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八一軍旗‧韓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韓戰重要戰役
 瀏覽972|回應12推薦2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校長
安津

第一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的不期遭遇戰打響的,彭德懷將其稱為“遭遇與反突擊戰役”。志願軍以戰略上的後發制人和戰役的突然性,將冒進至鴨綠江的敵人以迎頭痛擊。

    10月19日,“聯合國軍”攻佔平壤。麥克亞瑟為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命令部隊以團、營為單位向中朝邊境疾進。這種分兵冒進,正好給志願軍出其不意的突襲造成有利機會。

    中國對於要出兵朝鮮已經實現向美國提出了警告,但是出兵的時間和地點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各部隊入朝時,都採用夜間行軍、白天嚴格隱蔽的措施。在敵機日夜不停地搜索中,數十萬大軍完全未被敵人發現。

    10月19日至10月22日,志願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全部進入朝鮮,同時第50軍、第66軍作為戰役預備隊於10月底入朝。至11月初,入朝志願軍共有6個軍、18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總兵力約30萬人。

    當時朝鮮戰場的“聯合國軍”達到42萬人(包括韓國軍隊),但向北推進的一線部隊只有13萬人(包括美軍4個師、英軍1個旅、韓軍6個師)。

    根據部署,我志願軍集中三個軍於西線,將首先打擊物件定為最為突出的韓國第2軍之第6、第7、第8師。此外,以第42軍在黃草嶺、赴戰嶺一線阻擊東線北進之敵。

    戰役於10月25日由志願軍第40軍首先打響。當日晨,韓國軍第6師第2團一個營進至溫井,第40軍第118師從兩水洞地區的公路兩旁發起突襲,採用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在一小時內將敵人全殲。這一天——10月25日,後來定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 

    10月26日,韓國第6師第7團進佔鴨綠江畔的楚山,這是韓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抵中朝邊境。該團佔領楚山后,竟冒然炮擊我國境內,在發現已陷入我軍重圍後倉皇後撤。在撤退過程中被志願軍第40軍部隊團團包圍,經戰鬥大部被殲滅。

    西線我軍主力在與韓國軍的遭遇戰中成功完成戰役展開,並在展開過程中殲滅了韓第6師大部和第8師兩個營,並佔領了熙川。

    此時“聯合國軍”對於中國出兵仍然估計不足,10月31日,英軍第27旅進至定州、宣川;美軍第24師進至泰川、龜城,騎兵第1師由平壤調至雲山、龍山洞地區;韓1師主力向甯邊地區轉移,第8師退集球場地區,第7師東調球場、德川地區;美軍第2師北調安州地區作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其清川江以北的兵力雖增至5萬多人,但仍處於分散狀態。

    11月1日傍晚,志願軍第39軍以8個步兵團和2個炮兵團的兵力,向雲山之敵發起進攻。此時正值美騎1師第8團和韓國第1師換防,敵人遭到突然打擊後亂做一團。我方在進攻開始後才發現雲山守敵已經換為美軍,但志願軍戰士充分發揮果敢頑強的戰鬥精神,利用夜暗同美軍展開肉搏。

    美軍的火力優勢在黑夜和近戰中無法發揮出來,被迫丟棄大部分重裝備,午夜後以坦克為先導進行突圍。突圍過程中騎8團第3營被截斷,激戰至11月3日被殲。此戰使第8騎兵團在雲山總共損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裝備,其中有十二門105毫米榴彈炮、九輛坦克、一百二十五輛以上的卡車和十二門無座力炮”(李奇微《朝鮮戰爭》)。雲山戰鬥共斃傷俘敵人二千餘人,其中美軍約1800人,繳獲飛機四架(志願軍唯一一次在地面繳獲飛機的記錄),擊落飛機四架。

    雲山戰鬥開始後,志願軍向分散之敵發起全面進攻。但麥克亞瑟從騎1師的失敗中發現到中國軍隊的空前強大,急忙於11月3日命令全線後撤,志願軍隨即開始追擊作戰。鑒於志願軍徒步追擊已不可能達成迂回作戰任務,志願軍總部於11月5日命令停止進攻。11月7日,在東線執行阻擊任務的志願軍42軍和人民軍一部在抗擊了韓軍和美陸戰1師七天的進攻後也主動後撤。第一次戰役至此結束。

    第一次戰役歷時13天,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戰鬥精神首戰美國強敵,贏得了入朝初次作戰的勝利。是役我軍不成建制地殲敵共1.5萬人,並將“聯合國軍”打退到清川江以南。(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313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1953年夏季反擊戰(下)——金城戰役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1953年夏季反擊戰(下)——金城戰役

  1953年6月15日,朝鮮停戰談判達成全部協定。但是李承晚集團公然破壞協議,從6月17日深夜起,以“就地釋放”的名義扣留了大批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並且繼續叫囂“北進”、“單獨幹”,企圖破壞和平的實現。

  為保證停戰協議簽字後的和平局面,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懷司令員于6月22日22時,在前往簽字地點的過程中提出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給李承晚軍隊以嚴重打擊,再消滅李承晚軍隊一萬五千人。

  6月21日,毛主席同意這一建議,並複電彭德懷:再殲滅李承晚軍隊萬餘人,極為必要!

  此時,敵人原在北漢江兩側的防禦體系,經過我軍兩次進攻,已經被破壞,其金城以南的防禦陣地更加突出,態勢對我極其有利。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在金城地區韓國軍4個師的正面,志願軍集中了6個軍(第21、第54、第60、第67、第68、第24軍),並且加強了大量的支援兵力。該正面我軍共有82迫擊炮以上地面火炮1100餘門(平均每公里44.4門),坦克20輛。形成了兵力上3倍於敵,火炮數量上1.7倍於敵的優勢。志願軍在地面火力上對敵人形成優勢,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是唯一的一次。


  7月13日開始,志願軍終於發動了規模更大的夏季戰役第三進攻作戰。當日21時,濃雲密佈,我軍趁此時機突然發起進攻。在志願軍第20兵團各部隊及第9兵團第24軍在一千余門大炮支援下,經過7~28分鐘的火力準備,同時向敵展開猛烈突擊,一小時內全部突破敵人前沿陣地。

  西集團突破後,迅速向縱深發展。第68軍203師607團一個偵察分隊在副排長楊育才指揮下,化裝成韓軍潛入韓首都師防禦縱深,一舉摧毀了韓國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號稱王牌的“白虎團”頃刻全線潰亂,大部被殲。第203師迂回部隊乘機又迅速殲滅了配屬首都師的美軍第555榴彈炮營大部和趕來支援的韓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擊斃機甲團團長陸根洙。友鄰的第204師在戰鬥中生俘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

  第54軍130師在攻佔524.2高地後,因未能迅速肅清坑道內的殘敵,延緩了向峰火山的攻擊。

  中集團突破後,左翼第199師進攻轎岩山遇敵頑強抵抗,戰鬥異常激烈,於14日0時始佔領中峰和東峰。右翼第200師於當夜突破後,迅速向縱深發展,於14日6時佔領了龍淵裏、東山裏,割裂了韓6師防禦,使僑岩山和峰火山之敵發生動搖。

  東集團因準備時間不足,進攻正面狹窄,又是橫越山脊進攻,突破後發展速度緩慢,未能迅速進至西峴裏和控制金城通華川的公路。

  9兵團第24軍發起進攻後,於14日0時殲滅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之敵,繼而向橋田裏、432.8高地發展攻勢。


  14日拂曉後,雲濃雨大,美國飛機難以出動。志願軍各部打破常規實施白天進攻,坦克兵也配合步兵向縱深發展。

  中集團第200師乘敵混亂之際,于8時搶佔了龍淵裏、東山裏公路橋,並分路跨過金城川,18時前佔領了梨船洞。第199師于10時25分佔領橋岩山,殲敵大部。

  東集團于12時佔領585.2高地,17時西渡金城川,在梨船洞與中集團會合,另一部于18時佔領461.9高地。

  西集團于17時40分前先後佔領峰火山、月峰山。

  第24軍于13時30分攻佔432.8高地及楊穀以北地區,控制了上、下九井間公路,保障了第20兵團右翼安全。

  至14日黃昏,我軍戰役第一步任務全部達成,志願軍於21個小時內在敵人以坑道和鋼筋水泥為主體的堅固防禦陣地內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我軍向南最遠推進了9.5公里,創造了陣地戰期間雙方部隊推進速度的最高紀錄。


  從14日夜開始,我軍在鞏固現佔領線的同時,乘敵混亂之際以若干有力支隊向南發展。

  東集團第2梯隊第180師兩個團于14日夜南渡金城川,至16日,相繼佔領了黑雲吐嶺、1118高地、白岩山及以東之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向南推進了8公里。中集團於15日晨佔領了602.2高地以南無名高地及後洞裏。西集團和第24軍在擊退敵人一部兵力的反撲後,將陣地前推至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16日,第24軍又佔領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南及西南無名高地。

  至此我軍達成全部進攻任務。此時敵軍戰役預備隊韓國第11師和第7師已經抵近戰場,加之淫雨連綿,河水上漲,金城川橋樑全部被敵機炸斷,加之我新修公路品質甚差,泥濘難行。我軍炮兵陣地前推和前線運輸、通訊聯絡均發生困難。因此,我軍決定轉入防禦,準備抗擊敵人的反撲。


