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醫療藥品產業化】(轉貼)
 瀏覽6,916|回應11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糖尿病新藥DBPR108台美進入臨床試驗 最快2017年完成
2012-02-21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2/02/21

由國衛院技轉,健亞(4130)、東洋(4105)、中化(1701)等6大藥廠合作研發的糖尿病新藥DBPR108,獲准同步在台灣與美國執行第1期臨床試驗,力拚2017年上市,搶攻全球糖尿病藥物市場每年430億至480億美元商機。

健亞總經理陳正表示,由於華人飲食習慣是以米食為主,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歐美高。該病症目前只有美國默克藥廠和瑞士諾華有開發經驗,而DBPR108由於在動物療效上比默克已上市產品JANUVIA佳,安全性更是大幅改善,有機會在華人研發糖尿病新藥中拔得頭籌。

DBPR108是國衛院研發的糖尿病候選藥物,是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趙宇生團隊結合健亞、中化、南光、永信、台灣東洋、信東等6家製藥公司,組成產業聯盟,共同執行行政院科開發基金的「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專案,總計出資1.75億。

DBPR108這是國衛院繼抗癌準新藥技轉廠商之後,第二個與產業合作研發的候選新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規劃於今年上半年於台灣臨床試驗中心啟動。由於該新藥後市看好,也推波昨(20)日包括中化、東洋、健亞和永信股價齊漲。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79115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財團法人醫院財務不公開不應享稅務優惠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財團法人醫院財務不公開不應享稅務優惠

■郭正典

各級醫院的代表不久前才向衛生署哭窮,揚言要上街頭抗議健保總額預算制度讓他們活不下去,沒想到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於九月三十日召開記者會公布三十三家醫院營收數據的結果有點出人意料,原來健保的錢都被財團法人醫院吸走了,難怪中小型醫院會活不下去。看來全國各級醫院的代表們不只應向衛生署哭窮,也應向長庚、新光、馬偕等醫院取經,學習醫院經營術才是。

從醫改會公開取得的醫院財務報表來看,有的醫院確實經營困難,但是上百億高營收的醫院也有四家以上。營收第一名的長庚醫院其年營收達三三七億元,是民營服務業營收淨額一百大中的第二十七名,比聯發科的二九五億元還高;營收第二名的醫院是馬偕,年營收有一○七億元,列名第八十六名,也勝過金控龍頭富邦金。長庚的稅前純益達六十七點四億元,純益率是二十%,在全國醫院中居冠,其次是新光的十二點零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高純益率的醫院在帳面上不一定是最賺錢的醫院,因為醫院會用各種管道把醫院的利潤轉移到母企業集團甚至私人口袋裡,例如以高額租金向母企業集團租地、向關係企業大量採購、捐贈資金給特定的基金會、向廠商採購醫療耗材但由母企業拿回扣、捐助設校及擴建校舍經費給關係學校。

台灣私立醫院在十年內關閉了一六七家,醫院家數減少了將近三成,但企業財團捐資成立的財團法人醫院家數卻從二十四家增加到五十家,成長了一倍以上。理當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為何有這麼大的利潤?為何能如此擴張迅速?除了資金雄厚、經營手段靈活、有時甚至遊走法律邊緣外,政府給予的各項優惠措施應是財團法人醫院能有大量盈餘的主因之一。

例如,雖然私立醫院不能免除土地稅及牌照稅,但財團法人醫院卻能免徵事業用地土地稅、牌照稅及營業稅,醫學院附設教學醫院用於臨床醫學之醫療儀器也完全免稅。財團法人醫院要享有國家給予的各優惠措施,其前提必須是醫院屬於全民所有,且為非營利事業,然而台灣有些財團法人醫院並不符合這兩項前提。因此,政府給予這些財團法人醫院各項優惠措施的正當性就很值得懷疑。

