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慎用西藥------之(一)
 瀏覽2,037|回應3推薦0

尉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認識~ 普拿疼

老師告訴我們說

  • 如果想自殺不要笨到吃安眠藥吃普拿疼一次吞個二十顆保證連送急診室的機會都沒有 
  • 親愛的朋友:
  • 你知道嗎?吃一個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五年。 
  • 先前有一個空姐,因為每次月經來就會疼痛不已,但又礙於工作必須經常性的站立,只好每個月都吃普拿疼解經痛,沒想到才將近三十歲的年紀,就開始洗腎了。 
  • 當你看完這篇報導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又再亂服成藥!
  • 最好還是去醫院看病或做婦科的檢查,要記住喔!
  • 並且告訴你的朋友,我一個叔公在美國的大藥廠擔任資深研發博士,他從來都不吃普拿疼的   
  • 因為真的很傷肝(但是肝是沒痛覺神經的)。
  • 他說美國人頭痛都吃ASPIRIN因為它所含的水楊酸會使將血管擴張使血液流暢...   
  • 經證實它還可以可以防腸癌。   
  • ASPIRIN的唯一缺點是對有胃病的人有影響(因血管擴張,會使胃潰瘍加劇)   
  • 所以我每次看到普拿疼的廣告就很反感   
  • 大家有看過最近普拿疼的廣告嗎?
  • 有個爸爸感冒不吃藥,原因是因為吃藥有副作用,但是媽媽說,普拿疼不含阿司匹林不傷胃。
  • 雖然整個廣告沒說到普拿疼沒副作用,但是這個廣告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 會讓人家以為普拿疼沒副作用,普拿疼雖然不傷胃,但是卻傷「肝」(因含有乙醯、苯酚,故傷肝)。 
  • 小孩吃太多可能會引起「猛暴性肝炎」,而有肝炎的病人更是禁吃。
  • 尤其是B型肝炎剛感染的時候,有點像感冒,有些人就會吃普拿疼。
  • 但是這是很不好的喔,會使你的GOP GPT都昇高很多。
  • 所以藥是不能亂吃的。 
  • 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感冒藥及止痛藥都有副作用,某些品牌的副作用傷腎,有些品牌的傷肝。   
  • 大多數的止痛藥都會傷肝,西藥則幾乎都傷腎。   
  • 這是很嚴重的,我身邊的朋友,就有這種親身經歷。   
  • 一顆膠囊,七處灼傷......嚴重吧!   
  • 不是食道受傷後改用喝的,就會不痛哦! < S! PAN lang=EN-US> 
  • 那是連呼吸,吞口水,都非常痛的!
  • 很多人因為感冒,所以在服用膠囊時都使用溫熱水 
  • 但不知若膠囊無順利到達胃,那是會很嚴重的。

快快修正你的服藥觀念哦!

  • 我朋友的醫生教她應要如此做:    
  • 膠囊可以第一個吃,用冷水吞服   
  • 吞完最後一顆時,應要再多喝一些水   
  • 在睡前30分鐘就先服藥,服完忌立即躺下,比較安全哦!   
  • 轉述:   
  • 日前我服用消炎膠囊時, 因飲水量不夠使膠囊附著在食道上而造成食道嚴重灼傷,  六天以來只能靠冰鮮奶和開水度日,還要住院治療五天,醫生更警告如再延誤就醫有可能惡化為食道穿孔,請大家不可忽視。
  • 服用膠囊類藥物時:
  • 1.千萬不可飲用溫水 /熱水 /果汁/含糖類飲料,正確是飲用冷水;冰開水 ...   
  • 2.如服用後感覺喉嚨內有異物 ,速飲用大量冰鮮奶或冰水。 
  • 3.服用時應站直或坐直 ,! 不要一服用完就馬上躺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274904
 回應文章
(轉貼)九成的病自己會好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90%的病自己會好2: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如何提高自癒力?生病時該怎麼辦?

90%的病自己會好2: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如何提高自癒力?生病時該怎麼辦?

  • 作者:岡本裕
  • 譯者:張凌虛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2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26831
  • 裝訂:平裝
  • 定價:250 優惠價:79198



      日本50萬冊暢銷作家、不開藥名醫的誠懇告白!
      從自癒力、運動養生、挑選醫生醫院,到真正的疾病該怎麼處理,
      第一集不便明講的部份,本書深入說明!

      你去看病或健康檢查時,有醫生跟你說過這些事嗎?
      ◎ 選醫生的重點是合得來,而不是名氣響亮
      ◎ 90%的病不用吃藥也會好;太愛吃藥反而會得「醫源病」
      ◎ 醫生開藥超過四顆,就要小心!
      ◎ 健檢的數據不是那麼重要,數據的變化才重要
      ◎ 健檢根本不用量身高腰圍,重點是檢查出有無癌症
      ◎ 養生的要點是NO、WANT、SOSO
      ◎ 認真養生的人,最容易生病
      ◎ 難吃的養生食物,不該吃
      ◎ 營養補充食品大多數沒用,補充維他命、Omega-3即可
      ◎ 從是否關心病患飲食,就能判斷是不是好醫生
      ◎ 盡量別找教授醫生、好醫生幾乎都不在雜誌的名醫排行榜上

