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開國中將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開國中將﹝55﹞:苏静
 瀏覽1,247|回應1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一人能当10万兵的四野名将---苏静中将

 回顾历史,一些赫赫有名的将军,那名气其实并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即便在将对将捉对儿厮杀的冷兵器时代,将军的主要职责仍是行兵布阵,运筹帷幄。一个战斗、战役打不打,怎样打,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见仁见智,实在是自然、正常而又经常发生的。既然世上没有没打过败仗的将军,那么这次我对了,你错了,那次我错了,你对了,也无损名将风采。如果正确意见都是“党委意见”,那将军就吃了“大锅饭”了。

  都是名将,等于没有名将。

  曾任四野副参谋长的苏静,却好像连这种“名将”的“大锅饭”,也吃不上。

  因为他从未带兵打仗。

  1910年生于福建海澄(今龙海)县的苏静,读师范时参加学生运动被追捕,逃往缅甸,在当地教书,收入颇丰。“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红军。长征时红1军团在前边开路,时任军团侦察科参谋的苏静,每天的工作之一,是绘制行军线路图。突破腊子口后,毛泽东亲自到1军团指挥部队北进,苏静每天早晨都要向毛泽东报告当天的行军路线。长征期间,他绘制了几百张行军线路图,仅存的几张,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1938年115师挺进晋西,国民党派个联络参谋来做联络工作。负责联络、接待的侦察科长苏静,发现这个联络参谋收买了115师一个译电员,并骗取了密码本。他毫不客气地索回了密码本,不动声色地处理了变节分子,并假装无意地不时透露些部队“情况”。晚上,每当这个联络参谋用电台把“情况”发回去时,假装睡觉的苏静就在被子里手写心记,很快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密码。

  从侦察科长到情报处长,苏静的主打专业就是这个。

  从东北到江南,林彪在电报中经常提到的“密息”,指的主要就是破译敌人电台密码所获得的情报。

  到东北的第一个歼灭战,秀水河子战斗,敌主力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营、运输连,远离主力达3天路程。战前苏静仔细核实情报,认准了,立即报告林彪,林彪立即下定决心,调集部队,将其吃掉。

  不久,情报处又以准确情报,保障了大洼战斗的胜利,歼敌4400余人。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经常指挥到师团,原因之一就是情报及时、准确。

  在东北,林彪曾对他的秘书季中权说,苏静能当10万兵。

  苏静是当年唯一秘密进入北平的解放军代表,与傅作义的代表共同起草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并在协议上签字。

  他的儿子苏晓林,看了他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北平和平谈判》,结论是3个字:流水账。

  父亲说:我只是个历史见证人,领导派我去,我执行命令,就去了,就是这么个过程,还能怎么写?

  儿子说:你当时总有些思想活动吧?再说了,一个人独闯国民党占领下的北平,能没有危险吗?

  父亲说:有什么危险的?兵临城下,是傅作义邀请我的,跟着他的谈判代表进去就是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嘛。

  儿子说:话是这么说,可古今中外,斩的还少吗?再说,城里特务那么多,当时力主和谈的原北平市长何思源的家,不就被特务炸了吗?一家6口,1死5伤。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我是不是你的儿子,实事求是,北平和平解放,你是立了大功的。

  父亲说:那时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所以不会有危险。我只是一个联络员(在这篇回忆录中,他也说“我只是一个联络员”)。如果没有我,领导换别人去,也是一样的。

  有件事,如果换个人,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第三次谈判后,林彪交给邓宝珊一封信,是毛泽东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的。毛泽东就和平解决北平提出两个办法前,历数傅作义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累累罪行,措辞相当严厉、尖锐。当时双方气氛挺融洽,信未封口,邓宝珊急于知道写了些什么,看罢大惊失色,当着苏静的面对周北峰、刁可成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

  又道:我回城后,打算暂不交给傅作义看,以免节外生枝,把事情搞僵,甚至推翻协议,使谈判功亏一篑。

  苏静把这个情况向林彪汇报了,林彪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要暂时不交也可以。

  原来早在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攻占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后,曾得意地写了一封侮辱性的《上毛泽东书》,登在报纸上,声言如果共产党打胜了,他傅某甘为毛泽东执鞭——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的。

  《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登报了,苏静奉命出城向“林罗聂”汇报城里情况。一进门,罗荣桓便问他:“由邓宝珊带给傅作义的那封信,交给傅作义看了没有?”苏静说,不清楚。聂荣臻接着说:“你今天还要回去问一下邓宝珊,若还未交给傅作义,你要催促邓并同他一起去见傅,务必要告诉邓在今明两天让傅作义看到那封信。”

  这时,苏静还未看到这封信,也不知道傅作义的那封《上毛泽东书》。但他明白,罗聂如此重视这封信,很可能是党中央,甚至就是毛泽东查问了此事。

  傍晚,苏静回到城内,找到邓宝珊。邓宝珊困惑不答,迟疑良久,才拿上信,两个人一同去了中南海居仁堂。傅作义情绪很好,问这问那,与苏静热情交谈。邓宝珊乘机到内屋,将信交给了傅冬菊,傅冬菊看了信,也没敢交给傅作义,而苏静也绝口未跟傅作义谈这封信的事。

