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黨魂‧人民英模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雷鋒: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瀏覽1,828|回應7推薦3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明知
elai
安津

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湖南省望城縣人。1940年出身于窮苦農民家庭。7歲淪為孤兒。對中國共產黨懷有深厚的感情,先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少年先鋒隊和青年團。他工作積極,埋頭苦幹,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工作模範”“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雷鋒1960年1月應徵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牢固地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遠大目標。他不忘階級苦,懂得“怎樣做人,為誰活著”,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社會主義;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連隊分配他當汽車兵,他努力鑽研駕駛技術,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擔任班長後,大膽管理,事事模範帶頭,帶領全班成為部隊先進集體。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送給家庭困難的戰友。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他謙虛謹慎,從不自滿自炫,受到讚譽不驕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他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獎多次,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節約標兵”,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雷鋒的模範事蹟和高尚思想在軍內外產生巨大影響。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1990年3月5日,江澤民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在廣泛持久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中,全軍各部隊和全國各條戰線上湧現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範人物。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

      回憶雷鋒  雷鋒:永遠的榜樣   珍藏了42年的雷鋒"彩色照片"首次被公開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652734
 回應文章
雷鋒當兵不到一年入黨8小時預備轉正 全連無一人反對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雷 鋒一個月只有6元津貼,平時舍不得亂花一分錢。1960年初秋,他得知部隊駐地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便慷慨地從銀行取出自己的200元積蓄,準備送給 公社。季增搶拍了這個場景,但洗照片時發現,剛好趕上膠卷的最後一張,是個半拉照,底片上只有營業員,沒有雷鋒。作者後來補拍了這張照片。

雷鋒為什麼要當兵?雷鋒是怎麼成長起來的?他在部隊時有沒有挨過批評?作為當年惟一一名新兵“候選人”,雷鋒當兵不到一年就入了黨,為什麼全連的人都舉手讚同……

昨天,5名雷鋒生前的戰友聚首北京,與記者、雷鋒精神研究專家聊起他們眼中的雷鋒,用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深情緬懷戰友,也回答了人們關心的許多關于雷鋒的問題。

新兵出發前8小時“預備轉正”

雷鋒入伍當兵,遠比想象的要曲折得多。

昨天的座談會上,陶克少將把一本經過15年走訪寫就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雷鋒》一書贈送給了雷鋒的戰友。其中,一位當時負責徵兵的部隊領導講述起雷鋒入伍的“一波多折”。

1959年12月3日,鞍鋼弓長嶺焦化廠召開全廠職工徵兵大會,雷鋒第一個登臺響應,報名應徵。

“小雷,你想好了沒有?當兵不但比你現在工資低,還很艱苦呢,你受得了嗎?”黨總支書記李欽榮想留下這個好工人。雷鋒當時一個月工資36元,加上獎金有40多元;而部隊津貼每月只有6元。

連棉衣都沒有穿,雷鋒會後就找到了李書記,表明了自己的決心:“舊社會我什麼苦沒有吃過?新中國只有享不完的福,沒有吃不完的苦。”

連夜寫出1100多字的入伍申請書,第二天交給了車間領導。不過,12月10日接受兵役局和接兵部隊目測時,身高只有154厘米的雷鋒被刷了下來。體檢的汽車開動了,雷鋒還不“死心”。“雷鋒跑啊跑,硬是從車尾爬上了汽車。”工廠徵兵辦工作人員金守成回憶。

體檢時,雷鋒的身高比最低線差了2厘米,體重也比要求的55公斤少了2公斤。“我不到20歲,個頭還要長……早上沒有吃飯(所以體重不夠)。”雷鋒的“強 辯”讓醫生笑了起來。不過,檢查後背的時候,雷鋒腰部幼年時因潰爛留下的傷疤本不符合徵兵要求,但這個小夥子的話卻讓醫生不忍拒絕:“這是舊社會給我身上 留的疤,我想當兵就是不想在身上再有受壓迫的傷疤。”

最終,體檢站在雷鋒體檢結果欄“侗級選項打鉤,寫上了“水兵合格”四個字。這樣,雷鋒好不容易成為佔徵兵數8%的“替補隊員”。

與雷鋒在體檢站偶遇的兵役局副政委余新元,被雷鋒堅定的決心所打動,部隊徵兵幹部也同樣被感動。最後,在雷鋒的軟磨硬泡以及兵役局、徵兵部隊的“保票”下,雷鋒在1960年1月8日淩晨,距離當天中午新兵出發只有8小時的時候,正式穿上了軍裝。

入伍10個月打破常規入黨

“雷鋒從入伍到加入中國共產黨,只有10個月的時間。”原雷鋒所在團政治處組織股長、副主任趙玉瑞回憶道,“這在工程兵10團可以說是打破常規的。”

