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二戰‧中國抗戰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缅北反攻 中国军队打垮缅甸日军
 瀏覽683|回應0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野人山留给新一军官兵的是恶梦般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经过半年多的休整,新1军精神饱满,装备一新,已具备了杀回缅甸,与敌决战的实力,而且随着中国国内及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形势的进展,中国对海外物质援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问题也正式摆在了中国驻印军的面前。

  原来,前一阶段远征军失利之后,滇缅公路为日本人所遮断,海外援华的陆上运输线遂全部断绝。为防止远东地区完全沦入日本人之手,增强蒋介石政权牵制日本人的力量,美国人不惜血本,组织飞机从印度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输物质,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驼峰航线”。但这条航线运输成本巨大,地形复杂,危险极高,经常发生机毁人亡事故,许多中美空中勇士为此献出了生命,加之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运力亦受限制。因此,中、英、美三方除正在修筑一条连接中国和印度的公路之外,另一个办法即是出动中国驻印军,打垮缅甸日军,恢复滇缅公路。

  对于新1军的进攻路线,中国驻印军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分歧很大。作为军长的郑洞国力主在印度亚三省的英普哈尔地区出发,突入缅甸中南部,进而占领滇缅路。但英国当局反对这一方案,且态度坚决,他们只同意驻印军经缅北崎岖绝岭的野人山区开山辟路,再南折孟拱、密支那,以攻占滇缅公路。郑洞国清楚,英国人是害怕中国军队深入其缅甸殖民地的心腹地带,以免造成其日后控制的困难。史迪威见英国人一百个不愿意,也顺风使舵,不仅不支持郑洞国的主张,还以有空军支援,路险山重不足为惧做说词,附和英国人的观点。最终,英、美两国将领的意见占了上风,新1军走上了一条重返野人山的艰难之旅。

  说起野人山,新1军的官兵有着恶梦般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8个月前,也就是1942年5月曼德勒会战失利之后,史迪威和罗卓英独自向印度退却,而杜聿明则带着第5军的直属部队及所属的200师、新22师、96师则被迫转入缅北的野人山,拟从打洛到新平阳,再寻出路。

  顾名思义,野人山人迹罕至,山高岭绝,林深蔽日。自古以来,这里即是原始森林地带,大树粗藤,盘根错节,林间无路可觅,每行一步都极为艰难,第5军士兵进入野人山后,不断以大刀辟路,日行不过10里。时值南亚雨季,一日数次暴雨,原先旱季可作交通道路的河沟水渠,此时皆洪水四溢,咆哮汹涌,既不能徒涉,亦无法架桥摆渡,更增加了第5军官兵行进的困难,工兵部队虽费尽心力扎制木筏,但无一不被水流冲走,有时连人也一并冲没。

  如果说这些尚可克服的话,那么给养匮乏和疾病之险则随时让全体官兵遭受着性命之虞。由于退却仓促,更由于这里人烟绝少,第5军官兵进入这里就如同跨进了林中地狱,头几天大家带有一些面包、饼干、罐头、牛肉干,一日两餐还基本上能够维持,大家对遮天盖地的森林也还有几分新鲜感,但后来的日子便是难以忍耐的饥饿和对无边无际森轮船的恐惧。粮食吃完了,大家忍痛杀掉骡马补充营养;骡马杀光了,大家捉蛇,抓蚱蜢、挖老鼠、打猴子,凡是能吃的都设法弄来充饥。绿油油的树叶、青翠翠的茎杆以及四处可见的五颜六色的蘑菇更成为这支35000人大军的随时采摘的食物,一些人吃后泻肚拉稀,衰竭而亡,更多的人则四肢抽搐,中毒倒毙。
给养无法保证,疾病亦随之而来。潮气特甚的原始森轮船内,疟疾、回归热和其他传染病大为流行,部队死亡因此大增。在打洛地区,杜聿明也患了回归热,高烧不退,昏迷2天,不省人事,时部队医药奇乏,幸一位连长衣袋中尚有奎宁3颗,方才救了这支军队最高长官的性命,而全军官兵曾因此暂停行军,延误了两日的行程。一些受伤官兵的死亡率几达百分之百。5月中旬,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郎科激战中胸、腹各中一机枪子弹,退入野人山地区后,无食无药,致使戴将军伤体更加虚弱,一位营长不知从那里弄来粥糜一碗,将军视环伺左右的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官兵说:“我怎能忍心一人独吃呢?”喝罢一口后便不再进食。两天后,将军全身溃烂,伤重而亡,临终犹喃喃:“反攻!反攻!祖国万岁!……”

  如果说军人于伤病之死尚不可怕的话,那么林间各种大小动物的侵袭却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寒,遇之肉麻!第5军中的女战士不多,少有的几位即便在进入野人山后也仍有男兵护卫着。某日,一女兵欲小解,遂入路旁林地方便,不料多时不见女兵动静。几个男兵好生奇怪,拨开藤蔓,近前一看,一条巨莽正包裹着女战友,来回翻卷着、呑噬着!

