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球‧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克思故居,去的多是中國人
 瀏覽455|回應2推薦2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華碩
安津

馬克思故居,去的多是中國人

位於德國西南邊境的小城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著近2000年的歷史。在這座小城一條不起眼的巷子裏,曾誕生了一位中國人熟悉的偉人——馬克思。

  “不到特里爾,就不算到過德國”

  馬克思的故居距離市中心不遠,坐落在鬧中取靜的布呂肯街10號。它是一座樸實的帶有巴羅克風格的三層小樓。181855,一名猶太裔嬰兒在這裏誕生,父母給他起名為卡爾·馬克思。在這裏,馬克思度過了他青少年時代的美好時光;也是在這裏,馬克思和他後來相濡以沫的終身伴侶燕妮留下了“青梅竹馬”的佳話。據介紹,這座白色的樓房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至今仍保存完好,故居門前鑲嵌著偉人的銅質頭像,見到那熟悉的“大鬍子老人”,我不禁眼前一亮。故居棕色的門楣和窗沿,配著乳白色的窗扉,窗臺上還擺放著鮮花。在一層的房間裏,陳列著馬克思生前使用過的桌子、椅子、書櫃等用具。據說在希特勒掌權期間,這所房子也沒能躲過被沒收和破壞的厄運。現在展出的傢俱,多是從當地市民處購回的。在故居的二、三樓,還有馬克思著作的手稿、兒時照片,以及對社會主義歷史的詳細介紹。

  別看故居規模不大,對於訪問歐洲的中國遊客來說,這裏卻是德國之行必不可少的一站,頗有些“不到特里爾,就不算到過德國”的感覺。在故居門口,總能看到中國遊客在合影留念。據說這裏最搶手的,就是中文解說器和說明書。在樓下的紀念品商店裏,能找到印有馬克思頭像的紅色T恤,上面赫然一行中文“馬老與我們心貼心”。據德國朋友講,印著馬克思頭像的巧克力和葡萄酒,也是中國遊客青睞的紀念品。

  中文留言成為一種“文化”

  最能夠見證中國人對馬克思崇敬之情的,恐怕要屬故居的留言簿了。最早的中文留言寫於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近年來到德國的中國學者、遊客不斷增加,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累計至今已達上萬條之多。隨手翻開一本留言冊,就會發現裏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中文。其中表達最多的,是對馬克思及其理論的懷念和敬仰:“偉人長存,思想永存!”、“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才有了今天,我們敬仰馬克思”、“追求真理,永不退縮”、“我是您的信徒,來自遙遠的中國安徽”……字字句句落筆凝重。一位來自中國宜昌的參觀者還引用了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些遊客也會在留言簿裏小小地幽默一把。“馬老,我們看您來了!我們過了10年,帶著老婆又來了。”“俺萊蕪有!I love you!”“老馬,小燕,你們在彼岸可好?”這些詼諧親切的問候,為肅穆的故居氣氛增添了活潑的亮色。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留言簿,它甚至還吸引了德國特里爾大學漢學系的學者進行專題研究。負責這一專案的教授說:“留言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它使我們從側面瞭解到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變化。”

  德國古城的“中國風”

  隨著中國遊客的到來,特里爾古城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據生活在特里爾的留學生們說,原來只有馬克思故居裏才有專門為中國遊客準備的中文介紹。但是近年來,城裏的各大商場、超市和旅遊景點都增加了顯著的中文標識。這些印著“特里爾歡迎您”的標牌,統一使用大紅色紙張,字體是鮮豔的明黃色,散發著濃濃的中國傳統特色,讓人有種回到家的感覺。走在大街上,甚至會碰到熱情的德國少年用中文和你打招呼。城裏的高級中學還開設了中文課。很多德國人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觸到這門在他們看來古老而又神秘的語言,將來可以用純正的中文說:“特里爾歡迎您!”▲

    《環球時報》 (2006-05-08 09)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78597
 回應文章
德國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78615
恩格斯的最後歲月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年恩格斯

今天是世界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誕辰

  好客的革命者之家

  恩格斯晚年住在英國倫敦西北區瑞琴特公園路122號的一幢單元式三層樓裏。這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宅院,在馬克思去世後,成了各國革命者之家,全世界社會主義者的聖地。恩格斯在家中熱情地接待英國工人運動領導人、愛爾蘭貧困工人、法國逃荒農民以及流亡大學生,讓他們在這裏休養、“避難”。同時,他對來訪的民主派以至保守派人士也以誠相待。德國保守黨人、經濟學家魯道夫·邁耶爾就常常與恩格斯在家裏一醉方休。

  每逢星期日或節日,友人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恩格斯家的藏酒窖會從早開到晚,興奮的恩格斯還親自下廚,製作龍蝦沙拉、威爾士烤羊肉、柏林小甜麵包款待客人。聚會上,賓客們頻頻舉杯,操著德語、英語、法語海闊天空談古論今。恩格斯則穿梭其中,不時擔任翻譯。有時候,大家只是玩牌、唱歌和閒聊,這時,恩格斯就用他爽朗的笑聲和熱情的歌聲感染每一個人。凡是參加過這種聚會的人,都對恩格斯的親切大方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後還會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恩格斯為了更好地接待朋友,除了管家還特意聘請了廚師、護士。他的朋友們都說:“這個家的大門是向全世界開放的。”