  7月16日,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前線,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並於當日開始,先後糾集韓第5、第7、第9、第11師和美國第3師,以及韓國第3、第6、第8師殘部,全力向我反撲。其攻擊重點是我東集團黑雲吐嶺、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線突出陣地。

  我東集團在無炮兵支援的情況下,與敵人激戰竟日,斃傷敵3000餘名,除867高地失守外,其餘陣地屹立未動。西集團和第24軍也先後擊退了向月峰山和432.8高地的反撲之敵。

  第20兵團鑒於東集團新占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加之炮兵運輸和運輸補給一時不能解決,經過志願軍首長批准,除一個營繼續控制北漢江與金城川匯合處以南的461.9高地外,其餘部隊全部於17日當夜撤退至金城川以北。為便於防禦,中、西集團及第24軍也適當收縮了防線。

  從7月18日開始,敵人反撲重點轉向我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巨室裏北山一線陣地。我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防禦,給敵以重大殺傷,陣地屹立未動。東集團正面之敵也不斷向要點461.9高地反撲,但均被擊退。至7月27日戰役結束,我軍共擊退敵人一千餘次反撲。敵人付出重大傷亡,僅佔領我巨室裏北山的一個陣地。

  在金城戰役進行期間,我在其他正面的各軍和朝鮮人民軍也積極組織對敵連以下目標進攻27次,斃傷俘敵1.6萬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的作戰。

  包括金城戰役在內的夏季第三次進攻作戰,我軍共斃傷俘敵7.8萬餘人,繳獲坦克45輛,汽車279輛,飛機一架,各種炮423門,各種槍7400余支,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我軍傷亡33253人。


  我軍作戰的勝利,終於迫使敵人對我方作出了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停戰雙方最後一次校正了軍事分界線,於7月27日簽署了停戰協定。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

  夏季反擊戰是我軍轉入陣地防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我方先後投入12個軍(志願軍10個軍、人民軍2個軍團),敵方先後投入了18個師。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我軍共斃傷俘敵12萬3千餘人,收復土地240平方公里,並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造成了停戰後的有利態勢。(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841
1953年夏季反擊戰(上)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3年夏季反擊戰(上)

  經過敵我雙方激烈鬥爭,因戰俘問題而長期中斷的停戰談判終於在1953年4月26日恢復,從而打破了談判僵局。但是美國內部好戰分子和李承晚集團仍然公開反對和平,叫囂著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

  此時經過反登陸準備作戰,我軍可攻可守,戰場形勢對我越來越有利,在戰略上日趨主動。而“聯合國軍”則在戰略上日趨被動,特別是在正面戰場上已處於無可奈何的尷尬地步。

  1953年4月敵軍總兵力已達120萬人,地面部隊有24個步兵師。其中韓國軍隊已達16個步兵師,正在擴建的還有一個師,其總兵力共有64萬餘人,裝備火力已達美軍水準。

  此時我志願軍和人民軍總兵力為180萬人,其中志願軍135萬人,人民軍45萬人,其中地面部隊志願軍有19個軍,人民軍有6個軍團,兵力、火力有個很大加強,陣地更為堅固,作戰物資供應充足。

  4月朝鮮停戰談判恢復後,為向敵方加壓爭取早日停戰,志願軍司令部發出了夏季反擊戰役的指示。5月5日又下達了補充指示,強調戰役的目的“主要要消滅敵人,鍛煉部隊,吸取經驗,以配合板門店的談判。同時,適當注意改善我現有陣地。”同時志願軍黨委還確定了“穩紮狠打,由小到大”的作戰方針。

  5月13日至5月26日,志願軍進行了第一階段的反擊,攻擊目標為預定的敵連以下陣地。志願軍第20兵團所屬第60、第67軍,於5月13日以攻殲北漢江以西科湖裏敵一個加強連的陣地為重點,發起進攻。隨後,第9兵團所屬第23、第24軍分別對預定的敵連以下目標發起進攻。至15日,我共進行了十三次戰術反擊作戰,攻殲了9個連排支撐點的敵人,殲滅了敵人兩個連、12個排、1個班,另一個排兩個班大部,並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共斃傷俘敵約1500餘人。

  此後,第20兵團和第9兵團繼續對敵連以下目標實施反擊,至5月25日,又進行了十六次戰術反擊作戰,攻殲了11個點的敵人,殲滅敵一個連、十個排、兩個班另兩個連的大部。整個第一階段反擊作戰,我共斃傷俘敵4100餘人,我軍傷亡1600餘人。


  我軍第一階段反擊作戰結束後,第20兵團所屬第60、第67軍稍事休整,即按照預定計劃,於5月27日開始第二步反擊作戰,並將攻擊目標擴大到進攻敵人營一級的陣地。

  當日第67軍攻佔栗洞南山及相毗鄰的690.1高地東北、西北兩山腿(攻克後主動放棄),斃傷俘敵1750餘名。第60軍攻佔了949.2北無名高地(方形山)及949.2高地、883.7高地西北兩山腿,共斃傷俘敵1640餘名。 

  5月28日,西線的第19兵團也開始反擊作戰。第46軍攻殲了馬踏裏西山—梅峴裏東南山土耳其旅一個連另兩個排,擊退敵反撲23次,另攻殲坪村南山英軍一個連大部。兩次戰鬥共斃傷俘敵1320餘名。

  我軍反擊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鬥爭。5月25日,美方基本同意了我方5月7日提出的“將不直接遣返的其餘戰俘繼續留在原拘留地交由中立國來進行遣返的安排”的方案,談判將不日達成全部協定。然後,此時的李承晚集團卻大肆叫囂“反對任何妥協”,聲言要“進軍鴨綠江”,“單獨打下去”,並指使其談判代表退出談判;在漢城、釜山等地還導演了反對停戰的所謂“群眾遊行”。

  在此形勢下,志願軍首長于6月1日決定,將打擊重點改為以韓國軍隊為主,對英國及其他國家的軍隊皆不攻擊,對美軍也不作打的攻擊(只打連以下的目標)。

  經一周準備,第60軍於6月10日以三個團的兵力進攻據守北漢江以東883.7高地、902.父叩匾幌叩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834
上甘嶺戰役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上甘嶺戰役

    在我軍發起夏季戰術反擊後,敵人認為它已經在作戰上喪失主動權。為了迫使我軍轉入守勢,扭轉其被動局面,同時謀求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美國軍隊首腦決定馬上組織進攻作戰。

    10月8日,美方代表單方面宣佈無限期休會。緊接著,美國方面在軍事上又施加壓力。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便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金化攻勢”(代號為“攤牌作戰”)。

  “金化攻勢”的攻擊目標是我中部戰線要點五聖山前志願軍兩個連據守的兩個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由於高地下有一個小村莊叫上甘嶺,志願軍抗擊敵進攻的這次戰役便被稱為“上甘嶺戰役”。

  敵軍這次進攻由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裏特親自計畫,同時親自指揮作戰。10月12日起,敵方首先以航空兵、炮兵對我五聖山、上甘嶺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實施了連續兩天的火力突擊。14日3時起,敵人又進行了兩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準備。淩晨5時,以美7師、韓2師各一部共七個營的兵力,在105mm以上口徑火炮300餘門、坦克30餘輛、飛機40余架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第15軍45師135團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發起猛攻。與此同時,美7師、韓9師各一部共四個營的兵力,分別向我第44師、第29師正面多個陣地實施牽制性進攻。

  防守上甘嶺兩個陣地的我135團9連和1連在僅有15門山、野、榴炮和12門迫擊炮支援下(午後山、野、榴炮增加至43門),主要依靠步兵武器、依託坑道和野戰工事頑強戰鬥。戰至13時左右,我野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人員傷亡較大,表面陣地大部被敵佔領,我防守部隊轉入坑道作戰。19時,我乘敵立足未穩,組織四個連的兵力實施反擊,又恢復了表面陣地。當日,我軍斃傷敵近2000人。

  我第45師調整部署,將準備用於反擊注字洞南山的兩個炮兵營調至上甘嶺地區,以134團兩個營和133團一個營分別加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禦,並將師指前移至德山峴,集中力量粉碎敵人對上甘嶺地區的進攻。

  15~18日,敵人又先後投入兩個團又四個營的兵力,在猛烈火力支援下,繼續向我兩個高地發動猛攻。我防守部隊與敵反復爭奪,陣地晝失夜複,戰鬥異常殘酷激烈。至18日,我兩高地的表面陣地全部被敵佔領。

  19日晚,我第45師分別以三個連的兵力,在堅守坑道部隊配合下,對佔領兩高地表面陣地之敵實施反擊,一舉恢復了陣地。在反擊597.9高地的戰鬥中,我第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為打開衝擊道路,掩護分隊突擊,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機槍工事的發射孔,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20日,敵又以兩個營的兵力,在飛機30架和大量炮兵配合下向兩高地進行輪番攻擊。激戰終日,除59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個陣地外,其餘表面陣地又相繼為敵佔領。我防守部隊再次退守坑道堅持戰鬥。戰役的第一階段結束,開始了艱苦的第二階段作戰。第一階段,敵我雙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陣地均投入大量有生力量,敵人投入了七個團共17個步兵營,我投入三個團21個步兵連。據不完全統計,我軍共殲敵7000餘人,我傷亡3200餘人。

