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08/06 09:05:20 | |
連接金廈 金嶝大橋早有規畫金廈「金嶝大橋」規畫方案 金門縣長陳福海的「新三通」中的「通橋」,也是早就有規畫,就等兩岸政府決定。 前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就曾對連接金門、廈門的「金嶝大橋」興建案,表示強烈關切,但後來因為諸多因素,而遲遲沒有付諸實行。倘若金嶝大橋建成,屆時通車行程僅半小時,較小三通節省一半時間。 「金嶝大橋」是指連接金門島與廈門大嶝島的跨海橋梁,將是首座直接連結台灣與大陸的交通工程。根據金門縣政府的初步規畫,金嶝大橋有三案,第一個是直接從金門五龍山通往廈門的蓮河地區,大橋全長11.4公里;第二個方案則是通往廈門的大嶝島,全長約8.6公里;第三個方案則是串聯3島,通過大陸角嶼、小嶝島再到大嶝島,全長約10.3公里。 金廈雙方面都傾向以路線三為主,金門也希望兩岸能共同合作,由大陸方面負責興建大嶝到小嶝的路線,金門負責興建金門到小嶝島的橋梁。 2004年大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峰分析,從建設角度來說,金嶝大橋比金廈和平大橋難度更大,因主跨金門北東水道,其水動力條件強勁、海域風浪較大、海床穩定性較差。但該方案能將廈門東北部的大嶝、小嶝、角嶼3個孤島連接起來,有利於帶動海島經濟發展,並可解決海島交通不便的難題,具有更高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當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段小梅認為,大陸各方面能力看,均不難完成跨海大橋工程,根據未來產生的經濟效益分析,物流鏈的連接將成為金嶝大橋大優勢。大橋建成後,台灣與大陸之間斷裂的物流鏈將被補齊。 對於金門縣提及兩岸通電、通橋,陸委會昨表示,此事涉及兩岸協調溝通,非地方自治事項,應衡量及審慎評估。 (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