某家醫院是否屬於全民所有、是否為非營利事業,從它的財務報表就可得知。也唯有醫院願意公佈其財務報表讓全民檢閱,該醫院才能被稱為「法人醫院」,值得國家給予各項優惠措施,否則只能稱之為「財團醫院」,不應享受各項優惠措施。從這個標準來看,我國醫療法與稅法中對財團法人醫院的規定並不合理,有圖利財團之嫌。民國九十一年健保要雙漲時,醫改會曾要求衛生署公開大型醫院的財務資料,但衛生署卻只消極的發函請醫院「自願公開財務」,之後就再無積極作為。到目前為止,衛生署仍然只願公開十五家醫療院所九十年的財務報表,佔九十年全國醫院總家數的二點四%,更無九十一、九十二年更新的財務資料。衛生署的消極不作為應是助長財團醫院營利取向,間接導致中小醫院經營困難的主因之一。 醫界現在很重視醫學倫理教育,因此衛生署在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廿三日公布「醫師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明訂醫師執業執照登記及更新,應每六年接受醫學課程、醫學倫理、醫療相關法規、醫療品質之繼續教育積分達一八○點以上,其中醫學倫理、醫療相關法規及醫療品質積分數,合計至少十八點以上,否則無法繼續執業。強化醫學倫理教育的目的,當然是希望醫師們能憑著良心和尊嚴執行醫業,以病人的健康為首要顧念,不能見利忘義,眼中只有金錢。然而處於第一線的醫師,能做好病人照顧的其實很有限,真正決定醫院營運方式和財務調度策略的是,站在幕後的醫院經營者及衛生主管官署。如果衛生署不能以修改醫療法、稅法及其他行政措施,讓財團法人醫院公佈財務報表,讓他們真正屬於全民所有,則再多的醫學倫理教育都將收效有限。看來真正該上醫學倫理教育課程的是,衛生署官員和醫院的經營者。

財務無法公開的財團法人醫院,在理論及實際上都不屬於全民所有,政府有何理由慷全民之慨,給予稅務優惠?讓財團法人醫院大賺其錢,除了使醫院淪為財團牟利的工具外,也會使醫療行為越來越商業,結果是民眾的醫療權益,進一步受到傷害。(作者郭正典╱台北榮總教研部醫研科主任)

  論財團法人醫院

楊漢湶

一、財團法人醫院為公益性醫院

雖然,民法將「財團」與「財團法人」歸為一類,以致於財團法人醫院常被人誤會為財團的醫院,事實上,「財團法人」在性質上與俗稱的「財團」有極大不同。依民法規定,法人分為「財團」與「社團」,「醫療財團法人」是法律上用語,係非營利性法人醫院,此與一般觀念上之「財團」是完全不同的。「財團」通常是指營利性集團,固然,國內有15家財團法人醫院是由大企業捐助設立,也就是俗稱的「財團」捐助設立,但既然捐助財產出來成立之醫院,就是獨立個體,不再是財團的分支機構,其財產的運用須受主管機關監督,並應以法人名義登記或儲存,即使有一天,醫院結束營業須對其不動產作處理,財團也不能再收回去,因為財團法人醫院的所有權是屬於社會的,要做任何的處分或租售,均須要經衛生主管機關核准使得為之,因此,政府對其不動產與營運負有監督責任。

二、財團法人醫院的特性

財團法人醫院依捐助者屬性主要可分為四類,而這四類醫院在經營管理各有不同的特性:

(一)宗教團體捐助設立之醫院:依據衛生署統計資料96年台灣現有財團法人醫院90家,其中由宗教團體設立之醫院37家最多,以基督教醫院設立最早,位於台南市的新樓醫院是台灣最早的醫院,祇是其間曾歇業過;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也都有百年以上悠久且令人稱道的輝煌歷史。教會醫院設於偏遠地區者甚多,因此,對於均衡醫療資源分布貢獻卓著。佛教慈濟醫院在1986年成立於花蓮,目前在台北新店、台中潭子、嘉義大林、花蓮玉里、台東關山均設有分院,發展神速。教會醫院的共同特性是充滿宗教與人文氣氛,志工也特別多,但有部分醫院係由神職人員負責管理,其經營管理較為保守。

(二)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這些醫院設立宗旨為教學,所以教學研究為其主要任務。由於醫學院校是醫院的後盾,其人力資源較其他醫院豐富,因此醫療服務普遍都在一定水準之上。