  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後,敵人在傷亡巨大的情況下仍不願放棄進攻。10月21日後,敵人一面以各種手段圍攻我坑道部隊,一面為繼續實施進攻進行部署調整,並調遣韓國第9師為戰役預備隊。

  此時,我第45師人員物資消耗較大,暫時無力組織較大的反擊。為進一步堅守和實施反擊創造條件,第45師奉命重點轉入堅守坑道作戰,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後粉碎敵人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

  敵人為鞏固已占陣地,對我堅守坑道的部隊採取了封鎖、轟炸、爆破、熏燒、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內投擲毒氣彈等殘暴手段進行圍攻。我堅守坑道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高度發揮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團結一致,積極作戰。戰役中,第15軍有16個連隊的人員在表面陣地失守後退入一個坑道。洞內空氣污濁、缺糧、缺彈,尤其是缺水。洞內人員在建制已被打亂,傷患又占多數的情況下,組織了臨時黨支部和黨小組,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直至最後勝利。

  從10月21日至29日,我堅守坑道部隊共組織班、組兵力,以夜襲手段出擊158次,除9次未能奏效外,其餘均獲成功,共計殲敵2000餘人,並恢復了7處陣地。。同時,坑道部隊還採取冷槍狙擊的戰術大量消滅敵人。在此期間,我二線部隊為了支援坑道部隊作戰,曾以兩個班至五個連的兵力,在炮兵和堅守坑道部隊配合下,向597.9高地反擊五次,向537.7高地北山反擊七次。同時第15軍抽調戰鬥部隊和各師團機關人員組織火線運輸人員,冒著炮火封鎖通過數十裏山路向坑道提供物資補給。

  為了直接配合坑道作戰和進行反擊準備,第15軍以第29師和第44師先後攻殲了上甘嶺以西柏德里東山和平康以南萬淵裏地區之381高地、391高地之敵,共殲敵3000餘人。

  我軍在堅持坑道作戰的同時,緊張地進行對敵實施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10月20日,第3兵團決定將從一線陣地撤出、正準備休整的第12軍調往五聖山地區作為戰役預備隊,同時以第15軍29師接替第45師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以外的全部防務,以使第45師全力投入上甘嶺作戰。另將炮7師一個營、炮2師四個連和高射炮兵一個團加強給第15軍。同時還給第45師補充了1200余名新兵。

  10月29日,我軍實施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就緒,並已進行了兩天的預先火力準備,將敵占表面陣地工事基本摧毀。

  10月30日戰役終於進入第三階段。當日21時,第15軍以第45師五個連、第29師兩個連與堅守坑道部隊配合,在山、野、榴炮50門、火箭炮24門、迫擊炮30門的支援下,開始對597.9高地之敵實施反擊。堅守坑道部隊三個連首先對敵發起衝擊,隨即坑道外部隊七個連進入戰鬥,對敵實施兩面夾擊。經五小時激戰,全殲守敵四個連,並打退敵一個營的多次反撲。至31日夜,除1個班陣地外,597.9高地全部為我收復。

  11月1日,敵人又發動六個營的兵力向我597.9高地衝擊十四次,我堅守部隊在縱深炮火支援下,均將敵擊退,斃傷敵1500餘人。當日晚,我預備隊第12軍第31師第91團投入戰鬥,並增調9個炮兵連參戰(支援火炮達到了21個連73門,另火箭炮6個連24門)。次後2日~5日,敵人集中美7師、空降187團各一部以及韓國第9師和哥倫比亞營,每日均以一個營至一個團的兵力連續攻擊。5日,第12均93團一個營投入戰鬥,同第91團最後粉碎了敵人的進攻,鞏固了597.9高地的陣地。此次作戰,我軍共殲敵6000餘人。

  我軍收復597.9高地後,隨即準備反擊537.7高地北山之敵。至11月10日,敵全部佔領該高地表面陣地,據守之敵為韓2師的一個營。

  11月11日16時25分,我第31師第92團兩個連在山、野、榴炮70門、迫擊炮20門和火箭炮24門的直接支援下,分兩路發起衝擊。激戰至17時,奪回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全殲守敵。同時,第93團以一部兵力收復了我原放棄的597.9高地的一個班陣地。

  12日,敵人以一個團的兵力向537.7高地北山發起反撲。我軍與敵人展開激烈的陣地爭奪戰,每天都要打退敵人數十次進攻。14日,第93團主力加入戰鬥。18日,第34師106團加入戰鬥。經過激戰至25日,我終於打退了敵人瘋狂反撲,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此時,敵人由於傷亡慘重,被迫將韓2師緩和美7師撤下整補,該兩師防務由韓9師和美25師接替。隨即,敵人的進攻基本停止。上甘嶺戰役以我軍的完全勝利而告結束。

  
  上甘嶺防禦戰役共歷時43天,敵我雙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均投入大量兵力、火力,進行了持久的反復爭奪,戰鬥激烈程度前所罕見。

  敵人先後投入進攻的兵力有:美7師、美空降187團(欠一個營)、韓2師(四個團欠一個營)、韓9師以及埃塞俄比亞營、哥倫比亞營,共11個團兩個營(戰役中並補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個炮兵營105mm口徑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170餘輛,出動飛機3000餘架次,總兵力6萬餘人。

  我軍在戰役中出動部隊有:第15軍之第45師、第29師,第12軍之第31師及第34師1個團,榴彈炮兵第2、第7師,火箭炮兵第209團,第60軍炮兵團,高射炮兵第601、第610團各一部,共山、野、榴炮115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另有工兵第22團第3營、擔架營,總兵力約四萬餘人。

  戰役中敵人共發射炮彈190萬發,投擲炸彈5000餘枚,我兩個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至兩米。我方發射炮彈40余萬發,亦屬空前。該戰役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役,我軍共斃傷俘敵2.5萬餘人,我軍傷亡1.15萬餘人,敵我傷亡比例2.21:1。我軍擊落擊傷敵機270餘架,擊毀擊傷敵大口徑炮61門、坦克14輛。據敵方自稱,戰役中其物資損失僅僅次於1950年全年的消耗。

  美國新聞界評論說:“這次戰役實際上卻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既是用原子彈野不能把狙擊兵嶺(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聖山)上共軍部隊全部消滅” (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826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2年秋季,戰線仍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敵我雙方作戰活動仍屬於前沿偵察、警戒戰鬥和小規模的陣地攻防戰鬥。停戰談判由於敵人堅持扣留我方被俘人員,自5月起便一直陷入僵局。

  至1952年9月,朝鮮戰場上已經維持了10個月之久的低烈度的“保持接觸”的膠著狀態。此時進入朝鮮的秋季,泥濘雨季已過,標誌著適合軍事活動的季節來臨。為打破戰俘問題導致的談判僵局,粉碎敵人可能發起的局部進攻,同時為鍛煉新換防部隊的作戰經驗,中朝兩軍決定對敵進行戰術性反擊,並於9月14日下達了戰術反擊的作戰命令。隨後,自五次戰役以來中朝軍隊最大的一次反擊開始,攻擊目標僅限於前沿易打的陣地。

  此時,正面戰線敵我雙方的態勢是:敵軍第一線展開15個師,第二線3個師;我軍第一線展開志願軍7個軍、人民軍2個軍團,第二線志願軍3個軍、人民軍1個軍團。

  9月18日,我軍開始在全線發起戰術反擊作戰。整個作戰至10月31日結束,歷時44天。

  在這次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志願軍的戰術有著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從未有過的一些新特點。

  在組織反擊時,主要依託坑道體系。攻擊之前,部隊在前沿坑道集結,或在我方火力控制區挖屯兵洞隱蔽,能以突然性的短距離衝擊,攻入敵方陣地。

  在攻擊兵力配備上,步兵突擊部隊減少,而支援的炮兵和工兵增多,通信聯絡也大為加強。反擊的步兵部隊數量,一般對敵方之比只有2:1或1:1;而支援炮兵攻擊一個敵人的連陣地,平均要集中各種炮8—10個連,約40門左右。這些新採用的戰術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同時也突出了技術兵種和步兵協同作戰的整體作用。

  反擊作戰的第一階段從9月18日開始至19月5日結束。第39軍由於準備充分,於9月18日首先發動反擊。隨後志願軍6個軍(第39、第65、第40、第38、第12、第68軍)和人民軍2個軍團(第1、第3軍團),總共對18個目標的敵軍進行了19次反擊,其中美軍陣地7處,韓軍陣地11處。

  經作戰,中朝各軍都按照預定作戰計畫,攻克了敵軍陣地,其中鞏固佔領者6處,共殲敵8300餘人(其中美軍2000餘人),我軍傷亡2000餘人。

  反擊作戰的第二階段從10月6日開始至10月31日結束。志願軍一線7個軍,共組織了1個團另13個連又23個排、35個班的兵力在760門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正面上同時向23個目標的敵軍發起攻擊。經過作戰,除第38軍攻擊韓9師防守的394.8高地(白馬山)和281.2高地未獲成功外,其餘目標均於當夜或翌日攻佔,並全殲守敵。

  10月8日至21日,第65、第39、第15、第12、第68軍又先後進攻了11個目標的敵軍,其中四個目標攻擊未成,其餘均達成預定目的。在這次反擊作戰中,第15軍於10月12日反擊391高地時,事先將衝擊部隊於敵前潛伏。第87團9連戰士邱少雲在敵炮擊引起烈火燒身的情況下,為保證潛伏部隊的安全,嚴守潛伏紀律,直至壯烈犧牲。他的英勇壯烈的行動,贏得全軍的尊敬。

