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第一天
根据志愿军作战条令规定,军以下规模作战称为战斗,所以战斗开始后被称为597.9和537.7高地战斗。这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才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一年多前,志愿军还在这个小村庄里召开过第次party委扩大会议,研究第五次战役。但经过五次战役双方拉锯激战,上岭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地图上。直到二十多天 后,战斗发展到了战役规模,才以这个村名将此次战役命名为上甘岭战役。
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个三角形,所以被美军形象地称之为三角形山,共分为十二个阵地,东北山梁上依次是2号、8号和1号阵地,2号 阵地的左前方有个小山梁,上面就是整个高地的最前沿11号阵地;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高地主峰则是3号阵地,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号阵地,9号阵地 的右后方是10号阵地,左后方是7号阵。其中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非常重要,日后成为双方殊死争夺的目标防守此地的是第一三五团的九连和八连的一个排,为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537.7高地是两个南北相对形同驼峰的山岭,南山被美军占领,北山则在志愿军手中,(应确切称之为537.7高地北山,本文简称为537.7高地,下同)上面有九个阵地,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十字形,从西到东依次是9号、3号、4号、5号和6号阵地;由北到南依次是1号、2号、7号和8号阵地,其中8号阵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整个北山高地由第一三五团一连防守。
10月14日四时,美韩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 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觉得简直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舌头、嘴唇,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以地狱来形容,其KB由此可见。——十五军四个多月苦心修筑的野战防御工事在如此炽烈的炮火下荡然无存!
坑道里的守备部队步话机在炮击刚开始就立即呼叫千米之外的448高地营指挥所,但炮火实在太猛烈,步话机的天线刚刚架起,就被炸掉,在短短几分钟里,坑道里储备的十三根天线全数被炸毁,仍无法与指挥所沟通联系。而电话线更是被炮火炸得不成样子。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前去查线,他一路上边躲避炮火,边接上断线,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用完,还差了一截!已经多处负伤的牛保才来不及多考虑一手抓起一头断线,用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线路,用生命换来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在营指挥所的一三五团副团长王凤书就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向坑道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炮火也同时惊醒了位于四公里外真莱洞的四十五师师部,当时四十五师只有师长崔建功在指挥岗位,师政委聂济峰正在三兵团政治部学习,副师长唐万成则在基层部队检查工作,参谋长崔星回国参加国庆观礼还没回来。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师部与前线部队的联系完全中断,对敌情我情一无所知,崔建功只得命令师侦察连派人去前线了解情况,第一批人在半路上牺牲了,第二批两个人几经周折终于来到597.9高地的5号阵地,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一个战士了,美军正蜂拥而来,他俩毫不犹豫立即投入战斗……师部知道具体情况已经是14日的黄昏了。
十五军军部设在上甘岭以北二十多公里的道德洞,14日一天军部只知道美韩军对四十五师正面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二十九师和四十四师正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都发动了攻击,其他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秦基伟只好命令五圣山侧翼的观察所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同时请求左右邻的三十八军和十二军通报各自正面的情况。秦基伟认为当面美韩军只有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共两个师的兵力,单以这两个师的兵力是不可能同时攻击几个方向的,其中必然只有一个是主攻方向,其他则是牵制性的佯攻,但要立即判断出哪个是主攻,现在根本无法做到,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各级指挥员心急如焚的时候,上甘岭的战斗全面展开了!五时,美军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后,开始火力延伸以压制纵深目标。同时,步兵开始冲锋,最先与美军接火的是九连597.9高地11号前哨阵地上的一个班,但班长使用兵力不当,一下就把全班投入了战斗,在美军猛烈炮火下,很快蒙受了巨大伤亡,等打退美军四次冲锋后,就只剩下一个战士了,他只好退入坑道坚持战斗。防守2号阵地的八连一排见11号阵地失守,排长立即组织两个班前去反击,力求乘敌立足未稳夺回阵地,但这两个班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美军炮火覆盖射击,只剩五个伤员被迫退回2号阵地,这样一来,一排反击未成,反而损失兵力大半,连防守2号阵地都很困难了,十一时许,2号阵地就因守备兵力伤亡殆尽而告失守。