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黨選? 公車、看板都是「郭台銘」卻沒黨徽

民進黨2016年迎來創黨後首次完全執政,不過3年就在九合一選舉敗得灰頭土臉,其背後脈絡其實很單純,就是台灣人對蔡政府高度期望與快速失望的落差。掌握權力後的民進黨,並未兌現蔡英文就職演說的承諾,反而被意識形態綁架得更緊,讓經濟發展迷航、社會底層生活困難、權貴吃香喝辣、社會分裂加劇、公平正義淪為政治鬥爭、兩岸關係動盪不安。被欺騙、忽視、身受其害的台灣人,在九合一選舉時匯聚成「韓流」,沖垮民進黨與蔡英文的傲慢,也讓苦海中的基層庶民,看見2020撥亂反正的曙光。

「韓流」讓國民黨重新找回生機,庶民找到希望,但後知後覺、短視近利的國民黨並未善用「韓流」力量,反而自亂陣腳,以「榮譽黨員」特例讓郭台銘加入黨內初選。首富砸錢果然不手軟,媒體造勢如暴風雨狂襲,網路聲量雖迅速飆高,但聚焦國民黨內鬥、忽略民進黨外敵的戰法,卻讓廣大「討厭民進黨」的基層庶民無比焦慮,唯恐民進黨坐享漁翁之利。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4月中旬之前的3次調查,韓國瑜均以將近50%支持度領先蔡英文的32%,若加上柯文哲,也大致可勝過綠白對手10至15%,其他國民黨可能人選則全部輸給蔡,有人甚至低於柯,韓國瑜儼然是2020年國民黨唯一強棒,不難理解當時韓國瑜受到的殷殷期盼。他也是在基層庶民焦慮的呼喚下,才發表被動參選聲明,願意扛下千斤重責。現在有人批評他「吃碗內、顧碗外」,完全扭曲事實,也有人認為這份參選聲明是國民黨的政治災難,但數字會說話,根據美麗島和TVBS的民調,韓雖然有3至5%的下滑,但仍遙遙領先藍綠白所有挑戰者。

民進黨對韓國瑜發動的全面攻擊,並未傷害韓一根頭髮,反而郭台銘的負面選戰策略造成國民黨聲望下滑。而且他的內耗戰法並未明顯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卻削弱了「韓流」在九合一大選中所打造的2020撥亂反正利基。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的數據,2018年8月底前,國民黨好感度始終不到3成,與民進黨相差無幾,韓流掀起旋風後,一度攀升到41.7%高峰,遠超過綠營,九合一選後仍大致保持在36%左右。當郭4月中宣布參選,並且將韓視為對手後,國民黨的好感度便開始下降,4月底從36.5%驟降到31.1%,並持續下滑到6月底的28.6%,遠低於民進黨的36.9%;泛藍選民比例同步下滑,從4月中的33.5%下降到6月底的30.1%,民進黨則從27.6%提升到35.5%,超過國民黨。

當社會不再信任國民黨、泛藍選民開始流失,影響的不只是韓國瑜的選情,而是整個藍營的勝算。無論是韓、郭,還是朱立倫,從4月中旬至今,已從領先者的地位,不是變成落後者,就是領先差距縮小。

如果說,藍營的初選是由於刀刀見骨的負面選戰策略越打越孱弱,那麼民進黨的初選就可以說是越戰越勇,讓泛綠再度團結。根據美麗島電子報的調查,蔡英文的泛綠支持率已從賴清德宣布挑戰前不到7成,上升到目前的8至9成,成為民調逆轉的關鍵因素。曾經大力支持賴,要求蔡放棄連任的獨派大老辜寬敏,選後大改態度,緊握蔡英文的手,詢問是否有可以幫忙之處,民進黨中央也開始重新試探「蔡賴配」的可能性,試圖再次凝聚團結。

國民黨的初選已進入最後階段,能否產生最強的候選人,帶領台灣撥亂反正,在此一舉。令許多人擔憂的是,內鬥不會隨著初選結束而消弭。《蘋果日報》專訪郭台銘,他大為抱怨「綠灌票給某人」,稱「柯文哲都看出來我會被做掉」,痛責「曾永權不夠格當黨祕書長」,呈現他營造脫黨參選正當性的小心機。

郭董口口聲聲說最愛中華民國,要保護中華民國,也說「絕不脫黨參選」,他必須認知,2020大選不是郭台銘與韓國瑜的私人戰爭,更不是郭粉和韓粉的對決,而是兩岸走向衝突或和解、台灣走向封閉或開放、庶民經濟能否改善的關鍵。唯有放下執念,坦然接受成功不必在我,才是真懂得基層庶民的心聲,也才是郭董該有的大算盤。

#中時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