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魂‧將帥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十大元帥﹝四﹞‧劉伯承
 瀏覽2,451|回應11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從劉伯承元帥拒看戰爭片說起

劉伯承元帥故世多年了,現在的青年人還有幾個知道這位曾叱吒風雲的人物呢?前幾天我偶然在一張文摘報上又看到了他的名字,是他生前的秘書所寫的關於他的一件瑣事,卻引起了我的無限感慨。這件瑣事不過是記劉伯承作為一員名將,自從他退出戰爭生涯以後,一直不願意看打仗流血的戰爭片子,只要電視螢屏上出現戰爭情景,他立即關掉電視或更換頻道,他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就是從大堆大堆我們的兄弟、父老、親人的屍體上爬過來的,我至今仍看到他們為我們鋪設的一條血肉模糊的路;“敵人”也一樣,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啊!他說時顯得心情十分沉重。無獨有偶。19594月至6月彭德懷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東歐七國,當地人民夾道歡迎,爭睹彭將軍的風采,並且呼喊著:“英雄,中國!英雄,彭德懷!”當此之際,彭德懷卻一次又一次地對東歐人民及其領導人說:“不要喊我英雄,受歡迎的不應該是我們,應該是那些在戰場上獻出生命和鮮血的我們的同志們,應該是這些同志的母親、妻子和他們的親人。”(摘自《風雨彭門》一書)。誠哉斯言!

  我個人對此生無限感慨,是因為我幾乎在整個戰爭期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是從事農民工作,即做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等發動農民的工作,然後就是在翻身農民中凡是合乎參軍條件的動員他們去參軍。那時,我們軍隊的骨幹就是這些翻身農民。這些出去參軍打仗的農民最後究竟有幾人全身而歸,就不可能知道了,誰能夠做出這種統計呢?只是有時當路過一些村莊時總可以看到一些家門口掛著“烈士家屬”的牌子。當時,也有不少農民去參軍後不久就成為指揮成千上萬人的傑出的指揮員的。但是國內戰爭的大戰役中雙方傷亡的人數確實無法計算。人民解放軍由小變大,由劣勢變為優勢,無一不是用雙方重大的傷亡代價換來的,也就是說,我們是踏著無數同胞的屍體走上勝利之路的。

  我們的古人有言:“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從人類從動物分離出來成為萬物之靈以後,仍有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權力和利益之爭,這就是政治。戰爭就是政治的繼續,同時也是人身上固有的某些動物性的表現。戰爭在人類生活中有時確實是難以避免的。

  革命勝利了,建立了共和國(就是號稱民主運用權力的機構),有卓越戰功的將軍大都被授以軍銜,以十位元帥和十員大將為首。劉伯承為共和國元帥,這自然是終身的榮譽。在被授軍銜的將軍們中間,除了極少數懷著“打天下的坐天下”的舊觀念,因此一心追求特權和高位的人以外,無數在戰場上捨生忘死建立奇功的將軍們都保持著革命的本色,不是歸功於己而是歸功於人民,特別歸功於那些戰死疆場的戰士們,他們牢記“一將成名萬骨枯”的名言,念念不忘那些犧牲者,關心他們的親人並盡可能節衣縮食幫助他們,不忍再目睹過去那種殘酷的戰場情景。劉伯承就是這樣一個人。

  劉伯承不僅是一位大軍統帥,是帶兵、練兵、用兵的全才,而且是一代軍事奇才。他在四川曾擊敗過不可一世的軍閥吳佩孚,加入紅軍後為首任參謀長,在萬里長征中曾具體指揮紅軍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四渡赤水和強渡金沙江等著名戰役。紅軍過少數民族地區時受阻,劉伯承不顧個人安危孤身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與其首領談判,兩人竟是喝血酒結拜為兄弟,因此避免了一場不可預測的戰爭,為紅軍搶渡天險大渡河掃除了後顧之憂,其歷史功績當在諸葛孔明“七擒孟獲”之上。所以朱德總司令稱劉為“軍事奇才”,陳毅更有“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的讚譽,而國民黨的將領則稱劉為“戰神”。人類的戰爭既然無可避免,人民自然就有研究戰爭的興趣。我們的人歎息我們今天還能讀到《孫子兵法》,而卻無緣讀到《劉氏兵法》了。我想這也不難,為此我請讀者找一本李普同志所寫的《記劉帥》一書來細心研讀一番。李普是解放戰爭時期跟隨劉帥征戰中原的著名戰地老記者,晚年,他在夫人沈容協助下用盡心血寫成《記劉帥》一書,此書應看作是當代著名兵書之一,其中記述了不少劉帥神奇的用兵之策。我在這裏想告訴讀者的就是,讀此書當知《劉氏兵法》盡在其中矣。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830186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劉伯承:戰豐都失掉右眼 出巴蜀險象環生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劉伯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和人民解放軍院校建設的奠基人之一,他1912年2月考入重慶軍政府 將校學堂,畢業後分配到川軍熊克武部擔任司務長,由此開始了戎馬生涯。從1913年至1927年春,他轉戰巴蜀10余載,5次絕境逢生,成為川中名將,並 徹底與舊軍隊決裂,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道路,實現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敗長江一線只身出走

    1913年7月,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爆發後,川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與楊庶堪、但懋辛、李蔚如等在重慶秘密商議,于8月4日正式組建以 熊克武為總司令的四川討袁軍。討袁軍編為4個支隊,兵分3路向袁世凱在四川的親信爪牙、執掌川軍第一、二、三、四師的胡景伊發起全面進攻:中路,由龍光率 第一支隊取道永川,攻打瀘州。擬于進攻得手後,沿隆昌、內江、資陽、簡陽一線進取成都。北路,由范蓁率第二支隊固守合川,護衛重慶大本營。南路,由李樹 勳、劉植藩分別率第三、四支隊駐防川南一線,扼滇軍和黔軍。劉伯承隨龍光支隊進駐永川後,該支隊又兵分兩路,一路由龍光直接指揮,以李遐章營為前衛,從王 坪向立石站、寒坡場兩地的敵人進攻,步步逼近瀘州。劉伯承作為李遐章營下轄蒲劍鳴連的排長,參加了攻打寒坡場、立石站的戰鬥。激戰從8月4日開始,歷經一 個星期,雙方都打得很疲憊。8月11日,劉伯承所部向寒坡場發起猛攻,盡管他和另一位名叫馮衝延的排長帶頭衝鋒,但幾次進攻都未能奏效。在部隊傷亡嚴重的 情況下,連長蒲劍鳴慌忙跑去向營長李遐章報告:“敵兵力數倍于我,防守極嚴,我方屢攻不下,人也差不多被打光了,請派增援。”這時,劉伯承在陣前指揮5個 士兵從水溝的隱蔽處接近了敵人陣地,敲掉了敵人的火力點。前面的士兵剛一得手,劉伯承便揮舞大刀,高聲吶喊著率部再次發起衝鋒。士兵們蜂擁而上,終于攻佔 了敵方陣地。由于當時找不著連長,得勝的這兩個排只好直接向營部報捷。營長李遐章看到劉伯承等人押來俘虜和戰利品,一時愣住了。他明白過來後,怒而將蒲劍 鳴撤職查辦,同時宣布:“劉伯承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升任該連連長。”

    此後,在敵大量援兵的瘋狂反撲下,寒坡場得而復失。熊克武的參謀長、前敵指揮但懋辛立即組織部隊再次進攻,一鼓作氣奪回五裏店陣地。到下半 夜時,敵軍向後退卻,劉伯承等部奉命追擊,一直推進到石洞鎮,與友軍勝利會合。8月13日佔領立石站,進駐距瀘州城僅25公裏的特淩鋪。左翼討袁軍部隊也 沿長江南岸,推進到合江王場、白米場、望龍場一帶。由于駐瀘州的敵軍周駿師的兩個營長在陣前起義,左翼討袁軍部隊乘勝進抵龍透關,右翼江北部隊也繼續推進 到小市附近,對瀘州形成了合圍之勢。

    但就在此時,有帝國主義撐腰的袁世凱在打敗東南數省的討袁軍之後,調集四川周邊滇、黔、陜、鄂、甘數省被其收編的軍隊圍攻四川討袁軍設在重 慶的總司令部。熊克武見形勢不妙,遂電令但懋辛抽調4個營的兵力回救重慶。劉伯承的連隊隨但懋辛急忙東下,可剛走到白市驛,就得知重慶失守、熊克武等人已 出走的消息。部隊遂折回來鳳驛,與龍光部會合。在此過程中,討袁軍連遭敵軍襲擊,損失很大。但懋辛、龍光見大勢已去,便把餉銀分給各營、連,資遣官兵回 鄉。在撤退途中的一次戰鬥中,劉伯承為掩護部屬,左胸部不幸中彈,但他仍頑強地帶著余部向東退走。因常與敵軍和地方團練遭遇,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後他 只得把槍支交當地老鄉保存,和部下各自尋求生路。

劉伯承捂著傷口,躲過敵人的追捕,獨自一人進了一座寺廟,被廟中長老安置在客房裏休息。在廟裏,劉伯承遇到 了原先在重慶將校學堂教地形學的常教官。為了躲避軍閥當局的搜捕,劉伯承便留下來給正在這一帶繪制地圖的常教官當助手。從此,他每天清早扛著標桿,翻山越 嶺踏勘巴山蜀水。這段經歷不僅使劉伯承對測繪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讓他對下川東一帶的地貌了如指掌,這對他日後揮師馳騁川東大有裨益。

    劉伯承邊工作、養傷,邊思考著如何盡快找到革命隊伍。不久,他潛赴重慶,見這裏風聲日緊,四處都張貼著搜捕討袁將士的布告,只好轉回開縣老 家。劉伯承的家人希望他留下來安安穩穩過日子,但救國救民、反袁討袁的神聖使命在時刻召喚著他。當劉伯承得知四川的反袁將士已紛紛奔赴上海的消息時,便義 無反顧地于1914年冬前往上海,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

    戰豐都失掉右眼

    1916年初,雲南都督蔡鍔掀起了以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為宗旨的護國運動。劉伯承乘勢自滬返川,與在當地堅持革命鬥爭的王伯常、康雲程等組 織了川東涪陵等地的武裝起義,成立了以劉伯承為軍事指揮的“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消息傳開後,川東各地農民成群結隊,帶著刀槍自動來參加,使起義軍迅速 發展到2000多人。劉伯承指揮這支起義軍神出鬼沒地在川東各縣打遊擊,使駐扎于此的北洋軍嚇得整日縮在城裏,不敢輕易外出活動。

    同年春,雲南護國軍開赴川南,要與袁世凱的北洋軍決一死戰。為了支援雲南護國軍,劉伯承和王伯常決定率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北渡長江,攻取由 北洋軍重兵防守的豐都縣城。這樣不僅能夠控制川東的大片地區,而且還可以切斷長江的交通,既阻止袁世凱把援兵派到川南,又使入川作戰的北洋軍進退兩難。劉 伯承為此進行了周密的作戰部署:一是在進軍豐都的前幾天,就派人到城裏偵察,與那裏的革命黨人、哥老會首領接頭聯絡,讓他們派哥老會的武裝人員混入城去; 二是從護國軍中挑選100多名機智勇敢的士兵換上便衣在城中潛伏起來,準備在護國軍攻城時裏應外合;三是派人暗中四處張貼、散發《討袁檄文》和討袁標語, 以動搖敵方軍心。這一切準備就緒後,劉伯承等人于3月19日晨率部隊向豐都急速開進,一直行進到距豐都城40公裏的馬口埡時停了下來。他一面派人去豐都城 繼續偵察敵情,命尖兵排沿途張貼布告、標語,繪出路段,設置茶水站,向豐都方向搜索前進;一面令大部隊隱蔽在附近的樹林裏,準備吃完飯後繼續前進。這時, 偵察人員回來報告,敵人在去豐都的大路上已布有伏兵。于是,劉伯承決定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在太陽快落山時,他帶著大部隊從馬口埡出發,沿 著左側大路直撲豐都。走了十多裏路時,他令部隊停止前進,一直休息到天黑以後,又將後衛改為前鋒,變尖兵為後衛,沿原路折返馬口埡。然後,他們借著朦朧的 月光,悄然改走右側小路,于3月20日晨趕到距豐都城僅有1.5公裏遠的新城,並立即控制了附近的制高點。新城的敵軍措不及防,很快被消滅。這時,潛伏在 豐都城裏準備內應的護國軍和哥老會的武裝人員,一聽到城外槍響,立即按事先約定的作戰計劃直向西城門衝殺過來,並齊聲呼喊:“護國軍殺進城了,我們勝利 了!”城裏的敵人頓時方寸大亂,四處逃竄。城內的護國軍趁機打開城門,城外的護國軍大部隊一擁而入,很快佔領了豐都城。

