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將帥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大將之一:粟裕
 瀏覽8,828|回應29推薦3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貓靈子
songji713
安津

 1907810日,粟裕出生在湘西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舊社會,湘西這塊邊遠、物產豐富而充滿靈性的土地,由於其山高林密、峰險路陡等諸方面的原因,幾乎和外界沒有什麼聯繫。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天空任鳥飛。這裏,是閑雲野鶴的樂土,亦是土匪出沒的天堂。

  粟裕的父親粟嘉會是一位正直老實的清末落第秀才,對於當家理財,他一向很不擅長。 粟裕出生以後,家裏日子雖然一年不如一年,但他的童年並沒有受到窘迫生活的影響。相反,那是他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粟裕11歲那年,因村子附近周邊山裏匪患嚴重,父親咬著牙,向親戚舉債將一家人安置到會同縣城。粟裕也結束了私塾的學習生活,被父親送到縣城的洋學堂念書。會同縣雖說是交通不便,資訊堵塞,但當時在中國土地上熊熊燃燒著革命烈火,它熾熱的火光還是強烈地照到了這個偏僻小縣,使粟裕深受震撼。1924年春,粟裕毅然告別一心盼他振興家業的父母親,堅定地踏上去常德求學的旅途。次年,粟裕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二師學習期間,粟裕開始接觸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理論,並努力用革命的、科學的世界觀來武裝自己。正是在二師這塊革命土壤裏,粟裕逐漸成長起來。192611月,粟裕光榮地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4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並和帝國主義相勾結,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群眾。血雨腥風中,粟裕等進步學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巧妙突破包圍二師的反動軍警,迅速從常德撤離來到武漢,被黨組織安排在葉挺的第24師教導大隊,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接受嚴格的訓練和系統的軍事理論知識的學習。這裏的學員都是遭到反動派迫害的湖南、湖北的進步學生。教導大隊的訓練生活是非常艱苦的,開始粟裕瘦弱的身軀有些吃不消,但他咬著牙堅持。由於粟裕刻苦用功和具有出色的組織能力,他被任命為班長。不久,他由一名共青團員正式轉為共產黨員,隨部隊開往南昌。

  192781日,在周恩來、朱德等人的領導下,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粟裕所在的中隊擔任起義軍革命委員會的警衛隊,主要負責警衛起義軍指揮部所在的江西大旅社的安全。粟裕雖然是第一次正式參加革命戰鬥,但他顯得是那樣的沉著冷靜,細心大膽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警衛任務。起義成功後,為了避開蔣介石糾集的大批敵軍的進犯,起義部隊決定撤離南昌,到廣東一帶開闢革命根據地。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起義部隊一路走一路打,損失慘重。在轉向閩贛邊時,近萬人的起義部隊合併起來只剩下2000餘人了。一次,粟裕所在排在擔負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時,粟裕頭部負傷,昏迷掉隊。蘇醒後,他連走帶爬,憑著堅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撐,在另一位掉隊的戰友攙扶下,追上了前面的隊伍。不久,粟裕被任命為連隊指導員,從事領導部隊基層思想政治工作。

  19284月,南昌起義剩餘部隊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發動湘南暴動,經過八個多月的艱苦轉戰,終於在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5月初,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正式宣佈成立。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並將部隊進行整編,組成第28團、第29團、第31團、第32團共四個團。井岡山鬥爭初期,粟裕擔任主力第28團第5連黨代表。根據部隊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戰鬥力的需要,粟裕的職務在黨代表、連長之間曾作過幾次調整。粟裕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謹記毛澤東、朱德一再強調官兵平等的要求,並從實踐中逐漸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那就是他總是設身處地,將自己擺在一名普通戰士的位置上,與戰士們進行耐心而誠懇的思想交流。漸漸地,戰士們有什麼想法都主動找他談心。在大家的眼裏,粟裕既是一位堅持原則、嚴厲的指導員,又是一位和藹可親、體貼入微的兄長。從1928年開始,在近一年時間中,粟裕跟隨著毛澤東、朱德轉戰在贛南、閩西地區,參加過大小戰鬥數十次。在戰場上,粟裕那機智、沉著的戰鬥作風,多次受到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的表揚。19298月,粟裕被任命為紅4軍第1縱隊第2支隊政委。

  193012月,蔣介石糾集10萬大軍瘋狂地撲向中央蘇區,妄圖一舉剿滅紅軍。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毛澤東、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奮起還擊,展開反圍剿鬥爭。當時在反圍剿的誓師會場裏,貼著這樣一副醒目的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裏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這副對聯形象地體現毛澤東、朱德根據當時我軍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早期戰略思想。第一次反圍剿,正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範例。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年僅23歲的粟裕成功地指揮了龍岡戰役,全殲敵第18師並活捉敵師長張輝瓚,共殲敵1000餘人,俘敵9000多人,給蔣介石發起的第一次大圍剿以當頭沉重一擊。毛澤東含笑寫出《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形象地描繪了這次戰鬥的情景和取得勝利的重要意義。

  19332月,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紅一方面軍進行了整編。粟裕擔任由紅10軍與紅31師合編成的紅11軍參謀長。這個時期,王明的傾路線在紅軍中佔據了領導地位。粟裕心痛地看到,在敵強我弱的局面下,由於紅軍分散作戰,同敵人進行硬打硬拼,結果使紅軍遭受巨大損失,革命面臨嚴峻形勢。19335月,紅11軍在硝石地區同敵人一個師展開激戰。粟裕和政委肖勁光親臨前線指揮,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直到最後取得殲滅敵人的勝利。戰鬥中,粟裕的左臂中彈受傷,傷情嚴重,但他仍然堅持在第一線指揮作戰。後來,他這條胳膊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由於他咬牙堅持不鋸掉,又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成為殘廢。

  自從臨時中央遷到中央蘇區,由於王明等傾冒險主義者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完全排斥毛澤東對紅軍的正確領導,使紅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7月,粟裕所在的紅7軍團奉命以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名義,向閩、浙、贛、皖邊開進。此行部隊是擔負宣傳抗日和支援皖南的兩大任務,但中革軍委隱含的目的卻是想要紅7軍團牽制住敵人,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減緩中央蘇區的軍事壓力和掩護中央紅軍即將開始的戰略轉移。10月份,先遣隊經過一路走一路打,到閩浙贛蘇區時,只剩下3000餘人了。先遣隊還是被戴上了機會主義執行 退卻逃跑路線的大帽子,受到王明等人的嚴厲批評。19341010日,持續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中央主力紅軍被迫長征。陳毅、粟裕等人奉命留在蘇區,領導根據地紅軍和遊擊隊開始了極其艱難的敵後三年遊擊戰爭。粟裕所在的先遣隊與方志敏等率領的閩浙贛蘇區紅軍部隊會合後,合編為紅10軍團。不久,紅10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北上,遭敵重兵伏擊,抗日先遣隊司令員方志敏同志在戰鬥中不幸被俘,粟裕因率先頭部隊打前站,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得以乘隙回到根據地。19351月,粟裕率領懷玉山突圍部隊在閩浙贛根據地接到中央電示:以先遣隊的突圍部隊組建挺進師,粟裕擔任師長,劉英擔任政治委員。挺進師的任務是開進浙江,積極開展遊擊戰爭,開闢革命根據地。粟裕決定率領挺進師經閩贛邊區開往浙西南的仙霞嶺山區,準備到那裏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原閩北軍分區司令員李德勝的叛變投敵,向敵人出賣了挺進師的行動計畫,使挺進師剛一踏上福建的土地,即遭受到敵人的圍攻。粟裕果斷地率部反擊,很快便打垮敵人的進攻。可是,挺進師唯一的一部電臺卻在戰鬥中被打壞了,使挺進師遭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從此,挺進師就和黨中央及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就是在這樣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粟裕毅然率領著挺進師,懷著革命必勝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難,轉戰在閩浙邊區,在敵人老巢點燃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挺進師到浙西南迅速建立起紅色根據地,使敵人深感恐慌。敵人先是糾集大批保安團對挺進師發起瘋狂進剿,遭到失敗後,蔣介石命令衛立煌、羅卓英率敵主力部隊對挺進師進行大規模的圍剿。針對敵我力量異常懸殊的情況,面對敵人的殘酷圍剿,粟裕將在井岡山時期從毛澤東、朱德那裏學習和掌握的鬥爭經驗,同現時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遊而擊之的戰術,同敵人周旋。部隊時分時合,神出鬼沒,常常將敵人搞得暈頭轉向時,我軍突然又以猛烈的火力打得敵人鬼哭狼嚎。在三年艱難困苦的敵後遊擊戰爭中,粟裕率領的挺進師不但沒有被剿滅,反像滾雪球一般發展壯大起來,並建立起大片革命根據地,有力地打擊和牽制了敵人。

  19378月,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強烈呼籲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呼聲中,蔣介石被迫放下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1938年春,粟裕奉命率部開赴皖南同其他各路新四軍部隊會師,加入新四軍的戰鬥序列。粟裕所部被整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第4團第3營,張鼎丞任第2支隊司令員,粟裕任第2支隊副司令員。4月底,粟裕奉命組建先遣支隊,被任命為先遣支隊的司令員,鐘期光任政委,先期率部開赴江南敵後,執行戰略偵察任務,為主力部隊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創造條件。為了樹立新四軍的威信和堅定人民群眾的團結抗日信心,粟裕決定,找日本侵略軍打一仗,而且必須打一個勝仗。他的想法,得到隨後率領第1支隊主力開來的陳毅的全力支持。這一仗,就是衛崗伏擊戰。

  衛崗,位於鎮江以南約30裏處。是鎮江到句容的必經之路。粟裕通過偵察發現,在這條公路上每天都有60餘輛日寇的汽車通過。衛崗一帶山高林密,居高臨下,是伏擊敵軍車隊的好地點。6月底的一個雨夜,粟裕率領著一支80多人的小分隊趁著夜色的掩護于拂曉趕到衛崗,埋伏在預定伏擊地點。上午8點左右,隨著第一輛敵車的出現,粟裕以槍為令,戰士們的機槍、步槍一齊向車上的日寇射出憤怒的子彈,敵駕駛兵兩眼一翻,還不知出了什麼事便已一命嗚呼。失去控制的車子掀翻在路基旁。這時迎面又開來三輛敵車,聽到槍聲,日軍紛紛爬出車來,妄圖糾集起來,搶佔高地進行反擊。粟裕率部沖出埋伏地,如猛虎下山一般壓向敵寇,不一會就解決了戰鬥。此次伏擊戰,我軍共擊斃日軍少佐土井、大尉梅澤武四郎以下共30餘名;擊毀汽車5輛,繳獲長短槍20多枝,以及鋼盔、日鈔、軍旗、軍刀、軍服、軍被、食物等無數。新四軍在衛崗打響第一仗的勝利,為新四軍在江南開創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慶功會上,粟裕賦詩一首,以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新編新四軍,先遣赴江南,衛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此後,粟裕率部轉戰在江南敵後抗日戰場,一邊廣泛團結群眾,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一邊積極採取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對敵人是找著打、遇到打,大大小小的勝仗一個接一個。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粟裕率部同日偽軍作戰300餘次,殲敵6000多人。一時間,粟司令百戰百勝的美名,傳遍江南敵後。

  不久,為了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黨中央決定新四軍向更加廣闊的江北發展。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兼新四軍副軍長的項英卻畏懼敵頑的勢力,竭力阻撓新四軍過江開往蘇北。陳毅、粟裕等人一邊同項英的錯誤言行作堅決鬥爭,一邊按照黨中央的指示,積極為渡江做準備。19407月,粟裕率領江南新四軍突破敵頑的層層封鎖,渡過長江,與陳毅會合。經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批准,渡江北上的江南指揮部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粟裕任副指揮。正副政委分別由劉炎、鐘期光擔任。陳毅和粟裕等人看到,新四軍要想東進黃橋, 在這塊戰略要地上站穩腳跟,發展蘇北抗戰,同韓德勤為代表的敵頑的一場決戰在所難免。韓德勤時任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司令,手下有10萬大軍,是臭名昭著的反共專家。

  這場決戰,就是著名的黃橋決戰。9月,韓德勤親率26個團的兵力共30000餘人,氣勢洶洶南下,叫囂要將陳粟所率的江北新四軍消滅在黃橋地區。黨中央指示,陳毅撤至嚴徐莊掌握全局,粟裕擔任黃橋決戰的前線軍事指揮。粟裕深知,這次決戰不同於以往的遊擊戰,而是一場大殲滅戰。當時江北新四軍總共三個縱隊,7000多人,其中戰鬥人員僅有5000多人。為了制訂打好這一仗的作戰方案,粟裕一連幾天沒有合眼。104日,黃橋決戰打響。在敵多我少的情況下,粟裕出其不意地用兵,採取打蛇打七寸的戰術,將主力第1、第2縱隊用於突擊方向,隱蔽集結于黃橋西北面的顧高莊、黃港橋地區,待敵進犯時突然向敵發起攻擊,以優勢兵力首先殲敵精銳部隊獨立第6旅。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鏖戰,我軍全殲敵獨6旅。喪失了獨6旅,韓德勤氣急敗壞地糾集兵力,對我軍守地黃橋發起瘋狂攻擊。此時,粟裕當機立斷,乘勝將我第1、第2縱隊主力轉兵用於對敵進攻黃橋之89軍穿插、合圍。5日淩晨,黃橋城東門被敵頑第33師突破。在黃橋保衛戰萬分危急的時刻,粟裕親自率第3縱隊往東門阻擊敵人,一時士氣大振,戰士們奮起殺敵,終於擊退敵人,奪回東門。戰鬥進行到5日夜,我第1、第2、第3縱隊裏應外合,並在趕來的援軍配合下,一舉殲敵1萬餘人,僅韓德勤帶著1000餘人逃往興化。黃橋決戰的勝利,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為新四軍在蘇北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創了大好局面。

  皖南事變後,黨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代理軍長。2月,中央軍委命令,將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共90000餘人統一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原蘇北指揮部所屬三個縱隊編為新四軍第1師,任命粟裕為師長。粟裕奉命率部挺進蘇中,堅持敵後反頑、抗日鬥爭,建設蘇中抗日根據地。這一時期,日偽相互勾結,對新四軍不斷發起大規模掃蕩,粟裕率部奮起迎戰。曹甸戰役、石港攻堅戰、七保三倉河、三保衛豐 ,粉碎了敵偽一次又一次的掃蕩

1943年初,敵偽又在蘇中掀起清鄉的高潮,妄想運用軍事、政治、文化、特務等毒辣手段,實行全面偽化,徹底摧毀我根據地。針對敵人的清鄉,陳毅電示,蘇中區黨政機關要精兵簡政,將後勤機關分散隱伏在群眾中,主力部隊則以分散作戰為原則,伺機打擊敵人的弱點。其時兼任蘇中區黨委書記的粟裕,遵照陳毅的指示,和同志們一起火速行動,做好應付一切嚴峻考驗的準備。敵偽清鄉開始後,在以粟裕等為代表的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的領導下,全區人民群眾緊密團結,採取各種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配合主力部隊的行動,嚴厲打擊清鄉分子,取得了歷時七個月的反清鄉鬥爭的勝利。

  1944927,黨中央電示華中局,為了迎接反攻,蘇浙皖地區應有新的發展……並要求華中局抽調一批幹部、軍隊,渡江南進,完成上述任務。粟裕毛遂自薦,得到中央批准。12月中旬,粟裕和陶勇率領新四軍第1師第3旅,分兩路偷渡長江,突破京(寧)滬鐵路上日偽的重重封鎖,於19451月抵達浙西,與新四軍第16旅會合。25,蘇浙軍區成立。粟裕任司令員,統一指揮蘇南、浙江部隊,並以華中局代表的名義,領導江南、浙東兩個區黨委的工作。為了響應黨中央的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號召,有效地打開浙東南發展局面,粟裕率部在浙西進行的第一個軍事行動,便是控制天目山地區。在挺進天目山的軍事、政治行動中,粟裕率部打了三個漂亮的反頑殲滅戰。第一仗便是新登戰役。61,我軍以三個支隊的兵力,一路突破頑軍第79師設置的防線,直逼新登城下,同頑第79師經過一夜血戰,我軍於2日上午攻克新登城,打退頑軍第79師組織的八次反撲,摧毀敵碉堡300餘座,取得了攻堅殲頑2000多人的重大勝利。6月中旬,粟裕從新四軍人力、物力的實際出發和戰略發展的需要,毅然率部放棄新登,撤離天目山往孝豐以北轉移。敵前敵總司令李覺以為新四軍在新登戰役中元氣大傷,無力再戰退卻而去,便命令左、右兩翼兵團分別從溪鎮和新橋頭出動,向孝豐開進。各部頑敵紛紛向李覺請命,都欲消滅我軍好邀頭功。粟裕決定將計就計,引誘擔任敵左翼兵團的第52師孤軍深入。第52師在皖南事變中,雙手沾滿了我敵後抗日將士的鮮血。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我新四軍將士群情激奮,鬥志高漲,誓要敵人血債血還。619,粟裕命令第1縱隊、第3縱隊和第4縱隊共六個支隊,轉頭對敵第52師發起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頑軍第52師。借著勝利的東風,粟裕揮師東向,以兩萬兵力將頑軍第79師和兩個突擊總隊共1萬餘人,包圍在孝豐東南的草明山、白水灣至港口的狹小山谷中,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殲頑軍6699人,擊斃敵21名將校軍官,取得了孝豐決戰的輝煌戰果。粟裕領導和指揮的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共殲敵人2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等。後來,毛澤東曾多次稱讚天目山戰役打得好。

