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美國歷來干涉海外危機的首選措施之一是,派遣以航空母艦為首的特混艦隊前往發生危機的海域,對有關國家施加壓力或進行武裝干涉。在亞洲,美國主要借助於太平洋艦隊,其主力之一的第七艦隊,在朝鮮戰爭中充當了一次急先鋒。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迅速採取行動進行干涉。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宣佈已派出駐日本的美國空軍和海軍支援李承晚軍作戰,並在聲明中以 “臺灣海峽中立化”、“臺灣地位未定”為名,宣佈派駐菲律賓的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
美國政府在朝鮮戰爭爆發之際,首先在遠離危機發生地的臺灣海峽陳兵佈陣,探究其原因還須從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說起。
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敗局已定之後,這種矛盾就更加尖銳地反映在臺灣問題上。以國務卿艾奇遜為首的國務院主張放棄蔣介石,從中國的紛亂中脫身出來,同時保留與中共新政權打交道的迴旋餘地;軍界首腦和共和黨則主張採取強硬的援蔣方針,甚至不惜使用軍事力量保護臺灣,以建立亞洲的反共基地。杜魯門支持國務院的意見,1948年12月30日通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檔《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中規定,“美國應當通過適當的政治、心理和經濟手段利用中共和蘇聯之間,以及中國史達林主義者和其他分子間的分歧,同時謹慎地避免給人以干涉的印象。”至於臺灣,其“重要性並不足以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應盡一切努力以加強美國在菲律賓、琉球群島和日本的總體地位”。同時宣佈繼續承認國民黨政府,與其保持“外交關係”。為了穩定國會和與論,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魯門和艾奇遜分別發表聲明和講話,宣佈“美國及其盟國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美國目前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並且宣佈美國在遠東的防線不包括臺灣和南朝鮮。
1950年2月,中蘇兩國簽定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中蘇戰略同盟關係和中美在遠東對立的戰略格局由此而形成。與此同時,新中國為了求得一個和平的國內環境來進行經濟建設,完成解放戰爭的掃尾工作就成為當務之急,所以解放臺灣就成作為1950年新中國軍事工作的首要任務而積極地準備起來。4月27日海南島解放,5月16日國民黨軍隊撤離舟山群島,臺灣形勢日益緊張,使得盤踞臺灣的國民黨當局惶惶不可終日。美國對臺灣國民黨的命運極為關注。5月18日,原共和黨發言人、剛剛出任國務卿顧問的杜勒斯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與國務卿艾奇遜觀點相左的備忘錄。他提出,由於共產黨控制了中國,而中國又與蘇聯結盟,世界力量均衡的局面已被打破,並且朝著有利於蘇聯而不利於美國的方向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的行為仍表現出允許那些未確定地區,即美洲和北大西洋條約國以外的地區存在落入蘇聯之手的傾向,那麼在類似日本、菲律賓、印尼這樣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地區,美國就將遇到一系列重大的災難,甚至中東石油地區也將處於危機之中。為了防止這種災難的發生,美國應該迅速採取一種能夠顯示信心和決心的全新與強硬的立場。杜勒斯認為,在臺灣採取這一立場是最有利的,“如果美國宣佈要使臺灣保持中立,既不容許它被共產黨佔領,也不容許它被用作對抗中國大陸的軍事基地,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使這一決策堅持下去,除非蘇聯發動公開的戰爭”。負責遠東事務的助
助理國務卿臘斯克支持杜勒斯的意見,並在5月30日和6月9日向艾奇遜提交了兩份建議書,對杜勒斯的觀點提出了具體方案,如為保證臺灣軍事中立化,美國派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水域,宣稱防止臺灣海峽雙方發生軍事行動;照會英、蘇及聯合國,說明中國人之間在臺灣即將發生的衝突將涉及國際和平問題,應由聯合國及對日和約有關國家共同解決。就在艾奇遜的對台政策受到來自國務院內部的反對的同時,軍方也在唱反調。6月24日,以反共著稱的美國遠東駐軍司令官麥克亞瑟向國防部長詹森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遞交了一份《保台意見書》,把臺灣比喻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強調了臺灣一旦落入共產黨手中對美國遠東戰線造成的威脅,主張美國應採取主動措施防止臺灣被共產主義政權所統治。詹森和布萊德雷支持這份檔的觀點,決定把它呈交總統,並以參聯會的的名義建議美國應改變不插手臺灣的政策。這樣,艾奇遜所執行的對台政策受到內外夾攻。加之麥卡錫主義的興起,國務院的對華政策被抨擊為“失去中國”的主要原因,這就迫使艾奇遜為擺脫政治上的困境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主張。而朝鮮戰爭的爆發,適時地為艾奇遜改變對台政策提供了體面的藉口。
6月26日,杜魯門在布雷爾大廈召集國務院和國防部高級官員商討朝鮮問題。布萊德雷首先提出的不是朝鮮問題而是臺灣問題,他宣讀了麥克亞瑟的《保台意見書》,並且進一步提出,臺灣比朝鮮更重要,“在朝鮮的進攻可能是一次佯動,目的是轉移我們被共產黨急迫進攻臺灣的注意力……如果共產黨果真要從遠東把仗打下去,我們就必須刻不容緩地保衛臺灣。”在這次會議上,艾奇遜適時地放棄了原來的政策,提出了派第七艦隊進駐臺灣的建議。杜魯門遂於27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朝鮮的攻擊說明,共產主義現在要使用武裝的侵犯與戰爭。……共產黨部隊對臺灣的佔領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與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並宣佈“臺灣未來地位的確定,必須等侍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本的和平解決或聯合國的審議。”28日,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阻止任何對臺灣的進攻,確保臺灣的中立化。
在杜魯門28日的命令發佈前,27日,第七艦隊十餘艘軍艦進駐臺灣基隆、高雄兩港口,並在臺灣海峽進行 “偵察巡邏”和作戰演習。第七艦隊當時擁有1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及輔助艦隻,其軍事責任的範圍在整個東亞地區。其中以日本佐世保為基地入侵臺灣海峽的只有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和1艘運輸艦。這些艦隻在負責臺灣的防務的同時,還要擔負朝鮮戰爭中的作戰任務。以這種象徵性的、有限的力量負責臺灣地區的防務實際上是一種武力恫嚇的姿態。這些遊弋於臺灣海峽的美國軍艦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為蔣介石承擔了防禦義務。8月4日,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一批飛機進佔臺北空軍基地。同時,美國駐遠東軍總部還設立了名為“駐台考察團”的指揮機構,統一指揮其侵台的海、空軍。
臺灣歷來是中國的領土,美國軍隊不管以何種名義進入臺灣都是對中國領土的侵略,是對中國人民實現統一的干涉。美國的侵略行動引起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極大憤慨。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 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中共中央在分析形勢時認為:中國還沒有與美國現代化海軍進行海上較量的可能, “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臺灣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臺灣海峽擋著”,決定把“打臺灣的時間往後推延”。(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