  按計劃,我軍原定10月22日停止反擊,轉入正常防禦。鑒於敵人於14日發動“金化攻勢”,大舉進攻上甘嶺地區,戰況日益激烈。志願軍首長決定將戰術反擊作戰延續至10月底,以配合上甘嶺地區作戰。23日以後,第65、第40、第39、第38、第15、第12軍又先後攻擊了14個目標,除3個目標攻擊未成,1個目標守敵撤逃外,其餘目標均被我軍攻克,並全殲守敵。

  第二階段反擊作戰,我軍共對敵48個目標攻擊58次,其中美軍防守的9處,法國、荷蘭、加拿大軍隊防守的3處,韓軍防守的36處,共殲敵1.89萬餘人,鞏固佔領陣地11處。

  我軍秋季全線戰術反擊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對敵連、排支撐點及個別營防禦陣地共60個目標攻擊77次,最後鞏固佔領敵連排支撐點17處,共打退敵排以上兵力的反撲480余次,全殲敵兩個營指揮所、10個連、69個排、8個班,大部殲滅敵兩個團、一個營、7個連、8個排、5個班,共斃傷俘敵2.72萬餘人(其中人民軍斃傷俘敵1700餘人),我軍傷亡1.07萬人,敵我傷亡對比為2.54:1,其中在打敵反撲與反復爭奪中共斃傷敵軍1.95萬人。作戰中共繳獲各種火炮32門、各種槍支2373支,擊毀各種炮57門、坦克67輛、汽車74輛,擊落敵機183架,擊傷241架。(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746
恢復談判後我軍局部反擊和攻島作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恢復談判後我軍局部反擊和攻島作戰

  “聯合國軍”在夏秋兩季的攻勢均遭到挫敗,並受到了巨大傷亡的情況下,不得不以承認其飛機“誤炸”開城為轉機,表示願意恢復談判。

  10月25日,在雙方商定的新會址板門店恢復了停戰談判。在談判中,美方雖然放棄了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的荒謬主張,但是仍在其軍事分界線方案中,企圖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同時美方還無理提出,如從其所佔領軍事分界線以北我後方沿海島嶼撤退,需以我方割讓開城地區的相當土地來交換。

  面對敵人的無理要求,志司為了增加對敵人的壓力,打擊敵人的士氣,收復一些陣地和表示我之力量,以促進停戰談判,決定乘敵疲憊之際,以每軍殲滅敵人一個連至一個營為目標舉行小的局部反擊。同時,由志願軍第50軍和人民軍海防部隊在北方沿海開始了收復敵占島嶼的渡海作戰。

  我志願軍第一線之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67軍於11月7日由第12軍接替)、第68軍共六個軍,遵照志司的指示,經過充分準備,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分別在各自正面,選擇敵人突出、暴露或守備薄弱的營以下陣地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攻擊。

  11月4日,第47軍以兩個步兵團11個連隊的兵力,在114門火炮,11輛坦克職員下,對美騎1師3個連防守的正洞西山發起進攻。經三小時戰鬥,我軍全殲守敵。次日,敵以兩個營反撲,我軍將敵大量殺傷。敵重新佔領該陣地後,我乘敵立足未穩,以三個多營的兵力再次反擊,又全殲美騎1師1個營另1個連大部,創造了陣地進攻戰打小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同日,第64軍以三個營的兵力,在60多門火炮支援下,出其不意地在白天攻擊英聯邦第1師防守的馬良山陣地。馬良山進攻戰鬥是志願軍首次組織的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坦克兵和工兵的協同作戰。我部隊首先以火炮摧毀敵工事和壓制敵方炮火,又以坦克進至前沿直瞄射擊敵火力點,同時以密集的高射武器掩護上空。三個步兵營經4個小時的強攻,全殲英28旅的一個營。隨後又連續打退英聯邦第1師的多次反撲,最後鞏固佔領了馬良山這一要點。馬良山戰鬥共殲敵1740餘人,初步鍛煉和考驗了我志願軍特種兵與步兵協同作戰的能力。

  歷時1個月的反擊戰,我軍共殲敵兩個營、13個連、5個排和六個連的大部,共斃傷俘敵1萬餘人,攻佔敵陣地21個,經與敵反復爭奪,我鞏固佔領其中的9個。

  另外,負責開城地區防禦任務的志願軍第65軍,為驅逐這一地區經常對談判中立區進行破壞騷擾的李承晚軍,於11月中旬,以部分兵力對開城以南、漢江以北、砂川河以西地區進行了兩次掃蕩作戰,將陣地前推至漢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擴展土地280平方公里,進一步穩定了開城一帶的防禦。


  自11月5日至11月底,我志願軍第50軍根據志司確定的“由遠而進,逐島作戰”的方針,連續組織了四次渡海作戰。渡海作戰中,我登陸部隊得到我志願軍殲擊機空2師、空3師和轟炸機空8師、空10師的直接支援。

  在11月5日攻佔椴島作戰中,我航空兵首次直接配合步兵作戰,以戰鬥機掩護船隻和集結和返航。此後又三次出動轟炸機群,轟炸了大小和島。

  大、小和島位於朝鮮的西海面,距我國的鴨綠江口約70公里,這是美國侵略軍和南朝鮮軍隊的一個重要前哨陣地。島上盤踞著美國情報機關和“白馬部隊”500多人,再加上鄰近島嶼上的敵軍共1200餘人。

  志願軍轟炸航空兵第8師於11月6日出動圖-2轟炸機9架,對大小和島上敵軍工事、營房、倉庫成功進行了首次轟炸。11月29日,空10師又出動夜航轟炸機10架對大小和島地面目標進行了夜間攻擊。

  11月30日,為直接配合陸軍部隊登陸解放大和島,空8師再次出動轟炸機9架,在空2師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執行轟炸任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我混合機群遭遇敵約30多架F-86殲擊機的攔截。

  我空軍飛行員不畏強敵,在實力懸殊情況下擊落敵F-86殲擊機3架,擊傷5架。我轟炸機被擊落4架,殲擊機被擊落3架。在戰鬥中,我空軍創造了活塞式轟炸機和活塞式殲擊機雙雙擊落F-86噴氣式殲擊機的奇跡。其中空2師副大隊長王天保,駕駛落後的拉-11殲擊機擊落F-86飛機1架,擊傷3架。在艱苦作戰條件下,我轟炸機群堅持編隊飛行,堅決地摧毀目標,完成了轟炸任務。志願軍第50軍148師於當天攻佔大、小和島。

  第50軍經過近一個月渡海作戰,接連攻佔了椴島、艾島、炭島、大小和島、大小加次島、牛裏島、雲霧島等10餘個島嶼,共殲滅敵特武裝570余人。朝鮮人民軍海防部隊第26旅和第23旅也相繼攻佔了大同江口的避島、青羊島及甕津半島附近的龍湖島、昌麟島、巡威島、褚島、六島等島嶼,殲滅敵特武裝200余人。至此徹底清除了敵人深入在朝鮮北方沿海各島嶼的情報基地,消除了對敵特武裝對朝鮮北方沿海的騷擾和威脅。

  在我方連續打擊下,美方終於被迫於11月27日同我達成了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協定。按照這一協議,以現有實際接觸線為准,雙方各後撤二公里以建立非軍事區。從達成協定之日起,如30天內停戰尚未簽字,則按將來實際接觸線修正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736
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

  “聯合國軍”的夏季攻勢被我粉碎後,敵人並不甘心失敗,仍企圖以軍事壓力逼我就範,達到其在談判桌上所提出的無理要求。敵人在經過充分準備後,於9月29日至10月22日在200餘公里的戰線上開始發動秋季攻勢。

  敵人秋季攻勢的攻擊重點集中在西線我志願軍防禦陣地。志願軍第一線的6個軍(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68軍)中,有四個軍的陣地遭到敵人9個師(其中美軍5個師、英聯邦1個師、韓軍3個師)的攻擊。

  9月29日,敵人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首先以美英軍3個師在西線開始了試探性進攻,企圖迫使我軍放棄臨津江左岸至鐵原以西一線陣地,並從側翼威脅開城。美3師以夜月山為重點,首先向我第47軍陣地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馬里地段猛攻。

  10月3日,敵軍集中美騎1師、美3師和英聯邦第1師等,在200餘輛坦克、300餘門火炮(105mm以上口徑)和大量航空兵支援下,又向我第64軍、第47軍防守的防內洞、高旺山、高作洞、天德山至大馬里一線40公里正面發動了猛烈進攻。我防守部隊在積極防禦、節節抗擊、反復爭奪、殲滅敵人的指導原則下,有重點地部署兵力、火力,以堅決阻擊與連續反衝擊,同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每一陣地均經數次至十數次反復爭奪。我軍有的連隊戰至只剩10~30餘人,仍堅守陣地,戰況異常激烈。

  在第64軍防禦正面,進攻之敵為英聯邦第1師和美騎1師第5團一部,其進攻重點為高旺山、馬良山。激戰至4日16時,我軍主動撤離高旺山及其以西227.0高地。10月5日後,敵將重點轉移至馬良山及其西南216.8高地,並改取集中兵力、火力逐點進行攻擊的戰術。我馬良山陣地曾五次失而復得。我防守216.8高地得一個連,依託坑道式掩蔽部(即貫通得馬蹄形防炮洞),曾在一天內連續擊退敵21次衝擊,斃傷敵700餘人,我僅傷亡26人,初步顯示了坑道工事的優越性。