  1945815,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粟裕奉命率部北撤,回師蘇北。10月,黨中央任命粟裕為華中軍區副司令兼華中野戰軍司令。解放戰爭打響後,粟裕奉命率華中野戰軍奔赴華中戰場。遵照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從713827,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裏,粟裕率部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敵營,銳不可當,取得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的空前勝利,先後在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丁堰、林梓)、如黃、邵橋共殲敵六個旅和五個交警大隊,計50000余人,史稱七戰七捷。蘇中戰役,也是中原突 圍後我軍挫敗蔣介石部隊的第一個戰役。當時延安總部發言人稱,它和中原突圍、定陶戰役,這三個勝利,對於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局面是定下來了。並稱讚:粟裕將軍的歷史,就是一部為民族與人民解放艱苦鬥爭的歷史。今天,粟裕將軍成了蘇皖軍民勝利的旗幟。

  194610月,粟裕通過認真分析華中、山東的戰爭形勢,向中央軍委慎重地提出了將華中和山東兩大野戰軍會合的建議,並得到批准。粟裕遂遵命率華中野戰軍北上,在魯南與山東野戰軍會合。不久,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給陳毅來電,指出:陳毅率領的山東野戰軍和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會合後,由陳毅統一領導,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由粟裕負責。從此,粟裕擔起華東戰場指揮戰役的重任。19471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正式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這一時期,針對敵人加強縱深,密集靠近,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術,粟裕對敵採取的戰略戰術可概括為:運動作戰,謹慎決策;膽大心細,敵變我變;主動出擊,以少勝多。從宿北戰役到魯南戰役,從萊蕪戰役到孟良崮戰役,在這一系列艱苦卓絕、氣勢磅礴的對敵大規模殲滅戰中,我軍共殲敵近20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圍殲我華東野戰軍、完成其華東綏靖大業的美夢。

  這裏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孟良崮戰役。1947年上半年,隨著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國民黨不得不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蔣介石的兩大進攻重點便是山東和陝北。3月以來,蔣介石以24個軍共45萬人的兵力集結華東戰場。其中蔣軍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都雲集於此,妄圖伺機全殲我華野部隊。敵第74師,是蔣介石最精銳的部隊、五大主力之一。這支敵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在緬甸境內接受過美國顧問的特別訓練,不僅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而且全部都是美械裝備。抗戰勝利回國後,該師成為國民黨政府陸軍總部直屬的南京衛戍御林軍。該師中將師長張靈甫,老奸巨猾,曾多次同粟裕交戰,也算是粟裕的老對手了。他多次叫囂,要活捉粟裕,親手押往南京

  在張靈甫的鼓動下,敵整編第74師邀功心切,脫離其湯恩伯所率兵團兩翼,長驅直入,在坦埠附近形成孤軍深入之勢。陳毅和粟裕根據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戰略方針,作出分割、挖殲敵第74師的決定,以滅敵人之囂張氣焰,長我解放區軍民士氣。513,戰鬥打響。粟裕調兵遣將,毅然採取猛虎掏心戰術,以中央突破對中央突破,以五個縱隊的兵力迅速對敵第74師形成包圍;四個縱隊待命週邊,阻擊敵人援軍。當時,戰場上形成這樣一個險象環生的局面:敵第74師被我華野五個縱隊圍困在孟良崮山區;而敵人的30多萬援軍則又將我華野九個縱隊包圍得水泄不通。離孟良崮最近的敵援軍僅僅只有10裏。但在我華野四個縱隊的頑強阻擋下,不管蔣介石和湯恩伯如何催促嚴令,敵人援軍休想再往前開進一步。陳毅和粟裕清醒地意識到,此戰關係到華東整個戰局的轉變,戰鬥必須速戰速決,否則拖延時間,後果不堪設想。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密切注視著這次戰鬥,毛澤東電示:切忌貪多,力求殲滅整編第74師。

  戰鬥進行到15日下午,粟裕命令我軍向74師發起總攻。在74師的頑固抵抗下,戰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我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為了搶佔制高點,我軍將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奮不顧身,勇往直前。15日的總攻擊戰,我軍近萬名將士負傷,2000餘人壯烈犧牲。戰鬥的慘烈程度,超乎尋常。16日,我軍再次向敵74師發起猛烈攻擊。緊張激烈的戰鬥進行到下午,所有高地均被我軍佔領,擊斃敵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隨著孟良崮頂峰的攻克,戰鬥以我軍的勝利告終。粟裕在看俘殲敵軍的數字時,覺得跟實際不相符,便命各縱隊繼續搜查,果然在一個隱蔽的山谷裏發現漏網殘敵約7000餘人,我軍當即發起攻擊,實現了全殲敵第74師的作戰計畫,共殲敵32000餘人,取得孟良崮戰役的輝煌勝利。蔣介石獲悉噩耗,痛心疾首地說,孟良崮的失敗,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真是空前大損失,不能不令人哀痛。陳毅對粟裕在華東解放戰場上的軍事指揮才能曾給予高度評價,他說:粟裕同志可算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人,戰役指揮很高明,他長期在實際戰爭中鍛煉,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剛創造了一個空前大勝利,就被下一個更大勝利打破了紀錄,空前之後又來一個空前,接著還有另一個空前。毛澤東打來電報,高度讚揚和肯定華東野戰軍: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地戰績最大的軍隊……”

  1947630,隨著劉鄧大軍在魯西南強渡黃河,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全國性戰略反攻拉開了序幕。為配合劉鄧大軍在中原戰場上順利實施戰略行動,中央軍委命令陳粟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組成東西兩個獨立行動的兵團,分路進擊敵人。8月,劉鄧奉命率部提前挺進大別山,陳粟也奉命率6縱、10縱和特縱南渡黃河,進入魯西南,統一指揮外線部隊,配合劉鄧作戰。陳粟率華野外線兵團在魯西南打的第一個殲滅戰便是發起沙土集戰役。是役,我軍殲敵整編第57師,活捉敵師長段霖茂,並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扭轉了我軍在外線作戰的不利 態勢。19481月,中央軍委給粟裕來電:為配合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入敵人深遠後方,決定派粟裕率華野三個縱隊,渡長江南進,赴閩開闢新戰場,以吸引敵軍主力跟進,分散敵軍,減輕華東我軍壓力,並請粟裕熟籌見複

  粟裕掂著手中的電文,深邃的目光注視著位於濮陽的華野司令部門前的一條小河,陷入良久的思考之中。4月,他給中央軍委複電,提出了自己的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中原黃淮地區尋找戰機、大量殲敵的建議。該建議指出,我軍三個主力縱隊過江遠征福建,沿途作戰,必造成重大傷亡、減員,且難以調動敵主力部隊跟進,不如我軍暫不過江,以此三個主力縱隊配合友軍在中原尋機殲敵。粟裕以共產黨員的坦蕩胸懷斗膽直陳,分析利害得失中肯,條理明晰。黨中央和毛澤東在接到粟裕的電報後,非常重視,當即回電請陳粟上中央當面彙報。粟裕接電後趕往河北阜平南莊,向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當面彙報了自己的意見,得到了他們的同意和首肯。這次河北阜平南莊之行,其結果是粟裕率華東野戰軍挺進中原。因陳毅調中原軍區任副司令員,沒有回華野,粟裕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華野的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從61771,華野將士在粟裕的指揮下,以風捲殘雲之勢,所向披靡,連克開封、睢杞,合稱豫東戰役。豫東一戰,共殲敵一個兵團部、兩個整編師、四個保安旅,計殲敵近10萬人。後來,粟裕回憶豫東戰役:這是一次包括攻堅戰和運動戰在內的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兵團作戰,也是我親身經歷的最複雜、最劇烈、最艱苦的戰役之一。

  924,粟裕指揮的濟南戰役原定一個半月完成,結果只用了8天就攻克濟南,全殲敵人10余萬人,活捉敵統帥王耀武。就在當天,粟裕向中央軍委、華東局、中原局各發一電,提出發起兩淮和海州戰役的建議。1011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5人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116,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戰鬥在我解放大軍猛烈的炮火中,正式打響。淮海戰役中,我軍共有60余萬兵力參戰,而華東野戰軍就占其中的70%,達42萬人。粟裕親率華野部隊,奔赴淮海戰場。粟裕一面指揮華野幾十萬大軍在各條戰線同敵人作戰,一面從戰略高度時刻關注全局,根據戰事的發展,不斷向中央軍委和總前委提出一系列建議。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粟裕準確地預見到徐州之敵杜聿明率部逃跑的可能和方向,調遣華野主力分作幾路南下對其展開尾追堵截,最後終於將逃敵包圍在徐州西南的陳官莊地區。我軍以強大的政治攻勢配合淩厲的軍事攻擊,國民黨部隊許多官兵看清跟著蔣介石只有敗亡的下場,紛紛向人民解放軍投誠。而杜聿明、邱清泉等人猶作困獸之鬥。194916,劉、鄧、陳、粟、譚5人聯合向各縱隊下達總攻命令。戰鬥到第四天上午,全殲國民黨第2、第13兵團,活捉杜聿明,擊斃敵兵團司令邱清泉。歷經65天的艱苦戰鬥,我軍取得了震驚中外的淮海大決戰的勝利。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殲敵徐州剿總”1個總部、22個軍部、56個師共55萬人。其中有44萬敵軍為華野所殲,占殲敵總量的80%。

  淮海戰役,不但是中國現代革命戰爭史上我軍譜寫的無比精彩、光輝的一頁,也是解放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它的勝利,為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早日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渡江戰役打響前夕,中央軍委對全軍進行了整編。原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各野戰軍,依次分別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野戰軍下轄兵團,兵團轄軍,軍轄師。華東野戰軍改為第三野戰軍,粟裕被任命為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仍代行司令員兼政委職務。三野下轄四個兵團,十六個軍。經中央指示,原淮海戰役總前委繼續行使統一領導渡江作戰的職能。3月底,根據總前委擬定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三野第79兵團共30萬人,組成中作戰集團;第810兵團,共35萬人,組成東作戰集團,二野部隊組成西作戰集團。19494月,二野、三野大軍紛紛南下齊聚長江北岸,作整訓和渡江準備。3野部隊將在長江中下游渡江,擔負對付湯恩伯集團的75個師近45萬兵力的作戰任務。420日,國民黨政府在蔣介石的操縱下,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各野戰軍、地方兵團和遊擊隊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晚20時,3野部隊開始強渡長江,打響富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渡江戰役。21日,我百萬雄師渡江作戰全面成功,並以銳不可當之勢,迅速向敵佔區作縱深推進。23日,三野第8兵團解放南京。25日,粟裕又指揮東路和中路大軍東西對進,在郎溪、廣德之間包圍由南京、鎮江等地南逃的敵五個軍部、十四個師共10萬餘人,經戰鬥予以全殲。隨後,粟裕命令中路大軍直奔杭州,東路大軍進逼上海。到5月上旬,三野所有擔負解放上海任務的各主力部隊均已趕到預定地點。湯恩伯妄想以在上海修築的堅固防禦工事,同我解放大軍作垂死一搏。為了有效地保護上海市區,粟裕等決定將敵主力阻斷在蘇州河以北的江灣、吳淞、高橋一帶,盡可能將敵主力殲滅在上海週邊地區。512,上海週邊戰打響。敵人借助強大的海、陸、空協同作戰的火力優勢,負隅頑抗。我軍奮勇猛攻,但收效不大。粟裕當機立斷改變戰術,並親臨戰鬥最前線指揮戰鬥,取得週邊戰的突破性進展。23日,三野以九個軍的兵力全面進攻市區,湯恩伯從海上倉皇出逃。27日,粟裕率三野大軍秩序井然地進駐上海,受到上海各界人民的熱烈歡迎。61,隨著崇明島的解放,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

  京、滬、杭解放後,粟裕帶著長期因傷病折磨、瘦弱不堪的身體,又率領第三野戰軍,投身到肅清東南沿海殘敵和剿匪的戰鬥中。新中國成立後,粟裕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他始終保持著革命戰爭年代那股旺盛的精力,為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19585月至7月,在軍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上,粟裕因被某些人扣上在訓練工作中存在所謂的教條主義傾向的帽子,受到嚴厲批判。會後,粟裕調到軍事科學院,先後擔任副院長、第一政委、院黨委第一書記的職務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861756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1958年粟裕得罪彭德怀 蒙冤终生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导读]毛泽东也几次到会和座谈,把军内出现的所谓教条主义问题,上升到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高度,同时激烈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不得不一次次地在大会小会做检讨。

转播到腾讯微博
粟裕为何没能评元帅

资料图:粟裕大将

  《百年潮》杂志1997年第2期曾发表过萧克同志的一篇文章,回忆1958年军队反“教条主义”斗争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文章提到,当时令人震惊地在军内高层揪出一个所谓“以萧克为主帅、李达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包括刘伯承元帅在内的一批高级将帅及高中级干部因此受到错误批判和错误处理。而实际上,处理这一问题的那次军委扩大会,还有另外一个议题,那就是把粟裕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批判。会后,粟裕被撤销了总参谋长职务。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不了解在1958年那次风波中粟裕大将曾蒙冤。

文章目录:

风起于青萍之末

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些隔阂与意见分歧,性情比较暴躁的彭德怀往往对粟裕出言不逊。甚至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他都会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在工作中很难得到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的支持。

黑白颠倒有口难辩

但是,粟裕越解释,会场上的火药味就越浓。当他说明自己从不争权,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和主动不就华中军区司令员一职时,彭德怀竟然说:“这正说明你阴险!”一位军委领导甚至由他的几句检讨引申出一顶大得吓人的政治帽子,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盗,大盗盗国!”

漫漫平反路

粟裕被错误批判和撤职一年后,彭德怀、黄克诚等就在庐山会议上被打成了“反党集团”。这时,有的老战友劝粟裕把1958年受错误批判一事提出来。粟裕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

风起于青萍之末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提议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用整风的方式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这之后,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的主持下,研究确定了军委扩大会议的内容和议程。4月29日,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召集了有中央军委和各总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传达了中央军委确定的扩大会议议程。奇怪的是,身为总参谋长的粟裕这时虽然就在北京,却没有通知他参加这个座谈会。而且,中央军委拟定的扩大会议议程,竟赫然把解决所谓“总参和国防部关系”问题也列入其中。

  总参与国防部之间存在矛盾,情况比较复杂。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因病于1950年初即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1951年10月又增调粟裕出任副总参谋长。由于从建国初一直到1952年7月,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粟裕在工作中与军委负责人之间没有发生过明显的矛盾,工作还比较顺利。唯一出现过的一次误会,是发生在他与聂荣臻之间。当时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认为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到毛泽东那里去,因此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

  过去一向按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每半月报告一次粟裕,自然也必须照聂总长的意见办理。没想到毛对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格外关注,在1952夏提出了批评。为此聂荣臻不得不写报告向毛泽东作了检讨。粟裕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因此也向毛泽东做了书面检讨。没想到毛泽东不仅在他的检讨上做了批示,表示“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并借机对聂荣臻作了批评。他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这就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下来以后,周恩来即提名彭接替他主持军委工作,1952年7月得到政治局会议的批准。彭德怀很快走马上任,并立即提名调自己的老部下黄克诚担任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于是,黄克诚成了彭德怀抓军委和总参工作的主要日常助手。虽然粟裕于1954年10月做了总参谋长,但黄克诚同时被正式任命为军委秘书长,实际上全面负责主持军委和总参的日常工作。不难看出,彭德怀对粟裕这个总参谋长也是信不过的。

  一方面彭德怀信不过粟裕,另一方面粟裕为人又一向坚持原则,不事迎合,在自认为正确的问题上,常常是毫不退让,据理力争,加上他们之间对末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上看法的某些不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两人之间引起种种矛盾。粟裕就任总参谋长之后,很快就提出抽几个军作为统帅部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区,平时由各军区领导,但不编入各军区战斗序列,战时由统帅部统一机动的建议。

  对此,彭德怀认为没有必要,说全国都属解放军,一旦战争爆发,统帅部完全可以从各军区临时抽调部队组织战略预备队。粟裕则坚持认为,等战争爆发再抽调组织这支部队,一是会打乱各军区的作战计划;二是战争一爆发,交通被破,部队行动受阻,将会失去战机。成立国防部后,各总部仍直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但彭任国防部长后,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反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文电,就常因署名问题而受到指责。鉴于这种情况,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但总参一连五易其稿,均未能获得通过。

  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根据原定的日程对口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粟裕从借鉴苏军经验的角度,向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请对方提出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这件极其正常的事,却被军委领导认为粟裕是“告洋状”。