1960年1月入伍,當年7月上報發展黨員名單,全團100多人中,運輸連的雷鋒是惟一一名新兵。在和平時期,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一般是不考慮作為黨員 發展對象的。而在當時,雷鋒已經是全團的“節約標兵”,同時訓練刻苦、熱心助人,是全團學習的榜樣。他曾主動申請駕駛從抗美援朝戰場回來的“耗油大 王”13號車,經他的保養調理,該車的油耗降低了35.7%。

當年8月的一個傍晚,雷鋒正和戰友研究汽車理論,突然發現西邊一棟樓冒煙了。雷鋒喊上大家就衝了過去,爬上房脊揮起掃帚滅完火,才發現鞋子、衣服都燒壞 了,雙手也燒傷了。這事還沒完,幾天後,當地山洪暴發,正在拉肚子、手傷未愈的雷鋒沒有聽從連長李超群“留守值班”的安排,也趕到了水庫大壩搶險。燒傷的 雙手鮮血直流,雷鋒卻硬挺著連續奮戰了7天7夜。運輸連提出為雷鋒記三等功,組織股的趙玉瑞去調查、座談時,全連上下沒有一個不讚成。盡管雷鋒自己一再拒 絕,但團裏還是給他記了一次三等功。

隨後,團黨委召開臨時黨委擴大會,專題討論批準雷鋒入黨。“當時是我給雷鋒送的入黨申請表格,”75歲的張時揚,時任雷鋒生前所在團的技術營營部書記,他告訴記者,“雷鋒和100多個老兵一起入黨,全連沒有一個人反對。”

戰友開博客為雷鋒正名

“有的人用現在的眼光看待上世紀60年代初的雷鋒,對雷鋒的所作所為表示不理解,甚至對雷鋒事跡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77歲的夏孝棟曾任雷鋒所在團的三營營部書記、團副政委,這些年在宣傳雷鋒的同時,他專門在網上開設了博客,針對各種“質疑”進行解答、辟謠。

“我比雷鋒早4年入伍,1960年在營口第一次見雷鋒。”夏孝棟說,“後來多次陪著雷鋒外出執行任務,雷鋒犧牲後我參加了他的追悼會,還在他生前所在連隊擔任過副指導員。我知道真實的雷鋒就是偉大的雷鋒。”

一次,一位網友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7000字的帖子,肆意攻擊、污蔑雷鋒。夏老也專門開設了一個“千鈞棒”博客,回應了一篇7000余字的長帖,對其 “1960年9月策劃了一起雷鋒捐款騙案”等謠言一一進行駁斥。老人寫得很慢,花了好幾天才寫完“正名”的帖子,讓老人覺得欣慰的是,“後來,聽說這家網 站被查封了。”

“有的人打著宣傳雷鋒的旗號,到處出風頭,謀取個人私利。”對這種現象,夏孝棟顯得很氣憤,聲音也一下大了起來。一家出版社曾出版《雷鋒》一書,作者名氣 不小,但沒有深入採訪,50多萬字的書中,至少杜撰了100多個並不屬于雷鋒的離奇故事。書中甚至把與雷鋒交往的人物名字改頭換面,例如根本就不存在的 “王佩琴”,並且有大量篇幅描寫了雷鋒與“王佩琴”交往的故事。

為此,夏孝棟受雷鋒生前戰友所托,撰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進行批駁。“我和戰友有責任給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雷鋒。”

“照片大全”全景展示雷鋒

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昨天,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學雷鋒基金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最新出版的《雷鋒照片大全》,收錄240余幅照片,講述了雷鋒的成長經歷和輝煌一生。這是迄今為止收錄雷鋒照片最全面、最權威的一本圖冊。

照片中,扶著樂隊大鼓、係著紅領巾的少年雷鋒,秀氣文靜;戴著八角帽的公務員雷鋒,意氣風發;穿著皮夾克、毛料褲的雷鋒,時髦帥氣;手握鋼槍的軍人標準照,英姿颯爽;幫戰士洗衣縫被、幫生產隊撿糞的雷鋒,樸實親切……

“雷鋒在晨霧中撿糞、撫順人民送別雷鋒靈車等照片,都是第一次公開出版。”學雷鋒基金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雷鋒去世後,數以萬計的市民自發前往設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的祭奠處祭拜。下葬當天,只有70萬人口的撫順市,有10萬多名市民沿路為雷鋒送行。

雷鋒入伍前後的幾張照片,還講述了幾個不為人所知的“雷鋒挨批評”故事。一張手拿鮮花坐在車裏的“奔馳在前線”的照片,
 
帖子附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4932743
一個普通戰士的力量:感動一個民族 激勵幾代人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向全國人民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後,人們都記住了人民解放軍隊伍裏涌現
出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雷鋒。


    雷鋒,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縣農村,1960年參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時年22歲,生前任沈陽軍
區工兵第10團運輸連4班班長。


    早在1962年春,我所在單位——軍委沈陽通信學院就有5人去聽雷鋒模范事跡報告,之後我收聽了他們帶回的雷鋒報告錄音。雷鋒那湖南腔的普
通話聽起來還很順耳。雷鋒參軍前是一位好青年,在工廠幹活是一把好手,當兵後是一名優秀戰士、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令人佩服。