东南的7号阵地因此陷入孤立,随即也被美军占领。只有最关键的9号阵地,由九连副指导员秦庚武指挥三排防守,秦庚武见美军炮火异常猛烈,如果在阵地上一下投入兵力越多,那么伤亡也就越多越大,所以他只在表面阵地上同时投入三个人,伤亡一个就从坑道里补充一个,打得从容不迫,9号阵地因此成为597.9高地的中流砥柱,始终顶住了美军的进攻。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极其重要,只要9号阵地不失,那么597.9高地就可保无忧。经一上午的激战,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美军比较忌讳部队成建制消耗,就未敢再使用一营,将三十一团撤下去休整,换上第三十二团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
537.7高地上,也同时遭到了攻击,韩军第二师三十二团以一个营分三路发动猛攻,守备部队一连依托被炮火严重摧毁的阵地英勇坚守,战斗之顽强被韩军战史称为史无前例,韩军地面部队攻击连连被击退,只得召唤美军的航空兵火力支援,美军出动了二十余架B—26轰炸机投掷凝固汽油弹,阵地成为一片火海,韩军乘势猛攻,最前沿的8号阵地只剩下三个伤员,无力再战,正准备退入坑道,却被已经冲上阵地的韩军的一挺机枪压制在离坑道口十余米处,这挺机枪附近正巧是因多处负伤而昏迷的孙子明,他被枪声惊醒,看到这情景,大吼一声扑了过去,韩军的机枪手猝不及防被吓得魂飞天外,掉头就逃,孙子明刚想把机枪掉过头去射击,另外一股十多个敌人已经涌了上来,他见来不及开火,一把抓起身边的三颗手榴弹,朝着这股敌人扑去,与敌同归于尽,他也就成为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三十八个勇士中的第一人!直到十二时许,经过了七个多小时的激战,韩军攻上了主阵地,再经过二十多分钟惨烈无比的白刃肉搏,才占领了阵地。至下午二时,一连仅存二十余人,退守坑道,537.7高地除9号阵地外的其余表面阵地都告失守。
九连和一连在激烈的战斗中,将战前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共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由于长时间高强度持续射击,武器损耗也非常惊人,总共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占全部武器的80%以上!——战况之激烈, 可见一二。
黄昏时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得知在白天战斗中失去了一半的表面阵地,立即命令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连夜组织反击,夺回阵地。并让二线的一三四团团长刘占华即刻赶到师部,熟悉情况,准备参战。
美韩军占领阵地后,因为战斗激烈异常,官兵都疲惫不堪,也没时间构筑工事,只是用麻包简单地筑起了一些临时野战火力点。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共四个连,太阳落山后就准备完毕,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十九时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原计划采取偷袭,但被美军发觉,随即改为强攻,美韩军立足未稳,顶不住志愿军生力军的冲击,经二个多小时的鏖战,反击部队就将白天失去的阵地全数收复。在这场夜间反击中,又有两个都是排长的孙占元和粟振林,身负重伤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为了永志纪念,粟振林烈士的家乡河南林县将县城南关街命名为振林街。孙占元被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追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当晚十时,四十五师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讨论调整部署事宜。会上决定:报请军部批准,暂停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将为反击而储备的所有弹药、补给、器材,于15日二十一时前全部转用于上甘岭方向;为避免上甘岭两高地因部队建制过多而引起指挥上的混乱,由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指挥597.9高地作战,由一三三团团长孙家贵指挥537.7高地作战;炮兵由副师长唐万成和十五军炮兵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一三四团为二梯队,尽快完成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加入战斗;为便于指挥,团师各级指挥部重新展开,一三三团团部前移至上所里北山,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组成五圣山联合指挥所,师部前移到德山岘。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美韩军共投入了七个步兵营和十八个炮兵营,飞机五十余架,两百余架次,消耗炮弹三十余万发,航空BoB!!!五百余颗,两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在如此罕见的猛烈炮火轰击下,原本长满枝繁叶茂的树木,被炸成寸草不剩的光山,而且山头的岩石被整整削去了两米!坚实的土层全都成为粉尘状的虚土!根本来不及散去的硝烟完全遮蔽了太阳,使得很多幸存者都认为那个晴朗的日子是个阴天!而十五军四十五师在这两个高地的守备兵力仅两个连又一个排,加上全力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支援上甘岭方向的火炮只有3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75毫米山炮、6门90毫米加农炮和12门迫击炮,根本无法与美军300余门大口径重炮抗衡,几乎是纯步兵作战,而且由于美军的炮火封锁,守备部队与后方联系中断,又得不到任何增援,就是在这样的兵力火力对比极端悬殊、后 勤补给极端困难情况下,以伤亡550人的代价,打退了美韩军数十次的进攻,并通过夜间 反击夺回了白天丢失的阵地,使美韩军付出了高达1900余人的死伤一无所得!
