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08/06 08:49:28 | |
石文傑》先做好金廈小統一2018年08月05日 21:22
石文傑
金門自泉州引水儀式5日登場,金門縣長陳福海說,通水只是一個起步,接下來要通電、通橋,開啟兩岸「新三通」的時代;構想中的通橋,是搭建一條連接金門與福建省大嶝島之間的金嶝和平大橋。筆者建議,快速規畫興建金廈大橋為上下兩層、鐵公路並用的跨海大橋更有意義。 過去每到了選舉季節,許多政客就開出空頭支票,誇言興建大、小金門間的跨海大橋,選完一切又回到原點,金門人戲稱為「金門浮橋」。馬英九上台之後,為了履行承諾,已開工興建連接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但本人認為,與其興建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不如興建上下兩層、鐵公路並用的金廈大橋,把大陸的鷹廈鐵路延伸到大小金門,讓金門成為歐亞鐵路的起迄點。 金門和廈門近在咫尺,若能連成一線,將產生互補作用,廈門屬國際商港,工商繁榮;金門則極適合住居,可作為台灣和廈門的後花園與度假勝地。如果鷹廈鐵路能延伸至大小金門,將為兩岸再造第二個港、澳,創造另一歐亞交通大動脈。利用鷹廈鐵路,台灣和金門的遊客將可直通大陸和歐亞各大城市,比起興建3條連接台閩間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要務實許多。 目前金廈、兩馬(馬祖、馬尾)之間不再嗅到煙硝味,每天還有小三通聯繫兩岸,金馬人也樂得「政治靠台灣,經濟靠大陸」,左右逢源、兩邊通吃。然而金馬兩地,有時卻像孤臣孽子、邊疆地帶,爹不疼、娘不愛,一直未有大型公共工程建設。 要兩岸政府共同出資興建金廈跨海大橋,的確困難度很高,恐怕不是短期內所能實現的理想,但一旦建成,金門的地位將水漲船高,直追港、澳,成為連結兩岸最近的灘頭堡,具有戰略價值。大陸官方一再誇言要興建兩岸海底隧道,不如先規畫金廈跨海大橋,讓歷史上的金廈早日恢復一體。兩岸先別奢言大統一,先做好金廈小統一再說! (作者為前教師人權促進會祕書長)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