  激戰至8日,我軍在給敵以大量殺傷後,主動撤至黃雞山、基谷裏、白石洞、伍炭裏一線繼續防禦。英聯邦第1師由於傷亡過大被迫停止進攻。經5晝夜激戰,我斃傷敵2600餘人,敵僅前進3公里

  在第47軍防禦正面,,進攻之敵為美騎1師、美3師等共5個多團的兵力,其進攻重點是天德山及其以西418高地。我防守該兩陣地的第141師1個營,每天抗擊敵人兩個步兵團的連續進攻,平均擊退敵10餘次衝擊。激戰至5日,最後只剩副團長帶10余名輕傷患,仍頑強堅守住天德山陣地。最後在遭敵三面包圍的情況下,才主動撤退。

  6日後,敵開始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逐點攻擊我334高地至高作洞地段。我軍在346.6高地、287.2高地、345.6高地與敵展開反復爭奪。11日,我軍向進佔上浦防之敵舉行反擊,全殲美騎1師兩個步兵連和一個火器連。戰至18日,我軍主動放棄該線陣地,敵在西線發動的攻勢亦因傷亡慘重而被迫停止。我軍共斃傷敵2.2萬餘人,敵僅前進3~4公里

  從10月8日起,敵攻勢轉向東線。新入朝的第20兵團第67、第68軍,在9、10月份剛剛接替防務,當即遭到敵6個師的全線進攻。

  東線“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時,鑒於志願軍反坦克火力弱,便以大規模坦克集團在前沿實施割裂陣地的進攻,稱之為“坦克劈入戰”。其中10月13日至10月25日期間,在第67軍防禦的27公里寬的陣地前,美軍出動坦克達280餘輛,每天還發射炮彈5~10萬發,出動飛機100~130架次。這場攻擊是朝鮮戰爭中美軍規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坦克作戰。

  我第20兵團在敵情、地形不熟的情況下,一面接防,一面抗擊敵人進攻。第67軍接防金城以南的新陣地後,自10月13日起即受到美7師、美24師、韓國第2、第6師四個師的全面進攻。第67軍陣地上只有少量土木構築的掩體和戰壕,全軍僅6個炮兵營,部隊主要依靠無後坐力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地雷進行反坦克作戰。在美軍坦克已經楔入陣地的情況下,第67軍採取邊打邊補充,邊搶修工事,陣地晝失夜反的方法,與敵人反復爭奪。各連隊都組成反坦克小組,師、團又阻止反坦克隊,在道路上設置大量障礙,對反坦克火力進行隱蔽佈置。戰至22日,經10晝夜激戰,“聯合國軍”在金城以南地區的攻勢被阻止,敵僅僅推進了6~9公里。第67軍共擊毀坦克39輛,擊傷8輛,殲滅敵人2.3萬餘人。

  10月8日起,第68軍在接收文登裏一帶人民軍第5軍團陣地之際,遭到美2師、韓8師的猛烈進攻。敵人在40餘輛坦克配合下,向文登公路至北漢江地段發起突擊。第68軍接防完畢時,敵已經突入我方陣地6公里。第68軍在文登裏公路兩側大量設置障礙物,同時集中反坦克武器組成反坦克大隊,僅12日至14日三天,即擊毀敵坦克18輛、擊傷8輛,從而阻止了敵坦克集群的進攻。至10月20日,經13晝夜激戰,第68軍在人民軍密切配合下,阻止了敵人進攻。我軍斃傷敵7600餘人,擊毀坦克28輛,擊傷坦克8輛,頑強堅守住了文登裏主陣地。

  10月22日後,敵人因傷亡慘重和疲勞過度,在整個戰線上被迫停止進攻,至此“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被徹底粉碎。我軍在一個多月的秋季防禦作戰中,共斃傷俘敵7.9萬餘人,敵僅占我方土地467平方公里。美軍因此次發動的“坦克劈入戰”損失大而戰果小,在後來的整個戰爭期間再也未使用集群坦克向志願軍陣地實行穿插。(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686
1951年夏季防禦作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1年夏季防禦作戰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開始。此後,戰場形勢一度緩和,敵我雙方作戰行動多屬於小部隊進行的頻繁的前哨戰鬥,戰線比較穩定。

  時至1951年8月下旬,朝鮮停戰談判已進行了一個多月。美國政府依靠其海空優勢,妄圖在談判桌上對我方進行政治訛詐,企圖不戰而攫取一萬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遭到我方嚴詞駁斥和堅決拒絕,敵人發出了“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的叫囂。

  7月20日至8月末,朝鮮北方發生了數十年未見的特大洪水災害。河水暴漲七至九米,沖毀鐵路橋梁九十四座次,線路一百一十六處次,公路橋樑被毀壞百分之五十,給我軍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困難。

  7月26日開始,美2師猛攻東線人民軍第2軍團大愚山一線陣地。激戰持續五天,敵人每天均以團以上兵力輪番進攻,最後以傷亡二千二百餘人的代價佔領該地。其他地段上,敵人也不斷以營以上兵力向我進攻。

  8月18日,敵人趁我遭受特大洪水災害的極端困難之機,向我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空中“絞殺戰”,並在談判中立區進行挑釁,談判被迫於8月23日中斷。

  “聯合國軍”發動的夏季攻勢,共持續了一個多月,先後動用了美軍兩個師、韓軍五個師的兵力,主要進攻方向為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朝鮮人民軍防守的陣地。在該線防守的部隊為朝鮮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擔任第一線防守的有六個師,第二線為三個師。

  從8月18日開始,“聯合國軍”首先以美第2師,韓國第7、第5、第8、第11師和首都師各一部,共約三個師的兵力,實施全面進攻。進攻重點為朝鮮人民軍三個軍團的結合部。

  敵人在進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空兵、炮兵支援和坦克的配合,而且是持續不斷地進行猛攻,戰鬥異常激烈。人民軍在洪水為害、交通困難、糧彈供應不足等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利用野戰工事,進行了頑強的阻擊和積極的反擊。激戰三天,敵僅占我部分前沿支撐點,被迫在8月21日轉入重點進攻。

  敵人轉入重點進攻後,戰鬥更加激烈,有的陣地人民軍與敵反復爭奪達10餘次。至8月24日,人民軍阻止了敵人的進攻,共斃傷俘敵一萬六千餘名。

  朝鮮人民軍第2、第5軍團為打擊進攻之敵,乘敵疲憊之機,奪回部分陣地,於8月25日和26日先後進行兩次局部反擊。第5軍團以第6師和第12師各兩個團,反擊進佔杜密裏以北之敵,第2軍團以第27師,在第5軍團第6師一部配合下,反擊大愚山之敵。戰至27日夜,第5軍團收復了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陣峴、、鳩峴等陣地。第2軍團對大愚山之敵的反擊,因敵工事堅固,防守兵力較大,當夜未能解決戰鬥。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第2軍團於31日主動撤出戰鬥。兩次反擊作戰,朝鮮人民軍共殲敵8000餘人。至此夏季防禦作戰第一階段結束,朝鮮人民軍勝利粉碎了敵人進攻,僅第5、第2軍團陣地被敵突入2至6公里,第3軍團陣地屹立未動。此時,敵我雙方為加強各自兵力,都迅速地調整了部署,準備再戰。

  9月1日,“聯合國軍”重新發起了進攻,夏季防禦作戰第二階段開始。敵人每日不斷以營、團的兵力向我攻擊,其中以項嶺地區、杜密裏以北773.1高地(敵稱該線為“血嶺”)地區,大愚山以北加七峰、1211高地地區及加田裏以北地區,戰鬥最為激烈。戰至9月8日,敵傷亡慘重,僅占人民軍部分前沿陣地。9月9日,敵轉入重點進攻。

  首先,韓國第8師由黃基(加田裏北五公里)至松魚月4公里地段,每日均以一個多團兵力進行連續攻擊。當面防守之人民軍第3軍團1個團頑強抗擊,晝失夜反,與敵激戰4天,陣地屹立未動。

  13日,敵之重點進攻開始由黃基向西延伸至道味峴。美陸戰1師、韓第8師集中了4個多團的兵力,在大量飛機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道味峴至松魚月12公里地段連續猛攻。道味峴以東人民軍第3軍團防守地段,戰鬥最為激烈,每一陣地平均擊退敵6至8次衝擊,有的陣地擊退敵進攻達18次。

  14日,敵人將進攻重點集中在道味峴至蘆田坪4公里地段,每日以4至5個營的兵力進行輪番攻擊,人民軍第3軍團頑強防守,又激戰4天,敵仍寸步未進。在杜密裏以北894.3高地至大愚山以北1211高地地段上,敵仍不斷以營以上兵力進行攻擊,並佔領了581.7高地和894.3高地。至9月18日,敵人除杜密裏以北851高地至1211高地地段外,全部被迫停止進攻。

  自9月初開始,“聯合國軍”即不斷以營團兵力對851高地和1211高地進行猛烈攻擊。美第2師遭到重大傷亡,但一無所獲,因此將851高地稱為“傷心嶺”。但敵不甘失敗,在其他地段停止進攻後,仍繼續對兩高地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敵人秋季攻勢期間。