    1963年3月6日上午,沈陽軍區在八一俱樂部禮堂召開公示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大會。會場布置得莊嚴隆重,氣氛熱烈。舞臺正
中懸挂著毛澤東主席的手書“向雷鋒同志學習”。司令員陳錫聯上將致詞,他說,毛主席的題詞是對軍區乃至全軍的指示,是對雷鋒同志的高度評價和讚揚,我們要
立即掀起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


    我身臨此次大會,深受教育。會後,我立即向陳錫聯司令員提出採訪要求。在禮堂休息室,陳司令員接受了我的採訪。在座的有全軍“學毛著”積極
分子廖初江、雷鋒生前戰友雷凱。


    陳錫聯司令員讚揚雷鋒:“雷鋒的一生把偉大寓于平凡之中,他身上閃耀的光輝不是在瞬間迸發,而是滲透于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學雷鋒就要學
習他的好思想,好作風,踏踏實實做人。”


    隨後,我跟隨陳司令員步出八一俱樂部禮堂。說來也巧,正遇見出席此次大會的雷鋒班全體戰士,在班長張興吉的帶領下,他們正站在禮堂門口臺階
上合影留念。


    陳司令員張目一望,大聲說:“好啊,雷鋒班合影,我也來湊個熱鬧,和雷鋒班的同志們合個影。”在場的人們一聽司令員發話,一片歡騰。雷鋒部
隊的團首長和在場的記者一致請求司令員站到隊中間的位置上。


    可是,陳司令員執意不去,還說,我就站在班尾小戰士旁邊,快照吧!凡帶相機者都按下了快門,我也不失時機地拍下了一張難得的照片,保留至今
已47年了。


    “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風靡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在此熱潮中,我編寫了《雷鋒頌歌》,以詩歌朗誦加配歌曲的形式,于1963年3月15日由
軍委通信學院業余宣傳隊演出,獲沈陽軍區劇本優秀獎。


    幾十年來,年年學雷鋒,我結識了不少學雷鋒的英模人物。孫毅將軍說:“雷鋒是我老漢永遠學習的榜樣!”戰士作家高玉寶說:“我學習雷鋒幾十
年,雷鋒精神的坐標絕對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傾斜。”見義勇為的英雄徐洪剛對我說:“雷鋒精神仍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我要永遠學習雷鋒。”


    一個普通戰士的力量究竟有多大?48年前逝去的一名年輕戰士給出了最有力的詮釋——雷鋒以22個短暫春秋鑄就了生命的輝煌,樹起了一座精神
豐碑,感動了一個民族,激勵了幾代中國人。


    雷鋒,閃光的名字,引領我們前進!


    雷鋒精神,永遠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趙勇田)

2010年04月05日  來源:解放軍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928120
《雷鋒日記》發行內情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雷鋒的日記。

雷鋒的日記

    雷鋒,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事跡之所以被廣為傳頌,與他犧牲前後對他的宣傳工作密不可分:1963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分別為他題詞,讚揚他的崇高精神;《接過雷鋒的槍》、《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曾廣為傳唱;有關雷鋒題材的電影、話劇、歌劇、相聲、快板等文藝作品風行一時;《雷鋒日記》和《雷鋒的故事》一版再版,並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現在40歲以上的中國人恐怕都讀過雷鋒的日記,但是關于《雷鋒日記》的出版發行過程,恐怕就知之甚少了。

  沈陽軍區《前進報》與雷鋒日記的首發

    雷鋒出名的時間不是在他犧牲以後,生前他已經是個很有名氣的人物了,被稱作“東北的一團火”。

    沈陽軍區《前進報》編輯董祖修是閱讀、摘錄雷鋒日記較早的人之一。董祖修第一次接觸到雷鋒日記是在1960年10月。一天,《前進報》總編輯嵇炳前向董祖修介紹了報社擬宣傳雷鋒的計劃,並把5本日記交給他,讓他看看能否摘錄發表一部分。當時已是下班時分,董祖修接過雷鋒的日記本,拿回家去,當晚便在燈下閱讀起來。他打開1960年雷鋒參軍後新使用的日記本,一下子便被扉頁上貼著的黃繼光畫像吸引住了。那是一張剪自畫報的黃繼光畫像。畫像上展現的黃繼光,目視前方,頗具戰場上仇視敵人、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雷鋒在畫像兩側空白的地方豎著寫道:“英雄的戰士黃繼光,我永遠向您學習!”