  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些隔阂与意见分歧,性情比较暴躁的彭德怀往往对粟裕出言不逊。甚至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他都会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在工作中很难得到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的支持,他对军队建设和日常工作提出许多重要建议和意见,自然也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的批复,这不免要影响到总参工作的正常运行,包括他主持下拟定的全军的作战计划,竟也长时间得不到批复。而越是这样,粟裕就越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958年5月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时,他还当面向毛泽东表示希望能够直接跟毛泽东谈谈自己对军队工作和总参工作的意见。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毛泽东也已经不再信任他了。

黑白颠倒有口难辩

1958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举行第一次小型会议,参加会议者基本上都是军委委员和军队的中央委员。彭德怀在会上宣布,这次扩大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整风、整编两大问题,要采取大鸣放、大争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令粟裕深感意外的是,一天之后,即5月26日,当他接到通知赶去中南海居仁堂参加有军委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时,发现会议竟是冲着他来的。与会者就粟裕在所谓“总参和国防部关系”上的“错误”进行了批判。批判中给粟裕扣的帽子有“一贯反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等。有关这次会议的内容,还向总参二级部的领导作了专门的传达,明显地是为在军委扩大会上批判粟裕定调子。

  军委扩大会议于5月27日正式召开,萧克在这次会议上被点了名。28日,粟裕就被迫在有50多人参加的军委扩大会第二次小型会议上作检讨。但这时会议的气氛还比较缓和。对此,毛泽东不很满意。他认为会议的温度不够高,因此要求元帅们和与会者以整风的精神大鸣大放,通过会议与大小字报相结合的办法,一周之内使空气紧张起来。

  30日,当召开第三次小型会议时,黄克诚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把火线扯开,挑起战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指示。于是,会议的温度迅速上扬,总参二级部的一位部长在这一天直接点出了“彭总与粟裕总长之间有隔阂,将帅不和”这个问题。主持会议的彭德怀当即表态赞同扯开这个问题。

  6月1日,针对有人担心把领导者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搞到大会上去影响不好,彭德怀在主席团会议上再度表明自己态度说:“我不能同意XXX的态度,说是会议有师级干部参加,我和粟裕的问题在军委小会谈即可,不要在大会上搞,怕传出去不好。有什么不好?这是软弱!”因此,对粟裕的批判迅速扩展到大会上去了。会议的组织者不仅向各组介绍粟裕的所谓“问题”,而且开始组织和动员一些领导干部对粟裕进行“揭发”批判。

  对于扩大会的斗争形势,毛泽东看来还是不太满意。6月9日,黄克诚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说,主席对我们的会议决心很大,强调开不好,大家就不要走。因此,会议还要扩大范围,每个师的党委书记都要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军委扩大会议迅速从300多人猛增到1400多人。毛泽东也几次到会或在中南海召集会议参加者进行座谈,把军内出现的所谓教条主义问题,上升到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高度,同时激烈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不得不一次次地在大会小会做检讨。但依照粟裕的性格,他每次几乎总是要对一些原则问题、重大事实做必要的说明。结果每次检讨,招来的都是更严厉的批判。

  会议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一是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对此,粟裕一边检讨,一边也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

  关于“一贯反领导”和向党“要权”。粟裕申辩说,所谓他曾经支持饶漱石反对陈毅的说法是不实的。“1943年饶漱石在淮南黄花塘赶走陈毅同志,当时我在一师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不仅我,别的师的干部也根本不知道。事实上饶的这种阴谋,他是不敢向下讲明的。”他并且说明,他不仅对陈毅同志一贯是尊敬的,而且也从不争权力。他举例说,1945年中央曾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他认为张是党内有资望的老同志,新四军二支队的张就是司令员,他是副司令员,因此华中军区司令员也应该由张担任才好。因此,他压下了中央的这个任命,向中共提出了建议,中央因此修改了任命。1947年军委要他带王必成纵队到鲁西南,同已在鲁西南的陈士榘、唐亮的部队汇合,统一指挥这六个在外线的纵队,他当即复电军委,强调这六个纵队是华东的主力,必须由陈毅同志亲自指挥。1948年他到西柏坡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毛泽东当时明确主张派陈毅到中原去,把华野交给他负责。他当即表态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在毛泽东强调陈毅必须到中原去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华野司令员仍然要由陈毅同志兼。

  关于“告洋状”。当时他和苏军总长的会面完全是事先安排的,会见总共只有20分钟,加上翻译,两个人每人顶多只能讲五分钟话。粟裕解释说,当时提出请对方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是鉴于军委责成总参起草的国防部及总参职责条例五易其稿通不过,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告洋状’,当时的动机,还是想参考一下苏军的经验,来草拟我们已经写过五次还没有定稿的工作职责条例”。

  但是,粟裕越解释,会场上的火药味就越浓。当他说明自己从不争权,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和主动不就华中军区司令员一职时,彭德怀竟然说:“这正说明你阴险!”一位军委领导甚至由他的几句检讨引申出一顶大得吓人的政治帽子,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盗,大盗盗国!”

  军委扩大会议上的浓烈的火药味,使每一个挨批判的人都不能不违心地进行检讨。粟裕看得很清楚,坚持解释下去,自己的问题必然被归入敌我矛盾。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粟裕不得不在第二次大会检讨时,把会议强加给他的罪名一一承认了下来。军委扩大会开始后,毛泽东曾向萧劲光征询对粟裕的看法。萧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毛点头赞同。此后毛又讲了句公道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因此,陈毅在听了7月14日粟裕的第二次大会检讨之后,主动走上前去握着粟裕的手说:“讲得很好。”并且带头鼓掌,表示通过。次日,陈毅又在大会上讲:“昨天他的检讨,我觉得很好。如果说我和他有很大的分歧,经过昨天他的检讨,造成了我和他重新团结的基础,我个人表示欢迎。过去他在三野军事上贡献是很大的,这是不能抹杀的,战场指挥搞得很好,主要是打胜仗的。他转了就很好,欢迎他这个态度。”

漫漫平反路

  不过,粟裕并没有因此得到解脱。军委扩大会议虽然于7月22结束了,仍有人继续在中央领导中施加影响,把“告洋状”进一步诬为“里通外国”。这就使毛泽东对粟裕产生严重的不信任。不久后,毛泽东甚至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把粟裕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结果,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粟裕总参谋长的职务,调离总参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找他谈话明确讲,今后你就到军事科学院去工作,在那里搞学术研究,不必到部队去跑了。可以看出,粟裕连接触部队的权利都没有了。此后他长期任闲职。

  对于粟裕以前的战功,自然也能抹则抹。若干军史出版物把解放战争中明明是粟裕提的重要建议和他指挥的重大军事行动,笼而统之地改写成“华东野战军”、“华野首长”。解放战争中粟裕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代理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有些正式出版物根本不提。1958年原华东军区和华野的主要负责人,在苏中有的县提及粟裕和“七战七捷”的信件上正式批示:“这并不好,也无必要”。也就是说,粟裕指挥的,曾经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的“七战七捷”,由于粟裕有了“错误”,也就被从历史上抹去了。

  粟裕被错误批判和撤职一年后,彭德怀、黄克诚等就在庐山会议上被打成了“反党集团”。这时,有的老战友劝粟裕把1958年受错误批判一事提出来。粟裕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

  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搞的。”对此,粟裕十分兴奋,认为这等于毛泽东代表中央给自己平反。然而,中共中央并未就此发出指示和作出决定,有的领导人对粟裕仍旧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包括他经过呕心沥血的研究,为国家防务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的许多重要建议,也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使他的军事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起到应有的作用。种种不公正对待,长期心情压抑,使粟裕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明确讲: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反党集团”(指萧克等)要专门平反;另一种情况(指没有戴“反党”帽子的)也要平,情况不一样也要平。

  得知这一消息后,1979年夏,粟裕在烟台看望叶剑英副主席时,向叶报告了他要求平反的强烈愿望。叶当面对他讲: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以后从叶副主席处得知,叶已同小平同志谈过,小平同志同意。据此,粟裕于是1979年10月9日就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他进行的错误批判,向中共中央正式写申诉报告,要求撤销会议强加给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10月16日,叶剑英在粟裕的报告上做了如下批示:“粟裕同志送来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批判他的申诉报告一件,前不久萧克同志看我时,也曾提到有关那次会议反教条主义的事。我认为五八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检查总结建国以来军事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那次会议的错误,我建议总政组织力量,认真地研究,向军委提出实事求是的报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妥善处理。”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此事一直拖了下来。直到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又进一步批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直接受理粟裕的的冤案,不久又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并征求了粟裕本人的意见,决定即由中共中央指派代表同粟裕本人正式见面,但这一决定也未能付诸实施。结果,粟裕在蒙冤26年后,没能等到组织上正式为他平反,就含冤离开了人世。在中共中央的讣告里,也只写了这样一段话:“粟裕同志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他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粟裕同志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期间,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保卫和巩固我国国防,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他蒙受的冤屈和遭到的不公正待遇,讣告中一句未提。

  有关文件中开始提到粟裕受到错误批判的情况,已经是1987年9月11日。在这一天,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物分册“粟裕”条目中写上这样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公开指出了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的“批评”是“错误”的。对此,当时任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让人向粟裕夫人楚青转达了这样的话:“这件事我已费了很大的劲,只能办成这样子。”

  给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后。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同时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文章除了对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这篇文章经由南京军区和总政治部先后草拟,总政治部、中央军委、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修改审定,最后由江泽民总书记审阅发出。这个代表中央军委为粟裕正式、公开的平反,虽然来得太迟,但终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粟裕以清白高洁。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灵,也实现了许多干部群众多年的心愿。这一长达36年的历史公案,至此总算有了一个公正的了结。

2010年10月18日08:51新华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991908
粟裕指挥莱芜战役:三天歼敌六万 陈诚胆寒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齐鲁大地的莱芜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粟裕是被毛泽东授予的开国第一将。六十三年前,在这 片英雄的土地上,由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粟裕直接指挥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莱芜战役。这一仗使蒋介石和他的“第一大将”陈诚为之“心寒”;这一仗三天 时间共歼敌达六万之众;这一仗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少见的奇迹。从而彻底粉碎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当局企图在山东会战中歼灭解放军主力的阴谋。

  1947年初,解放战争的全国战局继续以华东战场为中心展开,主战场转入山东解放区境内。

   面临和平攻势破产,军事进攻惨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制定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采取集中重兵于主要战场的战略部署,调集31万兵力于华东战场,企图 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地区。蒋介石特派他的参谋总长、“第一员大将”陈诚坐镇徐州指挥。陈诚依恃其兵力上的优势,扬言:“即使全 是豆腐渣,也能撑死共军!”

  针对敌军的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及时发出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号召。毛泽东指出,为着彻底粉碎蒋 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灭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为此,他代表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连续打数个 大歼灭战,以彻底粉碎蒋军向鲁南的进攻。

  国共双方的战略态势表明,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迫在眉睫。

  蒋军根据“鲁南会战”的计划,集结于南北两线的部队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企图夹击集结于临沂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和副政委谭震林密切关注敌军的动向,得知敌人有“集结更大优势兵力与我在鲁南决战”的企图,决定集中50个团的兵 力,粉碎敌人的新攻势。而在如何打法上,则经历了一个由“南征”改为“北战”的战役决策过程。开始,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先打南线之敌,诱敌北进到临沂外 围,予以各个歼灭。但是敌军采取稳打稳扎,齐头并进的战法,一时难以分割歼灭。在这种情况下,粟裕认为,北线之敌兵力较少,战斗力相对不强。如果我军放弃 临沂,主动隐蔽北上,先歼击北线之敌,既可置南线敌人强大兵团于无用之地,又可出其不意地歼灭北线的李仙洲集团,从而粉碎敌人南北夹击的企图。这时,陈毅 提出了一个“舍南取北”的作战构想,要粟裕进一步思考并提出具体作战方案,这样陈、粟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接着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出了北上歼敌的作战方 案,以陈毅、粟裕、谭震林联合署名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同意作战方案,并指示:“总之,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力争主动,避免被动。”

  这样,经最高统帅部和战区指挥员上下结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一个切合实际的莱芜战役作战方案正式形成。肩负战役指挥重任的粟裕,立即展开紧张复杂的战前准备和战役组织工作。


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陈、粟采取了一系列“示形于南,击敌于北”的策略。具体为:一示南征 之形,在军事上隐蔽北上歼敌的意图;二示决战之形,以迎合敌人企图在临沂与我决战的心理;三示失利之形,主动放弃临沂,使敌人产生我军连战疲惫、不堪再战 的错觉;四示西进之形,使敌人难以辨明我军北上作战的真实意图。

  蒋介石、陈诚果然中计,陶醉于虚假的“空前大胜”的战报之中。而陈 毅、粟裕、谭震林却暗暗发出了在北线作战的行军命令。南线主力部队,冒着雨雪风寒分兵三路向北急进。每天从“日落村”出发,到“天亮村”宿营。与部队并肩 前进的,还有当地数十万支前的民工。当时,从临沂到蒙阴150公里的地区内,白天宁静,夜晚沸腾;山上山下,人欢马叫;村前屯后,熙熙攘攘;大小道路,车 轮滚滚;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好一派人民战争的宏伟场景。

  坐镇济南的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得知华野主力向北运动,有包 围李仙洲集团的企图,采取了“机动作战”的策略。粟裕密切注视敌军动向,敌变我变,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作战部署,并加速实行战役的合围计划。经过先后四次 与蒋军的周旋较量,当年2月21日,华野部队全部展开,在莱芜地区形成了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基本上完成了对李仙洲集团的战役合围。

   决战中,粟裕把注意重心集中在如何达成对李仙洲集团的全歼上,在作战指导思想上辩证地处理网开一面与四面包围的关系。采取三阙一,网开一面的战法,调虎 离山,纵敌出城,然后四面包围,收网捉鱼。到2月23日中午,5万多蒋军被团团包围在东西三四公里、南北十一二公里的袋形阵地里,北进不能,南退不得,乱 作一团。到下午5时,李仙洲集团大部被歼灭。乘隙逃出的第七十三军军长韩浚及其残部5000多人,也被华野部队截击全歼。

  莱芜战役至 此胜利结束。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只用三天时间,我军以伤亡六千余人,歼敌7个师六万人左右,生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和少 将17名,击毙少将师长、副师长2名。使鲁中、渤海、胶东、滨海4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大大改善了华东野战军的战略态势,华东战场的形势从此转入一个新阶 段。

  延安总部发言人发表评论,“盛赞华东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及其领导者陈毅、粟裕将军。”陈毅对记者发表谈话,认为莱芜战役的空前大 胜,“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粟裕在总结莱芜战役的经验教训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能够调动敌 人,使敌人听从我们的指挥,最终歼灭敌人,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战略指导的正确和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如果没有当地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和与部队的并肩作战, 莱芜战役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烟云已经越过了60多个春秋,但回忆起来还好似历历在目。莱芜战役的胜利永载史册,粟裕将军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永载史册,莱芜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永载史册。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长安开发采编中心主任记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959089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缴获的迫击炮。 资料照片

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战前:7000余人>30000余人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 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 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 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 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 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 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 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 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下定决心后, 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 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 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他迅速做 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从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 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新四军的设伏地区。”

粟裕见“肉馅”已全部包进“饺子皮”,遂令叶飞立即发动进攻,速歼韩顽第6旅。叶飞遵照粟裕指示,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法,将该顽军截成数段,歼其大部,迫使其旅长翁达绝望自杀,打开了局面,扭转了黄桥战役的不利态势。

同日24时,王必成率第二纵队进占分界,断绝了韩顽第33师退路,并与陶勇的第三纵队前后夹攻,迅速全歼该师,还活捉了其师长孙启人。接着,王必成部与陶勇部兵锋北指,与叶飞部合力围攻韩顽第89军军部。韩顽见势不妙,渡河逃窜,连军长李守维也在混乱中落水淹死。

至6日晨,进攻黄桥的主力韩顽第89军军部被彻底歼灭。为痛打落水狗,粟裕下令乘胜追击,进占海安和东台等地。

战后:5天100公里<1天90公里

黄桥一役,新四军以不到1000人的代价,歼韩顽1.1万余人,其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6旅中将旅长翁达和团长数人毙命,第33师师长孙启人、 第99旅旅长苗瑞林、第117师参谋长等师、旅、团级军官10余名及下级军官600名被俘。国民党军遭到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蒋介石哀叹:“诚吾人之 奇耻大辱。”

黄桥决战胜利后,陈毅满心喜悦地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粟裕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清醒 地看到了部队在这次战役中暴露的不足。10月10日,他在战役总结大会上做起了第三道数学题:“过去一天一夜走90公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 100公里路追了5天……”也就是说,新四军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的能力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战前,沉着冷静,在不利条件下看到有利因素;战中,精确计算,正确指挥部队运动歼敌;战后,保持清醒,在光辉胜利中细察缺点不足。这就是常胜将军粟裕的非凡之处。

(作者为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部副部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959078
"粟司令打仗 仗仗胜" 揭秘苏中七战七捷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华中野战军在一个月内连续四次作战,歼敌三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三个星期解决苏中问题的迷梦,使苏中战局出现了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