  至9月18日,除“傷心嶺”戰鬥外,敵所發動的夏季攻勢已經基本被朝鮮人民軍粉碎。第二階段作戰,人民軍消滅敵人達2.2萬人。

  為配合朝鮮人民軍粉碎敵人的夏季攻勢,戰線中部我志願軍第一線各軍積極對敵人進行不斷的小規模戰術反擊。位於北漢江以西的第27軍,在9月1日至3日,以三個團的兵力,在五個炮兵營支援下,對注坡裏之敵發起反擊,共殲敵1900餘人。第64、第47、第42、第26軍各一部,於9月5、6日先後向德寺裏、338.1高地、中馬山、西方山、鬥流峰等敵軍陣地實施反擊,共殲敵2000餘人,並佔領了西方山、鬥流峰等要點,改善了平康地區的我軍防禦態勢。

  在粉碎敵夏季攻勢作戰期間,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奮戰,全線共殲敵7.8萬餘人(內美軍2.2萬餘人)。敵在東線以傷亡慘重的代價僅突入我陣地2~8公里,占我179平方公里土地。(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673
第五次战役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第五次战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挫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軍從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企圖,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舉行了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五次戰役。

  1951年3月下旬,“聯合國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地區。為扭轉被動局面。3月1日毛澤東主席就提出設想:“我們計畫在我第二番部隊到達後,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兩個半月內,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消滅美軍及李承晚軍建制部隊數萬人,然後向南漢江以南推進,最為有利”。

  4月6日,志願軍黨委召開擴大會議,著重研究和決定舉行第五次戰役問題。彭德懷司令員在會上傳達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於“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的戰爭指導方針,總結了前四次戰役的經驗,提出了實施第五次戰役的方針和部署。通過研究各種情報和跡象,志願軍總部認為敵軍從我側後登陸的可能性很大。為粉碎敵人從側後登陸配合正面作戰的企圖,奪回戰略主動權,會議決定在敵人登陸前,我軍實施反擊。

  2月中旬至4月初,第3、第19兵團和第47軍以及新組建的大批特種兵相繼入朝,國內部隊抽調的12萬補充兵(其中4萬老兵)也已經全部到達,朝鮮人民軍也進行了整編。4月間,中朝兩軍兵力已達到130萬人(其中志願軍95萬,包括77萬作戰部隊)。其中志願軍第一線作戰兵力,已有三個兵團十一個軍三十三個師和三個地面炮兵師、一個高炮師,共54萬8千余人,連同人民軍第一線三個軍團,前線作戰兵力已近70萬。當時,敵軍在朝地面作戰兵力總數為34萬人。

  雖然我軍在數量上對敵具有絕對優勢,但是我空軍和坦克兵還無法參戰,同時火力上仍處於絕對劣勢,特別是我軍後勤供應狀況仍未好轉,只能保障最低限度的供應,不能滿足作戰的需求。同時,新入朝的部隊尚無同美軍作戰的經驗,敵情地形不熟,而且準備不足,這都使作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4月11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因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有分歧而被撤銷一切職務,由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繼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4月19日,美第25、第24師先頭團進至鐵原附近。鑒於鐵原正面之敵態勢已經突出,中朝兩軍決定於4月22日黃昏向敵發起反擊。

  4月21日,進攻之敵被我軍遏制在開城、長湍、高浪浦裏、三串裏、芝浦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杆城一線。

  4月22日晝間,西線敵人繼續向鐵原、金化方向進攻,其他方向之敵仍處於守勢。

  4月22日晚,中朝軍隊14個軍(含人民軍3個軍團)按照預定計劃向敵發起全面反擊。西線以1個兵團從正面突擊、2個兵團從兩翼突擊並實施戰役迂回,分割圍殲當面之敵。

  左翼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指揮5個軍,迅速突破“聯合國軍”防禦,進展順利。第20、第27、第26軍進佔華龍洞、外藥寺洞、白雲山地區,殲滅美第24師、韓6師各一部。第40軍打退敵人進攻後,乘勝插向敵人縱深,沿途打垮敵人五次阻攔,殲滅美24師、韓6師各一部,於23日24時插入敵縱深30餘公里,前出至“三八線”以南沐洞裏地區,勝利完成戰役割裂任務。第39軍前出到華川以南原川裏地區,將美軍陸戰1師隔于北漢江以東不得西援。

  擔任中央突擊的第3兵團第12、第15、第60軍在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指揮下,突破後在漣川以北遭到美軍第3師、土耳其旅抵抗,進展較慢,24日晨3兵團進至花鋒村、炭洞、板巨裏一線,並包圍了美3師35團,該敵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掩護下突圍南逃;之後3兵團在哨城裏、寶藏山、永平地區于地形成對峙。

  右翼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指揮第63、第64、第65軍以及人民軍第1軍團,于23日淩晨突破臨津江。第63軍攻佔江南要點紺嶽山和甕店洞以南3981高地,並向磨叉山、神岩裏英29旅陣地進攻。24日,攻佔磨叉山、雪馬里,殲英軍第29旅一部。擔任戰役迂回的第64軍受阻於臨津江南岸彌陀寺以北地區,未能迅速突破韓國第1師主陣地。而此時兵團第2梯隊第65軍2個師也已渡過臨津江,致使5個師的兵力大部擁擠在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內,遭敵炮兵、航空兵火力突擊,傷亡較大,影響了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回和殲滅英軍第29旅任務的按時完成。人民軍第1軍團22日晚佔領開城,23日佔領長湍,各殲敵一部,24日主力渡過臨津江,逼近汶山。

  西線我軍發起進攻後,東線人民軍第3、第5軍團也向敵人發起進攻。第5軍團分別在23日和24日殲滅韓國第5師第36團大部和第7師第5團大部。

  為了發展勝利,經過調整部署,第19兵團於25日18時繼續向當面之韓1師、英29旅進攻,並突破了敵人主陣地。24時前佔領了汶山裏、法院裏、七峰山一線,殲韓1師一部和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及坦克團大部,共4000餘人。第64軍先遣隊突入敵縱深達25公里,嚴重威脅“聯合國軍”側後。

  第3兵團攻佔哨城裏、鐘懸山地區,殲敵一部;第9兵團向當面之美24師發起突擊,至25日晚佔領清溪山、雲嶽山和中板裏、永陽裏地區。

  中朝人民軍隊連續作戰三晝夜,雖在加平方向打開戰役缺口,對西線“聯合國軍”翼側造成嚴重威脅,但戰役發展形成平推,殲敵不多。敵人於25日逐步撤退至錦屏山、竹葉山、縣裏、加平、春川第二線陣地繼續抵抗。

  4月26日我軍繼續向敵發展進攻,並於當日佔領“聯合國軍”錦屏山、縣裏、加平的第二線陣地。至28日,右翼第19兵團攻佔國祀峰、白雲臺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韓國第1師一個營大部。第3兵團進佔自逸裏、富坪裏地區。第9兵團攻佔榛伐裏、祝靈山、清平川、加平、春川地區。

  28日,“聯合國軍”主力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于漢城東北西三面組成綿密的火制地帶,妄圖誘我攻城,給我以大量殺傷。中朝人民軍隊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同時戰士自身攜帶糧食彈藥基本用光,主力遂于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此階段作戰,共殲敵23萬人。  

  經過我軍第一階段進攻作戰,迫使敵退守漢城及漢江、昭陽江南岸,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美軍大都集中到西線,東線由韓國的6個師防守。中朝人民軍隊為繼續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決定第3、第9兵團隱蔽東移,實施第二階段作戰。計畫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韓國第3、第5、第7、第9師,爾後視情況再殲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11師。以第19兵團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漢城東西地區渡江佯動,掩護第3、第9兵團東移。

  5月16日18時,中朝軍隊共13個軍(其中志願軍9個軍,人民軍4個軍團)發起第二階段進攻。第9兵團(欠第26軍)附第12軍配屬四個炮兵團,和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擔任主攻任務。

  主攻部隊採用傍晚突破、夜間穿插並在天明前實現合圍的方式,迅速擊潰當面的韓軍。第20軍第60師勇猛穿插,17日3時突入縱深25公里,切斷第3、第9師南逃退路。第27軍擔任迂回任務的第81師,不惜傷亡,不為小敵所誘,不停息交互攻擊,經大小戰鬥28次,於17日突入敵縱深28公里,切斷了縣裏之韓軍西南退路,並會同60師全殲韓軍五個營3000餘人,將韓第5、第7師擊潰。

  18日,第20軍和人民軍第5軍團東西兩面出擊,向被圍於縣裏地區的第3、第9師展開猛烈突擊,至19日將其大部殲滅,繳獲全部重裝備。敵一部潰散入山林之中,我軍當即展開搜剿作戰。

  第12軍突破後,在三巨裏、自隱裏地區先後殲韓國第5師第35團一部、美軍第2師2個營以及法國營大部。人民軍第5軍團於20日進至束沙裏、皮木亭一線,殲滅韓第3師殘部700餘人。