    董祖修一本一本往下看。從雷鋒那一篇篇充滿著階級愛憎的傾訴當中,從那一句句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共產主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直至最寶貴的生命的錚錚誓言當中,他深感雷鋒絕非一般戰士,而是一位真正把個人的苦同整個階級的苦連在一起,把個人的解放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連在一起,自覺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先進典型。

    董祖修仔細琢磨雷鋒日記中一段段頗具哲理性的話語:“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裏才能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要記住: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雷鋒同志,願你做暴風雨中的松柏,不願你做溫室中的弱苗”……

    第二天,董祖修向上級領導表示,日記完全可以摘登,他還想前往雷鋒所在連隊採訪一次,或許可以得到更多更新的東西。嵇炳前欣然同意。董祖修來到運輸連,雷鋒正外出作報告不在連隊。經人指點,董祖修在連隊找到雷鋒的一只小箱子,又發現了幾冊筆記本和一些在稿紙上寫的哲言、詩歌……

    1960年11月26日,沈陽軍區《前進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毛主席的好戰士》的長篇通訊,報道了雷鋒的先進事跡。稿件還同時發給了新華社、《解放軍報》、《遼寧日報》、遼寧《共青團員》、《遼寧工人報》、《沈陽日報》。各報刊在發表時,標題都作了修改:《解放軍報》(1960年12月13日)的題目叫《茁壯的新苗》,《遼寧日報》題為《紅色的戰士》,新華社發稿的題目是《苦孩子成長為優秀戰士》。那時宣傳調門最高的是《前進報》,沈陽軍區還同時提出了“學雷鋒、趕雷鋒、超雷鋒”的口號。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雷鋒犧牲前兩年,他的名字就已經傳遍了東北大地,在全國范圍內,他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1960年12月1日,《前進報》以《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為題,摘發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間的15篇日記,並加了熱情洋溢的編者按。這是最早見諸報端的雷鋒日記,是作為宣傳雷鋒事跡的重要材料出現的。

    雷鋒犧牲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把他生前所在班命名為“雷鋒班”。1月20日,《前進報》又用了將近一個半版的篇幅,摘錄發表了32篇雷鋒日記,其中包括1960年發表過的15篇。此後,《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發表的雷鋒日記,均來自《前進報》。

    應當說,《前進報》給各報刊提供的日記摘抄,總的來說是準確的,是尊重雷鋒原作的。但同日記原文相對照,《前進報》發表的日記也有個別變動之處。從《前進報》這方面來說,是從四開四版小報的需要出發,在文字上作了刪節和壓縮;而在選輯過程中,由于一時難以查實,編輯又將雷鋒抄錄報刊書籍的一些名言警句當作了雷鋒自己所寫日記的內容。

    總政宣傳部決定出版《雷鋒日記》

周恩來在閱覽《雷鋒日記》。

周恩來在閱覽《雷鋒日記》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載雷鋒日記摘抄之後不久,周恩來曾讓鄧穎超打電話給《人民日報》的總編輯吳冷西,說讀了雷鋒的事跡和日記很感動,認為日記寫得好。同時,鄧穎超告訴吳冷西,總理好像在哪兒見過《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雷鋒”的詩作,希望報社認真查實,搞清楚日記中哪些是雷鋒自己的話,哪些是他摘錄別人的話,別人的話應注明出處。

    吳冷西很快把電話打到總政宣傳部,總政又及時將電話打到沈陽軍區政治部。沈陽軍區政治部又將核實雷鋒日記的任務,交給了《前進報》編輯董祖修。

    1963年3月中旬,董祖修接到核對雷鋒日記的任務後,把當時軍內外報刊上刊登的雷鋒日記摘抄仔細查對了一下。《前進報》最初刊載時的問題也出現在其他報刊上,主要表現在:雷鋒自己的話與雷鋒摘錄別人的話,沒有區分開來,缺少必要注解。但總的來說,刊發出來的日記是忠于原作的。董祖修把查對結果如實作了匯報。軍區政治部領導為了慎重起見,特派他和負責對外宣傳報道工作的徐文一同前往總政宣傳部,以便及時把宣傳中某些不準確的地方糾正過來。

    當時,總政宣傳部已初步確定正式出版《雷鋒日記》一書。總政負責出版的同志的設想是這樣的:在出版前言中,從正面說明這是依據雷鋒日記的原文,對已發表過的雷鋒日記進行詳細校對,並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內容而選輯成書的。這樣,就可以借此機會把原來某些不準確的地方糾正過來,使今後的宣傳有個可靠的依據,使學習有個準確的版本。

    董祖修赴京的任務,是和總政宣傳部的相關人員一起再次核實報紙上所刊登的雷鋒日記。離開沈陽前,他把一份雷鋒日記的完整抄件隨身帶到了北京,這讓大家喜出望外。這本日記抄件成了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的《雷鋒日記》的初稿。
   拆開、裝訂、保存日記

    關于董祖修帶到總政的日記抄件還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在沈陽軍區,核對過程中,董祖修曾經把雷鋒的日記本拆開過。為什麼要拆開完好的日記本呢?當時完全是為了宣傳報道的需要,為了讓《雷鋒日記》早日問世。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發表後,全國各地記者紛至沓來,到《前進報》要雷鋒日記摘抄,有的執意要閱讀雷鋒日記原稿。為防止珍貴的雷鋒遺物丟失,又能解決新聞宣傳的需要,董祖修想出了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把雷鋒的日記本拆開,然後組織人手前來抄寫,抄完之後再裝訂上,當然,絕不能把日記本搞壞。