      本書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與惡性腫瘤名醫,他原本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住院醫生,但行醫多年後,覺得醫院的所做所為,跟他成為醫生的理念——賦予病人活力,因而變得有自信——相去甚遠,於是離開醫院,自己出來開業提供諮詢。他最出名的主張就是「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在日本引起讀者廣泛共鳴,九個月就銷售超過三十萬冊,他也因此成為「不開藥的名醫」。

      這位不開藥、也堅持看診不穿白袍的名醫,長年在日本各地開辦健康講習,告訴大家:   

      ◎不要隨便看醫生!因為醫院必須開藥給不必吃藥的肥羊病患,來維持營運。
      ◎吃了不該吃的藥,會得「醫源病」:原本健康的身體,因為吃藥反而搞壞,醫療反而成為生病的原因。
      ◎養成幾點生活習慣(要點就在本書第二、三章),就能增強自癒力。

      岡本裕身為名醫,卻站在病患的立場,痛陳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例如:

      ◎別找層級太高的醫生。醫生也是人,他的地位愈高,身邊愈沒人敢跟他說真話。
      ◎別看雜誌名醫排行榜選醫生。如果排名只是湊熱鬧還好,要是病患跟醫生都對排行榜開始認真,醫病關係就會變成生意關係。
      ◎會開刀不代表就是好醫生。術後如何不復發才是關鍵。
      ◎別去癌症治療中心。癌症中心是抗癌藥劑的實驗室。
      ◎別找教授醫生或去大學附屬醫院。對待患者首重治癒,而非學術問題,更不能把醫療研究與教育放在第一順位。
      ◎不要太相信媒體資訊。媒體的情報都是照著劇本走,情節符合他們的需求才會報導。

      但人總有必須看醫生的時候,怎麼辦呢?
      ◎不要一個人面對主治醫生。就像登聖母峰需要導遊、當的的雪巴人、扛行李的人等組成一支團隊,當你生病時,也需要一支團隊來幫你。例如主治醫生、幫忙打聽資訊的親友、聽你訴苦、抒發情緒的對象。
      ◎問問其他醫生的看法。如果你找的是內科,第二意見可以找外科或掃描科。
      ◎選醫生,首先請憑感覺。因為如果雙方不投緣,你一定有很多話不想對他說。
      ◎想知道醫生人品如何,跟醫院的護士、清潔員、業務助理打聽準沒錯。
      ◎別把對方當醫生,而是醫療顧問。醫生的話你只能乖乖聽,花錢買諮詢若覺得不對勁,你會再找別人問。
      ◎請醫生回答「如果是你會怎麼辦」。沒有醫生能每種疾病都專精,找到願意回答你這問題的醫生,比較能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
      ◎醫生開藥超過四種,就要小心!沒人能確定這麼多的藥物進入人體,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本書是他繼《90%自己會好》後,更進一步具體說明:如何以簡單方法增強自癒力、聰明地跟醫院打交道、得到醫生100%的幫助。

    作者簡介

    岡本裕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吃藥,藥品消費金額在世界排名第一。一九八○至一九九九年期間,有一種叫做「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的藥,標榜能改善腦梗塞、預防及治療癡呆症,其實一點效果也沒有,卻在日本狂賣了兩兆日圓(約新台幣六億六千五百萬)。在這麼愛吃藥的國度,居然有人能以不開藥而成為名醫,這個人就是腦神經外科名醫岡本裕。

      岡本裕出生於一九五七年的大阪市,從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在大阪大學醫院、大阪市立醫院的麻醉科、加護病房實習,成為專業腦外科醫生。之後在大阪大學的細胞工程中心,研究癌症的免疫療法和遺傳療法,一直在從事惡性腦腫瘤的治療與研究,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從他在大型醫院擔任醫生時,就一直在思考日本醫療體制與做法。他的治療方式不但盡量不開處方,也要求病患只做最低限度的檢查。一九九三年,他終於辭去臨床醫生的工作,並於一九九五年與理念相同的朋友成立「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醫學思考會」這個非營利組織,開始在日本各地宣導健康資訊,開辦健康講習會。

      二○○一年,岡本裕成立e-Clinic診所,到二○○九年為止,已為二千四百多名癌症病患提供專業諮詢,他所建議的方式,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也因為復發率極低、能夠徹底根治,上門求診的病患絡繹不絕。

      現在他為癌症、慢性病、臨終患者提供醫療諮詢,也從事健康資訊宣傳、治療講習會、中醫治療團等服務。共著有《九○%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從宣告死亡到生還》(暫譯,講談社)、《癌症痊癒的必須條件》(暫譯,Kanpo)等書。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EASY
    • 規格: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前言 你就這麼把健康交給醫療體制,問也不問?
    作者序 醫學進步,病患反而治不好的原因
    「標準治療流程」醫不好
    別自己躺上診療「輸送帶」
    你必須詳讀這本現代醫療的使用說明書

    第一章:90%的病需要自癒力,不是醫生!
    以藥養醫,疾病的「種類」愈來愈多
    高達九○%的病不是病
    九○%的病不必吃藥
    肥羊病患:醫院最歡迎的老主顧
    「未病」痊癒得靠自己
    能不看醫生就不要看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肥羊病患的身體會被亂搞!
    唯一例外是老人家看病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那我們還需要對症療法嗎?
    多吃藥會削弱自癒力
    中醫處方是為了提高自癒力