15日,美韩军再度猛攻,又是一整天的残酷恶战,日落时分,美第七师终于拿下了597.9 高地西北山梁上的6号、5号、4号、0号阵地和主峰,韩第二师也占领了537.7高地大部 分阵地。——直到此时,上甘岭的战斗已持续了两天,志愿军还没有判明美军的作战企图。志愿军总部虽在当天下午致电十五军,但那是对十五军13日上报的反击注字洞南山计划的答复,指示根据其他部队的经验,反击敌营以上部队据守的阵地,代价太大,而且因敌兵力较多抵抗也激烈,战斗不易迅速解决,故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暂不进行为宜。电文中只字未提上甘岭战斗,因此完全可以说,经过两天的激战,志愿军总部首长还没有意识到在上甘岭是美军的主攻方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军此次“金化攻势”准备之充分,战略之狡诈。
秦基伟两天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激烈战斗,与前线的联络全部中断,具体情况几乎是一无所 知,即使报上来的战报,也多有不确之处。就在这种情况下,秦基伟一直在苦苦考虑范佛里特的作战企图到底是什么?凭当面美军现有兵力不可能同时进攻五圣山和西方山两个方向,到底哪个方向是主攻呢?当15日除上甘岭仍在继续激战外,其余地区美军的进攻被击退后都逐渐平息了。久经战阵的秦基伟就从这个迹象中察觉到了蛛丝马迹,——平康谷地地势平坦,便于美军发挥其机械化优势大举突击,但攻击部队侧翼暴露在十五军和十二军的火力威胁下。而在五圣山地区,由于597.9和537.7高地是整个战线的突出部,没有侧翼遭受攻击的后顾之忧,距美军占领的鸡雄山又很近,能够得到直接支援,其后方的金化地区交通发达,物资和人员的机动都极为便利。一旦攻下五圣山,则西方山也就失去了屏障,自然唾手可得,而且五圣山地势险要,志愿军根本不会想到美军会从这发里起进攻,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西方山一带部署着志愿军的精锐之师,五圣山一线则是相对较弱的部队,又可以避实击虚。
尽管秦基伟已经敏锐地判断出了美军的主攻方向,但他始终对平康谷地放心不下,几十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一直认为范佛里特极有可能还有一手,那就是当十五军调动在西方山的部队后,范佛里特就会利用美军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迅速撤出在五圣山的部队,再迅速投入西方山,这样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不管局势如何困难,他始终不肯动用在西方山四十四师的一兵一卒。
16日,美韩军继续猛攻不止,四十五师先后已有15个连投入战斗,秦基伟当即决定,四十五师改为主攻,四十四师则改为助攻;军、师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四十五师,这支长期充当配角跑龙套的部队终于得到了补偿,在这样一场举世罕见的大战中当一回主角。无论在范佛里特还是秦基伟眼里,四十五师都比四十四师要弱,但这是从两个师攻击力上的对比,四十五师由于长期作为偏师,经常为保障主力攻击而担负阻击防御任务,有着丰富的防御战经验,形成了顽强坚韧寸土必争的战斗作风,在这一点上,范佛里特无疑是选错了对手。现任师长崔建功,1915年出生在河北魏县的一个家道中落的进士家庭,1934年为家事愤而出走,在汉口投军参加了东北军的第一零九师,1935年在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俘虏,随即参加了红军,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政治部敌工干事,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政委。直到1945年10月,解放战争刚开始的邯郸战役中,因太行军区七分区司令张廷发在战斗中负伤,临时指定他来指挥,这一仗他尽展其指挥才干,率部坚守阵地两天两夜,将敌援军击退。— —当晚就被刘伯承任命为七分区代理司令,从此就由政工改行,成为指挥作战的军事主官,后历任副旅长、旅长、师长。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历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同一天,美军还在朝鲜东海岸的通川库组织了大规模两栖登陆演习,造成侧翼登陆突击的姿态,以吸引志愿军的注意力,分散牵制志愿军的力量。
