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由於10歲時就到美國讀書,所以她回到祖國以後,在她的飲食習慣上始終沒有忘記少年時形成的偏愛,即每餐必食青菜,也就是西餐中的青菜沙拉。 |
宋美齡喜歡穿旗袍,她不僅和蔣介石出席重要活動時穿旗袍,就是平時在花園裏和蔣氏散步,也總喜歡一襲旗袍加身。 |
據宋美齡早年在南京和重慶時期身邊醫官x回憶:宋美齡對於生吃蔬菜非常有研究。她認為煮熟的菜類雖然便於消化,但這些蔬菜的細胞和組織結構,大多都在加溫過程中分解或遭到破壞,營養價值無疑已經不能與尚未加熱的菜類相比。例如素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菠菜,就是宋美齡每餐必用的,她認為菠菜不但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且還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南京生活時期,宋美齡曾經派醫官x博士帶著幾位醫生,前去紫金山下一家研究所,專門對菠菜進行了化驗和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果然如宋美齡所說的那樣,一公斤菠菜中原來竟含36克胡蘿蔔素,它相當於兩隻雞蛋的蛋白質和兩隻橘子的維生素。難怪宋美齡多次叮囑身邊的廚師們說:“我每天只要吃半斤菠菜,就可抵上一頓紅燒肉供給我的養分了。而且紅燒肉雖然吃起來很香,但它的副作用太大了,油膩可以傷肝,還會增加脂肪和體重,我在美國的時候一度喜歡吃甜食,後來我的房東老太告訴我,你這樣長久吃甜食,將來就會讓你的心臟無法承受。那時我還什么也不懂,以為能吃上自己喜歡的食品就是幸福,哪知道我那時甚至還不及一個美國普通老太懂得生活的質量。後來見那位美國老太總以青菜沙拉佐食,才漸漸悟出了一點道理。因為我在喬治亞州讀書的時候,才是一個不到20歲的姑娘,可是那位老房東已經70多歲了,她的身體比我還好,竟然強壯得如同一條牛!”
宋美齡喜歡吃青菜沙拉,是她1913年從喬治亞州威士理學院轉到麻省韋爾斯理女子學院繼續攻讀學業的時候。當然,並不是因為她輕易相信喬治亞州那位房東老太的一席之言,就改變了自己從小喜歡甜食的習慣,而在於那時的韋爾斯理女子學院的集體食堂中,已經開始試行“多食用青菜和生菜”的新式飲食結構。
宋美齡從美國回到上海以後,常常每餐必以青菜沙拉佐食,這在當時舊中國還是極為鮮見的飲食習慣。在那種並不富裕的年月裏,即便生活在上海富裕家庭的女孩子們,也多以貪婪食用肉類和高蛋白為主的甜品為榮為樂,更何況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工人家庭子女們,無疑會以追求每餐能有肉類佐食為最高的目標。然而惟有宋美齡與他人持有明顯的不同,她不喜歡肉蛋而偏愛普通人不喜歡的蔬菜,並非她自視清高,而是因為這種普通美國人都可以享受的青菜沙拉,既經濟又實惠,而且其營養價值和對身體的益處將是美不堪言。在尚未對飲食結構給予充分注意,一般只以溫飽為生活前提的人們眼裏,當然都不可能像宋美齡這樣考慮得深遠。如果說那一時期的宋美齡喜食蔬菜是為了長壽,倒不如說她是單純地為了保持自身的苗條婀娜。
宋美齡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以後,她的早期飲食習慣,可見於大陸時期蔣介石的侍從秘書汪日章的敘述。汪日章說:“宋美齡和蔣介石常在一起吃飯,宋喜吃烤雞、豬排,蔣則喜吃肉絲鹹菜湯、幹菜烤肉、鹹菜大黃魚。宋美齡很講究衛生,即便在廬山時也要人從山下捎去蒸餾水使用。……”他又說:“蔣介石和宋美齡請客吃飯也是常事,菜肴是普通的,有些人出來後說吃不飽。這裏當然有拘束感的原因,但與不豐盛有關,在宋美齡的廚房裏沒有過多的酒肉,都是按少量吃新鮮配備的;蔣介石在這方面也夠吝嗇,若有部下請求救濟,最多只批二百元,就算是面子十足了。宋美齡選取衣料,總是跑上好幾家,問明價碼,擇合意的地方去買。……”
