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
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發表的文章中,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今後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
國破山河在,氣高骨硬--
蔣百裏將軍,名方震,字百裏,是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的傳奇人物。這位陸軍上將同時還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術史專家,用個副官都叫蔣緯國少尉,若是談他的傳奇,得用一本書來寫。
說起來,在中國近代史上,蔣百裏是一個忽隱忽現的名字。這個孤獨的將軍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嫡系,資格比蔣介石老,才華橫溢卻又堅毅不撓。他的《浙江潮》、他的智鬥墨索裏尼、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的女婿錢學森、他所著的《西方文藝復興史》無一不帶有傳奇色彩。
在日本老一輩人中提起這位蔣方震將軍(蔣百裏名方震,以字行),他的名氣比在中國還大。日本人記得他的《國防論》、他的抗日戰略理論。在這位只講武不動武的陸軍上將面前,他們說:“一個蔣百裏就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
第一次,蔣百裏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時候,輕鬆奪魁,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了,而他的這些同學如荒木貞夫等恰好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陸軍的主要將領。
第二次,八年血戰之後,看百裏將軍的抗戰理論,日軍恰似按照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地自東向西,前進到湖南,而後陷入中國泥沼式的持久戰中不能自拔,直到戰敗。戰役上,中國失利的例子雖多,戰略上日軍的失敗早已註定。
他在《國防論》和其他著作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第一,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地區提高戰力;第二,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第三,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是將日軍拖入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事實上,蔣百裏雖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發表的文章中,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今後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這樣的一位傳奇將軍,其生平確實值得一觀。
蔣百裏是一個職業軍人,他致力於國防軍的建設,並且為此投入了畢生精力。以他的軍事才華,如果在內戰中施展,飛黃騰達,陞官發財,一將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沒有去做,他的軍事建設是為國家的,而不是為某個人或某個主義服務。他做的軍事教育給中國留下了一個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高級軍官團。這些人大多沒有蔣百裏先生高尚的信仰,卻畢竟學到了專業知識,在中國抵抗外侮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鳳遨遊於千仞兮,非梧不棲。一片名利場中,孤獨的蔣百裏是寂寞的,卻是高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