17日,战斗进入第四天,越来越惨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由于战场地域狭窄,最多只能展开两个营的部队,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战术,一个营一个连,甚至一个排一个班的投入作战。这天,韩军第二师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志愿军在阵地上挖有坑道。这是四十五师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送弹药时,因为连日炮火轰击,地形地貌完全改变,他在阵地上寻找坑道口时被韩军俘虏,他在审讯中随口说我们挖有坑道,你一打炮就躲进去,打完炮再出来。也许他觉得这不算什么秘密,但却解决了美韩军几天来一直困惑不解的难题: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怎么还会有人生存下来?对此美韩军极为重视,特意派韩二师的中校情报参谋带了精干侦察人员前往核实,这才搞清楚,志愿军果然利用坑道对付炮火轰击。
18日,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出动番号同为第十七团的部队,依托已占阵地,进行强力扩张。美第十七团参加过二战,曾在太平洋上与日军激战,建立过累累功勋;韩第十七团则是韩军最精锐的部队,长期作为韩军唯一的机动打击部队,配属美军参加过多次重要战斗,颇得美军的赞赏。在这两支劲旅的全力攻击下,四十五师守备部队虽拼死抵抗,终因伤亡惨重,后援不济,被迫退入坑道坚持作战。上甘岭表面阵地开战以来,第一次全部失守!
五个昼夜的血战,四十五师投入的兵力已多达近二十个连,这些部队经过激战,最多的不过三十人,最少的还不足十人。崔建功和刚从第三兵团政治部学习赶回来的政委聂济峰商议了战况,决定在19日晚倾注全力,将一直没舍得使用的七个连尽数投入,争取一举夺回阵地。为了避免白天运动时遭到敌炮火杀伤,参加反击的七个连除作为预备队的一个连外,其余六个连于18日晚连夜就向上甘岭运动,崔建功特意叮嘱一三四团团长刘占华,参加反击的一三四团八连只负责反击不担负守备,因为八连是四十五师的王牌,不到关键时刻崔建功是不会动用的,他可不想让八连在防御中消耗殆尽。—— 该连前身是刘伯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警卫营三连,以战无不胜著称,抗战初期就凭借战斗中的缴获,全连清一色的三八大盖,九挺歪把子机枪,这种装备在太行山的所有八路军部队中首屈一指。解放战争中最能显现八连风采的是在淮海战役中,攻击黄维兵团时,该连作为团的尖刀连,仅二十分钟就突破了由国民party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陈诚系统起家部队第十八军中的头号王牌第十一师据守的小白庄,并马不停蹄一举攻占四个村庄,战斗中全连伤亡得只剩下九人,但仍依靠俘虏补充到140人,战斗力依然不减!四天后又担任纵队的尖刀连,攻击杨围子,纵队下达的任务是摧毁12个地堡,撕开80米宽的突破口,结果八连仅十分钟就消灭50个地堡,扯开宽400米的突破口,为九纵最先突入双堆集黄维兵团司令部立下头功,要知道杨围子的守军也非等闲之辈,是国民party军嫡系精锐第十四军的建军师第十师,八连的勇猛由此可见。入朝后,在五次战役中又获军授予的“出国作战第一功”锦旗,朴达峰阻击战中,该连七班班长柴云振率十余战士,七分钟就攻下三个山头,当攻下第三个山头时,只剩下柴云振一人,他毫不畏惧,用阵地上美军遗留的弹药,独自一人打退了美军的反扑,并乘胜夺取了第四个山头,对整个战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他被授予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但他因为重伤回国治疗,伤愈后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退伍还乡。——直到1983年十五军才知道他在四川老家,就在《四川日报》上连日发表寻人启事,这才将失踪数十年的英雄找到,把几十年前的军功章颁发给他。1986年他应邀随志愿军代表团访问朝鲜,途经北京时老军长秦基伟专门将他请到家中,设宴款待,以表达一位老将军对一位老战士的敬意!
