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開國少將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開國少將[1325]:黎原
 瀏覽722|回應1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徐才厚、郭伯雄、杜青林、阿沛·阿旺晋美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黎原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黎原是河南省息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教员、队长、副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等职,参加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吉黑纵队一大队政委、团政委、团长等职,参加了攻克长春、三下江南、开原攻坚战、辽沈、平津、宜当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副军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军长、军长兼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黎原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责任编辑:杨铁虎)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546457
 回應文章
梅林:《黎原回忆录》后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伴黎原耗费近十年心血,收集求证史料撰写的回忆录,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而他却在该书出版之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该书是他留给我们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情感记忆。
    在最后整理编辑出版回忆录的日子里,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他的遗作,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回忆我们共同生活的岁月,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去,他只是在那扇虚掩的门后静静地午休,或是坐在家里的暖廊中轻轻地翻阅着手中的报纸。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心中。他不只是回忆录中那个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将军,忍辱负重鞠躬尽瘁的领导干部,心系统一余热生辉的老人,他还是一个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爱憎分明、聪敏睿智、有血有肉的人,是我的好老伴和孩子们好的父亲。




  早年,他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从沧海横流惊涛骇浪中走来,离休后,才回归到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家人和孩子们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尽量满足他的需求。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时间陪他外出,陪他聊天。他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非常温馨快乐的晚年。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陪伴着我和孩子们。