    第二章:醫生不會說:不、想要、勉強,就是良藥
    到底什麼是「自癒力」?
    從處理壓力開始提高自癒力
    遇到討厭的事知道說「不」
    做你「想要」、而非「必須」做的事
    什麼事做到「勉強及格」就好?
    先改變想法,才能改變壓力生活
    好勝心強的人容易生病

    第三章:醫生不會告訴你:這樣做就能提高自癒力
    盡量在十二點之前就寢
    身體要活動,但不是激烈運動
    想到時就深呼吸一下
    「好吃」才是飲食健康的第一原則
    便祕是壓力指標
    營養不均衡?體重會告訴你
    哪些「營養補充食品」根本沒用?
    午睡過長會影響自癒力
    用旅行和閱讀來轉換心情
    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
    認真養生的人最容易生病
    營養補充食品得這樣選

    第四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健檢的重點是哪些?
    如何活用抽血檢查法
    淋巴球:你的免疫力
    血糖值:除了糖尿病,還跟憂鬱症有關
    CRP、LDL:發炎與氧化的指標
    看健檢數據了解自癒力的變化

    第五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好醫生要這樣找!
    切勿獨自面對一位主治醫生
    避開不為你作調整的醫生
    醫病雙方都得願意說真話
    為自己找一個「個人醫生」
    有名的教授意外地不可靠
    自視甚高的醫生,很危險
    醫生會認為病人都要配合他
    脫下白袍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
    醫生是拿來利用的
    好醫生幾乎都不在名醫榜中
    所謂的超級醫生
    別把名醫排行榜當真
    「個性相合」——選擇醫生的標準
    沒經歷過挫折,當不了好醫生
    英文夠好,就該成為醫生嗎?

    第六章:醫生不會告訴你:選醫院要注意什麼?
    西醫真的是「最先進」嗎?
    標準治療把醫生寵壞了
    三大療法以外的療法
    不要再追求特效藥了
    檢查與開藥是醫院賺錢的手段
    對大家有效的,不一定對我有效
    多數人都誤解「治療」了
    轉介讓病患疲於奔命
    開業醫生這樣找客源
    少找大學附設的教學醫院
    想進癌症治療中心當實驗品嗎?
    如何了解醫院或醫生的評價

    第七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哪些事其實他也沒把握
    醫生憑什麼說能活多久? 
    簽知情同意書的用意是?
    一定要問問其他醫生看法
    我能教你如何停藥
    藥以三種為限,最多四種
    有哪位醫生問過你的飲食?
    跟醫生請教養生?要小心
    不要給醫生偷偷摸摸的謝禮
    太有錢的醫生很可疑
    念到博士不代表就是好醫生
    成為教授也不代表就是好醫生
    醫院的存在是為了生意還是治病?
    醫學的目標是試驗還是治病?
    媒體介紹的就是好醫生嗎?
    別被悲劇的女主角騙了
    結語 要懂得利用現在這種醫療體制
    致謝

    前言

    你就這麼把健康交給醫療體制,問也不問?

      注意!現代的醫療體制非常容易崩壞。應該說,是正在崩壞當中,大家要小心利用。如果使用方式出了差錯,現代醫療體制會取人性命,而且把責任丟給病患自己承擔,因此,請各位務必好好閱讀這本使用說明書——《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

      每個人都想健康又長壽,常保活力與自信。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我一直相信「有活力又有自信」是一種幸福,我想成為醫生的一大理由,就是認為醫生是能為大家帶來幸福的工作,能讓大家充滿活力和自信。能夠做到這些事,讓我覺得醫生是世界上最棒的職業。

      當然,我的初衷至今仍未改變。我原本就認為,醫生的使命是讓大家擁有活力和自信,因此不管手術做得再成功、名氣再高,即使被稱為名醫,若是忘卻這份使命,就失去當醫生的資格了。

      但是現在,民眾對醫療體制與醫生的不信任感日益高升:醫生的資質參差不齊、醫療費用的高漲、醫療人員的人數不足、醫生本身的偏差行為……民眾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質問,難怪輿論疾呼「醫療體制正在面臨崩壞的危機」,引發一片譁然。追根究柢,這些問題都有關連性,我認為,甚至可以歸納為一項誤解——就是認為「疾病要靠醫生治好」。

      這是很致命的誤解。不論醫生或病患,整個社會都弄錯了。醫生沒辦法把病治好,能把治好病的,只有你自己。換句話說,大部分的疾病是自己好的。醫生的職責,是讓病患了解「疾病要靠自己才能治好!」這件事。

      醫生要讓病患擁有自信與活力,就不該站在病患的對立立場,不能自以為多穿一件白袍,身分就比病患崇高。相反的,醫生應該陪伴病患,以更輕鬆、更誠懇的方式和病患溝通,成為病患的醫療顧問才對。

      當然,「現實和理想差距甚遠,光談理想也不是辦法」這種意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正因為現在的狀況和理想差距甚遠,所以知道理想後,更應該有所行動才對!