18日晚,八连140余人就在连长李宝成指导员王文用的带领下,向597.9高地一号坑道运动,上597.9高地必经的高地北侧一条1500多米宽的山坳是美军炮火的封锁区,一条用炮火铺就的死亡之路。无论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好多部队都在这片炮火封锁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典型的就是24日晚十五军军部警卫连96人通过这片封锁区,伤亡达72人,占75%。但八连可是非同寻常的精锐之师,在通过前先将这片区域的地形、地貌、道路以及美军炮火和照明弹的发射规律摸清楚,然后派出尖刀班将威胁部队通行的七个敌军地堡一一炸掉,这才出发,全连以疏散队形,时而冲刺,时而匍匐,时而卧倒,时而跃进,沿着半山腰悄无声息地向一号坑道运动。到了高地,带路的七连通讯员却因炮火将阵地轰击得完全变了形,而找不到坑道口。就在四下寻找中,连长李宝成无意间掉下了坑道,这才找到了坑道口,八班长崔含弼自告奋勇担当向导,把部队带进坑道,他在满地弹片碎石的阵地上来回爬行二十多趟,将全连带入坑道,自己军衣被磨成一片褴褛,胸腹和腿臂全都血肉模糊,战后他被授予“钢铁战士”的光荣称号。——至19日凌晨四时许,八连仅以5 人伤亡,几乎满员地进入了一号坑道,奠定了当晚反击胜利的基础。
八连整个运动过程太过隐蔽寂静,不仅美军一无所知,连他们经过的六号坑道里的战友也没发现,六号坑道里有一三四团一营营长李正庸指挥的一营残部二十多人,一营是15日夜间反击上的阵地,在坑道里已经坚持了三天,只要再坚持几小时就可配合反击部队,里应外合夺回阵地。但由于通讯中断,他们不知道反击部队已陆续上了高地,只待天黑发起反击,中午十一时许,美军包围了坑道口,手雷如雨点般落下来,李正庸完全丧失了继续坚守的信心和勇气,独自一人冲出坑道,坑道里的其余人一见,军心大乱,也随着向外冲,被美军候个正着,遭到了美军的火焰喷射器喷射,无一幸免。
更严重的是六号坑道被美军加以利用,改建成一个坚固的火力点,使得当晚反击的一三五团六连为夺下这个火力点付出了伤亡超过全连三分之一的巨大代价,以至于差点无力攻下0号阵地。带伤逃回的李正庸受到开除军籍的处分,被遣送回国。
19日太阳刚落山,十五军集中46门90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和火箭炮第二零九团的全部24 门十六管132毫米火箭炮,对597.9和537.7高地实施猛烈炮火准备。——特别要提的是这种十六管火箭炮,1941年由苏联沃罗涅日兵工厂研制成功,是四五十年代最具威力的压制火炮,十六管联装,运载车同时就是发射车,火力猛,机动性高,二战中刚投入使用时出于保密原因,没有命名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就被苏军士兵亲昵地叫做“咯秋莎”,那是苏联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一首优美的流行歌曲名字。而德军则因其发射时的独特声音,把它叫做“斯大林管风琴”。志愿军所装备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紧急向苏联购买的,堪称志愿军的军中宠儿,备受优待,行军路上所有的人车都会不约而同为它让道。由于其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火药与烟雾,极易暴露发射阵地,所以确定火箭炮参战时都事先选择好发射阵地和炮击目标,计算好射击诸元,然后由警戒部队护卫开道,直奔发射阵地,展开后立即开火,射击一完就火速撤离。一般只在阵地上停留四五十分钟,美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报复性还击。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火箭炮团以营或团规模出动七次,毫发未伤,同时给予了步兵强有力的炮火支援。——这次炮击极为成功,一举摧毁美军75%的防御工事。
