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共產黨論壇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共產黨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球‧中美論壇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患上中國石油恐慌症 能源將讓中美走向衝突?
 瀏覽529|回應0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患上中國石油恐慌症 能源將讓中美走向衝突?

 中國石油問題已成爲美國參衆兩院和智囊機構關注的焦點。9月28日,全美安全委員會對中國能源安全對美國政策的影響進行討論。從2005年6月到9月的短短3個月時間裏,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針對中國的聽證會就多達3次,其密度甚至超過了該委員會對有關伊拉克政策的討論。

     美國政府嚴厲警告的背後 

    石油漲到123美元一桶,美國經濟開始搖搖欲墜,居民消費下降1/385萬個就業崗位就此失去。這是20056月美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Energy Policy)針對有可能造成美國石油短缺的情況進行的一次類比演習中的情景。

    演習中設定了這樣一個場景,即美國懇求沙特增加石油産量。與真實情況稍有不同的是,在這個類比場景中沙特人提出了兩個條件:即要求華盛頓停止對其實行民主化的壓力並停止對沙特參與爲基地組織洗錢指控的調查。儘管美國非常需要石油,但還是拒絕了沙特的條件。

    在這一類比場景中,石油價格漲到了82美元一桶。然而使局勢更加惡化的是,幾星期後恐怖分子襲擊了沙特的石油設施。儘管損失有限,但每天石油市場短缺25萬桶。油價繼續攀升,達到97美元一桶,而汽油價格則躍升爲4.05美元一加侖。

    不過這還沒完,爲了實踐本拉丹摧毀美國經濟的號召,恐怖分子劫持了一艘油輪並駕駛油輪闖入美國主要的石油港口——阿拉斯加南部港口瓦爾迪茲,使其處於一片火海之中。瓦爾迪茲港每天運輸100萬桶石油,大部分都運往美國西海岸。在這一最糟糕的場景中,油價漲到了123美元一桶,汽油則爲4.75美元一加侖。於是,美國進入了地獄般的夢魘。

    參加這次類比演習的,除了美國著名的石油安全顧問和能源專家,還包括美國前政府的高級官員,如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前任處長裏查德哈斯和中央情報局前任局長羅伯特蓋茨等。

    對於這場石油危機的類比演習,美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負責人傑森格魯梅特指出,“儘管演習設定的最後一個場景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但是這次演習關鍵是要讓民衆和官員瞭解到,石油供應上即使看起來最微小的中斷,無論是在本土還是國外,都會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和整個國家安全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我認爲人們對於我們所面對的這種處境認識不足,如今全球石油市場非常緊密,即使最小的石油中斷也將産生非常嚴重和破壞性的影響。”

    對於每年人均消費25桶石油的美國來說,石油或者說汽油價格是撥弄美國人日益脆弱神經上的一個點。如果你現在去採訪一位美國議員,問他最近在美國國會山哪個國家出鏡率最高,回答不是伊拉克,而是中國。

    20056月到9月的短短3個月時間裏,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針對中國的聽證會就多達3次,其密度甚至高於該委員會對有關伊拉克政策的討論。如果再加上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以及美國衆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對中國問題的聽證會,次數就更多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能源問題在這幾場報告會上都是關注的焦點,而其背後則隱現出美國國內中國石油威脅論的陰影。

    96日,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在華盛頓表示,他不清楚北京的能源交易有多少是由新的中國石油公司還是政府的戰略計劃推動的。不過,北京和被華盛頓認爲麻煩的國家進行交易,不太可能保障其能源供應。

    81日,佐立克曾率領代表團來華參加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就許多問題進行了磋商,其中就包括美方非常關心的能源問題。佐立克認爲,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石油公司現在就像被釋放出來一樣,到處鎖定石油能源。佐立克指出,布希政府建議中國在能源問題上採取更廣泛的定義,同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開發新能源,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後佐立克警告說,中國必須在能源問題上做出決定。

大國能源外交解析 

    由於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能源外交向來是世界經濟大國外交工作的重點。通過能源外交謀取全球能源資源配置中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爲本國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是各國能源外交的核心內容。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面臨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問題和複雜的國際環境,在國際能源外交格局中開創新局面成爲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艱巨任務。

世界能源緊張怎能怪罪中國?