  这时苏中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东守南通至海安的公路干线,西攻邵伯、高邮,正面加强海安至泰州以南占领区的“清剿”和防御。南通、如皋一线兵力比较薄弱,是其暴露的翼侧。

  粟裕全局在胸,预想如果避开正面,攻其侧翼,在南通、如皋之间打开缺口,必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之部署,造成歼敌良机,寻歼敌人于运动中。

  8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于8月25日将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粟裕、谭震林决定立即南下作战。他们在给上级的电报中说:我为争取在二十五号顽庐山会议前,给顽一个严重打击,决以一、六师及五旅南下,攻占白蒲、丁堰、南通、海门一线,以使顽主力南援时,求得歼灭一个旅至两个旅。

  次日,中央军委和陈毅复电,同意华中野战军南下行动计划。随后中央军委又发电报指出,在攻占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之线以后,海安、如皋之敌也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步是否可以攻占一些小的市镇,并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迫退海安、如皋之敌。强调指出:将这些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一营一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

  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指示来得非常及时十分正确。当即决定从丁堰、林梓打开战役缺口,以黄桥为进攻方向,插到敌人侧后作战,给敌人以措手不及。

  这个侧后,是国民党军队在其占领区构筑的东西百余里、南北数十里的封锁圈。它南临长江天险,其他三面是许多据点构成的封锁线。黄桥位于封锁圈的中心。

  以三万多主力部队插到敌人封锁圈中作战,这是巧用奇兵,也是一步险棋。粟裕说:“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带有危险性。”他敢于走这步棋,是因为战区中有广大人民群众作坚强后盾。

  这个战区原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经过多年抗日斗争和反顽斗争的锻炼与考验,又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参加和支援自卫战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暂时沦入敌手,但一刻也没有停止斗争,他们在不断的袭扰敌人,千方百计地援助新四军。

  华中野战军主力大部分战士系苏中人民子弟,同苏中人民血肉相连,不仅为人民利益而战斗,而且秋毫无犯,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华中野战军部队同苏中人民结成了骨肉相亲、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地方党政机关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据不完全统计,苏中战役期间,有15万民工随军行动,50万群众直接支援前线,仅第一军分区就提供军粮360多万石,柴草70多万担。支前的民工肩挑车运,运送弹药、粮草,救护伤病员。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支援就到哪里。民兵、游击队员站岗放哨,封锁消息,打击“还乡团”,甚至直接参军参战。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展现出一幅幅人民战争的动人画卷。

  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主力部队深入敌后,如鱼得水,行动自如。夜间行军,军民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静悄悄,甚至连犬吠之声都难以听到。国民党军队被蒙在鼓里,对华中野战军的行动茫然无知。

  8月20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攻击丁堰、林梓的作战命令。21日夜间发起战斗,第一、第六师、第五旅主力部队,犹如蛟龙出水,似三把钢刀,一齐向蒋军一字长蛇阵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国民党占领区东面封锁线中部,驻有交通警察总队六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一个营共3700多人。

  交通警察总队号称是国民党“袖珍王牌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和上海税警团改编,名义上属交通部,实际归“军统”指挥,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合作训练,一色美械装备,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这支部队政治上极其反动,同地主武装“还乡团”狼狈为奸,血腥屠杀革命干部和镇压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敌人仓皇应战。经过一昼夜激战,一、六两师全歼了丁堰、林梓之敌。五旅乘胜扩大战果,攻占了丁堰以北的东陈镇。此战,歼交警总队五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一个营共3500多人,生俘少将总队副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许多被捕地方干部、民兵和土改积极分子,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作战,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包括美式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以及堆满几间房子的标有“USA”字样的手铐脚镣。

华中野战军部队换上美蒋送来的美械装备,好似猛虎添翼。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心花怒放,笑逐颜开地议论道:“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给我们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我们也不客气,送多少,收多少,欢迎再来!”从此以后,蒋介石这个称职的“运输大队长”浑号便不胫而走,享誉中外。

  丁堰林梓战斗结束的第二天,粟裕来到第六师第十八旅驻地,停留在村头一架风车旁,遥望西方,思考着下一步棋如何走。他让参谋把旅长饶守坤找来,一见面就问:“现在部队作战情绪怎么样?”

  饶守坤满面笑容地回答说:在粟司令的正确指挥下,部队连战皆捷,装备也改善了,从下到上情绪高得很。

  粟裕说:我现在可是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考虑下一仗怎么打。我们打下丁堰、林梓后,威胁到如皋的敌人,他们很可能调兵增援。你们要不辞辛劳,准备连续作战。

  果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将要进攻如皋城,急令黄桥守军增援。同时令黄百韬率整编第二十五师进攻邵伯。这时北线国民党军已占领淮北睢宁,正准备向华中首府淮安进犯。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从北面绕过他的封锁圈,需要不少时间。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拿下邵伯,沿运河北上,配合北线部队进逼两淮。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不错:既救了东头,又捡了西头,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既已洞悉其奸计,便出其不意,计高一筹: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粟裕认为,蒋军如果攻占邵伯,将会威胁苏中两翼和两淮,邵伯势在必救。如何救法,要出奇制胜。东线敌人已连吃五个败仗,已经心有余悸,士气沮丧。他留下第七纵队,在海安、姜堰之间发动钳制性攻势。西线,他要已在当地的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五个团坚守邵伯,阻止敌军北进。第一、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按原计划向封锁区中心挺进,进攻黄桥、泰州,来个“攻魏救赵”的战法,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歼灭之,并解除邵伯之围。

  第一师副师长陶勇接到西进的命令,向侦察科长交代任务:你马上出发,向西一直穿过如黄公路到泰州,沿途侦察敌情。发现不好徒涉的河流,要架桥。大部队马上就要出发。

  “不是要去救邵伯吗?怎么不朝北,反而插到敌后去?”侦察科长疑惑不解地问。

  “现在绕圈子还来得及吗!我们也是去救邵伯,而且是走近路。”陶勇风趣地说。

  王集成副政委补充说:“泰州是黄百韬二十五师的后方。黄百韬倾巢出犯邵伯,泰州空虚。我们这么一插,如果拿下泰州,黄百韬就要陷于前后受击、进退两难的地步,必然回兵救泰州。这样一来,不光解了邵伯之围,更重要的是可以造成在运动中歼敌的良机。”

  8月23日晚,第一、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一齐向敌占区开进。部队刚刚穿过如黄路,突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原来四中队截获了敌人的重要情报:李默庵判断我军将攻如皋,急令黄桥守军九十九旅增援。九十九旅怕在运动受袭击,迟迟不敢轻进,反而要求如皋守军接应。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撞个满怀。

  送上门的猎物,如何不打!粟裕当即下令,要部队在运动中严密注意敌情,拟在如黄路打一场预期遭遇战。

  陶勇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命令,觉得野司这一决定真是高明。表面看来,这一仗似乎可以不打。因为一来敌军增援如皋是李默庵的一着空棋,无足轻重,可以置之不理;二来为了策应邵伯而攻泰州,事情紧急,也应避开途中敌人,以免延误。况且敌后作战,亦应慎重。但是野司决定打这一仗,又应棋看三着:如黄路上的九十九旅好像“掌中之蛹”,一击就毙;这里一打,又可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歼之;敌人东线一乱,黄百韬怕其老巢被捣,围攻邵伯便会动摇。一举而赢三着!敌变我变,真是个机灵而大胆的决定。

  该预期遭遇战于8月25日打响。黄桥守军九十九旅刚进至黄桥东北之分界,就与第六师部队遭遇,并被团团围住,展开激战。

  这时,李默庵才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急令如皋守军一八七旅附七十九旅一个团、九十九旅一个营增援。结果,在加力、谢家甸之间地域被第一师、第五旅包围。国民党军实有兵力要比我军预先侦知的兵力多得多,又采取集团固守的战法,经一夜激战,分界和加力两地都未能解决敌人。

  这时西线邵伯激战正酣,敌人已经突破我军在乔墅的阵地。粟裕认为,我军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被拖住,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发生不利的变化。要歼灭当面之敌,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可是手中兵力不多,又没有预备队可调。怎么办?他使用擅长的绝招,在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

  他当机立断,立即调整部署,堵住敌人后路,同时割断东西两路敌军联系,迅速转用兵力,造成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各个歼灭分界、加力之敌。

  粟裕打电话给陶勇,命令该师第一旅西调,配合第六师歼灭分界之敌第九十九旅,并要第一旅旅长张震东当面受领任务。

  张震东到达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时,见粟裕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沉思,便轻轻地走过去。

  粟裕指着地图说:老张(因为张震东年岁比较大),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在加力、分界两地,如果两地同时对打,我们兵力不足,不能迅速解决战斗。你们那边敌人是三个多团,如皋还有两个团。你们和五旅是九个团,九比五。如果如皋的两个团出援,打起来要延长时间,形成僵局。不如干脆把一旅加到六师那边,来一个雷公打豆腐,先集中兵力歼灭分界的九十九旅,然后再转用兵力歼灭加力的敌人。你们旅立即奔赴分界,协同六师歼灭九十九旅。

  “是!坚决完成任务!”张震东这员虎将,飞身上马赶回部队。

  8月26日,第六师和第一师第一旅、特务团以五比一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分界之敌发起猛攻,只用两个小时便解决战斗,全歼敌人第九十九旅两个团3000多人,活捉少将旅长朱志席、少将副旅长刘先国。尔后向东转移兵力,把第六师、第一旅、特务团调至加力,造成15个团对三个团的绝对优势,将加力突围之敌一举歼灭。数百名国民党军官兵向如皋逃窜途中,巧好被第五旅堵住去路。第五旅官兵着黄色军服,同苏中部队的灰蓝色军服不一样,而与国民党军的黄绿色军服近似。蒋军以为援兵到来,顿时一片欢呼,不料在兴高采烈中当了俘虏。

  驻守黄桥镇的国民党军第一○六旅五个连此时已孤立无援,成为华中野战军此次作战中最后一个歼击目标。粟裕命令第五旅乘胜扩大战果,夺取黄桥。第五旅一夜急进到达指定位置,将黄桥团团围困。在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敌人突围无望,于8月31日全部缴械投降。黄桥再次回到人民手中,军民们欢呼跳跃。

  这一仗打得痛快淋漓,歼蒋军两个半旅1.7万余人,创造解放战争开始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数字的新纪录。

 新四军原第二师副师长成钧率第五旅参加了这次战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作战胜利后,我和第五旅的几个领导同志巡视周围的地形,展望纵横交错的水沟,金黄的稻田和绿油油的芦苇荡,当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深感华中野战军首长“攻黄救邵”作战部署十分英明、正确。

  在如黄路战斗进行过程中,粟裕还密切关注邵伯保卫战的态势。在半年前的高邮邵伯作战中,粟裕曾亲临前线指挥。苏中战役前夕,他又视察过第十纵的阵地,对那里的地形、民情和部署了如指掌。视察结束时,他明确提出邵伯保卫战的方针,对十纵指挥员说:第十纵和第二军分区的部队,总共只有六个团的兵力,有两个团是才上升的地方武装,火器配备尚待加强,只有四个团战斗力较强。除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外,你们顶多只有三个团的机动兵力。进攻邵伯的敌人是黄百韬的整编第二十五师,下辖两个旅。你们以三个团的机动兵力,要歼灭来犯之敌是困难的。因此,应当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方式,依托阵地,实行短促的反击以打退敌人的进攻。这样才能坚守邵伯。

  正如粟裕所预想的,敌人这次攻邵兵分三路,而以战斗力较强的第四十旅进攻乔墅,迂回邵伯,在飞机、炮艇配合下,向邵伯、乔墅、丁沟三地猛烈攻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和第二军分区两个团,采取轮番守备的战法,顽强防守,英勇反击,坚持四昼夜。直到8月26日黄昏,阵地屹立未动,毙伤蒋军2000多人。黄百韬得悉九十九旅在如黄路上被歼,他的侧后受到严重威胁,如此下去凶多吉少,难免被歼,只得草草收兵,撤回扬州。邵伯保卫战胜利结束。

  华中野战军从8月21日到31日连打三仗,三战皆胜,其中如黄路一仗就歼敌两个半旅,提前半个月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的任务。

  苏中战役在一个半月多的时间内,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对付国民党军12万余人,七战七捷,首创一个战役歼敌5.3万余人的辉煌记录,歼敌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总数的1.76倍,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声威,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南线的试战,具有战略侦察性质。初战获胜,不仅解决了对美械蒋军敢不敢打的问题,并使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初步探索了战争的规律,摸索了经验。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指出:“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苏中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彭德怀等聚会,热烈庆祝这一胜利。朱德后来在一次会议上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模范。他在苏中战役中消灭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延安总部发言人8月29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我粟裕将军所部在广大民兵配合之下保卫苏中,自7月13日至8月27日七战七捷”,“这一事件对于今后的战局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我中原大军之突围胜利,及苏中保卫战胜利,已奠定解放区军民之胜利信心”。9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取得定陶战役胜利后,《解放日报》发表《蒋军必败》的社论,进一步指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战局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粟裕的对手李默庵回忆苏中战役,认为“毛泽东的战略很高明”,“特别是粟裕卓越的战斗指挥艺术很值得总结”。“粟裕集中兵力打我一点,而且有时是集中五六倍的优势。这样,我的部队就吃不消了。这样的打法确实很厉害。”

  作为苏中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粟裕受到了苏中军民的热烈拥戴和颂扬。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这是苏中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几十年来,这首民谣被改编成歌曲、鼓词、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粟裕也十分看重这次战役,在《苏中战役总结》中,特别着重总结了军事上取胜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我们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我们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我们也不死守一地”;“其次,是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地执行了中央的指示。”不断积蓄与充实战斗力,便于连续作战。采取了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其三,就是采取了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其四,各兵团协同动作,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

  他还要求干部记住:“谁保存了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丧失了有生力量,谁就会失败。”要掌握好部队,组织好火力,利用地形地物,讲究战术,正确地指挥作战,减少伤亡。并且要不断地休整补充部队。

  37年后,粟裕回顾苏中战役,深刻地指出:苏中战役中“这种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以指导战争的经验,对于我们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及研究未来战争是会长期有益的。”

  苏中战役后60年来,人们著书、撰文、作诗等,不断地称颂和赞美它及其指挥粟裕将军者,不胜枚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写道:“苏中战役,作为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性质。”这一战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正确的战术,完全能够歼灭全副美械装备的敌军。”在解放区作战之有利于我不利于敌,这一点连国民党军也有深切的感受,国民党的战史在评述苏中战役时曾这样说:共军“行动自如,情报灵活,我军则时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

  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徐惠滋撰文说: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把中央意图与苏中实际结合起来,认为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到外线更为有利,这是他深刻领会战略意图,了解全局的生动体现。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不仅在战略上侦察了敌人的虚实,达到战争初期的试战目的,而且为实行内线持久作战提供了依据。”

  老战士李棠在《纪念苏中七战七捷六十周年兼怀粟裕将军》的七律诗中写道:

  雄师不畏蒋疯狂,守土维和上战场。

  宣泰交锋频报捷,如黄路袭写奇章。

  敌军洋械难凭恃,义旅机灵挥特长。

  决胜运筹垂典范,英名宇内永流芳。

  写到这里,笔者禁不住激情奔涌,亦填词一首――《鹧鸪天·苏中七战七捷》:

  七战苏中赤县喧,中央飞电奖英贤。集中兵力歼强敌,业绩辉煌叹可观。

  心有数,势相悬,阻其直入易危安。战区转折时机握,驰骋纵横捷报传。

本文摘自《开国第一将粟裕》张光彩 中共党史出版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812945
粟裕至死不回鄉之謎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粟裕和夫人楚青

    粟裕長子:“我和父親像戰友”

    “半世生涯戎馬間,

    徵騎倥傯未下鞍。

    爆炸轟鳴如擊鼓,

    槍彈呼嘯若琴彈。”

    每當粟戎生念起這首父親粟裕所寫的詩《老兵樂》,都感慨萬千。“這首詩,既是父親戎馬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鼓勵我馳騁疆場、為國盡忠的戰鼓。”

    粟裕的名字,同解放軍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半個多世紀戰鬥歷程緊係在一起。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十大將軍之首,幾乎全部得益于他自學而就的軍事才能。他曾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抗日時,在蘇中根據地打贏了決勝一仗;淮海戰役中共殲敵55萬人;中央曾確定粟裕為解放臺灣的指揮員;毛澤東還曾將他當作志願軍司令員的首位人選……甚至有人稱,“粟裕是中國500多年來的第一猛將”。

    作為粟裕大將的長子,粟戎生和父親選擇了同樣的路。從軍45年,他從士兵升到中將,最後升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他說話幹脆,決不拖泥帶水,個性甚至有點倔,典型的將門虎子。

    骨灰裏篩出傳家寶

    1984年1月底,粟戎生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他從部隊趕回北京後沒過幾天,2月5日下午4時33分,粟裕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痛不欲生的兒子,抱著父親的骨灰盒泣不成聲。

    然而就在這時,粟戎生卻被骨灰裏篩出來的三塊彈片震住了——“大的一塊有黃豆粒那麼大,小的兩塊綠豆粒大小。”