    護國軍攻克豐都的消息傳開後,很快引來了北洋軍六七個團的增援兵力。敵軍數倍于我,情況萬分危急。鑒于阻止牽制增援敘永、瀘州之北洋軍的戰 略目標已經達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劉伯承當機立斷,決定將部隊撤出豐都城,轉移到農村。就在部隊邊打邊撤時,劉伯承突然發現身邊一個士兵沒有隱蔽, 受到敵人火力的威脅,便馬上撲過去,大聲吼道:“危險,快趴下!”此時突然飛來一顆子彈射穿了他的顱頂,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的眼珠當即破裂流出眼窩,他 痛得昏倒在地。見北洋軍已攻入城內,戰士們慌忙將劉伯承抬進一家藥店,把他的頭部包扎了後,藏到樓上的倉庫裏,並把門反鎖上,以防敵人找到。不久,因北洋 軍燒殺搶掠,藥店起火,劉伯承被煙霧嗆醒。他奮力爬到門邊,發現門被反鎖,便砸開小窗,用被子蒙住頭從窗口滾了出來,恰好被幾個正在尋找他的戰士看見。于 是,劉伯承很快被轉移出城,後雖經多方醫治,但劉伯承還是永遠失掉了右眼。

棄順慶險遭暗算

    1917年秋的一天,重慶鎮守使兼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大宴各界名流。他在與曾給劉伯承做過眼部手術的“寬仁醫院”主持人沃克醫生閒聊時,方知 劉伯承的下落。于是,熊克武邀請劉伯承前來擔任第五師九旅參謀長。在以後的歷次戰鬥中,劉伯承雖然僅有一只眼睛,卻以足智多謀、英勇善戰而名揚巴蜀。 1923年秋,劉伯承率部與北洋軍閥部隊激戰大足城時,因右腿中彈、傷勢嚴重而被送往成都治療。在此養病期間,他與共產黨員吳玉章、楊闇公結為摯友,並在 其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于1926年5月經他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7月,中共重慶地委派吳玉章、劉伯承、童庸生等人到瀘州、順慶、合川等地調查了解四川各派軍閥的現狀和動態,以便擬訂關于策動四川軍閥 易幟、配合北伐戰爭的軍事行動方案。8月初,劉伯承呈送的《四川軍事調查》和《四川各派軍閥的動態》兩個報告,得到中共中央批復。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 中共重慶地委于9月下旬,以國民黨(左派)蓮花池省黨部的名義召集川軍部分師、旅長(或其代表)開會,會議決定在瀘州、順慶、合川三地舉行起義,推舉劉伯 承為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並暫定一至五路起義部隊序列。11月中旬,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成立,楊闇公兼任書記,朱德和負責全權處理四川軍事問題 的國民黨中央黨部軍事特派員劉伯承為委員。委員會確定了起義方案:順慶方面首先起義,瀘州相繼響應,隨後將部隊拉到順慶,擴建為1個軍6個師,出川響應北 伐。

    當時,賴心輝作為北洋政府委任的“四川省長”兼“邊防軍總司令”,其所部3個旅駐在瀘州。其中,駐長江右岸蘭田壩的第四混成旅旅長袁品文和 駐沱江左岸小市一帶的第十混成旅旅長陳蘭亭,過去都曾是劉伯承的部下,加之袁、陳二人與駐瀘州城內的第二混成旅旅長李章甫積怨很深,故而經過一番動員,他 就明確表示要聽從中共的指揮。在劉伯承的具體指導下,瀘州方面很快制訂了活捉李章甫、智取瀘州城的方案。12月1日晨,袁品文按照預定計劃,在李章甫應邀 來蘭田壩參加袁品文部“軍士訓練學校”畢業典禮時,一舉將其擒獲。隨後,袁、陳兩部協同作戰,很快攻佔瀘州城,發表起義通電,公開宣布擁護國民政府,參加 國民革命軍,並號召全體川軍響應。劉伯承接到瀘州起義的電報後,經與楊闇公等人緊急磋商,準備由自己和陳毅同赴瀘州,將起義軍拉到順慶。這時,順慶起義的 急電也已來到,鑒于順慶是起義軍賴以依托的根據地,劉陳兩人遂變更決定:由劉伯承急赴合川,率黃慕顏部起義,隨後馳援順慶,指揮整個起義部隊;陳毅則率部 分政工人員前往瀘州,督促起義軍北上會合。12月5日傍晚,當劉伯承趕到合川時,黃慕顏部已離開駐地開往順慶,劉伯承冒著滂沱大雨連夜追趕,終于在大河壩 趕上了宿營的合川起義軍。次日晨,他指揮合川起義軍直奔順慶城,于12月9日抵達,使起義軍7000多人會聚一處。劉伯承隨即召開緊急會議,詳細了解起義 經過,分析起義後整個局勢的變化及其影響,並對鞏固和擴大起義戰果、處理各部隊關係、整肅內部紀律、布置防范措施、安置民眾生活等作了周密安排。在12月 10日舉行的誓師大會上,劉伯承正式就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分別就任國民革命軍四川第一、二、三路司令。

 瀘州、順慶、合川的起義,強烈地震撼著整個四川。大勢所迫下,軍閥們紛紛倒戈易幟、改換門庭,搖身一變成 為“國民革命軍”。盡管如此,劉伯承領導的革命軍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當時,駐遂定(達縣)的反動軍閥劉存厚頑固至極,依然挂著北洋政府所任命的“邊防督 辦”的牌子,四處招納土匪民團,所部號稱三四千人槍。此時,憑著起義軍的力量和士氣,是很有把握掃除這個障礙的。如若乘勝佔領遂定,然後兵出萬源、城口, 將川鄂連成一片,那就可以形成背靠大巴山,俯視川中、大鄂西,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良好局面。而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的原定計劃,正是以順慶為根據地, 待瀘州起義軍前來會合,爾後進擊遂定,消滅劉存厚。

    豈料在10多天的時間裏,瀘州起義軍遲遲沒有北上,而形勢已發生急劇變化,四川的反動軍閥氣勢洶洶地向順慶城撲來。為此,劉伯承在會上提 議,迅速撤出順慶,向軍閥勢力薄弱的川鄂邊區前進,以便靠攏武漢政府。這時,恰巧有人帶來了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書記楊闇公的緊急密信,內稱:已嚴令瀘州義軍 火速向順慶集中。指示第一、二、三路軍原地堅守,等候瀘州義軍會合。于是,劉伯承在與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進行緊急會商後,決定堅守順慶城,迅速調整兵 力部署,並急令各路義軍做好戰鬥準備,抓緊時間對部隊實施政治教育,著力予以整頓。

    此時,各軍閥部隊已對順慶城形成了合圍之勢。從1926年12月13日起,敵軍8個團的優勢兵力,分3路向起義軍發動進攻。在敵強我弱的情 況下,仗打得十分艱苦,起義軍傷亡甚眾,只得退回城內防守。時至12月14日,瀘州起義軍仍沒有北上會合的跡象,劉伯承遂召集營以上軍官會議,作出了起義 軍以攻為守、突破敵圍、撤出順慶的決定。

    12月15日晨,為集中兵力攻敵一面,劉伯承令起義軍一路出兩個營,二、三路各出3個營集中共8個營的兵力,由秦漢三任前敵指揮,猛攻敵李 家鈺部。因敵軍人多勢眾,武器精良,起義軍多次進攻均未能得手。劉伯承于是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親臨西山前線督戰,官兵們深受鼓舞,奮勇殺敵,打退了敵人多 次進攻。經各路起義軍浴血奮戰,至下午,黃慕顏部已佔領距順慶約10公裏的望水埡。然而敵人一面組織“敢死隊”猛烈攻擊,一面在陣前喊話、煽動,致使起義 軍內部的動搖分子棄槍逃走,有的甚至臨陣倒戈。特別是在順慶城郊涼水井前線,因連長戴守勤叛變,給起義軍造成極大威脅。12月16日上午,雙方在小老君進 行的激戰中,雖然起義軍各部拼死力戰,但仍難以擋住敵人“敢死隊”的瘋狂進攻。下午,敵羅鐸洲部兩個團在攻擊起義軍設在距順慶城僅2.5公裏的西壤口處3 個陣地時,由于杜伯乾部兩個營臨陣叛逃,致使敵軍直衝入城,攻佔了起義軍“總指揮部”。這時,暗藏在起義軍中的姦細和反動分子,也乘戰事吃緊的時候,與敵 人裏應外合,攪得城內秩序大亂,並伺機對劉伯承暗下毒手。這天傍晚,當劉伯承率數名隨從前往陣地視察,途經一片小樹林時,突遭叛軍襲擊,隨從或死或傷。劉 伯承擊斃了五六名尾隨的叛軍,隨即從山崖上跳入河中,遊水脫離了險境。

    在順慶城陷落的不利形勢下,劉伯承果斷地命令起義軍撤到順慶東北面的燈臺場集中,再轉往開江縣進行整頓。

 失瀘州縋城撤退

    1927年初,劉伯承以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的身份來到瀘州城,並很快建立總指揮部,作為臨時權力機構,統轄瀘州軍、政、財大權。他下 令徹底改組舊衙門,設立精幹的辦事機關,剔除反動分子和國民黨右派,任用共產黨員和左派人士。同時還整頓瀘州治安,建立革命秩序。特別是為了整肅軍紀、改 造部隊,他將原瀘州起義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四川第四、五、六路軍,並將大批共產黨員分派到部隊中或擔任政治部主任,或擔任黨代表,或擔任團政治指導員。

    瀘州的革命形勢,引起了劉湘等反動軍閥的惶恐、仇視,加之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使劉湘成為四川反革命的急先鋒。這年3月31日,中共重慶地委 領導的 “重慶工農商學兵反英大同盟”發起召開萬人大會,劉湘乘機在“打槍壩”會場各處預先布置數百名暴徒。當楊闇公等人落座主席臺,3萬多名群眾陸續來到會場 後,這些暴徒突然揮舞著刀槍棍棒,開始對毫無戒備的群眾進行瘋狂的大屠殺,致使當場死亡200余人、傷700多人。楊闇公、陳達三等許多共產黨人後來也不 幸被捕遇難。與此同時,劉湘還布置劊子手到蓮花池省黨部、省農會、市總工會、婦聯會、四川日報館、中法學校、中山學校、四川師范學校、巴中師范學校等處進 行搜捕,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這起震驚中外的三三一慘案,使白色恐怖一時彌漫全川,革命遭到重大損失。

    4月13日,劉湘部進佔瀘州城東北部小市一帶,與賴心輝部和黔軍的毛光翔師等反動軍隊形成了合圍瀘州之勢。

    進攻瀘州的各路軍閥部隊聯手推舉賴心輝為“川黔聯軍總指揮”,號稱10萬人馬(實有7萬多人)的“聯軍”很快佔領大河沙灣、蘭田壩、碗廠、小河小市、豆芽沱岸等地,封鎖了長江、沱江,將瀘州圍得水泄不通。

    面對險惡的形勢,劉伯承迅速召集軍事會議,進行了守城部署:第四路陳蘭亭部,從小關門起向東沿長江河岸設防,阻止敵人從兩江相會的管驛嘴渡 河攻城;第五路袁品文部,防守沱江沿岸,阻敵從沱江渡河攻城;第六路皮光澤部,防守龍透關側突出部分,直抵龍透關城墻腳下,阻敵從陸路進攻。

    地勢險峻的龍透關是通往瀘州城內的唯一陸地通道,敵軍先後20多次前來搶關,甚至還組織2000多人的“敢死隊”發起猛攻,都被英勇頑強的 起義軍官兵擊退。4月30日午後,“聯軍”各部在五峰山用大炮向城中轟擊。至夜間10時狂風暴雨大作,此時大河黔軍自小關門、碗廠方向,小河川軍自管驛 嘴、大北門、枇杷溝同時進攻。敵軍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乘數百只快船進擊。城中起義軍據險防守,用機槍猛烈掃射,許多敵船被擊漏、翻沉,敵人死傷甚眾,頓 時大亂。亡命衝上來的20多個敵人,也全被起義軍活捉。

    當瀘州激戰正酣時,中共中央于同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舉行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雖然通過了一些革命的決議和宣言,卻未能指明 前進的道路,也未對救援瀘州革命採取應有的措施,實際上放棄了對這一重要武裝鬥爭的領導,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而在起義軍內部,又出現了離心、分裂傾向。 第四路軍司令陳蘭亭在國民黨右派黃季陸的拉攏下發生動搖,總想把隊伍拉出去。劉伯承曾對他耐心勸導,嚴肅批評,又派袁品文以洽談公事為由,盯住陳做工作, 反復講明革命道理,曉以利害。但陳蘭亭還是經不住誘惑,終于倒向敵方。第六路司令皮光澤見處境艱難、孤城難守,遂失去了革命的信心,也隨陳蘭亭叛變了。

    5月21日,劉湘對瀘州發布“總攻擊令”,集中所有大炮、連山炮和新式武器裝備,甚至還邀請英國軍艦配合,向瀘州發起總攻。參與圍攻瀘州的 劉文輝因十分仰慕劉伯承的才能,曾私下派代表進城來誘降,許諾“虛師長之位以待”,不料遭到嚴詞拒絕,劉伯承大義凜然地說:“難道我不知道什麼叫軍閥 嗎?!想勸我當軍閥的走狗,真是癡人說夢!”而後,他令部下將“談判代表”趕出城外。

    鑒于當時的險惡形勢,中共中央多次指示劉伯承前往武漢,許多同志也紛紛勸他轉移。為了顧全瀘州人民的利益和保存革命力量,劉伯承經反復考慮後,決定分頭撤出順慶城。至此,歷時167天的瀘州、順慶起義終告失敗。

出巴蜀險象環生

    劉伯承和參謀長韓伯誠、參謀周國幹出了瀘州城,冒雨突出敵軍重圍後,來到富順縣。剛走近城墻,忽見城墻上貼著一張《通緝令》,上面印有劉伯 承的畫像,懸賞5萬銀圓以換取人頭。于是,他們急忙從小路朝隆昌、榮昌方向走去。得知劉伯承潛出瀘州的劉湘,連忙派殺手藍文彬帶人跟蹤追捕。在穿越榮縣地 界時,劉伯承等人恰巧碰見了戴著墨鏡、坐著轎子的藍文彬,遂轉彎走山路。當藍文彬摘下墨鏡發覺行人正是劉伯承,趕緊派人去追趕時,劉伯承等人早已隱入崇山 峻嶺之中。此後,他們夜行曉宿,經大足、銅梁來到川東北的遂定(達縣)地區。

    一天傍晚,當他們在一段峽谷中穿行時,突然衝出四五個手持大刀的彪形大漢,兇神惡煞地吼道:“快把光洋留下來!”

