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關大捷:硬碰硬的血戰
四位老兵講述我軍擊敗號稱“鋼軍”的日軍第十二旅團的慘烈戰鬥
昆侖關大捷,軍事學家常用“硬碰硬的血戰”來形容它。
1939年11月中旬,日軍爲切斷中國西南交通運輸線,由北部灣侵入廣西。昆侖關作爲南寧北部的屏障——敵我雙方爭奪異常激烈。中國出動重兵,奪回了被日軍佔領的昆侖關,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等戰死。這是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在武漢失守後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在這場勝利過去66年後,記者在南寧市、長沙市和武漢市尋訪到了當年參加昆侖關戰役的四位老兵。
中國出動第一支機械化部隊
在南寧市福利院,記者見到了81歲的阮劍八老人,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段親身經歷。“日軍11月24日攻佔南寧,12月4日佔領昆侖關。我家就住在昆侖關下的武鳴縣伊嶺村。高峰隘是昆侖關的一個天然屏障,攻破它就可直接威脅南寧,威脅昆侖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日軍佔領高峰隘後,我在家鄉參加了國民黨軍隊。”
“參加攻打昆侖關的除了我所在的第31軍,還有第71軍和號稱‘鐵軍’的杜聿明的第5軍等部隊。一天晚上,我們看到一條長得望不到盡頭的車龍。車上裝滿士兵、載著坦克,後面還拉著大炮。聽說這是第5軍的部隊,有裝甲團、騎兵團、炮兵團、工兵團,裝備精良,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他們從湖南開來,準備在桂南阻擊日軍的進攻。”
“12月18日,我們135師508團連夜開到高峰隘下的騰翔村,負責對高峰隘陣地的正面攻擊。第二天淩晨3點,我們向高峰隘發起衝鋒,100名敢死隊員在第二營的火力支援下往上沖,但是敵軍火力太猛,敢死隊員全部犧牲。下午,日軍飛機把整個武鳴街轟成平地,第二營官兵全部陣亡。”
“這時,上級命令我們立刻反攻。我身上沒槍,只有一個防毒面具,但也跟著部隊向前沖。日軍一看我們突然發起衝鋒,以爲增援部隊來了,嚇得轉頭就跑。我們追著日軍猛打,一直追到高峰隘陣地,日軍才穩住腳……”
重機槍打得敵機狼狽逃竄
87歲的陳瑞安老人,昆侖關戰役時任國民黨軍第71軍參謀處長,現居住在長沙城。他告訴記者:“1939年,我在陳明仁將軍手下任參謀。在戰鬥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我們作爲預備隊從湖北日夜兼程開赴柳州。”
“在324高地及其左面一帶高地,我們發現了敵軍的一個聯隊。陳明仁將軍決心啃掉這個‘硬骨頭’,遂下達了作戰命令並組建敢死隊。”
“敢死隊的官兵都從營、連挑選,個個身材高大,武藝高強。他們殺得日本鬼子嘶叫逃竄,屍陳山頭。經過反復爭奪,324高地終爲我軍佔領。這是昆侖關戰役中第二預備隊從敵人手中奪回的第一個制高點。在這次戰鬥中,師副參謀長呂丹蒙在敵炮火襲擊中壯烈犧牲。”
“中日軍隊在昆侖關激戰時,我還是黃埔軍校16期12總隊學員。”現居武漢市的梅朝慶老人對當時倉促參戰仍記憶猶新:
“戰況緊急,白崇禧將我們總隊全體學員編成了一支特殊戰鬥軍,馳援昆侖關。日軍派遣150架戰鬥機向我們陣地狂轟濫炸。我們充分利用昆侖關的地形,僞裝隱蔽。當敵機低飛至離地面二三百米的高度時,我們的重機槍突然向敵機猛烈射擊,密集的火舌吐向空中,迫使敵機掉頭狼狽逃竄。”
活捉了躲在樹叢裏的鬼子兵
昆侖關之戰,雙方進行得非常艱苦,但在“硬碰硬”的背後還有很多鬥智鬥謀的精彩故事。
如今居住在武漢市的董新賓對於那場戰鬥銘記於心:“我是黃埔軍校14期炮科學員。在昆侖關戰役進入相持階段時,作戰司令部命令我部限期交送活戰俘,以掌握確切情報,爲此我們傷透腦筋。”
“有一天,我們發現在錄龍嶺一線敵陣地前沿有豬仔的叫聲。在戰場上這是很奇怪的事,我們猜測這可能是鬼子的一個陷阱,於是派出偵察員,結果發現有只豬仔被綁在一棵椿樹上,豬身旁有一根系著繩子的木棒,鬼子兵一拉繩,木棒就敲打在豬仔身上,豬仔便叫了起來。如果打得重,豬仔就狂叫不止。”
“這是鬼子利用豬仔來引誘我們的詭計,想趁機活捉我們的士兵。根據這個情況,我陣地指揮員立刻組織了一個加強排,分散迂回,悄悄接近敵兵,活捉了躲在樹叢中的鬼子兵,取得了我軍所需的情報。”
經過18天的激戰,至12月31日,日軍被迫從昆侖關全面退卻,戰役勝利結束。
據日本戰後公佈的材料說,此役日軍第十二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戰機被擊落20餘架。旅團長中村正雄在昆侖關南5公里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爲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軍更強的軍隊。”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005-08-19記者王洪山 吳傑 梅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