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八一軍旗‧紅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瀏覽2,498|回應14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圖為南昌起義的指揮所――江西大旅社舊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 1927年8月1日淩晨,一聲槍響劃破了南昌城寂靜的夜空。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經過數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佔領了南昌城。
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說,中國共產黨和革命人民是被國民黨反動派“逼上梁山”的。
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它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7月12日進行改組, 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 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 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隨即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 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 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從7月25日起,第 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塗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當天就在城內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組成前敵 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張國燾來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張國燾堅持 認為,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精神,應該爭取張發奎參加,否則不能舉行暴動。周恩來等多數同志認為,“在客觀應當是我黨站在領導的地位,再不能依賴張”。第二 天,中共前委再次開會進行辯論。最後,張國燾表示服從多數人的意見。
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吉 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 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
8月1日2時,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畫,第20軍向舊藩台衙 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 各種槍5000余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 領下起義,第二天到達南昌集中。起義最終取得了成功!〈未完待續〉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8948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湘南起義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 湘南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蓬勃發展的地區。大革命失敗後,湘南地區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在白色恐怖下仍繼續堅持鬥爭。1927年冬,中共湘南特委根據中共 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湘南各縣城鎮和鄉村中恢復和建立了工會、農會及起義隊、赤衛隊等組織,為湘南起義創造了條件。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2000多人,從粵北轉至湘 南宜章縣境。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動計畫》。於是,湘南特委所屬宜章縣委即找朱德、陳毅等彙報了宜章的敵情。朱德瞭解到宜章縣城敵人力量空 虛,就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由地方遊擊隊領導人胡少海(共產黨員,出身豪門,身份沒有暴露)以國民革命軍第16軍140團團副的名義,率領一支先遣隊進 駐宜章,穩住宜章的上層統治者後,大部隊隨即跟進。為了不讓反動頭目逃脫,要胡少海以“宴請桑梓父老”為名,對準備捉拿的人都送去請柬,並在宴前設下埋 伏,以便一網打盡。
1月21日下午,胡少海帶領先遣隊開進宜章縣城。22日下午,朱德、陳毅率部 開進宜章縣城。宴會在縣參議會的明倫堂裏舉行。酒過三巡,朱德落杯為號,起義軍一擁而入,槍口對準縣長、官員、士紳。與此同時,陳毅、王爾琢指揮起義軍,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駐在東山養正書院的團防局和警察局,俘虜了400多人。緊接著,朱德下令打開監獄,放出被捕的革命者和無辜群眾,打開倉庫,把 糧食分給貧苦的工農群眾。許多青年踴躍參加起義軍。智取宜章的勝利,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
2月23日上午,中共宜章縣委在西門廣場召開群眾大會,慶祝起義勝利。朱德宣佈起義軍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王爾琢為參謀長。
年關暴動的槍聲使反動派驚恐萬狀,國民黨當局命令獨立第三師師長許克祥“即日進 剿,不得有誤”。許受命後立即帶著全師人馬,從廣東樂昌日夜兼程北上,妄圖撲滅湘南起義的烈火。朱德即率領部隊秘密撤出宜章縣城,隱蔽在鄉間,與當地農民 配合,坪石一戰,擊潰了許克祥的兵力,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隨後重占宜章,成立了宜章縣蘇維埃政府。
為了支援各地的起義,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應湘南特委和各縣縣委的要求,在朱德、 陳毅的率領下,由宜章北上佔領郴縣。隨即分兵協助資興、永興、耒陽等縣農軍攻佔縣城,並在這些縣建立蘇維埃政府。在此期間,安仁、茶陵、桂東、汝城、臨 武、嘉禾、桂陽、常寧、衡陽縣大部地區的農民,也紛紛舉行起義,起義軍佔領湘南十多個縣,廣泛發動工農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工農革命軍很快發展到1萬餘 人。
同年三四月間,在國民黨軍隊的重兵進攻下,朱德、陳毅率起義部隊撤離湘南地區,向井岡山轉移,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後,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8988
平江起义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這是1998年7月在平江起義舊址――湖南平江縣天嶽書院廣場建成的平江起義紀念碑。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
大革命时期,平江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27年5月马日事变之后,平江工农群 众惨遭反动派的“清乡”镇压,激起农民的不屈反抗,1928年3月的“扑城”农民达十万余众。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形 势下,1928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换防。共产党员彭德怀时任该师一团团长。