    當董祖修把這個想法向領導提出之後,領導開始有些猶豫,怕把雷鋒遺物弄壞。但董祖修過去在軍區印刷廠精裝車間參加過勞動,知道這種用鎖線機裝訂起來的本子,拆開之後是完全可以再按原樣裝訂起來,而且會裝訂得很好的。因此,他向領導說明了情況並請他們放心,領導也就同意了。

    董祖修來到與報社同在一層樓上的軍區文化部,請他們從軍區文工團找來10位同志,以便幫助抄寫。然後,董祖修把雷鋒的日記本細心地拆開,一打一打地排列了次序,並加上了號碼。

    大約用了兩天的時間,雷鋒日記(連同雷鋒的筆記本裏的少量日記)的整個抄寫和初步校閱工作進行完畢。董祖修逐篇細讀,訂正了個別標點和文字。這樣,一份完整準確的雷鋒日記抄件,便在短短幾天之內完成了,為《雷鋒日記》的早日出版爭取了時間。

    日記抄完之後,董祖修最關心的要算是裝訂日記本的事了。他請報社與軍區印刷廠最熟悉的同志把拆開的本子親手送到印刷廠裝訂。軍區印刷廠對雷鋒的遺物十分珍惜,他們特意請一位老師傅,按照精裝的辦法,把幾冊日記本一針一線地裝訂起來,然後把封面粘好。日記本被帶回來後,大家一看,不僅幾乎和原來的一樣,而且比原來的舊本子訂得更結實了。

    不久,雷鋒的日記本、筆記本共9本,連同雷鋒其他遺物一起,被徵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期珍藏。

    雷鋒日記抄件在上交之後,經總政宣傳部審查,共選輯121篇,約4.5萬字,于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第一本內容豐富、文字準確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急需,也成為對雷鋒的“永久紀念”。

    一張紙條與一段著名的“日記”

    1960年10月,董祖修到雷鋒所在連隊採訪時,在雷鋒的小箱子裏發現了幾冊筆記本,這些本子上也有一部分內容是日記。董祖修在閱讀新發現的日記時,突然從打開的日記本中飄落下一張小紙條。他撿起一看,是雷鋒的筆跡,上面寫著: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

    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

    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董祖修如獲至寶,喜出望外。這四句話用春、夏、秋、冬四季作比喻,把一個革命者對待同志、對待工作、對待錯誤思想以及對待敵人所應有的正確態度,非常精辟地表述出來,是雷鋒形象的真實寫照,是雷鋒精神的高度概括。他想,如果把這四句話,同雷鋒的事跡結合起來宣傳,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1960年11月底,《前進報》在研究對這四句話如何處理時,董祖修以負責的態度說明了事實,肯定這是出自雷鋒日記本中的一張紙條,而不是來自日記本身。大家認為,四句話雖然不符合雷鋒日記的實際,但它並沒有違背雷鋒的生活實際,所以決定選用。在討論中,有人認為其中的第三句,即“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同其他三句相比,末尾少了一個形容詞,但是為了忠于原作,刊載時沒有隨意增加文字。

    1963年,董祖修等人在沈陽和北京校對雷鋒日記的過程中,考慮到這句話在全國人民中的傳播和影響,因此斟酌再三,最後還是確定把它保留,加在1960年10月21日的日記之後,中間加了一句連接詞:“我要牢牢記住這段名言。”

    《唱支山歌給黨聽》與雷鋒日記

    1958年5月,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之後,全國上下掀起了貫徹總路線的高潮,詩壇也被攪得沸沸揚揚。這時,陜西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27歲的姚筱舟創作了一首3段12句的短詩。興奮不已的他把署名“焦萍”的新作寄到省城,當年的5月26日,第8期的《總路線詩傳單》上就刊登了他的這首詩,全文如下: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能生我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舊社會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黨號召我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

    母親給我一顆心,好像浮萍沒有根;億萬紅心跟著黨,乘風破浪齊躍進。

    不知從什麼途徑,雷鋒在日記中摘抄了姚筱舟的這首詩。雷鋒犧牲後,《前進報》把這首詩當成了雷鋒的日記發表出來。雷鋒摘抄的詩內容如下: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舊社會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

    雷鋒共對詩進行了三處修改:原詩中的“母親只能生我身”改成“母親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黨號召我們鬧革命”改為“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雷鋒又刪除了詩中有關“大躍進”內容的最後四句。《前進報》刊登“雷鋒”的這首詩後,其他幾家報紙也作了轉載。