  第3兵團(第15、第60軍,附第39軍主力)向九城浦裏突擊,負責割裂美軍與韓國軍的聯繫和阻擊美軍第10軍,使其不得東援。第15軍於17日晨攻佔沙五郎峙等地,18日在大水洞地區殲美軍第2師第38團團部及第1、第2營大部。但因美2師、陸戰1師繼續頑抗,我前進受阻,未能完成戰役割裂任務。第60軍180師19日攻佔洪川江以北法所裏地區,牽制美軍第7師不得東援。

  第19兵團及人民軍第1軍團在高陽至加平寬大正面上向議政府以南水落山及漢江以北磨石隅裏、清平川地區進攻,並於17日攻佔上述各地,在抗擊敵人的反擊中殲滅美軍1個營與韓軍三個連大部。

  東線作戰使韓國4個師全部被擊潰,20日東線韓軍撤至九城浦裏、豐岩裏、下珍富裏地區。美軍第10軍主力逐次東移。美3師和韓國第8師以摩托化行軍,僅十幾個小時就行進100多公里,迅速堵塞了缺口,建立了縱深防禦。至此,“聯合國軍”又形成東西相聯的完整防線。

  中朝人民軍隊經過連續作戰部隊相當疲勞,前線各軍大部已斷糧,繼續進攻已有困難。加之戰役未消滅美軍師、團建制部隊,為保持主動,使主力休整,遂於21日停止進攻。第二階段作戰共殲敵2.3萬餘人。

  中朝人民軍隊為爭取主力集結休整,總結作戰經驗,造成爾後有利態勢,決定主力北移“三八線”南北地區。為掩護主力轉移和休整,各兵團留1個師至1個軍的兵力,進行機動防禦,遲滯敵人前進。

  5月22日,39軍、15軍首先開始北撤。23日晨,“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在我主力尚未轉移之時,實施全線反撲。敵軍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的“特遣隊”為先導,在航空兵掩護下,主要沿漢城至漣川、春川至華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兩側地區,多路向我實施反撲。

  我軍向後轉移,本是勝利後的回師,部隊思想出現麻痹。由於對敵人迅速實施全線反撲估計不足,以致轉移的組織計畫不夠周密。擔任運動防禦的部隊,有的尚未進入防禦地區,有的雖已進入但未很好控制要點與公路,未能組織有效的交替掩護。因此,全線出現多處空隙,使敵“特遣隊”得以乘隙而入,造成了我軍在轉移初期十分被動的局面,中部戰線出現了一時的混亂。其中第60軍由於有大批傷患等待後運,奉命仍在原地阻擊敵人,而未能進入預定地區佈防。

  敵軍一旦突破前沿後,利用機械化行軍,三天內就可向我縱深推進了50~80公里。至24日,我軍最確定的機動防禦開始線未及形成,即被敵突入。志願軍一些部隊被阻隔在敵人後方,包括志願軍第12軍軍部和下屬兩個師、第27軍和第60軍180師,其中穿插最遠的12軍91團被遠隔敵縱深90公里處的下珍富裏以北三巨裏地區。

  在危機情況下,被截斷的志願軍部隊大都表現出頑強勇敢的作風,利用夜暗向敵人衝擊,成功突出包圍。其中第27軍主力在極其困難下,在麟蹄、縣裏地區英勇抗擊美軍第2師、空降第187團、韓國第5師的進攻,將其阻于昭陽江南北地區,有力地掩護傷患後送和主力轉移。中線之第12軍於24日晚乘敵軍先頭部隊向前推進的空隙,越過楊口成功向金化轉移。該軍第91團在被隔絕在深遠敵後的困難情況下,一路尋食野菜,奪取敵人武器,全團繞道翻越雪嶽山突圍而出,於5天后與主力成功回合。

  第60軍第179、第180師在春川方向北漢江兩岸地區頑強抗擊美軍第7師、陸戰第1師、韓國第6師的進攻。戰至25日黃昏,因敵乘隙突入,第180師被隔斷在北培山、駕德山、梧月裏地區。突圍時由於指揮失誤和組織接援不力,同時未能很好查明情況,集中全力從敵間隙中堅決突圍,而採取了分散突圍的辦法,以致造成了重大損失。

  27日,中朝人民軍隊迅速將志願軍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軍及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主力,展開于臨津江、漢灘川以北、芝浦裏、華川、楊口、杆城地區進行防禦。防守部隊有重點地配備兵力,以火力封鎖敵主要進攻方向的公路、鐵路,並機動靈活地出擊,積極打擊敵人。28~30日,第65軍對進攻漣川之美軍第1軍實施反擊,第20軍對進佔華川地區之美軍第9軍實施反擊,各殲其一部,並收復華川。

  6月1日,志願軍第47、第42、第20、第27軍於新幕、伊川、雞雄山、黑雲吐嶺一線構成縱深防線。6月10日,我軍主動撤出鐵原、金化,將敵軍阻於“三八線”附近之汶山、高浪浦裏、鐵原、金化、楊口、明波里一線,敵我雙方均轉入防禦,第五次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共投入了十五個軍的兵力,連續奮戰50天,斃傷俘敵人82萬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企圖,擺脫了第四次戰役時的被動局面,鍛煉了新入朝的部隊。經過這次較量,“聯合國軍”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被迫接受停戰談判。

  此役,我軍亦付出相當代價,戰鬥減員達85萬人(傷、亡、失蹤)。敵我傷亡對比1:1038。(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620
第四次戰役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第四次戰役

    1951年1月下旬,當中朝軍隊正轉入休整,準備兩個月後再發動春季攻勢之際,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反攻。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敵人攻勢,爭取時間等待後續兵團到達,以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了第四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後,我軍按照計畫轉入休整。此時,我軍經三次戰役的勝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對現代化裝備之敵的作戰經驗,士氣異常高漲。但是,我軍減員很大,兵員沒有得到補充,而且第9兵團尚在元山、鹹興一帶休整。我軍第一線兵力只有志願軍六個軍二十一萬餘人,人民軍三個軍團七萬餘人,而敵人有二十三萬餘人(美軍7個師、韓軍8個師、英軍2個旅),我僅略佔優勢。同時,隨戰線南移,我軍運輸線已長達五百五十公里至七百公里,在敵機狂轟爛炸下糧彈物資補給十分困難。

  “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連續打擊下,丟失漢城退至三十七度線附近地區,內部愈加混亂,失敗情緒愈加嚴重。為挽回頹勢,保住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美國在國內大力擴軍備戰,在戰場上加緊作戰準備,從美國本土和其他地區迅速抽調大批老兵補充在朝部隊。同時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通過所謂“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

  美國依仗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迅速的運輸手段,對在朝軍隊進行了補充。1月15日,敵軍為消耗疲憊我軍,查明我軍情況,開始採用“磁性戰術”(始終與同我保持接觸,以消耗戰制約我軍的一種戰術)在水原和利川間實施試探性進攻。此時敵人已發現中朝人民軍隊糧彈物資補給困難,同時發覺我軍第一線兵力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敵人為了晚會其失敗影響,緩和內部矛盾,積極準備實施反撲,企圖奪回漢城,將中朝軍隊壓回”三八線“以北。

  1月25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馬修·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韓軍第1、第3軍團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計23萬餘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同時,針對志願軍迂回穿插的傳統戰術,改變過去只沿公路冒進的戰法,採取互相靠近、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術。

  戰役開始後,志願軍確定“西頂東放”的戰略部署,以一部兵力在西線頂住向漢城攻擊之敵,集中主力于東線,待敵深入後對西線之敵進行迂回包抄,從而一舉粉碎敵人進攻。如反擊受挫,就放棄三八線以南地區,待戰略預備隊到達後再舉行下一次進攻戰役。

  敵進攻開始後,我西線第38軍和第50軍負責在漢江南岸一線阻擊向漢城進攻的美第1軍。在天寒地凍、糧彈供應困難、工程器材異常缺乏的條件下,我志願軍依託一般野戰工事,頑強堅守陣地,每一要點都要和敵人反復爭奪,使敵付出重大代價。漢江南岸阻擊戰進行了20餘天,是志願軍戰史上最艱苦的防禦戰之一。我志願軍也從防禦作戰中吸取教訓,在前沿對部隊實行疏散配置,火炮也進行分散隱蔽,並總結了“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置前重後輕”的原則,同時對白天失去的陣地,夜間再以反擊奪回。

  美第1軍經過14天進攻,只前進了18公里,並付出重大傷亡。2月10日佔領人民軍主動放棄的仁川,但漢江南岸陣地仍在我志願軍堅守之下。2月中旬,漢江已經開始解凍,為避免背水作戰,第50軍和第38軍一部才於2月18日前全部撤至漢江以北。

  敵軍於1月31日開始,集中8個師開始東線的攻勢。美第2師和韓第5、第8師分向砥平裏和橫城方向發起進攻。志願軍鄧集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各以一部兵力節節阻擊,誘敵深入。至2月9日,韓軍第3、第5、第8師和美2師一部已進至橫城以北,形成突出。

  按照預定計劃,2月11日17時,中朝軍隊6個軍(志願軍第39、第40、第42、第66及人民軍第3、第5軍團)開始戰役反擊,以迂回穿插戰術,向突出之敵發起進攻。我軍在夜間利用敵人間隙大膽穿插,給橫城之敵以沉重打擊。經激戰,我軍殲滅韓8師全部三個團、美2師一個營、美韓軍四個炮兵營和韓第3、第5師各一部,共殲敵一萬二千餘人,其中俘虜7800餘人(大部分是韓軍),是朝鮮戰爭中我軍俘虜韓軍最多的一次戰鬥。