    粟裕一生身經百戰,打過各式各樣的仗,用過各種各樣的戰術,經歷的兇險更是多得數不清。“我們都知道父親曾6次負傷,身上彈痕累累。然而,誰也不知道這3塊彈片是什麼時候留下的。就連父親本人都想不到,還有這一處戰爭的創傷,折磨了他數十年。”

    根據彈片分析,這應該是贛南戰鬥中遭受炮擊時留下的。如果推算正確,這些彈片在將軍的顱骨裏已整整54年。1930年2月,作為紅四軍一縱隊二支隊政委的粟裕率領部隊進軍贛南地區,參加了消滅進犯贛南蘇區的國民黨唐雲山部隊的戰鬥。在激烈的交鋒中,敵人一發迫擊炮彈打了過來,在粟裕的身旁爆炸。粟裕只覺得頭部被猛地一擊,就倒在地上,昏了過去。

    戰鬥結束後,士兵們把滿身是血、昏迷不醒的粟裕抬到後方醫院,因條件簡陋,醫生僅用紗布對其頭部進行了簡單的處理。治療3個多月後,粟裕傷愈歸隊。

    在以後的日子中,戰事一緊,或者工作一勞累,粟裕就常常頭痛欲裂。粟裕的原秘書鞠開回憶說,“將軍頭痛之時,頭發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針扎般。他的臉老是通紅通紅的,經常說腦袋發漲。誰也想不到,原來他腦子裏會有炮彈片,我們都以為是戰爭高度緊張,他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而引發的”。由于常年在戰場上條件艱苦,粟裕老年時患上了多重疾病。1981年,在已患有高血壓、心肌梗塞、胃癌等重大疾病的基礎上,又被查出腦溢血和腦血栓,他頑強地同疾病戰鬥著。在粟戎生印象中,父親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未來的戰爭我不一定看得到,一旦打起來,要靠你們這一代了。”

    1983年5月,粟戎生被調任為某陸軍野戰部隊師長。行前,他去醫院向父親辭行,“這時父親的病情很重了,說話已吃力。他只是說,師這一級很關鍵,連、團、師的鍛煉對軍隊幹部極為重要”。還是和以往一樣,父親沒跟粟戎生聊家務瑣事,這是他留給兒子的最後一句話。

    粟裕去世時留下遺囑,身後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將他的骨灰遍撒在他曾戰鬥過的土地上,和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永遠在一起。“父親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上的東西,除了這三塊從骨灰裏篩出的彈片。我們把最大的一塊捐給了國家,剩下的兩小塊,可以說是我們的傳家寶。父親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十分富足!”

1952年,粟裕陪同朱德參觀裝甲兵第一戰車學校。

    “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裏”

    粟裕有三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寧。他將三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煉,用最典型的軍人教育方式——吃苦、耐勞、嚴肅、頑強、勇敢訓練他們,這是粟裕教子的十字秘籍。

    粟戎生剛滿3歲,粟裕與夫人楚青就帶著他去河邊遊泳。粟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筒,塞給孩子說:“抱緊了,跳下去!”3歲的粟戎生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父親猛地拋進了水裏。這可把小戎生嚇壞了,他大聲呼救,而父親卻在岸上喊:“不要怕,自己遊!”因為抱著竹筒,粟戎生勉強浮在水面,手腳忙亂地撲騰著。母親在一旁急得上火,責備粟裕說:“你真是的!就不怕淹死他嗎?”粟裕說:“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裏,要不老是學不會。你看怎麼樣?不是也沒淹著嘛!”

    粟戎生說,父親並不希望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哪裏危險,哪裏艱苦,父親就想方設法要把他們送去鍛煉。“父親常常這樣鼓勵我們說,年輕人不要貪戀小家庭,只想著坐機關。”因此,粟裕總是利用做父親的“權力”,堅持把子女們下放到最艱苦的環境中接受鍛煉。“爸爸不把我看作私有財產。”

    中學時粟戎生上的是寄宿學校,“爸爸對我非常嚴格,讓我的班主任老師很疑惑:總參謀長怎麼會對兒子這麼苛刻?他忍不住問我:你是不是你媽媽親生的?我照實回答:沒錯。老師還死死追問,好像非要後娘兩個字才能解釋”。

    哈軍工導彈專業畢業後,粟戎生沒有被分進大機關,也沒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雲南前線,在一個導彈分隊打擊臺灣和美國的U-2偵察機及無人偵察機。當年的艱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煉成一名真正的軍人。在不同時期,父親粟裕都對他有不同的要求。他當了連長,父親教他如何帶兵愛兵;他當了團師指揮員,父親又從研究地形地圖到戰術戰略,一招一式地指點他,還經常出題考他——

    “如果你帶領的一支部隊被敵人包圍了,你應該考慮什麼問題?”

    “摩托化部隊在公路上行軍,被空中敵人炸壞許多汽車,公路堵死影響了部隊行動,怎麼辦?”……

    父子倆談話永遠離不開軍事。“爸爸同媽媽平時談話,多是談形勢談工作,媽媽曾說:‘你就不能談點別的?’爸爸風趣地說:我們是政治夫妻嘛。我想,父親同我大概是‘軍事父子’吧。”

  “雖不富有,擁有山河”

    粟戎生這一生最得意的,是作為一名和平年代的軍人,居然有幸參加過兩次作戰。第一次是參加國土防空,主要是打美蔣的U-2偵察機和無人偵察機,他還在廣西打下過一架“火蜂”2號無人偵察機;第二次是參加自衛反擊戰。

    “不少人跟我說,當了一輩子兵,沒有打過仗,遺憾!而我,此生無憾了!”

    粟戎生和父親粟裕有個共同的特點——愛槍出了名,槍法也好。粟戎生當軍長時,只要下部隊,就有一個不變的科目,和師、旅、團長們比槍法。

    “這是打5歲時就練就的本領。”粟戎生一臉驕傲。5歲那年,父親便送給他一支小手槍,射程很近,沒有實戰作用。粟裕告訴兒子:“這是給你的禮物,要好好地學!”打第一次摸著槍,粟戎生就沒有放下過。粟戎生不僅槍打得好,陸軍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練掌握。

    這也得益于他的父親。他說,“父親愛槍,不等于他的思想滯留在小米加步槍的階段,也不僅僅是對過去戰鬥生活的感情寄托”。

    粟戎生回憶說,有一次部隊開始裝備一種新型步槍,父親對他說:“這種槍目前還不太適合我們部隊的情況,射速太高,彈藥供應有困難,現在的後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為指揮員,要教育部隊熟識槍的構造性能,讓部隊學會節省彈藥。”粟戎生後來查對了很多數據,不由對父親的話口服心服。按這種槍的射速,一個戰士帶的子彈只能打兩分鐘,如果後勤供應困難,確實會造成嚴重不利。“父親就是這樣,直到晚年,他還時刻注意著戰爭風雲,注視著現代戰爭,為國家的安危而枕戈待旦。”

    粟戎生說,粟裕還有“文房四寶”,這也是他一生最愛保存的東西——槍、地圖、指南針和望遠鏡。“就連一個非常陳舊簡陋的硬殼指南針,只比5分硬幣略大一點,他也當寶貝收著。”

    粟戎生說,父親的臥室裏,四面都挂滿了地圖,門的背後還挂著一張臺灣地圖。“世界上哪裏發生了動蕩,父親就挂哪裏的地圖。他自己喜歡看,也要求我多看。他常說,看地圖、看地形是軍事指揮員的必修課,地圖不僅要看,而且要背。在戰爭時期,每到一個地方,父親都要親自勘察地形,做出緊急情況下的處置預案。所以,他所帶的部隊,即便在突發緊急狀況時,也很少受到損失。”在工作實踐中,粟戎生慢慢悟出了父親給他反復講述的道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粟戎生至今還記得,解放後,父親一直盯著臺灣地圖出神,望圖長思。

    解放臺灣之戰的籌劃,毛澤東點將要粟裕擔此重任。粟裕曾3次設計攻臺方案,由于朝鮮戰爭爆發,才最終沒有實施。

    粟裕曾對兒女們承諾,等全國都解放了,就帶他們回家鄉湖南會同。但後來粟裕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粟戎生推測,“在父親眼裏,臺灣沒有解放,全國就不算解放,所以他遲遲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粟戎生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主要分管訓練。他幾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實兵演練。訓練結束時,他都要給大家灌輸這樣的理念:訓練講評就要直接講問題。“我看到聽過的演習總結很多,如果有10頁紙,有9頁半紙是經驗、成績、體會,最後半頁才是問題,部隊養成了只能聽成績的習慣,說一點問題就受不了。”而粟戎生每次都抓住問題不放,點名批評。誰不服氣,就讓人將戰場監控錄像一幀幀回放,在場的一些部隊指揮員,臉上灰溜溜的……

    如今的粟戎生已經退休,但他仍然關注軍隊建設與軍事訓練。“部隊推廣的一首歌我特喜歡,‘雖說艱苦,我心裏歡樂。雖不富有,擁有山河’。我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覺。在工作期間帶著部隊穿山越嶺,過江過海,我覺得很豪邁。”

    粟戎生買了本《地球科學概論》,他一有空就翻這本書,他說要把祖國的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身體還行,四處遊遊。除此之外呢?粟戎生笑著說,“還要時不時摸摸槍”。

(責任編輯: 鞏琳萌 )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博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897606
毛????粟裕善于指?大兵?作?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粟裕:毛??的??

    “湘不成?”。近代以?,湖南出了一?又一?的?事人才。其中,1955年授?的十大元?中就有三?:彭德怀、??、??桓;十名大?中?有六?:粟裕、?克?、??、?政、??光、?光?。

    他?中有些很早就和毛??有??源,可?知根知底。粟裕和毛??也是老?,他与毛??的交情是一刀一?“打”出?的。

    粟裕不是元?,?是毛??极?倚重的方面???,??被委以征?重任,堪?毛??的“撒手?”。

    早年,粟裕是毛??的“?士?”

    粟裕的异?突起,的确出乎毛??的意外。

    如果?人才有?种,一种是少年得志,?光限;一种是大器晚成,后?居上,那么粟裕?然是后者。

    他?然赶上了男儿向往的?血?代,?朱德上了井?山,?到了毛??,但一???他?是一名小小班?,二??有??最吃香的?硬文?(?埔?校??),毛??也不是神,?然?能一眼看到他的能耐。

    但粟裕?一直自?以毛????,默默地跟?他“?打仗”,不?琢磨他?兵遣?的?法,但很???里,毛????不大熟悉?位勤勉的好“?生”。

    1929年6月,毛??在?四?七大上落?,黯然离?了前委??的?位,到福建永定的天子洞?病。陪同毛??离?的江?后?回??:“那?我?一行人真有些灰溜溜的?子。”?克也回??:“毛??同志一气之下,据?跑到漳州‘?病’去了。”

    ??候,粟裕?是?四?的基?干部;三???。他奉命?所部保?毛??。

    ?是他与毛??的第一次???的“?密接触”,十分????,不敢有?毫疏忽懈怠。

    他把全?百十??人分???,自己?自?一部分跟在毛??身?;另一部分?安排在?地附近活?,??注意四周的?向。

    毛???管心情不大好,但?粟裕?位“?士?”?始有所了解,也很欣?他的?心周到,?得安全有了保障后(?介石的???部就在附近),便放心地埋??自己的?西。

    粟裕是老?人,除了每天例行的探望、?候之外,再?有?多的“?近”之?,也就未能更多地引起毛??的好感。

    ?人之道的最高境界是人于落?之?。

    毛??是一?很?感情的人,?患??支持自己的人,是十分感念的。?是后?毛??信任粟裕,???野??的?役指??交?他??,并??交代“不必?示”,不?委以重任的基?。

    1930年年底,粟裕走?了高?指??行列,出任?六十四???。????然???陋,?与??主力林彪的?四?一?,直??一方面??部指?,??司令朱德、政委毛??直接指?。

    粟裕与毛??的接触因此多了起?,?始正儿八?“?打仗”。在第一次反“?剿”中,粟裕??毛????,?而大?全胜,活捉了?任?民党第九路?第十八?中???、?剿??的前??指????。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剿”?,粟裕??六十四?与?公略的?三?一起,在板坑打?了?介石的公秉藩部。

    ?后,他与政委高自立???及下一步如何行?的?示?成短信,派通信?送交毛??、朱德。

    ?封?短的信函,??了一??林?雨的??,是至今??的粟裕与毛??直接??的最早文?。

    如果再????一?年,粟裕的?事才干被毛??多注意几回,他再上一?台?,成???或???主官,?底??后?“??”束?的?影,??是极有可能的。

    然而,粟裕好像注定了要“大器晚成”。1932年宁都??后,毛??再度“下?”,直到三年后的?征路上才“翻身”。同?,粟裕也在其???位上徘徊了近八年,成?真正的“老”??。

    毛??到了延安,站??跟后,?始想起留在南方?林里的老部下?。粟裕,???年的警???,就是毛??在?海里?之不去的一?。他多次?法打听粟裕的情?,期望??生?活虎的“青年??家”?活?。更?酷激烈的抗?即??始,太需要?打仗的人才了。

    但毛??得到的?告是:粟裕可能?牲了。

    “要?斗就?有?牲,死人的事是?常?生的。”气吞山河的毛???然如此豁?,但心?也?免有些惋惜与沉痛。

    1937年5月,?北????召?了??代表??。??天致?幕??,首先庄重地宣布悼念在以往斗?中?牲的同志?。粟裕作?“英?”,就被他排在了以李大??首的烈士名?,坐了第三十四把“交椅”。

    ??然也代表了毛??的意愿。

    ?想到粟裕是一只?火中的“不死?”,他并?有跟李大?去“?眠”休息。

    七?月后,新四?副???周子昆得到他?“活蹦?跳”的确切消息,?忙向延安的毛???喜:“粟裕?在。”毛???听之,欣喜之情自不待言。

    粟裕在浙南山?多年沉寂,而此?毛????年中央??的??,成?了全党、全?的最高??人。因此,??候的粟裕,?未能?得与毛??再次直接??的机?。但毛??一直在?注?粟裕,也不??粟裕那里?悉?如???女?、???役、???役等意外的捷?。他?然也不吝?嘉?令,不?通?新四??部?粟裕打气。

    1945年6月,粟裕接?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干?利索地?了“皖南事?”的一箭之仇。

    ?是?游?????大兵?正??的一次?熟大演?。毛??再次?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地?在?的周恩?、曾山等人?:“粟裕同志??可以指?四五十万??。”

毛???得粟裕可堪大用

    更大的惊喜接???。全面??爆?后,粟裕七?七捷,首?打??民党美械??部?的胜利模式,使心里七上八下的毛??,吃了一?定心丸。

    他?自提?起草文?,??一仗作?范例通?全???:“希望各?仿照?理,并望?知所?一体注意。”

    就像后?他幽默地?自己的秘?----做了湖南省委第一??的周小舟,??去的“小舟”“成了承?千万人的大船”一?,粟裕也?警?毛??一?人的小??,成了南天一柱的“??大??”。毛???始?他前所未有地信任与倚重。

    粟裕?匹埋?了多年的“千里?”,?有?“伯?”失望。宿北、?南、??、孟良崮?役,一?比一?胃口大,也一?比一?惊世?俗,第一年就打出了全?各??第一的??。

    毛??知道,“??玉的命根是系在?上的一?石?,?民党的命根是他的??”,全?如果都和粟裕一?痛快地“挖”?介石的命根,革命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毛??不只有“慧眼?英雄”的自得,更多的是“成功日近?陶陶”的喜?。他在1947年8月24日夸?粟裕:“我???在第一年作?中,已表?自己?全?各???最大的??。”

    由于毛??的欣?,因此,?粟裕偶??失前蹄,主????,并?求?分?,毛??不但未予?怪,反而?情??地慰勉有加。

    毛??有?“霸气”的?矩:党?同志上?,不?地位高低,??大小,?不出?迎“客”。

    但有??人?他破了例:一?是林彪,1942年?愈后???回到延安,毛??十分??,?自前往迎接;?有一?就是粟裕。

    1948年8月,粟裕奉命前?商量?野?略行?。毛??激?异常,大步迎出?外,拉住他的手,?情地?:“我?的英雄回?了!?迎你,粟裕同志!”

    毛???清楚地?得,?是自己与粟裕1931年后的首次?面:“十七年了啊,有十七年??面了吧?”