    雷鋒日記裏的這首詩引起上海歌舞劇院朱踐耳的注意,雷鋒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這位音樂家。雷鋒犧牲後,朱踐耳為了紀念他,決定把這首“雷鋒遺詩”譜曲成歌,以便傳唱。受這首詩氛圍的感染,擅長交響樂創作的朱踐耳,特意把這首詩譜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調。朱踐耳譜曲一氣呵成,之後就把新作寄到了《文匯報》。1963年2月21日,《文匯報》刊載了這首新歌,並附有300字的“唱法說明”,標題也改成了《雷鋒的歌——摘自〈雷鋒日記〉》。這首歌曲的首唱者是上海歌舞劇院的任桂珍,後來上海音樂學院聲樂係的西藏學生才旦卓瑪也唱起了這首歌。不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播放此歌,才旦卓瑪也一舉成名。歷史在這裏開了個玩笑,朱踐耳最初譜曲的目的是為了紀念雷鋒,才旦卓瑪也是為了雷鋒而歌唱,陰差陽錯間,一首平凡的小詩因為雷鋒而紅遍全國。

(程世剛 摘自2007年12月《黨史博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3263318
雷锋在1959年发表的文章:我决心应召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为了响应参军号召,雷锋不但积极主动去报名,而且还写下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我决心应召

    十二月三日,当我听到车间总支李书记的关于五九年征兵的报告后,我激动的一时一刻
都没有平静。深夜了,我怎么也睡不着觉,便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了车间办公室,叫醒了已睡熟的李书记,我问他,我能不能入伍呀!李书记笑着回答说:“能呀。
像你这样身强立壮的小伙子,参加人民解放军是顶呱呱的哩。”他从头到脚仔细地看了我一下说:“哎呀,小雷怎么没棉衣呀!下这么大的雪,不冷吗?”这时我才
觉得穿一套单衣有点寒冷,李书记把棉衣披在了我的身上。回到了宿舍,我还是不想睡觉,坐在条桌旁边写我入伍的申请书和决心书。

    第二天一早,我想到车间去报头一名,天还没亮,哪知道回收工段适令青年马守华同志比我更早,头一名让他得去了,真想不到我报的还是第二名。

    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个革命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而且还是个培养青年的革命大学校。现在我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怎么叫我不高兴呢。

    当我在入伍薄子上写到我要坚决“参军”二字时,一段辛酸的回忆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出身在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专靠给地主做长工来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终年
辛勤的劳动,到了新年初一全家五口人有小米不到半升。抗日战争时期,我爸爸参加了革命,白天参加生产,到了夜晚就和村里的人大
集合起来打鬼子,后来不幸被捕,被小日本鬼子活活地埋葬,(其父遭日本人毒打后,病死……
这里“……活活地埋葬”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比喻——编者注)全家无法生活,我哥只好去一个小小的机械厂当学徒,我和妈、弟三人只好上大街讨吃。一九四四年,
我哥在工厂双手被机器轧断,脑袋被撞破,鲜血染红了里外的衣裳,不到两天而死。我那幼小的弟弟受不住那种生活的折磨,第二年活活的饿死在街头。我可怜的妈
妈呀!逼迫投了江,(实际是自缢身亡——编者注)剩下了孤孤单单六岁的我,只好给地主放猪,晚上和猪作伴,一旦到了冬天我冻得受不住,只好贴着肥猪的大肚
子睡着,那大肥猪比我长得还高,它吃的比我还好哩,每天还有人伺候它,我呢?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过着非人的生活。那时候我虽年纪小,对那些要命的野兽般
的帝国主义和黑暗的社会是多么的入骨的痛恨。

    那是我真想:要是有亲人来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枪,粉碎那些狗豺狼!为爹妈报仇。

    光明伟大的党啊!您挽救了我,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念书,高小毕了业,进入初中,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光荣的共青团,参加到了祖国的工业建设,一天天的成长起来。

    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要是没有您我很难想象到自己的一切。今天您需要
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继承长辈优良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
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作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粉碎帝国主义!早日解放台湾。 

焦化车间工人——雷锋

   (1959年12月9日,发表于弓长岭矿《矿报》)

  来源:人民网
2007年05月25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229669
多角度詮釋 出版界“雷鋒熱”如期而至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多角度詮釋 出版界“雷鋒熱”如期而至
2007年03月06日 15:27:45  來源:新京報
3月5日是毛澤東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日子,多年來關於雷鋒的傳記、日記出了一本又一本,今年也不例外。日前首發的《像雷鋒那樣》重新解讀了雷鋒的人生故事,首次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勵志偶像。而三聯書店去年出版的《雷鋒1940~1962》也換了書封再版上市。

像雷鋒那樣把握成功

在《像雷鋒那樣》在中華世紀壇的首發式上,雷鋒生前戰友喬安山、領導冷寬、輔導過的小學生陳雅娟、攝影師季增等悉數到場。在雷鋒逝世後的45年裏,這些與雷鋒有關的人們聚齊還是第一次。

2006年3月,為了完成一次關於雷鋒的拍攝任務,作者吳紅梅來到了撫順,隨著採訪深入,雷鋒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吳紅梅想到,很多人知道雷鋒助人為樂的事跡,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他的人生軌跡,於是有了《像雷鋒那樣》這本書。