炮火射击刚一延伸,步兵随即开始反击。537.7高地地形简单,易攻难守,反击的三个连攻势如潮,仅二十分钟就夺回了全部阵地,便按照事先规定,转入防御。这场激烈反击的重头戏是在597.9高地。已进入坑道的八连等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就冲出坑道,首先攻下1 号阵地,接着向3号主峰阵地冲击,被东侧一个地堡火力所阻,八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人枪俱伤,他拿起一颗手雷带伤冲去,在向地堡接近途中,又多处负伤,但他一直匍匐到距地堡两米处,然后趴在地上稍事休息,积攒最后的体力, 一跃而起,连人带手雷扑到地堡上,一声巨响与地堡同归于尽!几乎在同时,东南山梁上 的8号阵地,四连一位叫欧阳代炎的副排长,双腿被炸断后,毅然滚入敌军群中,拉响手榴弹!八连夺下3号主峰阵地继续推进,在攻击9号阵地时被美军主地堡密集火力阻拦,这个主地堡是以一块巨石掏空建成的,由于角度制约,十五军曾集中十多门火炮轰击也未能将其摧毁,苗族战士龙世昌带着爆破筒冲了上去,就快要接近地堡了,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左腿齐膝被炸断,但他仍顽强地向地堡爬去,终于爬到了地堡前,将爆破筒从射 击孔中插进去,地堡中的美军马上又将爆破筒推出来,龙世昌再向里推,双方僵持着,龙 世昌用胸脯死死顶住爆破筒,就在这时爆破筒爆炸了,地堡与他一起在火光中消失了,八连乘势收复9号阵地。
从另一个方向反击的一三五团六连,经过大半夜的血战,攻占了6号、5号阵地,伤亡殆尽再也无力向前推进了,二营代理参谋长张广生率领五连二排赶来作为二梯队,继续攻击,这才夺回了4号阵地。当攻到0号阵地时,这一个加强连只剩下16人了,张广生叫通师部,直接向师长崔建功报告,崔建功厉声命令:“八连已占领主峰阵地,如果你们攻不下0号阵地,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反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0号阵地!”0号阵地的美军凭借着由四个地堡组成的子母堡竭力抵抗,张广生和六连连长万福来将剩余人员编成三个小组,实施连续攻击,但三个小组伤亡殆尽还没能完成任务,此时,万福来身边已经没有一个战斗人员了,他心急如焚,跟随张广生的营部通讯员原来也是六连战士的黄继光,和六连通讯员吴三羊、肖登良一起请战,张广生立即将这三人编成一组,指定黄继光为班长,去完成爆破任务。
黄继光什么也没有说,带着两人就向前冲去,并不像后来报道中的还说什么豪言壮语,那纯粹是杜撰,因为在军情如火的紧急情况下,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用机枪掩护三人向地堡冲去,这三人果然机灵,交替掩护,很快炸掉了两个子堡,但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只剩黄继光一人了,他继续向主堡跃进,突然他也中弹倒地,仍带伤匍匐前进,顽强爬到主堡前投出手雷,由于主堡很大,手雷只炸塌一角,里面的人换了一个射击孔又开始射击,此时黄继光已七处负伤,没有任何武器,他爬到地堡的射击死角,向后面招了招手,冯玉庆恍然明白他的意思,对张广生和万福来叫到:“黄继光要堵枪眼!”话音未落,黄继光一跃而起,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主堡的射击孔,冯玉庆端着机枪冲上阵地将枪膛中的所有子弹泼进地堡,这才转身抱起黄继光,紧跟着冲上阵地的万福来注意到黄继光身上原先的七处伤口,竟无一滴鲜血,他明白黄继光最后一滴鲜血已经洒在前进的路上了,但黄继光仍在弥留之际用生命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至此,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全部阵地被尽数夺回。10月19日也因此以黄继光、赖发均、欧阳代炎和龙世昌等人为代表的广大忠勇将士用生命和血肉所谱写的辉煌,永铸十五军和志愿军的史册!
战役结束后,黄继光被追授“二级战斗英雄”,因伤回国在黑龙江阿城医院治疗的万福来得知后,作为亲眼目睹黄继光这一壮举的唯一幸存者,冯玉庆和张广生都在以后的战斗中牺牲了,他觉得不把当时的详细情况讲述出来,怎么对得起死去的英雄?所以他忍着伤口的疼痛,请人代笔记录下他的口述,上报十五军政治部。根据他这份材料,1953年4月,志愿军总部决定追授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同时撤消以前的“二级战斗英雄”,并追记特等功。同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荣誉称号,并追授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中央军委随后发布命令将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六连命名为“黄继光连”。直到今天,黄继光连每天的晚点名,连长都要首先高呼第一兵的光荣名字:“黄继光!”全连齐声应答:“到!”