    粟裕自然也激?得一塌糊涂,???好。

    “不辣不革命”,老??道而?,最好的招待?然是辣椒。粟裕?胃不好,辣椒也就只??性地?了?。毛???大快朵?,全?照收。辣得??生?,??冒汗之?,他的??也高?起?,?起了粟裕的杰作:孟良崮?役。

    他感慨万千地?,消?七十四?,在中???土地上,有??人?有想到:一?是?介石,一?是我毛??本人。

    ?种?面交心的褒?,自然是?去翻山越岭而?的嘉?令里体?不到的,粟裕只有感?而已。

    十七年不曾?面,又?有??延安整??一?的“??”,?管粟裕?去能打,也或多或少影?了受信用的程度。?似乎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回?了面,交了心,毛???得??小?子看?可堪大用,于是也就采取了非常的?措。

    他不但改?了自己浪漫的“渡江??”主?,采?了粟裕不?江的?略建?。

    “千?易得,一??求”。毛??“登?拜?”,重用粟裕的?策疑是?的。与?介石?天下,???然是第一位的,其他政治、??都需要??于?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后,毛??每?大?,???示粟裕:“?立?置,不要?示”,“机??行,不要事事?示”。

    粟裕在?种超乎?常的依?之下,豫?、?南、淮海、渡江、上海等?役,??千?,???捷。

“我的?友中,?粟裕最?打仗”

    ?世?目的??大典上,粟裕成??毛??、朱德、??之后?人民英雄?念碑?土奠基的人。

    ?入1950年,毛???粟裕的倚重,甚至?超?了名?林彪。不?未答?粟裕提?的?林彪指?台??役的建?,?令他??此?;朝???一爆?,毛????粟裕??南?往?北,列?挂?人物的首?,林彪反而破天荒地成?第一“替?”。

    正因?此,?尚昆也很?佩粟裕。

    ?尚昆与粟裕并?源,但他曾任中共中央?公?主任,?期在毛??身?工作,?常听到毛??提起粟裕和他的??,耳濡目染,也就熟悉了?位“常胜??”。

    他后?回??,在七?七捷之后,毛??就??粟裕善于指?大兵?作?。而且?于一些重要?役,“毛主席常常?,???征求一下粟裕的意?”。

    在毛??的心里,二十二年的征?生涯,??的大仗不可?不多,?只有淮海?役可以同二??期的?外大?役有一比。

    1961年9月,毛主席接?蒙哥?利元?。蒙哥?利??毛主席是高明的?事家,用兵如神,特?是淮海?役不可思?。毛主席很??,?:“在我的?友中,有一?最??兵打仗的人,??人叫粟裕,淮海?役就是他指?的,他是我?湖南人。”

    周恩?的?身?士?福裕回??,新中?成立之初,他?周恩?到中南海服??理??,碰巧毛??也?了。得知他是周恩?的?士后,毛??笑容可掬,很?和地?他的名字。

    ?福裕告?他,叫“?福裕”。生怕毛??听不懂自己?重的方言,他?充?:“是?信的?,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毛??一听,笑??:“你??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大?事家?信和粟裕,你?比他?都幸福。”在?的人,包括周恩?都哄然笑了。

    ??福裕而言,毛??的?自然是幽默的?言,然而正是?一不?意的??,?也真?地折射了粟裕??“大?事家”在毛??心里的分量。

    1953年2月,毛??由?毅陪同,坐火??南京、徐州、?南回北京。?一?都是粟裕?率??野??打?仗的??,一路上毛??就多次提到粟裕能打仗,??兵。

    列???徐州?,毛??凝望窗外???年淮海?役的主??,再次深有感触地?,粟裕立了第一功。到粟裕曾?“中秋?城”的?南后,毛??又?他是“人才、?才、?才”。?毅笑?接???,?粟裕是樊?。

    毛??似乎有些不?意,?:“粟裕,一不是樊?,二不是?信,三我毛??也不是?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的??,是人民的好儿子嘛!”

    ?些?,在?的“大警?”、公安部部??瑞卿听到了,“小警?”李??也听到了。然而,囿于某种?故,粟裕??“?事人”,??不知道最高??曾????自己的“??”。

    李??后?接受采???:“我再不?,永??人知道了!”

    2006年7月,原??野??作???秦叔?在出席《粟裕年?》出版座???,也曾以?面?言庄重地?到了20世?60年代英?蒙哥?利元????毛??夸??粟裕:我的?友中,?粟裕最?打仗。“毛主席?句?,是?粟裕同志戎?一生的高度褒?。”

    有最高??的?一“嘉?”,粟裕?位“井?山的老人”,?然?有?人的最高??----元?,但也足以“笑傲江湖”,快慰平生了。(姜 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826148
粟裕:"韦岗处女战"胜利始末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粟裕考虑问题从来都是走一步、想几步,预作谋划。深入苏南敌后的所见所闻,引起粟裕许多思考,一个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国民党正规军节节败退,老百姓对抗战胜利缺乏信心。

  粟裕:江南百姓需要用打胜仗来激发抗日热情

  粟裕和先遣支队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江南人民逐渐了解了新四军,但他们心中仍在嘀咕:“新四军好是好,可是队伍少,武器差,能打败鬼子吗?”江宁铜山镇叶家庄一个叫叶文明的士绅,有一次直言不讳对粟裕说:“你们讲的抗日大道理非常正确,你们这支部队作为抗日宣传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你们真要同日军交战,就不那么简单了。国军百万大军,还有飞机、大炮、坦克支援,在上海、南京都遭到惨败,何况你们……”粟裕认为,苏南的形势和群众的情绪已向先遣支队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问题:尽快打一个胜仗!江南百姓需要用打胜仗来激发抗日热情,鼓舞胜利斗志;新四军指战员们渴望用胜仗来杀一杀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他们的不可战胜神话,同时显示自己的战斗威力。

  几天来,粟裕一有空闲就对着作战地图凝思:新四军深入江南敌后的第一仗必须打胜,不许打败!这一仗怎样打,选在哪里打呢?粟裕的目光渐渐停留在地图上一个名叫“韦岗”的地方,前几天他率领先遣支队侦察敌情到过这里,他随手拿起一根火柴棒,在地图上量出韦岗到南京、镇江的距离,计算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最快时间。利用韦岗有利地形出敌不意打一个伏击战的方案在粟裕脑海里愈来愈清晰。

  恰在此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6月11日下达命令,要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四个连,携带电台一部,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的任务。

  任务来得突然、急迫。经过短促动员和紧张准备,当日下午4时粟裕便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由溧水县李家山出发了。同时,陈毅率一支队向东到竹箦桥,再向北折宝堰、白兔,相机策应。

  粟裕本来准备在当晚通过天王寺与溧水间公路,部队刚到新桥东北5里地的王庄,就为国民党军七十六师警戒部队所阻,一直被拖延到12日午后才由王庄继续前进,连续三个雨夜急行军100公里,15日拂晓前进抵句容至下蜀公路以东的徐家边隐蔽。当日下午4时出发,晚10时到达下蜀,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击铁路。粟裕一边指挥,一边和大家一起奋力干,四个半小时破坏铁路40米。此时已近凌晨3点钟,粟裕命令警戒部队向火车站之敌发起攻击,进行袭扰,同时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虚张声势,扬言要在数日内攻克句容县,造成敌人恐慌,引诱敌人增援,以便寻机歼灭之。16日黎明前部队全部安全撤至下蜀以南20公里的东谢村隐蔽休整。京沪铁路交通被迫中断数小时。

  新四军胜利完成破路任务,大大激发了官兵的斗志。下蜀与韦岗相距不远。积极作战是粟裕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他决定立即奔赴韦岗,按预想的方案打一场伏击战。

  韦岗伏击战:出动江南的处女战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相对江南平原、水网地形来讲,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在韦岗以南的公路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455米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弯道。敌人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有五六十辆,通行时间以上午8时至9时和午后4时前后最多。粟裕把干部召到一片竹林开会,宣布在韦岗伏击敌人车队的决定。他说:“为了求得秘密,伏击队必须在夜间急行军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他亲自给部队作战斗动员,说明首战的重要意义,向指战员提出吃苦耐劳、迅速、隐蔽、灵活、勇敢等战斗要求,最后从各连挑选精干人员百余名,组成6个步枪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参加战斗行动。

  午夜以后,粟裕下令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天正下着大雨,能见度极差,周围是黑糊糊的一片。粟裕率参战部队消失在茫茫雨夜之中,沿着曲折泥泞的小路,向伏击地点韦岗急行军。部队到达赣船山与高骊山之间的预定地点后,粟裕立即布置大家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准备截击日军汽车队。

  17日上午8时20分,由镇江方向开来的日军第一辆汽车逼近伏击区域。先遣支队机枪班迎头射击,击中汽车,车上敌人弃车逃命。也许是天雨有雾,也许是公路弯道,后面的敌人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没有听到枪声。六七分钟后,第二辆汽车进入伏击区,又遭到新四军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翻入公路北侧水沟中。车上坐的都是军官,驾驶员和日军少佐土井被当场击毙,大尉梅泽武四郎潜伏在车底下,用刺刀刺伤近前搜索的新四军战士,当即被击毙。又过了约五分钟,敌第三、四、五辆汽车接踵而至,车上约有日军30余人。粟裕命令已经全部进入阵地的战士们猛烈射击,第三、四辆车被击中。第五辆车见势不妙,紧急刹车停在伏击火力射程之外,车上日军全部跳下车,潜伏在公路两侧,以密集的火力抵抗。一场激战过后,日军只抢了一部分伤兵和死尸上车逃走了。粟裕命令部队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及焚毁日军汽车,然后迅速分路撤退。很快自镇江开来17卡车日军,还有1辆坦克,赶到战地大肆轰击,又飞来3架飞机低空盘旋侦察。而此时粟裕早已率部安全撤离了。

  韦岗伏击战激战半小时,击毙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日钞7000余元,以及车中满载的军需物品。

  韦岗伏击战的胜利证明:日军的暂时优势并不可怕。新四军在江南敌后完全能打胜仗。粟裕兴奋之余,作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司令员喜闻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首战告捷,在宿营地又看到几百名乡亲兴冲冲前来围观战利品,当即口占七绝一首,抒发心中的欣喜:“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向新四军军部发了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1938年6月17日,也就是韦岗战斗结束的当天,粟裕给新四军军部写了一份长达五六千字的报告,题目就叫《卫(韦)岗处女战》。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汇报奉命破坏铁路的全部情况,第二部分汇报韦岗战斗经过。报告特别强调了韦岗战斗胜利的意义,指出:“(1)这是本军出动江南的处女战,这一胜利真是旗开得胜,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战斗情绪及本军的政治影响。(2)自南京失陷后,江南广大人民未见过中国军队的胜利,这次战斗大大的振奋了群众。(3)战区司令长官给我们的任务只是破坏京镇铁道,但我们不仅完成了破坏铁道的任务,而且更加倍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使本军提高了在抗战军队中的地位。(4)打击了日寇横行无忌的行为。”①

  由于韦岗战斗的这种特殊作用和意义,粟裕在报告中以政治家、军事家的睿智和眼光,详细论述了敌我双方的优点和弱点,为新四军军部制定深入江南敌后的战略战术,为兄弟部队正确吸取经验教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极其有说服力的战例作佐证。

  韦岗战斗的特点是伏击日军的汽车。日军依仗其机械化优势,在江南平原地区作战机动性很强。伏击敌人运兵车将是新四军在江南作战的一种重要形式。粟裕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专门列出一节,论述今后伏击敌汽车应注意之事,从打汽车之地形选择、火力配备、截获后的处置等十个方面,分别加以详细阐述,连一些细节都介绍得很周到,如投掷手榴弹的提前量应为多少米,为兄弟部队提供了克敌制胜的许多好经验新招数。

  韦岗战斗结束没几天,国民党第三战区某游击司令部派人来找粟裕,向新四军要日本步枪2支、手枪1支、军刀1把、望远镜1具、军大衣1件、军帽1顶、皮鞋1双等,并且提出要以1挺机枪换1支日本步枪。粟裕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要,我们可以送给你们,只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打个收条给我们。”来人灰溜溜走了。对粟裕此举很多人不解,问道:“粟司令,人家出高价同我们交换,赚钱的生意你不做,还要白送给他们?”粟裕笑眯眯地说:“你们都是小傻瓜,如果按来人的意思做了,我们就上当了。他们若得到这些日本武器装备,就可以拍出照片,到处吹牛皮,说这仗是他们打的。”经粟裕一指点,大家豁然开朗。

  6月下旬,临时组建不到两个月的先遣支队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几个连队各归原建制。新四军军部来电称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本文摘自 《粟裕传》第六章 第二节 《韦岗处女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684501
粟裕大將與他的大兵團作戰經驗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粟裕首長擅長大兵團作戰,在全軍是出了名的,在毛主席、劉少奇、朱老總、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那裏,都是挂了號的,要不然毛主席為什麼在給粟裕下達作戰任務時,總是希望他打大兵團作戰。

    什麼是大兵團作戰?

    大兵團作戰顧名思義,規模比較大,殲滅敵人比較多,不是屬于戰鬥范疇,而是屬于戰役范疇。

    什麼樣才算是屬于戰役范疇呢?像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等,都是典型的大兵團作戰。人們說他擅長大兵團作戰,就是根據他指揮的上述這些戰例提出來的。

    如豫東戰役,參戰部隊就有6個縱隊,加上二野兩個縱隊的配合,一共有8個縱隊。又如濟南戰役,參戰的兵力一共有十四五個縱隊,攻城的有6個半縱隊,打援的有8個半縱隊。

    再如淮海戰役參戰的兵力更多,一共有16個縱隊,加上二野的7個縱隊,一共有二十三四個縱隊。總兵力達60萬,其規模之大,真是空前絕後。以上情況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你就不能看他參戰兵力多少和規模大小,主要看它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而定。

    如黃橋決戰,它的作戰規模雖小,參戰兵力才7000多人,也只消滅了韓德勤1萬多人,你就不能因為它規模比較小,而不說它是一次戰役,因為它起了決定性作用。決勝了,我們就可以在蘇北站穩腳跟;失敗了,按韓德勤的話說,要麼到長江裏喝水,要麼就退回到江南去,江北沒有你新四軍的份兒。

哪場仗最難打?

    擅長就是專長的意思。這個問題是從粟裕指揮藝術高明上講的。這就是說,粟裕會打大兵團的作戰,再難打的仗,再難啃的骨頭,他也有這個膽量,有這個本事,把它打贏、打好、打勝。

    孟良崮戰役是粟裕指揮的許多戰役中,最難打的一仗,它是一次險仗、惡仗、硬仗。

    我軍10多萬人,處在幾十萬敵人的包圍之中,但粟裕能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用反包圍的手段,硬是將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師,從敵人重兵集團當中,割裂出來,包圍起來,加以消滅。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難度大得很哩!

    可是,他只用了3天時間,就將其全部、幹凈地消滅了,徹底地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這是對粟裕擅長大兵團作戰最好的說明。

    七十四師被消滅後,粟裕也很高興。他馬上向陳老總報告這個好消息,陳老總欣喜若狂,在電話中對粟裕說:“我在電話裏向全體將士們祝賀!”

   陳毅如何挺粟

    由于粟裕指揮藝術高超,大兵團作戰又是他的拿手好戲,因而陳老總對粟裕的戰役指揮,除了抓全局、坐鎮、挺粟外,一般的他不去幹擾,這也說明他很理解指揮員的心情。要是你一會兒去問問,一會兒去指指點點,反而弄得指揮員不好辦,不知如何是好。

    當時部隊有一種議論,說陳老總在指揮作戰時,還和譚震林一塊兒下圍棋,他哪裏有心思去關心作戰。這正好說明陳老總不為粟裕的指揮擔心、發愁。他這樣的超脫,可以使粟裕放開手腳,毫無顧慮地指揮部隊作戰。

    他和譚震林下圍棋也不是撒手不管粟裕指揮作戰的問題。有這麼一次,陳老總和譚震林正在下圍棋,粟裕和下面的一位縱隊司令員通電話,談部隊調動的問題,他聽到對方對粟裕的聲音很大,似乎在頂撞粟裕。

    陳老總聽到後,馬上拿過電話筒很嚴厲地同對方說:“怎麼!嚷什麼?講什麼價錢,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我們共同研究過的,你們執行就是了。”經陳老總這麼一說,對方就不吭聲了。這充分說明陳老總非常關心粟裕指揮作戰。

向大兵團的殲滅戰發展

    大兵團作戰,是我軍作戰的優良傳統,毛主席對大兵團作戰寄予厚望。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他這個思想表現得特別明顯。在給各野戰軍分配殲敵任務時非常具體。這個野戰軍多少,那個野戰軍多少,當月要殲滅敵人多少多少,毛主席就像總會計師,一天到晚在統計殲敵的數字,他就是根椐各個野戰軍的殲敵數字,來看敵我力量消長的。

    到1948年11月中旬,毛主席寫文章說,中國軍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對敵我力量消長的數字作了一個比較,我軍已從開始的100多萬人,增長到300多萬人,而蔣軍已從400多萬下降到290多萬人,我軍不僅在質量上超過了蔣軍,而且在數量上也超過了蔣軍,原來說5年左右打敗蔣介石,現在看來不需要了,只要3年,就可以打敗蔣介石的反動統治。

    粟裕秉承毛主席大兵團作戰的思想,打了一輩子的仗,對大兵團作戰,有切身的體會。他認為大兵團作戰,最能解決問題,還必需向大兵團的殲滅戰發展。

    毛主席對大兵團的殲滅戰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敵的兵力,去消滅敵人。”又說: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毛主席的意思很明顯,殲滅敵人一個師,就少一個師,這最能看出敵我力量的不斷變化。因此他就要求軍事指揮員,無論如何不要打消耗戰。

    粟裕對主席這個思想貫徹是好的,執行是堅決的。打大殲滅戰就要創造條件,怎麼創造條件呢,那就是部隊要發展,要壯大,打仗的本領要提高。

    在粟裕論述大兵團殲滅戰時,有人問粟裕,諸葛亮是不是軍事家?粟裕說:“不是”。作為軍事家、戰略家的粟裕,對諸葛亮是很有研究的。他認為,諸葛亮是劉備的一位政治謀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軍事家!