      這件事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必須在這混沌又混亂的現代醫療體制下,努力讓自己活得健康。倘若不了解理想的醫療是什麼(包括誰是好醫生、怎樣算是好醫院、醫生的診療適當嗎?),便無法在這個充滿謊言的現代醫療體制中全身而退。

      對於目前的醫療體制,政府根本不打算進行徹底的改革,要是把個人的性命託付給這種政府,不管有幾條命都不夠用。因此,我們只能站在病患的立場,自行製作現代醫療的使用說明書。
    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的目的。

    內容連載

    • 內文1
    •  
    • 2
    •  
    • 3

    §內文1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各位讀者或許並不熟悉,不過有一種可怕的病叫做「醫源病」。你光從字面上猜,應該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因為看醫生而導致罹患真正的疾病的狀況,就稱為「醫源病」。 

    「醫源病」這種病聽起來簡直是倒因為果,但實際的案例可是多到一點也不像是開玩笑。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容許的,可是很遺憾,醫源病發生的機率跟日常瑣事一樣頻繁。也因為我熟知現狀如此,所以我自己會盡量不上醫院,也盡可能不吃藥。 

    我來舉兩個關於醫源病的著名案例。 
    昭和四○年代(西元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以前,是光感冒就要立刻打針的年代。當時打針不像今天針頭用過即丟,而是消毒後繼續讓下一個人使用,有很多人因此染上B型和C型肝炎。由於當時B型和C型肝炎病毒尚未被發現,所以沒有人認為打針會造成肝炎感染,所以就算後悔「要是沒有多打那一針就好了」,政府或者相關人士,都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負責。 

    二十世紀六○年代的「沙利竇邁事件」也是一樣。原本沙利竇邁(Thalidomide)只是用來舒緩懷孕不適的鎮定劑,還宣稱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上市不到一年就風靡歐洲與日本。 

    誰也沒想到這種鎮定劑居然有嚴重的副作用,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兒畸形。當時有很多懷孕婦女服用沙利竇邁,在當時一共產下三千個畸形嬰兒,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其中有一半的受害者,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顧國外早就禁止販售的事實,下令禁止的措施慢了半拍造成的,很顯然是人為疏失。 

    總之,這可以說是「一點小症狀馬上跑去看病吃藥」所引發的悲劇。這是輕率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醫生或醫院照料,最後卻適得其反的典型故事。 

    事實上,醫學是一門尚未成熟的學問。尤其是政府官方承認的「西醫」,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歷史,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我們不可以被「最先進」、「最尖端」這些字眼所矇騙。 

    現在的醫學不是萬能的,其實用「不確定」、「不完全」、「充滿缺陷」來形容也不為過。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大家去懷疑現在的醫學是否正確。即使是今天認為沒問題的藥物,也不以能為明天它還是沒問題。 

    吃進體內的藥、在體內作用的放射線、傷害身體的手術,一定要依照自身狀況謹慎思考,否則就不要接受。換句話說,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輕率地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負責。 

    尤其是新型藥物,或許可以預測到短期的副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卻完全是未知數。另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結果如何,等於是拿病患的身體玩俄羅斯輪盤。 

    我的意思是:能不去看醫生就不要去看!能不接受現代醫療就不要接受!尤其是不需要找醫生的未病,對於看醫生能免則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怪咖,但就連我剛當上醫生時,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開表示「不要隨便去看醫生!」這或許是西醫和其標榜「醫生萬能」的形象深植人心的緣故吧。 

    當時我對西醫走在科學的最前端深信不疑,就算有一些疾病現在還無法治好,也覺得將來也一定能夠做到。就像地球上已經沒有人類還沒踏足的陸地一樣,醫學可能也不再會有未知的領域。或許當時我是被這樣樂觀的想法所誤導吧。 

    在這裡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分別?」你會怎麼回答?生物和非生物的差異雖然一目瞭然,但是真的碰到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覺得很難回答。 

    要是問到我的話,我會說是:「差別在於自癒力(復元力)。」生物基本上都具有自我複製、自我修復和自我復元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大特徵。 

    我好像聽到大家在說:「這不是廢話嗎?」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就是有人沒有打從心底確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信任自癒力,才會一生病就跑去看醫生。要是發自內心相信自癒力的話,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 

    說了這麼多,我猜可能還是有人不相信「未病能靠自己痊癒」。但是你的自癒力全年無休地為了你持續運轉,這是鐵錚錚的事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大約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是六十兆喔!地球的人口算六十億的話,六兆可是人口數量的一萬倍。我們的身體由天文數字的細胞構成,而且如果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的話,能維持將近一百年的正常功能。汽車只有三萬個零件,卻只能正常運轉數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要維持身體的機能,不光是零件(細胞)要具備良好機能,還要可以正確無誤地自動交換、修復零件,這需要多麼驚人的能力才能夠辦到。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人力無法企及的驚人能力。 

    這麼說,遇上真正的疾病時,就該找醫生治療才對囉?的確,醫生只有在真正的疾病上才能發揮所長,但是醫生的能力再強,能夠治療疾病的依舊不是醫生本身;真正能發揮治療作用的,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物,當然也不是手術或放射線。這些或許能幫助病患讓治療產生效果,或為身體痊癒爭取時間,但是也僅只於此。無論大家是不是發現到了,但實際上能根治疾病的,是每個人都確實擁有的美好能力,也就是無可取代的自癒能力。 

    西醫被稱為走在科學最尖端的應用科學,但即使是最尖端的科學,現在依舊無法復原或讓生命重生。雖然以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徹底分析細胞的構成成分,但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從零開始構成一個細胞。 

    可是大家的身體卻能夠簡單地完成生命的復原再生,而且是每天、每秒,甚至是每個瞬間都在進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驚人能力的超人。我們擁有的能力,可以完成醫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可是有一些人不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反而多此一舉,讓原本可以治癒的疾病無法痊癒,或是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感冒有九九%是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可是不知為何,很多人在感冒時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藥物,所以當然會讓人體自癒力下降。因此,將感冒和抗生素加在一起,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請大家拿出信心,相信自癒力這種驚人的超能力! 