  至于蚂蟥、蚊虫以及各种千奇百怪小巴虫袭人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大规模地发生。一个发烧病人一旦昏迷不醒,立马会有大批的蚂蟥爬来吸血,蚂蚁爬来啃食,加上大雨冲洗,数小时内这人就会变成一具白生生的骨架!

  走出这一地区后,杜聿明曾作过一次统计,第5军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伤亡约为7300余人,而在野人山一带,第5军就死伤14700余人;正式作战中第5军未损失团长以上将领,而在野人山撤退中,第5军竟牺牲4人之多,野人山的惨况可见一斑!

  野人山留在新1军官兵心目中的是食人山,白骨山,死亡山!

  当然,这一次重返野人山的境况是大不相同的,面貌焕然的新一军官兵是专为寻找日军主力作战而去的。

  新1军多重型装备,在崇山峻岭、热带雨林中开辟道路是这次出兵缅北的头等要事。

  1943年3月,史迪威以中美双方各2个工兵团为基干,组成中美工兵部队,在美方惠来少将和阿鲁斯密准将的指挥下,开始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由于山高林密,大部队不易展开作业,中美工兵(每月轮休一次,实际作业人员约7000人)每天的进展不到2公里,因此这条要道直到9月上旬方才竣工。

  为保卫修路部队的安全,早在工兵进入作业点之时,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占领掩护阵地。该团系有备而来,粮弹充足,通讯设施齐备,即便如此,他们仍在丛林中时常迷路,所赖美军飞机不时飞行指点,114团才在半个多月后抵达柏察海,抢占了卡拉卡到大加卡一线的要点。

  占据缅北的日军主力为其第18师团,师团长是田中新一中将。得悉中国驻印军已在加卡周围活动,田中即令其114联队拼死力战,企图将中国人赶回野人山区,无奈数度进攻均被击退,加之5月之后雨季来临,大加卡所在的胡康谷地渐成泛滥之势,114联队补给困难,最终只得退守胡康河谷腹地,而中方接替114团防地的112团更把战线推到新平阳、于帮、孟关等地。

  10月下旬,雨季停止,新1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正式开始。早已等候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很快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缅北反攻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股子敌军实在不值得中国人大动干戈,新38师的援兵仅用了半个团的兵力就将日军消灭殆尽,2个小时即为美军解除了“险情”

  胡康河谷由打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组成,胡康河贯穿南北,流域内山高入云,林密遮天,兼之沟河纵横,河岸斧削,故有绝地之称。

  18师团是日军驻扎在东南亚地区的一支骨干部队,武汉会战之后由中国大陆调来。4年多的丛林生活和战斗使这支部队全然成了这一地区的凛凛悍师,士兵训练有素,攻守时沉稳顽强,退却时有条不紊;武器配备亦精,师团有重炮120门,远超过新一军的火力。日本军部因此冠之以“丛林之虎”的美名,其下辖步兵第55联队、第114联队和炮兵第18联队总计28000余人,当然其弱点也被新1军研究得很透,其长官多依恃装备优势滥施轰袭,且疏于侧翼警戒,因而极易露出破绽。

  10月10日,史迪威下令新38师占领大龙河西岸各据点,以为全军攻击胡底河谷扫清障碍。

  拉加苏高地是双方争夺的重点。日军凭借高地优势和重炮的威力,三番五次将新38师打下阵来,新38师则依赖韧劲,围敌打援,高地遂成孤岛。11月初,刚刚从国内调来的新30师携重炮赶到拉加苏高地前线,新30师炮兵的一发炮弹正中日军的弹药库,从而引起惊天大爆炸,日军终于大败而逃,不料潜入大龙河谷后又遭新38师官兵痛击。这样,大龙河西岸各据点先后被新一军攻破,新一军首战即奏凯歌。