    劉伯承迅速拔出手槍,厲聲喝道:“有刀的打不過有槍的,快把刀放下!”韓、周二人也掏出了槍。那幾個土匪見狀,嚇得後退了幾步,扔下刀跪地 求饒。劉伯承拿出幾塊大洋扔在地上,嚴厲地說:“不要幹這謀財害命的事,有本事跟反動派去鬥!滾吧!”土匪們一個勁地點頭哈腰,拾起大洋跑了。

    一行3人翻過大巴山,在茅壩關附近乘上小船,航行在漢江上遊。站在船頭的劉伯承無限感慨地說:“剛剛虎口脫險,又碰上強盜打劫,這個世界真 不太平呀!”韓伯誠深有同感地說:“這個社會亟待改變啊!”劉伯承略一沉思,說:“好端端的革命形勢被國民黨右派斷送了。這些人掌了大權,就是虎狼橫行, 惡人當道,還得靠我們去奮鬥啊!”

    這時,為了通過前面一段河灘,劉伯承等人和小船上的其他乘客按照船工的要求,下了船從山上繞過去,到下遊再上船。當人們循著越來越窄的山 路,穿過茂密的樹叢,爬上一處高坡時,忽聽得右側傳來一陣“呼呼”的喘氣聲。繼之,有人驚叫道:“虎!老虎!”大家定睛一看,在十來丈遠的地方果然有一只 白額吊睛大老虎正在磨牙咋舌,虎視眈眈。周國幹慌忙掏出手槍,劉伯承卻攔住他,冷靜地說:“不要放槍!大家保持肅靜,不要作聲,跟我來。”于是,其他人便 緊跟著劉伯承,屏住呼吸,魚貫而行,平安地通過這段山路,又登上原來的小船。這時,劉伯承回過頭來,不無幽默地對老虎拱手道謝:“老虎,老虎,多謝了,這 下你沒幫倒忙。”韓伯誠也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是真正的虎口余生啊!”

    6月中旬,劉伯承等人翻越險峻的秦嶺,抵達西安。此時,他已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十五軍軍長。幸虧當時駐陜西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 五軍軍長鄧寶珊慷慨資助600塊大洋,並出具通行證,才使身無分文、陷于困頓的劉伯承等人,得以輾轉乘坐南下的火車,順利抵達武漢,參與組織了南昌起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819843
刘伯承右眼中枪成"刘瞎" 为何一开始不愿入党?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23年,已经成为川中名将的刘伯承,毅然退出军阀部队,重新寻找革命道路。他的一个共产党朋友诚恳地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竟然拒绝了,说:“不能一见旗帜就拜倒!”为什么刘伯承先是不愿意,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伯承是怎样完成其人生最重要转折的?

  仇恨旧社会 向往新生活

 
 1892年12月4日(清光绪十八年十月十六日),刘伯承诞生在四川省开县。因祖父是吹鼓手,在旧社会被看做“倡优”,致使父亲刘文炳“出身微贱”,虽
饱读诗书,到县城参加秀才考试,却被人举发,遂被逐出考场,丧失了考试入仕的机会,只得弃文务农,成为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自己没有了入仕的机
会,更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考试入仕,实现自己的理想,便把5岁多的刘伯承送到本村私塾念书,随后又把他送到老秀才任贤书私塾中就读。任贤书满腹经纶,对帝国
主义的侵略十分愤恨,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十分不满。他的言行对刘伯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从小就萌生了反抗旧社会的念头。

  1904
年秋天,刘伯承转到灯草坝“汉西书院”就读。“汉西书院”的主持人刘华英是个廪生,同维新派、洋务派人士有广泛接触,受到西方文化和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他是个“教育救国论”者,设法自筹资金在开县办学。学生主要是他亲房的十多个子弟,但他也招收少数成绩优秀的外姓学生,对同姓的穷苦学生还免费供给膳食、
书本和文具。刘伯承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刘华英那里初步了解到国外的一些情况,视野大大开阔了。1905年,在刘华英的资助下,刘伯承以优异成绩考取县高等
小学堂,并被编入甲班。该校教师大多数水平较高,教自然科学的傅让、朱璜等人毕业于日本弘文师范学校,思想进步,是同盟会会员。傅让还秘密传播一些进步杂
志和革命书籍。这些书刊深刻揭露了英、法、日、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云南、东北,揭露清朝政府卖国残民的罪恶行径,鼓励人民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争取铁
路等项主权。刘伯承对这些进步书刊爱不释手,从中受到了爱国思想的熏陶。刘伯承还读了邹容的《革命军》、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更加痛恨清廷的腐败没
落。

  在开县小学堂毕业以后,刘伯承又到夔府(今奉节)官立中学就读。1907年春,刘伯承因父亲病逝,被迫中途辍学,回乡务农。这
年,刘伯承仅15岁。家中4男3女,刘伯承身为长子,不得不和母亲一道,承担起生活的重压。年轻的刘伯承,饱尝生活的艰辛,欲借读书入仕飞黄腾达、光宗耀
祖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他越来越感到,不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不改变这个社会制度,像他这样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刘伯承青少年时期,正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断发展的时期。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使刘伯承看到了改变个人也改变劳动群众命运的希望,而革命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敢于牺牲个人性命的大无畏精神,又深深激励着他。刘伯承决心投奔同盟会,参加反清武装斗争。

 
 1910年,刘伯承邀集了上高等小学堂时的两位同窗好友前往同盟会的活动中心地——上海,寻找孙中山和同盟会。可是,茫茫人海,何处寻找革命党?他们费
尽周折,不仅没有找到同盟会,连工作都没有找到,只好扫兴地返回故里。1911年,清政府以实行铁道国有政策为名,向帝国主义拍卖粤汉、川汉等铁路的主
权,引起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各阶层人民的一致反对,首先由四川人民掀起大规模保路运动,迅速波及多个省份。随后,四川人民的保路斗争发展为全省规
模的群众性的大起义。不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四川革命党人奋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四川军政府。刘伯承在辛亥革命的感召下,不顾家人与亲朋
好友的反对,毅然剃掉辫子,参加了反对清朝政府的学生军。他意气风发,慷慨陈词:“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就这样,青年时代的刘
伯承,“怀着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改革的思想,投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这是刘伯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他的民主革命生涯的开
始。

  
“军神”威名扬 “刘瞎”心中悲

  刘伯承是我国现代军事史上能征惯战、百战百胜的著名将军,然而,初出茅庐的刘伯承,首战吃的却是一个败仗。

 
 辛亥革命胜利后,刘伯承抱着军事救国的真诚愿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弁学堂。他刻苦钻研军事,一丝不苟地操练。他不但学业优秀,军事
技能出色,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闻名全校。他烟酒不沾,牌赌不视,毫无恶习,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每月官饷所得,除了买书之外,全部寄给母亲,
补贴家用。1912年底,刘伯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派到熊克武的部队当见习生,不久升任司务长、排长。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以武力讨伐袁世凯后,四川的国民党人奋起响应,发布讨袁檄文。刘伯承参加了这次战斗。由于缺乏经验,刘伯承率领一个排,在綦江战斗中失利。他认真总结经
验,在寒坡场战斗中,对全排士兵作了很好的组织和动员,大获全胜,随即代理该连连长。由于力量悬殊,四川讨袁战争以失败告终。袁世凯及其在四川的帮凶胡景
伊等人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和讨袁将士,刘伯承逃亡上海。在上海,刘伯承虽然过着居无定所、食无定时的流亡生活,但并不悲观失望,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当孙中
山先生创立中华革命党的消息传到上海时,他立即决定加入该党,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民主革命。1914年秋,在许多国民党人观望、犹豫的时候,刘伯承义无反
顾地宣誓参加中华革命党,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秘密革命活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刘伯承积极响应孙中山号召,毅然返回四川,组织反袁起
义。他先后到奉节、万县、涪陵等地联络革命党人、“哥老会”首领和有志之士,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打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的旗帜,亲自担任该
队军事指挥。川东各地的农民奔走相告,成群结队前来参加刘伯承的部队。这支部队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刘伯承指挥这支部队,神出鬼没,忽东忽西,狠狠打
击北洋军队。北洋军队成为惊弓之鸟,龟缩在城里,轻易不敢出来。

  1916年3月,刘伯承率部进攻四川丰都。他一马当先,亲临第一线指
挥,不幸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另一弹从右边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他从此失去了右眼。袁世凯复辟闹剧在人民革命浪潮的打击下草草收场了,袁世凯
本人也在全国人民的唾骂中呜呼哀哉了。战功卓著的刘伯承,因伤致残却无人问津了!他只能拖着病残之躯,以教书勉强度日。身体的痛苦是难忍的,更难忍的是精
神的折磨。在四川,反袁的,拥袁的,原本不共戴天的两派,又握手言欢,举杯共庆了。大大小小的军阀们,忙着分赃。为反袁斗争付出重大代价的普通老百姓,依
旧在死亡线上痛苦地挣扎,却无人关心。这样的革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他对这场革命,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怀疑。

  如果不是沃医生的举
荐,刘伯承还不知道穷困潦倒到什么时候。担任重庆镇守使兼第五师师长的熊克武,在一次宴会上恰巧遇到沃医生。沃医生向熊克武打听刘伯承的情况,讲述了刘伯
承的事迹。熊克武这才关注起刘伯承来,并派人请回刘伯承,任命刘伯承为第九旅参谋长。起初,同僚中有人认为他五官不全,身有残疾,冷眼相看。但一到实际战
斗中,刘伯承的智勇往往令他们折服。在用兵上,他精细、严谨、大胆,常常出奇制胜。而他勇敢无畏的精神,更为一般军人所罕有。每到打起仗来,他总是亲临火
线,冲在前头,“刘瞎子”英勇善战的名声渐渐传开了,“独眼龙”将军的称号不胫而走。刘伯承成中川中名将,威名远扬。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设大元帅府,组织讨贼军,讨伐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这年
3月,奉熊克武之命,刘伯承率部参加征讨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部队。战役前期,刘伯承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可是,由于寡不敌众,4月6日,重庆最终失
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诽谤和攻击刘伯承,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他身上。有功被压制,无过遭非议,刘伯承多次遭受过这样的情况,他再也抑止不了自己的愤
懑,奋笔疾书措辞激烈的辞职报告。然而,督办并没有批准刘伯承的辞职报告,而且给了他进军成都的新任务。刘伯承二话不说,立即起兵向成都进发。经过激
战,5月13日夺回成都。随后,刘伯承又指挥部队,相继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在激战中,刘伯承又一次不幸中弹,右大腿负重伤,不得不退出战斗,去成都养
伤。刘伯承在川军中转战10年有余,落得“遍体弹痕余只眼”。然而,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未酬,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欺凌的局面日甚一日。在残
酷无情的现实中,刘伯承身心交瘁,心灰意冷。

  加入共产党 人生新选择

  朱德在接受美国女作家史沫特
莱访问时,曾经深情地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们走着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做了军阀不思悔改;有的人随军阀入泥潭,但最终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也有人看到了
新的道路,却因为过去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而刘伯承与我则是找到并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刘伯承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
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获得了新生。刘伯承的这一转变,是在他的几位共产党的好朋友帮助下实现的。