四川省go-vern-ment决定将他的故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作为永远的纪念。
十五军刚刚恢复阵地不过一个多小时,天就亮了,20日一早,美军出动30架次B—26轰 炸机对上甘岭进行地毯式轰炸,300余门重炮同时实施轰击,40多辆坦克由于受地形限制无法实施集团突击,干脆抵近高地作为固定火力点,直接支援步兵进攻。美军投入战斗的步兵共三个营,采取多路多波次集团冲锋,后三角队形,兵力由小到大,一波接一波,在宪兵队的督战下,轮番冲锋。
志愿军代司令邓华知道这一情况,指示秦基伟敌军以营团兵力在狭窄地域实施密集冲锋,是用兵上的极大错误,应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歼敌。秦基伟将这一指示传达给崔建功,要求部队树立起“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放开打。并告之全军都在关注你们,而且会全力支援你们!
激烈的炮火使得整个上甘岭都被硝烟所笼罩,相隔百米就无法看到信号枪的光亮,双方只好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进行联络。
黄昏时分,部队已连续一天一夜的激战,伤亡巨大,后援无济,无力再战,只得放弃表面阵地退入坑道,除597.9高地西北山梁上的四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均告失守,崔建功原先苦心安排只攻不守的王牌八连无法撤下,继续在上甘岭战斗,此时仅剩15人,在连长李宝成的率领下退入一号坑道。
当晚军参谋长张蕴钰赶到四十五师师部,听取作战情况报告,崔建功汇报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师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营了,张蕴钰大为震惊,责问为什么不及时报告?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元表示还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继续战斗,张蕴钰痛心不已。秦基伟知道这一情况立即在军部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从军部的直属部队和机关中抽调人员补充四十五师。鉴于四十五师已无力组织反击,便改变战术,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要手段,消耗疲惫敌军,为主力调整部署准备大规模反击赢得时间。
十五军的上级单位第三兵团也做了部署调整,以四十五师全力争夺597.9和537.7高地,确保坑道,争取时间为以后的反击创造条件。以二十九师接替四十五师除这两高地外的所有防务,另将十二军第九十一团调到平康以北地区,归十五军指挥。战役第一阶段对表面阵地的反复争夺遂告结束。
在七个昼夜的激战中,十五军投入了四十五师三个步兵团共二十六个连,炮兵十九个连各型火炮46门,火箭炮六个连共24门,抗击美韩军七个团共十七个步兵营,十八个炮兵营共三百余门火炮,与之反复争夺,战况殊为激烈,阵地几度易手,十五军伤亡3500余人,毙伤敌近7000人。
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其中八连进入的一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美军虽然占领了表面阵地,但坑道仍在志愿军手中,坑道里的部队随时可以与反击的部队里应外合,对于美军而言是极大的威胁,坑道一日不除,美军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后的战斗就是以坑道为争夺焦点。
上甘岭守备部队的残部退入坑道之初,由于建制被打乱,弹药匮乏,又与上级失去联系,缺乏坚强领导,对坚持坑道的意义还不很清楚,因此秩序混乱,军心涣散。以一号坑道为例,坑道里有80余人,来自十六个连队,其中伤员55人,武器装备随意摆放,一天里竟发生了九起枪械走火事故!无线电通讯也是一片混乱,在上甘岭的坑道里共有二十一部步话机,由于推广了一位步话机员的发明,才解决了在炮火下架设天线的难题,使用时将软天线缠绕在手榴弹的手柄上扔到坑道外,在满地弹片手榴弹柄的阵地上既不会引起注意,又难以被炮火破坏,随用随扔非常方便。刚退入坑道,各单位都是焦急万分,一起呼叫,但步话机频率少,这二十来部一齐使用,相互干扰影响,谁也听不清,最后是537.7高地 主坑道的步话机员陈文均提议,分清主次,避免自我混乱,先主坑道,再排班坑道,依次 报告,这才结束了混乱。
十五军得知坑道情况后,就于21日晚派一三四团二营教导员李安德率领军警卫连的79人和一三四团七连的17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潜入597.9高地一号坑道,传达了军师关于坚持坑道的作战决心,并成立坑道party支部,进行统一领导。所有一号坑道里的部队都编入八连,由八连连长李宝成指挥。接着在坑道party支部的领导下,对坑道进行了管理整顿,使得坑道部队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巨大的伤亡使得战地救护工作骤然增加了,火线救护人员冒着猛烈的炮火从阵地上将伤员抢进坑道,但代价实在太大,曾有过为抢救一个伤员而牺牲了七人!因此四十五师只得下令在炮火猛烈时停止抢救伤员,同时严令火线运输员将物资送到后不得空手返回,必须带回一个伤员。即使从阵地上救下的伤员,也还得经过二三公里的山路送至营包扎所,经简单处理再后送十余公里外的军师野战医院,这一路上不仅山路崎岖难行,还有美军五处飞机固定封锁点和多个炮火封锁区,很多伤员在半路上就停止了呼吸,军师野战医院的医生几乎是昼夜不停地进行抢救,他们的辛劳丝毫不比战场上的战士逊色!