  接着,新22师从右翼向打洛进攻,新38师沿左路向新平阳之北的太伯卡、甘卡等进发。两师分途渡过大奈河,各自悄悄向当前之敌逼进。防守打洛城的是18师团第55联队的主力,1944年元月30日夜,敌哨兵因夜冷撤岗回房休息,新22师前锋部队2000 多人则似神兵天降,从森林中摸黑进抵打洛城下,打开了打洛城门。睡梦中的55联队士兵忽闻枪炮齐鸣,多穿着裤衩提枪应战,无奈新22师攻势猛烈,后续部队亦纷纷涌入,日军大部最终战死,余部退往它处,打洛于是落于我手。

  随后,新22师和新38师乘胜追击,逐次围歼班腰卡、森帮卡等据点的日军。其前锋攻势已达孟关外围,瓦鲁班为之震动。

  孟关为胡康河谷的中心。2月下旬,两师仍分左右两翼,配属战车一营,向孟关出击,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团)顺左侧随38师行动。其间,新22师攀越3000尺以上的悬崖,奇袭孟关敌后方防地,顺势攻克了孟克,而新38师进展神速,一下子攻到了瓦鲁班的附近。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新22师、新38师打得手脚顺利的时候,跟在其后的美军却拍来急电,说是被日军团团堵截在一处名叫开米的河谷中,脱身不得,请求300里外的新38师出兵解围。

  莫非这又是一次仁安羌之围?

  两年前的4月17日,远征军与英军分别于东西两城抵抗日军于平满纳时,西路的英军第1师及其装甲第7 旅约7000余人,100多辆坦克,竟被日军的一个大队(约3000人)截断后路,困在仁安羌以北大桥附近束手无策!我新38师113团孙继光部接电后在师长孙立人的带领下,星夜从200里外的乔克巴当赶到英军被围前线,仅几个猛烈冲锋即将敌击溃,英军之围,焕然冰解!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亦脱离日军羁糜,重获自由,是为远征军历史上著名的“仁安羌之围”。

  中国远征军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救出了5倍于已的友军。英伦三岛为之轰动!全世界为之轰动!此后,蒋介石授予孙立人以四等云穈勋章,授予孙继光及营长多人以青天白日勋章;罗斯福授予孙立人以“丰功”勋章。英皇乔治六世则授予孙立人以“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成为获得这种勋章的第一个外籍将领!

  这一次接到美国人的求援电后,新38师当然不敢大意,因为在这满目所及全是莽莽苍苍的森林之地,围攻美军的日军到底有多少兵力,一个联队?或最少一个大队?谁也说不准!孙立人干脆牙关一咬,从他身边的3个团中抽出112、114两个团,用一昼两夜的急行军火速将部队运到了开米河谷。

  一到战场,山姆大叔的窘态让中国人又气愤又可笑:急如星火、兴师动众赶来的中国人看到的却只有两个中队的日军,这2000日军前后一夹,封住河谷的南北,竟让美军进退失踞,困以待毙!

  这股子敌军实在不值得中国人大动干戈,新38师的援兵仅用了半个团的兵力就将日军消灭殆尽,两个小时即为美军解除了“险情”。

  这是“仁安羌之围”的真实再版!

  不过,经此一战,史迪威对中国军官的看法大有改变,原来他对新22师、新38师的指挥权是全部收归在自己手上的,自此他慨然允诺:这两师师长在战场上有自行决断之权。

  中国人以自己的勇略再一次赢得了西方人的尊重。

  解救美军之后,112团和114团又带着美军迅即南向,一天一夜赶到了瓦鲁班。时我军正与敌18师团激战于瓦鲁班和秦诺两地,中美新生力量的到来一下子改写了战场上的胶着局面,日军全线大败,失瓦鲁班,丢秦诺,弃间布本山隘,向南溃退近150公里。
收复胡康河谷之后,新1军继续朝孟拱进军。孟拱是缅北重镇,与密支那、卡盟互成犄角,孟拱河、南英河绕城而作天然屏障,每逢雨季,山地泥深过膝,平地一片汪洋,如此地势自是守易攻难。

  时重庆方面为增加驻印军的攻击力量,特将原54军的第14、第50师空投至缅,协助新1军作战,因而到1944年4月4日新1军与敌18师的114联队、敌56师团的146联队争夺瓦康及英开塘时,不仅得到了英军第77旅及陈纳德少将的第14航空队的支援,更得到了来自国内的这两支生力军的大力配合。