    要是大家能體會自癒力的優異之處,應該會萌生要好好保護自癒力的念頭。連續劇裡那種為了把病治好而心力交瘁的故事情節,從戲劇的角度看起來或許很唯美;但在現實中浪費自己珍貴的自癒力、不好好照顧健康,導致必須為了治病心力交瘁,只會遭人輕視,絕對不會被傳為美談。我認為這是對賦予大家珍貴生命的雙親和先祖的一種冒瀆。 

    話說回來,也有人將自癒力解讀為「自然治癒力」。我認為自然治癒力這種說法並不恰當,因為這種說法很容易招致誤解。 

    自癒力不是自然運轉的。自癒力是需要保護、保養、因應各種狀況不時加以強化,才能開始發揮作用,絕對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而然發揮功用。所以我覺得不該稱之為自然治癒力,而是自癒力比較妥當。 

    雖然自癒力是非常優異的能力,但如果受到各種阻力,也會無法發揮效用。而最最妨礙自癒力發威的,就是對自癒力的不信任與依賴醫生的心態。抱持著「治病靠自己」的心態可以促使自癒力進步,可是如果興起「靠自癒力真的有辦法痊癒嗎?」的疑慮,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如果沒有抱持靠自己力量治病的積極心態,一味只想靠別人、依賴外物替自己治病的消極態度,更會大幅削弱自癒力。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自癒力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潛在能力,但麻煩在於能否發揮,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如果你想要充分發揮自癒力,就不可以弄錯它的使用方式。

    超簡單的健康程度檢查法 
    提高自癒力,就是提高自己的健康程度。那麼,該如何測量健康程度呢? 

    雖然有很多人想要提升自癒力,卻只憑直覺行動而白費功夫,有時甚至還用錯方法。有些你以為對身體有益的舉動,其實只會帶來反效果。因此,定期檢測自己的健康程度是有必要的。 

    「要檢測健康程度的話,是不是找醫生就可以了?」 
    很遺憾,我想一般的醫生沒有辦法做好檢測。 

    「去做抽血檢查或其他檢查,沒有辦法了解嗎?」 
    的確有一些問題需要靠抽血檢查來了解,不過這需要稍微特殊的方式才能判讀。 

    「這麼說來,我們不能自己檢測囉?」 
    不是這樣的。每個人只需要一點點的努力,都可以自己檢查健康程度。訣竅就是認真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 

    我將自己所使用的「超簡單健康程度檢查法」列舉如下: 
    □ 早上能很快起床嗎? 
    □ 有沒有殘留的疲勞感? 
    □ 有精神嗎? 
    □ 吃飯津津有味嗎? 
    □ 排便順暢嗎? 
    □ 身體活動有沒有滯礙感? 
    □ 會想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人嗎? 
    □ 有沒有感謝的念頭從心中湧出的感覺? 
    □ 能夠順利入睡嗎? 
    □ 體重正常嗎? 

    以上十個問題,有八到十個回答「是」的人,就不太容易生病。而回答「是」的答案數量在七個以下的人要注意,你們的健康已經亮起黃燈了。請一定要重新改進自己的生活習慣或想法。 

    在季節交替、低氣壓通過,或是身體激烈勞動的時候,「是」的答案數量會變少。碰到這種情況,希望大家牢記「兩星期原則」。上面所提及的各種不良影響,在自己感覺到異狀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通常會在兩星期、最多三星期內得到改善。不過要是經過兩、三個星期還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話,就必須注意了。這時候不要怕麻煩,最好去找醫生檢查。 

    碰到這種情況本來就應該立刻去詢問醫生的意見,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就算真的去診所或醫院,醫生大概也不會當一回事。我想只會看情況敷衍一下,不然就是被當成肥羊病患對待。 

    可是,中國人在季節更替之際,或身體狀況稍有不佳(處於未病狀態)時,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跑去找中醫。中醫師會藉由脈象、舌象、觸摸腹部等方式,綜合所有的症狀來推測身體和自癒力的狀態。接著,中醫師會開出自己調配藥材而成的處方,或是指點飲食注意事項,或是指導生活習慣等等,讓一般人定期調整身體狀況,修正調養的方向。 

    中國的民眾在變成真正的疾病之前,會請專家幫自己詳加檢查。我每次前往中國,都很希望這樣的習慣能夠在日本普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0353
    (轉貼)九成的藥都不能吃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90%的藥都不能吃:日本權威名醫教你打造一輩子不必吃藥的身體

    90%的藥都不能吃:日本權威名醫教你打造一輩子不必吃藥的身體

    • 作者:岡本裕
    • 譯者:羊恩媺
    • 出版社:平安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0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8038042
    • 裝訂:平裝
    • 定價:250 優惠價:79198


        內容簡介

          最好的醫生是不開藥,如果一次開了五種以上的藥,小心,你可能遇到了蒙古大夫!
          最好的身體是不吃藥,藥吃得愈多,小心,你的自癒力就愈低,更容易生病!