经过多日血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不约而同稍做休整,战场上出现了少有的短暂寂静。
秦基伟见四十五师伤亡较大,呈请第三兵团为四十五师补充4000新兵。同时预见到战役继续发展下去,单凭四十五师是不够的,开始考虑动用军的预备队二十九师。
22日战斗再度打响,争夺的焦点就是一号坑道。美军对坑道口用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用de-tona-tor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掷手榴弹;甚至使用P—51飞机低空俯冲扫射……美ammo力又猛,坑道口又窄,眼看情况危急,李宝成立即召唤纵深炮火支援,用炮火制止美军对坑道口的破坏。
天色一黑,坑道部队就组织小分队出击,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军草木皆兵,夜不得宁。尤其是二号坑道的部队在四连指导员赵毛臣的指挥下,在坚持坑道斗争的十四天里,组织了十一次夜袭,严重威胁着美军。
尽管如此,坑道里的部队情况还是日渐恶化。为了改善坑道部队的处境,四十五师决定于23日晚组织一三五团五连协同坑道里的八连实施反击,力争夺取1号、3号阵地。
23日天刚黑,火箭炮团以一个营8门火箭炮对597.9高地进行了两次齐射。可惜由于高地面积太小,大多数炮弹都落在山下,只有十余发命中预定目标,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随后步兵发起了攻击,八连在副连长侯有昌指挥下,冲出坑道由主峰向东北山梁进攻,五连则从东北山梁顶端的2号阵地向主峰攻击,实施两面对进合击。五连自一年多前五次战役中的朴达峰阻击战中因麻痹大意,对美军夜袭毫无防范,致使广德山阵地连同配属的3门 60 毫米迫击炮一同被美军夺去后一直备受批评,正一心想在战斗中洗雪耻辱。
但五连受领任务时间急迫,还来不及仔细观察地形就投入了反击,加上连长求战心切,没有组织战场侦察,指挥部队直扑2号阵地,结果陷入美军的预设伏击圈,在美军密如暴雨般的枪弹下,全连伤亡过半,只剩下十多人生还,当然无力攻取2号阵地了。而正是因为五连的失利,八连失去了策应,孤军奋战,经过九次反复争夺才攻下1号阵地,然后再继续向3号主峰阵地推进,美军则因解除了五连的侧翼威胁,没有后顾之忧乘机向1号阵地反扑,李宝成只得于24日凌晨三时下令放弃反击退守坑道,此次反击八连出击的部队仅剩下5人,在五天中第二次损失殆尽!
秦基伟接到战况报告,心情异常沉重,他意识到这次反击不同以往顺利恢复大部甚至全部阵地,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军占领了阵地已经好几天,不仅熟悉了地形,构筑了工事,而且利用四十五师的一些工事、坑道,大大增加了反击的困难所致。经过这次反击,四十五师的伤亡已经超过了4000人。
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知道这情况,如此惨重的伤亡,连久经战阵的第三兵团代司令王近山都震惊不已!才几天时间在这么两个连防守的高地上,一个满员的步兵师就拼光了。——王近山,与秦基伟同乡,湖北红安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一级一级打上来。抗日战争开始后就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跟随刘邓近二十年,是刘邓极为倚重的虎将,以其强悍的战斗作风勇冠三军,历任八路军副团长、团长、旅副政委、代旅长、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太岳纵队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兼第十二军军长。在战争中先后负过八次伤,从这些战伤就足见其勇猛,因他在战场上厮杀起来如痴如疯,因而得了个“王疯子”的绰号。他当了高级指挥员后,每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