  1923年秋冬,刘伯承一直在成都治
伤。他承受着双重的折磨。一方面,他在作战中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大量失血使他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左腿肌肉明显萎缩,很难伸直。然而,他硬是战胜了
伤残,站立了起来,甩掉了拐杖,显现了无与伦比的意志与坚强。他的法国主治医生瞠目结舌,说:“我素来以为华人柔弱,想不到中国还有刘团长这样钢铁般坚韧
的军人。”另一方面,精神的苦恼始终困扰着刘伯承。刘伯承因伤离开部队后,其部队的战事是每况愈下,由胜转败,先是重庆得而复失,随后成都也遭到敌人的重
兵威胁,危在旦夕,四川形势大幅逆转。刘伯承对军阀混战早就心生厌倦,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伯承躺在病床上,可是说客络绎不绝。熊
克武等人亲自到医院来,敦促刘伯承带伤上阵,以挽救战局。刘伯承以身残为由,婉言拒绝。刘伯承的好朋友王尔常受上司委托,前来传话,说请刘伯承担任师长。
刘伯承严肃地回答说:“尔常,你我相处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晓得我的志向么?岳武穆云:‘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我从军数年,向来不顾个人
性命,家中更无私蓄,遇敌时便可奋不顾身,为的是救国救民。看现在的世道,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官压兵扰,民将不民。我冲锋陷阵十多年,为的是拯民于水
火,不是为了博取虚名和显示荣耀。这些当权者总是汲汲于一己之私利,我算是看透他们了。顺利时不肯委以重任,一旦时势危急又想以爵禄相诱,真是有眼无
珠!”王尔常表示完全理解与支持。

  刘伯承在最苦闷的时候,他的两个共产党的好朋友,及时给他指明了方向,一个是吴玉章,一个是杨闇公。
吴玉章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刘伯承的交往十分密切。当时,吴玉章任成都高等
师范学校校长,和恽代英、杨闇公等人创办《星期日》等刊物,鼓吹新文化、新思想,热情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还派人深入到工人、农民中做宣传和组织工作,
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吴玉章几乎每隔三五日就要到他的住处,一面探视病情,一面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后来,通过吴玉章的介绍,刘伯承结识了杨闇
公。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重庆革命领袖。

  吴玉章、杨闇公对刘伯承的人
品、学识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分敬佩,有意将他发展为中共党员。他们经常探望刘伯承,与刘伯承促膝长谈,并送一些进步书刊。他们评论当前的时局,议论中国
的前途,追溯民族的历史,探讨救国的方略,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人生,从外交到军事,一直到社会主义。刘伯承曾经回忆说:“1924年我在成都与闇公同
志一起,可以说朝夕不离,论说当时局势。”在吴玉章、杨闇公二人的影响下,刘伯承的思想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近的政治见解,把他们紧紧联
系在一起。

  杨闇公多次在日记中称赞刘伯承,他曾写道:“伯承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军人中尤其罕出。返川许久,阅人不可谓不多,天
才何故如此罕出。”“伯承机警过人,并且很勤学,头脑也异常清晰,不是碌碌者比;又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内是很快活的;目前我们虽说不上深厚的感
情来,但我已决意与其长久交好,因他堪当益友之列,并可同行于一个道路。10年来的友人,有才识而抱大志者,不过4人而已。今得伯承,又多一良友真是可
喜!”“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

  刘伯承素以“深思断行”为座右铭,爱独立思考,决不随波逐流,对于政治问
题,他格外谨慎。有一次,刘伯承在将校学堂的学友、已经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陈紫舆,在与刘伯承交谈时,诚恳地劝说刘伯承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杨闇公
也在座,并对此寄予希望。令他们意外的是,刘伯承坦率而又严肃认真地回答说:十几年来的生活经验,使我悟出一条道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搞清其中
的真谛。我从参加辛亥革命至今,所见所闻已经不少了,川军那里我是决定不回去了。但是,当今的中国应该向何处去?哪一种主义最合乎中国的国情,还应当深思
熟虑才稳妥。“如果一见旗帜就拜倒,我觉得太不对了。因为我对于各派都没有十分的把握,正拟极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道。”

  杨闇公不
仅没有责怪刘伯承,反而更加敬佩刘伯承。因为当时四川也如其他地区,各种社会思潮十分复杂,其中打着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假马克思主义学派比比皆
是,令人眼花缭乱。一些人参加进步组织,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是随风倒,赶时髦,所以他们的政治立场非常容易动摇,经常改变。刘伯承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
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政治前途采取慎重的选择,但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这也正是他政治风格和性格特征的体现。杨闇公在日记中赞叹说:“这是何等的真切,
何等的真诚哟!比起那因情而动,随波而靡的人来,高出万万倍。此后拟设法使其从本方向走。若能达目的,又多一臂助。”杨闇公更决心把刘伯承吸收到中国共产
党内来,为党输送一个杰出军事人才。
 为了摆脱外界的干扰,静心养病,刘伯承转到犍为县五通桥张仲铭的家里,一面养伤,一面继
续深入地研究新的革命理论。1924年夏末,因熊克武第一军势力被逐出四川后,刘湘、杨森等一手控制了政权,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吴玉章在成都不能立足,也
辗转到了犍为。他向刘伯承介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革命形势。这些地区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工会和农会组织,与封建主义、帝国主
义坚决斗争,革命运动如火如荼。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精诚合作,广东革命政府日趋巩固,革命形势蒸蒸日上。刘伯承怦然心动,决定与吴玉章一同出川,去实
际考察革命形势,考察中国共产党,再决定是否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末,刘伯承和吴玉章等人取道贵州、湖南去上海。期间,他们
看望了老朋友熊克武。熊克武动员刘伯承到自己的部队来,刘伯承断然拒绝,两人大吵一架,从此分道扬镳了。到达上海后,刘伯承很快给杨闇公写了一封信,叙说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杨闇公感受到刘伯承的思想进步,非常高兴,在日记中说:“伯承和熊克武不和了。有今后不作冯妇事之语——他的来信。此公已被玉章收入
矣,可喜!”

  1925年2月,刘伯承与吴玉章坐火车到达北京,访问了吴玉章的学生、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赵世炎,以及四川籍中共党员童
庸生等人。赵世炎介绍自己的老师吴玉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伯承没有立即随吴玉章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继续观察、思考。5月,他们带着赵世炎的介绍信,再
次返回上海,拜见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和秘书长王若飞,向他们详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运动情况,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又有所加深。

 
 此时,正值“五卅”运动兴起。帝国主义镇压中国工人运动,杀害工人,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上海20多万工人举行罢
工,5万多学生罢课,许多商人罢市。全国几十个城市都暴发了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罢课、罢市。刘伯承被工人阶级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所感染,从中看到了中国
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和中国的希望,主动向陈独秀提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6月下旬,刘伯承又随吴玉章从上海经香港到广州,正巧赶上了省港大罢
工。刘伯承从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伟大意义。这半年多来,刘伯承从西到东,又从北到南,通过实际考
察,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地在救国救民,决心跟共产党走。

  7月,刘伯承随吴玉章返回四川。1926年5月13日,经杨闇公和吴玉章两人介绍,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他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党的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达60年之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486687
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汪荣华同志逝世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汪荣华同志(正军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5月27日17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在汪荣华病重期间及逝世后,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的领导同志有: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云山、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薄熙来、李鹏、万里、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路甬祥、梁光烈、马凯、孟建柱、王胜俊、曹建明、杜青林、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马万祺、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李德生、张劲夫、谷牧、吕正操、刘复之、杨白冰、田纪云、迟浩田、张万年、曹刚川、张震、倪志福、司马义·艾买提、顾秀莲、钱学森、叶选平、杨汝岱、钱伟长、任建新、宋健、钱正英、孙孚凌、朱光亚、万国权、赵南起、毛致用、经叔平、王文元、王忠禹、李贵鲜、张思卿、丁光训、罗豪才、张克辉、郝建秀、徐匡迪、张怀西、邓力群、张廷发,还有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以及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乔清晨。

  汪荣华是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政治部宣传员,四川省委妇女部巡视员,四川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副局长,一二九师随营学校青年队教员、供给部政治处指导员、直属政治处组织干事、司令部供给处党支部书记兼分支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干部科参谋,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教员,高等军事学院秘书,刘伯承同志处秘书,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等职。

  汪荣华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翻越雪山,三次穿越草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她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她和刘伯承元帅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与刘帅相伴终身,共同度过了漫长的革命岁月。

  汪荣华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8年06月20日   来源:解放军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852165
名將之師劉伯承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名將之師劉伯承
侯文強
 

同歷史上的嶽飛、成吉思汗等許多偉大軍事家一樣,劉伯承元帥在其輝煌的戎馬生涯中,堅決反對一枝獨秀,注重在戰爭中培養優秀將領,因此麾下作戰過的指揮員,無論建國後地位如何顯赫,對劉帥無不以“師長”相稱。“師長”一語雙關,一指劉帥曾在抗戰期間擔任129師師長,二指老師和長者的合稱。在某些場合,一聲“師長”,更凸顯部將們對劉帥發自內心的敬意。和劉帥長期作搭檔的鄧小平多次謙虛地表示:“我稱師長,是老師的意思!”肖克將軍曾經這樣評價劉帥:“歷來的軍事評論家認為,一個好軍事家,應具有帶兵、練兵和用兵的才能,伯承同志就是這樣的全才。”其實,在帶將、練將和用將方面,劉帥也是全才。

  一、以德立威,以德帶將

  “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劉帥深知與官兵同甘共苦的為將之道。他曾將諸葛亮《將苑》中的《將情》篇奉為自己的座右銘:“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燃,將不言寒;軍幕未張,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抗戰爆發後,129師在陝西三原縣舉行誓師大會。那時部隊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山頭主義,由原紅四方面軍改編的129師大部分官兵對來自紅一方面軍的師長劉伯承還不太熟悉;大會還要舉行更換國民黨軍帽軍徽儀式,將士們心裏有一定抵觸情緒;加上大會那天突然暴雨傾盆,大家心裏更充滿了不悅。在大會上,已經四十五歲、渾身裹滿戰傷的師長劉伯承巍然屹立在暴雨中作動員,警衛員為之披上雨衣,被他一把推開。這就是劉帥送給他的部下們一份最珍貴的見面禮:堅忍不拔的軍人意志、主動與官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劉帥的人格魅力一下子感染了全體官兵、征服了全體官兵。

  勝不貪功,敗不諉過。1937年,129師初入山西前線就取得奇襲陽明堡的勝利,全師歡欣鼓舞,就在這時,其771團在娘子關東南的七亙村因疏於警戒,被優勢敵軍包圍,受到一定損失。劉帥得知後,冒險帶領少數人員前去解圍,事後迅速向中央軍委寫了檢討,主動承擔了責任。毛澤東十分生氣,在全軍範圍內嚴厲通報批評129師,就差點劉帥的名了。事實上,毛澤東並不瞭解全部內情,批評未免過於嚴厲。劉帥沒有進行辯解,而是承擔了全部責任。知道內情的師參謀長李達將軍卻對師長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永遠銘記在心。

  親臨一線,不避彈雨是指揮員的一忌。劉帥經常批評部將忘記指揮員的職責,在戰鬥第一線逞個人英雄主義,但實際上自己經常也會以身犯忌,為的是收集第一手資訊並鼓舞士氣。1946年9月劉鄧大軍兵出太行山後的第一惡仗——大楊湖之戰,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的強渡汝河之戰,劉伯承都曾出現在戰鬥第一線,成為前線指揮員最頭疼的問題。劉帥經常根據掌握的情況,及時調整行動方案,減少軍事行動的盲目性;同時,劉帥的每次出現,都會深深感染和激勵著將士排除萬難、英勇殺敵、勇往直前。

  二、言傳身教,不斷練將

  一場戰鬥一場試。劉伯承堅持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相結合,主張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反對一切軍事上的本本主義。早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時,他就認為中國國內遊擊戰大有作為,潛心研究遊擊戰。抗日戰爭爆發後,當許多高級將領對毛澤東提出的遊擊戰戰略方針並不完全認同時,劉伯承已經在實際行動上和毛澤東不謀而合。劉伯承一向踐行少說話,多做事。為提高各級指揮員遊擊戰實際指揮能力,劉伯承總是擬好題目後讓部將去做。

  繼771團在七亙村受損後,劉帥親自到七亙村觀察地形,這是日軍由河北進攻山西平定城的必經之路。他定下作戰決心,具體作戰部署交給旅長陳賡。1937年10月26日,陳賡指揮772團取得七亙村伏擊戰的勝利。正當陳賡準備見好就收時,劉帥又命令他再次在七亙村伏擊日軍,理由是“兵不厭詐”。兩天后,陳賡果然在七亙村再次取得伏擊戰的勝利。不久,劉帥又根據情報,在日軍進犯昔陽的必經之地——黃崖底河谷設伏,並指定由771團團長徐深吉將軍全權指揮。11月2日,771團在黃崖底河谷成功伏擊日軍,一掃初戰失利的陰霾。