“雷鋒小學畢業那天,走上講臺向全體師生宣佈了他的人生目標:當個好農民、當個好工人、當個好士兵,後來又追加了要見到毛主席,在此後的6年裏,他的這些理想一一得以實現。從這個角度說,雷鋒的人生非常成功。”吳紅梅說自己和另一名作者王凱博正是從這個角度透過對雷鋒熟悉的人的深入採訪,邀請人力資源專家、職業經理人、倫理學家、藝術家、作家等從現代成功者的角度對雷鋒的人生故事進行重新解讀。

中國人民海軍原副政委冷寬將軍認為如此解讀雷鋒,提供了新方法,同時令人思考人的一生到底怎么走,不光在品德上,還有在事業等其他方面,如何學習雷鋒精神。曾經在電影《雷鋒》中擔任主演的董金棠說這是40餘年來與雷鋒有關的人最全的大聚會,而雷鋒當年輔導過的小姑娘陳雅娟更是激動地說:“我更加懷念我的老輔導員了。”

“擺拍”照片背後的雷鋒

為了紀念雷鋒,去年由三聯書店推出的《雷鋒1940~1962》近日也換了書封再版上市。該書包括350多張雷鋒生前照片,其中近140幅是首次公開。書裏還詳細介紹了成為全國人民學習榜樣後,雷鋒的19張經典“擺拍”照片背後的故事。同時,在看書時讀者會發現,雷鋒其實也和現在的青年人一樣,是時尚潮流的追求者,他學開拖拉機、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穿皮夾克戴手錶……都是當時年輕人中流行的事物。(記者姜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2112176
鑒定人首次披露雷鋒犧牲前後:一根細木奪走生命
推薦1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安津

鑒定人首次披露雷鋒犧牲前後:一根細木奪走生命

新華網浙江頻道35 據北國網消息:雷鋒是在1962815犧牲的。關於他的死因,全國各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職。直到近幾年來,才有一些影視片和新聞報導反映了當時的部分情景。

  遼沈晚報編輯部近日接到多位元讀者打來電話,詢問雷鋒殉職的真實情況。為此,記者專程採訪了與雷鋒最後零距離接觸的人,這個人就是現已離休的72歲老幹部史寶光。當年正是他和張峻(曾為雷鋒生前先進事蹟拍攝過大量照片)兩人進行的現場勘察,並做出了以身殉職、意外事故的結論意見。他還親手把雷鋒放入棺木中。

  一根細木方奪走一條寶貴生命 

  史寶光說:我對那段歷史相當清楚,因為後來我曾和張峻坐到一起查缺補漏,整理了腦中的記憶。當時我任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保衛處的中尉助理員,那是我軍旅生涯中最不同尋常的一次事故鑒定。

  史老說,現在關於雷鋒犧牲的有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有的更是胡扯了。

  1962815中午的時候,工兵團派人來瀋陽彙報說,剛才雷鋒因車肇事身亡!政治部領導感到事態重大,當即決定立案調查,並派我和搞攝影的宣傳處幹事張峻進行現場調查。我倆乘吉普車,大概兩點多的時候到達撫順望花區的事故現場。那時,那裏只有幾個留守的人,戰士們在別處施工還沒回來呢。

  史寶光、張峻先聽取了團裏和連裏的彙報,但他們誰也不是目擊人,都說不太清。於是他們來到出事地點,即九連營房東山側的一條人行通道口,還讓當事人喬安山把13號車開到現場重演當時經過。

  喬安山當時很緊張,他以為史、張是軍法處派來的人,要來逮捕他的。最後史寶光和張峻逐漸穩定了他的情緒,對詢問一一做了回答:

  他和雷鋒駕駛嘎斯卡車,從工地執行任務回來時已接近午飯時間,雷鋒與其商量,先把汽車沖洗乾淨後再回連,以備下午出車快捷。車便往九連炊事班室外水龍頭處開。但汽車要走到水龍頭處,就要走九連營房和房前一排晾衣杆之間的土道,由於有一根晾衣的木杆豎在入口處,所以要駛上這條道還得先拐個直角彎,這是不可能一次性就開得進去的。雷鋒便下車查看地形,喬安山來駕駛。

  當時雷鋒是站在汽車左前方,離這根晾衣竿兩米遠左右指揮進車:——退——打輪——”等。車的前輪和車廂越過木杆後,喬看班長雷鋒給他一個通過的手勢,就開了過去。這時耳邊喀嚓一聲,他猛一回頭,只見班長倒在地上,木杆已經折斷。他急忙刹車,跑到雷鋒身邊,看到雷鋒呼呼喘氣,不省人事,就急喊救人。

  雷鋒被火速送到撫順礦務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但這裏條件有限,於是又轉到瀋陽軍區202醫院,路上用了50多分鐘。不過終因傷勢太重搶救無效,雷鋒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醫生的診斷結論是:雷鋒因頭部右側太陽穴受木杆重擊,造成顱骨骨折,腦內大量出血而致死。令人悲痛的是,這木杆僅有6釐米規格,卻輕取了一個那樣熱愛生命、熱愛祖國、黨和人民的偉大戰士的生命!