  5月下旬,雨季又来到了缅北丛林,新1军不畏险阻,冒雨进攻,一举攻克卡盟,歼敌5000余名。穷寇宜追,新1军跟着又乘山洪倾泻,敌疏于戒备之机,偷袭孟拱成功,拿下了这座水中孤城,中国驻印军的炮口最终摆到了缅北另一军事要地──密支那对面的山上。

  其实,早在5月初,攻打密支那的主力──第14师的42团、新30师的88团、第50师的150团及美国G字团──就已采取了行动。按照史迪威的命令,这些部队统一组织成一先遣支队,支队长为米尔准将,支队下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长(简称K纵队)为开利生上校,第二纵队长(简称H纵队)汉得上校。史迪威的意图很明显:缅北战役你中国人抢关夺隘,攻城拨险,打得势如破竹,这一次密支那之战就看我美国人露一手吧。

  但美国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眼光来看待中国人,他们既不了解中国士兵的特性,又不愿放权给中国军官,他们只相信大炮和飞机的威力,因而打起仗来让人大跌眼镜。

  和缅甸的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密支那也座落在一平原地带,且四围多山,山多森林。接受以前中国官兵善于在密林中开路前进,奇袭攻城的教训,日本人在其城外的雷班隘口和瑞里要道很早就派出了部队,加强了警戒。密支那的西面和北方各有一处空军机场,日本人也加固了周围的工事。

  战斗是5月7日打响的。当日K纵队以大炮猛轰雷班,然后以步兵强攻,但日军工事坚固,美国人的大炮只是伤其皮毛,因而当步兵向关隘发起冲击时,他们突然开火,我42团因此死伤惨重。
 相持到第3日,我88团得当地向导指点,攀悬崖绕至敌之后背展开攻击,险关雷班才被攻下。雷班一失,密支那城北的阿兰机场亦随之不保,K纵队又很快占领了翁卡,前锋直指丁克路高。

  美国人见攻势顺利,便急着充当先锋起来。不料,在丁克路高,美G字团一营的官兵与日军两个中队遭遇后,苦战一日不仅不能破敌,反而被敌人围了个严严实实,许多士兵已写好遗嘱准备牺牲,幸我88团及时赶至,向敌猛攻,美军之险方才解除。但令人气愤的是,美军脱身之后,88团为保证大部队的行动安全,主动留一营官兵把守丁克路高,而美军指挥官只顾自己夺路逃生,而对该营竟忘了空投给养,致使该营官兵忍饥挨饿达8日之久,仅靠采摘山果野菜裹腹!

  5月17日,H纵队向密支那的城西机场发动进攻,守敌退入市区后,我150团亦追击攻入市内车站。由于后援不继,150团陷入重围,遭敌炮火猛袭,通讯联络全被切断,而美方联络官孔姆中校则借故脱阵,逃出城外,结果该团外无援兵,内无主官,坚持一天,损失大半,车站得而复失,敌军甚至冲出城外,扩大战果,将先遣支队几乎赶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形势亟变,使史迪威和鲍德诺等人大感窘迫,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同胞交上的竟是这样的“战果“!不得已,他们撤掉米尔支队长的职务,规定华军均由其所在师的师长指挥,第14师由龙天武师长、新30师由胡素师长、第50师由潘裕昆师长自行指挥。

  次日,史迪威因事回重庆。史迪威走后,鲍德诺一意孤行,仍以临时指挥部的命令强令各部全面进攻。

  这时候雨季已经开始,各部在鲍德诺的督催下拼死强攻,敌则依据房舍、大树、竹丛死守硬顶,我死伤枕藉,而进展缓慢。

  6月中旬,占领卡盟、孟拱的新1军南下,加入攻打密支那的队伍。鲍德诺见指挥无效,也听由各部队视情选择作战方略,这就使密支那战场出现了新的转机。

  7月初,郑洞国来前线视察,深感各部胶着不动,拖延时日,只会徒增伤亡,遂决定全线加强攻击。此后,各部采取挖壕沟的办法接近敌人工事,空军及炮兵也不停轰击日军据点,日军不支,再次缩进城内,潘裕昆的第50师则组织敢死队,分组潜入城内,配合大部队正面进攻。8月5日,密支那城门被攻破,日军除少数逃脱之外,多数被围的顽敌都用手榴弹自杀而亡!

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 作者:张军 宋凯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13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