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生 張冰 著 團結出版社 出版
本書以翔實的史料,真實記錄了毛澤東與七十位國民黨軍政要人的交往。在中國近現代史的各個階段,包括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審時度勢,激流勇進,既大膽開拓,又細心經營,以他那超群的勇氣,開闊的胸襟,深遠的謀略,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波詭雲譎的鬥爭形勢中縱橫捭闔,團結、爭取了一大批國民黨上層人物和高級將領。書中涉及毛澤東與國民黨人士交往的細節、來往信函,均于史有據,且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 ...
蔣介石:一生的政治對手
1924年 1月 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
開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 6位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出席大會。代表們對號入座,第 39號席上,坐著湖南代表毛澤東。蔣介石也坐在會場裏。他不是代表,只是列席會議。
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生軌道頭一回交叉,同聚于一個屋頂之下。雖說在此之前,他們都已知道對方,卻未曾謀面。不過,這一回,毛澤東和蔣介石只是彼此見到對方而已,並無交往。毛澤東多次在大會上發言,顯得外向活潑;而蔣介石只是靜靜地坐在一側,注意地聽著。這個時候他並未意識到,這個一口湖南話的青年,後來竟成了他一生的政治對手。1926年 1月,兩人又共同參加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一回,蔣介石不僅是代表,而且他在會上慷慨激昂地宣稱:“去年可以統一廣東,今年即不難統一中國!”相比較而言,毛澤東這次倒是顯得安靜很多。1月 18日下午,毛澤東和蔣介石相繼上臺講話。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頭一回同臺發言。從此之後,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舞臺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們時而合作,時而對立,給後人留下了一段值得評說的歷史。
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早年在寧波箭金學堂讀書,後入奉化龍津中學,1907年入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校前身),畢業後赴日本,1908年入東京振武軍事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結識孫中山。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蔣介石回國,曾參加光復上海及杭州等役,在滬軍都督陳其美部下任團長。民國成立後隨陳其美參加討袁,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應孫中山之邀赴廣州,任陳炯明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1919年至 1920年在上海從事證券交易。1922年 5月任粵軍第二軍參謀長,1923年 3月任大本營參謀長,8月奉孫中山之命率孫中山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時任軍校校長。
1925年 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1926年國民黨“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任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6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師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年的 3月 20日,蔣介石為了同共產黨爭奪領導權制造了一樁目的在于打擊共產黨人的陰謀事件 ——中山艦事件。這次事件使全體共產黨員被迫退出第一軍,第一軍軍權被蔣介石所掌握,3名反蔣的蘇聯顧問也1924年,孫中山與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合影。
蔣介石陰謀打擊共產黨的一次不流血的政變演習。事件之後,毛澤東痛斥了蔣介石,兩人發生過一次爭吵。
5月 28日,毛澤東辭去宣傳部代理部長職務。從此,毛澤東離開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離開之前,毛澤東最後一次出席國民黨中央常委會——6月 1日的第三十次會議。那次常委會,到會者既有蔣介石,也有毛澤東。這一次,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在 1920年代的最後一次見面。
此後,毛澤東和蔣介石闊別19年後,才在重慶談判時握手,蔣介石在江西南昌指揮“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回敘 20年代同在廣州的那段最初歲月。此時早已人是物非,兩人的境遇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任國民黨總裁,同年 8月下野,1928年 1月回南京,任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
蔣介石對于中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向來是一個“剿”字:對井岡山一次次“會剿”;對江西中央蘇區五次“圍剿”;紅軍被迫長徵,來個前堵後截;紅軍到達陜北後,則來個“西北剿匪”。面對著日本的侵略,蔣介石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因此當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蔣介石始終奉行不抵抗政策。眼看國土一日一日淪喪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中國共產黨很是痛心,于是決定想辦法逼迫蔣介石抗日。
毛澤東在 1936年 12月 1日率領 19位紅軍將領聯名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
介石先生臺鑒:
去年八月以來,共產黨、蘇維埃與紅軍曾屢次向先生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自此主張發表後,全國各界不分黨派,一致響應。而先生始終孤行已意,先則下令“圍剿”,是以有去冬直羅鎮之役。今春紅軍東渡黃河,欲赴冀察前線,先生則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願國防力量之無謂犧牲,率師西渡,別求抗日途徑,一面發表宣言,促先生之覺悟。數月來綏東情勢益危,吾人方謂先生將翻然變計,派遣大軍實行抗戰。孰意先生僅派出湯恩伯之八個團向綏東赴援,聊資點綴,而集胡宗南、關麟徵、毛炳文、王均、何柱國、王以哲、董英斌、孫震、萬耀煌、楊虎臣、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高桂滋、高雙成、李仙洲等 260個團,其勢洶洶,大有非消滅抗日紅軍蕩平抗日蘇區不可之勢。吾人雖命令紅軍停止向先生之部隊進攻,步步退讓,竟不能回先生積恨之心。吾人為自衛計,為保存抗日軍隊與抗日根據地計,不得已而有十一月二十一日定邊山城堡之役。夫全國人民對日寇進攻何等憤恨,對綏遠抗日將士之援助何等熱烈,而先生則集全力于自相殘殺之內戰。然而西北各軍官佐士兵之心理如何,吾人身在戰陣知之甚悉,彼等之心與吾人之心並無二致,亟欲停止自殺之內戰,早上抗日之戰場。即如先生之嫡係號稱勁旅者,亦難逃山城堡之慘敗。所以者何,非該軍果不能戰,特不願中國人打中國人,寧願繳槍于紅軍耳。人心與軍心向背如此,先生何不清夜捫心一思其故耶?今者綏遠形勢日趨惡化,前線之守土軍隊為數甚微,長城抗戰與上海“一二八”之役前車可鑒。天下洶洶,為公一人。當前大計只須先生一言而決,今日停止內戰,明日紅軍與先生之西北“剿共”大軍,皆可立即從自相殘殺之內戰戰場,開赴抗日陣線,綏遠之國防力量,驟增數十倍。是則先生一念之轉,一心之發,而國仇可報,國土可保,失地可復,先生亦得為光榮之抗日英雄,圖諸淩煙,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吾人敢以至誠,再一次地請求先生,當機立斷,允許吾人之救國要求,化敵為友,共同抗日,則不特吾人之幸,實全國全民族唯一之出路也。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擇一。徘徊歧途,將國為之毀,身為之奴,失通國之人心,遭千