    他是一个兴趣特别广泛、求知欲极强的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就发起成立了总政白石桥干管处老年大学。他既是校长,也是一名积极、认真的学员。二十多年来,除住院、外出,他都坚持听课、记笔记。哪怕是戴着助听器,吸着氧也决不放弃!晚年,他仍然思路清晰、记忆力超凡,对所有的新生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他非常关心经济问题,自己学习经济学知识,钻研股票期货、通货膨胀、流通性、货币投放量等等。有时,他还认真地上网查找资料,事先把问题写成小条,向做金融的孩子当面“请教”。孩子看他求知心切,除了回答他的问题外,还专门为他买了几本《经济学图解》供他自学。
   他一生孜孜不倦,与时俱进,离而不休,壮心不已,晚年生活充实多彩。他关心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是必看的电视节目,住院期间也不例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报纸,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事关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数据,贴满了剪辑的报纸资料。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指数、物价指数等繁杂的数字倒背如流。他对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赞不绝口。参观世纪坛的奥运展览,从一层看到顶层,认真看了,细心听了,把奥运会的历史和发展弄的清清楚楚。逢会必讲,逢人必谈,满怀激情地宣传奥运精神,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感到骄傲自豪!他多次到奥运场馆中心区—水立方、鸟巢、体育馆,森林公园等地参观留影。2008818日到鸟巢观看田径比赛,可以说是十万观众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他参观各种纪念馆、展览馆都十分认真,有时提出的问题把死记硬背讲解词的解说员问倒了。我们常风趣的说:他的门票钱花得值!
   他寻找当年战斗和生活的足迹,激情满怀话今昔。每到一地他都要去烈士陵园或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默哀,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和战友。19997月他到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在瞻仰烈士陵园时发现有一座1994年修建的陵墓,冒充是阻击战101高地的总指挥。其墓大、碑高为该陵园之首,比真正的101高地总指挥贺庆积同志的墓大出几倍。墓碑上刻有编造的郑三、丹红的“简历”,墓是他们的女儿维丽亚阿伊木汗修建的。黎原看后非常气愤,当时就向地方民政部门反映了情况,回京后又打电话给一些原359旅和47军的老同志核实有关情况,他们均表示没有此人,并无不感到震惊和义愤!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99日他还召集部分在京(共8人)原359旅机关干部后又一同到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工作的老同志座谈,他们均参加了黑山阻击战,有的还亲自参加了101高地的战斗。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人的历史纯属虚构。20027月,他又来到黑山,看到墓地依然如故。为此,他再次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总政、军委领导书面反映情况,要求严肃查处此事,还历史本来面目,以告慰先烈英灵。
   他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达观向上的人。到了晚年,他也经常到外地或京郊旅游走访,他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北京的各个区县。无论是到农村还是工厂,他都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到农民家中聊家常,询问当地的支柱产业、人均收入、养老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等等;参观鸡舍、猪圈、牛场、果园、养鱼塘、沼气池等,了解农民利用沼气做饭、照明的情况;走访农村污水净化站,详细询问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到京郊南村地热宫参观了解用地热养鱼种植瓜果蔬菜等技术。他经常坐着轮椅、戴着氧去超市或农贸市场了解肉、蛋、蔬菜的价格、产地……,菜农们好奇而热情地一一作答。
   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栽花种草,美化环境。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广州带回几盆名贵花木,由于多方面原因先后衰败和枯亡,他心疼了好长时间。我们家搬到哪儿他就栽种到哪儿。原基建工程兵大院内的绿化、家门前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从购买苗木到栽种管理都亲自过目和督办。他1979年调入基建工程兵后,利用星期天、节假日,风雨无阻领着干部战士挖地种草、栽花植树,大大改善了机关干部战士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几次去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大栅栏观光。国家大剧院、梅兰芳京剧院落成后,他专门去那里看京剧,和我们提起梅兰芳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的情景。他参观老舍故居,与其家人讲述着老舍去朝鲜和志愿军在一起的日子,他们为之十分感动。他还经常兴致勃勃地买回一些电动玩具,和家人一起娱乐,沉浸在孩童般的快乐中。
   多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47军,他经常和干部战士一起打篮球。几十年后,球友相遇,笑谈当年,不亦乐乎。前几年,他常到干休所打台球、乒乓球,每天去文津街俱乐部游泳或打网球,是国兴北京八十不老网球队队员,直至2005年因离不开吸氧而停止。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坚持早晚两次的体育锻炼。到了晚年,即便戴着氧也在家中坚持锻炼,按时起床,定时散步,长年不间断地打他自编的“黎氏太极拳”。2004年中国老年体协、中国老龄协会、全国妇联授予他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的荣誉称号。近年,他因年老体弱多次重病住院。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毅力,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让周围所有的人都钦佩他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身居北京,心系故乡。2007年他最后一次回息县为母校捐资助学。时值中秋节,他带着大家首先去敬老院送月饼,看望那里的老人们,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他是息县史志专刊《岁月》的顾问,认真履职,每期必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岁月》把他和家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他了解家乡变化的一个窗口。《岁月》中,书记的兴县规划,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不仅通读全篇,还对重点内容,特别是一些指标、项目、措施用红笔做标记。从他在2003520日写给《岁月》杂志主编的信中,可见他对息县——这片有着养育之恩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和眷恋。“我已八十六岁了,离家已七十多年了,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岁月,无时无刻无不牵挂家乡变化,一点一滴的信息都深深的关注,越到老了越是想念家乡,这十多年差不多两三年回县看一看,也经常梦在家乡,真是魂牵梦绕一点也不夸张。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息县迈入‘发达小康社会’的行列,心愿就满足了”。
   他关心爱护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躺在病床上他还多次询问不久前才离开他复员回家的战士的情况,临终前几日,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将自己携带的钱寄给了该战士。20089月他最后一次重返47军时,看望了瘫痪在床近13年的老战友,坐在老战友的床边,仔细询问他的治疗和生活情况,并给了慰问金。事后,在同47军军政委交谈时,热情赞扬了组织上十几年来给予该老战友的特殊照顾,并嘱咐军首长尽可能进一步改善他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一位1948年入伍时年仅13岁的小战士,跟随他转战南北,婚后两地分居二十多年,对此他一直牵挂在心,最终帮助他们结束了“牛郎织女”般的两地生活。他为人和善,广交朋友。不论男女老少,都能热情相处,亲密交谈,关心他们的事业、家庭和亲人。几十年前的朋友,他都不时打打电话,问问情况,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他的朋友遍天下!
   他爱战友,爱亲人,爱他身边所有的人,而他也生活在爱的海洋中。无论他走到哪里,特别是他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单位,军地领导、老部下和当地老百姓,熟悉他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爱戴他,都热情地称他黎军长或老军长,他对此倍感亲切。因为他在47军先后近三十年,参加过无数次战斗,为部队建设呕心沥血,由一个基层指挥员成长为一名将军,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回首他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他追求真理热血从戎,投身革命矢志不移的爱国之心,在战火硝烟中赴汤蹈火舍身忘死的报国之举,为部队建设、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令我们由衷地敬重他,热爱他,怀念他!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黎原回忆录》的出版得到了不少老领导、老战友、亲人、朋友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中央军委郭伯雄副主席的关心,大家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帮助。在此,我和孩子们向所有参与该书出版工作的领导、老同志、工作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梅 林


                             写于200932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60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