    中國的能源生産和消費如今成了世界注目的問題。2004年,中國原油淨進口1.17億噸,占世界原油貿易量的6.31%。中國能源自給率94%,對外依存度僅6%。

    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1.08噸油當量,爲世界平均水平1.63噸油當量的66%,是美國人均8.02噸油當量的13.4%,日本人均4.03噸油當量的26.7%,英國人均3.82噸油當量的28.1%;中國人均裝機僅0.3千瓦,爲美國人均3千瓦的1/10;中國原油進口占世界貿易量的6.31%,是美國進口原油量的23%,日本進口原油量的56%。

美國人眼中中國的石油胃口

    2005627日,《華盛頓郵報》曾刊登了一篇名爲《中國最近的威脅》的文章,作者塞巴斯蒂安馬勒比在開頭這樣寫道:一些人擔心來自中國的經濟威脅,另一些人則爲昂貴的石油而煩惱。如今中國仿佛成爲了一個多才多藝的縱火犯,在這些本來相互獨立的焦慮之火上又澆了一桶油,使這兩把中等火焰燃燒成了一把熊熊的地獄之火。馬勒比在這篇文章中所談到的地獄之火就是前不久中海油欲收購優尼科事件。對於美國人來說,不斷飆升的油價恐慌正在被轉化爲對所謂中國石油威脅的恐慌。

    200412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發表了一份題爲“2020年全球之未來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指出,未來影響全球能源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將是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增長將成爲拉動能源需求的引擎。

    2005726日,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召開了主題爲中國和印度的能源趨勢:對美國的影響聽證會,參加這次聽證會的有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與工商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安東尼韋恩、美國能源部負責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助理部長戴維加曼、全美亞洲研究所主管亞洲能源安全專案的負責人邁克爾赫伯格、于20055月剛剛卸任的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前執行助理國務卿施理華以及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印度研究專案主任蘇米特岡古力。

    主持聽證會的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理查德盧格在聽證會致辭中闡明了舉行這次聽證會的目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共同考察兩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和印度的能源市場以及能源政策。……這不僅對我們自身能源前景,而且對我們目前與中國和印度的關係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的政府必須認真仔細地研究和分析最近中國和印度爲獲取能源供應所採取的行動,我們必須考慮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對美國的長期戰略影響。”

    盧格根據自己掌握的統計口徑認爲,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40%的石油依賴從國外進口,今後中國爲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率,在未來15年需要使能源消費增長150%,中國對能源的消費造成了去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34%。因此爲了滿足這種能源增長的需要,中國正在重新調整外交和國內政策,這對美國的政策都將産生重要影響。

    在隨後的聽證會上,戴維加曼對中國未來的能源需求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預測。他在隨後發佈在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上的書面文稿中指出,“2002年和2003年僅兩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增加450萬桶。現在全球石油生産已經接近極限。中國石油需求在2003年和2004年日增加150萬桶,而美國則爲80萬桶。目前對於中國在2005年的石油需求日增加量意見不一,國際能源署預計爲40萬桶,但能源資訊局的預計則爲70萬桶。……今後20年,中國能源需求總量每年將增長3.5%,天然氣爲6.9%

    邁克爾赫伯格則對中國的能源戰略進行了討論。他指出,中國今後首要關注的是中東地區,其次是俄羅斯,第三則是中亞和高加索海域,“到2015年,中國70%的石油都將從中東進口,中國石油進口的其他一些關鍵份額則來自俄羅斯石油管道和鐵路,來自中亞的石油管道,來自非洲。”

    他著重分析了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對今後中國外交和軍事政策的影響,認爲能源將驅使中國成爲影響未來中東局勢的大國。他說:“毫無疑問,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首要關注的區域都是波斯灣地區。該地區占全世界已證實石油儲量的2/3,波斯灣石油占印度石油進口總量的2/3,占中國石油進口則超過1/2。長期看,波斯灣地區石油將最終達到兩國石油進口的80%以及天然氣進口的50%