(三)企業捐助的醫院:雖然這類醫院設立時間不長,最早者為民國六十五年成立的長庚紀念醫院,因捐助這類醫院的企業都是成功企業,捐助的醫院規模都不小,且網羅知名醫界人士來領導醫院的醫療服務,加上捐助企業指派相當多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才來協助管理醫院,因此,醫院的經營效率高,成長甚為快速,甚至有數家醫院已發展成「醫療體系」,對台灣的醫療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四)個人捐助設立的財團法人醫院:在民國九十四年准許社團法人醫院成立之前,除了公立醫院,台灣的民間醫院要以「法人」型式設立,祇能設立財團法人醫院,有些醫界先進集資,或家族共同捐助設立醫院,為了醫院能永續經營,不屬於某一個人的醫院,也不以個人名義登記設立,就祇能選擇捐助方式設立財團法人醫院,由於資金來自個人的捐助,因此,其規模較其他三類的財團法人醫院為小,在經營管理方面,與大型的私人醫院或社團法人醫院類似。

三、財團法人醫院效率高

財團法人醫院普遍規模較大,病人較多,又善於管理,其經營利潤較私人醫院為高,因此常被視為營利性醫院,其實這是誤解非營利性醫院之精神。任何醫院要永續經營,即使是公立醫院或財團法人醫院,勢必要有盈餘,祇是盈餘要合理且不能歸為個人所有。

依民法規定,財團的財產係由捐助而來,而且無股東,因此在性質上,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分配盈餘或紅利的非營利性機構,此與醫療社團法人有顯著不同,醫療社團法人有社員,且每位社員有持分比例,他們可以獲得醫院盈餘70%以下之分配。

由於醫療財團法人不可分配盈餘給個人,如有結餘祇能用於醫院之發展或存入基金,因此,有較多資金可用以提升醫療水準或擴充服務範圍,甚至增設分院。在台灣現有19家醫學中心,其中有13家是財團法人醫院,其餘6家為屬於醫學院主要教學醫院的公立醫院,可見其醫療水準高於一般醫院。

依醫療法規定,醫療財團法人的捐助章程、董事長、董事、財產等之變更均應經衛生主管機構許可,其財務報告須送主管機關核備,主管機關並得進行檢查,但醫院的經營管理係由董事會負全責,不似公立醫院有繁雜的監督體系,也不似私人醫院由負責人一人做決定,兼具效率與效益,應是較為理想的組織屬性,因此,政府未來對於公立醫院組織再造方向之一既是將公立醫院改為行政法人醫院,實質上,行政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制度上、管理方式與精神上是一樣的,祇是財團法人讓人從字義上感覺「財」的氣氛太濃厚,而將其改稱之為「行政法人」,以為區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82784
蔡瑞芳是被媒體揭發 醫界良心早被狗吃了(轉貼)臨床抉擇與醫療倫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位年輕醫生自述,一個金錢化社會的殘酷現實!這是真的嗎?......

 


一位年輕醫生自述: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肉,出於求生的本能,每一個癌症患者都不甘心坐以待斃。殊不知,他們的求生欲望與求治要求,竟讓自己成為某些不良醫院各科室之間搶奪的 “唐僧肉”......

 


一位年輕醫生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秘密。

2009年,我從XX醫科大學腫瘤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幸運地成為XX醫院腫瘤科的醫生。

工作第一天,我穿上白大褂,和主任一起查房。查房一上午,共有40多個癌症病人,他們病情各不大相同,相同的是,對我們的話都言聽計從。

 


工作第二天上午,我接診了一個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細胞已經全身轉移,沒有治療價值了。再說,從老人的穿著來看,家境並不太好,更沒有必要白花錢了。出於好心,我把老人的女兒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放棄治療。

 


老人的女兒放聲大哭,傷心地把老人帶走了。不料,一個星期之後,我意外地發現老人竟然被收住院了!護士長告訴我老人回家後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賣了30萬,又掛了腫瘤科的一個專家號求治,當即就被專家收住院了。

 


護士長還悄悄告訴我:老人還在病房裡說你醫德不行,自己沒本事治他的病,就讓他回家等死!

 


2009年11月底,我們腫瘤科發獎金時,平均一個人才多少!主任關上門給我們開了個秘密會議:“咱們醫院實行的是績效考核,收入減去成本再乘以提成的百分比,才是科室的獎金”。他故意頓了頓,說:不需要我多解釋了吧?你們用幾元錢的便宜藥,那是你們的自由,不過,你不能把自己當成菩薩下凡,讓大家陪你喝西北風,主任的話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就齊刷刷地投向我,我臉上立即火辣辣的......