彭德怀到达平江后,立即召集一团党员紧急会议,研究如何使奉命调来平江镇压革 命的独立五师一团变成保护革命的一团,决定组织人员下营、连讲述反动派的暴虐行径,发动士兵反对清乡队的土匪行为,号召士兵会起积极作用,监督反动民团, 不准他们残害民众。士兵们目睹反动派的累累罪行,在党的秘密工作下,由同情工农,发展到倾向工农,倾向革命。由于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工作,共产党员邓 萍、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李灿等,不仅控制了一团的主要营、连的兵权,同时掌握了三团三营的兵权,从思想上组织上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7月17日,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滕代远,奉湖南省委指示到达平江,并与一团党 组织取得联系。7月19日,正在三营巡视的彭德怀,从友人的来信中获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反动派准备下手抓人,迅即返回县城。当 晚,一团党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立即发动起义。
7月22日上午11时许,在盛暑烈日之下,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 勇士,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下午1时许,平江县城内军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 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县长 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起义部队占领了县城。当日,一团二营从驻地思村开到平江县城参加起义。翌日,贺国中率随营学校从岳阳来平江参加起义。黄公略 率三团三营于20日晚在嘉义提前举事。
7月24日宣布建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全军共2500余人。
不久,平江起义遭到湘鄂赣国民党军的联合进攻,红五军主动撤出平江,转战于湘鄂赣 边界地区。1928年11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红五军主力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转向井?山,12月到达江西宁?新城,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 会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团(对外仍称红五军)。红五军一部由黄公略率领继续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斗争。平江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 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井?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8972
廣州起義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繼南昌、湘贛邊界等地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又發動和領導了廣州起義。
廣州是第一次大革命的策源地,工農運動曾有很大發展,中國共產黨在這裏有很好的工作基礎。在中共廣東省委的領導下,全省工農運動日趨活躍。1927年10月中旬廣州市海員舉行的罷工,得到各業工人的援助,2萬多工人舉著紅旗, 向反動政府示威,顯示了廣州工人階級的覺悟和力量。11月中旬,粵、桂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爆發戰爭。中共中央認為兩廣軍閥爭奪廣東地盤的衝突,實際上是工 農群眾革命潮流的高漲,要求廣東省委“堅決地擴大工農群眾在城市、在鄉村的暴動,煽動士兵在戰爭中嘩變和反抗,並急速使這些暴動會合而成為總暴動,以取得 全省政權,建立工農兵士代表會議的統治”。11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從香港返回廣州,秘密召開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參加的會議,具體研究了廣州暴 動的準備工作,決定乘張發奎的粵軍主力調往肇慶、梧州一帶,廣州市內兵力薄弱的有利時機,組織共產黨所掌握的第4軍教導團和警衛團一部以及工農武裝,舉行 武裝起義,並成立了以張太雷為委員長,黃平、周文雍為委員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起義。隨後又成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和參謀部,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任 副總指揮。起義原定於12月12日舉行,起義前夕,張發奎對起義的計畫有所察覺,準備解散教導團,在廣州實行戒嚴,並調其主力部隊趕回廣州。在此緊急關 頭,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提前于11日淩晨舉行起義。
12月11日3時許,在張太雷、葉挺、黃平、周文雍、葉劍英、楊殷等領導下, 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7個聯隊和兩個敢死隊共3000餘人,分數路向廣州市各要點發起突然襲擊。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農民約2萬人同時 舉行起義,一部進入市區配合起義軍的行動。起義軍民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鬥,殲滅市區守軍大部,攻佔市公安局、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等重要機關。當日上午,成 立廣州市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蘇兆征為主席(未到職,由張太雷代理)。12日,張發奎所部3個多師和在市區的殘部,在英、美、日、法等帝國 主義的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遭到嚴重損失,張太雷和許多起義者英勇犧牲。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 軍總指揮部于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起義軍余部1000余人于13日淩晨撤出廣州,在花縣(今花都)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後轉至海豐、陸豐縣 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鬥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 餘部,後來上了井岡山。國民黨軍重占廣州後,對未及撤離的起義軍、工人赤衛隊和擁護革命的群眾,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慘遭殺害者達5000餘人。
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和實行白色恐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8958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