    “這兩個國家在發展與波斯灣地區長期能源關係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與該地區的外交、貿易和軍事關係。兩國現在的主要關注點首先是伊朗,其次是沙特。……目前,近2/3的海灣石油出口到了亞洲,而未來這一趨勢將急劇增長。與中國和印度日益增長的外交、貿易和軍事聯繫使那些一直在尋求使自身經濟和地緣政治基礎不再完全依賴于傳統的對美國以及歐洲的市場和外交關係的海灣石油與天然氣生産商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所有這些表明,能源將驅使中國和印度成爲未來波斯灣和更廣闊的中東的主要勢力。

    赫伯格認爲,“中國領導人現在已經意識到,中國嚴重依賴石油進口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將持續增長”,能源安全已經成爲了中國“關注的中心”,中國在全球尋求未來的能源供應也已經成爲了“中國政府當前最迫切的需要”。他認爲,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非常廣泛而且也日益成熟,通過尋求能源安全,中國正在成爲波斯灣、中亞和俄羅斯地區的地緣政治勢力。

 能源將讓中美關係走向衝突?

    20058月的美國《石油新聞》雜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當北美貿易關係正處於所有人記憶的最低谷時候,9月份這種情況將進一步惡化,加拿大將先後招待這個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兩位政治家。美國副總統切尼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訪問加拿大,此時正值雙方對加拿大石油的興趣,尤其是阿爾伯達省的油砂處於新高峰時。”

    加拿大擁有的可與中東媲美的石油儲藏地阿爾伯達省一直是美國的興趣所在。美國副總統切尼原定94日訪問加拿大,並參觀阿爾伯達省。不過由於颶風原因,美國副總統切尼的訪問被取消了。然而中加隨後簽署的戰略合作聲明卻讓美國産生了陣陣醋意。

    美國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委員會的美國參議員利莎穆爾考斯基曾表示,美國在加拿大現在日益面臨中國的競爭,而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自然資源的競爭已經危及我們的後院”。

     美國斯坦福大學地球物理學家阿莫斯努爾也認爲,“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將會導致全球衝突。91年的海灣戰爭,‘911’恐怖襲擊以及現在的伊拉克戰爭這些與正在積聚的美國與中國可能的石油衝突相比都將黯然失色。阿莫斯努爾的話提出了一些美國人關心的問題,即能源是否在讓中美在亞太地區真正地走向衝突?

    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在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曾明確指出:“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與其高速發展的經濟,正在對美國造成經濟與安全的顧慮。”邁克爾赫伯格在726日的聽證會上則進一步指出,現在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已經成爲了今後影響中美關係的主要因素

    赫伯格認爲應該引起美國高度關注的是,中國在全球關鍵石油和天然氣區域日益增長的角色,尤其是在波斯灣地區給美國國家利益和政策帶來的影響。他認爲,儘管中國與美國在如何保持中東穩定的看法上存在衝突,但是中國還是會繼續依靠美國的力量保持該地區的穩定;同時由於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中國還不會對美國在中東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戰。

    但是,同樣是由於中美對如何保持海灣地區長期穩定的看法有分歧,很可能會使美國處理該地區政策變得更爲複雜和更具挑戰性。“由於中國和印度不斷加大尋求伊拉克的石油供應,對於戰後伊拉克重建問題,很可能會在如何處理一個不安定和有可能會分裂的伊拉克問題上産生新的分歧。從歷史上看,亞洲一直沒有對美國的巴以衝突政策給予特別的支援。因此隨著今後20年,中、印與中東關係迅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對於如何保證中東穩定的嚴重分歧會增長,這對使美國處理該地區的政策更爲複雜。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前執行助理國務卿施理華也在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尋求能源的戰略已經給美國政策造成了負面影響。他認爲中國通過購買石油等舉動繼續支援德黑蘭政權;而在委內瑞拉,查韋斯一直不遺餘力地在西半球傳播反美主義,而“中國卻給了查韋斯維持他這種努力所迫切需要的東西,這就是減少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美國會對中國採取石油禁運嗎?