          美國每年有10萬名沒病沒痛的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死!高踞死亡排行榜第4名!從今天起,請讓自己免於這種風險。

          現代人太依賴藥物,疼痛的時候馬上吃止痛藥,腸胃不舒服就吞腸胃藥,感冒的時候急著去看醫生拿藥,更別提有很多人是長期吃藥,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為失眠或憂鬱症所苦的人。

          現在岡本裕醫師要大聲警告:90%的藥都不能吃,因為藥物就等於毒物!很多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其實根本不能治病,長期吃下來只會讓你的身體愈來愈糟!

          降血壓藥可以降低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但整體來說卻反而提高了死亡的機率,因為血液循環變差,養分的吸收和廢物的排泄也會停滯。

          長期吃安眠藥,負責免疫的淋巴球等於一直處在「爛醉如泥」的狀態,結果壽命就會減少。

          但是明明身體就有病痛、不舒服呀!這時候該怎麼辦?岡本醫師在這本書中就要告訴大家:

          不再需要藥物的運動法,譬如三十次深呼吸。
          不再需要藥物的飲食法,譬如一週一次不吃午餐。
          不再需要藥物的睡眠法,譬如小腿按摩。
          不再需要藥物的壓力處理法,先檢查有沒有飲食過量。

          針對長期吃藥者,岡本醫師更提出了「四個星期法則」終止你對藥物的依賴,以及指甲按摩法、熱冷水澡、易筋功等等,讓你在短短三個月內就能變健康。

          打造不吃藥的身體,其實就是讓你的身體恢復原本的狀態。而身體原本具有的自癒能力,其實就是最好的醫生!

        作者簡介

        岡本裕

          日本頂尖腦神經外科名醫,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長期進行以癌症為主的臨床研究之後,發覺現今的醫療觀念和做法都已走到極限,於是辭去了臨床醫師的職務。之後成立「e-診所」。主要提供癌症、慢性疾病等的醫療與諮詢。

          岡本裕醫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不吃藥的生活,看診也盡量不開藥,不僅治好無數患者,更讓許多藥物上癮者重新開始健康生活。同時更勇於挺身揭開醫師、政府和藥廠形成的共生關係、並長期灌輸民眾藥多吃無害的錯誤觀念。是日本著名的良心醫師。

          著有《90%的病自己會好》、《90%的病自己會好2: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90%的醫生都誤解癌症》等書,以自身豐富的診治經驗告訴讀者,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就能大幅改善身體、提高免疫力。其所提倡的觀念與做法受到讀者的相當的肯定與推崇,不僅是日本的名醫也是暢銷作家。

        譯者簡介

        羊恩媺

          淡江日文系畢業,目前從事編譯工作。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前言──打造「健康長壽的身體」的最大秘訣  003

        第一章 正因為「身體不需要藥物」,才能健康長壽!
        今後絕對需要「不必吃藥的身體」!  014
        大幅提高「健康長壽機率」的方法  016
        認識「靈丹之藥」和「毒藥之藥」  019
        厲害的醫生「不開藥」  023
        醫源病──患者絕對應該知道的事  028
        「頭痛就吃頭痛藥」是治不好頭痛的  030
        「短期服用藥物」為鐵則  033
        別漏看了身體開出的「黃牌」──便祕  036
        抗生素的驚人事實──「過度有效」  040
        不需藥物的生活方式──不勉強壓低血壓  043
        戒掉「降低免疫力」的習慣  047
        提高「身體自我治癒力」的方法  051
        藥物就是毒物,不吃最好  057

        第二章 從今天開始打造「不需要藥物的身體」!
        盡早讓身體恢復自然狀態  060
        經常運動的癌症患者,痊癒較快  063
        三十次深呼吸,簡單增強免疫力  067
        利用零碎時間舒展筋骨,解決運動不足  070
        「效率步行」的訣竅──看著天空走路  075
        打造「不吃過量的身體」  077
        一週一次,不吃午餐  080
        能解決身體不適的食物  084
        讓身體不需要藥物的「熟睡訣竅」  088
        戒掉睡午覺! 092
        「不反抗,也不服從」的壓力消除法  095
        「食量」和「壓力」成正比?  100

        第三章 實踐!開始「不依靠醫生」的生活
        要如何戒掉吃藥呢?  104
        第四條路──「自己的身體自己保護  109
        藥物要一點一點減量,慢慢來  112
        「四星期法則」決定壽命!  114
        按摩指甲兩分鐘,增強免疫力!  119
        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的「冷熱水澡」  123
        短短三個月,身體就會變強壯!  126
        馬上抑制無法忍耐的頭痛  130
        遵從身體的步驟 142
        治療高血壓不吃藥,關鍵在「下半身」  144

        第四章 不需要醫生,就能自行治療九成疾病!
        「健康的老人」和「不健康的老人」最大的不同  154
        提升健康常識  157
        麻痺、疼痛、搔癢……身體不適有原因!  166
        每天吃納豆,身體就會變健康?  168
        藥物過多之「不幸」  171
        長壽的人不認為「吃藥就會痊癒」  177
        未病──在生病之前治療疾病  181
        不能同時服用超過五種藥物  185
        無法調整劑量的醫生比販賣機還差!  188