  1938年3月31日,劉帥建議由副師長徐向前指揮部隊在東陽關和涉縣之間的響堂鋪伏擊敵軍。曾在紅四方面軍指揮大規模正規戰的徐帥經過長期的觀摩,這時候對遊擊戰也運用得得心應手,一舉擊毀敵軍汽車181輛,創下八路軍一次戰鬥消滅日軍汽車最多的紀錄,成為伏擊戰的典範戰例之一。

  劉帥還有一個洋學生,美國海軍部觀察員卡爾遜,他在抗戰期間到達過129師,先聽劉帥講遊擊戰術理論,後到劉帥的好學生陳錫聯團裏體會實戰。牆內開花牆外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卡爾遜運用八路軍的遊擊戰術,率領美國海軍陸戰隊襲擊日軍佔領的太平洋島嶼,屢建奇功。

  戰後講評是劉帥的特長。這些講評大多建立在對學生們作業的細緻檢查基礎之上。細心的劉帥總會挑出一大堆毛病,比如對敵情掌握不夠細緻,主攻方向的兵力沒有達到應有的集中,預備隊使用不夠巧妙等等。學生們聽了也心服口服。在八年抗戰的每個階段,解放戰爭每場戰役,劉帥肯定會留下一篇有血有肉的總結文章。這不僅對部將有很大啟發,也對全軍將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常勝將軍粟裕是如此評價劉帥的:“他老人家論述戰爭,高屋建瓴,言簡意賅,把理論與實踐、整體與局部、全面與重點,結合得如此緊密,一場錯綜複雜的戰爭,經他的大筆,使人豁然貫通,也使人想見他當年指揮戰局、運籌帷幄的風貌而不勝欽佩。”在劉帥的影響下,他的部將大多從粗線條的猛將張飛成長為文韜與武略同樣出眾的呂蒙。

  三、用人不疑,放手用將

  “不管黃貓黑貓,咬得到老鼠的才算好貓”,這是劉帥經常引用的一句口頭禪。劉帥運用戰術不拘一格,用將也是不拘一格,特別主張培養將領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作戰能力。

  1948年7月,劉鄧大軍決定分兵攻打襄陽。襄陽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與漢江對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也在襄陽城下屢屢受挫。蔣介石深知襄陽的戰略意義,派大特務頭子康澤坐鎮襄陽。康澤到襄陽後,採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訓,大量修築山頭防禦工事。

  劉伯承選定的攻擂手是6縱司令員王近山。出自紅四方面軍的王近山,外號“王瘋子”。但是打襄陽僅靠一股瘋勁是不行的,許多人對王近山心存疑慮。

  劉伯承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了信心。1943年,劉伯承命令王近山從太嶽軍區率一個團回防延安,保衛黨中央。旅長陳賡在為王近山送行時指示:“儘快趕赴延安,路上不要求戰鬥。”當王近山一行經過洪洞縣的韓略村時,還是果斷捕捉戰機,一舉殲滅由駐華北日軍軍官組織的“戰地觀戰團”。敵少將旅團長以下120余名軍官除3人漏網外,全部被殲。日軍當時的全盤“掃蕩”計畫也因此被打亂。王近山到延安後,毛澤東緊緊握著他的手說:“我早就聽說紅四方面軍的王‘瘋子’現在成了吳下阿蒙了!”

  確實,經過劉帥的八年調教,王近山已經是集勇猛與智謀于一身的將領了。

  因此,劉伯承穩坐中軍帳,放手王近山大鬧襄陽城。王近山到襄陽週邊後,決定打破常規,採取撇山攻城的方案,以小部隊監視山頭敵軍,以主力直取襄陽城。方案報至劉鄧處,劉伯承笑道:“襄陽已在我掌中了!”6縱從7月9日攻城,一個星期後就拿下了當年蒙古人花了多年才打下的襄陽城。戰後,劉帥論功行賞:“在襄陽攻城中,王近山指揮的6縱起主導作用。”

  當然,在戰爭期間,還有不少其他幹部經他放手使用,在戰爭中鍛煉成為獨當一面的指揮員。如陳賡在抗戰中期就擔任太岳縱隊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坐鎮晉西南;解放戰爭爆發後又向毛澤東毛遂自薦,以偏師強渡黃河,經略豫西,成為挺進中原的三把尖刀之一,又如傳奇將軍皮定均在抗戰後期即被劉帥“放單”,孤軍深入河南,後又帶領部隊成功千里突圍至華東;建國後時而坐鎮台海,時而坐鎮西北,長期統率一個方面軍。

  四、誨人不倦,死而後已

  在劉帥眼裏,部將永遠都是他的孩子,時時刻刻離不開大人的教導。因此劉帥以教育部下為己任,教帶兵,教作戰,也教做人。他教育部下大多和風細雨、循循善誘,也有少數時候為治病救人棒頭頓喝、不留情面。

  “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在秦基偉、皮定均等將軍的回憶中,劉帥經常告誡他們,行軍作戰要把“任務、敵情、我情、地點、時間”等“五行”弄清楚,這是取得戰役戰鬥勝利的關鍵;否則“狗戴砂鍋,亂撞一陣”。1938年3月,劉伯承準備在河北邯鄲至山西長冶公路間的神頭嶺伏擊日軍。定下決心後,他親自到預定戰場觀察地形,發現地圖上原本在嶺下繞過的公路實際上是從嶺上通過。劉帥乘機教育身邊人員說:“按圖索驥,紙上談兵,把部隊埋伏在下邊,恐怕鬼子從嶺上過去了,我們還在嶺下傻等,甚至可能挨鬼子的打哩。”劉帥走後,準備參戰的幾位旅、團級幹部又進一步偵察了神頭嶺地形,為後來取得著名的神頭嶺大捷奠下良好的基礎。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劉帥因受到錯誤的批判,離開了軍隊主要崗位,但他仍然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並把他長期思考的理論成果傳授給他的學生。1965年1月,傳奇將軍皮定均前去看望病中的劉帥,劉帥在病床上向學生講授了一條心得體會——任何防禦都要有預備隊。這是他反復總結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教訓的結果。這次教導在皮定均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969年,中蘇發生珍寶島軍事衝突後,蘇聯百萬大軍壓境,皮定均在劉伯承元帥的力薦下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坐鎮大西北,按照劉帥的指導思想整軍備戰,有力威懾了國境線外蠢蠢欲動的蘇軍。

  正是由於劉帥同時具有全面的帶將之德、練將之道和用將之術,又以誨人不倦、死而後已為己任,其麾下的大批指揮員被培養成為智勇雙全的複合型高級將領,使之以百花齊放之勢,璀璨于解放軍名將之列。據統計,在國際風雲波譎雲詭、國內政局動盪的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鎮守全國11個戰略大軍區的統帥幾乎有一半是劉帥的學生:成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後對調到福州軍區)、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後對調到北京軍區)、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後對調到瀋陽軍區)。他們確保了中國半壁江山的安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453424
元帅“死不瞑目”:刘伯承五岁女儿遭暗害之谜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元帅“死不瞑目”:刘伯承五岁女儿遭暗害之谜

2007年04月04日 10:17解放日报











刘伯承、邓小平两家人


相关文章:


贴身警卫员追忆:刘志丹遗体回陕北


“胜利的灾难”:揭开国民党全面溃败之谜


八路军对日军大屠杀元凶的一场复仇之战(图)


刘伯承元帅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人称“常胜将军”。但他的女儿刘华北被害事件却
鲜为人知;而当年刘伯承正是在痛失爱女之后,强忍悲痛赶赴前线,指挥著名的“上党战役”,并取得了胜利。刘华北是怎样被害的?敌人为何在上党战役前夕对刘
伯承的女儿下毒手?王颖为此采访了很多人,包括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当年照看小华北的保育员,华北当时的小伙伴……从而撰文披露了有关“华北事件”的一些
故事。此文载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知情者说》第三辑之四。本版摘录于此,标题系编者所拟。


“常胜将军”舐犊情深


华北本来是不应该死的,延安的洛杉矶托儿所上千个孩子都活了下来,唯独华北死了。


华北是刘伯承元帅的二女儿。华北死时,只有五岁。


华北长得很可爱,胖乎乎的小圆脸,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要不是那次同邓林一起曾被火烫伤,她该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


华北比太行小一岁多,她最喜欢她的小哥哥。


华北的年龄小,可她总爱跟大孩子们玩,大孩子们跑得快,一跑起来,她就在后面追,因为胖,一拐一拐的,像个刚会走路的秃尾巴小鸭子。追不上,她就呜呜地哭。她的嘴巴里总是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可是谁也听不清她说的是什么。


太行在托儿所时,她总爱追哥哥,哥哥去了保小,她便只好去同别人玩。在她心目中哥哥是最亲的人,因为她的爸爸刘伯承、妈妈汪荣华根本没有时间来看她。他们忙,他们在前线指挥打仗。就是他们回到延安,也很少来看她,因为他们总是开会,没完没了地开会。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我的爸爸、妈妈了。”华北可怜巴巴地对小伙伴邓林说。


“我爸爸、妈妈也没来看我。”邓林也并不比华北乐观,她们是一对伤心的小伙伴。


“好孩子,等爸爸、妈妈打完仗,就回来看你们,别着急。”托儿所的所长丑子冈妈妈把她们搂在怀里,安慰她们说。


刘伯承和汪荣华一直在太行山抗日前线,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先是把太行送到了延安,接着华北出生了,他们又把华北送到了延安,这样他们就可以没有牵挂地在前线指挥打仗了,孩子们也少受点颠沛之苦。


刘伯承和汪荣华很少回延安。1943年9月他们回延安参加延安的整风运动。不过,即使回到延安,他们也还是不能经常来看孩子,他们每天都很忙,忙于开会,忙于汇报前线的情况。偶尔,他们也把太行和华北接到他们的住处,看看孩子们。这种全家团聚在一起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那年夏天,正在延安参加整风的刘伯承夫妇收到了三五九旅战士们送来的一个大西瓜,那是他们自己种的,是
送给日夜为国家为民族操劳的中央领导的,从前线回来的刘伯承自然也收到了。不过,他没舍得吃。他对妻子说:“荣华,先把太行、华北接回来吧,不然这西瓜我
一口也吃不下去。”


第二天,太行和华北被接回了家。见到了父母,两个孩子自然十分高兴,当听说还有西瓜吃时,孩子们更是高兴得直蹦。


西瓜很甜,黑子沙瓤。太行和华北大口大口地吃着,他们很少吃到这样香甜的西瓜。


刘伯承慈爱地看着两个孩子,心中充满了一种舐犊之爱,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正在前线指挥打仗,
他知道妻子汪荣华为生这两个孩子受了很多苦,尤其是华北,出生时正逢反扫荡,当时连个能生孩子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好不容易找了个老乡的驴圈,才把女儿生
下来。孩子受的苦一点也不比大人少。


想到这,刘伯承把女儿抱了起来,亲了亲她的小脸蛋,说:“华北,快点长吧,长大了,爸爸带你去好多好多地方玩。你喜欢吗?”


“喜欢。”华北乖乖地点点头。


此时的刘伯承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可爱的小女儿没有活到那一天。

那天深夜,五岁的华北惨遭杀害


1945年,刚刚7岁的太行被送到了延安保小上学。华北仍然留在延安洛杉矶托儿所。


洛杉矶托儿所的阿姨们都十分喜欢华北,因为华北很少淘气。据健在的阿姨们回忆,照看过华北的几位工作人员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好带,不用操太多的心,告诉她什么她都听。一位阿姨说,华北小时候很好看,水汪汪的大眼睛,粉嘟嘟的小脸蛋,谁见了都喜欢。


8月15日,在中国进行了八年侵略战争的日本军队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延安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太行和华北在各自的学校、托儿所知道的消息,他们虽然还不太懂其重大的意义,但他们知道穷凶极恶的日本
鬼子被打跑了,他们的父母可以和他们团聚了。华北更是特别高兴,她认为父母快来接她了,她就要回到父母身边了。她最想爸爸,一直没有忘记爸爸对她许下的诺
言:等将来她长大了,爸爸将带她去好多好多地方玩……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虎视眈眈,准备打内战,妄想在短期内把共产党消灭掉,并派特务以各种身份潜入解放区,伺机进行阴谋活动。


由于延安洛杉矶托儿所中有不少中央领导人的孩子、前方抗日将士的孩子及烈士的遗孤,所以这座托儿所也就
成了特务们注意和活动的目标。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有时发现在托儿所周围有一些陌生人活动。这个情况很快汇报到托儿所所长丑子冈那里,她立即作出安排,加强了
托儿所的防范工作。


但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1945年8月18日是个星期六。


晚上,丑子冈照例提着马灯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地查房。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晚上不去看看孩子她睡不着觉。到半夜11点钟,她才提起马灯离开窑洞。


临走时,丑子冈又对两个值夜班的保育员周桂枝、梁国欣嘱咐了一番,两个保育员说:“丑所长,你放心回去睡觉吧,我们会小心的。”丑子冈才回到自己的窑洞。


两个保育员四处查巡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动静,便站在院子里说话,许是太冷的缘故,周桂枝对梁国欣说:“你等一下,我去烧点开水来。”


周桂枝走后不久,年仅14岁的保育员梁国欣突然感到肚子疼,她双手按在肚子上,想喊周桂枝,可又怕惊醒孩子们。也许今天晚上不会出什么事吧?周围这么安静,又是后半夜了,我去找两片止疼药就回来。年轻的保育员想。她实在疼得受不了。


吃了两片药,梁国欣和周桂枝一起回到院子里。两人又来回巡查了一遍,然后又到孩子们的窑洞查看,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睡着。

第二天的早晨,值班的阿姨吹响了起床的哨子,孩子们一个个从小床上爬起来,穿衣服,蹬裤子,像整装待发的小士兵。


不知为什么,华北今天没有起床。



华北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每天都能按时起床,起床后也不用阿姨催,自己很快会把衣服穿好,可今天不知为什么她没有起床。是不是病了?是不是没有听到阿姨的哨子声?


