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1/09 07:29:45 | |
中時社論》美中台三角關係已徹底改變美國總統川普(中),左為蔡英文總統,右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報系資料照、美聯社、新華社) 2017年11月08日 20:47
主筆室
民進黨主政下兩岸關係何處去,蔡總統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主張,其中除了「新問卷」意有所指外,其餘二新所指為何,意涵並不明確,外界更是霧裡看花。 眾所周知,兩岸關係從來不是單純兩岸之間的關係,美國因素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美中台三邊互動才是兩岸問題的基本狀態。根據戰略三角理論,對台灣最有利狀態是成為「樞紐」,與中美兩方都維持良好關係,但這幾乎是不可實現的目標。 退而求其次是「避險者」角色,能同時與中美保持交往,但又保有制衡和防範的能力,確保台灣主體地位不受損,又能從友好互動中獲益。再其次才是與其中一方保持良好關係,具體而言就是與美國建立「依賴」關係,保障台灣不被大陸吞噬,這也是台灣長期以來渴望的目標,但往往事與願違,尤其陳水扁後期,台灣更受到中美聯合羞辱。 馬政府時代,三邊關係發生變化,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同時改善,台灣有機會成為三邊關係中的「避險者」,可惜馬前總統的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蔡政府時代,台灣又退回單邊「依賴」美關係。 從這個角度看,兩岸關係並沒有所謂的新情勢,反而更傾向於回到原有的舊情勢。扁政府時代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近日發表類似的看法,他認為美中台的戰略三角關係經過60年來非合作、多層次的互動已經達到一個均衡。在此均衡之下,台灣能得到的是不接受大陸的統治、台灣海峽沒有戰爭;對大陸而言,能得到的則是台灣不追求法理「台獨」、世界各國不挑戰其一個中國的說法;對美國來說,得到的是台灣不會變成中共的軍事基地,因而不影響其在太平洋西岸的海上運輸孔道。他進一步認為,蔡政府所做的努力就是守住這一均衡,期望大陸瞭解,並在此基礎上開啟兩岸互動新模式。 上述論點可被視為當前台灣學界乃至蔡政府的主流看法,過去的經驗也可以證明其合理性。但問題在於,身處一個變遷的大時代,美中關係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兩岸實力對比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美台三邊關係自然也跟著改變。 美中台三邊關係其實是美中蘇大三角格局下的小三角,前者要服從於後者的戰略互動,美國曾經為了拉攏中國抗衡蘇聯並解決越戰問題,才有了1970年代中美關係改善的契機,相應的結果就是台美斷交。 到柏林圍牆倒塌後的後冷戰時代,美國成為唯一強權,美中蘇大三角不復存在,中美關係由此變成獨立存在的雙邊關係,中美台小三角關係也跟著在摸索中不斷調整。 近年中美間的衝突與對抗雖然不斷上演,但合作也同樣伴隨。在矛盾局面下,美國內部對於應將中國大陸視為新挑戰者而予以防範和打壓,還是將其拉入既有國際框架並加以改造,始終辯論不休。 在經貿與中美關係政策層面,後者顯然占據上風,構成1990年代以來歷任政府的主流政策。而對前者,那種帶有深刻冷戰思維的政策思路,主要存在於兩岸問題上。 在此期間,中國大陸對中美關係的態度和策略逐步走向成熟,並將深刻影響未來中美台三邊關係的走向,而這恰恰也是台灣社會所長期忽視的關鍵變數。大陸在崛起過程中深刻意識到「修昔底德陷阱」的風險,極力避免自己的崛起引起美國的過敏回應。 對此,大陸積極倡議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一方面展現融入既有國際秩序的誠意,另一方面則希望透過合作共贏來化解分歧,努力走入歷史規律。 經過近30年努力,中美關係已愈發成熟,且隨著雙方合作領域擴大,雙方爆發衝突的風險也在不斷下降,而且雙方都願意以積極的態度管控分歧,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基於冷戰思維的對抗模式,顯然不再適用於中美關係,由此,仍然保留冷戰遺緒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也愈來愈不合時宜。美國內部屢次出現棄台論,台灣內部也經常擔心,美國會不會把台灣當成籌碼與中國交換利益,其背景也在於此。 對蔡政府來說,美中台關係既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就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指導未來的兩岸政策,那樣當然走不出兩岸互動新模式,蔡政府需要全盤翻新大陸政策。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