        第五章 去醫院之前,你必須先知道「這個」!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194
        只有病患不知道的「醫療界黑幕」  198
        什麼時候醫生會後悔?  201
        「製藥公司開發新藥」的另一個理由  203
        為什麼日本是「世界第一藥物大國」?  205
        大型製藥企業和健康的關係  208
        世風日下,醫心不在?  211
        病人就是這樣產生的!  213
        治療疾病,只要恢復平常心  215
        從今天起,開始「延長健康壽命的生活方式」吧!  219

        內容連載

        • 內文1
        •  
        • 2

        §內文1

        今後絕對需要「不必吃藥的身體」! 

        如果有一天,法律突然修改,禁止所有藥物的販售和服用的話? 

        當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誇張例子,「萬一」這個事態真的發生了,一定有很多人會很困擾,政府應該也會大受各方撻伐吧。 

        然而,就算這種狀況真的發生了,或許實際上並非完全不好。 

        反過來說,甚至有很多人會因此變得非常開心。諷刺的就是,因為沒有藥物而得到幸福的人,事實上遠比因此而困擾的人來得多。 

        比起存在著藥物和醫生的社會,沒有藥物和醫生的社會之中,生病和英年早逝的人數將會壓倒性地減少。

        我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醫生,所以在極少的時候,我還是得開藥方。而我這種身分的人竟然說出:「藥物和醫生不存在比較好……」各位讀者們應該會很吃驚吧。 

        但是上至醫院,下至製藥公司,接觸了整個醫療界的現狀之後,我不得不變得悲觀而懷有自虐性的想法。

        一九九八年十月,全世界的醫療界受到了莫大的衝擊。 

        這是在醫療界非常有名的事件,以「世界醫療最先進國」為目標的美國,每年竟然有大約十萬個沒病、沒痛的人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死亡──這個無比驚人的事實浮上了檯面。 

        自一九九四開始,一年來,美國開出了三億筆藥物處方。當中其實有兩百萬人因為副作用而住院,並且有十萬人因此而死亡。 

        十萬人這個人數在死因排名之中,是緊接在「心臟病」、「癌症」、「腦中風」之後,「堂堂擠進第四名」的可怕數字。也就是說,美國國民的第四大死因不是疾病也不是意外,而是單純的「藥物副作用」。

        以最先進醫療為傲的美國,怎麼會有這麼不合理的事?有好一陣子,這樣的議論在醫療界掀起了漩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都平息了,甚至到了今天,這種議論彷彿不曾存在過。 

        大幅提高「健康長壽機率」的方法 

        說到底,「服用藥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由於藥物已經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各位讀者可能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吧。 

        我們的體內經常出現化學反應,服用藥物就是為了產生某些作用,改變化學反應的流向,比方說停止某些體內的化學反應,或是反過來促進某些化學反應。 

        讓我用河川來打比方,如果潺潺流動的河川突然在什麼地方被阻斷,或是流向被改變,會變成怎麼樣? 

        當然,阻斷和改變流向應該都是有某種目的的,所以大概會先不辜負期待地達到目的。然而,可能發生的變化並不是只有一如期待的效果而已。 

        改變河川的流向,會讓河川的上游和下游都為之變貌。而且,改變的不只是河川的流向,舉例來說,那個流域的生態經常都會隨之出現巨幅的轉變。 

        人類的身體也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光是服用一種藥物,光是為了得到那唯一的效果,全身上下都有可能會不自然地變形。 

        這是多麼危險的事啊。 

        為了不因藥物的副作用致死,各位讀者首先該做的,就是將你心中的迷思:「藥物=安全的好東西」,改寫為「藥物=危險的壞東西」。 

        僅僅是這樣,應該就能讓各位讀者健康長壽的機率大幅提高了。 

        讓我一針見血地說吧,「藥物」就是「毒物」! 

        「藥物」和「毒物」並不是反義詞,而是同義詞。 

        我們醫生會開藥,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全面肯定藥物。說得好聽一點,開藥就是「以毒攻毒」這種非常危險的走鋼索行為。說實話,這是「不得已的處方」。 

        不過話雖如此,要說「藥物」就是「毒物」,不僅太過直接,連這麼說的我都會覺得害怕。但是為了讓大家對藥物真的是「好東西」這個印象存疑,我只是巧妙地將「藥物」換成「毒物」而已。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都不曾見過說「長壽的祕訣就是藥物」的老年人。真正長壽的人們之中,我也從來沒看過服用大量藥物的。 

        為了不讓各位讀者誤解,我必須把話說在前頭,那些人們並不是因為本來身體就很強健才會長壽,而是因為他們只有在真正必要的時候,才服用最低限度的藥物。 

        反過來說,英年早逝的人也不是全都因為身體虛弱才會英年早逝。甚至有很多案例是因為過量攝取沒效用的藥物=毒藥,才導致原本應該活更久的人提早死亡。 
        • 內文1
        •  
        • 2

        讀者書評

        • 讀者評鑑等級:

          2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1. Fatty Peter

           
          / 台灣台北
           2012.11.25看Fatty Peter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1顆星