照看华北的梁国欣感到奇怪,走到华北住的窑洞口,喊道:“华北,华北,该起床了。”


没有任何动静。梁国欣赶紧又喊了两声,仍然是没有回声。


梁国欣慌了,她快步进窑洞跑到华北睡的小木床前。华北全身被被子蒙着,一动也不动。


梁国欣上前一把掀开了蒙在华北身上的被子———啊!眼前的景象使她惊呆了:华北浑身是血地躺在那里,身体早已僵硬,小腹部被人用刀子剜去了一块,鲜血溅满了雪白的被褥。


“丑所长———”梁国欣尖叫一声,从窑洞中冲了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到了华北住的窑洞,大家被这一意外的事件惊呆了。


丑子冈来到了小华北的床前,她的脸色苍白,眼里含着泪花。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胖乎乎的小华北竟会这么轻易地被人害死。昨天还在给她洗澡,昨天还在她粉嘟嘟的小脸蛋上亲吻……


值夜班的两个保育员伤心至极,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也都难过地流泪,华北这孩子是她们看着长大的,从几个月就来到了托儿所,这才刚刚过了她五岁的生日。他们将如何面对刘伯承司令员和小华北的妈妈呢……


所长丑子冈立即将这一事件报告了傅连及保卫部门。

刘伯承说:敌人打错了算盘


接到女儿被害消息时,刘伯承夫妇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消息准确吗?”刘伯承冷静地问道。


“托儿所的领导请您和汪荣华同志去托儿所面谈。”小通信员双眼通红强忍着悲伤说。要不是当着首长的面,他会哭出声的。


小通信员走了,刘伯承坐在一把椅子上,他一直没抬头,他不敢抬头,他怕看见妻子那双眼睛,他知道妻子一定在注视着他。


两对目光终于相碰了,汪荣华痛苦地扑向丈夫,她感觉自己忍受不了这巨大悲伤的打击,她支持不住了。


“荣华,坚强点。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同你一样难过,可我们很快就要回前线,这次战役非同一般,这种时候我们决不能倒下。”刘伯承用力扶住妻子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


他们赶到托儿所,所长丑子冈含着眼泪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然后,带他们来到华北住的窑洞。


华北安静地躺在床上,身上穿着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花衣服,白底蓝色的小碎花,华北平时很喜欢这套衣服,五岁的女儿已经开始懂得美了。


刘伯承轻轻揭开盖在女儿身上的白被单,他又看到了那张熟悉的小脸蛋,不同的是与以往相比,这张小脸苍白得像纸。女儿紧闭着双眼,平时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再也不能睁开。那张曾经无数次亲过爸爸、妈妈的甜甜的小嘴,再也不能发声。


汪荣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女儿身边的,忍不住的泪水如泉水般涌了出来。华北呀,妈妈的好女儿,妈妈来晚了……汪荣华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她紧紧抓住了丈夫的胳膊才没有摔倒。


刘伯承的脸色铁青,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女儿惨遭不幸,他的心在滴血,尽管来之前他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看到女儿尸体的一刹那,他仍然无法完全保持平静,他的手在微微发颤,额头上冒出豆粒大的汗珠。很快,他恢复了镇静,一手扶住了妻子,一只手将女儿身上的白被单轻轻盖好。


周围是一片低低的呜咽声。“同志们,不要太悲伤,敌人以为对我的女儿下毒手,我就会对他们手软,就会六
神不定,听从他们的摆布。他们打错了算盘。华北不仅仅是我刘伯承的女儿,她也是人民的女儿。她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死的,这笔血债一定要让敌人加倍偿
还!”刘伯承斩钉截铁地说。

案子没破,元帅“死不瞑目”


华北被安葬在后沟的山上。一座小小的土堆,一株小小的冬青树。


可爱的小华北永远地留在了延安的黄土地上。


洛杉矶托儿所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受到了审查,上级保卫部门来人查看了现场。


华北的案子却一直没有破。


同华北住一个窑洞的孩子说:夜间有两个男的,头上包了布,拿着手电筒站在华北的床前,其中一个还拿饼干给华北吃。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根据孩子们提供的线索,组织上展开了周密的调查。然而,这件事一直是个悬案,谜底一直没有揭开。


敌人杀害华北是有目的的,刘伯承司令员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只要是他参与指挥的战役,无往而不
胜。不仅蒋介石的手下大将们打不过刘伯承,就连蒋介石本人过去亲自上阵指挥作战,都未能战胜刘伯承。因此,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曾多次派人谋害他,但都苦
于无法下手而告失败。他们把目标转向了孩子,采取极其恶毒的手段,在孩子身上下了毒手。


他们还预谋杀害太行,但未能得逞。


敌人的卑鄙目的没有达到,刘伯承没有因女儿被害而停止他征战的步伐。女儿安葬后,他马上准备赶赴前线去参加上党战役。


按照惯例,刘伯承等晋冀鲁豫军区首长是经过陆地上的秘密通道返回太行山的。可这次却不行,时间来不及
了。如果按老办法走,必然会错过组织战役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我军的整个战略部署。结果,刘伯承等人是乘坐飞机奔赴太行山。不过,不是共产党的飞机,是美
国人的飞机。一架美式DC型运输机正巧在延安,是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飞机。8月25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滕远代副司令员、薄一波副政委等晋冀鲁
豫军区首长登上了美式军用飞机,从延安飞回了太行山,从而使上党战役得以及时部署和展开,为我党我军在谈判桌上和战场上都赢得了时间。


上党战役是我军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对加强我党在重庆谈判中的有利地位,迫使蒋介石在谈判桌上低头,打破蒋介石、阎锡山企图迅速占领全华北的野心,打乱国民党策动内战的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前对刘伯承、邓小平等晋冀鲁豫军区领导说:“只有你们打得好,我才能谈得好。”他对刘、邓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刘伯承离开延安前,给当时在延安担任保卫部门负责人的康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帮助处理一下这个案子。


不知为什么,这个案子一直没有破。


刘伯承元帅临终之前,躺在病床上,提起华北被害之事时仍然十分难过:“二女儿的案子没能破,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啊!”


多少年之后,太行提到此事也满怀怅然:“不知什么原因,此案一直未能破。这使我的父母很难过,但他们对外却从不提起,只是私下里谈谈。他们从不抱怨任何人,这使人感到他们人格的伟大。”


上党战役,刘邓大军全歼蒋介石13个师,共35000多人,迫使蒋介石在《双十协定》上签了字,为我军反击赢得了时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153052
50年代劉伯承為何主動提出與鄧小平分手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50年代劉伯承為何主動提出與鄧小平分手



 當"反教條主義"的厄運向劉伯承迎頭蓋下時,儘管鄧小平百般維護,仍不能使66歲老帥免受羞辱。劉伯承作完檢討,竟贏得暴風雨般的掌聲。



  在劉鄧搭檔打下大半個中國之後,劉伯承主動提出與鄧小平分手。



  這是為什麼?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無視中國的警告,悍然將戰火燒到了中國的鴨綠江邊。中國政府果斷決定,由彭德懷率兵出戰,抗美援朝。雙方在朝鮮半島打得難解難分。



  沒有比戰爭更能刺激軍人神經的事了。劉伯承統兵作戰30多年,摯愛自己一手拉扯大的軍隊,深信這支經
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歷史時期鍛打錘煉的鐵軍能夠戰勝世界上任何一支武裝力量。同時,他也深知,人民解放軍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頑症,諸如 兵種單一,裝備落後,遊擊習氣濃厚,等等。這些問題一日不解決,就不能趕上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就有可能打敗仗。



  在得知中央準備創辦陸軍大學的消息後,劉伯承首先找到鄧小平,說:"彭老總在前線為打敗最強大的軍隊而作戰,我要為使解放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重執教鞭。"



  "看來你與教書先生有緣呀。"鄧小平理解自己戰友為軍分憂的赤子之心,也熟悉他"建軍先建校"、"治軍先治校"的主張,只好苦笑一聲表示同意。



  劉伯承毅然提筆,給中央寫信,請求辭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去參加陸
大的建設。他寫道:"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幹部的培養,而培養幹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幹部的培養。我願意辭去在西南擔任的一切行政長官的職務,去
辦一所軍事學校。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年齡這麼大了,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



  毛澤東為劉伯承的赤誠所感動,也認為這位軍事理論和軍事經驗兼長的老帥是陸大創辦者的最佳人選,遂親自復信,讓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給鄧小平,儘快到北京領導軍校的籌建工作。



  就這樣,親密合作了13年的劉鄧終於分開了。



  陸大原定設在北京。劉伯承考慮為節省財力,建議充分利用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校舍,遂定址于南京,正式名稱為南京軍事學院。



  經過半年籌備,學院正式開學,首批758名學員絕大多數都是師級以上年輕幹部。



  這些將領都是令敵軍聞名喪膽的英雄、功臣。可俗話說的好,即便是雄獅,身上也會有蝨子。他們大多出身
農民,又長期生活在遊擊環境裏,自由慣了,散漫慣了,不拘小節慣了。於是,各種奇怪的現象都出來了,有的學員無故不出操、不上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 的學員上課時翹二郎腿,回答老師的提問懶得起來;有的學員開會時不注意軍紀,敞胸露懷,雙手在身上搓泥搔癢,更有甚者,有的索性把腳放在椅子上,脫掉鞋
子,用手摳腳丫子。



  南京軍事學院學生自由散漫的名聲一直傳到北京。毛澤東十分生氣,提出:"遊擊隊不可冒‘油‘,野戰軍 不可撒‘野‘"。劉伯承決定整肅校風。他在全院師生大會上說:"有的人自由主義,違犯紀律,國防部、毛主席都知道了,真是‘搞臭了南北二京‘,這叫著‘光
著腚推磨盤--轉著圈丟人‘"。劉伯承要求從基本科目做起,頒佈實行我軍三大條令--《內務條令》、《佇列條令》、《紀律條令》,很快使學院的風氣煥然一 新。在此後的5年間,劉伯承主持編寫、編譯和翻譯軍事、政治、外語等各類教材數百種,從陸、海、空三軍到炮兵、工程兵、通訊兵、裝甲兵等技術兵種專業,從
戰略、戰役、戰術的現編概則到集團軍、軍、師、團、營的設定作業,應有盡有。學院也由初辦時的4個系發展到12個系,學員人數由758人增加到3000餘 人。南京軍事學院成為人民解放軍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和將軍的搖籃。



  可就在這時,一股反"教條主義"的運動突然降臨。



  1957年2月,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彭德懷與陳賡、譚政到南京軍事學院檢查工作。在座談中,有部分教
員、學員提出學院存在"教條主義"問題。經過調查,彭德懷認為在教學中,不是有沒有"教條主義"的問題,而是"教條主義"十分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就是現
在的教學內容與我軍的實際情況不相適應,沒有對我軍的幾十年的戰爭經驗進行系統整理和總結,提出反對"教條主義"。軍事學院領導認為彭德懷的結論不符合實
際情況,軍事學院的成績是主要的。在全軍訓總四級幹部會議上,許多幹部要求彭德懷收回他視察軍事學院後給中央的報告。



  彭德懷一方面積極主張反對"教條主義",一方面又儘量避免擴大打擊面,避免整具體的人。他對持有對立意見的兩派人說:"你們對敵鬥爭都很堅決,不搞陰謀,不想推翻誰,都是好人、正派人,但思想方法都有片面性。今天只是整一整思想,分清是非,接受教訓,不追責任。"



  但是,這場運動由於有了林彪的參與,情況就變得難以控制。他對一些軍隊高級幹部說:"有人一提起學習 就想到外國,專學外國的東西,以為只有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觀點。我們的經驗很豐富,不能把黃金當黃土甩掉了"。"有的單位不
把毛主席軍事著作作為軍事基本教材,只作為參考材料,這是不對的。有的單位連參考都沒有列上,這就更不應該了。"