 


這件事沒過幾天,病房就住進一個患前列腺癌的退休人士,癌細胞也已經轉移腹腔了。有了前面的教訓,我試探性地找他的妻子談話:“我建議用相對好一點的藥物,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質.....”我的話音未落,他的妻子就雞啄米似點頭:什麼藥好就用什麼藥,我捨得給我們家老張花錢!

 

有了這句話,我放開了手腳,什麼藥貴上什麼藥。最後,老人在病房裡住了兩個月,共花費了40萬元,最終還是死了。我心裡有鬼,自覺愧對老人。可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家屬辦完後事,經專門給我送來一面錦旗,說我把病人當親人,努力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品質。

 


2010年2月,我接診了一個早期肺癌病人,覺得有手術必要,就介紹給了胸外科一個醫生。沒想到,病人手術之後,胸外科醫生專門請我吃了頓飯,並給了我一個大紅包。我不要,他卻說:這是你應該得的。以後你那邊有要做化療的病人,也“介紹給你”。我們倆長期合作!

 


然後,他還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我:“你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現在摸清楚腫瘤科的工作流程沒有?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來個癌症病人,先介紹到外科給他們做手術,讓外科把手術的錢賺到了,再把病人轉到化療科化療,然後再轉到放療科放療,等著些科室的錢都賺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醫科喝中藥。”


接下來的一件事,讓我終於驗證了這位外科醫生的話。有一個胃癌晚期病人,癌細胞已經腹膜轉移。可還是被轉到普外科做了手術,術後又轉到腫瘤科化療,放療科放療,中藥科喝中藥,如此折騰 3個月,病人就死了。我曾偷偷調出病人的影像資料,一看就發現沒有手術必要。

 


更加可笑的是,有一回,有過一次合作經歷的那位胸外科醫生給我轉來一個肺癌術後病人。病人70多歲,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療也可以長期生存。不料,我好心告訴他可以 保守治療的時候,他卻質問我:“癌症手術後化療放療是常規治療,如果聽你的保守治療,我的癌症復發了你負責?”

 

其實,化療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對這種年老體弱的癌症病人來說,副作用更是致命的。勉強挺過 4個月療程的化療,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劇下降,肺癌也隨之復發,並出現了腦轉移。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我們又給老人做了伽馬刀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範圍的腫瘤轉移......如此折騰了一年多,老人終於在痛苦中死去了!

 

醫院不扶傷,醫生改經商。患者求活命,錢財被套光。這就是現代化醫院真實的寫真......








醫院真實的寫真



臨床抉擇與醫療倫理




2012年2月24日 18:29







分享8


分享│








  • 政府有意販賣健保資料庫「醫療雲」,引發民間健保監督聯盟、勞工團體和消基會等被保險人代表不滿,正式提案要求健保局必須修法限制授權,否則不排除發起人民集體訴訟告政府。(圖片/中央社)







文/劉競明

臨床醫師最難之抉擇在於:如何在最適當的時機,宣布放棄執行讓自己賺大錢的手術;並選擇「急流勇退」封刀!這也就是為什麼健保遲早會「倒店」的理由。眼科蔡瑞芳教授在當年「最紅」之時,從醫學中心「急流勇退」,然後走「自己的路」。

現在又面對多個接受雷射近視手術在多年之後,視力減退且呈現併發症的病人,宣佈不再執行眼科雷射近視手術?這種宣示對一位很會開刀的名醫,無異是斷了自己的「財路」。醫界曾經有種笑話,某開業醫培養出來經醫學中心訓練出來的女兒醫師,竟然嫌自己的開業醫父親-「用藥不夠精準」?為什麼一次可以看好的「小病」,卻要分好幾天、好幾次?才能看好病人。原來是女兒不知道自己醫學院的學費,就是自己開業醫的父親利用這種方式「賺」來的?!