  2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这封信。傅作义看后,果然情绪异常激动。两天后,他在给林彪、罗荣桓的信中说:“两年半戡乱战争的严重灾难,我愿担当全部责任,愿意接受任何惩处。”

  此时,距林彪将信交给邓宝珊已经半个月了,北平和平也已生米做成熟饭了,不管什么样的果子,他傅作义也只能吞下去了。

  邓宝珊当然是深知其人的,傅冬菊更是深知其父的。无论如何,傅作义都是个有尊严的军人。

  辽沈战役,首战义县,攻城部队战前大挖交通壕,直挖到敌阵地前,以敌人手榴弹投不到为准,既可增强攻击的突然性,又能大大减少伤亡。苏静见了,立即报告林彪,林彪未置可否。苏静知道,林彪一句话不想听两遍,但他还是去林彪那儿又讲了一遍。这次林彪果然极为重视,立即给攻锦州部队发电,要求每师用2/3兵力挖交通壕。而敌守城司令范汉杰,见到城下那么多蛛网似的交通壕,就知道守城无望了。

  苏静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做什么——无论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风险。

  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许多与苏静差不多的老资格的机关干部授衔大校。

  苏静是中将。

  那也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将军。

  军人是讲战功的。将军的荣耀,莫过于提起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一串辉煌的战斗、战役了。可对苏静来说,哪个著名的战斗、战役,是你带兵打的?你身上挂了多少彩?就算那“苏静能当10万兵”,不也就是些情报、建议吗?

  他只能属于另一类的无名的名将。

  因为师范毕业(在当时的红军中,这无疑是高学历、大知识分子了),参军就当了参谋(用今天的话讲,叫“坐机关”)。如果他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可能早就下去带兵打仗了。可他实在太出色了,不可替代,再加上不喜欢宣扬自己,就注定要默默无闻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135992
 回應文章
北平和平解放中的苏静将军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苏静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0年生,早年投身革命,是长征、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其中,他只身入北平,与傅作义方起草并签署《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的往事,更是让世人称道。

  1948年秋末冬初,我东北野战军乘胜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道对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集团进行了分割包围。12月14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接到报告说,发现傅部的两名“代表”。

  苏静将军当时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负责了接待工作。为了不暴露司令部的具体位置,苏静等人选择了八里庄作为与傅作义代表接触的地点。在八里庄,苏静见到了傅作义办的《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和该报采访部主任记者、中共地下党员李炳泉。通过了解,苏静得知对方是代表傅作义来谈判的,其中傅作义的条件有解放军准许国民党三十五军撤回北平、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实现和平解决、建立“华北联合政府”等款。苏静立即向平津前线司令部作了汇报。

  12月19日,刘亚楼来到八里庄,对崔、李二人表明了中共中央的原则和态度,由于双方的条件相去甚远,第一次谈判暂时告一段落。

  第一次谈判后,解放军歼灭了傅作义赖以起家的三十五军。同时,中共中央制定的《六条意见》经李炳泉转达给了傅作义。据李炳泉说,傅作义听到这《六条意见》后如释重负。1949年1月6日,傅作义派其少将民事处处长周北峰和燕京大学教授、民盟副主席张东荪为代表来到进行第二次谈判。1月9日,解放军平津前线领导人与傅方代表举行会谈。其间,罗荣桓提出了“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的总原则,聂荣臻着重讲了形势等问题。傅方代表对我方提出的国民党部队开到指定地点接受改编连连称赞。当聂荣臻提议为了纪念这次会谈应该送些东西给对方时,苏静建议用攻克锦州时缴获敌人的高筒皮靴,但又来不及返回驻地取,最后苏静只好将自己和战友王朝纲还没舍得穿的皮靴送给了对方。

  随着淮海战役基本结束,傅作义派邓宝珊为全权代表进行第三次谈判。由于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已前移到通县附近的宋庄,苏静等选择了离宋庄不远的五里桥一处宅院作为谈判会场。1月15日,谈判正式开始,苏静等负责记录。第二天清晨,苏静将我军占领天津的消息告诉了邓宝珊。谈判中,邓宝珊提出我方派代表进北平的要求,罗荣桓表示让苏静一同进城。

  按照首长的部署,苏静于1月17日随邓宝珊等由德胜门进入北平,受到第一次谈判中傅方代表崔载之和华北“剿总”秘书长王克俊的接待,并被安排在东交民巷傅作义的“联谊处”。

  第二天,傅作义来到联谊处会见了苏静,接着,由苏静和崔载之等根据协议的基本精神,拟定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18项条款,并迅速报告了平津前线司令部。1月21日,以中央军委、毛泽东修改后的条文作为正式协议,苏静、王克俊、崔载之在上面签字。协议书签字后,傅作义的部队开始开出城外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工作也因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将军为祖国和我军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逝世,享年87岁。
2011年05月2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64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