 林彪沒有點名的單位就是指劉伯承負責的軍事學院和葉劍英負責的訓練總監部。



  風聲傳到毛澤東耳邊,引起勃然大怒。毛澤東一生最痛恨教條主義,特別反感別人崇洋媚外。



  "現在學校奇怪得很,中國革命戰爭經驗不講,專門講‘十大打擊‘,而我們幾十個打擊也有,卻不講。應該主要講自己的,另外參考別人的。



  我不知道軍事學院、訓總到底有多少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本來是行動的指南,而他們當作死條條來啃。如果馬克思、列寧在的話,一定批評他們是教條主義。"激憤之下,毛澤東還講了評論劉伯承的有分量的話。



  1958年6月,毛澤東在聽取彙報時,又說:"軍隊中有無‘教條主義‘的問題,現在有四種說法:一種說沒有,一種說有,一種說很多,一種說相當多。說沒有‘教條主義‘是不存在的,究竟有多少,這次軍委會議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



  很顯然,毛澤東對劉伯承產生了誤解。



  毛澤東講這些話時,劉伯承正在養病之中。



  在劉伯承一生的戎馬生涯中,他先後負傷九處:



  左腳一傷;



  顱頂一傷;



  右眼一傷,使其不幸失去右眼;



  右腿股動脈一傷,險些喪命;



  左臀部一傷;



  左腿受傷,損及神經,一度拐腿不能行走;



  右腿側面一傷,彈頭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摳了出來;



  左腳側邊一傷;



  右手側面一傷。



  葉劍英曾詩贊劉伯承"遍體彈痕餘隻眼"。這些創傷時刻折磨著老帥,直到一年前,傷情惡化,不得不從南
京轉往上海醫療,當時,鄧小平已調至中央擔任總書記,經常過問老戰友的健康狀況和醫療進展情況。劉伯承自己形容道:"感覺殘老的身體就像一部長久用損的汽 車,小修未好又經近年過分使用之後,遂成一部難好易翻的破車。近來寒潮時降,左腦後部與兩太陽穴處常作脹痛,眼複流淚水至頭部昏眩。"



  在鄧小平的勸告下,劉伯承于1957年8月6日寫信給毛澤東:



  "原來就是殘衰多病的身體,勉任六年學術工作,極感吃力。自1953年患虛脫症以來,腦力、眼力、神經和創傷諸傷舊病反復糾纏,已經難於看書提筆,休假也多,因而不能時常參加教材編審工作。"



  劉伯承懇請免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和高等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照準同意。



  雖然劉伯承卸任將近一年,但中央軍委準備召開有全軍高級幹部參加的擴大會議,批判所謂的"教條主義",勒令劉伯承作公開檢討。



 鄧小平認為把劉伯承作為"教條主義"的代表來批是不公正,也是錯誤的,但是,在當時極"左"的政治空氣
下他無力回天。為了讓老戰友免遭公開被批鬥的屈辱,他專門找到毛澤東,懇切地說:"伯承同志是位組織性很強的老黨員,他身體不好,只要表個態就行了,我看 不必上臺作檢討了。"



  毛澤東沒有吱聲,會議按原定計劃進行。



  6月20日,軍委擴大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與會者增至1442人,規格也由三座門軍委會議室搬到中南海懷仁堂。隨著會議的深入,鬥爭的範圍越來越大,牽涉的人員越來越多,由最初的劉伯承、蕭克擴大到葉劍英、粟裕、李達、陳伯均、鐘期光、宋時輪等眾多高級將領。



  7月上旬,軍委擴大會議進入高潮,由劉伯承到會作檢查。



  那天,劉伯承從南京趕到北京,剛下火車,他就一個踉蹌,險些倒在月臺上。人們攙扶著他到陸軍醫院檢查。



  醫生建議:"您得臥床休息。"



  "不行,我得起來,我要到中南海作檢討,大家還等著我呢!"劉伯承掙扎著強撐病體趕到懷仁堂。



  懷仁堂前,鄧小平第一個迎出來,緊緊地握著劉伯承的手,嘴唇嚅動了幾下,想說又不知說什麼好,便牽扶著劉伯承走進懷仁堂。懷仁堂內,1400多位高級幹部胸前的將星亮得耀眼。



  擴音器傳來主持人的聲音:"下面由劉伯承同志作檢討。"



  大堂鴉雀無聲。劉伯承走上講臺,掏出準備好的講話稿,邊念邊講,邊講邊念。講到動情時,想到委屈處,禁不住哽咽起來,老淚縱橫。他的戰友,他的部下,他的學生,他的戰士,面色沉重、複雜。



  劉伯承作完檢討後,懷仁堂竟然響起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



  作檢討還能贏得熱烈的掌聲,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的現象!



  《中共著名搭檔大結局》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129563
劉伯承部千軍萬馬橫渡黃河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新華社冀魯豫前線1947年7月3日電 本社記者李普報道:劉伯承將軍指揮下的大軍,已於30日晚在魯西地區300華裏寬的正面橫渡黃河,蔣軍約近300華裏的河防戰線全線崩潰.解放軍乘勝深入蔣軍縱深,截至發電時止,已達100華裏以上.人民解放軍大反攻的光榮序幕,就此順利揭開.五十五師和六十八師等河防蔣軍,雖經蔣記國防部一再嚴令堅守,但我解放軍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勇猛強渡,千軍萬馬聲勢豪壯,守河蔣軍不及逃跑者悉數被殲,僅在一地區被殲者即近千人.五十五師師長曹福林和該師一部,正被圍於鄆城孤城中;一八一旅旅長米文和,則於深夜10點鐘倉皇放棄鄆城向菏澤逃去.西面解放軍進駐鄄城後,乘勝長驅直入,於7月1日進到菏澤城郊,該地以北已無蔣軍蹤跡,其他各部解放軍正在分頭前進中.回憶蔣介石於3月20日,破壞協定,提早在花園口合龍放水,大小嘍羅們歡喜如狂,並說黃河天險等於40萬大軍的神話,滿以為可以困阻劉將軍於北岸.不料為時僅僅3個多月,這所謂40萬神兵,就如此迅速地崩潰了,蔣介石軍隊所佔據的隴海路,又一次暴露在人民解放軍面前.30日晚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26周年紀念日——"七一"前夜,劉伯承所指揮的常勝軍,以戰勝相當於40萬蔣軍的黃河作為給黨的獻禮,全體指戰員莫不興奮萬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036813
劉伯承將軍縱談戰局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穆 之

    為中國人民譽為天才戰略家的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將軍,最近又創造了鄄城大捷的傑作.自8月以來,劉將軍親率邊區數十萬健兒馳騁於廣闊的冀魯豫平原,縱橫進退,所向披靡.總計蔣軍在邊區被殲滅者凡13個半旅,21個保安團,被俘者有師長(原軍長)趙錫田以下官兵4萬餘名.?

    鄄城大捷後,記者趨赴前線某地訪晤劉將軍,並轉達新華社總社之祝賀及敬意.劉將軍精神煥發,當為記者縱談目前戰爭之形勢.將軍議論精闢深邃,而諧趣橫生.?

    "3個多月來,我們以冀魯豫17座空城換得蔣介石6萬多人,"劉將軍微笑地說:"據說蔣介石認為這是一個好買賣,還要堅持做下去,好罷,讓他做下去吧,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算出總賬來的!"?

    劉將軍認為戰爭的勝負決定於主力之保存或喪失,存人失地,地仍可得;存地失人,必將人地皆失.巨野戰役即為一例.當我殲滅蔣軍西線主力整三師及四十七師共4個旅後,蔣軍西線全線崩潰,其佔領我東明之左翼也不得不撤退,東明重歸我手.因此,蔣軍主力在我消滅到一定程度時,蔣軍將不僅無力進攻,也將無力可守.在我保存的優勢兵力攻擊之下,終將所佔城鎮全部吐出來.劉將軍認為目前此種形勢已日益接近,再消滅相當數目的蔣軍主力,我軍大舉反攻的局面即將出現.接著,劉將軍用冀魯豫前線的變化來說明瞭這個道理.冀魯豫前線的國民黨軍王敬元集團9個旅,劉汝明集團6個旅,孫震集團7個旅,共22個旅,其中被我殲滅者有劉汝明集團3個半旅,孫震集團4個旅,王敬元集團亦被我消滅約一萬人.現存國民黨軍15個旅,而其中8個旅也已被我所重創.劉將軍說:"看蔣介石能有多少個8個旅,能有多少個6萬人,如果他願意,我一定還可再拿幾個空城換得他的第二個9個旅,第三個9個旅,第二個6萬人,第三個6萬人."

    劉將軍更精闢地指出,死守一城一地,無異自背包袱,如果我們不在必要時毅然放棄某些城鎮,那么我們就將被迫分散兵力,處B防守,而處處挨打.劉將軍稱這種戰法為牛抵角戰術,挨打戰術,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戰術.劉將軍笑著說:?

    "可是我們把這些包袱丟掉了,而蔣介石卻拾起來背上了.他背得越多,他就越重,就越走不動.蔣軍在冀魯豫現僅殘存的15個旅中,有10個旅就被迫困守著17個空城,僅餘5個旅可作機動部隊.如果蔣軍減少守備兵力,增強機動兵力,那么守備部隊被我個個殲滅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減少機動兵力,增強守備兵力,那么就無法進行作戰.相反,我軍因無防守城鎮之累,部隊集中機動,隨時可以優勢兵力攻擊與殲滅其任何一點.這一個矛盾,國民黨軍是極難解決的.這種形勢最好的說明瞭蔣軍的兵力已極度分散,其攻勢已達頂點,其在戰略上的主動已開始轉入被動."劉將軍極深刻而又詼諧地說:"蔣軍暫時佔領的那些城市與碉堡,都是我們最好鉗制部隊,它們替我們把蔣軍緊緊地圍困在那裏,等待我們一個個去消滅呢!"?

    記者談及蔣軍採取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術時,劉將軍認為只有兵力十分充足,方能收其效果.但今日蔣軍兵力已極空虛,一個月前蔣軍主力第五軍及整十一師遭受挫敗後,東拼西湊,僅調來整七十五師兩個旅的疲憊之師,以後即再無補充.蔣軍以現有兵力,既要集中進攻,又要集中防守佔領之城鎮及保護漫長的補給線,是"熊掌與魚不可兼得"!其結果必為顧此失彼,這是蔣介石不可克服的致命弱點.此次鄄城戰役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劉將軍承認蔣軍火力頗強,但他認為由於我軍夜間作戰及突然迫近進行白刃格鬥,戰鬥全憑刺刀肉搏,蔣軍的重兵器,幾陷於無用之地.尤其蔣軍士氣很低,每次戰鬥,很多放下武器.因此縱有美式裝備,也無法改變其必然失敗的命運.?

    至此,劉將軍特別指出我軍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我軍士氣旺盛,這是因為我們是正義自衛的戰爭,士兵都是翻了身的人民,他們為保衛自己的翻身果實而戰,因此在戰鬥中莫不奮勇向前,以一當十.劉將軍特別讚揚守衛龍?土固?集的戰士, 他們以寡敵眾,敵人進攻的火力雖有如一片火海,而他們堅守陣地達十一晝夜,始終未後退一步,完成了上級的任務.劉將軍認為這也說明瞭如果我們必要堅守那一點時,我們是不可被攻破的.
?
    劉將軍在軍事上對中國革命的偉大貢獻,早為中外所稱頌,而他對每一個戰爭的指導,英明遠識,謹嚴縝密,尤為每一個將士所嘆服.前線某高級軍事幹部說:蔣軍作戰,其指揮官與其說是白崇禧、陳誠,毋寧說是劉將軍.?

    劉將軍在前線,生活雖極緊張勞苦,而精神奕奕,一如平日,每一重要戰鬥,必親臨前線直接指揮.於戰鬥間隙中,猶從事譯著,各種圖書文件,滿積案頭.?

    (《人民日報》1946年10月20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036803
劉伯承元帥運用“狼的戰術”贏得定陶戰役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圖為在定陶戰役中,我軍向大楊湖被圍敵軍猛烈射擊(來源:中國國防報)

點擊瀏覽更多軍事圖片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元帥曾多次給部屬講過家鄉的一個民間故事。他說:“成都有條坡路,一隻狼隱蔽在坡路附近。當一個推平板車的人推到半坡時,那只狼一下子跳出來,照準推車人的腿上咬去。推車人放也放不下,跑也跑不掉。”劉伯承告誡部屬要學習“狼的戰術”,善於捕捉戰機和找準敵軍的弱點,然後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他指揮的定陶戰役可以說是運用“狼的戰術”的一個典範。

    1946年,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全面內戰後,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出擊隴海線,殲敵1.3萬人,破壞鐵路近200公里。這一仗打痛了蔣介石。他惱羞成怒,連忙從鄭州、徐州兩個方向集中32個旅30多萬人,分6路向魯西南撲來,企圖合擊我劉鄧大軍於定陶、曹縣地區。於是,劉鄧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打響了定陶戰役。

    那么劉伯承在戰役指揮上是怎樣運用“狼的戰術”呢?