    “如果今天我們就以敵人的姿態來對待中國的話,那我們很可能是錯誤的,但是假如我們對於中國決定選擇走上與我們對抗之路沒有充分準備的話,我們同樣會犯下嚴重錯誤。”施理華在聽證會上這樣說。

    他認爲,中國對進口石油日益增長的依賴以及中國尋求石油供應多元化,積極並購與能源生産和出口有關的海外資産的舉動,將爲中國的外交政策帶來諸多問題。施理華特別強調,由於中國爲了保障進口石油運輸的安全,就需要擁有相應的軍事能力去保護海外的資産,發展海外戰力投射。

    “中國已經認識到即使擁有石油和石油運輸管道也並不能完全避免石油風險,除非中國擁有足夠的軍事能力去保護它在海外的資産,因而中國需要相應的軍事應對能力。”他提到,“中國軍隊一直在積極進行有效地軍隊現代化。中國軍事領導人已經著重強調要建設一支‘藍水海軍’,聯合形成戰力投射機制。”

    因此施理華建議,“假如中國領導人選擇另一條道路的話,美國必須阻止和遏制中國朝與美國對抗的關係發展。美國必須對與日漸強大的中國在同一個環境下競爭作好充分的準備。……應對21世紀美國在亞洲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中國戰略方向的不確定性,對於美國來說至關重要。這就要求美國保持武力態勢。

    6月的聽證會上,接替施理華擔任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執行助理國務卿克裏斯托弗希爾曾就中國崛起將對美國經濟和安全的影響進行了陳述。希爾在反復重申美國國務卿賴斯在今年早些時候在東京的一次講話中提到對中國崛起的看法的同時,對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提出了疑問,他說,未來中國的能源需求將會非常巨大,問題是,他們(中國)到底是在尋求發展能源還是在尋求把能源從市場上拿走

    隨後他警告說,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會使中國成爲美國和其他國際機構執行可接受行爲標準的障礙”。希爾強調,美國必須積極同中國以及美國在全球的夥伴一同努力,“確保中國的崛起保持在強大的地區以及全球安全、經濟和政治框架下。”

    就在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行有關中國能源對美國影響的聽證會後不久,《華盛頓觀察周刊》就報道說,美國國防資訊中心即將發佈由該中心主席布魯斯布萊爾博士和該中心中國專案主任孔哲文主筆的關於中國能源安全的政策報告,其中美國對中國石油禁運問題是該報告研究的一大重點。

    布萊爾認爲“在任何一種情況下,中國不會有任何能力來實行針對美國的全球能源遏制戰略。相反,美國對於中國卻可以進行非常有效的石油禁運。如果中美互換角色,中國擁有石油運輸線上壓倒一切的軍事優勢的話,美國的安全戰略制定人不知道會怎麽找出路呢?!難怪中國人會擔心美國的石油禁運威脅。不過,石油禁運將是兩國在任何情況下的極端敏感點,使用這一策略將代表開戰,其後果和風險將包括可能的核對峙。”

    孔哲文則指出,中國在石油問題上面臨的難題是,在石油問題上依賴中東就是依賴美國。美國可以用石油作爲武器制裁和封鎖中國,而中國卻很難實行反封鎖。

    無論是中國與加拿大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還是中國與墨西哥的高層互訪,以及中國與伊朗、中國與委內瑞拉的正常關係都被塗上了石油色彩。如果說最近中美關係幾件大事,中海油競購優尼科與五角大樓的新中國軍力報告有什麽交叉點的話,那就是能源和能源所帶來的一系列安全問題。

    儘管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9月14日清晰地說明了中國的能源現狀和未來能源發展戰略,但從事後美國媒體對張國寶的說明不屑的評論上看,美國人的“中國石油恐慌症”似乎並非減少,中國對此應有更縝密和長遠的準備。(《環球》雜誌特約記者/王晉燕)

 

 

 

 

 

 

 

 


安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34&aid=140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