,中央全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央全会是两次代表大会之间,起主导性指导作用的会议。”叶笃初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它“通常是党的战略的发源地”。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五年一次的全国党代会上,产生中央委员会。更为重要的职务,像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都将由中央委员会全会选出。


此次四中全会的召开,正值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周年之际,会议的“党建”主题,与十六届四中全会恰好形成呼应。“这几年
来,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推进。”王长江对本报记者说,“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包括各个环节的民主,如授权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民
主监督等。总体上感觉,许多问题都卡在授权民主这个环节上。”


他认为,“下一步工作推进的焦点应该在授权民主上,也就是权力的来源在哪里,与此相关的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等,都需要继续推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60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