    首先,當敵6路大軍氣勢洶洶地撲來時,劉伯承指揮我軍主力在定陶地區休整,以逸待勞。然後他選準進攻之敵一路、整編第3師作為首殲目標。因為該師師長趙錫田自恃裝備精良,傲氣十足,突出冒進,為我軍分割殲滅創造了條件。

    為了集中兵力先吃下這塊“肥肉”,劉伯承僅以少量兵力和地方武裝鉗制其餘5路進攻之敵,集中主力9個旅對付敵整編第3師的2個旅,從而在兵力對比上形成了4倍於敵的優勢。在具體攻擊部署上,他先集中力量消滅這個師的一個旅,然後再殲滅師部與另一個旅;對選定首先殲滅的這個旅,我軍也沒有一口吃進去,而是圍起來後,一個團一個團地逐個殲滅。這樣,在具體戰鬥中,我與敵兵力對比就遠遠不止4倍的優勢了,因而戰鬥進展很順利。

    當我軍殲敵一個旅後,敵整編第3師陷於混亂狀態。我軍很快就殲滅了敵師部和另一個旅,然後乘勝向敵整編47師實施攻擊,又順手殲滅了這個師的兩個旅。至此,定陶戰役勝利結束。定陶戰役僅用5天時間,殲敵4個旅1.7萬人,我軍僅傷亡3500人,是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毛澤東對定陶戰役的指揮評價很高,把它與粟裕指揮的蘇中戰役視為殲滅戰的兩個典範。戰役一結束,毛澤東就向全軍通報了定陶戰役的經驗。電報中說:“必須集中優於敵人5倍或4倍至少3倍的兵力,首先殲滅敵1~2個團,振起我軍士氣,引起敵人恐慌,得手後再殲敵第2部、第3部,各個擊破之,切不可貪多務得,分散兵力。”(耿志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036776
劉伯承被節略遺漏的細節:"海歸"劉伯承遺事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1927年11月,劉伯承受中共中央委派從上海來到蘇聯,該照片為劉伯承與蘇聯青年的合影,前排戴眼鏡者為劉伯承。但範小靜細看多次,仍不能確定哪位是劉伯承。至於劉伯承留學期間的其他照片,如今已難覓蹤影。

  ■編導手記

  劉伯承赴蘇留學的故事為什麼被節略被遺漏?他一生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是他首先將“雜種旅”譯為“混成旅”,將“黑猩猩戰”譯為“遊擊戰”……

  □範小靜(廣東電視臺編導)

  以前也知道不少劉伯承的故事,從書籍中,從電影上,還有從我老爸的嘴裏,他曾是劉伯承隊伍中的一員。可這次台裏分派給我的任務是系列電視紀錄片《百年留學》留學蘇聯的一段,節目主人公之一劉伯承的故事雖多,偏偏一扯到留學,回憶和記載都只是只鱗片爪,難以成章。

  我相信,留學蘇聯,肯定是改塑劉伯承人生的一段經歷,一定有故事,一定很精彩。於是決心去尋找。

   兜兜轉轉,周周折折,分別找到了兩位頂合適的故事講述者:宋科和劉蒙。宋科是國防大學推薦的,退休前是該校一個研究室的主任,研究劉伯承的資深專家;劉 蒙是劉伯承6個子女中的老五,小名阿蒙,參加過《劉伯承傳》的編寫。宋主任說劉帥,嚴謹而從容;阿蒙說父親,親昵而輕快。有趣的對比和互補,疊合成了一個 聞所未聞的劉伯承,一位70多年前的“海歸”。

  從劉伯承到“阿法納西耶夫”

  劉伯承是坐一艘蘇聯海 輪離開上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去莫斯科的。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納西耶夫”,當時的中國留蘇學生都取了俄文名。別看劉伯承是個名將,打仗歸打仗,留 學歸留學,他一句俄文不懂,可憐見的,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著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納西耶夫……

  進校報到時,劉伯承仍在心裏默念著“阿法納西耶夫”,卻突然發現,周圍的人都看著他哄笑起來———原來上面已經點到“阿法納西耶夫”了,他愣是沒聽出來。阿蒙調侃他父親時笑得哈哈的。

  劉伯承是中國共產黨派往蘇聯學習軍事理論的第一批軍事幹部。他受到了蘇聯高級步兵學校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入學的當天晚上,在燈火通明的禮堂,學校政委致了歡迎詞,說劉伯承是中國著名的將領,南昌起義的總參謀長。他來到本校學習,這是我們學校的光榮。

  “阿法納西耶夫”代表中國學生致答詞,說的卻是中國話,而且帶著濃濃的四川口音。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35歲的劉伯承是同學中年齡最大的。33個字母組成的俄文是橫在他面前一道高高的坎兒。

   當時,1927年秋天,“阿法納西耶夫”國內的同志們,那支剛取名為“紅軍”的隊伍,正腳蹬草鞋,身穿破衣,手持梭標在井岡山與數倍於己的敵軍血戰。 “阿法納西耶夫”卻吃著牛奶麵包,安安穩穩地坐在莫斯科的學堂裏,為什麼?蘇聯先進的軍事理論,為初創的共產黨軍隊所渴求。過不了語言這道坎兒,“阿法納 西耶夫”本人將一事無成,愧對使命。

  為了學俄語,劉伯承使盡了渾身解數。他每天在左手心寫滿了單詞,走路也背,上廁所也背,經常學到淩晨3點。

  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劉伯承就寢之後就蒙上個毯子,在“小帳篷”裏點燈學習。有同學起來上廁所走過“帳篷”,就按一下劉伯承的頭說,該睡覺了。

  俄文顫音“P”很難發音,中國學生戲稱“打嘟嚕”。劉伯承打這個“嘟嚕”舌頭就是不聽使喚。於是他每天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到操場上大聲“打嘟嚕”。在莫斯科冬天哈氣成冰的早晨,劉伯承硬是把“嘟嚕”給打出來了。

  那時的蘇聯經濟還很困難,食品都是配給的。劉伯承享受的是將軍級別的待遇,他打起了軍官證的主意。

  劉伯承找到了學校裏的一個勤雜工,說,你可以拿我的軍官證去買東西,但你每天得教我一個小時口語。

  大概在半年之後,劉伯承的語言能力讓老師吃驚了:我不相信你半年就能學成這樣,你是不是討了個俄國老婆?

  劉伯承自然是喜不自勝,他寫信給國內的朋友說:“乃視文法如錢串,視生字如銅錢,汲汲然日夜積累之;視疑難如敵陣,惶惶然日夜攻佔之,不數月已能閱讀俄文書籍矣。”

  從“雜種旅”到“混成旅”

  邁過了語言這道坎兒,劉伯承推開了俄羅斯軍事學術寶庫的大門。

  劉伯承出生于四川開縣周都村,那是個封閉的山區。他自幼讀的是中國典籍,戰火中研究的是中國的孫子、諸葛亮、司馬穰苴(春秋後期著名軍事理論家,其理論被整理為《司馬法》)。

   從“看中國”到“望世界”,劉伯承在留學中完成了這個轉折。一年多以後,他轉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那是蘇聯的最高軍事學府。在莫斯科期間,劉伯承走遍 圖書館和博物館,飽讀世界戰爭史和各國軍事家的傳記,研究拿破崙(法)、毛奇(普魯士)、魯登道夫(德)、蘇沃洛夫(俄)……
 劉伯承特別欣賞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的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巧得很,庫圖佐夫同劉伯承一樣,也在早年的戰爭中失去了右眼。1812年,讓整個歐洲為之戰慄的拿破崙,親自率領60萬大軍侵入俄國。當時俄國軍隊只有30萬,僅為法軍的一半。

  庫圖佐夫臨危受命,與拿破崙展開了周旋。庫圖佐夫的座右銘是,不以奪取城堡為目的,而以保存有生力量為重,不斷消耗敵人,最後集中兵力,一舉殲敵。最後,拿破崙的69萬人馬,只有2萬多人回到了法國。

  庫圖佐夫打贏了戰爭,挽救了俄國,也改變了法國以至整個歐洲的命運。這一以弱勝強的戰例對劉伯承有很大的影響。

   我請教宋主任,劉伯承在他的哪篇軍事論著中提到過他如此尊崇的庫圖佐夫,以便我在節目中印證。宋主任搖頭。是啊,中蘇兩黨長期恩恩怨怨,中共黨內爭論起 起伏伏,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誰能沒有顧忌?進入和平年代後,十大元帥中第一個中箭落馬的是到蘇聯喝過洋墨水的“軍事科班生”劉伯承,扣的帽子正是教條主 義。劉伯承赴蘇留學的故事為什麼被節略被遺漏?今人思之想之,除瞭解悟,還有嗟歎。

  1930年,劉伯承回到國內:他參照蘇聯軍隊的體制,將正規化的參謀系統帶入了紅軍;

  他學習外國軍事家的先進理念,並融入到戰爭指揮藝術中;

  他借鑒蘇聯軍校的經驗,創辦了1949年後最早的軍事院校…

  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劉伯承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在戰火紛飛的年月,戎馬倥傯且失去右眼的劉伯承如此著作等身,讓人難以思議。

  他翻譯蘇聯軍事著作,首先是把原文吃透,再根據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重新寫出來。我頭一回知道,好些軍事術語還是劉伯承創造的:

  像“混成旅”,宋主任說,當時部隊開始合成,一個旅有步兵騎兵還有炮兵,有人按外文字面的意思直譯為“雜種旅”,而劉伯承翻譯成“混成旅”;

  像“遊擊戰”,這詞據說來源於西班牙語,外國人把遊擊戰叫“黑猩猩戰”,因為在叢林中作戰,作戰方式就像黑猩猩,講究快速突然的襲擊。是劉伯承將“黑猩猩戰”翻譯為“遊擊戰”。另外還有“司令員”、“炊事員”等等。

  “二野”老兵的淚

  採訪了宋科和劉蒙,劉伯承留學的故事有了著落;但我還是心有不甘,因為劉伯承夫人汪榮華老人健在,而劉家的兒女們拒絕讓我採訪,理由是老人家身體不好,我想是不待見記者的托詞吧。

  初見劉蒙,我尊稱了一聲“劉武官”(駐外國武官)”後就說,我爸也是“二野”(第二野戰軍)的。是嗎?劉蒙笑著瞪大了眼睛。

  我老爸步入晚年也步入了嘮叨,一遍遍地講過去打仗的事兒,我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而這會兒,腦瓜裏飛速地重播搜尋著老頭兒平日的嘮叨。

  我向研究過“二野”戰史的劉武官掏出諸如挺進中原、魯西南、晉冀魯豫等話題,於是採訪有了這樣的結果:劉蒙親切地說,就叫我“阿蒙”吧。

  看看火候到了,我便試探:不論父親是元帥還是老兵,我們都是“二野”的後代,見不到“二野”老首長的夫人,我多遺憾啊!阿蒙誠懇地說,真的不行。看那神情不像敷衍,我也只好作罷。

   此後為《百年留學》幾次赴京,每次都記得打個電話給阿蒙,說說節目的進展,說說家中老人……“二野”仍是通話中的主題。我向阿蒙提起了汝河。從1937 年打日本鬼子到1949年解放廣州,槍林彈雨走過來的我父親算是條硬漢子了,可就提不得汝河,一提就落淚。當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汝河時,幾十萬國軍 前堵後追,7架敵機狂轟濫炸。沒有任何防空能力的解放軍指戰員一堆堆一排排地倒下,汝河成了一條血河;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指揮著千軍萬馬,千軍萬馬 中有我的父親……

  終於,阿蒙在電話裏說了,到家裏來吧。

  土豆燒牛肉,劉氏家常菜

  我們攝製組走進了劉家小院,見到果真身體不爽的汪榮華老人,我輕輕地叫了聲“汪媽媽”,情不自禁地擁抱了她,送上了一束鮮花和我父親的問候。小院裏結著滿樹滿樹火紅的石榴,我們又有了新的收穫。

  劉家的生活也有俄羅斯色彩,這起始于劉伯承。

  一道叫“波西”的家常菜,劉家吃了幾十年。孩子們長大了才知道,其實“波西”就是俄國人日常吃的也是人們譏諷赫魯雪夫的土豆燒牛肉。夫人和孩子們都得了劉伯承的真傳,能把一手“波西”燒得像模像樣,連俄羅斯朋友嘗過都直誇地道。

   劉伯承簡樸的辦公室還保留著原樣。一台碩大的深色收音機陳舊而精緻,那是淮海戰役的戰利品,劉伯承留了下來,一直用它收聽俄語廣播。辦公室外面一條不長 的走廊,汪榮華老人和阿蒙告訴我們,那位在莫斯科早晨學會了“打嘟嚕”的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生依舊保持著早讀俄語的習慣。每天清晨6點多,孩子們聽著走廊 琅琅的俄語,起床,上學,直到後來劉伯承的眼睛完全失明……

  劉蒙代表劉家在《百年留學》簽名簿上留言:“劉帥的軍事思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長長地舒一口氣,結束了我的尋找。《百年留學》講述了人們熟知的劉伯承的不為人知的故事,那個壯麗而又被蒙蔽過些許塵埃的年代裏一個“海歸”的故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940383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