秋之辱罵。吾人誠不願見天下後世之人聚而稱曰,亡中國者非他人,蔣介石也,而願天下後世之人,視先生為能及時改過救國救民之豪傑。語曰,過則勿憚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從,願先生熟察之。寇深禍亟,言重心危,立馬陳詞,佇候明教。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令毛澤東沒有想到的是,12日,居然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押。
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毛澤東倒是沉默了。
10年了,蔣介石一直是毛澤東的死對頭。如今,這個最大的政敵,突然在一夜之間,由總司令變為階下囚,毛澤東怎不高興!但是怎麼處置蔣介石,這個困惑隨著這突然到來的特大喜訊緊接而至。經過社會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同意了中共的“抗日”和“停止剿共”主張,西安事變最終圓滿解決,國共合作開始提上日程。經過一番努力,第二年的 5月底,毛澤東說:“10年內戰已成過去,兩黨團結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兩黨終于攜手,團結一致,並肩抗日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抗敵,大大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兩黨密切配合,共同合作,這是過去 10年中所從未有過的。
蔣介石在此時期任國防最高會議主席。
對于蔣介石的英勇抗戰,毛澤東也表示非常敬佩。
1938年 10月 1日,周恩來自延安來到武漢。4日,周恩來會晤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遞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毛澤東此信,極為熱情地讚揚了蔣介石。
在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位政治對手之間,如此洋溢友情的信,頗為罕見。
這封信內容如下:
介石先生惠鑒:
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既。先生領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革命戰爭,凡在國人,無不崇仰。十五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末戢其兇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一方面將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將更加進步。必須實行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在此過程中,敵人必利用歐洲事變與吾國弱點,策動各種不利于吾國統一團結之破壞陰謀。因此,同人認為此時期中之統一團結,比任何時期為重要,唯有各黨各派及全國人民克盡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統一領導之下,嚴防與擊破敵人破壞陰謀,清洗國人之悲觀情緒,提高民族覺悟及勝利信心,並施行新階段中必要的戰時政策,方能達到停止敵之進攻,準備戰爭反擊之目的。因武漢緊張,故欲恩來不待會議完畢,即行返漢,晉謁先生,商承一切。未盡之意,概托恩來面陳。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于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克服困難,準備力量,實行反攻,驅除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
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專此布臆。
敬祝健康並致民族革命之禮
毛澤東
民國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1945年,隨著夏日的到來,世界的歷史進程以高節奏向前推進:4月28日,墨索裏尼被處決;4月 30日,蘇軍把紅旗插上柏林市中心的德國國會大廈;5月 8日深夜,在柏林郊區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8月 10日下午 7時 50分,日本外相東鄉茂德通過電臺廣播,宣布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8月 15日上午 9時,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從此,中國八年抗戰,畫上了句號。爆竹聲震撼著華夏大地,中國人民淚眼含笑,歡呼這一歷史性的勝利。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對這一歷史性的勝利發表了演說。
中國,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未來的中國是蔣介石領導的中國,還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未來的中國是國民黨的中國,還是共產黨的中國?中國未來可能的兩種命運,眼看著要再次展開較量了……
1945年 8月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蔣介石從重慶給毛澤東發去一份十萬火急而又舉國矚目的電報,全文如下:
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勳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未寒(注:未寒即 8月 14日)
毛澤東一時沒有給予明確答復,他決定來個虛晃一槍,避實就虛。8月16日,他回電蔣介石:
重慶
蔣委員長勳鑒:
未寒電悉。朱德總司令本日曾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毛澤東
未銑
于是,蔣介石 20日第二次致電毛澤東:“來電誦悉,期待正殷,而行旌遲遲未發,不無歉然。”蔣介石在電報中,對以朱德名義發來的那份長電,作出了答復:
抗戰八年,全國同胞日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旦解放,必須有以安輯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誤。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惠,豈僅個人而已哉!
