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黨史‧中共簡史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華社的歷史沿革
 瀏覽1,802|回應24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新華社的前身是紅色中華通訊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最早的新聞機構。1934年10月,紅色中華通訊社隨中央紅軍長征。1937年1月,為適應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根據中央的決定,在延安更名為新華通訊社。
1940年12月30日,新華社創辦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開辦了對國外英語廣播。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晉綏、晉察冀、山東、華中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相繼成立分社。當時,由於敵人的分割封鎖,新華社成為抗日民主根據地對外發佈新聞的唯一管道。
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事業迅速發展。
1946年5月,新華社總社改組機構,同時向各主要戰場派出隨軍記者或記者團。之後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野戰部隊陸續建立前線分社和野戰軍總分社,在各兵 團和軍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黨中央機關撤離延安,新華社留小部分人員組成工作隊,跟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轉戰陝北;大部分人員轉移到河北省 涉縣堅持工作。此時《解放日報》停刊,新華社擔負著中共中央機關報、通訊社和廣播電臺的任務,成為黨中央指導全國革命鬥爭的重要輿論工具。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華社逐步統一和調整了全國各地的機構,成為集中統一的國家通訊社。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華社在強化國家通訊 社職能的同時,開始建設世界性通訊社。1983年經黨中央批准,新華社加快了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步伐。目前,新華社與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被稱為“世界 四大通訊社”。
 70多年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新華社的職能也在逐步加強和拓展。新時期新華社的職能主要有四項:一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國家通訊社;三是 消息總匯;四是世界性通訊社。目前,我們履行上述四項職能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一是傳統形式的報導,主要是公開報導(包括通稿、專線稿、專稿)和參考報導; 二是新形式的報導,主要是在新技術條件下興起的網路、資訊和音頻、視頻、手機短信等報導;三是社辦報刊。這三種形式的報導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在正確引導 國內輿論、積極影響國際輿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華社工作始終是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進行的。毛澤東同志為新華社撰寫過100餘篇新聞稿件,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同志也都為新華社撰寫、修改過大 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楊尚昆、廖承志、胡喬木等曾先後擔任過紅中社和新華社的主要領導職務。党的三代領導集體對新華社工作作過許多重要指示。1955 年,毛澤東同志要求新華社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1957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新華社要向著世界大的通訊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 人幫”重新工作後,小平同志視察了新華社並作“開發資訊資源,服務四化建設”的題詞。1991年,在新華社建社60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為新華社作了“努 力學習,深入實際,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的題詞,並到新華社視察。1995年1月12日,江澤民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了新華社黨組的 工作彙報,指出:新華社播發的新聞不僅對國內輿論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對世界輿論也產生重要的影響。中央要求把新華通訊社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有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世界性通訊社,使之同我們國家的地位和名望相適應。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新華社工作給予了高度關心和重視。200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到新華社視察, 傳達胡錦濤同志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六項指示精神,對新華社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為新華社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763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江澤民、李鵬與新中國成立後新華社四任社長合影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89年10月1日晚,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焰火時,與新中國成立後新華社四任社長吳冷西(左一)、朱穆之(左二)、曾濤(右一)、穆青(右二)合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61
新華社志願軍總分社部分記者在朝鮮戰地合影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華社志願軍總分社部分記者在朝鮮戰地合影。前排右起:普金、高向明、何友、陳伯堅、于逢源、 朱承修、劉爾甯、何日紅;後排右起:崔佳山、劉紫池、殷步實、戴煌、舒群、李方詩、王玉章、成一、徐熊、紀兆璞、曾思明、謝芝麟、丁德潤、路雲、李翼振。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57
1950年3月,統一集中後的新華社總社部分工作人員在總社禮堂前合影。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0年3月,統一集中後的新華社總社部分工作人員在總社禮堂前合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53
新華社記者陳正青拍攝的毛澤東主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情景。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消息,立即通過新華社的電訊傳播到全中國和全世界。圖為新華社記者陳正青拍攝的毛澤東主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情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44
新華社記者鄒健東所攝渡江戰役中我軍英勇登陸的雄姿。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華社記者鄒健東所攝渡江戰役中我軍英勇登陸的雄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36
毛澤東同志1949年4月22日為新華社撰寫的人民解放軍渡江新聞手跡。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毛澤東同志1949年4月22日為新華社撰寫的人民解放軍渡江新聞手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29
1944年李峰拍攝的華北敵後民兵切斷敵人補給線。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44年李峰拍攝的華北敵後民兵切斷敵人補給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19
“四大隊”編入中央縱隊,與敵人在陝北的山溝裏周旋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大隊”編入中央縱隊,與敵人在陝北的山溝裏周旋,駐地多次轉移,工作條件十分艱苦。
這是轉戰陝北的最後一站米脂縣楊家溝駐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10
“四大隊”跟隨黨中央,轉戰陝北。這是范長江留下的行軍路線圖。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大隊”跟隨黨中央,轉戰陝北。這是范長江留下的行軍路線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903
1947年3月18日,中央機關從延安撤出後,曾在瓦窯堡暫住。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47年3月18日,中央機關從延安撤出後,曾在瓦窯堡暫住。新華社的廣播電臺設在好坪溝村這座破廟裏,繼續向國內外廣播,保證黨中央的聲音不中斷。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86894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