  雷鋒之死定性:以身殉職,意外事故 

  史寶光在現場勘察時發現,那根木杆是從根部折斷的,木杆上粘有黑色橡膠末,而車輪後胎上也有明顯擦痕。除此,車廂板和木杆的上部均未發現刮碰的痕跡。據此,史、張二人認為:通道進口狹窄,加之地面不平,左高右低,木杆根部埋有凸頭,致使汽車駛入時,車身傾斜,從表面上看是刮碰不到木杆的,而惟有車後輪胎左外側,擠壓到木杆根部,才使木杆從根部折斷。加上晾衣鐵絲的牽拉反彈力量,迅速擊向雷鋒,造成悲劇。

  搞清楚基本事實後,據此分析研究認為:這次傷亡事件,既不是喬安山有意所為和駕駛員的責任;又不是雷鋒同志指揮的失誤,而是一次偶然、意外的傷害肇事。因此經過這一下午的工作,史寶光以上級保衛部門代表的身份,提出事故的初步性意見,即以身殉職、意外事故

  當晚,史寶光向從工地趕回營房的團政委韓萬金做了彙報,並同連隊指導員高士祥共同研究,由其出面,找喬安山談話,為他卸下思想包袱。

  同時,史、張還到醫院看了看雷鋒的遺容。那時雷鋒躺在醫院病床上,臉上乾乾淨淨的,僅在臉上包裹著紗布,仿佛僅是受了點輕傷而在安睡。張峻當時還為雷鋒的儀容拍攝了幾張照片。戰士們給雷鋒戴上了軍帽,換上一套新軍裝,把遺體運回連隊,並擺放在一間活動室。為防止天熱遺體變壞,史寶光還特地買來4塊大冰磚鎮在雷鋒遺體身下。

  史寶光向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打了正式報告,關於雷鋒同志的犧牲經過、性質和處理意見。這個報告很快就得到了各級組織認定和同意。後來在軍內外發佈訃告和通訊報導等,均以此結論為准。

  史寶光解釋說,為什麼說是以身殉職呢?因為雷鋒是在工作崗位上犧牲的,他作為班長在指揮本班戰士喬安山倒車時犧牲的。為什麼說是意外事故呢?一般人談到雷鋒犧牲原因時,常說是汽車撞的,其實不準確。事實上不是汽車直接撞的,而是汽車撞倒木方,木方打到雷鋒頭上。木方也不是順向打到頭上的,而是在鐵絲的拉力作用下打到的。這個過程有三個環節,這兩個人是意想不到的,當然是意外事故。這是比較客觀、準確、得當的。說明雷鋒不是無謂犧牲,也不是責任事故,既不影響雷鋒形象,也不認為喬安山有直接責任。

  不過即使如此,在眾所周知的喬安山打破沉默之前的那段政治時空下,雷鋒之死的具體原因仍沒有人能夠全盤托出。

  雷鋒葬禮盛況空前人民群眾夾道送行 

  雷鋒的遺體被冰鎮了一宿後,816開始入棺。史寶光這時已是治喪籌備會人員。他至今仍對盛入雷鋒的棺柩印象深刻。他說,那是撫順地方的一名機關幹部捐贈的。他原本是為家中老人準備的,當聽說雷鋒不幸犧牲後當即送來。那棺柩的原料是黃花松,又大又沉,四條漢子根本抬不動。棺壁大概就這麼厚!史老用手比量了一下,記者揣測,大約十三四釐米的樣子。他說,以至於1964年對雷鋒進行遷葬時,那棺柩沒有一點腐爛,那都是後話了。

  入棺時,史寶光親自抱著雷鋒的頭,和班裏的戰士、連裏幹部一起把雷鋒裹在潔白的布中,平穩放進棺木裏,讓他安息。曾經朝夕相處,多次得到雷鋒幫助的戰士們持槍為他守了一夜。

  817,在望花區機關小禮堂,為一位普通戰士舉行了不同尋常的追悼會。會場佈置得莊嚴肅穆,周圍擺放二十多個大花圈,雷鋒的靈柩擺在前臺中央,上方是張峻親寫的追悼大會橫標。機關、部隊的代表約有2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會後,由軍用摩托車開道,地方派出的業餘銅管樂隊奏起哀樂。悲痛氣氛籠罩下,大小20餘輛軍車載著花圈和部隊官兵,為他們的好戰友雷鋒送葬,將他送到老虎台礦區的南山墓地。

  史寶光說,此舉在當時,對於一位戰士之死,是盛況空前、前所未見的。沿途群眾不禁好奇地問,部隊送的是何人呀?一聽到是雷鋒後,都不約而同地加入到送行隊伍中,更多的人站到馬路兩旁,默默地哀悼和思念著雷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662788
毛澤東的提詞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毛澤東的提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6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