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
毛澤東 8月 22日再復蔣介石:
重慶蔣委員長勳鑒:從中央社二十日新聞電中得讀先生復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晉謁,到後希予接洽為懇。毛澤東未養延安
馮玉祥:破格的邀宴
1945年 8月,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期間,毛澤東多次與馮玉祥有過接觸。馮玉祥覺得毛澤東胸襟坦蕩,心生愛戴。為了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情,9月 6日他決定為毛澤東接風洗塵,邀請他到家做客。于是,他吩咐辦事人員,寫好請帖送往毛澤東的住處。毛澤東也素知馮玉祥一片愛國之心,于是欣然應允。
之前毛澤東到重慶時,馮玉祥就準備親自去機場迎接,但由于他本人因事不能去,因此派夫人前往迎接。馮玉祥一直反對獨裁,要求民主;
反對內戰,要求和平。他也深得共產黨的信任。馮玉祥,字煥章 ,原名馮基善,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1882年生于河北青縣興集鎮 ,原籍安徽巢縣,行伍出身,早年曾任北洋陸軍第十一師師長 ,陜西、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 ,將所部改組為國民軍 ,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 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推動下,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組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
8月,在蔣派重兵威逼下辭職,隱居泰山。1935年 4月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相繼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日本投降以後,他又揭露蔣介石的內戰、獨裁罪行。他把中國共產黨人當做自己的朋友,而共產黨也把他當做摯友。這次馮玉祥的宴請,就是雙方友誼的見證。
為了這次宴請,馮玉祥命令自己在鄉間時的廚師老張來辦事處親自做菜,對副官說:“明天有五六個人吃飯,叫老張做好一點,豐盛一點。”考慮到毛澤東是湖南人,臨了又專門交待:“多弄幾個湖南口味的菜。”
抗戰開始後馮玉祥先後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和第六戰區司令長官9月 7日,秋高氣爽。馮玉祥一早就到辦事處,詢問了廚房裏為宴會準備的情況,還一反從來不備煙酒的習慣,專門派人買來了名貴煙酒。對此,馮玉祥的副官鄭繼棟回憶說:這次破格,的確是馮玉祥平生第一次。
一會兒,馮玉祥又想到了什麼,立即叫來手槍營營長葛效先,嚴肅指示道:“我下午請客,你們站崗放哨要特別加強守衛,嚴密警戒,不得有半點疏忽 !”
手槍營長連連答應。因為馮玉祥辦事處的毗鄰是特務頭子戴笠的巢穴,為了毛澤東的安全,他真可謂用心良苦。下午 4時,隨著一聲鳴笛,客人到了。馮玉祥趕忙從客廳迎出,幾步就跨下了臺階,笑容滿面地迎接毛澤東、周恩來等客人。毛澤東身穿中山裝,腳著黑皮鞋,笑容可掬地走出了汽車,顯得神採奕奕。馮玉祥趕緊趨步上前,與毛澤東等客人握手問好。馮玉祥顯得很興奮,朗聲笑道:“承蒙毛主席、周副主席屈尊就駕,光臨敝處,實在讓寒舍蓬篳生輝呀 !”毛、周二人拱手相謝:“承蒙你如此厚待,我們真是榮幸之至啊。”隨後,賓主到客廳就座後,就無拘無束、十分親切地交談了起來。毛澤東首先轉達了朱德總司令對馮玉祥的問候。馮玉祥說:“毛先生為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富強,不顧個人辛勞與安危飛抵重慶,奔走和平,實為玉祥敬佩啊。”
毛澤東連說“不敢當”,隨後解釋了 8月 25日中共中央委員會《關于目前時局的宣言》,說道:“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以後,我全民族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家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並提出和平、團結、民主三大口號。 ”
馮玉祥非常讚賞毛澤東的話,連連稱讚:“很好,很對。如果蔣介石也能以國家大局為重,從人民利益出發,那就是全國億萬人民之大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