由於手術的方法與醫療設備日新月異,所以醫療費用指標也跟著水漲船高。外科手術的傳統與微創,成為醫師手藝與技能是否「先進」之指標?醫院對醫師的薪水或分紅當然也隨著其手術方式是否新穎、小傷口、大切除、住院天數少、健保給付高、病人滿意度等,都是決定使健保醫療費用越來越多的原因。然而健保制度的「論量計酬」卻永遠是醫療總額給付費用高漲之誘因!微創式內視鏡手術的給付,高於傳統式開刀(有傷口)的手術方式;年輕醫師在執刀之際,在選擇病人能否選用某種手術方式時,能夠「見義忘利」者其實自己心裏很明白。內科醫師根本不知道開刀房裏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外科醫師間,也是「隔行如隔山」;懂女人的筆者就未必懂「男人」!能夠如蔡醫師在執業之餘,不怕得罪同道且敢講「真話」?這種人似乎不多。

醫療會變成「產業」,才能興利。但是要變成產業的「國際醫療」,仍舊要靠醫師的手術技術-越精深愈好!愈微創越好!住院成本愈低愈好!病人自費付的醫藥費用等,當然就要越高越好。這樣的國際醫療才能稱之為「產業」,才能賺錢。然而病人的副作用(無論因手術後、或其他因素等)呢?好像過去就鮮少醫師會向蔡醫師一樣的主動向病人提及。手術技術愈是精湛的名醫,當然會「水漲船高」似的,逐年改變或改良及選用更精密的醫療儀器;正如醫美行業的雷射機器,幾乎就如同蘋果愛瘋手機-每半年就換新機型?其實真正賺醫美錢者,應為「雷射脈衝光儀器商」!

醫師看診在健保制度下,已經很少會見到願意對病人溝通手術必要性與可能之併發症的醫師。病人若要求開刀或檢查,醫師們很少會不答應的。真正像蔡醫師一樣,肯說真話的醫師似乎也愈來愈少見了!因此醫改會等才會鼓勵手術病患於術前應多方打聽「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名醫能如蔡醫師者將賺錢行業之「執業之道」的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而思考而身體力行的診斷及手術,現階段早已鮮見矣!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劉競明,現居台北市,現職為長庚醫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原文網址: 臨床抉擇與醫療倫理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2/24/142-2789005.htm#ixzz1napxPns3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794046
害人標靶藥 竟然產業化(轉貼)浩鼎乳癌藥搶攻兩百億美元商機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搶攻200億美元商機 浩鼎乳癌藥 兩年內上市
2012-02-20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2/02/20

創新藥股價夯,被認為最有機會打出「台灣牌」的台灣浩鼎生技研發中的乳癌標靶藥物OPT-822,已同步在台、美、香港進行的人體二期臨床已近尾聲,有機會在兩年內上市,浩鼎預計4、5月登錄興櫃。

由於浩鼎的團隊在美國成立的OPTIMER製藥公司,研發用於治療偽膜性結腸炎的新型抗生素DIFICID,去年2月已成功以2.24億美元授權日本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銷售歐洲市場權利。

而去年5月間也取得美國FDA通過上市,該藥自去年7月上市後短短半年銷售額達1.1億美元,創下美國醫院用抗生素的銷售紀錄。此成功開發新藥和銷售經驗,也讓浩鼎的標靶乳癌新藥備受關注,浩鼎的興櫃價格預計將掀起熱潮。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指出,台灣應發展「台灣牌」(TAIWAN BRAND)的新藥,才能將台灣生技產業打進國際競技場。

而發展台灣牌的新藥要有四大要素,包括團隊、財力、台灣優先的新藥審查機構及從研發到製造的能力。

目前浩鼎已延攬全球第二大製藥廠葛蘭素(GSK)前大中華區總裁黃秀美、前中天研發長游丞德及OPTIMER多項臨床負責人的許友恭出任營運的重要職務。

張念慈說,浩鼎研發中的新藥OPT-822,是癌症用標靶藥物,目前臨床試驗鎖定癌症末期,適應症包括轉移性乳癌、卵巢癌、肝癌、皮膚癌及攝護腺癌,其中進度最快的乳癌,目前美台和香港三地同步進行的二期臨床已近尾聲,藥品兩年內有機會上市,未來將先從亞洲開始銷售。

張念慈表示,全球乳癌用藥市場規模約200億美元,而與OPT-822同樣適用於轉移性乳癌標靶藥物為賀癌平(HERCEPTIN),一年銷售額達60億美元,該藥一次用量高達1公克,須注射點滴,OPT-822一年療程用量低於1毫克,可以在診所以皮下注射方式進行,增加用藥便利性,也降低副作用,因此,未來應該很有市場的競爭利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791161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