  遊歷美國50

  為推動世界工人運動發展,晚年的恩格斯足跡遍及歐洲,但他還希望到美洲考察一番。188888日,恩格斯和老友、化學家肖萊馬、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及其丈夫艾威林乘坐“柏林”號輪船從英國利物浦港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的美國之行。817日,恩格斯一行到達紐約,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恩格斯會見了美國工人運動領袖,遊覽了紐約、波士頓,觀賞了世界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在康克德,他參觀了監獄,看到犯人們有自己的俱樂部,可以讀書看報,每天可以吃到魚肉和麵包,衣著也和普通工人沒有兩樣,他對此十分讚賞,並說:“歐洲人沒有勇氣這樣做。”

  919日,恩格斯乘坐當時最大的遠洋客輪“紐約”號離開美國,返回英國。這次美國之旅歷時50多天,給恩格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倫敦,他給朋友寫信說:“我對美國很感興趣,這個國家的歷史並不比商品生產的歷史更悠久,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樂土,應該親眼去看一看。”

  生日難忘馬克思

  18901128日是恩格斯70歲生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黨組織和朋友紛紛表示要為他祝壽。但恩格斯婉言謝絕了這份盛情,他認為所有的榮譽都應該歸功於馬克思,自己承受不起太多的讚譽。後來,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倍倍爾等人的一再要求下,恩格斯勉強同意在家中搞一個私人宴會。生日這天是星期五,恩格斯家中高朋滿座,他也十分高興,頻頻與朋友乾杯暢飲。喝到興致高漲時,他用洪亮的聲音唱起《飲酒歌》,隨後用俄語背誦了一大段普希金的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把宴會推向高潮。壽宴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3點多,客人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生日過後,恩格斯給德國、匈牙利等國的媒體去信,答謝朋友並表達對馬克思的懷念之情。他在給俄國朋友拉甫羅夫的信中說:“人們在上星期五紛紛向我表示的那些尊敬,大部分都不屬於我,這一點誰也沒有我知道得清楚。因此,請允許把您對我的熱情讚揚大部分用來悼念馬克思吧,這些讚揚我只能作為馬克思事業的繼承者加以接受。”

  恩格斯71歲生日時,一個組織為他準備了一場音樂會。恩格斯堅決謝絕了,他說:“馬克思和我從來都反對為個別人舉行任何公開的慶祝活動,除非這樣做能夠達到某種重大的目的;我們尤其反對在生前為我們舉行慶祝活動。”“我將以我餘下的有限歲月和全部精力,一如既往地完全獻給我為之服務近50年的偉大事業――國際無產階級事業。”

  死後沒有墓地

  過了74歲生日後,恩格斯的身體每況愈下。轉一年,他病倒了,頸部右側出現了一個腫塊,醫生診斷為食道癌。其實,恩格斯早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一切準備。恩格斯的妻子瑪麗·白恩士早逝,身邊也沒有子女。最早他指定馬克思為遺產唯一繼承人。馬克思去世後,他又多次修改遺囑,並在彌留之際對遺囑進行若干補充。在遺囑中,他將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給馬克思的法定繼承人――女兒愛琳娜。自己和馬克思的全部藏書贈給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倍倍爾和辛格爾。他還有大約3萬英鎊的財產,3/8給了馬克思的女兒蘿拉和愛琳娜,1/3給了馬克思長女小燕妮的孩子們,1/4連同傢俱贈給了他的秘書路易莎。其餘財產一部分給了德國社民黨作活動經費,一部分給了妻子的侄女瑪麗·艾倫·羅舍。在遺囑中,恩格斯還說:“我希望將我的遺體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189585日,恩格斯與世長辭。遵照恩格斯的遺囑,827日,在恩格斯生前最喜歡的英國伊斯特勃恩海邊,一艘小船劃向大海深處,船上坐著愛琳娜、艾威林、恩格斯的戰友列斯納和弟子伯恩斯坦4人,他們背誦著但丁的詩句,捧起黑色的骨灰罐,輕輕地將它沉入大海。

  儘管沒有墓地供人瞻仰,世界人民還是在各地建立了展覽館、紀念碑紀念恩格斯。1918117,蘇聯在慶祝“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際,在莫斯科革命廣場建立了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德國柏林也修建了馬克思―恩格斯廣場,廣場上豎立著兩人的雕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居住過的“天鵝之家”被辟為紀念地。

  在恩格斯的家鄉德國魯爾區伍珀塔爾市,他的故居得到了精心的保護和維修,這是一幢獨立的巴羅克式四層小樓,裏面除了恩格斯生平事蹟展覽,還有一套中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家鄉人民十分敬重恩格斯,把他稱為“伍珀塔爾市著名的兒子”。他的故居被政府列為德國中小學生的教育基地,故居旁的大街也改名為“弗裏德里希·恩格斯大街”。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常年絡繹不絕,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瞭解恩格斯光輝的一生。▲

    《環球時報》 (2006-05-05 13)

 

188周年紀念日。人們在緬懷這位先驅者時,不禁再度想起他與恩格斯長達40年的偉大友誼,這段友誼被列寧稱頌為“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馬克思於1883年逝世,12年後恩格斯也與世長辭。這12年的最後歲月,因為恩格斯的寬闊胸懷和正確人生態度而變得絢麗多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77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