    即使按《三國演義》的描寫,他最主要打過兩次勝仗,也就是“兩把火”: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而後一把火還是周瑜燒的。六出祁山,當時魏強蜀弱,而他採取正面推進,相持的辦法,他又不會用迂回、包圍、分割的辦法打殲滅戰,怎麼能以弱勝強呢?所以說,諸葛亮他不是軍事家。

    人們對粟裕擅長大兵團作戰的本領很佩服。不少領導當面問過粟裕,你的大兵團作戰本領是從哪裏來的,陶勇、王必成等人就這樣問過。

    粟裕說:“我除了跟毛主席學習外,主要還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戰爭的實踐,使我學到打仗的本領,也使我在軍事上獲得了大豐收,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比較好的答卷。今後現代化的戰爭,也還是離不開實踐,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必須牢牢地掌握它。”

(鞠開 曾任粟裕秘書)

2009年08月23日 來源:中國國防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584480
战时参谋工作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战时参谋工作*

(一九四○年七月)

上午,陈(毅)司令对大家作了精辟的指示,现在我来讲讲目前我们参谋机关、参谋人员应该做些什么,着重于讲战时参谋工作。不久我们就要作战,这个仗比过去打的更大。大兵团作战,打大仗,假使参谋工作没有很好的准备和布置,胜利就少了一层保障。

  我们有些同志总想下部队带兵打仗,不安心在机关当参谋。所以,有必要首先讲讲为什么有参谋工作和参谋工作的重要性。参谋工作是随着军事指挥艺术的发展和军队指挥关系的演变而产生的。冷兵器时代打仗,兵对兵,将对将,几个大将打败了,几十万人马都败了。军队指挥关系很简单,靠主将的号令或简单的记号。自发明了火器,特别是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军事指挥艺术有很大发展,军队指挥方式,军队编成和隶属关系趋于复杂,为了协助统帅进行指挥,军队中开始建立了雏形的参谋机关。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军队武器装备日益精良,军队的组成部分也更加复杂,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指挥方式,演进到了现在的组织战斗时代。要使编组十分复杂的军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必须有更加健全而坚强的参谋机关,来协助首长很好的进行组织指挥。现代战争是双方各种力量的决赛。决定胜负的诸因素中,参谋机关的强弱、对战争指导的正确与错误,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指挥角度讲,整个部队的生命,掌握在军事机关手上,参谋机关的工作,对战争的胜负有决定意义。我们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这样强的国家,不到半年就被德国打败。当然它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的问题,但军事上的战争准备失算,也是重要原因。法国参谋本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没有详细研究胜利的原因,没有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认为陆军仍然是唯一的军事力量。它一味埋头于加强以步兵为主的陆军建设,构筑坚固的国防工事,忽视了同时建设强大的海空军和其它机械化军兵种。法国的陆军的确是世界有名的,比日木的强。它的对德防御阵地马奇诺防线,也是世界著名的坚固筑城工程,一般军事家曾誉为是牢不可破的。与法国相反,德国参谋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不但注意了保存军力,而且注重了空军和坦克、装甲兵等机械化部队的建设和作战思想的研究。所以,在这次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差距很大。法国机械化兵种数量很少,英法两国联合投入战场的机械化部队不到二十个师团,而德国就有六十个师团;英法两国在第一线联合作战的飞机不到八千架,而德国却有一万二千架。今年五月开始,第一星期的空战,英法就大大失败。在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迂回、强攻下,法国的坚固阵地和强大陆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到一星期防线就被突破了。等到打了败仗,才觉悟到应该加紧制造坦克、飞机,可是来不及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双方参谋本部对战争的准备、指导,对于战争的胜负有重大意义。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对战争的准备、指导不力,就会失败。拿我国内战时期的例子来说,红军技术条件比国民党军不知差多少,人数也少,可是为什么能够胜利呢?当然,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千百万革命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军事上,红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我们的参谋机关也善于进行组织战斗,对我军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敌人,则避其所长,击其所短,有了这个条件,所以才能胜利。

  上面这些事例,足以表明军队中参谋机关及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经成为现在战争中保证首长决心顺利实现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们的参谋工作应该怎样作呢?我想,首先应该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依据情况所采取的作战方针。我们现在处于敌顽夹击中,两面作战。我们必须在敌顽夹击中坚决战斗,以战斗胜利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依据环境,依据我们的技术、物质条件和有生力量,区别不同作战对象,确定我们的作战方针。对日寇,因为它装备技术比我们强,还是同它打游击战。其规模大小,因地制宜。在有些地方,象江南溧(阳)武(进)路以北,三里五里一个敌人据点,我军一个营不便活动了,只能一个连、一个排地行动,游击战的规模应该比过去还要小些。在苏北,目前敌人的据点少,间隔、空隙大,可以采取游击兵团形式,打大一点的游击战。对于正在准备向我们进攻的顽固派军队,因为他们除了数量多,装备好之外,其它方面都不如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采取主力战、歼灭战、运动战的自卫作战方针,集中几万人进行会战,在会战中歼灭他。他来进攻,我们背靠长江,退无可退,只有坚决自卫,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包打胜仗。这一仗,打成平手不行,或者只消灭他一部分也太可惜,非要打个干净彻底的歼灭战不可。假如打得他只痒不痛,他以后还会再来,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把他吃干净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各方面进行充分准备,一定能搞好。

  最近,关于自卫作战的军事动员已经发了训令。参谋机关要很好地组织领导、帮助和督促各部队、各部门,通过训练和干部的言传身教,紧张细致的工作,达到训令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过去对于作战,只注意政治动员,对军事动员常常疏忽甚至不做。实际上军事动员不充分,便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结合实战需要,当前参谋机关应用大力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第一,扬长避短,注意发现和克服我军存在的弱点。象今天这样集中兵力,准备打的大仗,还是五六年前在内战中打过,在座的高级干部有的参加过,中下级干部基本没有参加过。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和抗日游击战争以来,没有打过这样大仗。这几年,部队长期分散,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通信联络很困难,都是各打各的。虽然部队游击战术有了进步,但滋长了一些游击习气。这种情况,对于集中兵力打大仗是很不利的。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养成:

  1.绝对服从命令。对命令讲价钱、打折扣,是不允许的。这对打大仗是很危险的,会影响到全局。每个指战员都必须做到坚决执行命令,绝对不打折扣。当然,上级对下级下命令,要求下级执行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估计到部队兵力、兵器等战斗力诸因素的状况和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2.严格遵守时间。我们部队在几年来的游击环境中,形成了不遵守时间的毛病。打游击战,独立行动,早一点迟一点关系不大。大兵团行动就不同了,如果你这个部队担任迂回,就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才能达到切断敌人交通要道和退路的目的,使他增援部队不能来,也不能退却逃跑。大部队行军也是这样,参谋处应根据敌情、天候、行程和道路状况,经过周密计算,规定行军序列和各部队出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各部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行动。否则,可能搅乱行军序列,增加部队疲劳,甚至有遭受敌人袭击或空袭的危险。

  3.树立兵团观念。我们部队打游击战打久了,兵团观念很差。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容许的。大兵团打大仗,这样就不行。无论进攻或防御,没有上级命令,你这个部队绝不能走。你随便走,就会影响整个兵团的作战行动。行军也是这样,规定哪个纵队走哪条路线,过哪几座桥,这个纵队必须严格按规定走。你不能因上级规定的路线路小不好走,就从大路走。如果这样,那就乱套了。宿营也是这样,有时有的部队可能有房子住,有的部队要在树林已草坪上露营。弹药也有统一调配问题。现在我们弹药很少,如果只有一个部队弹药充足,而别的部队没有,打仗也是不行的。总之,全体指战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不能只顾本单位、本部队的方便,要养成大兵团的整体观念。这样,千军万马才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4.做到协同一致。现在许多军事干部,不善于组织协同,枪一响,一个连长能够掌握到一排人的算很好了,掌握到两个排的那算预呱呱。有的常常枪一响只能掌握一个班,甚至掌握不到队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养成协同一致。比如今天是礼拜日,连长交待值星排长,今天连队做五件事:整理内务,擦枪,理发,洗澡,洗衣服。值星排长应该计划、规定一下,哪一班、哪一个先剃头,因为理发员只有一个。热天在河里洗澡可以大家一起洗,冬天烧热水洗就应该安排好,哪一班先洗,哪一班后洗。在环境紧张时,大家一起擦枪也不行,突然发生敌情就糟糕,应该规定各班擦枪的先后顺序和具体时间。假如简单地哨子一吹,把五件事照样传下去,大家不能按部就班,有条有理地进行,就会又忙又乱,有些动作快的人可能全部做到了,那些缺乏计划、动作慢的人,也许一件也做不好。现在有些新战士生活上的计划性很差,行军休息时他不去解手、整装,等到部队要走了,他要大小便、要打绑腿了,你还得派人等他。要使部队做到协同一致,千部在平时的管理教育中,要注意使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当兵时,有一天先把自己晒干了的衣服收回来,值星排长看到了,问我为什么先收,受了批评处罚。当时我想不通,不高兴,现在想来,受批评处罚完全应该的。部队生活一定要养成协同一致,这样的部队才能打大仗。

  第二,抓紧有生力量的动员和组训。

  1.充实连队。现在我们有些连队只有五十人,一个班只有五个人。打大仗,必须连续作战。假如部队很充实,一个连有一百五十个战斗兵,打一仗伤亡二三十个,还有一百二十个;再打一仗又伤亡二三十个,还有八九十个,还可以支持一下,再打一仗。三仗一打,一个战役人致上可以结束了。第二个战役起码要隔半个月、一个月才会来到,这个间隙时间,我们可以休整补充。象现在连队的编制状况,不能连续作战。试想五十人的一个连队,打一个恶仗,伤亡二三十人,三仗一打会怎么样呢?可能没有多少兵了,因而干部伤亡也大。所以,对不充实的连排班,参谋处应向首长提出建议,加以缩编。

  2.调教马匹。我们没有骑兵,但还有一些用于通信、侦察和驮载的骡马。这地区河流很多,要注意调教马匹,使它习惯枪炮声,能够上下渡船、解鞍泅渡,以免在枪炮声和行军中,发生脱缰、惊蹄、踏坏桥梁和跳板等情况,以致妨碍部队的行动。

  3.训练非战斗入员。我们现在的地区很狭小,虽然群众条件好,但是还不巩固。我们的战场在(南)通扬(洲)运河两侧,河南边、河北边都只有几华里宽,打起仗来,整个后方都在敌人炮火威胁下面。假如敌人一打,我们的非战斗人员乱了,用不着敌人冲击,行李担子就会冲垮自己的部队,这是很危险的。这次郭村保卫战中,挺进纵队很好,他们的医院、行李担子都在郭村,一点没有乱。要对非战斗人员进行战斗教育,使他们做到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镇静自如,听从指挥,很好地完成战勤任务。

  4.扩大和加强地方武装。挺进纵队这次反摩擦胜利,群众的帮助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作战,起了很大作用。现在集中兵力打大仗,更需要取得地方武装的有力配合。所以我们参谋机关要注意,在计算我方有生力量时,不能单纯的计算主力部队,而应包括地方武装。过去很多人认为红军很神秘,兵的数量少、武器坏,对付强大的优势的敌人却能打胜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群众算在里面,没有把地方武装算在里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主力不到十万,国民党军队近百万,但是因为我们还有几百万群众,还有十几万地方武装,这样就比他们多了。我们在作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地方武装配合,就必须从主力部队中抽出一部分队伍来担任后方警戒,这对整个作战是不利的,因为我们兵力有限。所以,参谋机关更应充分认识地方武装的重大作用,注意扩大和加强地方武装。现在有些地方武装缺乏子弹,应该从主力部队抽调一部分发给他们。主力部队少了一点子弹没有多大影响,增加到地方武装中去,作用就大得多了。

  第三,抓紧部队的技术、战术训练。最近,我们规定了一些教育、训练的课目:

  1.加强行军力训练。进行大规模作战,就要提高行军力,要善于运动,运动得快,兵贵神速。红军长征中过大渡河,一昼夜走二百四十里,还打仗。三年游击战争中,我们也曾一天走一百八十里,还打七次仗。现在部队行军力差得很,这次从江南到这里,一天最多走七十里,就疲劳得很,非休息不可,不休息就会拖垮了。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中哪有休息?敌人不允许你休息。那时部队行军力强,所以战斗力也强。部队行军力强,机动性就大。敌人从各方面向我进攻,我们站在中间,等敌人与我们相距百把里时,我们来一个强攻,打垮他一路,再掉转头来打垮他另一路,好象叫化子打狗背靠墙一样,灵活机动地予以各个击破。如果部队行军力不强,慢慢腾腾,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2.注意兵团协同作战的演练。我们部队打游击打惯了,两个团配合作战往往协同不好。现在七八个团一起作战,如果各打各的,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夜间战斗,通信联络搞不好,遇到自己的部队还以为是敌人,可能发生误会。如果火力与运动协同不好,机关枪、迫击炮就会打到自己人。这些值得我们参谋机关注意,要在干部中进行几个部队配合作战的教育和演练,这样才能做到在实战中动作协同,充分发挥大部队配合作战的威力,更易于歼灭敌人。

  3.进行平原开阔地和夜间战斗训练。在平原开阔地作战,要十分注意学会利用地形地物和火力与运动的配合,更应发挥夜间战斗的特长。北伐时,北伐军从广东出发,只会打山地战,不会打平地战。到了河南平原,打第一位就吃了亏,打响不到一个钟头,伤亡四千多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平原还象打山地战一样,在敌人密集火网下,部队以密集队形集团冲锋,这当然不行。我们现在与顽固派作战,提出猛打猛冲猛追是对的,但要注意平原开阔地的地形特点,讲究战术,进行土工作业,组织好火力掩护,减少敌人给我们的火力杀伤,防止敌人在其阵地前进行反突击。擅长夜间战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武器装备落后,“机械化部队”只有一纵一团、二纵二团和三纵三团,其实他们也只是机关枪多一些。所以我们同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通常是进行夜间战斗。对付顽固派军队比较客易一些,但如进攻作战,也应尽量利用夜晚进行。因为在平原开阔地,部队白天运动,敌人容易看到,他有准备,我们伤亡必然大。所以,要加紧进行夜间战斗的教育。

  4.注意提高部队射击技术,以节省弹药。我们部队射击技术普遍较差,江南部队实弹射击,很多人都吃“鸡蛋”,得零分。八路军比我们好得多,他们留守兵团有个部队,一百五十人打靶,每人两发子弹,打三百发,中靶的二百九十九发。我们要向八路军学习,注意提高部队的射击技术。各部队都要注意培养特等射手,以特等射手打敌人的指挥官、炮手、机关枪射手和通信人员,收效是很大的。

  5.发扬白刃战和手榴弹的威力。现在打仗,真正进行白刃格斗拼刺刀很少。通常是双方隔几十米远的时候投掷手榴弹,一阵猛炸,不是敌人垮了,就是我们垮了。内战时,我们子弹更少,碰到了强硬的敌人,就必须进行白刃战,把枪丢了拿刀砍,甚至拳打脚踢,搬石头砸。我们就要发扬这种精神。现在有些新战士还不会使用手榴弹,说它爆炸决,怕炸了自己。多数战士只会用木柄手榴弹,象贝门式手榴弹就不会用。所以我们要抓紧这方面的教育训练,在近战中发挥手榴弹的威力。

  6.注意土工作业。我们要向挺进纵队的一团、四团学习。他们在郭村保卫战中,正因为构筑了很好的防御工事,才能抵抗住顽军的进攻并将其击溃的。这些工事还在,大家可以去参观。我们部队要养成构筑工事的良好习惯。

  7.注意保养武器装备。平时不注意武器装备的检查保养,战时它就可能发生故障、失灵。平时你爱护枪,战时枪就保护你。

  第四,进行勤务方面的动员。

  1.军需机关对于给养方面要有很好的动员。现在在这方面很差,常常枪打响了就饿肚子。在内战时候枪打响了,特务长特别的好,一天两餐猪肉吃得很好。军需人员对办给养的应该很好的进行教育,使部队不饿肚皮,有精神有力气,以保障战斗胜利。

  2.救护卫生机关的动员。现在我们对部队士兵就没有这样的教育,发了卫生包不知道用,毛房里乱丢,有些卫生员自己也不会弄,这对战斗力是有妨碍的。所以首先要很好的动员进行卫生教育,使战士们都有救护常识才好。

  3.民夫的动员。对这些问题军事机关也要注意起来,要去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样样很好的做到,才不至影响部队的战斗情绪,和适应战场的需要。