          從標題就是一種危言聳聽的言論。醫療需要實證,作者不過是腦外科醫師哪來這麼多經驗,\"不吃藥會好\"可有證據。 
          如果病人因此拒絕吃藥導致病情惡化,那就糟了,還有, 如果開5顆藥就是蒙古大夫, 那麼,我想全世界應該都是蒙古大夫了。 
          當作小說看吧,別太認真,有問題還是應該請教你的醫師, 只有他(她)最瞭解你的狀況 
          我是藥師,藥如果濫用的話,確實不是好東西,只要對症下藥就完全沒問題了。祝大家健康。
        2. 陳信和

           
          / 台灣台北
           2011.11.05看陳信和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1顆星

          這本書的上市時間是 8.8,上面的那位發表書評也是 8.8 

          一般實體書店都至少比網路書店要晚二週才會上架,想要網購也要多等1~2 天,不管如何都叫人猜不透「為什麼明明不可能第一時間就可拿到書並看到內容,就可以對內容給予高評價?」→ 即「上市日便可拿到書看完並給評價」 

          對此,我「嚴重懷疑」發表者是否是「出版社/書商」故意寫的? 

          我對書的內容沒去看所以不給評論 ( 有興趣者請自行到實體書店瞧 ),僅就上面那位的「動機」很「不滿」即是!
        3. ce

           
          / 台灣台北
           2011.08.08看c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書內很多跌破我眼鏡的觀念,讀起來都是驚嘆號!而且是醫師自己見證的說法,簡直像是黑心建商的告白醫師版,除了觀念以外,裡面還有教你實際要如何讓身體回歸不吃藥的生活,很實用,所以很推薦。
          認識「靈丹之藥」和「毒藥之藥」 

          我只不過是陳述事實而已。 

          雖然我從本書的一開始就不斷地批評藥物,但是我並沒有惡意。當然,我跟製藥公司也沒有仇。 

          另外,不知道是因為道義感強烈還是人品高潔,幾乎所有的醫生都不會想要把這個惡劣的事實直接說出來。 

          媒體也由於立場的關係,不得不尊重贊助商,所以它們也不願意道出真相。藥物的廣告很多,因此我們也知道製藥公司是巨大的贊助商團體。 

          那麼,事實該由誰來說呢? 

          從患者(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有時候還是需要陳述事實的代言人吧?在本書中,我就擔下了這個任務。 

          不過我也必須先說明,只有極少數的善良醫生會在治療患者時盡量不使用藥物。 

          這種特立獨行的醫生非常了解藥物是兩面刃,所以只會在「情非得已」的時候,才開必要性最低限度的藥方。 

          而且,他們會在觀察服藥效果的過程之後,細膩地增減藥量。當然,適當的時候來臨,他們絕對不會忘記立刻請患者停藥。 

          這才是醫生該有的態度。 

          每個人的身體差距甚遠,無論是多了不起的名醫都沒辦法百分之百地事先預測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由於無法預測藥物引發的作用,開藥對於醫生來說,就像是賭博一樣。 

          舉例來說,醫院的初診病歷單上一定會詢問有無「藥物過敏」的項目。確實,過去曾經引起過敏的藥物再引發過敏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這個詢問項目可說是相當有用。 

          相反的,再次服用之前吃了都沒出問題的藥物是否安全,那可就說不準了。之前服用了沒問題,這次服了卻沒效的案例也所在多有。因此,開藥和賭博是很相近的。 

          再讓我重複一次,藥物是毒物。在懂得善加使用的專家(醫生或是藥劑師)掌控下,這種危險的東西才能成為發揮真正功效的「好東西」。也就是說,藥物變成「好東西」的時刻,本來就是非常有限。 

          我來舉一個典型例子。 

          比方說類固醇。在社會上,這種藥物嚴重被視為壞東西,但是類固醇卻是在必要時刻能夠救人一命的少數藥物。 

          像支氣管氣喘的疾病,平常幾乎不會有症狀,所以大家也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嚴重疾病。 

          然而,這種疾病一旦發作,常會出現嚴重發炎反應,導致支氣管封閉,幾乎完全無法呼吸。如果放著不管,就會致死。 

          蕎麥過敏也是非常危險的疾病。對蕎麥過敏的人如果不小心吃了蕎麥麵,全身的血管就會突然擴張,導致血壓下降,陷入休克狀態。大部分的患者會連意識都失去,放任不管的話,丟掉小命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這兩種案例發生時,救護車能不能立刻趕過來為患者注射類固醇,就成為左右生死的關鍵了。倘若沒有類固醇這種藥,無論多偉大的名醫都救不活這些患者。 

          類固醇是能夠即速遏止發炎反應的妙藥,因為類固醇而救活一條命的人數,應該非常壯觀吧。 

          實際上在日本,光是因為支氣管氣喘發作而犧牲的人數,一年就大約有六千人之多,這是凌駕於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數字。只要做妥適的處置,這些人應該都會得救才對。 

          也就是說,藥物之中還是有極少數屬於「絕對不能沒有的藥」。只不過,使用這些藥物必須非常謹慎,同時使用的範圍也極其有限。 

          藥物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絕對不是可以讓各位讀者毫無顧忌地經常服用的商品。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0349
        慎用
            回應給: 尉左(weizuo) 推薦0


        gtal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慎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279577