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收起義看毛澤東建軍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黨的“八七”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1927年8月9日,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彭公達回湖南貫徹“八七”會議精神,改組湖南省委,組織領導秋收起義工作。這就客觀上為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具體實踐創造了有利條件。
8月12日,毛澤東受命回到長沙。8月20日,毛澤東又以中共湖南省委的名義致信中共中央,一再重申: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以與蔣、唐、馮、閻等軍閥所打的國民黨旗子相對。……立刻堅決地樹起紅旗。毛澤東這一鮮明的態度,不但充分表明他對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而且又在全黨率先提出了“打出共產黨的旗子”。旗幟問題的提出,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一個新發展。
9月11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所屬各部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打出了自己的火紅軍旗,自湘贛邊界的修水、銅鼓、萍鄉出發,直指湘東,向國民黨反動派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從此,這支由我黨獨立領導,毛澤東親手創建的工農革命武裝便轟轟烈烈地登上了中國革命歷史舞臺,翻開了我軍建設史上的輝煌一頁。
工農革命軍這支隊伍誕生後,無論是部隊構成的成分還是部隊的政治面貌,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都是劃時代的。這是一支由共產黨領導,有苦大仇深的工人農民武裝直接參加,公開打出共產黨的旗子的新型革命武裝。她來自工農,代表著工農民眾的根本利益,肩負著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建立人民政權,解放廣大勞苦群眾的崇高使命。她的誕生是我黨正確路線與右傾投降主義進行長期不懈的鬥爭的結果,是毛澤東建軍思想取得偉大勝利的標誌。
秋收起義的初衷是進攻長沙,建立工農政權。但是,起義爆發後,各路部隊均遭敵人打擊,進攻長沙受阻。這時,毛澤東便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敵情和形勢,果斷地放棄了進攻長沙的計畫,立即回師銅鼓,轉兵南撤。9月20日到達永新縣的三灣村。
工農革命軍自9月11日舉旗暴動,因多次遭敵襲擊,到達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原來的建制受到嚴重破壞。為了整頓好這支革命軍隊,毛澤東在三灣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包括:在軍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班設黨小組,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營、團設黨委;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明確規定長官不准打罵士兵;實行經濟公開,官兵待遇平等,並在連隊建立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士兵委員會組織。三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的建設解決了關鍵性問題,一是從組織上鞏固了工農革命軍這支剛剛誕生而又損失重大的革命隊伍,為她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二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從根本上解決了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問題;三是建立了軍隊中民主制度,為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官兵關係。部隊改編後,陣容一新,精神為之大振,特別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形成和軍隊中民主制度的建立,給這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注入了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三灣改編,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塊永放光輝的里程碑。他的突出貢獻就是以深遂的歷史眼光和英明卓越的政治遠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使之成為真正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武裝集團。“支部建在連上”,是毛澤東的偉大創舉,是我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湖南起義和廣州起義均未得到解決的成功之處。
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以後,毛澤東的建軍思想便進入了一個全面、系統、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毛澤東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們學習毛澤東同志在秋收起義鬥爭中為建設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而勇於探索,敢於實踐,不唯上、不唯書,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對於新世紀人民軍隊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林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