  4.交通机关的动员。附近有多少桥梁与河道,可不可以通过,是泥土底子还是沙土底子等,要弄清楚。有时候我们部队出发了没有向导,到了一个地方找了半天才找到,有时找到了又跑掉。交通机关要事先动员,把路线调查清楚,很好的组织向导,有时可以组织向导队,很好的布置与分配,才不会发生问题。

  5.杂务人员的动员。最近印了一个怎样当通信员、勤务员、伙夫的教育材料,可以照这个材料进行教育。尤其应着重战时动作的教育。

  第五,进行周密侦察。

  1.关于敌情方面的侦察。要查明敌人的番号、兵种、数量、武器装备、组织状况、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行动企图等情况。还要了解敌人部队的战斗历史、作战特长,指挥官的能力、个性,指挥机关设在何处,兵站、仓库和交通要点在哪里,摸清这一切,我们才有考虑作战计划的主要根据。

  2.要详细查明敌我双方地区的地形。敌人方面的地形怎样?他来进攻,哪些地方我们可以设伏?哪里地形对我不利?我们应在何处构筑工事,如何防御?我们进攻敌人时,有无隐蔽道路便于接敌运动?苏北河流纵横,各主要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底状况,哪里可以徒涉,哪里可以架桥?等等,都要侦察调查清楚。

  第六,精心研究和制订作战方案。敌情材料已经搜集了,地形也侦察好了,就要研究和分析敌情,加以判断作出结论,订出作战方案。作战方案要依据总的战略来确定。比如现在反摩擦战,就不能脱离自卫原则,要遵照有理有利有节这几个要求来订出我们的作战方案;同时要按照我们现有的力量和对方现有的力量,以及对方可能集中的力量来订出我们的作战方案。通常我们定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作战方案,由首长审查,采取其中的一个。或者有些不够的地方,首长会补充意见,有错误的地方,首长会指出修正。这个作战方案就成为整个战役行动的基础。过去参谋处对这个工作做得很差,而且很少甚至没有作过。这是由于我们对敌情没有很好的分析研究,同时,对自己的情况也没有很好的分析研究。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不知道敌人的力量不行,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也不行。现在有些同志主张硬打硬拼,固然我们可以硬打硬拼,可是这样乱打,一仗打下来再打第二仗就完了。新四军初到江南时,许多同志主张集中起来,也打一个平型关那样的大仗,固然,那时大家抗日救亡,求战心切,情绪很高,有四千人,是可以打一个那样的大仗,但打过以后会怎么样呢?肯定伤亡一大堆,司务长报告--“完了”。这种想法就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现。我们的力量与八路军不能比,我们的武器可以说很多是马枪截短了的“头号驳壳枪”,有的枪已没有来复线了,怎么能同敌人打大仗呢!要做到了解自己,必须深入连队,接近战士,调查研究下属的实际情况。过去参谋处对这一点做得差,对自己的情况不大了解,现在比过去好一些,有些团也比较好。但是对连队的了解还是不够,有些问题政治机关晓得了,军事机关不晓得,有些材料还要找政治机关要。我们要学习接近部队,有些同志不善于接近基层干部,更不善于接近战士,跑到连队里面去只是问问连长、指导员,多少人、多少枪,方式不好,好象问犯人一样,这样人家当然不高兴告诉你。由于不了解下面的情形,订出来的计划只是个人脑子里想出来的,空洞的东西,不适合部队。调查了解情况还要将军事情况与政治情况结合起来研究。真正做到了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从实际出发制定作战计划,就能充分发扬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弱点,保证战斗的胜利。

  作战方案通常由参谋长提出,而且应该提两个或三个,说明各案的利弊,供首长审查采择。经过首长确定的方案,就是整个战役、战斗行动的基础。

  作战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1)敌情及对敌情的估计;(2)我军的任务及作战方针;(3)我军的兵力部署,要根据各部队的战斗力和擅长及其指挥员的能力、个性特点,恰当地分配任务,或用于攻击,或用于钳制,不能平均使用兵力,要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并保持足够的预备队,这样部署兵力,才能保证攻击奏效、防御稳定,保持主动;(4)规定战斗开始、结束的时间,以及伤员抢救转运、后方设置等事项;(5)规定各项必要的特种准备,如筑城、渡河器材的筹集,意外情况的处置等等。

  作战方案经首长审查、补充,就可以发布作战命令。通常应先发预备号令,再发作战命令,因为制定和下达命令,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今天八点钟定下决心,命令送到各纵队如需两小时,就到十点了;各纵队研究贯彻执行命令,又要两小时,到十二点了;再由各纵队传达到各团,已经是下午,传达到营连,还要更迟些。这样,假如需要部队明天早晨出发,就来不及了。所以要下预备号令,通知部队准备明天早晨出发。至于什么方向,什么任务,再下详细的作战命令,这样比较好。传递命令的方法,可以派通信员骑马、骑自行车送,重要的派参谋,甚至更高级的干部去传达。

  作战命令的内容,通常为五大项:(1)敌情和友军状态;(2)我军的总任务;(3)各部队的任务;(4)野战医院、后方医院的位置,兵站、运输路线、行李担子的安排,由何部队担任掩护;(5)指挥机关的位置,指挥员的代理人。通常司令员的当然代理人是参谋长,政治委员的当然代理人是政治部主任。情况需要时,还应规定第二、第三代理人,以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参谋长是军事机关的直接首长,也必须在命令上署名。

  第七,周密组织行军和开进。

  1.要具体规定行军路线。尽可能避免两支部队途中交叉。必要时,可在开进前作一小的调动,调整好友中右各路部队的出发位置。非交叉不可时,应在交叉路口设调整哨进行指挥,使两支部队先后有秩序地迅速地通过,不致争先、拥挤、混乱。

  2.要物色可靠的向导,最好由自己部队人员担任。

  3.行军要设路标,有时可设标兵。

  4.每次行军,途中休息要选择在有良好阵地的地方,并注意周密警戒。

  5.行军时应由参谋带队,带着向导,拿着地图,边走边看,避免走错。

  6.天候气象对行军的影响极大,参谋人员要懂得气象知识观测天候,根据天候气象和敌情、任务,决定行军方式、时间和速度。

  7.排除行军路上的障碍。路上可能有些什么障碍,要事先判读地图,调查了解,采取措施。尤其是前卫部队的参谋处,应该担负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任务。

  8.行军中不能忽视侦察警戒。前卫、后卫左右搜索都要严密周到,还应有预想情况的处置腹案,特别夜行军更要注意。

  9.非战斗人员、伙房、行李担子要编组起来,由管理排长带队,安插于行军序列的适当位置,防止掉队、纷乱。

  10.行军中要保持前后联络顺畅。在较宽的路上行军,要规定部队靠一边走,休息也靠一边坐,使通信员可以迅速前后联络。

  11.行军中要注意保障部队饮食、饮水的卫生安全。情况许可时,应在途中设茶水站,动员群众帮助烧茶。

  第八,组织宿营。

  1.要预计宿营地点。今天出发,明天在什么地方宿营,应预有计划。如情况许可,先派副官或参谋去看房子,以便部队到达时迅速进入宿营地。如果情况不允许,可就地图作出宿营计划。哪个部队在什么地方宿营,担任哪一方向的警戒,应有预先的安排。

  2.部队到达预定宿营地后,参谋人员和部队首长,第一件事是实地勘察、布置警戒。特别要防止敌人乘我部队疲劳、零乱之际突然袭击。

  3.准备紧急集合场。要带领各部队首长去看集合场,并具体规定各部队由宿营地到达集合场的路线。在城市中要在街道墙上标明前进符号,避免部队紧急集合时拥挤、纷乱。

  4.大部队集中宿营时,往往村落、居民点少,房子不够住。在这种情况下,安排宿营地应以便于准备战斗为主,不能光顾到休息。没有房子就露营、搭棚子,不能随便移动位置。现在有的部队在前面放军士哨,因为没有房子,就把哨位挪到后面来,这是不允许的。不能为了顾惜少数部队的疲劳,把整个部队的安全放在一边。

  5.进入宿营地后,要维持好部队的秩序,防止松懈。通常到城镇里,容易发生的毛病是大家喜欢往外跑,如果发生情况就找不回来。参谋机关和各级首长都要注意巡查,不准部队人员随意上街。

  6.协同供给机关计划、准备部队给养;督促卫生部门检验饮水卫生,防止敌人于水源中投毒。

  7.注意通信联络。进驻城镇,通信员往往找不到路。送命令时,要告诉他什么方向,哪条街,哪个巷子,几号门牌。

  8.进到宿营地后,要注意使战士很好地休息,恢复体力,准备随时作战。

  9.进入宿营地后,要协同政治机关调查了解居民情况,注意防奸、保密。

  第九,作战过程中的参谋工作。上面讲的是作战前参谋机关应做的和应注意督促检查的各项工作。现在讲战时的参谋工作:

  1.不间断地进行侦察,密切注视敌人的动态,掌握敌情的变化,及时作出分析判断,报告首长和上级机关,千方百计设法打破敌人对我预定计划的阻挠,使部队顺利遂行战斗任务,实现首长的决心。

  2.千方百计及时排除障碍,保证通信联络顺畅。

  3.要注意随时收集失散的和从火线下来的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在战局相持不下的时刻,即使能增加一个班的有生力量,对于决定胜利也有重要意义。

  4.保证第一线部队能吃饱饭。一个战斗,假如需要半天、一天才能结束,往往接近敌人的部队吃不上饭,要协同供给机关想办法送饭去,白天不好送,晚上送,而且多送些。

  5.当第一梯队接近敌人拼刺刀的时候,就应该把第二梯队向前靠,以便及时加入战斗。

  6.注意组织部队适时追击,同时注意在部队遭敌反扑或侧后袭击时怎样处置。参谋人员沉着机智,以身作则,对于挽救战局危机,非常重要。

  第十,关于战后的参谋工作。在消灭了敌人,战斗结束后,参谋工作应作些什么呢?

  1.继续侦察,查明残敌去向。搜集敌方文件,尤其要注意搜集敌人的作战命令,询问俘虏,研究敌人的战法,进一步查明敌情。

  2.迅速整理部队。依据伤亡情况,有的补充,有的合并,有的改编,协同政治机关迅速配齐各级干部,准备打第二甚至第三仗。

  3.迅速恢复部队秩序。敌人往往在黄昏或乘我队伍最纷乱的时机进行反攻。有时敌在第一线阵地不甚抵抗,故意退到第二线,乘我军占领其第一线阵地非常高兴的时刻,集中兵力一下反攻过来,不仅夺回失去的第一线阵地,还接连占领我方几个阵地。内战时,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个团打了胜仗,只管清理战利品,被敌人反攻打散了,受了很大损失。

  4.督促各勤务机关,迅速打扫战场,调剂与补充弹药、给养、沟通通信联络,安排部队休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等等。

  因为没有参考资料,今天只是依据我想到的实际情况讲的。这些就是战时参谋工作的大概。完了。

  注释:

  *[一九四○年五月四日,中共中央向中共东南局发出了《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接到这个指示立即向部队作了传达,并为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准备。六月底,我挺进纵队在扬州东北的郭村,遭到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所属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部的无理围攻,我苏皖支队兼程驰援、陈毅由江南赶赴江北。粟裕随后率江南指挥部主力由镇江与扬巾之间渡江北上,七月初到达塘头、郭村地区,与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会合。下旬,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在苏北的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和特务营。当时对部队行动和发展方向有几种设想,陈毅与粟裕根据形势与任务,作出了进取黄桥,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重要决策。本文是东进黄桥前,在塘头附近彭家庄召开的苏北指挥部参谋工作会议上粟裕所作报告的记录稿。]

  《栗裕军事文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506342
关于粟裕与淮海战役几个问题的回顾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诗词手迹



       淮海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它的胜利轰动了全党、全军、全民,轰动了全世界,不仅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有幸作为粟裕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在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之际,回顾如下几个问题,以示纪念。

  一、关于建议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毛主席当时没有想到的。粟裕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就主动向毛主席提出来了,这是一个好主意。他在电报中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粟裕首长的建议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提出的,到了十一月一日毛主席就回电了,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首长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子养电里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首长给毛主席发电报,怎么光提陈和邓,而没有提刘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邓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

  主动建议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本来是出于公心,可是,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两位同志联合写了一张小字报,批他有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野心,有争权思想,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统率五十万大军的粟裕,够威风的了,如果有野心、有争权思想,他能够主动建议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过了若干年后,粟裕首长的夫人楚青同志在301住院,批粟裕首长的一位同志也在301住院,可能是由于受到良心谴责的缘故,他得知楚青同志也在住院,主动跑到楚青同志的房间里,当面向楚青同志表示道歉,说一九五八年不应该在会上那样批判粟总长,批的那些问题都是莫须有的,实在对不起他,感到内疚。楚青同志也很大度,说事情过去也就算了,粟总长在九泉之下有灵的话,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的认错、道歉,进一步证明,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批粟裕同志是错误的。

  二、关于大决战的问题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消灭了很多的敌人,他有一个大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了,等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在我们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战场的选择,这是粟裕考虑的问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主席提建议,得到毛主席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大兵团的作战,是粟裕的拿手好戏,这在他以往指挥的十多次大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而这一次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协同作战,也更加充分显示出来,他的这个拿手好戏得到了全党、全民、全军的好评。

  这场大决战,有如下几个特点:(1)规模这么大,60万对80万,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2)时间这么长,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3)过去我们的作战原则,在战役战斗上总是以多胜少,而这次淮海战役却是以少胜多。(4)在一个战场,同几处的敌人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难处很多、兵力用到极限、战况那么险恶,但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的。

  这是三野和二野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军委、总前委小平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也就随之逐步完善起来了,完善到什么程度呢?完善到就是要在徐州地区和国民党大决战,由小淮海变成大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集团。在我们围困杜聿明集团一个多月里,由于我们战场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战场上的敌人,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打死、有的开小差,剩下的还有十来万人。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六号,向他发起总攻,只用了四天时间,一月十日杜聿明集团就全部被消灭了。整个淮海战役一共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击毙了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我清楚地记得,在消灭杜聿明集团以后,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号的这一天,粟裕跑到秘书处对我们大声疾呼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粟裕指挥部队,打了好多的胜仗,从来没有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打胜仗的消息,而这一次,淮海战役一结束,他就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他高兴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这一概括,是在表扬两大野战军在这场大决战中配合得很好,打得漂亮。这里的“硬是被你们”,毛主席主要指的总前委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份功劳,但粟裕的功劳最大,他应该立第一功。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评价他,这是因为(1)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发明权归他。(2)他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共计四十四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3)他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战役三个阶段,他都在操心、考虑和指挥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基于上述三点理由,他的功劳最大,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这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是对他淮海战役战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并要他的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刘伯承、陈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南京国民党的伪总统府,向尤金大使作了介绍,尤金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也很高兴。

  谈淮海战役,必须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联系起来谈,因为三大战役,从战略上讲,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蒋介石的主力在东北战场被我们消灭了,傅作义的部队被我们和平解决了,这二股强大的敌人,增援不到华东战场来了,粟裕说:“他可以毫无顾虑,放开手脚,举行淮海战役了。”就是这三场大决战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所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伟大的一次战役,它直接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解放战争由五年缩短为三年。一九四九年得以渡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得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一句话,就是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得以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才得以使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

  三、关于粟裕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问题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了,他们肯定战争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写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的问题,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这里帮助粟裕首长说几句话。

  粟裕首长在世的时候,不少同志建议他写一篇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粟裕老首长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淮海战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议举行的,是他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他掌握了淮海战役的全部情况,他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他完全够资格和有条件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但,我听他夫人楚青同志对我说,粟裕首长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为什么他不写、不读、不看呢?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谦虚,不愿意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有人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作报告的时候,有人在拍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有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歪曲了,或者是抹杀了,他对此有想法。事隔二十八年,楚青同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小本子里发现他亲笔写的《沁园春·淮海战役》。根据分析,这首词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写的。因为,一九七六年粉碎了“四人帮”,同这首词放在一起的就有粉碎“四人帮”的诗。他的这首词的发现,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淮海战役,他还是有话要说的,他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到这首词里面去了。楚青同志整理出他的这首词后,打电话叫我去,把这首词交给我。楚青同志同我说,首长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初稿写出后,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地抄写了一遍。

  《沁园春·淮海战役》词,内容如下:“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大家对粟裕战争回忆录里面没有写淮海战役的文章,感到是个缺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去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楚青同志同意,将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放进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老首长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问世,更是弥补了他没有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遗憾。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有一仗歼灭九万多敌人的豫东战役,有一仗歼灭十万多敌人的济南战役,还有一仗歼灭几十万敌人的淮海战役。这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杰作。

  在这里我还要说几句公道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二野、三野协同作战的结果,功劳两个野战军都有份,三野有一份,二野也有一份。三野的部队多,消灭的敌人多一些,二野的部队少,消灭的敌人少一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例如:三野打黄百韬,没有二野的配合,行吗?是不行的。粟裕老首长说,没有二野参战,淮海战役是打不成的,可见二野在淮海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鞠开为粟裕秘书)

来源:《北京日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499973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