宋美齡從大陸來到臺灣以後,並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放鬆了她對飲食上的要求。在大陸生活時期,即便物資條件十分豐富,宋美齡也堅持如一地主張多食蔬菜,這一點早已為許多在宋美齡身邊服侍過她的侍衛、女傭們所證實。一些來自臺灣的官邸侍衛們的回憶文章,都對宋美齡持之以恒的飲食習慣眾口一詞。據知情者介紹,宋美齡曾經多次叮囑身邊女侍和廚師們注意每餐必給她上一些纖維較長較多的蔬菜。她認為這些長纖維的蔬菜,雖然大多都不利於人體的消化與吸收,可是如果仔細研究一番就會發現,長纖維的菜蔬之中往往正是含維生素、果膠、海藻膠較為豐富的,遠比那些看起來好而吃起來香的菜類對人體更有好處。這些好處經過她身邊醫生們的總結,得出宋美齡喜歡長纖維蔬菜的益處是多方面的。第一,長纖維蔬菜可以改變人體內的代謝過程,由於它們不便於消化和吸收,反而有利於防治動脈硬化和防治大腸癌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壓。
|
宋美齡45歲以後,特別關注自己的體型變化,每天都要身邊的護士為她測體重。這樣她就開始喜歡體育活動,這是她和蔣介石在士林官邸玩棒球。 |
1927年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以後,她與蔣介石無論在生活理念還是政治觀點上,都有許多有待磨合的地方。其中生活習慣的差異,成為她婚後與蔣氏最大的迥異。這些差異當然緣於她與他所受東西方教育的不同,其中宋美齡與蔣介石在生活幾十年以後一直無法取得一致的差異,正是她與他各自不同且又無法遷就的飲食習慣。宋美齡可以讓不信仰基督教的蔣介石隨她而改信基督,也可以在蔣氏決定重大政治策略的時候,以她的意見作為轉圜政治危機的基礎。然而從美國讀書時起就喜歡食用素食素菜的宋美齡,卻無法讓蔣介石改變他不吃青菜沙拉的固習。
關於宋美齡和蔣介石飲食習慣的迥異,早在大陸時期跟隨他們多年的侍衛官孫宗憲,顯然比到臺以後跟隨宋蔣兩人的翁元更為稔熟,孫宗憲說:“蔣介石和宋美齡是1927年結婚的。起初,兩人的生活習慣、志趣愛好,各有不同。譬如,蔣慣於吃中菜,宋則喜西餐,吃飯時各吃各的,有時意見不合,引起爭吵。因蔣殺害鄧演達,兩個鬧得最烈。宋美齡每一氣之下,就驅車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或姐靄齡(孔祥熙夫人)對雙方進行勸解,促宋回去或電蔣來接。以後逐漸和睦,同吃中菜,宋母死後,相處更為親昵,且稱‘大令’(洋人夫妻間的愛稱)。宋對蔣的生活起居,關懷照顧,無微不至,猶如護士。蔣有胃病,不宜飽食,宋加以限量,每餐二小碗。有時蔣還是想添,宋每勸止。
宋美齡早年在南京和上海生活期間,還有一個飲食習慣,就是她喜歡喝牛奶和參湯。那時的宋美齡還不能真正認識到營養與長壽的關係,所以有時她不但喜歡吃一些肉類食品,如火雞和烤鴨之類,而且也像普通中國政要富商一樣,往往把長壽的希望寄託在高蛋白營養品之上。在這方面,宋美齡最初確實喜歡牛奶和人參湯。她那時甚至誤以為人參湯喝得越多,對她的體質健康越加有利。她到臺灣以後,才漸漸認識到牛奶和人參湯之類的補品,縱然其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質,但是久飲反而會造成體質的下降。
關於宋美齡早年喜歡飲用牛奶之類補品的往事,可以在蔣介石早年隨身副官居亦僑的回憶錄中發現蛛絲馬跡。居亦僑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宋美齡愛吃西餐西點,早晨是酸奶和牛奶、烤雞、豬排、白脫麵包、沙拉之類。有時,蔣介石也陪她吃西餐菜,但吃上幾天,就換口味了。”
居亦僑的記述中雖然只是宋美齡早年在南京生活的點滴,不過仍然可以一窺其當年在飲食口味上的特點,喜歡清淡原來早在那時就是這位“第一夫人”所苦苦追求的了。其原因除了她吃慣了官邸中與官方盛宴上的大魚大肉之外,喜歡清淡的菜肴並以此來養生保健,防止身體過早地發胖,才是宋美齡儘量保持飲食清淡的主要原因。(本文摘自《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竇應泰著,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定價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