  橫城反擊戰後,東線“聯合國軍”除在砥平裏的部隊駐守未動外,其餘部隊被迫後撤。志願軍於2月13日乘勝向橫城以西的砥平裏發起攻擊。

  砥平裏有美軍第2師第23團全部和1個法國營、1個炮兵營、1個坦克中隊,共六千餘人,並且構築了較堅固的防禦工事。13日晚,鄧集團以第39、第40、第42軍的8個團兵力發起進攻。由於事前對敵兵力和工事估計不足,倉促投入戰鬥,加之參加攻擊的部隊建制多,通信聯絡不暢,協同動作差,以致當夜僅殲敵一部,未能解決戰鬥。14日,鄧集團調整部署,以6個團再次進行攻擊,並將“聯合國軍”壓縮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但敵已形成據點式防禦,兵力、火力集中,而且我軍火炮稀少(只有十幾門炮、數百發炮彈),仍未能將敵殲滅。15日,敵增援部隊到達,同時敵人在原州、武陵裏一線形成了新的防禦。我軍向原州等方向發展攻勢受阻。鑒於殲敵時機已失,志願軍遂於當晚停止進攻,逐步向北轉移。至2月16日,戰役第一階段結束。


  2月17日,中朝軍隊決定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準備爭取兩個月時間,集結兵力,改善交通運輸,囤積作戰物資,在“聯合國軍”深入後再行反擊。防禦部署是:第一梯隊由西向東依次為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願軍第50、第38、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共8個軍(軍團),在西起漢江口,沿漢江北岸經楊平、中元山、橫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裏一線展開,並要求在縱深25~30公里的防禦地幅內抗擊1個月。第二梯隊為人民軍第1軍團1個師和志願軍第26、第40、第39軍共3個軍1個師,在西起汶山裏,經議政府、鑄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豐岩裏一線展開。

  2月19日,敵軍首先在東線發動進攻。中朝人民軍隊在糧彈供應困難的條件下,依靠一般野戰工事,節節抗擊,遲滯敵人的進攻。敵人進展緩慢,至3月6日推進到楊平、橫城、下松濱迄東海岸之江陵一線,始將東西戰線拉平。美第9軍軍長布萊恩特·莫爾在指揮其部隊進攻中,於2月24日墜機身亡。

  3月7日,西線敵軍以5個軍共14個師3個旅又2個團的兵力,發動代號為“撕裂者行動”的大規模進攻,企圖從中間突破,造成對漢城的迂回包圍。我軍堅持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置“前重後輕”的原則,進行大規模機動防禦作戰,對敵節節抗擊。

  3月14日,人民軍第1軍團主動放棄漢城。此時,我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已集結于安東、鳳城地區,準備立即入朝;第9兵團主力亦準備向金化、平康地區開進。我第一線部隊8個軍轉入第二線休整,第2梯隊3個軍又一個師(第26、第39、第40軍和人民軍第19師團)接替了第一線運動防禦的作戰任務,並在阻擊作戰中給敵以大量殺傷。其中第26軍在3月28日扼守七峰山、海龍山的戰鬥中,與敵反復爭奪陣地11次,殺傷敵人一千餘名,並創造了一個班以反坦克手雷擊毀敵坦克9輛的模範戰例。

  敵軍發覺志願軍大批新銳部隊到達,加上連續作戰部隊損傷嚴重,基本上停止了進攻。4月21日,“聯合國軍”被阻止在開城、長湍、高浪浦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杆城一線,我準備發動的戰役反擊即將開始,第四次戰役遂告結束。

  第四次戰役此役歷時87天,殲敵7.8萬餘人,使敵人平均每天要付出九百人傷亡的代價,才前進1.3公里。中朝人民軍隊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勝利完成了防禦任務,贏得時間,掩護了戰略預備隊的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我軍戰鬥減員五萬三千多人,敵我傷亡對比1:0.67。(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580
第三次戰役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第三次戰役
(2000.09.28 15:40:07)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捲土重來的陰謀,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將“聯合國軍”趕至三七線一帶。

  “聯合國軍”遭到志願軍第二次戰役的沉重打擊後全線崩潰,被迫撤至“三八線”及其以南,暫時轉入防禦。此時,敵人營壘內部籠罩著一派失敗情緒,英、法等國和美國在戰爭意見上分歧嚴重。但是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出發,決意繼續進行戰爭,並且公開對中朝人民進行核訛詐。

  12月14日,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成立“朝鮮停戰三人委員會”的決議,鼓吹先停火後談判,企圖誘使我軍停戰,爭取喘息時間。同時杜魯門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擴大徵兵計畫,大幅提高軍工生產,進一步加強美國的軍事力量。

  12月26日,美國陸軍副參謀長馬修·李奇微接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此時,“聯合國軍”(包括韓國軍隊)在朝鮮總兵力為34萬餘人,一線兵力為五個軍十三個師另三個旅約20余萬人。但敵軍的士氣已經降低至開戰以來的最低點,李奇微將其形容為一支“張惶失措的軍隊”。吸取被志願軍迂回穿插的教訓,敵軍迅速在縱深地區建立了五道防線,將韓國軍隊的8個師擺在第一線,美、英軍在第二線,並大部集結于漢城周圍及漢江南北地區之交通要道上,擺出一副守則守,不能守則隨時準備撤退的姿態。此外,美軍第10軍在大田、大邱、釜山地區整頓,並轉歸美軍第8集團軍統一指揮。

  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于12月13日致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指出:“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我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提出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並尋殲敵人一部的要求。

  根據指示,志願軍首長彭德懷決心集中志願軍六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的協同下,突破敵人在“三八線”的既設陣地防線,尋機殲敵,爾後再進行休整,準備春季攻勢。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戰役的發起時間被定為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時。

  12月27日前,志願軍六個軍(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軍)和人民軍3個軍團(第1、第2、第5軍團)共30余萬人(其中志願軍23萬人)在戰役發起前一周開始秘密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第二次戰役後,我志願軍的還沒有得到及時整補,後勤補給在美軍空襲下十分困難。這時部隊僅勉強補充了彈藥,國內運糧僅能滿足部隊最低需求的1/4,靠朝鮮政府發動群眾借糧給志願軍,才解決了一時之需。各部隊戰鬥人員的缺額,靠抽調勤雜人員補充。全軍雖十分疲勞,但士氣高昂,充滿勝利信心。

  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時,中朝人民軍隊按預定計劃,經過短促的炮火準備後,全線發起進攻,並迅速突破敵人沿臨津江、漢灘川及“三八線”預設的防禦陣地,並繼續向敵防禦縱深發展。

  我志願軍輕裝步兵乘一線韓軍混亂之機,大膽穿插追擊。第42、第66軍不顧敵機威脅,大膽實行白天追擊,將韓國第2師大部殲滅。1月2日,第66軍乘勝佔領春川。

  在中朝軍隊的猛烈進攻下,一線的韓國軍隊全面崩潰,特別是右翼已經完全暴露。敵人處於被中朝軍隊從右翼實行深遠的迂回包圍,十多萬軍隊將擁擠在漢江北岸背水作戰的困境。李奇微被迫下令放棄漢城,於1月2日開始全線撤退。

  1月3日,中朝軍隊轉入全線追擊作戰。但敵人全系摩托化行軍,徒步無法追上,只消滅了部分掩護部隊。志願軍第50軍在高陽以北碧蹄裏擊退美軍第25師1個營的抵抗後,進至高陽以南佛彌地截斷了英軍第29旅退路,英29旅主力雖然在坦克飛機掩護下突圍,但志願軍於夜間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勇猛進攻英軍坦克編隊,全殲該旅皇家奧斯特來福槍團第1營及1個坦克中隊,繳獲和擊毀坦克31輛。此戰創造了步兵武器殲滅坦克的模範戰例。

  志願軍第39軍在議政府西南與美軍第24師第21團遭遇,殲其一部,後又在議政府以西釜谷裏殲英軍第29旅2個連。第38、第40軍追至議政府東南水落山地區,擊潰美軍第24師第19團。

  1951年1月4日夜間,志願軍第39、第50軍及人民軍第1軍團各一部進佔漢城。第50軍於7日佔領水原,人民軍第1軍團於9日收復仁川。

  志願軍左縱隊第42、第66軍於4日先後佔領洪川、陽德院裏,第42軍於6日進佔龍頭裏、砥平裏,並在橫城西北梨木亭殲美軍第2師一部,8日攻佔楊平、梨浦裏、驪州、利川。與此同時,人民軍第2、第5軍團於6日佔領橫城,8日佔領原州。

  戰鬥至1月8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已將“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驅逐至北緯37°線附近的平澤、安城、堤川、三陟一線。鑒於我軍在進攻中未能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而且敵後撤似有計劃進行,企圖誘使中朝人民軍隊深入後實施反擊,也為避免前進過遠而陷於不利地位,彭德懷果斷決定停止追擊,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七晝夜進攻,突破“聯合國軍”的“三八線”既設陣地和縱深防禦,向前推進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粉碎其爭取時間、整軍再戰的企圖,斃傷俘敵1.9萬余人,佔領漢城,將戰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地區。作戰中,我軍傷亡八千五百餘人(含朝鮮人民軍兩千七百餘人),敵我傷對比為1:043。(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9455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