毛澤東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興奮地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
南昌起義勝利後,中共中央於8月3日發佈《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 決定在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四省發動秋收起義。要求四省“以農會為中心”,建立革命政權,實行土地革命。中共中央在給湖南省委的多次 指示信中還指出,秋收暴動與南昌起義一樣,“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發動土地革命”。同時要求湖南的秋收起義,要在以衡陽為中心的湘南地區和以長沙為中心的湘中 地區同時發動;在以寶慶(今邵陽市)為中心的湘西南地區,如有可能,也可同時發動;湘西地區也要有相當的準備,以備湖北省某一部隊能到湘西時舉行大暴動。
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毛澤東、彭公達前往湖南省,傳達八七 會議精神,改組湖南省委,發動秋收起義,並指定毛澤東為中央特派員,彭公達為省委書記。8月中旬,彭公達、毛澤東先後由武漢到達長沙。8月18日至30 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多次開會討論發動秋收起義問題。會議認為,武裝起義不能單靠農民的力量,需要有一兩個團的軍隊作骨幹;武裝起義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 幟,而應直接打出共產黨的旗幟。毛澤東在會上強調說:我們黨從前的錯誤,就是忽略了軍事,現在應“實行在槍桿子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關於暴動區域,經 反復討論,會議接受毛澤東提出的縮小暴動範圍的主張。認為根據湖南省的主客觀條件,暴動的區域不能過多過大,而應集中力量,在條件較好的以省會長沙為中 心,包括湖南省的湘潭、寧鄉、醴陵、瀏陽、平江、岳陽和江西省的安源等7個縣(鎮)舉行起義。關於起義時間,定於9月9日開始破壞鐵路,11日各縣同時起 義,15日長沙起義,16日各路起義武裝會師長沙,奪取長沙。會議決定,毛澤東到湘贛邊界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領導秋收起義。
當時,由我黨領導和掌握的能夠參加起義的武裝,分駐在湘贛兩省邊界的修水、銅鼓 和安源等地。9月上旬,毛澤東先後到達安源和銅鼓,多次召集湘贛邊界一些縣市共產黨組織和軍事負責人會議,討論制定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的行動部署。中共 湖南省委前委將位於修水、銅鼓、安源等地的武裝,統一編成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全師共5000餘人,由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3個團:第 1團,位於修水,由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和湖北省崇陽、通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組成;第2團,位於安源,由安源工人糾察隊、 安源礦警隊和安福、永新、蓮花、萍鄉、醴陵等縣部分農民自衛軍組成;第3團,位於銅鼓,由瀏陽工農義勇隊和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各一部組成。
起義的行動部署是:首先,在各縣農民起義的配合下,第1團攻取平江,第2團攻取萍鄉、醴陵,第3團攻取瀏陽;爾後,各團齊向長沙推進,在各縣農民武裝起義和長沙工人武裝起義的配合下奪取長沙。
震動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即將爆發。
1927年9月11日,工農革命軍第1師按照預定計劃,舉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部署,長沙的鐵路工人和部分農民,于9月9日開始分頭破壞長沙至岳陽和長沙至株洲段的鐵路,一度中斷了敵方的鐵路運輸。
起義開始後,第1團由修水、渣津出發,經龍門向長 壽街推進。當該團主力進至金坪時,突然遭到起義前夕收編的貴州軍閥王天培殘部邱國軒團從側後的襲擊,部隊被打散,後經收容,改向平江、瀏陽兩縣邊界轉移, 準備向第3團靠近。第3團,在毛澤東直接指揮下由銅鼓出發,11日下午攻佔瀏陽的白沙,12日又攻克東門市,各殲敵一部。14日,國民黨軍約兩個營分路向 東門市反撲,第3團奮勇抗擊數小時後向上坪轉移。第2團由安源出發,進攻萍鄉未克,12日轉兵攻佔萍鄉以西之老關,並隨即繼續西進,在起義農民配合下攻佔 醴陵縣城,擊潰守軍約1個營,繳獲槍數十支,救出被關押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300餘人,並成立了縣革命委員會、總工會和農民協會等組織。14日,長沙的 國民黨軍約兩個營,在萍鄉等地的國民黨軍策應下,向醴陵反撲。第2團當即轉兵向北,於15日襲占瀏陽縣城,但因疏於戒備,17日遭到醴陵追來之國民黨軍的 突然襲擊,損失大部。在上述各路起義武裝進攻受挫的情況下,毛澤東當機立斷,於17日命令各團向瀏陽城東南之文家市集中。
在工農革命軍分路進攻期間,平江、瀏陽、醴陵、株洲、安源等地的工農群眾,在 各地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下,都舉行了不同規模的武裝起義。起義的農民和工人,手持梭鏢、大刀和為數很少的長短槍,英勇地襲擊挨戶團,攻打團防局,打擊土豪劣 紳。醴陵縣和瀏陽縣的起義群眾,還配合工農革命軍攻佔縣城,進行建立革命政權,重新恢復工會、農會等活動。株洲的起義群眾曾一度佔領株洲火車站。但是,由 於當時全國政治形勢處於革命低潮,在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壓下,許多農民運動骨幹或被逮捕鎮壓,或被迫外逃,農民群眾存在著害怕起義失敗後又遭殘殺的顧慮, 因而,就整體說來,這次起義,未能形成有更多農民參加的群眾性暴動。原定舉行的長沙城的工人起義,因國民黨戒備森嚴和工農革命軍進攻行動中途受挫,中共湖 南省委決定停止舉行。
19日,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3團全部、第1團餘部和第2團的零散人員陸續到達文家市。當晚,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定放棄原定進攻長沙的計畫,部隊迅速脫離容易遭受國民黨軍圍攻的平江、瀏陽地區,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
20日,工農革命軍從文家市南進,途中遭到國民黨軍的突然襲擊,總指揮盧德銘為指 揮部隊掩護主力安全轉移而犧牲。29日部隊進到永新縣的三灣村,在這裏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抵達寧岡縣的古城。毛澤東在這裏會見了當地共產黨 組織的負責人,同袁文才、王佐兩支農軍建立了聯繫。27日進至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從此,這支起義武裝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始了創建井 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表明 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毛澤東點燃的井岡山之火,照亮了一條與俄國革命以城市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農村開展遊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 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人們把它稱之為“井岡山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的正確發展方向。(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8953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